随笔《“琼瑶现象”:文化遗产与道德评判》


作者: 李 岘

                                                                                                             

        “不要哭,不要伤心,不要为我难过。我已经‘翩然’的去了!‘翩然’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的‘飞翔’,优美而‘轻盈’,我摆脱了逐渐让我痛苦的躯壳,‘翩然’的化为雪花飞去了!”

    2024年12月4日,当我读到这段文字时,琼瑶,这位华人家喻户晓的名字,已如飞雪般翩然远去。那一刻,我感慨万千,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写下了这段文字——

        此刻,惊闻琼瑶去世,并且如此决绝,心中五味杂陈。我不会用“老师、大师、琼瑶阿姨、琼瑶奶奶”这样的添加词送她最后一程,因为“琼瑶”两个字已经是她一生最好的诠释。一向不肯向岁月低头的我,今天才意识到青春与我们而言,的确是一去不复返了——上世纪80年代……多么恐怖的字眼,回首往事居然要推至上个世纪!那时,能读中文的青少年有几人没有读过琼瑶的言情小说?有几位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没有向往过自己也能在 现实生活中演绎出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然而,曾经的“情圣”已经在生死面前决绝地告别了人生,我们的心还能浪漫得起来吗?

         当此刻……当此刻……
              有如雪花与火花同时绽放
              我将飞向可以起舞的星河

         86岁的琼瑶,用一首诗解读了自己的生死,如雪花消融,润物无声。她生前写就的60多本书,在众多的青春岁月里,许多人的恋爱心情都如她笔下的《心有千千结》,因纠缠而美丽。《一帘幽梦》让阳光洒满年轻人青涩的梦想,在《窗外》想象着未来的可能。《彩云飞》是一场青春的旅行,因懵懂而憧憬;《烟雨濛濛》的情感如《在水一方》看《月朦胧鸟朦胧》,带着《一颗红豆》的寄托,藏着深深的思念与希望。在青春如《燕儿在林梢》的梦想中飞翔,我们曾在她的故事王国里,探索着生命的未知,感受《几度夕阳红》的纯粹,以及《还珠格格》命运的起伏。《我是一片云》似乎早已预示她会以今天的方式告别人间,留下我们感叹《匆匆,太匆匆》的无语,《问斜阳》的《聚散两依依》的不舍,在《雪花飘落之前》送她最后一程。《烟锁重楼》,《苍天有泪》,我们在每一个《庭院深深》的角落里,祝福她在《星河》中《彩霞满天》!

         …… ……

        今天,是写下以上文字的第五天,也是琼瑶去世的第六天。而我,却没有从悼念文字中解脱出来,内心承受着别样的煎熬——欲言又止,欲罢不能。

    原以为那些与我同时代、曾在她的文字里追逐过青春梦想的人,会像我一样去追忆琼瑶留下的文化遗产,未曾想在许多文字和视频中,却裹挟着对86岁离世的著名作家的冷漠与苛责。

       “轻生”——媒体用了这样的词语描述她的离去。“自我了断”——有人毫不留情地这样盖棺论定。尽管社交媒体上不乏追忆与赞美,但文学圈儿里却惜字如金,似乎承认了琼瑶被定义为通俗文学的成就,就贬低了自己的文学修养。网红们为了吸引流量,甚至将宗教、灵魂和灵异现象,生拉硬扯地都要与“琼瑶”二字连在一起。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斯人已去,无法为自己辩解时,港台一些电视媒体,争相找出琼瑶丈夫平鑫涛第一任妻子写的回忆录,翻出陈年往事,用“小三上位”来定义琼瑶的一生。他们不去追忆一位文学巨匠的文化遗产,而是通过“红色的窗帘和红色的新衣”,在琼瑶已经消逝的面颊上,隽刻出两个醒目的红字“小三”。

        在这些冷漠与喧嚣中,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琼瑶与平鑫涛近于五十年相濡以沫的婚姻,都无法抵御传统道德上的攻击?为什么终其一生坚守爱情的纯粹与浪漫的人,却被后世解构为“小三文化”的始作俑者?为什么21世纪迈入AI时代的华人社会,竟依然存在着“从一而终”的腐朽思想?为什么对一位影响了几代人的女作家的离世,不去讨论她的文化遗产,而是用她的婚姻作道德评判去否定她的人格?

    我自觉无权为琼瑶辩驳,但是我可以为自己经历过的时代见证:20世纪80年代,琼瑶的作品给中国大陆的年轻人带来一股清流,一场情感上的觉醒。她的小说为那时还年轻的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开始审视自己的情感,追求真爱的可能。

    我想大着胆子说一句:于我,琼瑶的作品价值并非全在于小说本身的艺术性,更多的是它的文化符号。在那个视男女之爱为洪水猛兽的年代,她的作品对一代人来说是一场文化上的“救赎”。她以一己之力,透过自由、奔放的笔触,用“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气魄,让许多人重新审视自己的情感生活;用“你是风儿,我是沙”的浪漫,叩动了许多麻木的心灵。在她的笔下,许多女性都是有情感、有思想、有追求的个体,具有挑战权威、质疑命运的个性。“月光下,我是一棵站立的树;风雨中,我是一株不倒的竹”,这种柔中带刚、自成风骨的字句,如女性力量的宣言,被琼瑶注入到许多作品中。她将这种独立意识,融入到她书写的角色中,让书中的人物在不公的命运里刚柔并济,接受着生活的挑战与磨难,最终实现自我。

    琼瑶的作品有其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她的文学遗产不论是俗是雅,都代表着一代代中华女性觉醒的记忆。即使是五十年前的“花边新闻”,也无法抹去她在华语世界的影响力。

    星河翩跹,雪花飞舞,琼瑶已逝。

    我们无需为琼瑶的作品贴上任何标签,更不必对她的人生轻易评判。她已用数十年的笔墨,为自己的人生作出了最好的注解;她用一生对爱情的坚信,为自己并不圆满的婚姻留下了浪漫的一笔。既然她用“琼瑶式”的文字抚慰过青涩年华的芸芸众生,既然我们因她的书写感叹青春无悔,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还之以爱,去纪念一位耳熟能详的“琼瑶阿姨、琼瑶奶奶、琼瑶老师”的文学前辈呢?

    透过“琼瑶现象”,这个世界是多么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包容,让不完美的人性多一些温情——

 

     无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

        那个我…那个我…

        始终追寻着日出与日落

        相信人间有爱  初心如昨

        这是我最后的选择

 

 这,是琼瑶为世人留下的最后一笔精神财富——自强、自爱、自重,她已追求过。

 

 

 

随笔:我与《华人》

李岘

 

    作为《华人》月刊杂志的创刊封面人物,作为杂志专栏《李岘视点》的撰稿人,作为“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文学佳作专栏”的负责人,至今,我已与《华人》一路同行了整整二十三年。当《华人》杂志邀请我为 2024 年的特刊写一篇回顾文章时,我想不出比“我与《华人》”更为适合、更能表达情感的题目了。

   《华人》诞生于 2001 年 10 月。当时我正在拍摄12集电视纪录片《飘在美国》,创刊人马平在采访我时看到我家墙壁上一幅我的个人照片,与她设想的每期都以被采访者的照片做杂志封面的策划不谋而合。于是,这张照片就成为《华人》创刊号的封面,以《李岘,你到底要什么》为题,将我推到了公众面前,也因此使我便与《华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为华人写过封面人物,开过《李岘视点》专栏,以读者和作者的身份,交替目睹了杂志的发展与壮大。创刊百期时,我以一篇题为《大漠、绿洲、奇葩》表达了对《华人》取得成就的由衷祝福:“《华人》如奇葩般在一片绿洲中脱颖而出,而这片绿洲便是华人的魂;华人社区的壮大,又使这片绿洲在美国大漠般的版图上越发凸显出来……正如创刊人马平所言:来日方长,我们还有二百期、三百期的时候!”

    光阴似箭,月复一月,随着一位位华人精英的面孔出现在《华人》的封面上,伴随着他们的人生故事,杂志真的即将迎来三百期的辉煌。

   《华人》月刊是美国为数不多的以华人故事为核心、中华文化为灵魂、文学与艺术为美学的中文期刊。她如同一面镜子,细腻而真挚地描绘着散居在美国的华人身影。它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从初创的艰辛到面对自媒体冲击的坚韧,从未中断过一期。

美国这个以英语为主流的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体,华语的存在如“离离原上草”,以顽强的“一岁一枯荣”的精神溶于美国的主流社会。而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自《华人》创刊以来,便承载了用母语为华人发声、在汉语中彰显华夏精神的办刊宗旨。

2004年马平总编辑请我在《华人》杂志上开办一个专栏,于是我把《李岘视点》定位在东西文化的比较上,力图通过中美民俗现象反思双方文化的差异,以期缩短这种文化错位带给新移民的困惑。那时,我会常常会收到读者的反馈,有人向我讲述他们的移民故事,有人告诉我每月为看到杂志不惜开车专门去取,还有人从不同的途径反馈给我或杂志社有关他们的读后感。这一切无疑都说明了《华人》在读者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十三年过去了,我见证了《华人》杂志的成长和壮大,也目睹了创刊人兼总编辑马平秀发中泛起的缕缕白发和她脸上年年叠加起来的皱纹。三年前,当她将《华人》总编辑的职位交给州立大学教授刘丽容博士时,我和她一样万般不舍。然而,此时此刻,当我写下《我与〈华人〉》时,我突然意识到《华人》能持之以恒地走到今天,是因为刘总编也以同样的爱心悉心守护着《华人》,即便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她也没有放弃,并且坚持以全彩印刷,使杂志更显生动。

我很感谢刘丽容总编辑在《华人》杂志中保留了《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文学佳作专栏》,使美中作协会员有机会在精致的纸媒上刊登作品。美中作协专栏每期六页,图文并茂,在“洛阳纸贵”的今天,作协会员都很敬佩刘总编坚持传统媒体的奉献精神,庆幸自己在自媒体时代还能借《华人》的纸质平台发表文章。

是的,《华人》杂志在二十三年的似水流年里,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文化的长河,传递着海外游子的心声,诉说着在大漠绿洲中生长的故事。如今,《华人》一如既往,像一株奇葩,在英语世界中独自绽放——不靠任何政府的资助,在纸媒举步维艰的今天,依旧如大漠里坚韧的小草,每月定期为我们带来深情与希望。这不仅是出版界的坚持,更是信念的守护,是文化根脉的传承。在我心中,《华人》不仅仅是一份杂志,它是时间的见证,是一代游子心中的灯塔。它用近300期的杂志,陪伴过无数新移民度过了初到异国他乡的囧境,见证过众多华人精英曾有过的迷茫与坚强,也呈现出中华文化的艺术之美和文学的精神力量。

最后我要说的是,在《华人》的纸页间,我与无数同胞一起找到了精神归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愿《华人》这片绿洲,在未来岁月中继续滋养更多漂泊的心灵,继续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首发《华人》月刊杂志2024年12月刊)

流金岁月:悼琼瑶

李岘                                                        

         此刻,惊闻琼瑶去世,并且如此决绝,心中五味杂陈。我不会用“老师、大师、琼瑶阿姨、琼瑶奶奶”这样的添加词送她最后一程,因为“琼瑶”两个字已经是她一生最好的诠释。一向不肯向岁月低头的我,今天才意识到青春与我们而言,的确是一去不复返了——上世纪80年代……多么恐怖的字眼,回首往事居然要推至到上个世纪!那时,能读中文的青少年有几人没有读过琼瑶的言情小说?有几位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没有向往过自己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演绎出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然而,曾经的“情圣”已经在生死面前决绝地告别了人生,我们的心还能浪漫得起来吗?

       當此刻…當此刻…

       有如雪花與火花同時綻放

        我將飛向可以起舞的星河

        此刻还能听到86岁老人在离开这个世界前的声音,这是唯一的安慰。

        是的,琼瑶,您的离去在人世间如一片落叶轻轻触地,却让灵魂在几代人之间惊起无数回响。原谅我拒绝在“琼瑶”的名字之前或之后加上任何溢美之词,因为我们这些晚辈都在您的作品中寻找过青春的灿烂,而您,永远是青春梦想的“情圣”!尽管我们从今天起天人永隔,但是您的文化遗产已经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在众多的青春岁月里,许多人的恋爱心情都如您笔下的《心有千千结》,因纠缠而美丽。《一帘幽梦》让阳光洒满年轻人青涩的梦想,在《窗外》想象着未来的可能。《彩云飞》是一场青春的旅行,因懵懂而憧憬:《烟雨濛濛》中,少女男女的情感如《在水一方》看《月朦胧鸟朦胧》,带着《一颗红豆》的寄托,藏着深深的思念与希望,在青春如《燕儿在林梢》的梦想中飞翔。我们曾经在您的故事王国里,探索着生命中的未知,感受着《几度夕阳红》的纯粹,以及《还珠格格》故事中的命运落差。《我是一片云》早就预示着您会以今天的方式告别人间,留下我们感叹《匆匆,太匆匆》的无语《问斜阳》的《聚散两依依》的不舍,在《雪花飘落之前》送您最后一程。《烟锁重楼》《《苍天有泪》,我们在每一个《庭院深深》的角落里,祝福您在《星河》中《彩霞满天》!

(2024年12月4日匆笔于美国寓所)

附录:

瓊瑤遺書

各位親愛的朋友知音們:

         不要哭,不要傷心,不要為我難過。我已經「翩然」的去了!

       「翩然」是我最喜歡的兩個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的「飛翔」,優美而「輕盈」,我擺脫了逐漸讓我痛苦的軀殼,「翩然」的化為雪花飛去了!

         這是我的願望,「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也是最後一件「大事」。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後的大事「作主」。

         上蒼對於生命的過程,設計得不是很好。當人老了,都要經過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醫院、治療、不治」的時間,這段時間,可長可短,對於必將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萬一不幸,還可能成為依賴「插管維生」的「臥床老人」!我曾經目睹那種慘狀。我不要那樣的「死亡」。

        我是「火花」,我己盡力燃燒過。如今,當火焰將熄之前,我選擇這種方式,翩然歸去。我要說的話,都錄在我《當雪花飄落》的視頻裡了。希望我的朋友們,多看幾次視頻,瞭解我想表達的一切。

         朋友們,不要為我的「死亡」悲哀,為我笑吧!生命的美好,就在於「能愛,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說、能跑、能動、能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能嫉惡如仇,活得轟轟烈烈……」這些,我都在有生之年,擁有過了!我「活過」了,不曾辜負此生!

         我最放不下的,就是家人和你們。「愛」緊緊的繫著我心,你們都是我最最不捨的。為了讓我的靈魂(不知道人類有沒有靈魂),也能「翩然」,大家為我笑、為我高歌、為我飛舞吧!我在天之靈,會與你們「共舞」的!

         別了!我至愛的你們!慶幸此生,曾經和你們相遇相知。

         注意,我「死亡」的方式,是在我生命的終站實行的!年輕的你們,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一時的挫折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練」,希望你們經得起磨練,像我一樣,活到八十六、七歲,體力不支時,再來選擇如何面對死亡。但願那時,人類已經找到很人道的方式,來幫助「老人」們,快樂的「歸去」!

         親愛的你們,要勇敢,要活出強大的「自我」,不要辜負來世間一趟!這世間,雖然不是十全十美,也有各種意外的喜怒哀樂!別錯過那些屬於你的精彩!

         千言萬語說不盡,最後,祝福大家健康快樂,活得瀟瀟灑灑!

 

瓊瑤 寫於淡水雙映樓

2024、12、3

淑玲代發2024.12.04

(图文来自于网络)

 

《當雪花飄落》

         瓊瑤

當雪花開始紛紛飄落

我心裡輕輕的唱著歌


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生命裡的雪季沒錯過

這趟旅程走來辛苦顛簸


且喜也有各種精彩唱和


經過了山路的崎嶇不平


挨過了水路的駭浪風波


留下了…留下了…
我那些字字句句的著作


是我今生為愛燃燒的熱火

誰在雪地插了鮮花一朵


陽光映著玫瑰如此鮮活


正像我心中的雪與火


無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


那個我…那個我…
始終追尋著日出與日落


相信人間有愛 初心如昨

這是我最後的選擇


時間已到 生命不會更好


不拖累所愛 也超越病魔


我心翩然自如奔放快樂


當此刻…當此刻…


有如雪花與火花同時綻放


我將飛向可以起舞的星河

 

瓊瑤 寫於淡水雙映樓


2024、11

(图文来自于网络)

散文 《青青子衿》

 

                             李岘

 

        我家后院,远山近水,是我每天迎着朝阳做瑜伽的圣洁之地。由于昨夜的雨滴时断时续,今晨的天空布满阴云。瑟瑟冷风中,我犹豫着是否要做瑜伽,迟疑间我已惯性地把瑜伽垫子铺在了院落的一隅,面对远山的重峦叠嶂,告诉自己浓云淡雾何尝不是一种大自然的美丽?

                  也许是昨夜的雨水和今晨的浓雾使鸟儿依然躲在窝里熟睡,院子里少了往日百鸟争鸣的热闹,多了几分天籁的静谧。我一如既往地打开手机,点击了第一首《竹林大千》的古琴曲。

                  南加州地处沙漠与海洋之间,橡树参天,却少有水乡之竹。每天我在古琴七弦流动出来的宁静致远中,入万籁之境;在俯仰之间起远古之思,对苍天大地容人心之绪。今天一如往常,我跟着古琴曲的意境一呼一吸做着瑜伽的动作。与往日不同的是,在我俯首撑地的那一刻,发现了一个感天地、泣鬼神的爱情绝唱——两只蜗牛的生死恋情!

                  前天,我也是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做瑜伽,无意中看到瑜伽垫子前方的红砖台阶的侧面,一对蜗牛紧紧相依,叠加在一起的躯壳难解难分。他们是像世人一样在男欢女爱吗?好奇心使我立刻想拿起手机拍照,但是马上又打消了这个想法:不要惊扰这对恋人,让它们尽情地享受天地之精华吧!

                  两只蜗牛的身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我主观地把那只体魄健硕的蜗牛看成是雄性,因为它的躯壳呈深褐色,斑纹粗粝,曲线突出,并且上面有几道类似X的划痕,彰显出它在缓慢而坚定地穿行于岁月的日转星移中的不易。与其相反,另外一只蜗牛娇小玲珑,光滑的躯壳上是金色与褐色交错的斑纹,在霞光中仿佛一条条涓涓的溪流顺势而下,柔美得让人怜爱,我把它视为雌性。为两只蜗牛“定性”后,我收住好奇心,继续做我的瑜伽,之后再也没有想到过这对蜗牛。

                  昨天,我因早起外出办事,没做瑜伽,也就彻底地忘记了院子里曾经有两只蜗牛在一起缠绵悱恻的情景。

                  今晨,我一如既往地铺好瑜伽垫子,一如既往地听着古琴曲,一如既往地做着俯首撑地,突然间,我看到了一只体魄健硕的蜗牛正在我目光所及的红砖台阶的侧面踽踽独行,身后留下一条长长的水痕。

                   是“他”吗?我想起两天前看到那对蜗牛的情景。我的好奇心被再次激发出来,起身上前查看——是的,就是“他”!我看到了那个巨大粗粝的褐色外壳上的X!今天的“他”没有像前天那样把身体缩进外壳,而是头尾都裸露在躯壳之外,奋力的蠕动使它整个身躯仿佛胀满了雄性荷尔蒙,强壮而坚定地一路前行。

                  “他”这是去哪儿?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到了前天我看到两只蜗牛缠绵的地方,因为仅两尺之遥。我惊呆了,前天那只娇小的蜗牛只剩下空壳儿,此刻正孤零零地仰天躺在红砖地上。我心头一震:是“她”!外壳上那如水般的金色与褐色的条纹…… “她” 怎么会死了呢?难道这只体魄健硕的蜗牛,是朝这只已经死去的蜗牛而来的吗?我有些后悔前天没把两只蜗牛难解难分的画面拍下来。此刻我毫不犹豫地拿起手机一路跟拍,想看看我的猜测是否准确。

                   天啊,“他”果真是朝着“她”的方向一毫米一毫米地接近!

                 我屏住呼吸,深恐深呼一口气都会惊扰了这只蜗牛而改变“他”的初衷。

                “他”无视于我的存在,没有畏惧,没有犹豫,健硕的身躯在我的镜头下,继续朝着那个娇小的蜗牛壳爬去。两尺的距离,对于蜗牛来说,意味着要用柔软的腹部磨擦着粗粝的砖瓦一点点地移动。

                  “他”,终于抵达到那只静止不动的蜗牛壳前。

                   “我的猜测对了!”我几乎能听到自己内心的欢呼雀跃,但是紧接着的画面却出乎我的意料——“他”,用触角轻柔地抚摸着“她”的外壳,每一次的触碰都充满了无尽的温柔与深情,饱含着万般的不舍,最后竟慢慢地把头部伸进“她”的空壳,在缓缓的蛹动中将两个躯壳儿完全地吻合在了一起……

                  偏巧,此时的瑜伽音乐顺延到了古琴曲《忆故人》,音乐旋律时而低回婉转,仿佛在诉说着与故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时而又激越悲壮,犹如对离别之痛的诉说,对故人往昔的追忆。尽管我非常喜欢这首曲目,但是我在练习瑜伽的时候都会越过它,不想陷入到一种情绪中。然而此时,我任由自己的思绪穿越到汉魏时期,想到著名的文学家蔡邕、蔡文姬之父在《重修真传》中评此曲为:“曲之趣者,为思念故人,别殊难会;而思慕於心,时无不想言,而我有好怀,无所控诉,思我美人,天各一方;欲往从之,不能附翼;与谁言欤?噫!离合无凭焉。”

                  想不到千百年后,大文豪的字字珠玑,却成为这对蜗牛生死相许的爱情最好的诠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在《忆故人》时缓时急的古琴曲中,那只健硕的蜗牛在两只躯壳里一动不动,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他”这是要陪葬吗?我屏住呼吸等待着答案。终于在十几分钟后,我看到“他”缓缓地把头部从“她”的躯壳里退了出来,并且没有忘记继续用“他”的触角轻抚那只小巧的外壳。我以为“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便可以如释重负地离开,但是我看到的竟是“他”把整个身躯都缩回自己的躯壳里,与“她”那娇小的外壳并排静卧在红砖地上,久久地,久久地,似乎要永远这样地守候在爱人的旁边。

                  午饭后,我看到“他”依然分毫不离地驻守在”她“的身旁。

                  晚饭后,我终于看到“他”开始缓慢地离开了原地。我以为“他”会就此离开,于是又用手机跟踪“他”的爬行;而“他”,在离开一尺远的时候把头又缓缓地转向“她”的方向,掉头前行了几寸距离之后,再次转过头毅然决然地朝“她”的方向靠近……

               我的眼泪终于泉涌,真的好想对“他”大叫:走吧,不要这样折磨自己了!

                  然而,我不忍心惊动“他”,因为这是“他”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任何人都无权干涉。

                   “他”已经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地守在“她”的躯壳旁,我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他”! 我想起蜗牛喜欢吃嫩嫩的青菜,便把一片蔬菜叶分成三份放到“他”卷缩成一团的躯壳周围。

        准备睡觉时,我再次来到院子里查看。月光下,“他”依然一动不动,卷缩着的身体静静地陪伴着“她”的躯壳。地上的菜叶已经开始干枯,“他”自始至终没有碰过一下。

                  我决定陪“他”守夜,在灯光下用我的文字留住它们的爱情故事。尽管网上的资讯使我了解到蜗牛是雌雄同体,但是我仍然认为我目睹了一场爱情的千古绝唱!

 

(首发香港《文综》杂志2024年第三期)

 

                     

 

 

随笔《踏歌远行 ——悼念北美华人文坛前辈痖弦、聂华苓、周愚》


李 岘

 

                 十月过去了,转瞬已是2024年年底。然而,十月的记忆依然鲜活,三位德高望重的北美前辈相继离世的消息,势如海啸般地冲击着海外华文文坛: 2024年10月11日,著名诗人痖弦先生在温哥华与世长辞,享年92岁。 一个星期后,美国中文作家协会顾问、北美华文作协总会前副会长、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协前会长周愚先生,也于18日在美国辞世,享年90岁。时隔三天,文坛再传噩耗,被誉为“世界文学组织之母”的聂华苓前辈,也于21日告别了她深爱的第二故乡爱荷华,享年99岁。         

                 耄耋之年驾鹤西去,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是完美地诠释了自己的人生,但作为文坛后辈,我在敬仰之中依然因不舍而凝重于心。

 

                                                                  凝结诗魂之歌的痖弦

(痖弦先生与自家门前的槌衣石。图源网络)

 

                 痖弦先生,一生用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人间的甜美与苦涩。他的《深渊》崛起于台湾诗坛,半个多世纪的诗歌生涯将“中国风和东方味道”的意境与心灵探索巧妙融合。他早期的经典诗作《如歌的行板》中最后四句“而既被目的为一条河总得继续流下去的/世界老这样总这样/观音在遥远的山上/罂粟在罂粟的田里” 意象万千,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他不仅是现代诗的代表,更是许多文人背后的伯乐。他在担任台湾《联合报》副刊总编的21年中,发现和扶持了无数才华横溢的华文作家。年逾古稀移居温哥华,他把一生的乡愁都沉淀在南阳的记忆里;把对母亲与故土的思念,刻在日夜陪伴着他的槌衣石上。这份浓烈的情感穿越了时间与空间,不仅沉淀在他的诗歌中,也凝聚在后辈诗人宇秀的诗句里:“一说起这块石头,2018年的风开始倒叙/回忆瞬间游到了白河边/你就哭了/淯水汤汤,槌声嘭嘭/空空不见槌衣人……”

                 一代诗儒的离世,在海外文学界刮起了一阵旋风。其人其事如他寻根的槌衣石,随着直击人心的往事,在北美文坛上经久不衰。

 

                                                          唱响根叶之歌的聂华苓

(聂华苓和丈夫保罗早年合影。  图源网络)

                  聂华苓前辈,一位将生命的枝叶如绿萌庇荫过不同国家在美国进行文学创作的华人作家,她与丈夫保罗·安格尔创办的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为全球作家搭建了一个跨越意识形态的平台,赢得了“世界文学组织之母”的荣誉称号。她在百年沧桑中历尽颠沛流离之苦,从中国大陆到台湾,再到美国,她努力地跨越地域与文化的鸿沟,以细腻的笔触记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她在《三生三世》自传体书中描述的三个人生阶段和三个活动空间中的记忆,不仅是她个人的生命历程,更是无数华人作家的共同写照。她形容自己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

                如今,这棵伟岸的树,带着她的枝繁叶茂,留给后人无尽的缅怀。

 

                                                                 谱写岁月之歌的周愚

  (2024年初,周愚生前出版的第22本书)

                 如果说我与前两位文学前辈无缘相遇,但是与他们有着同样经历和同时代的文学前辈周愚先生,却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相识在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的笔会上,那时他刚刚卸任会长职务。座谈中我了解到他的传奇一生:周愚是他的笔名,本名叫周平之,原籍湖北,出生在浙江,成长于台湾。年轻时身为空军教官的他,曾在苍穹中翱翔;中年卸下军装后,他在工作之余挥洒笔墨,将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化作不朽的篇章。从台湾到美国,那时他已出版了十几本书。两年后,当我们创办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时,他欣然接受了做协会顾问的邀请,并且三年一届,每届都愿意继续连任,一做就是四届。在这个过程中,我进一步了解到,有着戎马生涯的周老却是一位谦谦君子,儒雅、谦虚,并且多才多艺。他在工作中没有耽误写作,在写作中没有耽误唱歌跳舞,在娱乐中没有影响到德高望重的口碑。他与夫人琴瑟和鸣,度过金婚时已写下了三百万字的著述。无论是散文、小说还是报导文学,他的每一段文字都浸透着生命的厚度。他生前获奖无数:有美国洛杉矶地区杰出华人成就奖;台湾联合报征文比赛报导文学首奖;( 台湾) 华侨救国总会海外华文著述奖;( 台湾) 中国文艺协会「五四」文艺奖;( 中国大陆) 世界华文文学杂志小说一等奖;中华民国建国百年征文第一名。华侨救国总会海外华文著述奖佳作奖25次。

                 老骥伏枥。2019年他到圣地亚哥参加美中作协嘉华年会时,当场送给我一本刚刚出版的新书《新大陆上的八条线》,并向参会人员介绍了他的创作心得。

(周愚先生赠新书给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李岘)

                 尽管他一生经历了从中国大陆到台湾,从台湾到美国的颠沛流离,也感受过少小与母亲分离再没相见的刻骨之痛,但是在他22本书的字里行间中,爱与和谐仍是他生命交响曲中的主旋律,即使在耄耋之年,他依旧笔耕不辍。2024年9月25日,他还把当天在《世界日报》副刊刊登的一篇文章《五个战斗机飞行官》,通过微信发到美中作协会员群里。当时谁都没有想到,三个星期之后我们便与他天人永隔了。

                 在这多舛的十月,我们不得不告别这三位文坛巨匠。他们在完成各自人生的诗篇后,悄然归去。虽说人生如戏,总有落幕之时,但他们的文字、他们的精神,将在无数读者心中生生不息。

                  如果天堂可以书写人间的故事,愿三位前辈在那遥远的地方,继续以笔耕耘,吟诵他们的不朽诗行。

 

 

                       

报告文学 《福源细语 生命永续》

——记一名普通的女性拯救数千位“狱友”的故事

(谭巧嫦居士)

  她,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今天、明天、后天?我不知道。她被告知患癌已经过去了十一年,她仍然活着。五年前说癌症已经扩散,她依然活着。半年前医生宣布她的生命已经到了最后的“临终关怀”,她还是奇迹般地活到了今天。有时我在想,这份生命的力量是否源于“福报”?有时又为此困惑,想不通为什么这样一位胸有大爱的人却要受此折磨?不过,有一点我可以非常笃定地说:她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传递着心香,用大爱使众多在美国监狱服刑的人看到了生的希望和幸福的彼岸!

谭巧嫦,这位上世纪七十年代随家人从香港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女性,坚持三十年到美国监狱传递福音,即使被诊断出癌症,她依然定期前往。她和她的先生谭瑞钦主理的菩萨寺,像一盏长明灯,温柔而坚定地投向美国监狱数以千计的囚犯,使这些不同肤色和族裔的阶下囚,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下,实现了自我救赎,获得了家人和社会的接纳。

这不是一个传说,而是我有幸见证到这个跨越文化、宗教和族群的“福文化”的具体实践——谭巧嫦,向我们证明的不仅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肯定,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展示。

择福宜重

 

佛家有言:“一念善,一念恶,是始于一念之间”。

谭巧嫦最初到监狱传法,也是一念之间开启了福泽天下的信念。

她自幼受到父亲以仁爱慈悲为怀的言传身教,婚后跟丈夫移民美国创业的同时,利用周末时间参加当地佛教团体救援美国游民、探访孤儿院及老人院的慈善活动,并于1994年和先生一起帮助慧光法师成立了菩萨寺,从此开启了“福天下”的人生之旅。

当时的谭巧嫦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要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参与菩萨寺的义工活动。有一天他们收到加州Calipatria监狱的通知,告诉他们菩萨寺到监狱做义工的申请已获批准。

这个消息让谭巧嫦既高兴又害怕:能够去监狱帮助和教育那些愿意接受佛学思想的囚徒洗心革面,是她盼望已久的心愿;但是,她和先生都没有服务监狱的经验,心中不免又有几分忐忑不安——这座监狱是一个囚禁重刑男犯人的地方,因犯人之间经常打架斗殴,而被媒体称为“人间地狱”。

    “你们为什么要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去监狱做义工呢?”很多年前,当我第一次听说菩萨寺的义工们走访监狱的时候,我曾问过谭巧嫦的先生。谭先生告诉我,当他们听说加州政府的监狱费用高出学校的教育经费,并且在监狱里愿意接受任何一种教育,包括宗教在内的囚犯,在假释期间再犯罪的比例比不愿意接受任何教育的人降低了43%......所以菩萨寺决定把监狱作为道场,定期去帮助囚犯们进行禅修。

初次走访监狱,谭巧嫦随着丈夫和慧光法师步入监狱大门的时候,她心中充满了恐惧。特别是当她走进狱方安排讲座的小教堂时,看到一群剃着光头、身有刺青的不同肤色的男人时,她暗中思忖这些人是杀人犯?抢劫犯?偷盗犯?还是强奸犯?那时她还不相信以一己之力可以改造这些犯人,心中不免后悔自己不该跟狱方签署了“人质协议”,因为那意味着在讲课时没有狱警的保护,如果犯人劫持他们为人质,其后果自负!

在回程中她跟自己的先生和法师分享了在监狱里的感受——虽然最初与犯人同处一室心怀胆怯,但是她很快通过这次禅修,坚定了自己的信仰,相信只要心中有爱,用灵魂去拯救他人福祉的人,是不会受到伤害的。

有了第一次“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胆识,再去监狱时她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增强,加上她自小在香港生活,英语、法语、国语、粤语、闽南语都说得非常流利,很快就从帮助先生或法师做一些讲座前的准备工作,改为带领“狱友”禅修,用不同的语言向他们解释佛教的相关知识。当她看到从头到胳膊都布满刺青的犯人低下了高昂的头,看到獐头鼠目的脸颊上流下了真诚的泪水,她不再把这些人当作犯人,而是称他们为“狱友”,并把改过自新的“狱友”称为“更新人”。

    “她用了四年的时间不断地去帮助一位愿意出家的狱友圆梦,使他在狱中被尊称为佛菩萨。这位更新人不仅可以在狱中每天坐禅十几个小时,而且让其他的狱友也能安静下来,减少了打架事件。”谭巧嫦的先生非常自豪地向我夸赞自己的太太。

自第一次去监狱做义工,一做就是十年。面对许多狱友在他们的帮助下成为了“更新人”,谭巧嫦和先生在2004年决定卖掉自己的生意,全身心地从事探访监狱的教育工作。

(在南加州监狱里合影:第二排右四起是谭巧嫦女士、顕中法师、谭瑞钦先生)

福祸双至

自1994年开始探访监狱,谭巧嫦与菩萨寺的义工们在三十年间走访了三十五所监狱。他们不仅以禅修和佛家思想去感召囚犯,使数千人改邪归正,成为洗心革面的“更新人”,而且还在十一家监狱的小教堂里,建立了二十五所图书馆,赠送了超过一万本的佛学书籍。

不幸的是,在这期间,谭巧嫦却要面对自己接二连三的致命打击。

2013年,她被诊断为直肠癌三期,手术化疗后虽然癌细胞消失了,她的体能却随之弱如蝉翼。即使是这样,她依然以通信的方式鼓励着狱友们自善其身。当然,这些狱友们得知她身患癌症,也纷纷发来问候卡,祝福她早日康复。

狱友们对她的关爱无疑鼓励了谭巧嫦战胜癌症的信心,激发出她要重新回到监狱传递福音的动力。两年后,她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开始重新探视监狱,并为菩萨寺的义工们申请到全加州监狱探访通行证。这样就不需要向每个监狱提出申请,扩大了走访加州监狱的工作范围。

正当谭巧嫦庆幸自己有能力继续做探访监狱的慈善工作时,她的大儿子因渐冻症后期,已经不能行走。

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谭巧嫦并没有被生活的磨难所击倒,她以惊人的毅力勉励自己与自身的癌症和儿子的渐冻症和平相处,不去悲悯自己的遭遇,不去责怪苍天万物,以平常心往来于自家、菩萨寺和监狱。

但是,苦难并没有到此为止。

2020年7月,正值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她的小儿子为了减轻医院负担和防范病毒感染的双重考虑,减少了去医院的次数,凭借自身的医疗知识,自行对抗多年以来的血栓疾病。不幸的是,他在洗澡的时候过世,来不及向父母和儿女道别便离开了人间。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痛,使谭巧嫦的癌症再次复发。这次,癌细胞开始扩散!

在痛失爱子的巨大打击下还要面对化疗带来的身心折磨,谭巧嫦原已赢弱的身体日渐衰竭。

“看到她受到癌症的折磨,还要带着病弱的身体来度过失子之痛,我真的是心如刀割!”近来每天都守在弥留之际的太太身边,谭先生数度含泪说道。

他告诉我,他为爱妻无数次地默默祈祷,无数次地无语问苍天:为什么我们发愿以慈悲为怀去解救受困于牢狱之灾的灵魂,我们自身却受到家破人亡的困境?我们弘扬佛法传递福音,可是福祉为什么离我们那么遥远?而谭巧嫦却说:世间上比我们的境遇更糟的人比比皆是。但愿我们承受的苦难,可以用来减轻世间的苦痛。

“巧嫦把自己的苦置诸道外令我钦佩。没有她就没有我们三十年持之以恒到监狱传播福音的功业。”谭先生在最后一次与我通话时说道。

 

福至心田

  如果我在开篇就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位叫谭巧嫦的女士,在一连串的苦难中选择了以一颗慈悲与包容的心去关爱他人……”是否有“心灵鸡汤”之嫌?

如果我此刻再说:“谭巧嫦在病榻上告诉自己的先生,如果她能好转,她会继续去监狱传递福音,让更多的狱友看到生命之光,蜕变为有益于这个世界的‘更新人’ ……”是否已不是神话?

2021 年 9 月,刚刚做完新一轮化疗的谭巧嫦,听说一位他们用佛教关怀访视了二十年的狱友即将出狱,她便向先生提出去北加州监狱迎接这位“更新人”的想法。谭先生理解太太的心思,因为他们在多年走访监狱的过程中,了解到许多狱友在监狱里囚禁多年后,疏于跟往昔的亲朋好友联络,常常在走出监狱的的同时,也陷入孤独和迷茫,甚至于再度沦为囚犯。为了使改过自新的狱友们在走出监狱大门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接纳,菩萨寺的义工们总是尽可能地到监狱去迎接这些狱友。

然而,对于一位病入膏肓的癌症患者来说,这意味着来回开车十几个小时的颠簸。由于加州幅员辽阔,高速公路多为攀缘于高山、沙漠、峡谷之间,所以这趟行程对于谭巧嫦无疑是一次身体上的考验。

也许她的这个决定对许多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我亲眼目睹过她与“更新人”之间的感情,理解那是一道看不见的精神纽带——

那时她已身患绝症,身上安装着排泄物的“便袋”,在2019年菩萨寺举办的嘉华年会上,拿着麦克风介绍着出席这次活动的三位“更新人”。

那天,三位不同族裔的中年男人,上台讲述了他们入狱前的胡作非为和入狱后的不良行为,坦言直到遇见了菩萨寺的义工们到狱中帮助他们,为他们送来英语版的佛教书籍,让他们在静修的过程中懂得了什么是忍让,才沉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过往,不再将一切错误都推给社会,决心痛改前非。

三人中一位有着一半华裔血统的菲律宾裔美国人,他声泪俱下地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从无期徒刑减刑到二十二年,又减刑到十六年出狱的心路历程——他因帮派打架斗殴入狱,在监狱里也以打架闻名;自从他参加了菩萨寺定期回访的禅修课程,他在即将动怒时就会告诫自己:“When conflict and adversity arise, always preserve a spacious heart.”,那是谭师姐送来的有英语和日语翻译的释证严法师写的《静思语》一书中的一句话:逆境、是非来临,心中要持一“宽”字。他渐渐地变得平心静气,不再怨天尤人,而是在监狱里修大学的课程。现在他不但提前出狱,而且得到了一家大学的入学通知书……

坐在嘉宾席里的我,面对站在讲台上那三张布满沧桑的面孔却如暖阳一般地投洒在我心头的时候,我在想:是什么样的人格力量,才能使三名人到中年的男人,在几百位陌生人的面前讲述自己不堪的过往?就在这时,我看到谭巧嫦像母亲拥抱儿子一般地,将一位沉浸在自己往事中无法自拔的“更新人”搂在怀里,直到他安静下来才带他走到台下。

(2019 年 5 月菩萨寺年会。左一:谭巧嫦;中间是三名法师和“更新人”。右一是 作者李岘,右二是谭巧嫦的先生谭瑞钦)

是的,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住谭巧嫦发愿“虚空有尽,我愿无穷”的自勉。

2021年的金秋九月,她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和先生站在了北加州监狱的大门外,陪同这位“更新人”八十岁的老妈妈,一起迎接从监狱里走出来的狱友。

当我看到照片上那一瞬间的定格,我被四张阳光灿烂的笑脸深深地感动了:如果这位“更新人”从监狱大门走出来的那一刻,看到的是老母亲孤零零站在门外,他能笑得起来吗?如果不是谭巧嫦,还有人会在病入膏肓的时候想到“更新人”的感受吗?

(2021 年北加州监狱外。左起:谭巧嫦、谭瑞钦、“更新人”和他的母亲)

  写到这里,我已觉得自己词亏句穷。我意识到,像谭巧嫦这样的女性,即使用“高尚”和“伟大”的词汇,都不足以解读她的精神世界。

    “中华福,福天下”,也许是最好的注释吧?

    谭巧嫦,她的英文名字叫Shirley Tam。

本文荣获“中华福·福天下”全球华语征文二等奖👈🏻点击了解详情

***********************************************************************************************

后记:谭巧嫦居士已于2024年10月19日逝世,享年72岁。她的葬礼将于11月2日举行,我将以此文告慰她的亡灵。

***********************************************************************************************

短篇小说《零元购》

点击收听《零元购》作者:李岘;演播:遥听火山

作者:李岘

1.

        他,日理万机,难得自己驾车,并且是独自去百货商场购物。

    惬意!几年没去商场了?应该是从上任的那天开始的吧?唉,每天都是司机、秘书、保安围在身边,别说去商场买东西了,就是家人的圣诞礼物和生日卡,都要由秘书代办。

红灯!

    他一个急刹车,在十字路口的红灯前停下。他知道这是一个繁忙的地段,红灯转绿灯要很长的时间。通过倒车镜,他不仅看到了身后跟随的车辆,也发现自己梳理有致的亚麻色头发,在阳光下闪出几缕银发。他感叹自己近来太忙,忙到没有时间染发。他下意识地把腰板挺直,像他高挺的鼻梁,使他顿时觉得这几缕华发就是他的政绩,彰显着他的人生阅历和雄心壮志。

也许从现在起就不需要再染头发了!

他的目光不再聚焦在两鬓的银发上,而是对着镜子里那双明亮而富有穿透力的蓝色瞳仁的大眼睛感到满意。他嘴角一翘,镜子里便出现了使他一向引以为傲的经典微笑——虽洞察人心却有包容万象的胸怀;虽内敛沉稳却不失亲民的魅力。

这可不是我自己说的,是大家给予我的评价!

他自鸣得意地在心中喃喃地嘀咕了一句。当他把踌躇满志的目光,从倒车镜移到十字路口的交通灯时,迟迟不变颜色的红灯使他终于失去了耐心,直挺的后背像泄了气的皮球,软塌塌地靠在了驾驶座的椅背上。

什么时候我把自己活成了一部机器了?上任两年,大事小情都由秘书代理,自己只需要出席永远也参加不完的会议和宴会,周而复始地在不同人拿来的文件上签字,在提示机前庄严地宣读秘书准备好的发言稿……

他正在心里抱怨着,红灯变成了绿色,他的车便随着车流挤上了高速公路。

不对,大家一致赞美我的演讲能力,一致认为我能处理好各种复杂关系,一致……

正当他五味杂陈地在惬意和无奈中感叹着生命之轻之重的时候,一辆掉了漆的福特卡车,突然从高速公路的另一条车道上横插过来,吓得他赶紧用两只手牢牢地握紧了方向盘。

是现在的交通秩序变差了?还是我有太长的时间没自己开过车了?不论是什么原因都不值得我这样冒险。如果我现在出了车祸,今天下午的会议由谁主持?我为什么一定要去市中心的购物商场呢?下一个高速公路的出口不是也有一家百货商场吗?

他这么想着,方向盘就带着他离开了高速公路。

 

2.

也许是早下了一个路口,他觉得周围的地貌很熟悉,却没有看到他记忆中的那个商场。此时正值初秋,风扫落叶,秋凉已至,但黄色的落叶在正午的艳阳下,沙金一般地散落在街道两旁不时出现的绿草地上。

诗意般的景象使他从刚才差一点在高速公路上与那辆卡车相撞的紧张感中解脱出来。他打开车里的音响,任由手里的方向盘带着他在秋意尽染的大街小巷里不疾不徐地前行。这种以车漫步的悠闲状态,使他再次肯定了自己今天上午做出的决定——上午的会议不需要他主持,大脑一溜号,想起了今天是秘书Jack的生日。通常都是他提醒Jack给他手下的人或家人寄生日卡或礼物,但这次总不能让Jack给自己买张生日贺卡吧?于是他决定给Jack一个惊喜,趁着午休时间对他的司机说要到附近跟朋友午餐,自己开车去就可以了。

拿到了车钥匙,他钻进车里脱去了西装和领带,换上了放在车里打高尔夫球时穿的运动鞋,在浅蓝色的衬衫外套上了一件深蓝色的休闲夹克衫,又把黑色的墨镜戴到了脸上……倒车镜里出现了他那嘴角上扬的经典笑容后,这才开着特斯拉X缓缓地驶出了地下停车场。

做一个普通人真好!

他一边悠然自得地注意着窗外的景色,一边寻找着记忆中的那家商场。尽管刚才在高速公路上险些与那辆卡车相撞,但是这也说明他及时离开高速公路的决定是正确的。只是这种悠然自得的心情没有维持多久,他就发现自己要找的那家百货商场没看到,反而看到了一些分散在街道和公园角落里的流浪者。

    在一个没有围栏的街心公园里,他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由无家可归的游民搭建起来的临时居所,它们被一些枯萎的灌木和散落的垃圾分隔开,与阳光下的绿色草坪和高大的建筑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居所大多是由塑料防水布、破旧的帐篷和一些建筑废料搭建而成的,有些帐篷因老旧而用胶带或绳子草草地连在一起,有些防水布的撕裂处在风中摇曳。帐篷的周围还有一些或坐或卧的人,将一块又脏又旧的地毯碎片或是一块纸盒箱拆成的纸板片,铺在地上就是他们的床铺。

他长叹了一口气,不理解为什么州政府刚刚给这个城市拨款了600万来安置无家可归的人,上午开会的时候还听说80%的人已经安置了,怎么还会有这么多无家可归的游民?

也许这些人就是剩下的那20%吧?

他试图安慰自己,但是眼前的一切使他的心情不再轻松,也难以愉悦,只想赶快找到购物商场,买到礼物打道回府。

他把车停在商业区不远的街道旁,在车上安装的导航系统中搜索着百货商场的地址。

还好,驱车五分钟就到!

当他准备启动汽车的时候,忽然听到车窗外有争吵声。循声望去,他发现在一栋正在招租闲置大楼的拐角处,有五、六个大小不一的帐篷,其中一个用防水布制作的天蓝色双人旅行帐篷,在周围那些肮脏破烂的帐篷群里显得鹤立鸡群——不仅颜色娇艳,而且崭新到连折叠的皱褶都还没有打开。最耀眼的是帐篷外面那辆橘黄色的自行车,如果不是周围散落着无家可归的人,路人一定会以为这是旅行者临时搭起的恬息之地。

他把车窗摇下一半,带着体察民情的崇高情感,想了解一下这个群体的所思所想。没想到刚刚打开窗户,一股刺鼻的空气便钻进了车里。

大麻!

他正想关上车窗,却听到一个女人的尖声大叫:“我不想去!”

他把目光再度投向车窗外,看到一个面色苍白的年轻女人坐在蓝色帐篷外面的一块纸板上吸烟,旁边有一个身穿带着帽子的黑色卫衣的男人在跟她说着什么。虽然从车窗的角度看不到对方的五官,但是从男人一条腿跨在橘黄色自行车上的姿势看,年龄应该也不大。

他很想了解这对时尚的年轻人为什么也混迹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他便把副驾驶座位的车窗全部打开,听到那个男人正对那个女人说:“你觉得这样的好事会永远存在吗?我的爱,走吧,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快乐的明天。”男人把手里一件红黑色条纹的毛衣外套披在了已经从地上起身来到他身边的女人身上,并且顺势将女人拉到自己的怀里亲吻了一下。这一下便一发不可收拾,年轻的女人旁若无人地回吻起来。

刚才还毫无顾忌地在街道上大吵大叫的一对年轻人,现在又旁若无人地热吻以爱示好。前后不到两分钟,俩人已经合体坐到那辆橘黄色的自行车上,从特斯拉的车窗外一闪而过,扬长而去。

他在车里看到了男人的脸,年轻的面颊顺着耳部到脖颈有一道五颜六色的刺青,在古铜色的皮肤上栩栩如生,只是一闪而过看不清是什么图案。

真想不通,这么年轻的人,宁愿睡大街上也不去工作!

他带着无法遏制的愤愤不平关上了车窗,这才发现午休的时间快要过去了,他要主持下午两点的会议……他赶紧启动了汽车,跟着车里的导航朝着不远处的百货商场开去。

 

3.

来时的惬意心情虽然被路边看到的情形破坏了,但是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购物人的放松状态,使他重新拾回购买商品的乐趣。刚开始他还担心有人会认出他来,把棒球帽的帽檐拉得很低,几乎跟墨镜连在了一起,把上半部的脸颊遮得严严实实。但是,他很快就发现根本没人关注他,便把紧绷的心情松弛下来,从匆匆挑选礼物到慢慢游走于各类商品的货架旁,渐渐忘记了时间,脑子里闪回的都是他小时候跟妈妈逛商场时的情形。

在他的记忆中,妈妈是那种喜欢购物的中上等阶层的家庭主妇,把逛商场当做一种休闲方式,每次都要容装整齐才带着他出门。当他小的时候,妈妈常把他放到购物车里,从商场出来时,车里除了他还有一堆的商品。当他长到不能再坐购物车的时候,就变成他推着购物车,在商场里穿来穿去地和妈妈“捉迷藏”。

唉,母亲去世得太早了!

不知不觉中,他的购物车也像他儿时的记忆,里面堆满了物品。就在这时,他在化妆品专柜旁看到了一位身穿红黑条纹毛衣的年轻女人,正在像抢购一样,把不同品牌和颜色的口红、指甲油和防晒霜放进手中拎着的购物篮子中。

是她吗?

他想起了街边大呼小叫的那对情侣。

不会,一个晚上要睡在大街上的人,怎么舍得花钱买这么多的化妆用品呢!

女人见到有人狐疑地看着她,机警地转身走了。

他感觉到自己的失态,便随手为自己的太太选了几件护肤品放进了购物车里。

 

4.

等待付款的队伍很长,因为六台机器只有两位收款员。尽管他看到有自动付款机的设备,但是他极少购物,担心自己不会使用而引人注意。他把帽檐往下又拽了拽,决定排队付款。

无聊中,他被一个站在离收款处不远的电子产品货架旁、身穿黑色卫衣的男人所吸引。这个男人把卫衣帽子戴在头上,并拉得很低,几乎遮住了脸的上半部;一个黑色的口罩很大,挡住了脸的下半截。帽子和口罩之间,只剩下一双机敏的眼睛在商品和四围的环境中游弋。当然,卫衣宽大的帽子缝隙中,能看到一片彩色的刺青。

怎么这么巧?刚才在路边看到的这对欢喜冤家,真的也在这里购物!

好奇心使他在墨镜后面观察起这个年轻男人的行踪。他依然看不清那个男人的面孔,更看不清那个刺青的图案,但他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在墨镜的掩护下,盯视着这个年轻男人,看看无家可归的人要买什么样的电子商品。

那个年轻人看似漫不经心地试着各种商品,而目光却不时地扫视着周围的环境。说时迟那时快,一个包装在纸盒里的高档耳机,瞬间已经戴在了他的头上。这种闪电般的速度,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一定以为他是戴着自己的耳机走进商场里来的呢。年轻人把帽子重新戴到头上,似乎自己沉浸在音乐里微微地摇着身体,但是僵硬的脖子能看出他并不轻松。

小偷?

他警觉地盯着这个男人目不转睛。

果真,这个年轻的男人好像是在漫不经心地挑选着各种品牌的充电宝,但是一眨眼,已经把两块充电宝放到自己卫衣的口袋里了。

他确实在偷东西!

他一边推着购物车跟着付款的队伍前移,一边在墨镜后面用余光跟踪着那个年轻人。他知道,在这个男人走出商店大门之前,没人能指认他是个小偷。

就在这时,他看到那个年轻人越过付款队伍,快步地朝商店的大门走去。

“哎——”他本能地叫出声来,但是没等他想好要说什么的时候,大门的警报器也跟着响了起来。

    等待付款的人都把目光转向商场大门,而那个偷东西的男人却在大门外冲着众人竖起了中指,表示“去你妈的吧”,跑了!

    “你们为什么不拦下他?”一位白发苍苍的妇人对着好像什么也没看到和听到的女收款员质问道。

    “那你要去问咱们的州长啊!现在州政府把处罚的门槛降低了,950美元以下的窃盗不予以重罚、不必问责。”女收款员依然眼皮不抬地继续扫描着手里的商品。

    “如果950美元不算偷盗的话,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排队付款?我们干脆也拿着东西走呗!”付款的队伍里发出了不满的声音。

   “我们经理说了,如果有人偷东西,不要干预。如果干预,偷东西的人不会进监狱,我们受到了伤害还要公司赔偿。所以,我们不管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和老板!”女收款员终于抬起了头,对着付款队伍嘟囔了几句,好像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这是什么狗屁逻辑!难道你们老板疯了吗?”队伍里传来一声男人的呐喊,显然带着愤怒。

“是呀,如果$950元以下的东西随便拿,我干啥要花一个多星期的工资买这些东西啊?”一位中年妇女像是在控诉,指着自己购物车里的东西说道。

“对,我今天买的东西不到两百块,我是不是不交钱就可以拿东西走了呢?”一个年轻女人也跟着叫喊起来。

付款的队伍骚动起来,使那些低头刷手机的人也开始抬头关注起事态的发展。

这不是在误导民众嘛!我应该跟他们的经理谈谈,为什么要曲解州政府的政策!可是我下午还有会议,不能因小失大。不过,自己制定的政策被歪曲到这种程度,难道我就装作没有看到吗?!

他走到女收款员面前:“事实并非如此。F.S法案规定,窃盗财物价值950美元以上仍属重罪。”

    女店员抬眼看了他一眼,然后低下头一边扫描着手里的商品,一边带着不满的口吻说道:“您说的是950美元以上,那么950元以下呢?难道我们还要跟偷东西的人一样一样地算算一共多少钱吗?我一个小时就赚15块50,你们不满就去跟州长反应,别跟我在这儿抱怨。”

   “排队,排队。”后面的人开始叫喊。

    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亲自向民众说明情况。他果决地摘下墨镜和棒球帽,然后整理了一下头发,对着收款员郑重其事地说道:“我就是州长。”

    女收款员终于把目光落在了他的脸上。她先是一愣,而后是惊讶地露出了一口白牙,继而是一脸的尴尬。周围的空气似乎也跟着凝固,排队付款的人都把目光聚焦在他的身上。

     “F.S法案的真正意义,是为了减轻过度拥挤的监狱问题,并确保小额犯罪者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康复和社会帮助。”他大声说道,好像在开千人大会。

没有掌声,没有附和的声音。女店员耸了一下肩继续用扫描枪为顾客结账。一些顾客默不作声地付账之后悄然离去,一些顾客仿佛不忍看到州长尴尬地站在原地而重新低头刷起手机。就在这时,那个在队伍中喊过“这是什么狗屁逻辑!”的中年男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拎着自己准备付款的那套衣服朝商场大门走去。警铃响了,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大门内的保安并没有追出门外。

“大家还等什么?既然州长在这里给我们做主,只要你们的东西不超过$950元,就用不着排队交款!”中年男人在大门前高举着手中的衣物,向排队付款的人们高声喊叫了一声,然后像英雄一般地扬长而去。

“你,你为什么不管?”他上前问那位保安。

“您去问我们经理吧。” 保安不置可否地耸了耸肩。

他愣了一下。手机显示已是下午1点43分,距他主持的会议还有17分钟。他来不及再跟保安理论,也顾不上购物车里千挑万选的商品,拿起那张为秘书Jack买的生日卡,再把一张二十元美元递给那位女收款员,然后豪爽地说了一句“不用找钱了。”,便急速地走出商场大门。由于卡片没有通过扫描,电子警报器再次响起。他没有介意,因为他是付过钱的。

 

5.

停车场上,他刚刚打开特斯拉到车门,便听到身后传来嘈杂的脚步与叫骂声。

难道是保安追我来了?

他狐疑地回过头去,看到的是跟他一起排队付款的人,有一半的人都抱着自己选中的商品朝着不同的停车位奔去,有些手脚快的人已经把商品扔进车里扬长而去。

这时,一辆橘黄色的自行车从他的面前划过,车上有两个人:身穿红黑条纹毛衣的年轻女人,一手搂住身穿黑色卫衣、正在骑车的男人,一手朝他竖起了中指。

Fuck you!

他突然想对疾驰而过的那对男女大吼一声,因为他实在不懂,为什么偷东西的人还这么的理直气壮!

当然,他没有把那句挂在许多人嘴上的脏话说出来,因为他是州长!

他坐到特斯拉X的驾驶座位上,决定今天下午的会议要加上一个主题: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美国《红杉林》杂志2024年第三期首发)

散文《父爱在天》

作者: 李 岘

作者童年记忆中的父亲——李安恒

  

    昨夜,您又悄然出现在我的梦境。依旧是在堆满书籍的窄小房间,依然是您侧身低首在重峦叠嶂的图书夹缝中的身影。我努力地向您接近,却始终看不清您的面容。

   “爸——”一个字我叫醒了自己,梦醒之后又是一夜无眠。

   爸,您已经离开我们二十七年了,为什么每次梦见您都看不清您的表情?您是想通过书籍向女儿传达什么?抑或是怪我笔耕几十年却鲜少提及到您?不论什么原因,女儿此刻最想告诉您的是:因为敬重,我不敢轻易提笔写下您的故事;因为思念,我不忍回顾您七十年的生命历程。此刻,在这万籁俱寂的深夜,我多么想知道哪颗星辰是您的灵魂归处?在那里您是否依然挥笔如旧?

   爸,与百岁老人相比,您的一生显得短暂,成为女儿心中永远的痛。但是,您浓墨重彩的一生,又是我一生享用不尽的爱。

您五岁学画画,六岁念私塾,十六岁去美术专科学校就读,毕业时因参加“学潮”而使画笔成灰。返乡后您父亲对您严加指责,使您感觉在家中身陷囹圄。为了追求自由,您听说大别山有一所食宿学费全免的大学,便偷偷地离家出走,投奔到大别山区!

您没有想到的是,当您拿起了笔杆子的同时还穿上了黄军装,跟着刘邓大军扛起了枪杆子。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别人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肉搏,您却得益于画笔和钢笔跟部队文工团在出生入死中毫发未伤。战争结束后,您本应与十万转业官兵去北大荒开荒种地,可您又因能写会画,走到中途被省城留下,并被保送到中央戏剧学院学习文艺理论,毕业后回到省文化局工作多年,直到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才折笔文坛。

    这些,只是您的前半生。后半生虽然不长,却也依然动荡:80年代初您去了省社会科学院,在文学研究所当研究员;两年后调回家乡的省社科院创建文学研究所。黑龙江省报为此还刊登了《雁南飞还是雁北归》的文章:有人扼腕黑土地上失去了一位敢言善言的戏剧理论家;有人担忧您“少小离家老大回”要面对的人脉尴尬。但是女儿知道,尽管您南迁后不久便患病多年,但是至死都没再离开笔杆子的生涯。

    尽管笔杆子贯穿了您的整个人生,您却没有为自己的人生故事留下一篇文字。许多次我从梦中醒来,重温梦境中的您,琢磨您的神情是喜是忧的时候,如烟的往事便从记忆的深处鲜活起来。我确认,那是一条看不见的生命线,引导着我活成今天自己喜欢的状态。

    如果我说,您是我文学道路上的启蒙导师,您一定不肯承认,因为您从我记事起就告戒我不要“耍笔杆子”。不论您是否情愿女儿继承父志,我依然要说:是您引导我走上了文学的不归路,并且至今无憾。

    您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家的房间很小,从我记事起家中便人来人往。起初是您的同行朋友像旧时文人那样走家串户,围坐在一起品酒谈天,即使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碟花生米,一桶散装啤酒,就足以让你们对一些文化现象或某部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畅聊几个小时。后来省市县的许多作者带着他们的书稿登门拜访,偶尔还会带来几个鸡蛋或一袋小米,我在他们毕恭毕敬地听取您的读后感时,懂得了什么是“起承转合”,什么是“性格冲突”和“意志冲突”。

    也许是耳濡目染,我在小学二年级时已开始偷读您的藏书,三年级时已经读完了曾祖父留下的三本深绿色绢质封面的《红楼梦》,从繁体字“這個”开始猜起,全书猜下来,故事没读懂,却也自学了很多繁体字。

   您生前常对老朋友说我的知识都源于自学,我也承认这一点。但如今回首往事,我才意识到这样说对您很不公平——

    那年,全国恢复了高考,我当时下乡在北大荒。原本“九年一贯制”就没学好数理化,加上来不及复习和没人辅导,第一年名落孙山。第二年,您听说省艺术学校编剧科招生,不强调数理化,但需要专业知识,如写作、文艺理论和其他文学类科目。这次您让我回省城备考,但是我所在的部门领导不给假,是母亲坐了十八个小时的火车,到北大荒找领导求情,最终才使我获批了一个星期的探亲假。

    一周的时间要复习那么多的科目,有些专业性的科目要从概念学起,而非复习。为了节省时间,您用问答题的形式整理出文艺理论和戏剧理论的百余题让我死记硬背。那时我没意识到百余题凝聚的父爱,而是怪您不近人情,让我去完成一件不太可能实现的目标。然而您对我说:“上学,是你唯一一条可以回家的路。”尽管那时我才19岁,对人生还处在懵懂的状态,但是您的这句话让我不再叫苦,夜以继日地在您整理出来的文山字海中泅泳。为了训练我在临场考试时有能力根据试卷重新组合答案,您与我一起起早贪黑一问一答。特别是考试的那两天,您拎着饭盒和水在考场大门外等我,间休时您让我用餐,自己却在一旁争分夺秒地为我下一场考试,讲解着一些可能遇到的理论问题。

    毕业前夕,省木偶剧院请我写一部大型木偶剧,这关系到我毕业后的分配问题。您为此买来速溶咖啡,用大铁瓷杯日夜为我冲泡,希望我能持续写作。

    后来我分到省电视台工作,您为了尊重我的选择,并没有要求我与您一道南迁。再后来您把我从美国寄给您的硕士毕业照放在家中最醒目的地方,然后对客人们说我是自学成才。

   父亲,您知道吗?我常常在想,我在异国他乡依然坚持用母语写作,不仅是得益于您生前的家庭熏陶和教导,也许还受益于您在天之灵的佑护。您还记得全家南迁时您专门为我写下一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字画吗?您的爱犹如书山文海般地深沉,在无数个日转星移的日子里,激励着我在文学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爸,谢谢您!

(注:《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7月13日在此文的基础上做了少许增删后刊登)

散文《如果我们重逢过》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二十一期征文

《如果我们重逢过》

作者:李岘

 

  宝贝,今天是你的周年祭日,妈妈带着苹果和鸡蛋看你来了。虽然我的眼睛依然潮湿,但是不再泪如雨下。你教会了我对生命更深层的理解,使我在失去的哀伤中,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温馨庇护。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试图告诉过自己你已经有了最好的归宿,因为我把你葬在你曾每天玩耍的后花园里,与生前一样可以闻到百花盛开的芳香,听到百鸟争鸣的欢愉,感受到远山近水的静谧,享受着日出的朝霞和日落后的月光。在这里,你虽然不能像以往那样与妈妈同床而卧,但是你的灵魂,依然可以自在地流连于这片属于我们的天地……可是,宝贝,尽管如此,这一切的假设依然无力于阻止我这一年来为你而流的眼泪。

  你知道妈妈天天烧香敬佛,但是你去世的七七四十九天里,我每一天只为你祈愿:

  第一个七天,我祈祷你能入土为安,然而每天上床睡觉时,我都感到你就在卧室门外,等待着我为你开门——正如你生前一样,时刻关照着妈妈爸爸的感受,知道妈妈晚上喜欢在床上看电脑,爸爸喜欢在客厅里看电视,于是你在楼上陪妈妈的时候想着爸爸,到楼下陪爸爸的时候又想着妈妈。许多次你再上楼看妈妈的时候卧室的门已关上,于是你带着对妈妈的愧疚感,一声不响地趴着门外,等待了很长时间才会用鼻息声提醒妈妈开门,而不是张嘴犬吠。而我,总能听到你那几近无声的呢喃,开门带着懊悔的神情对静卧在门外的你说“Poor baby, how long have you been waiting here?”。你呢?带着负荆请罪后的如释重负,愉悦地走到床边等我说“上床吧”,然后身轻如燕地跳到床上,躺在我的脚下。当然,在你去世前的一年里,肿胀的两腿已经无力起跳,是妈妈每天把你抱到上床……宝贝,即使我几天前亲手安葬了你,我还是能在夜深人静时听到你在卧室门外的鼻息声。开门和关门带来的绝望,使我在不安中进入梦乡,即使是梦醒时分,还会追问自己:那是错觉?还是你的灵魂真的在不舍中流连在我的身旁?

  第二个七天,我祈祷如果能有来世,希望你能转世为人,因为你今生最大的遗憾是不能与妈妈对话。可是一天晚上,我带着思念你的悲伤坐到电脑旁,刚刚打开桌子上的台灯,只见一只胖乎乎的蚊子在灯光下从桌子上的电脑方向快速地向我跑来。是的,是跑而不是飞。由于猝不及防,我在慌乱中用纸巾把它罩住,并冲向卫生间把它用水冲走。水流声中,我突然想到那会不会是你?因为这只蚊子是那么地快乐,带着久别重逢的欢笑朝我奔来……这个画面一直定格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尽管我内心拒绝着你转世为蚊子的可能。至今我都被那个瞬间刺痛着,后悔没留足时间一探究竟。唯一能安慰我的是:如果那是你,那么我帮你以最快的方式结束了做蚊子的一生。

  第三个七天,我已不再祈求你转世为人,只求你依然还是一只狗,犹如克隆般地有一身雪白微卷的长毛、善解人意的品格、热情好客的个性,但不要有Maltese的家族病史,不要再遭受病痛的折磨。当然,我在祈祷中希望你如前生一样,能够遇到像妈妈爱你一样的好人家。

  第四个七天,我不仅在白天思念你,也常常在夜里梦见你。只是每一次的遇见都是那么地模糊,即使把你抱在怀里,你的身影也会千变万化。有一天梦中的你原本是全身雪白的长毛,却在身体的一侧出现了一片褐色的癍痕,继而你又变成了一只雪白的鸡。我惊醒了,拒绝着你在梦中脱胎为鸡的画面,我不愿意你成为人类的盘中餐……于是我继续为你祈祷。

  第五个七天,你爸爸说我需要克制自己的感情,不能没有节制地任由情绪泛滥。我知道他说的也许对,因为我几乎每天都会为你流泪,即使是一个记忆,提到你的名字,我的眼泪都会湿透了纸巾。即使这样,我还是用不满的泪光回敬了他一句:你这么快就把Jeffrey忘了吗?

  第六个七天,我开始有了一种时间的紧迫感,希望在我们永别的日子到来之前,你的灵魂可以得到安息,即使再生,也希望你能在我的祈祷中完成生命的轮回,找到好的归宿。

  第七个七天来到了。

  佛教说七七四十九天是生命轮回转世完成的时间。在第四十九天时,我拿着鲜花和你生前没有吃完的粮食去看你,在你的墓前用院子里的鲜花和绿叶为你围出一个心形的图案跟你做最后的道别。我说,你我今生有缘共度了十二年,你比许多离世的同类都要幸福,因为你是在爸爸温暖的怀抱里、妈妈千百遍说爱你的告别声中离去的;身后,你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家,依然可以听到隔壁邻居的狗叫声,爸爸妈妈的对话声,和你熟悉的亲朋好友到家中做客的聊天声。

  一年后的今天,不论你是长眠地下,还是转世轮回,你都用留给妈妈的爱,让我认识到生命没有轻和重,不论你转世为人、为狗、为鸡、为蚊虫,抑或长眠地下,我都会永远地爱你。是你,用十磅的体重,至少有人类三岁儿童的智商和十二年的生命旅程,培育了妈妈善待一切生灵的慈悲之心。

  我相信,你我在冥冥之中已经重逢了许多次。2023年3月17日,对于他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与我,是一行铭心刻骨的文字——永远爱你,我的宝贝Jeffrey。

    (2024年6月20日终稿)

在文学的疆域里,星火共燃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24年换届大会侧记    

 

李 岘                                      

 

        今天是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召开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后的第五天,我终于可以长吁了一口气,从理性的宣传文字中回归到自己的内心。这是一块柔软的地方,常常会经不住喜怒哀乐的刺激就能带出开怀大笑或泪眼朦胧。然而面对协会的工作,特别是近两个月与筹委会紧锣密鼓地准备年会的过程中,我把个人的情绪压缩到零点,不论苦和累都不允许有半点的脆弱。当然,与此同时被某些人与事所感动的时候,也吝啬地把感激的话暂时寄存在心底。随着年会收尾工作的完成,释压后的内心再度像海绵一般柔软到无法承载更多的感动,才想用最率真的言辞释放出对这次年会存留于心的感悟。

“千秋之誓,文梦九秋,十年更上一层楼”,这并非是一句富有诗意的大会题目,而是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真实写照。作为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的创始人、四届协会主席,我知道这每一个字的份量。

千秋之誓,意在以我穷尽一生投入到汉语和文学事业中的热情,以美中作协为身居海外的文友们搭建一个“收藏、发表、推广”文学作品的理念,以协会会员用生命铸就的文字通过互联网传承给后代的愿望,以“集体经典”为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的雄心……这应该可以算作美中作协融入世界华文文学界的诚意了吧?

文梦九秋,是指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从无到有,不仅具备美国联邦政府承认的文学公益团体的资质,而且经过九年的建设和发展,使众多的计划成为现实:作协网站设立了七十多位协会成员的个人专栏、会员们出版了上百部专著;协会主办的“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龙裔文学》公众号、纸媒《华人》月刊杂志上的“美中作协佳作专栏”每月都按时推出会员的作品;协会出版了文集《心旅》《心语》《心叙》,并主办了二十期命题征文、十六期论坛,以及每年一度的作协年会和其他文学活动……这应该算得上是创会理念的梦想成真了吧?

十年更上一层楼,是自我期许,也是整个协会成员前行的动力。2024年是美中作协成立的第十年,1月27日是第四届理事会上任之时。三年疫情的线上年会终于能在线下举办,许多文友都很期待。由于协会成员遍布美国不同城市,并非人人都可以遥途路远地到圣地亚哥参加会议,本次年会就以线下和线上同时进行的方式,便于协会成员和世界各国的文友们以及专家学者参会。尽管“更上一层楼”并非是指此次年会为线上线下的挑战,但是年会中体现出来的“和合”精神,应该是协会继续前行的动力和能量吧?

为了确保技术环节不出现问题,作协副主席兼协会网站技术总监文昊,从洛杉矶两次开车到圣地亚哥进行现场测试。

财务长谭瑞钦先生的太太病得很重,身边时刻需要有人陪伴。为了参会,他请人照顾太太,并一丝不苟地完成了他在年会负责的事项。

秘书长崔萍因家中有突发事件临时决定回中国。尽管无法参加线下会议,她仍然在家事缠身的情况下,帮助协会在中国订制了年会需要的奖杯、奖牌和证书,并且积极提供流程文案,隔洋与司仪沟通大会的串联词。

副秘书长史德亮居住在芝加哥,尽管我不忍心让他自费来圣地亚哥开会,但是年会的确需要一位像他这样的IT博士做后盾。当我问他是否可以早来一天熟悉会场时,他说已经买好了机票和订好了宾馆,会提前两天到达圣地亚哥。对于一位有全职工作、要自费旅行、提前两天来帮助筹委会落实会务的成员来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所有的感激之情都铭记于心。

    会员理事苏飒,年会前不断地在微信群里督促作协成员报名参加线上或线下的活动;大会期间又负责线上和线下的抽奖活动。抽奖活动在晚餐时举行,等我延着会议长桌与每一位来宾做短暂的交流后,她已经独当一面地完成了抽奖环节,整个会场欢声笑语,把年会推向了高潮。

    外联理事许晓妮临时有事没能参加线下活动,但是也完成了一些前期负责的事项,并捐赠了五件抽奖礼物。当我看到参会人员拿着她捐的精致摆设喜不胜收的时候,意识到理解对一个团体是多么的重要!

    为年会做司仪的会员李宜璇为了配合年会时间,推迟了自己出国的行程。

    会员简妮用最少的经费、最美的花卉,布置了十几米长的桌子外,还匠心独到地为主席台设计了一款由中国元素和四季花卉组成的花篮,祝贺美中作协“文园百花盛开,龙年佳作频传”。

    会员陆青和胡忠谦原本已经接手了一些会场布展工作,但因为有人缺席,他们便临时接替了部分布置和接待工作,并尽职尽责地完成了任务。

    年会结束时已是晚上八点多钟,年会筹委会的成员一起清理完会场之后,才在停车场上依依不舍地告别——副主席文昊要连夜赶回洛杉矶;副秘书长史德亮和会员理事苏飒要送外来的会员回所住的宾馆;史德亮第二天就要乘坐几个小时的飞机返回芝加哥;财务长和其他人要在夜色中开车回家。月光下我们看不到彼此的目光,但是在大家忙碌了一天还能在欢声笑语中彼此庆贺年会的圆满成功,我是含着热泪钻进自己的车里。

    在回家的路上,一轮圆月一直高悬在车窗的前方,我忍不住对开车的先生如数家珍地谈起每一位筹委会成员和义工为这次年会付出的时间和心力;说到动情之处就变成了自说自话,把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正当我情绪泛滥之时,先生的一句话让我暂时丢掉了万千感慨。他说,朋友给了他一张三百美元的VIP票看27号在圣地亚哥举办的世界高尔夫球大赛,但是他放弃了,因为他答应今天要帮我把家中的几箱子书、奖杯及所有用品搬到会场,并且要在晚餐开始前去取预订好的蛋糕送到会场。我说,你朋友什么时候跟你说的?他说,三天前。我说,那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他说,我告诉你有用吗?的确,如果他选择了去看高尔夫球比赛,我想此刻的圆月一定不会让我如此感动。当然我也知道,对于一位每周风雨无阻都要打两次高尔夫球的人来说,舍弃看一场球赛绝非易事!

    这次年会做义工的人还有帮助我们联系场地的吴莲莲律师、免费拍照的摄影师施瑜先生和摄像文婷女士,他们都是从下午一点入场筹备,晚上八点离开,却分文未取。

    更让我感动的是,许多会员自费从美国不同的城市来参加线下大会;有些文友,特别是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文文学界的领军人物,不仅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线上会议,而且还要克服时差带来的不便——加州时间下午三点,是中国的清晨七点、欧洲的午夜十分、美国东部和加拿大的晚饭时间!

此刻我最大的感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而这种生命的烈焰却源于星星之火。对于热爱文学的人来说,能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下一些让世人与后代回味无穷的人生体验,也许就是文学在生命与岁月共舞、与心灵共鸣的一个个瞬间中得到了永恒。

起码,这是我个人的意愿,也希望是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再上一层楼”的集体信念!

报告文学:星愿慈航 大爱无疆——全美华人文教基金会二十周年集萃

作者:李 岘

 

    “一份爱心、一个梦想、一段情缘、一丝感念”是我在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成立之初的感言,没想到二十年之后依然由我执笔记录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ACCEF)薪火相传二十年的爱心之旅。

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于2004年7月在加州正式注册,是美国联邦政府认可的501(C)3非营利性慈善组织。二十年来坚守非政治性,非宗教性,非地域性的宗旨,积极与其他慈善组织和华人社团合作,从不同的正规渠道向社会募集资金,为增进中西文化的相互了解与交流、为支援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与普及、为帮助在美华语教育及低收入家庭的高等教育、为培养美国华人新生代的成长等众多项目,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作为创会的参与者,我见证了建会始末;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目睹了薪火相传发展至今的每一项成就。于是,我接受了本届理事会赋予我的重任,为基金会二十年的历史留下几个“注脚”,使更多富有爱心的志愿者们接力推动基金会的慈善工作,续写华章。

                           

 凡人小事也能撑起人性的天堂

 

二十年前的某一天,创会会长黄青打来电话,请我参与正在筹建的教育基金会。我说,我忙,来美国十多年只参加活动,不参加组织。可是在将近三个小时的交谈中,他使我产生了“天降大任于斯”的热情,并且提出将基金会扩大到文化的范畴,不仅成为一个便于海外华人帮助中国贫困儿童就学的“一对一”项目的基金会,而且还能作为沟通中美两国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起到“桥梁”作用,使弘扬文化与资助教育齐头并进的创会方案。“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的名称在首届理事会上全票通过后,同年被美国联邦政府正式批准为”American Chinese Culture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 “(简称ACCEF),享有501(c)(3)慈善机构的免税资质,为募捐文化教育资金奠定了合法合规的基础。建会之初理事会成员便达成一致:基金会将按照美国正式的基金会模式搭建组织机构,形成两大团队:由全体会员投票产生理事会成员,然后由理事会投票产生理事长和副理事长;再由理事会任命会长带领管理团队做各个项目的执行者。首届会长兼副理事长是黄青,理事长是周宁芸、副理事长是李岘、常萱、秘书长施晓勤。并确定理事会每两年一届,每两个月开一次理事会跟进管理团队的各项工作。

二十年之后的今天,ACCEF理事会已经更换了十届,会员也从二十几人发展到数百人。助学项目从最初“一对一”扩展到许多项目,帮助了数千名中国青少年接受基础教育,使数百名被资助的高中生考取了大学。并且,基金会成立的第二年就开始在中国贫困地区建设了一系列“美华”小学和中学的校舍,改善了孩子们的就学环境。在文化项目中,除举办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之外,自2006年开始每年“春节”前后都要举办“心手相连”慈善文艺晚会,调动了华人社区各个文艺团体的优势,不仅在美国大剧场展现了华人的精神风貌,还通过晚会宣传基金会的理念,将募捐到的资金用在教育助学和文化交流上。期间在美国举办过多次画展和文学艺术活动,使中国版画家杨先让先生的版画高悬在富有盛名的Balboa Park著名的美术馆里。为了培养在美国出生的“华二代”,基金会成立了青少年俱乐部(Youth Care Club),在十几年的岁月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华裔青年——他们不仅学业优秀,还富有爱心,参与美国主流社会和华人社区的社工活动,成为基金会的新生力量。随着ACCEF的壮大,在汶川大地震和抗疫“新冠病毒”的人类大事件中,基金会挺身而出,积极号召在美华人参与赈灾活动,将一批批的物资送到有需要的人的手中。

一度成为基金会形象大使的影视明星柳云龙赞叹道:最让我惊讶的是,你们连义工都自带饭碗的!你们追求‘零会成本运营’的精神,一定赢得人心,赢得胜利!

     是的,二十年来,基金会所有成员都是没有任何报酬地义务为基金会工作。然而理事会严格遵守每两个月开一次理事会的制度;会上对每项议题进行讨论作出结论;会后还要将讨论过的议题归纳成会议纪要便于贯彻实施。

    记得我做第二届理事长时有人问我:“你们为什么不能举重若轻?”

我也问过自己是不是举轻若重了?但是我马上意识到:当你看到捐款人充满信任地将自己的积蓄变成一张慈善支票交给你的时候;当你面对万里之遥发来的求援信和不能预期的情形发生的时候;当你一分钱都没敢乱花却也要面对美国政府对非盈利机构年终检查的繁琐程序的时候;责任、义务、信任、能力,处处都会使你感受到不能承重的生命之轻!

    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多年来参与基金会各个项目负责人的真实写照。不论是理事会成员还是管理团队各个项目的成员,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在美国的生存而忙碌,但是却把工作之余的时间以“零报酬”奉献给基金会。许多会员从基金会初建到今天仍然做着不同项目的义工,许多成员在二十年中转换着“义工、资助人”的角色,初心不改,脚踏实地地以不同方式支持各项工作。创会会长黄青就是典型的例子。还有本届理事长夏广陆作为专业财会师,已为基金会做了近20年的财务长工作,使基金会做到各项财务支出有据可查;会长王涛在20年里做了无数项目的义工,对基金会无所不知;本届理事赵京是上两届的会长,疫情期间带领基金会“打满全场”;理事蔡晶在抗疫募捐中不厌其烦地回复着四面八方的留言,号召大家捐款;理事曾永煌是多年投身在助学和青少年俱乐部的负责人;还有执行团队众多项目的负责人,他们都像接力赛一样,一年又一年地把ACCEF的各个项目持续下去。

    创会会长黄青说:有人问为什么要做慈善?基金会不管是核心领导团队还是普通义工,都需要捐钱花时间,有时还需要伤脑筋处理各种问题,真的没有任何好处。若我们有所得,是在这20年的人生路上,我们因慈善工作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相识,因帮助他人而快乐!

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就是在这些凡人小事中撑起了慈善事业的一片天。

 

 爱是冬日照在孩子们身上的暖阳

 

尊敬的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ACCEF叔叔、阿姨:您们好!

      新年将至,今年又要在雪落下的声音中结束了,不觉中我们相识已是一个四季轮回。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您们的爱早已深深的留在我们心中,那么深、那么暖。您们的爱总是像冬日清晨照在我们身上的第一道光,为我们驱散冬日寒骨的风,为我们照明夜里泥泞的小路。谢谢您们!

我们没有什么崇高的文字,来感谢您们和这些事,只愿您们平安喜乐,好事相随。我们都是一群大山里的孩子,只是一群怀揣梦想勇敢追逐的孩子,是您们的到来,让我们有了新的盼望和动力,是您们给予我们新的勇气和不为平常一些小费用烦恼的专心。您们一次次跨越千里送来的爱心,是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最治愈的一道风景线。如果能见到您们,我们想送您们满山的索玛花,因为那是勇敢与美丽的象征;如果能见到您们,我们想给您

们披上白色的查尔瓦,因为那是我们民族最尊贵的礼仪;如果能见到您们,我们想给您们温暖的拥抱,因为这是冬天里最美期待。如果能见到您们,我们想说“谢谢您们!”不畏千里、翻山越岭的爱心。请您们放心,我们会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像您们一样去帮助更多为学习而苦恼的孩子。

    …… ……

昭觉民族中学 高 2021 级 8 班全体同学(2022 年 12 月 27 日)

当我看到信件最后是密密麻麻的签名和红指印的时候,我热泪盈眶。这是生活在交通闭塞、土地贫瘠、曾经有十几个深度贫困县和上千个贫困村的大凉山里孩子们写的信吗?在那一刻,我不得不说全美文教基金会的确是一束阳光照在了需要温暖的孩子们的身上。

可以说“一对一”助学项目一直是基金会的重中之重,统称为“彩虹助学”。最初由虞女士和吴大夫负责,后来由黄卓娅和傅耀芳负责,之后由王俊、吕晓炯等人负责。二十年间有无数义工和捐助者参与期间,并涌现出不同的助学项目:有黄卓娅负责的“彩虹计划”、董晓侬负责的“光荣女生”、查文玮、王俊和赵京先后负责的“高通美华爱心班”,还有庄女士资助的“美华爱乐美爱心班”等,在江西,河南,福建,云南,广西等地帮助了几千名因家境困难而失学的青少年,使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接受了小学、中学,甚至是大学的教育。

随着中国贫困地区生活环境的改善,基金会的助学重点主要放在来自破碎的家庭或是从小失去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身上。自2015年起,会长黄青和Well Grow Foundation 庄女士多次自费地率领基金会的主要负责人走访了大凉山,建立起多处助学点。八年后,通过爱心班、一对一“彩虹”助学、奖学金及精短专项基金等多种资助项目,每年不仅帮助众多的中小学生接受了基础教育,而且受助高中毕业的学生大约有60-65%的学生进入大学本科,25%考入专科学校。仅2022-2023大凉山资助款达到65万元人民币,八年总资助款约四百万人民币。而这些善款都是由The Well Grow Foundation和Qualcomm(美国高通公司)的员工,以及圣地亚哥各界爱心人士捐助的。仅庄女士一人就资助了约100名学生,虞女士资助了30名学生。

2019年基金会在赵京会长的带领下,再度走访了大凉山。考察队成员全程自费,由昭觉中学马校长陪同走访了大凉山腹地的“悬崖村”。

在大凉山有多个悬崖村,都在海拔1400-1600米,从山底小学到山顶村庄海拔高差近1000米。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攀爬悬崖。现在政府用1500根钢管打造了一个“悬崖村”出行的“天梯”,即使这样村民们也要四肢并用爬行一个多小时。有些地方几乎是垂直的,非常险峻。这样的村落有很多,每个村子百十户人家不等。据说他们的先辈在两百多年前为躲避战乱迁徙到这里,觉得此地土地肥沃,易守难攻,就把家安在了大山里,过上了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生活。然而悬崖村孩子如果上学就要下山,因为山上面积太小,修建学校不太可行。所以虽然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一名大凉山的初中生约有3000人民币、高中生大约是4000人民币的资助,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艰难和家庭困难造成的困惑,还是有许多青少年放弃了学业。为了使这些穷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基金会决定对每个爱心班学生一年资助2000元。此外,对不是爱心班的特困学生,如孤儿或单亲家庭的孩子也给予一对一的资助:小学生资助额每学年600元,初中生2000元,高中生3000元。

除此之外,ACCEF 的长期资助人谭泽慧、段龙夫妇多年倾力资助河南周口艾滋病地区的失学儿童。基金会当地义工邵光辉和张春霞17年带着资助人爱的温暖,帮助了周口600多个孩子,捐赠了上万的图书。一次,义工张春霞陪同谭医生下乡走访途中突发无名疾病,倒在了慈善的路上,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书是分给三个学校的,要分一下”。为此基金会设立了“春霞奖学金”,赞助春霞的孩子和其他中国义工的孩子上大学。

由董晓侬博士发起的"光荣女生"项目已经资助了 134 名高中生和25名大学生,有些人还获得了硕士学位,其中一人将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研究生。

资助“大凉山”昭觉中学“美华爱乐美爱心班”的庄女士还发起了“走出大山的文化之旅”项目,捐助了大约七万元人民币,使62名学生第一次走出大凉山,游览了成都的都江堰、武侯祠、锦里古街、宽窄巷子、金沙遗址、动物园等名胜古迹,并走访了四川大学、民族大学、四川科技馆和博物馆等地,使大山里的孩子们开阔了眼界,更加渴望接受教育,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2019年基金会将清大明韵创投有限公司捐赠的36台戴尔笔记本电脑送给当年考入大学的36位彝族孩子们。2020年因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凉山的孩子们被迫停课在家学习,而基金会资助的一个爱心班恰逢迎接高考,基金会再度携手明韵资本,为爱心班的学生又捐助了54台电脑。

    “慈善事业就像是一所学校,一旦被提升到一种文化追求,甚至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所有不同的出发点都将逐步向趋于一致。社会将变得和谐,参与者会终生受益、终生快乐。”曾经负责基金会“一对一彩虹助学”项目的负责人黄卓娅女士不止一次地这样说道。
   “因为感恩,我们努力!”被资助的孩子们在一本用感谢信装订起来的本子上写道。

不论是资助者或被赞助者,他们的语言都是那么地朴素并富有诗意,像一道道冬日的暖阳彰显着人性美好的光芒。现在,负责大凉山助学项目多年的王俊把接力棒交到吕晓炯的手中。20年来,一笔笔助学金就像一道道彩虹,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人生之路。

 

 心手相连于万水千山

 

        2005年的初夏,刚刚成立一年的基金会正在忙于一对一的助学项目和筹备第二年首届“心守相连”的慈善文艺晚会之时,我们收到了与基金会合作落实助学项目的慈善团队“心守家园”志愿者的求助信,告诉我们地处广西凌云县杂福村的小学校舍因泥石流摧毁,急需资金重建。当时基金会并没有建校计划,也没有相关经验。当大家了解到村民们愿意出劳力,只是需要经费买建筑材料的时候,理事会成员一致同意自筹资金帮助建校。于是由会长黄青负责联络,我和理事长周宁芸都参与了捐款,加上社团领袖李本唐、林小碟、卓以玉和张宏跃夫妇捐赠,共有十三位捐助者将所需要的建校经费及时地送到了杂福村。紧接着苗族玉洪乡九江村也需要建校。经理事会讨论,一致认为可以将建校作为基金会的一个项目,并且以“美华”命名。于是杂福村小学成为“美华第一小学”,玉洪乡九江村是“美华第二小学”。

当理事会得知第一小学已经竣工,便请我自费代表ACCEF参加“美华一小”的竣工典礼,参加“美华二小”的奠基典礼。在此期间帮助我们牵线搭桥的“心守家园”的负责人李彩兰又推荐了地处凌云县泗城镇后龙村小学考察,此地也叫“龙坎村”。当我延着几百米深的火山岩石朝这处死火山底部的村落走去时,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贫瘠和贫穷。特别是当我目睹了山区的孩子们即使是到这座墙不遮风、棚不挡雨的校舍学习三至六个小还要翻山越岭、每天步行四个小时的时候,我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心痛与感动:贫穷不应该与生俱来,但是他们真的就生在穷乡僻壤里;他们应该有能力向命运抗争,然而唯一能够帮助他们彻底地摆脱困境,就是接受教育。只有教育,才能让他们走出那不长粮食的山谷;只有教育,才能让他们适应中国发达地区的社会机制与经济体制。也只有接受教育,他们才能真正地改变那片生养他们的土地!回到美国我便将这次感受编成话剧小品,展现给首届“心手相连”慈善文艺晚会上近千名的观众。晚会赞助到的三万美元首先拨款给这座小学建设校舍,同年10月已经完工,由当时的理事长周宁芸自费代表基金会参加竣工典礼。她说:从最初的 "一对一 "到两年后的建校,这是一次突破。捐资建校、学校落成、深入山区考察学校的难忘经历,都深深地印在参与志愿者的心中。

(旧校址)

(新校址)

在之后的几年里,ACCEF在广西、四川、安徽等地共建设了十七所中小学校舍。数百人参与了捐助,项目负责人也付出了许多时间和心力确保资金、质量、和工期都能达到基金会的预期。对此,ACCEF以表格的形式做了详细的记录。

这张长长的表格不是为某个人树碑立传,而是在众多的名字中彰显出人性的至善至美:谁都不是谁的救世主,但是谁都可以成为有能力去帮助被需要帮助的人!


轻歌曼舞也能托起生命之重

 

    2006年的3月18日,一个普通的周日,对于美国圣地亚哥的华人社区来说却是一个盼望已久的日子。自2005年下半年理事会就决定由我主抓一台以慈善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希望利用这个机会为当地的文艺团体搭建一个展示才艺平台,同时又能通过弘扬大爱募捐到助学和建校的经费。尽管大家都没有做过这样大型的文艺晚会,但是我在理事会的全力支持下勇敢地承担下总导演的工作,并为这台演出命名为“心手相连慈善文艺晚会”。

如果说我当初接受这项任务是被动的,那么当我在2006 年 1 月走访了广西贫困地区之后,我明白这台晚会富有的重要使命:虽然我们普通,但是也可以高尚!我们可以把他乡变故乡,在美国的舞台上展现华夏之光,用我们的大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一台以ACCEF创会宗旨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就在圣地亚哥各个文艺团体和艺术家们的鼎力支持下拉开了帷幕,第一次联手登上美国的大剧院,不仅展示了华人的精神风貌和才艺,而且通过这次晚会赞助到三万美元的建校经费,使我考察过的“龙坎村”小学校舍得以重新翻盖,并为生活在死火山底部百年的瑶族村民们在火山礁石间开出了一条可以通车的路。

“时势造英雄”。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到ACCEF慈善工作和宗旨,“心手相连慈善文艺晚会”就从2006年延续至今。尽管“新冠疫情”期间被迫停止,但是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十四届。现在,这台晚会被华人社区称为南加州圣地亚哥的“春晚”,是每年“春节”前后住在南加州华人翘首以盼的一台文艺晚会。

是的,轻歌曼舞也能托起生命之重,因为在“心手相连”的舞台上,每一首歌、每一个舞蹈都充满着爱心,传递着真善美的人性光辉。

历届总导演有李岘、唐可春、张宏跃、张伟荣、刘连祥、汪大伟、马金龙、刘兴坚。其中唐可春和刘兴坚连续担纲多届。除首届是由ACCEF独立主办这台晚会,其余几届晚会都是与圣地亚哥华人社团联合举办,其中合作最多的团体有:兴坚舞蹈学校、育才中文学校、圣地亚哥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SDCCAF)、圣地亚哥湖南同乡会、博华民乐团、恩典学院、金龙功夫学院、圣地亚哥中国人协会、圣地亚哥华夏中文学校等。第十五届2024年庆祝ACCEF创会20周年“心手相连”文艺晚会将再次由圣地亚哥育才中文学校与ACCEF联合举办,于红校长说本届导演由崔惠林担当。

    十五届慈善文艺晚会并非上述有名有姓的个人和团体可以一就而蹴,而是由众多文艺团体、艺术家、赞助者和义工们联手搭建起来的。ACCEF不会忘记每一届为“心手相连慈善晚会”排练数月的舞蹈团、乐团和歌唱家们,他们的大爱推动了ACCEF慈善工作得以一路前行。

(2023年“心手相连第十四届慈善晚会”演出)

十指连心的痛是灾难中的曙光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惊了世界,震痛了华人。2019年底持续到2023年初的“新冠疫情”,震撼了整个人类,也震撼到世界各地的华人同胞。在这些大灾大难面前,ACCEF再度挺身而出,以多年做公益活动积累出的经验,在华人社区展开一项又一项的募捐活动。

2008年5月12日,当全世界都为中国汶川大地震的惨状扼腕心痛之时,ACCEF理事会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为支援灾区启动赈灾募捐项目。当时我是理事长,深知基金会本身并没有这笔经费,即使是助学建校这样的教育经费,也是要靠宣传获得资金专款专用。但是面对骨肉同胞砸在瓦砾下,面对废墟上无家可归的灾民们,我们不可能熟视无睹。当天理事会全体成员便达成一致:在这样的灾难面前,ACCEF必须挺身而出,利用我们多年来做慈善工作积累的募捐经验,联合其他社团向当地的华人展开赈灾募捐活动。会长黄青和理事曾晶以及全体ACCEF的成员都忘我地投入到赈灾活动中。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基金会一共收到一百三十五万一千四百零三美元的捐款,并在四川当地义工负责人朱江带领的义工团队卓越的努力下,将第一批10吨急救物资如大米、婴幼儿奶粉、蔬菜、水果、消毒湿巾、大众及妇女卫生用品等送到了重灾区都江堰、映秀和青川灾民的手中,是海外民间团体赈灾的第一批物资。在这次筹款活动中,第二届理事会理事、第三届会长曾晶发挥了她的潜力,从THE US PEMGROUP募捐到一百万美元,使华人社区从几百几千美元募捐到的三十多万美元一跃超过了百万美元的赈灾资金。曾晶说这百万捐款是海外华人对故乡的牵挂与血脉相连的爱心体现。

        2020年1月30日这一天,ACCEF理事会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为武汉的“新冠疫情”募集资金,购买急需的医护用品。到2月23日为止,在理事长黄青、会长赵京、理事蔡晶、吕晓炯和理事兼财务长的夏广陆为主要负责人的带领下,基金会一共进行了四轮筹款。第一轮只用了一天就筹到善款2万多美元,第二轮两天达到6万美元,到了第四轮一共历时四天就完成了5万美元的既定目标。然而民众的善款依然源源不断地输送进来。会长赵京深受感动地说:武汉疫情一开始,华人就有了帮助同胞的意愿,但是找不到救助的渠道。我们发出了捐款号召,引发了一呼百应的火热场面,这种善良与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令人震撼和感动。

    资金有了,通过各种渠道将难以买到的医疗设备怎么送到武汉医院又面临着考验。基金会再次像助学建校一样,通过国内的慈善公益团体合作,将援助资金和物资直接送到被需要的人手中。于是在这次抗击新冠病毒的行动中与国内一个医生义工团队“爱未来”合作,把急需医疗设备的医院情况提供给ACCEF,然后基金会根据这些资料将筹得的善款立刻下单出货,由“爱未来”的义工们取货并贴上ACCEF的标签,通过多种运输渠道将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直接送到一线医生的手中。其中包括了李文亮医生所在的医院两台ResMed无创呼吸机。就这样,ACCEF在前二轮捐赠的25台呼吸机,都落实到具体的医院和有名有姓的医生的手中。无遗失,无错投!

    中国的疫情刚刚缓解,美国的疫情却日益严重起来,并且医疗物资严重匮乏。于是基金会再接再厉,又组织了两轮募捐活动。三月份展开前一轮募捐,筹得5多万美金用于订购美国当地医院急需的医护用品,并以当面递送或直接快递等方式,送到美国的医院、养老院、社区服务机构和红十字会组织等部门。四月份又一轮募捐活动(ACCEF新冠抗疫捐款第六轮),目标是2.5万美金,用于订购10台飞利浦便携式无创呼吸机,以支持美国东部疫情中心纽约等地的医院。很快,资金就超额达标。

   继4月22日向纽约州立大学布鲁克医学院捐赠10台无创呼吸机和五万美元的PPE之后,5月13日,ACCEF又联合亚美医师协会,向就诊人数和住院病人巨多,呼吸机及医疗防护用品极为短缺的纽约市艾姆赫斯特医院提供了十五台无创呼吸机,一万个FDA二级医用级别外科口罩,四百个FDA二级医用外科N95以及大量面罩和护目镜的捐赠项目。捐赠仪式于五月十三日上午十时进行,美国国会议员孟昭文、纽约州众议员金兑锡、纽约州参议员拉莫斯等政府要员,参加了捐赠仪式。孟昭文议员代表国会对ACCEF和加州人民对纽约抗疫工作的奉献精神,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截止到2020年6月底,ACCEF共筹得三十多万美元的善款,并与合作单位先后向中美两国八十余家医疗机构捐赠了呼吸机和防护用品等五万五千余件的紧缺医疗物资,其中有六十二台无创呼吸机,十二台ICU有创呼吸机,一百五十件手指血氧仪,三台精密血氧分析仪,十三台心电监护仪,四百件额温枪,一万多只N95口罩以及四万多医用外科口罩。

        在ACCEF这场募捐活动中,理事会理事蔡晶几乎是不分昼夜地向有意捐款的人解释善款的使用和目的,她的耐心和细心赢得了许多心存疑虑的捐款人放心大胆地把支票寄到财务人员的手中。

        “近半年来一共进行了六十余次捐赠活动,ACCEF从甄别医疗物资到打包送运,事无巨细环环相扣,共有600多名华人参加了这次捐款和义工的工作。在众多人经手的环节中做到了无遗失,无错投是非常不容易的。”

        蔡晶的语言是朴实的,就像朴实的数字那样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去修饰,它本身就彰显出人性的大爱没有国界,没有种族。

        ACCEF自创会以来就秉持以慈善仁爱之心树立华人在美国的集体形象,在“新冠病毒抗疫”的过程中,打完了“支援中国”的上半场,又完成了“支援美国”的下半场。参与了这场战役的义工们都自豪地说:我们打赢了全场!

        是的,这就是ACCEF,不论是捐助者还是义工,大家都以付出金钱、精力、时间和心力为傲,不求个人回报,只希望能以爱心助人。就像2007年圣地亚哥的一场山火几乎包围了整个城市,在救火中有两位美国消防队员丧生,为此基金会号召华人捐款资助家属……当我们在第二届“心手相连”慈善文艺晚会的舞台上把募捐到的一万六千六百六十美元交给消防部门时,消防局长和到场的消防队员们十分感动。

        大爱无疆不仅是ACCEF建会二十年的真实写照,也是大灾大难中彰显出来的人性美好的光芒!

 

星光牵动着下一代继续远航

 

“爱心俱乐部” (英文是Youth Care Club,简称YCC), 是ACCEF 下属的由初中生和高中生运营的义工组织。初创时由ACCEF义工和资助人的几个孩子在2007 初发起成立,并在Carmel Valley middle school , Torrey Pine high school率先注册。适逢2008 年四川地震, YCC 学生们积极参加了为四川灾民募捐活动,他们准备了大量宣传单,与基金会的义工们一起到各个社区、超市门口和学校做宣传,为本地募捐做出了重要的努力。YCC开始的项目包括ACCEF 演出服务工作、中文学校游园义卖、feeding America、学校里club day 义卖募捐, 回收recycle bottle等,所得费用全部用来支持ACCEF贫困学生。

ACCEF 在2007 年和2009 年先后两次组织YCC学生和家长走访广西凌云和汶川地震灾区, 带去善款,看望慰问老师和受资助的学生。2009 年庄女士担任了YCC家长会负责人一职, 为YCC活动提供了更多资源和建议。YCC也逐渐增加了college night, talent show 等更多的活动。YCC家长委员会作为辅助角色,为YCC 学生组织活动提供各种建设性意见和帮助。 历届家长委员会负责人包括庄女士,王涛,杨力,吕晓炯,曾永煌,毕春晓等多位家长。

十多年来,YCC本着ACCEF“一份爱心、一个梦想、一段情缘、一丝感念" 的创会宗旨,组织了许多公益活动,向美国社会展示出华裔青少年的能力和爱心。特别是从2020年始的新冠疫情期间,他们积极开拓并逐渐形成了五个常年进行的公益项目:1).C2SDK team返修电脑,2). Foodbank team处理食品,3). Beach Cleaning team清洁沙滩, 4). HANG music group 给老人院的老人们带去快乐。5). 环保教育队给各个学校和社区传播环保理念以及捐赠环保书籍。

除此之外,因疫情不能继续去中国支教的夏令营活动改为网上进行。孩子们自行设计了网上三个“营地”,分别指导江西赣州、广西玉林和容县的小学,中学和医学院学生学习英文,提高英语水平。

目前YCC的主要义工定期活动有:每周电子产品清洁回收、每月食品银行食物分装、每月乐队老人院表演、每两月环保课堂、每两个月海滩清洁等。年度活动有:华夏中文学校游园会募款、Balboa Park 中国馆活动、支持 Joey’s Wing for Cancer Awareness、暑期英文教学夏令营、Father Joe’s Village等。仅2020年至2023年的七所学校就有五百多成员人次,一万多个义工小时和 41总统义工奖人次。

    2020年9月,YCC的第二个义工团队 YCC-Food Bank Branch组建,与圣地亚哥县最大的饥饿救济组织Jacobs & Cushman San Diego Food Bank组织合作,为YCC义工学生和家长们提供了一个与美国社会接轨、为社区服务的平台,使孩子们在帮助他人中得到了快乐,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他们为自己参与了食品银行分发了总共是4400万磅食品的参与者而自豪!

YCC的成长与壮大离不开家长会的支持。本届理事会成员、做过多年家长会的负责人曾永煌曾连续三年带领部分YCC的高中生去江西赣南支教,直到新冠疫情开始才不得不告一段落。

(YCC孩子们参加公益活动)

二十载光阴,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千千万万需要温暖的心灵。这是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ACCEF)的伟大旅程,一份爱心孕育了无数梦想,一段情缘连接了遥远的人海。慈善之船,驶过波澜壮阔的汪洋,坚守着纯粹的初心,不分政治与宗教,只为心中那份无私的情怀。山河无恙,艰辛不改,让教育之光点亮贫困的角落,让爱的涟漪荡漾在每一个渴望希望的眼眸。现任理事长夏广陆说:我从2005年带着为贫困孩子们提供转变命运的初心,与ACCEF风雨同舟近二十载,见证了基金会的成长历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祝愿ACCEF永远行稳致远于慈善公益事业的大道上!

    是啊,时光见证了ACCEF走过的路程,薪火相传是ACCEF继续慈善事业的生命线。今天我有幸代表基金会记录下一些人和一些事,但是挂一漏百便请参与过基金会各项活动的义工们和捐款人谅解,尽管因篇幅有限未能一一展现,但是您们对ACCEF的贡献存留在受助的孩子们的心上。让我们在未来的岁月里依然心手相连,扬帆远航!

 

附录:历届理事会成员:

2004年7月-2006年7月第一届理事长周宁云;副理事长李岘、常萱;秘书长施晓勤。创会会长黄青兼副理事长。

2006年7月-2008年7月第二届理事长李岘;副理事长常萱;秘书长何绍义;理事曾晶、高玮。会长黄青兼副理事长。

2008年7月-2010年7月第三届理事长黄青;副理事长张宏跃;理事常萱、何绍义、曾晶、王岳彪、高玮。会长曾晶。(本届开始不设秘书长)

2010年7月-2012年7月第四届理事长曾晶;副理事长黄卓娅;理事常萱、李黎、王岳彪、庄文博。会长王岳彪。

2012年7月-2014年7月第五届理事长周宁芸;理事黄青、李黎。会长黄青。

2014年7月-2016年7月第六届理事长周宁芸;理事黄青、李黎、蒋楠、董晓侬。会长黄青。

2016年7月-2018年7月第七届理事长董晓侬;理事黄青、李黎、夏广陆。会长黄青。

2018年7月-2020年7月第八届理事长黄青;理事赵京、夏广陆、蔡晶、吕晓炯。会长赵京。

2020年7月-2022年7月第九届理事长夏广陆;理事赵京、蔡晶、王涛、曾永煌。会长赵京。

2022年7月-2024年7月第十届理事长夏广陆;理事赵京、蔡晶、王涛、曾永煌。会长王涛。 

注:本文提到的人与事都是经过ACCEF监事会全体成员和本届理事会以及20周年筹委会确认的信息,如有差池非作者本意。

(本文首发于文集《心叙——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作品集萃三》中,由美国南方出版社2023年出版并全球发行)

点击链接可以在亚马逊直接购买HTTPS://A.CO/D/H6S6HAH

微型小说《 戴口罩》

                                                            李岘(美国)

 

    也许是临近春节的原因,原本宽大敞亮的武汉高铁站突然显得狭小起来,南来北往的旅客带着大包小裹地把候车室几十排椅子都坐满了,不远处的十几个检票口也站满了人。我见没有座位,就站到一个巨大而豪华的电子广告牌的一角查看着手机等待半小时之后的火车。

    也许是不习惯久站,没几分钟我就觉得腿有些酸,抬起头来看看是否能找到空位。

    我简直不敢相信,就在我看手机的时候,竟空出那么多的座位。我急忙走到一排空位最多的椅子上坐下。还没坐稳,我就发现周围的人都在手忙脚乱地从自己的衣袋、手袋和箱子里找出口罩带到了他们的脸上,而且那些离开座位的人也没走远,只是走到人少的角落里不安地四顾张望。

    正当我一脸犹疑地在想这种状态是否有些不正常的时候,我看到一位面部皮肤黝黑并布满皱纹的五、六十岁的女人在附近高声喊着“戴口罩”。

    怎么,疫情又回来了?我也急忙从手袋里掏出口罩戴上。新冠疫情虽然结束了,似乎口罩无所不在,几乎在我每件不用经常洗的衣服口袋或手袋里都能找到。

    戴上了口罩心也踏实下来,开始观察着这位在人群里穿来穿去高喊着“戴口罩”的妇女:她到底是什么人?说是工作人员没穿制服,还一身乡下人的打扮;说话山东口音很重,按照普通话的标准,“戴口罩”这三个字的发声没一个是准确的。难怪我刚才没注意到她的叫喊。

    不过,随着一排排长椅空位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也坐不住了:如果新冠疫情真的卷土重来,我还是取消行程吧,免得封城封路连回武汉过春节都不行了!

    越想越怕,我毅然决然地从椅子上站起身来准备打道回府。就在这时,我看见那个叫喊的女人一路小跑地来到我对面的那排椅子前,一把抱住一个睡熟在椅子上、五岁左右的小男孩,喜极而泣地叫道“叩召,你可把奶奶吓坏了,我到处喊戴叩召,你咋还睡着了呢?”她一边说着,一边给男孩儿穿上羽绒服,嘴里呢喃地叨咕道:“你爸妈不早跟你说过嘛,咱们老戴家祖孙三代单传,你是爷爷奶奶向老天磕头作揖才求来的。这要是把你给弄丢了,我咋跟你爸妈交代呦!”

    女人把睡眼朦胧的孙子穿戴整齐之后,指着人流稀疏的等车队伍说,“现在人不多,咱们赶紧排队,要检票啦。”

    看着祖孙两人远去的背影,我恍然大悟的同时也如释重负:差一点儿我的行程就被这件“乌龙事件”给耽误了。

    我朝检票口走去的时候,看到一些远离人群、犹豫着是走是留的男女老少们的时候,很想上前告诉他们:不是“戴口罩”,是“戴叩召”。

    可是,他们会信吗?

 

诗歌 《莲舞九旬》

 

作者:李岘

 

九十岁的妈妈 

梦回

南方的雨纱 

北方的雪花

 

幼时的雨滴

滑过早年丧母的伤疤

少女的低吟

唤不来父爱的保驾

青春独舞

随夫莲移雪乡安家

人到中年

雪域里绽放着生命的光华

 

教书育人

字字风华

炊烟袅袅

当上了妈妈

 

三个儿女

一一长大

北地南迁

已生华发

 

时值江南细雨如纱

莲蓬抽芽

夫君撒手人寰

独折莲花

 

大女儿远在天涯

儿子也在小亚细亚

妈妈却能心如莲子般地潇洒

心满意足地与小女儿一家

莲舞日月年华

 

指尖,在麻将上轻舞

饭菜,在炊烟里加码

九十岁依然可以煎炒烹炸

一桌十菜一汤不在话下

 

妈妈

您是我生命中流转的年华

墨香里的诗话

南疆有您的水映莲花

北疆有您的雪莲花发

 

今天是您九十岁的年华

四季的曲线是您送给儿女们

最美的佳话

 

九月的暖阳是三个儿女的心里话:

妈妈

祝您莲舞百年华发

 

 

2023年9月22日

报告文学《星愿慈航 大爱无疆》

报告文学

星愿慈航  大爱无疆

——全美华人文教基金会(ACCEF)二十周年集萃



作者:李岘



“一份爱心、一个梦想、一段情缘、一丝感念”是我在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成立之初的感言,没想到二十年之后依然由我执笔记录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ACCEF)薪火相传二十年的爱心之旅。

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于2004年7月在加州正式注册,是美国联邦政府认可的501(C)3非营利性慈善组织。二十年来坚守非政治性,非宗教性,非地域性的宗旨,积极与其他慈善组织和华人社团合作,从不同的正规渠道向社会募集资金,为增进中西文化的相互了解与交流、为支援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与普及、为帮助在美华语教育及低收入家庭的高等教育、为培养美国华人新生代的成长等众多项目,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作为创会的参与者,我见证了建会始末;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目睹了薪火相传发展至今的每一项成就。于是,我接受了本届理事会赋予我的重任,为基金会二十年的历史留下几个“注脚”,使更多富有爱心的志愿者们接力推动基金会的慈善工作,续写华章。

                           

 凡人小事也能撑起人性的天堂

 

二十年前的某一天,创会会长黄青打来电话,请我参与正在筹建的教育基金会。我说,我忙,来美国十多年只参加活动,不参加组织。可是在将近三个小时的交谈中,他使我产生了“天降大任于斯”的热情,并且提出将基金会扩大到文化的范畴,不仅成为一个便于海外华人帮助中国贫困儿童就学的“一对一”项目的基金会,而且还能作为沟通中美两国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起到“桥梁”作用,使弘扬文化与资助教育齐头并进的创会方案。“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的名称在首届理事会上全票通过后,同年被美国联邦政府正式批准为”American Chinese Culture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 “(简称ACCEF),享有501(c)(3)慈善机构的免税资质,为募捐文化教育资金奠定了合法合规的基础。建会之初理事会成员便达成一致:基金会将按照美国正式的基金会模式搭建组织机构,形成两大团队:由全体会员投票产生理事会成员,然后由理事会投票产生理事长和副理事长;再由理事会任命会长带领管理团队做各个项目的执行者。首届会长兼副理事长是黄青,理事长是周宁芸、副理事长是李岘、常萱、秘书长施晓勤。并确定理事会每两年一届,每两个月开一次理事会跟进管理团队的各项工作。

二十年之后的今天,ACCEF理事会已经更换了十届,会员也从二十几人发展到数百人。助学项目也从最初“一对一”扩展到许多项目,帮助了数千名中国青少年接受基础教育,使数百名被资助的高中生考取了大学。并且,基金会成立的第二年就开始在中国贫困地区建设了一系列“美华”小学和中学的校舍,改善了孩子们的就学环境。在文化项目中,除举办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之外,自2006年开始每年“春节”前后都要举办“心手相连”慈善文艺晚会,调动了华人社区各个文艺团体的优势,不仅在美国大剧场展现了华人的精神风貌,还通过晚会宣传基金会的理念,将募捐到的资金用在教育助学和文化交流上。期间在美国举办过多次画展和文学艺术活动,使中国版画家杨先让先生的版画高悬在富有盛名的Balboa Park著名的美术馆里。为了培养在美国出生的“华二代”,基金会成立了青少年俱乐部(Youth Care Club),在十几年的岁月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华裔青年——他们不仅学业优秀,还富有爱心,参与美国主流社会和华人社区的社工活动,成为基金会的新生力量。随着ACCEF的壮大,在汶川大地震和抗疫“新冠病毒”的人类大事件中,基金会挺身而出,积极号召在美华人参与赈灾活动,将一批批的物资送到有需要的人的手中。

一度成为基金会形象大使的影视明星柳云龙赞叹道:最让我惊讶的是,你们连义工都自带饭碗的!你们追求‘零会成本运营’的精神,一定赢得人心,赢得胜利!

     是的,二十年来,基金会所有成员都是没有任何报酬地义务为基金会工作。然而理事会严格遵守每两个月开一次理事会的制度;会上对每项议题进行讨论作出结论;会后还要将讨论过的议题归纳成会议纪要便于贯彻实施。

    记得我做第二届理事长时有人问我:“你们为什么不能举重若轻?”,我也问过自己是不是举轻若重了?但是我马上意识到:当你看到捐款人充满信任地将自己的积蓄变成一张慈善支票交给你的时候;当你面对万里之遥发来的求援信和不能预期的情形发生的时候;当你一分钱都没敢乱花却也要面对美国政府对非盈利机构年终检查的繁琐程序的时候;责任、义务、信任、能力,处处都会使你感受到不能承重的生命之轻!

    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多年来参与基金会各个项目负责人的真实写照。不论是理事会成员还是管理团队各个项目的成员,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在美国的生存而忙碌,但是却把工作之余的时间以“零报酬”奉献给基金会。许多会员从基金会初建到今天仍然做着不同项目的义工,许多成员在二十年中转换着“义工、资助人”的角色,初心不改,脚踏实地地以不同方式支持各项工作。创会会长黄青就是典型的例子。还有本届理事长夏广陆作为专业财会师,已为基金会做了近20年的财务长工作,使基金会做到各项财务支出有据可查;会长王涛在20年里做了无数项目的义工,对基金会无所不知;本届理事赵京是上两届的会长,疫情期间带领基金会“打满全场”;理事蔡晶在抗疫募捐中不厌其烦地回复着四面八方的留言,号召大家捐款;理事曾永煌是多年投身在助学和青少年俱乐部的负责人;还有执行团队众多项目的负责人,他们都像接力赛一样,一年又一年地把ACCEF的各个项目持续下去。

(2023年6月历届理事会部分成员相聚合影留念。右起:前任会长赵京、现任会长王涛、第二届理事高玮、第二届理事长李岘、第一届理事长周宁芸、第一届副理事长常萱、第八届理事吕晓炯、现任理事长夏广陆、创会会长黄青、现任理事曾永煌。)

    创会会长黄青说:有人问为什么要做慈善?基金会不管是核心领导团队还是普通义工,都需要捐钱花时间,有时还需要伤脑筋处理各种问题,真的没有任何好处。若我们有所得,是在这20年的人生路上,我们因慈善工作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相识,因帮助他人而快乐!

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就是在这些凡人小事中撑起了慈善事业的一片天。

 

爱是冬日照在孩子们身上的暖阳

 

尊敬的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ACCEF叔叔、阿姨:您们好!

      新年将至,今年又要在雪落下的声音中结束了,不觉中我们相识已是一个四季轮回。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您们的爱早已深深的留在我们心中,那么深、那么暖。您们的爱总是像冬日清晨照在我们身上的第一道光,为我们驱散冬日寒骨的风,为我们照明夜里泥泞的小路。谢谢您们!

我们没有什么崇高的文字,来感谢您们和这些事,只愿您们平安喜乐,好事相随。我们都是一群大山里的孩子,只是一群怀揣梦想勇敢追逐的孩子,是您们的到来,让我们有了新的盼望和动力,是您们给予我们新的勇气和不为平常一些小费用烦恼的专心。您们一次次跨越千里送来的爱心,是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最治愈的一道风景线。如果能见到您们,我们想送您们满山的索玛花,因为那是勇敢与美丽的象征;如果能见到您们,我们想给您们披上白色的查尔瓦,因为那是我们民族最尊贵的礼仪;如果能见到您们,我们想给您们温暖的拥抱,因为这是冬天里最美期待。如果能见到您们,我们想说“谢谢您们!”不畏千里、翻山越岭的爱心。请您们放心,我们会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像您们一样去帮助更多为学习而苦恼的孩子。

      ……

昭觉民族中学 高 2021 级 8 班全体同学(2022 年 12 月 27 日)

        当我看到信件最后是密密麻麻的签名和红指印的时候,我热泪盈眶。这是生活在交通闭塞、土地贫瘠、曾经有十几个深度贫困县和上千个贫困村的大凉山里孩子们写的信吗?在那一刻,我不得不说全美文教基金会的确是一束阳光照在了需要温暖的孩子们的身上。

        可以说“一对一”助学项目一直是基金会的重中之重,统称为“彩虹助学”。最初由虞女士和吴大夫负责,后来由黄卓娅和傅耀芳负责,之后由王俊、吕晓炯等人负责。二十年间有无数义工和捐助者参与期间,并涌现出不同的助学项目:有黄卓娅负责的“彩虹计划”、董晓侬负责的“光荣女生”、查文玮、王俊和赵京先后负责的“高通美华爱心班”,还有庄女士资助的“美华爱乐美爱心班”等,在江西,河南,福建,云南,广西等地帮助了几千名因家境困难而失学的青少年,使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接受了小学、中学,甚至是大学的教育。

        随着中国贫困地区生活环境的改善,基金会的助学重点主要放在来自破碎的家庭或是从小失去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身上。自2015年起,会长黄青和Well Grow Foundation 庄女士多次自费地率领基金会的主要负责人走访了大凉山,建立起多处助学点。八年后,通过爱心班、一对一“彩虹”助学、奖学金及精短专项基金等多种资助项目,每年不仅帮助众多的中小学生接受了基础教育,而且受助高中毕业的学生大约有60-65%的学生进入大学本科,25%考入专科学校。仅2022-2023大凉山资助款达到65万元人民币,八年总资助款约四百万人民币。而这些善款都是由The Well Grow Foundation和Qualcomm(美国高通公司)的员工,以及圣地亚哥各界爱心人士捐助的。仅庄女士一人就资助了约100名学生,虞女士资助了30名学生。

2019年基金会在赵京会长的带领下,再度走访了大凉山。考察队成员全程自费,由昭觉中学马校长陪同走访了大凉山腹地的“悬崖村”。

        在大凉山有多个悬崖村,都在海拔1400-1600米,从山底小学到山顶村庄海拔高差近1000米。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攀爬悬崖。现在政府用1500根钢管打造了一个“悬崖村”出行的“天梯”,即使这样村民们也要四肢并用爬行一个多小时。有些地方几乎是垂直的,非常险峻。这样的村落有很多,每个村子百十户人家不等。据说他们的先辈在两百多年前为躲避战乱迁徙到这里,觉得此地土地肥沃,易守难攻,就把家安在了大山里,过上了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生活。然而悬崖村孩子如果上学就要下山,因为山上面积太小,修建学校不太可行。所以虽然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一名大凉山的初中生约有3000人民币、高中生大约是4000人民币的资助,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艰难和家庭困难造成的困惑,还是有许多青少年放弃了学业。为了使这些穷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基金会决定对每个爱心班学生一年资助2000元。此外,对不是爱心班的特困学生,如孤儿或单亲家庭的孩子也给予一对一的资助:小学生资助额每学年600元,初中生2000元,高中生3000元。

除此之外,ACCEF 的长期资助人谭泽慧、段龙夫妇多年倾力资助河南周口艾滋病地区的失学儿童。基金会当地义工邵光辉和张春霞17年带着资助人爱的温暖,帮助了周口600多个孩子,捐赠了上万的图书。一次,义工张春霞陪同谭医生下乡走访途中突发无名疾病,倒在了慈善的路上,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书是分给三个学校的,要分一下”。为此基金会设立了“春霞奖学金”,赞助春霞的孩子和其他中国义工的孩子上大学。

        由董晓侬博士发起的"光荣女生"项目已经资助了 134 名高中生和25名大学生,有些人还获得了硕士学位,其中一人将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研究生。

      资助“大凉山”昭觉中学“美华爱乐美爱心班”的庄女士还发起了“走出大山的文化之旅”项目,捐助了大约七万元人民币,使62名学生第一次走出大凉山,游览了成都的都江堰、武侯祠、锦里古街、宽窄巷子、金沙遗址、动物园等名胜古迹,并走访了四川大学、民族大学、四川科技馆和博物馆等地,使大山里的孩子们开阔了眼界,更加渴望接受教育,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2019年基金会将清大明韵创投有限公司捐赠的36台戴尔笔记本电脑送给当年考入大学的36位彝族孩子们。2020年因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凉山的孩子们被迫停课在家学习,而基金会资助的一个爱心班恰逢迎接高考,基金会再度携手明韵资本,为爱心班的学生又捐助了54台电脑。

   “慈善事业就像是一所学校,一旦被提升到一种文化追求,甚至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所有不同的出发点都将逐步向趋于一致。社会将变得和谐,参与者会终生受益、终生快乐。”曾经负责基金会“一对一彩虹助学”项目的负责人黄卓娅女士不止一次地这样说道。
   “因为感恩,我们努力!”被资助的孩子们在一本用感谢信装订起来的本子上写道。

       不论是资助者或被赞助者,他们的语言都是那么地朴素并富有诗意,像一道道冬日的暖阳彰显着人性美好的光芒。现在,负责大凉山助学项目多年的王俊把接力棒交到吕晓炯的手中。20年来,一笔笔助学金就像一道道彩虹,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人生之路。

心手相连于万水千山

 

       2005年的初夏,刚刚成立一年的基金会正在忙于一对一的助学项目和筹备第二年首届“心守相连”的慈善文艺晚会之时,我们收到了与基金会合作落实助学项目的慈善团队“心守家园”志愿者的求助信,告诉我们地处广西凌云县杂福村的小学校舍因泥石流摧毁,急需资金重建。当时基金会并没有建校计划,也没有相关经验。当大家了解到村民们愿意出劳力,只是需要经费买建筑材料的时候,理事会成员一致同意自筹资金帮助建校。于是由会长黄青负责联络,我和理事长周宁芸都参与了捐款,加上社团领袖李本唐、林小碟、卓以玉和张宏跃夫妇捐赠,共有十三位捐助者将所需要的建校经费及时地送到了杂福村。紧接着苗族玉洪乡九江村也需要建校。经理事会讨论,一致认为可以将建校作为基金会的一个项目,并且以“美华”命名。于是杂福村小学成为“美华第一小学”,玉洪乡九江村是“美华第二小学”。

       当理事会得知第一小学已经竣工,便请我自费代表ACCEF参加“美华一小”的竣工典礼,参加“美华二小”的奠基典礼。在此期间帮助我们牵线搭桥的“心守家园”的负责人李彩兰又推荐了地处凌云县泗城镇后龙村小学考察,此地也叫“龙坎村”。当我延着几百米深的火山岩石朝这处死火山底部的村落走去时,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贫瘠和贫穷。特别是当我目睹了山区的孩子们即使是到这座墙不遮风、棚不挡雨的校舍学习三至六个小还要翻山越岭、每天步行四个小时的时候, 我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心痛与感动:贫穷不应该与生俱来,但是他们真的就生在穷乡僻壤里;他们应该有能力向命运抗争,然而唯一能够帮助他们彻底地摆脱困境,就是接受教育。只有教育,才能让他们走出那不长粮食的山谷;只有教育,才能让他们适应中国发达地区的社会机制与经济体制。也只有接受教育,他们才能真正地改变那片生养他们的土地!回到美国我便将这次感受编成话剧小品,展现给首届“心手相连”慈善文艺晚会上近千名的观众。晚会赞助到的三万美元首先拨款给这座小学建设校舍,同年10月已经完工,由当时的理事长周宁芸自费代表基金会参加竣工典礼。她说:从最初的 "一对一 "到两年后的建校,这是一次突破。捐资建校、学校落成、深入山区考察学校的难忘经历,都深深地印在参与志愿者的心中。

(第二届理事长李岘考察旧校址与师生合影)

(第一届理事长周宁芸参加新校址落成典礼)

在之后的几年里,ACCEF在广西、四川、安徽等地共建设了十七所中小学校舍。数百人参与了捐助,项目负责人也付出了许多时间和心力确保资金、质量、和工期都能达到基金会的预期。对此,ACCEF以表格的形式做了详细的记录。

这张长长的表格不是为某个人树碑立传,而是在众多的名字中彰显出人性的至善至美:谁都不是谁的救世主,但是谁都可以成为有能力去帮助被需要帮助的人!

                       轻歌曼舞也能托起生命之重

 

    2006年的3月18日,一个普通的周日,对于美国圣地亚哥的华人社区来说却是一个盼望已久的日子。自2005年下半年理事会就决定由我主抓一台以慈善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希望利用这个机会为当地的文艺团体搭建一个展示才艺平台,同时又能通过弘扬大爱募捐到助学和建校的经费。尽管大家都没有做过这样大型的文艺晚会,但是我在理事会的全力支持下勇敢地承担下总导演的工作,并为这台演出命名为“心手相连慈善文艺晚会”。

如果说我当初接受这项任务是被动的,那么当我在2006 年 1 月走访了广西贫困地区之后,我明白这台晚会富有的重要使命:虽然我们普通,但是也可以高尚!我们可以把他乡变故乡,在美国的舞台上展现华夏之光,用我们的大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一台以ACCEF创会宗旨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就在圣地亚哥各个文艺团体和艺术家们的鼎力支持下拉开了帷幕,第一次联手登上美国的大剧院,不仅展示了华人的精神风貌和才艺,而且通过这次晚会赞助到三万美元的建校经费,使我考察过的“龙坎村”小学校舍得以重新翻盖,并为生活在死火山底部百年的瑶族村民们在火山礁石间开出了一条可以通车的路。

“时势造英雄”。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到ACCEF慈善工作和宗旨,“心手相连慈善文艺晚会”就从2006年延续至今。尽管“新冠疫情”期间被迫停止,但是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十四届。现在,这台晚会被华人社区称为南加州圣地亚哥的“春晚”,是每年“春节”前后住在南加州华人翘首以盼的一台文艺晚会。

是的,轻歌曼舞也能托起生命之重,因为在“心手相连”的舞台上,每一首歌、每一个舞蹈都充满着爱心,传递着真善美的人性光辉。

历届总导演有李岘、唐可春、张宏跃、张伟荣、刘连祥、汪大伟、马金龙、刘兴坚。其中唐可春和刘兴坚连续担纲多届。除首届是由ACCEF独立主办这台晚会,其余几届晚会都是与圣地亚哥华人社团联合举办,其中合作最多的团体有:兴坚舞蹈学校、育才中文学校、圣地亚哥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SDCCAF)、圣地亚哥湖南同乡会、博华民乐团、恩典学院、金龙功夫学院、圣地亚哥中国人协会、圣地亚哥华夏中文学校等。第十五届2024年庆祝ACCEF创会20周年“心手相连”文艺晚会将再次由圣地亚哥育才中文学校与ACCEF联合举办,于红校长说本届导演由崔惠林担当。

    十五届慈善文艺晚会并非上述有名有姓的个人和团体可以一就而蹴,而是由众多文艺团体、艺术家、赞助者和义工们联手搭建起来的。ACCEF不会忘记每一届为“心手相连慈善晚会”排练数月的舞蹈团、乐团和歌唱家们,他们的大爱推动了ACCEF慈善工作得以一路前行。

(2023年“心手相连第十四届”演出)

十指连心的痛是灾难中的曙光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惊了世界,震痛了华人。2019年底持续到2023年初的“新冠疫情”,震撼了整个人类,也震撼到世界各地的华人同胞。在这些大灾大难面前,ACCEF再度挺身而出,以多年做公益活动积累出的经验,在华人社区展开一项又一项的募捐活动。

2008年5月12日,当全世界都为中国汶川大地震的惨状扼腕心痛之时,ACCEF理事会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为支援灾区启动赈灾募捐项目。当时我是理事长,深知基金会本身并没有这笔经费,即使是助学建校这样的教育经费,也是要靠宣传获得资金专款专用。但是面对骨肉同胞砸在瓦砾下,面对废墟上无家可归的灾民们,我们不可能熟视无睹。当天理事会全体成员便达成一致:在这样的灾难面前,ACCEF必须挺身而出,利用我们多年来做慈善工作积累的募捐经验,联合其他社团向当地的华人展开赈灾募捐活动。会长黄青和理事曾晶以及全体ACCEF的成员都忘我地投入到赈灾活动中。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基金会一共收到一百三十五万一千四百零三美元的捐款,并在四川当地义工负责人朱江带领的义工团队卓越的努力下,将第一批10吨急救物资如大米、婴幼儿奶粉、蔬菜、水果、消毒湿巾、大众及妇女卫生用品等送到了重灾区都江堰、映秀和青川灾民的手中,是海外民间团体赈灾的第一批物资。在这次筹款活动中,第二届理事会理事、第三届会长曾晶发挥了她的潜力,从THE US PEMGROUP募捐到一百万美元,使华人社区从几百几千美元募捐到的三十多万美元一跃超过了百万美元的赈灾资金。曾晶说这百万捐款是海外华人对故乡的牵挂与血脉相连的爱心体现。

        2020年1月30日这一天,ACCEF理事会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为武汉的“新冠疫情”募集资金,购买急需的医护用品。到2月23日为止,在理事长黄青、会长赵京、理事蔡晶、吕晓炯和理事兼财务长的夏广陆为主要负责人的带领下,基金会一共进行了四轮筹款。第一轮只用了一天就筹到善款2万多美元,第二轮两天达到6万美元,到了第四轮一共历时四天就完成了5万美元的既定目标。然而民众的善款依然源源不断地输送进来。会长赵京深受感动地说:武汉疫情一开始,华人就有了帮助同胞的意愿,但是找不到救助的渠道。我们发出了捐款号召,引发了一呼百应的火热场面,这种善良与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令人震撼和感动。

    资金有了,通过各种渠道将难以买到的医疗设备怎么送到武汉医院又面临着考验。基金会再次像助学建校一样,通过国内的慈善公益团体合作,将援助资金和物资直接送到被需要的人手中。于是在这次抗击新冠病毒的行动中与国内一个医生义工团队“爱未来”合作,把急需医疗设备的医院情况提供给ACCEF,然后基金会根据这些资料将筹得的善款立刻下单出货,由“爱未来”的义工们取货并贴上ACCEF的标签,通过多种运输渠道将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直接送到一线医生的手中。其中包括了李文亮医生所在的医院两台ResMed无创呼吸机。就这样,ACCEF在前二轮捐赠的25台呼吸机,都落实到具体的医院和有名有姓的医生的手中。无遗失,无错投!

    中国的疫情刚刚缓解,美国的疫情却日益严重起来,并且医疗物资严重匮乏。于是基金会再接再厉,又组织了两轮募捐活动。三月份展开前一轮募捐,筹得5多万美金用于订购美国当地医院急需的医护用品,并以当面递送或直接快递等方式,送到美国的医院、养老院、社区服务机构和红十字会组织等部门。四月份又一轮募捐活动(ACCEF新冠抗疫捐款第六轮),目标是2.5万美金,用于订购10台飞利浦便携式无创呼吸机,以支持美国东部疫情中心纽约等地的医院。很快,资金就超额达标。

   继4月22日向纽约州立大学布鲁克医学院捐赠10台无创呼吸机和五万美元的PPE之后,5月13日,ACCEF又联合亚美医师协会,向就诊人数和住院病人巨多,呼吸机及医疗防护用品极为短缺的纽约市艾姆赫斯特医院提供了十五台无创呼吸机,一万个FDA二级医用级别外科口罩,四百个FDA二级医用外科N95以及大量面罩和护目镜的捐赠项目。捐赠仪式于五月十三日上午十时进行,美国国会议员孟昭文、纽约州众议员金兑锡、纽约州参议员拉莫斯等政府要员,参加了捐赠仪式。孟昭文议员代表国会对ACCEF和加州人民对纽约抗疫工作的奉献精神,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截止到2020年6月底,ACCEF共筹得三十多万美元的善款,并与合作单位先后向中美两国八十余家医疗机构捐赠了呼吸机和防护用品等五万五千余件的紧缺医疗物资,其中有六十二台无创呼吸机,十二台ICU有创呼吸机,一百五十件手指血氧仪,三台精密血氧分析仪,十三台心电监护仪,四百件额温枪,一万多只N95口罩以及四万多医用外科口罩。

        在ACCEF这场募捐活动中,理事会理事蔡晶几乎是不分昼夜地向有意捐款的人解释善款的使用和目的,她的耐心和细心赢得了许多心存疑虑的捐款人放心大胆地把支票寄到财务人员的手中。

       “近半年来一共进行了六十余次捐赠活动,ACCEF从甄别医疗物资到打包送运,事无巨细环环相扣,共有600多名华人参加了这次捐款和义工的工作。在众多人经手的环节中做到了无遗失,无错投是非常不容易的。”蔡晶的语言是朴实的,就像朴实的数字那样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去修饰,它本身就彰显出人性的大爱没有国界,没有种族。

         ACCEF自创会以来就秉持以慈善仁爱之心树立华人在美国的集体形象,在“新冠病毒抗疫”的过程中,打完了“支援中国”的上半场,又完成了“支援美国”的下半场。参与了这场战役的义工们都自豪地说:我们打赢了全场!

        是的,这就是ACCEF,不论是捐助者还是义工,大家都以付出金钱、精力、时间和心力为傲,不求个人回报,只希望能以爱心助人。就像2007年圣地亚哥的一场山火几乎包围了整个城市,在救火中有两位美国消防队员丧生,为此基金会号召华人捐款资助家属……当我们在第二届“心手相连”慈善文艺晚会的舞台上把募捐到的一万六千六百六十美元交给消防部门时,消防局长和到场的消防队员们十分感动。

        大爱无疆不仅是ACCEF建会二十年的真实写照,也是大灾大难中彰显出来的人性美好的光芒!

 星光牵动着下一代继续远航

“爱心俱乐部” (英文是Youth Care Club,简称YCC), 是ACCEF 下属的由初中生和高中生运营的义工组织。初创时由ACCEF义工和资助人的几个孩子在2007 初发起成立,并在Carmel Valley middle school , Torrey Pine high school率先注册。适逢2008 年四川地震, YCC 学生们积极参加了为四川灾民募捐活动,他们准备了大量宣传单,与基金会的义工们一起到各个社区、超市门口和学校做宣传,为本地募捐做出了重要的努力。YCC开始的项目包括ACCEF 演出服务工作、中文学校游园义卖、feeding America、学校里club day 义卖募捐, 回收recycle bottle等,所得费用全部用来支持ACCEF贫困学生。

ACCEF 在2007 年和2009 年先后两次组织YCC学生和家长走访广西凌云和汶川地震灾区, 带去善款,看望慰问老师和受资助的学生。2009 年庄女士担任了YCC家长会负责人一职, 为YCC活动提供了更多资源和建议。YCC也逐渐增加了college night, talent show 等更多的活动。YCC家长委员会作为辅助角色,为YCC 学生组织活动提供各种建设性意见和帮助。 历届家长委员会负责人包括庄女士,王涛,杨力,吕晓炯,曾永煌,毕春晓等多位家长。

十多年来,YCC本着ACCEF“一份爱心、一个梦想、一段情缘、一丝感念" 的创会宗旨,组织了许多公益活动,向美国社会展示出华裔青少年的能力和爱心。特别是从2020年始的新冠疫情期间,他们积极开拓并逐渐形成了五个常年进行的公益项目:1).C2SDK team返修电脑,2). Foodbank team处理食品,3). Beach Cleaning team清洁沙滩, 4). HANG music group 给老人院的老人们带去快乐。5). 环保教育队给各个学校和社区传播环保理念以及捐赠环保书籍。

除此之外,因疫情不能继续去中国支教的夏令营活动改为网上进行。孩子们自行设计了网上三个“营地”,分别指导江西赣州、广西玉林和容县的小学,中学和医学院学生学习英文,提高英语水平。

目前YCC的主要义工定期活动有:每周电子产品清洁回收、每月食品银行食物分装、每月乐队老人院表演、每两月环保课堂、每两个月海滩清洁等。年度活动有:华夏中文学校游园会募款、Balboa Park 中国馆活动、支持 Joey’s Wing for Cancer Awareness、暑期英文教学夏令营、Father Joe’s Village等。仅2020年至2023年的七所学校就有五百多成员人次,一万多个义工小时和 41总统义工奖人次。

    2020年9月,YCC的第二个义工团队 YCC-Food Bank Branch组建,与圣地亚哥县最大的饥饿救济组织Jacobs & Cushman San Diego Food Bank组织合作,为YCC义工学生和家长们提供了一个与美国社会接轨、为社区服务的平台,使孩子们在帮助他人中得到了快乐,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他们为自己参与了食品银行分发了总共是4400万磅食品的参与者而自豪!

YCC的成长与壮大离不开家长会的支持。本届理事会成员、做过多年家长会的负责人曾永煌曾连续三年带领部分YCC的高中生去江西赣南支教,直到新冠疫情开始才不得不告一段落。

二十载光阴,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千千万万需要温暖的心灵。这是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ACCEF)的伟大旅程,一份爱心孕育了无数梦想,一段情缘连接了遥远的人海。慈善之船,驶过波澜壮阔的汪洋,坚守着纯粹的初心,不分政治与宗教,只为心中那份无私的情怀。山河无恙,艰辛不改,让教育之光点亮贫困的角落,让爱的涟漪荡漾在每一个渴望希望的眼眸。现任理事长夏广陆说:我从2005年带着为贫困孩子们提供转变命运的初心,与ACCEF风雨同舟近二十载,见证了基金会的成长历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祝愿ACCEF永远行稳致远于慈善公益事业的大道上!

    是啊,时光见证了ACCEF走过的路程,薪火相传是ACCEF继续慈善事业的生命线。今天我有幸代表基金会记录下一些人和一些事,但是挂一漏百便请参与过基金会各项活动的义工们和捐款人谅解,尽管因篇幅有限未能一一展现,但是您们对ACCEF的贡献存留在受助的孩子们的心上。让我们在未来的岁月里依然心手相连,扬帆远航!

 

 

历届理事会附录:

2004年7月-2006年7月第一届理事长周宁云;副理事长李岘、常萱;秘书长施晓勤。创会会长黄青兼副理事长。

2006年7月-2008年7月第二届理事长李岘;副理事长常萱;秘书长何绍义;理事曾晶、高玮。会长黄青兼副理事长。

2008年7月-2010年7月第三届理事长黄青;副理事长张宏跃;理事常萱、何绍义、曾晶、王岳彪、高玮。会长曾晶。(本届开始不设秘书长)

2010年7月-2012年7月第四届理事长曾晶;副理事长黄卓娅;理事常萱、李黎、王岳彪、庄文博。会长王岳彪。

2012年7月-2014年7月第五届理事长周宁芸;理事黄青、李黎。会长黄青。

2014年7月-2016年7月第六届理事长周宁芸;理事黄青、李黎、蒋楠、董晓侬。会长黄青。

2016年7月-2018年7月第七届理事长董晓侬;理事黄青、李黎、夏广陆。会长黄青。

2018年7月-2020年7月第八届理事长黄青;理事赵京、夏广陆、蔡晶、吕晓炯。会长赵京。

2020年7月-2022年7月第九届理事长夏广陆;理事赵京、蔡晶、王涛、曾永煌。会长赵京。

2022年7月-2024年7月第十届理事长夏广陆;理事赵京、蔡晶、王涛、曾永煌。会长王涛。

 

(首发在文集《心叙》中。本文提到的人与事都是经过ACCEF监事会全体成员和本届理事会以及20周年筹委会确认的信息,如有差池非作者本意。)

 

叙事诗《宝贝,再见》

李岘

Jeffrey,我的宝贝

你走进我生命的时候

不足百天

我做你妈妈

转眼十二年

今天是分离的第四十九天

我在记忆的定格中

再说一声“宝贝,再见”

 

初遇你是在互联网上

洁白如雪的你靠在

水晶盘子的旁边

你的同胞兄妹都相继离去

只有你孤独地守在网站

瞬间的我们

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童年的你

小巧玲珑招人喜欢

猫一般的大眼睛有时

喜忧参半

观察着妈妈的神情

似懂非懂地默默无言

耸动着鼻翼配合着听觉

努力学习着妈妈的语言

一个月后

你终于懂得了吃喝拉撒睡

还要有作息时间

当然

你独自悟出跑步如飞

也能博得一赞

 

青年的你

十磅的身躯也限制不住

你成为英俊的男子汉

四条长腿撑起一身微卷的长毛

如奔腾的骏马

驰骋在自家的后院

一圈一圈又一圈

那时的你

还会像兔子一样双腿跳跃

一蹦一蹦地听着妈妈的惊叹

只有你知道这些都是表演

你真正要做的却是有口难言

于是

你以雄狮的姿态守卧在妈妈的身边,

双腿伸直在昂起头颅的前面

守候着已经把你遗忘的妈妈

深夜还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

还有

你喜欢家中举办party

自觉地守在大门前

对每一位来宾都要亲热一番

老年的你

承受着各种疾病的纠缠

却不忘保家护院

即使你被抱上楼

听到敲门声也会奔到楼下

狂吠在刺骨的疼痛间

尽管

你的动作已经迟缓

足够聪明的你教会妈妈

懂你病入膏肓的语言

但你没有一天露出痛苦的表情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你拒绝了自己的饮食

也没有留下一声哀怨

2023年3月17日的夜晚

已经被妈妈抱上床的你突然

要下楼看看Daddy

我把你放在Daddy的双臂间

以为几分钟之后再抱你入眠

然而,我听到的是一声凄厉的叫喊

” Jeffrey is gone.”

我惊呼着朝你奔去

你在我的哭声中又喘息了两遍

让我有机会在无数个“我爱你“中说”再见“

 

一切都发生得太突然

但我知道你要走得庄严

把生命的最后时刻

留给妈妈和Daddy

不想两天后去医院

 

我们懂得你的心愿

把你安葬在后花园

有你熟悉的百鸟争鸣

有你见过的春色满园

 

虽然你长眠地下

你却不再孤单

虽然你的生命如昙花一现

但是你把最绚丽的年华

留在了人间

你听说过七七四十九天吗

安心去吧

如果前方是天堂

你一定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天仙

如果你能重回人间

愿你依然有爱相伴

如果没有轮回转世

那就安息在妈妈的身边

让你的生命就定格在

用泪水铸成的字里行间

——Jeffrey聪颖、帅气、忠诚、勇敢

Goodbye, my love, Rest in peace.

怀念你到永远

写于2023年5月5日

随笔《 闲笔“后疫情时代”》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二十期命题征文——随笔“疫旅人生有感”

                                                     

作者:李岘

 

         什么是后疫情时代?现在是不是后疫情时代?如何应对后疫情时代?2020年6月,德国作家克劳斯•施瓦布就出版了他的新书《后疫情时代:大重构》,从三个维度系统梳理了疫情结束后未来世界的新格局,并掷地有声地通过第一个维度评估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地缘政治、环境和科技五大宏观领域的集中影响;第二个维度对企业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微观阐释;第三个维度推测疫情对个人生活及心理造成的影响。然而,三年过去了,疫情并没有止于2020年,并且时至2022年岁末也没有进入“无疫”状态。

        尽管克劳斯•施瓦布先生这种高瞻远瞩的设想低估了这场灾难的长度和广度,对大到世界各个领域的盛衰窘况、小到个人吃喝拉撒睡的生存囧境,都因为病毒的不断变异和持续,使他的“大重构”变得无足轻重。但是,他提出来的“后疫情时代(the post-pandemic era)”的概念,无疑给生活在疫情中的人们多了一些祈盼。

        在“抗疫”的三年时间里,无数人畅想着后疫情时代的模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盼望着新冠病毒被彻底地消灭,人类可以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生活状态。然而,这样的后疫情时代到今天也没有来临。

        那么,我们现在算不算生活在后疫情时代呢?从早期的戴口罩、做核酸、打疫苗、居家隔离的抗疫方式,到今天已经对无休无止的病毒变异感到麻木、视其于无形、自我解放、自我救赎、学会于病毒相处,这算不算是“后疫情时代”的生活方式呢?

        最近有许多人都仿佛先知先觉地指导大家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把握大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如何使企业重振雄风,如何使个人早日抓住商机……似乎劫后余生的“后疫情时代”都与钱和权有关。

        我也一直在问自己网络上流传的“后疫情时代”的描述是不是一个哗众取宠的伪命题,但是我今天可以肯定地说,如果现在已经进入到“后疫情时代”,那么,在这三年里伴随着病毒击垮了一些个体生命的同时,也考验着我们人类的本性。这种小小的感悟源于我今天看到的一则电视新闻:

        昨天,距2022年的圣诞节还有十五天的时间,清晨六点有几十位互不相识的人聚在一处商场的停车场上,带着各式各样的圣诞礼物,在一位叫Tommy Sablan的中年男人的带领下,来到一处不算豪华的独立屋的住宅面前。

        Tommy Sablan先生当众阅读了一封来信,信中讲述了一位刚刚丧夫、膝下有四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最小的只有四岁的女人经历的遭遇:疫情使这个家庭陷入经济窘境,但是年轻的丈夫向自己的太太保证,即使做多份工作也不会让妻儿受苦。然而就在一个月前,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车祸丧生,留下的孤儿寡母三天后被房东撵出出租屋;万般无奈之际,年轻的母亲只好投奔到自己的父母家暂住;然而父母家的房子不大,经济也很拮据,加上四个孩子刚刚遭受丧父之痛便寄人篱下,他们都躲在外祖父母的小房子里不肯出门。信中最后一句写的是“Little Tommy,您能帮帮他们吗?”

        Little Tommy就是镜头前这位人到中年的 Tommy Sablan先生。人们之所以都称他“小汤姆”,是因为二十年前他创立Breaking and Entering Christmas(圣诞节破门而入)的项目时,他的确还很年轻。尽管日转星移使他一头茂密的头发变得稀疏,人到中年的身材没有了昔日潇洒的风采,但是岁月的叠加使Little Tommy成为慈善者的荣誉称号,在圣地亚哥享有很高的盛誉——他和他的义工们每年都会从众多的来信中筛选出一百位在圣诞节有需求的人,然后代表这些人寻求慈善资金,再将善款作为圣诞礼物赠送给这些求助者。不仅如此,他们还会从中挑选出一个亟需帮助的贫困家庭,在圣诞节前夕,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出其不意地为这家人送去一份大大的惊喜。

        今年他选中的就是这位刚刚丧失丈夫、有四个幼儿要抚养的年轻母亲。由于当地电视台现场跟踪采访,使我有机会与众多的市民看到了一幕感人而又温馨的场面:

        “圣诞节破门而入”的义工们用借口使这家人暂时离开了居所,而后几十位义工分头行动,有的人爬到房顶挂圣诞彩灯,有的人布置圣诞树。三百多位从网上看到这个消息的人,自发地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不同肤色、不同年龄段的人鱼贯地走进房子,把自己带来的圣诞礼物留在房间里,并且自觉地瞻仰刚刚去世不久的那位帅气而又年轻的男人照片。从照片上看,这是一名亚洲人,很像菲律宾后裔。当各种肤色的人在英年早逝的照片前不胜唏嘘的时候,我在这个不大的卧室里看到,除了这张照片之外,所有的空间都被一张上下铺的床和一些放杂物的箱子堆满。Tommy先生说13岁的孩子住在上铺,年轻的母亲带着4岁的孩子住在下铺……

        我的心在想象中抽痛,感同身受到一家老少三代生活在狭小空间里的窘迫。但是,让我最终面对电视机流泪的那一刹那,是在看到Tommy先生站在堆满圣诞礼物的屋子里,手中握着两个信封,眼含热泪地告诉大家信封里有两张支票,而且这两张支票的数额很大,足以帮助这位年轻的母亲暂时走出身无居所的困境。他热泪盈眶地对众人说,为了尊重两位资助者的意愿,他不能告诉大家他们的姓名和资助金的数额,但是,他由衷地感谢所有人的慷慨解囊和爱心相助,使“小汤姆”的圣诞节梦想再次成真!

        一位年年充当圣诞老人带给苦难家庭一份惊喜的Tommy先生,竟然在二十年后依然为自己所做的慈善工作眼含热泪,这是怎样的情怀啊!

        最让人感动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最大程度地感受到圣诞节的欢乐,Tommy先生请来了制雪公司的大卡车,在这家人大门外的草坪上铺满了厚厚的白雪,这在全年不见雪花的南加州堪为难得一见的美景。

        现场有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我的眼睛更是一次又一次地被打湿。随着热泪盈眶,我的思绪也在脑海中碰撞:三年疫情,除了上百万人的死亡,各行各业的停摆,连戴不戴口罩都会成为家人和友人之间的一条鸿沟,更何况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地缘关系也因病毒的横空出世变得复杂。在百废待兴的“后疫情时代”,重塑的重点应该是通过集体力量对抗个体生命的脆弱,用“大爱”清除新冠疫情给每一位亲历者造成的负面情绪。

        如果人们都能够认识到爱的力量,那么重建经济和地缘政治就不会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尽管这样的结论不乏理想色彩,但是美好的愿景也许就会像“小汤姆”一样梦想成真呢!

 

(美国《华人》月刊杂志2023年2月刊首发)

       

诗歌《律动》

诗歌《律动》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十九期命题征文——诗歌

作者:李岘

 

你,七寸见方

却笼罩住全人类的笑容

一层两层三层

神奇地占领了生的巅峰——

口罩,成为你炫耀的光环

不可一世地逼走

目光所及的笑意与哀恸

 

你,五寸棉签

却掌控着人类的喉咙

一下两下三下

决定着一座城池要不要封——

测试,成为你不竭的供奉

至高无上地宣称

谁可以是你的同盟

 

你,三寸卡片

却记录着自由人的行踪

一次两次三次

没有它便诸事难成——

疫苗,赋予你无上的光荣

冠冕堂皇地替代

钱的定义及流通

 

你,尺寸不一

却驾驭着许多人的行程

一次一次又一次

由绿变黄再变红的噩梦——

手机,成全你王者的尊称

随心所欲地捆住

围城中的寸步难行

 

微如空气的新冠病毒

挑战着人类的耐力和秉性

当世界任其摆布

它,笑傲苍穹

 

(美国《华人》杂志2022年11月刊首发)

中篇小说《隔•离》(下)

作者: 李 岘

 

 十

 

    “开饭喽!”女生宿舍的门外传来姚爷爷的吆喝声。

     我是第一个跑出房门的。推开门便闻到了厨房传来的菜香味。

     也许是因为崔爷爷已经恢复正常,或许是大家中午都没吃好,所以姚爷爷的一声呼唤扫去了所有人脸上的阴霾,大家七手八脚地在厨房和宿舍里跑进跑出,把做好的饭菜端到男生宿舍的木桌上,像昨晚一样,兴致勃勃地又围坐在了一起。

    “野鸡蛋炒黄花菜、蘑菇荟肉、胡萝卜炒白米饭,粉丝汤,外加德生昨天在小卖部买的牛肉干和豆腐干。怎么样,我的手艺不错吧?”姚爷爷兴高采烈地炫耀着自己的成果,说话一点儿没结巴。

     “难怪肖丽吃不下盒饭呢,大姚,你太厉害了!”邱奶奶一边迫不及待地往一次性的饭盒里夹菜,一边赞不绝口。

     “这叫把腐朽化为神奇!这蘑菇烩肉里的猪肉,是我从盒饭里挑出来的,粉丝汤里的粉条,是我用肉炖粉条里的粉条,炒饭也是我用中午送来的肉炖胡萝卜里的胡萝卜和白米饭混在一起炒的。所以,没油不要紧、没盐也不要紧,只要有我这个大厨,就会把每天的盒饭换着花样给大家改善生活。”姚爷爷对着一桌菜手舞足蹈地介绍着,然后从旅行箱里又拿出来一瓶伏特加酒,“无酒不成席。来,让酒精VS新冠病毒,试看天下谁能敌!”

      这次不仅肖奶奶都对着酒瓶子喝了一口,就连我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喝了这么烈性的酒!也许是酒精起了作用,原本还有些不太融洽的气氛,酒过三旬,所有的人都有说有笑了起来。

     “快看,大潘发来的视频,这帮人真能作。”由于宋爷爷晚上没打胰岛素,他不敢吃,也不敢喝,坐在一旁刷手机。

     “瞧你这一惊一乍的,咋地啦?”邱奶奶急忙凑上前看了一眼,然后“妈呀”一声地叫了起来。

     大家的注意力又从菜饭转移到宋爷爷的手机视频上——我看到二十多位上了年龄的老人正在随着音乐跳舞,就没再凑热闹,自顾自地吃着香喷喷的野鸭蛋炒黄花菜。

      “囡囡,你赶紧把你的电脑拿来,这手机的屏幕太小,看不清楚。” 邱奶奶挤在人堆里看了一会儿,转身对我说道。

     真是拿自己不当外人啦!我最不喜欢邱奶奶见谁都是一副自来熟的样子,但是看到大家都兴致勃勃的,我便什么话都没说,回到女生宿舍把我的电脑拿了过来。

     当我在电脑上把宋爷爷发来的链接打开后,放大的视屏让我也忍俊不住地哈哈大笑了起来:在一个铺着红地毯的长走廊里,各个房间的门都是静静地关着的,突然走廊上响起了《义勇军进行曲》,只见一个房门被打开,出来一个头扎白毛巾的男人,他一手拿着白色的枕头,一手拿着一次性的白色拖鞋,然后弯着腰朝四处张望了一下之后,把手中的枕头向前方扔去,之后回头向后面挥了挥手,房间里又出来两个人,同样也是抱着枕头,随着音乐猫着腰,之后也把枕头扔向前方,随后三个人匍匋在走廊上脏兮兮的地毯上爬行着,直到消失在镜头之外。紧接着,又有两个房门打开,前后鱼贯出来的四个人,不仅头系白毛巾,身上还披着用白床单做成的披风。当四个人在音乐声中匍匋前行的时候,又有两个房门被打开,这次至少有七八个人,也是披着白床单、像躲炸弹一样地猫着腰跟着匍匋在地的人后面前行。前面的四个人把手中的拖鞋像炸弹一样地扔出去之后跑出画面,后面的几个人紧接着把手里的拖鞋也朝前方扔了出去,然后他们挺直了腰板,在音乐声中高喊“冲啊”便陆续地跑出了镜头……

     这不都是旅行团的爷爷奶奶们吗?

      “地道战!像。”崔爷爷兴奋地叫道。这时我才领悟到这些爷爷奶奶们把自己扮演成抗日战争时的游击队员,把手中的枕头和拖鞋都当成了对付敌人的手榴弹和炸药包!

     视频中的走廊两边有很多房门都先后打开,有人露出不解的神情,有人捧腹大笑,有人摇了摇头又把房门关上了。

     我周围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笑声,连我也忍不住地笑出了眼泪。

     “还有一个。囡囡,我刚给你传过去,你打开。”宋爷爷兴致盎然地说。

     这个视频让我更加忍俊不住:在电梯口处,那些头上包着白毛巾、身上披着白床单的爷爷奶奶们排成了三行,随着手机里传来的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林海雪原”的乐曲,在原地做着滑雪的动作。这些爷爷奶奶们两腿合拢半蹲,上身前倾,右手臂弯曲在前胸、左手臂放在身后,做出滑雪的动作,还不时地做出京剧单腿独立的动作。最有意思的是,扮演杨子荣的潘爷爷把自己的拐杖当成了滑雪工具,带领着这群人在音乐里神情严肃、一丝不苟地做着每一个动作……

     “这大潘可真能折腾,关节炎连路都走不顺溜还带着大伙跳舞呢。”邱奶奶笑得前仰后合。

    “哎,不对呀,他们这是在哪儿呢?”崔爷爷显得一脸困惑。

    “宾馆,和咱们一样,要隔离14天。”宋爷爷说道,“大潘说他们的车刚出小兴安岭就被拦下来了。大家都在那里憋坏了,才想出这个法子解解闷。”

    “难怪我给胡导发了几个信息他都不回,他们现在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崔爷爷也难得地放松了一下。

     “至少人家住的是宾馆,哪像咱们这旮沓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自己烧炕。”邱奶奶的一句话把大家的喜悦心情一扫而光。

     “哎,啥也别说了,就算咱们倒霉。刚才跟大潘聊了一会儿,他们那旮沓也不咋样,集体关在宾馆里,连个新鲜空气也吸不到。”宋爷爷靠在火炕上唉声叹气地有补充了一句。

     “小宝,我已经把你需要胰岛素的事情告诉给送饭的志愿者啦,请他们向当地政府说明情况,明天送饭来我再催催。”

     “那可就太谢谢你了。你看,一天没打就这样了,要是再等两天还说不定有生命危险呢!”邱奶奶说着竟掉下了一滴眼泪。

     “大家都回去休息吧,也让小宝多睡一会儿保存体力。”姚爷爷开始整理桌子上的残羹剩饭,可是手一抖,把手里的菜盆摔到了地上,他捂着右手腕说,“没事,翻窗户把手脖子又抻了一下。”

      一直没有参与感的肖奶奶这时说话了:“医生说了,这次不彻底治好,以后你就不能拉琴了。你别动了,我一会儿给你换药,我那儿还有一片虎骨膏。”

  大家都因为吃了姚爷爷捡来的野鸭蛋和野菜,所以都觉得自己对姚爷爷受伤的手腕感到歉意,而这份歉意的最佳结果是:桌子马上清理干净了,每个人也都安静了下来。

 

 十一

 

      晚饭后,我陪外婆到院子里上厕所,外婆突然半蹲半躺地靠在了木材堆上,让我也像她那样躺到她的身边,然后她指着天上的星星对我说:“这样的星星只能在这里看到。”

     果真,仰望星空才知道满天的繁星离我们很近,好像我和外婆都被群星包裹着,整个世界只有我们俩个人。

     “我第一次躺着看星星就是跟崔德生。他说有一天会带我去看北极光,我们在那里结婚,一辈子扎根边疆干革命!” 外婆突然间喃喃自语道。

     我屏住呼气,用沉默鼓励着外婆把她心中的秘密说出来。

    “那时想这样看星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一共跟德生才看过三次。在马厩里的草垛子上看星星比在木头堆里软和。第四次我在草垛子上等啊等啊,德生就再也没来。没办法,我把肚子用布条紧紧地勒住,等你妈妈快出生的时候,我就请了探亲假,回上海把你妈妈生了下来。你曾外婆就把你妈妈当做捡来的孩子抚养,直到我返城后才把你妈妈接到杭州。你妈妈可怜啊,总以为我不是她的亲妈妈。”外婆仰望着星空继续喃喃自语。

     “为什么您不告诉崔爷爷呢?”尽管我知道我的任何问话都可能使外婆不再继续,但是我还是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冒险向外婆问道。

     “自从高音被烧伤,他就不再见我了。高音用她烧伤的脸抢走了我的爱。她脸疼,我心疼。她疼一阵子,我痛一辈子。”外婆依然用梦游般的口吻喃喃自语道。

     我的心真的被外婆的话刺痛了,眼泪一串串地流了下来。

     我很想搂住外婆瘦弱的身体,但是我没有动,因为我知道外婆不喜欢别人搂抱她,特别是得了老年痴呆症之后,几乎是零容忍。沉默中,我和外婆都保持着原有的姿势仰望着星空。也许是地势高的原因,我第一次发现我与繁星是那么地接近,几乎是举手可及。

     突然,这片宁静被高奶奶的惊叫声打破。

    “德生,德生!”高奶奶惊恐万分地从女生宿舍推门而出跑向男生宿舍。

     显然,沉思中的外婆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叫喊声惊吓住了。

    “外婆,别怕,我在这里呢。”我赶紧从柈子堆里坐起身来安慰着外婆。

     这时只见邱奶奶和肖奶奶也从女生宿舍出来朝男生宿舍跑去。我知道一定出了什么事,赶紧从柈子堆里拽起外婆,跟她一起跑进男生宿舍。

    “德生,你快拿个主意呀,不然雪球就没命了!”高奶奶几乎是用颤抖的声音把手机递给了崔爷爷。

     我看到崔爷爷拿着手机的手也在颤抖,屋里的人都神情紧张地屏住呼吸看着他——手机里传来一阵阵的狗叫声。

     我忍不住走到崔爷爷的身边,看到手机屏幕上一只雪白的小狗正对着鞋子和腿上都包裹着白色防护服的人大叫着。虽然我看不到这个人的上半身,但是可以肯定这个人是穿着防护服的。

     “同志,这只狗是我家的雪球,我们这次出门旅行才寄养在邻居家的。我们邻居是阳性,不代表小狗也是阳性的呀。”崔爷爷试图以和蔼的口气向对方说明情况。

    “你们可以给雪球做核酸检测呀。如果是阳性的,人都可以治,狗为啥不能?”高奶奶高声地对着手机大叫道。

     “目前没有可以检测狗是否感染阳性的机构,我们只能执行上级的命令进行无害化处理。”手机视频出现了身穿防护服人的脸,但是防护镜、口罩和面具识别不出任何人的面容,连性别都是通过声音辨别出来的。

     “啥叫‘无害化处理’?你倒是给个说法呀!”高奶奶依然高声地叫着。

     “安乐死,知道不?别跟我大呼小叫的,我们就是向你们通报一声,用不着你们同意。”拿手机的人也火了,嗓门也跟着大了起来。

     “同志,同志,你听我说,请你给我一点时间跟你们的领导反映,做核酸还是给狗隔离,所有的费用我们出,就是别让它安乐死啊!”崔爷爷带着哀求的语气对着手机恳求着。

     “现在你们找谁都没用,没有哪个领导敢保证你们家的狗就不传播病毒。” 身穿防疫服的人瓮声瓮气地说了一句。

    “那你就拿出证据来,我家雪球是不是感染上了病毒?连是不是阳性的都不知道,就要杀死我的宝贝,你们的良心让狼给叼去了?”高奶奶冲着视频高声叫骂起来。

     “同志,您听我说。”崔爷爷赶紧把手机的免提功能关上,紧紧贴在耳朵上说,“您别生气,同志,我知道您也是在执行公务……好,您说,我听着呢。”

     由于崔爷爷把手机对着他的耳朵听,我们只见他的神色越来越凝重,也不好插话,大家都和高奶奶一样屏住呼吸期待着崔爷爷能够说服对方放弃对雪球执行安乐死。然而,我们听到的却是崔爷爷对着话筒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好吧。那就请你们让我和我爱人再看雪球一眼吧。”

     崔爷爷一边说着,一边用颤抖的手把手机免提功能打开,递到高奶奶的面前,然后自己对着视频凄厉地叫了一声:  “雪球,我是爸爸。”

     视频中的小狗突然停止了吼叫,开始朝四周张望。

    “雪球,我是妈妈。宝贝,别怕,妈妈在这儿呢!”高奶奶声嘶力竭地把手机捧在手里,眼泪刷地一下就流了出来。

     就在我以为事情有了转机的时候,我看到捕狗的绳索套在了雪球的脖子上,随后一声惨叫,手机黑屏了。

    “雪球!”高奶奶发疯一般地对着手机大叫着,并拼命往回打电话,但没有人接。

    “别打了,他们也是按政策办事。”崔爷爷瘫坐在炕沿上,“人家说了,凡是有人家是阳性的,宠物都要进行人道毁灭,不然传给人谁都付不起这个责任。”

    “那你同意啦?”高奶奶用仇恨的目光盯着崔爷爷。

     “不同意行吗?该咱们倒霉,全楼只出现了一例阳性,就偏偏是老蔡家。人家说了,老蔡家一个人感染,现在全家都隔离在医院,连咱们的整栋楼都用铁链封起来了。他们不可能让一只狗破坏了防疫政策。”崔爷爷有气无力地说道。

    “他们说,他们说,你到底是咋说的呀?”高奶奶第一次这样在众人面前顶撞了崔爷爷。

    “我能怎么说!”崔爷爷长叹了一口气。

    “雪球,我可怜的雪球啊,你才三岁呀,你都没让妈妈再抱你一次就走了……”高奶奶瘫在地上大哭了起来。

     我也流下了眼泪。

    “这太过分了。崔德生,你要是这次还不为自己站出来,别说我不把你当人看!”姚爷爷气的不停地在房间里踱步,并指着崔爷爷大声叫道,“不,你连畜生都不如!”

     姚爷爷平时说话声音就大,这时他的声音几乎盖住了房间所有的声音,连高奶奶的哭声也都随之止住。

     不过,出乎我的意料,停止了哭喊的高奶奶,竟从地上起身朝姚爷爷大叫起来:“你咋说话呢?你说谁是畜生?我们家雪球跟你有啥关系?你别猫哭老鼠地借题发挥。就算我家雪球被安乐死,那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以大局为重!”

     原本也在掉眼泪的肖奶奶,这时也走到姚爷爷的身边力挺自己的丈夫:“老姚,对于装睡的人是永远也叫不醒的。”

     姚爷爷并没有就此罢休,指着崔爷爷说:“崔德生,你真让我失望啊,你!如果说你当年不敢公开你和刘晓妮谈恋爱的事,是因为你家庭出身不好,为了政治表现毁了人家晓妮一生。可是你现在都是黄土埋了半截的人啦,怎么还不敢说一句真话!如果我是你,就算雪球被安乐死,我也要让他们明白这叫牺牲,而不是贡献!”

     房间里的空气好像凝结了一般,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喘不过气来。

    “行了,大家都是北大荒的战友,一个战壕里出来的,别为一只狗伤了和气,不值!”一直斜靠在火炕上的宋爷爷挺了挺虚弱的身体打破了这种沉闷。

    “是呀,咱们都认识了大半辈子了,可不能因为这么点儿小事就翻脸喽。这友情啊,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可是小狗只要有钱就能买到。别生气了,不值!”邱奶奶接着宋爷爷的话说着,把高奶奶劝到木凳上坐下。

    “德生,你还记得那条大黄狗吗?我们一起喂过它。每次我去马厩等你,它都会过来陪我。狗通人性啊!”一直没有说话的外婆突然走向崔爷爷说道。

     “刘晓妮,你啥意思啊?”高奶奶一下子跳到外婆面前,把她挡在崔爷爷的视线之外,“告诉你,这几天我早就受够了你,知道不?德生长德生短的,你也太不顾及了吧?”

       外婆被高奶奶的强势惊呆了,一时语塞。

     “高奶奶,你别得理不让人。我外婆的情况你不是不知道,你别这样刺激她好不好?”我也一步冲到高奶奶的面前,把外婆挡在了身后。

    “我们老一辈人的事情关你啥事!”高奶奶仍然不甘示弱。

     “我外婆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我也不甘示弱说道,然后绕开她走到崔爷爷的面前,“崔爷爷,我外婆得了失忆症都没有忘记你们在这里发生的事情,您没患失忆症,应该更不会忘记过去的事情吧?难道您就这样看着高奶奶对我外婆的羞辱吗?”

     “你这熊孩子,咋跟大人说话呢?太没礼貌了吧?还留学生呢!”高奶奶在我身后继续大吵大叫。

     我本能地转过身想回击高奶奶几句,可就在这时我听到宋爷爷的惊恐叫声:“德生,你没事吧?德生,你别吓唬我呀?”等我再回身看崔爷爷的时候,他已倒在炕上,满脸冒汗,正在试图用手解开衣服,嘴里含糊不清地嘟囔着“热,热”。

     房间里的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情景吓坏了,大家都在叫着“怎么了”,只有高奶奶马上从衣兜里掏出一个一寸长的小绿瓶,从里面倒出一些芝麻大小的黑色药丸,迅速地塞到崔爷爷的舌根下:“德生,别紧张,吃了药就好了。”然而这一次,吃了药的崔爷爷并不见好,嘴里一直喊热,身上也在冒虚汗。

        “不行,得送医院。我叫救护车!”姚爷爷说着就拿出手机打120,可是十几分钟都打不通。

        从崔爷爷的症状上看,我担心是心肌梗塞,如果不及时去医院抢救,可能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猜想疫情期间医护部门都很紧张,不能只联络120。我马上从手机里找出司机王师傅的微信号:“王师傅,我是Judy,崔爷爷心脏病犯了,现在需要去医院。打120 没人接,你能不能送他去医院啊?”我说着说着,居然哭了起来。

        “别急,你慢慢说。”王师傅的声音也显出了不安。

        “不急不行啊,崔爷爷必须马上去医院。”我止住抽泣,快速地说道。

        “我刚刚给红旗酒店送过饭,现在就去你们那旮沓。”王师傅很仗义地回了一句。

        由于我把手机声音免提打开了,屋里的人都能听到我们的对话,姚爷爷马上对着手机说:“你有到这边的通行证吗?”

       “这都啥时候了,还管他通行证!放心,大路不让走,我走小路。我在这旮沓生活了快五十年,摸黑都能开到你们那旮沓。让老爷子挺住,我半小时就到!”

        王师傅的话给我们大家都吃了一颗定心丸。我刚把手机关上,就见高奶奶一下子跪到了地上。我以为她受惊吓瘫倒在地,没想到她却抱住我的大腿泪流满面:“谢谢你,囡囡,谢谢你救了你崔爷爷的命啊!”

        我被这个出其不意的举动惊呆了,赶紧躲避:“高奶奶您别这样,您赶快起来。”

        在场的人显然也被高奶奶的举动惊呆了,一边劝说高奶奶起身,一边夸我聪明,想到给王师傅打电话。

       “大家都安静一下,王师傅到这里还要半个小时,我们让崔爷爷平躺休息,不能激动。”我知道心脏病人需要安静,便用专业口吻向乱糟糟的人群说道。

        现在高奶奶对我的话言听计从,马上把崔爷爷的双腿挪到炕上,对外婆帮忙脱去崔爷爷的棉鞋也不再介意了。

 

 十二

 

     “Judy,我再有几分钟就到了,你们给老爷子多穿些衣裳,我车上的暖风坏了。还有,再拿上两床被子,我一到就走人。”过了二十多分钟,我收到王师傅的微信语音留言。

      可以说,这次旅行唯一叫我英文名字的人是王师傅,其他人都随着外婆叫我囡囡。其实我是离开旅行社大巴车之后才认识王师傅的。那天我们改乘他的车去漠河,可是爷爷奶奶们的动作慢,我就在车上跟王师傅闲聊了起来。他听说我在美国留学,就告诉我他在省城上大学的女儿也想到国外读研究生,他让我留个微信,好让女儿跟我联系……没想到,山不转水转,倒是我先跟他联络了。

     果真,王师傅很快就到了。他顾不上大门上的封条,把门打开后就帮着大家把一床被子铺在小巴车的中间过道上,再放上枕头让崔爷爷躺在上面,然后再盖上一床棉被……王师傅说疫情期间限制人员外出,只让高奶奶陪着崔爷爷去医院,其他人就在宿舍里等他的消息。

     “王师傅,到了医院麻烦您跟医生说一声,我们家老宋需要胰岛素,针剂的那种。再不打就没命啦。”邱奶奶在车启动的那一刻,扑向司机的车门喊道。

     “王师傅,我外婆的药也吃完了,我一会儿把药名微信给您,请您一定帮我买一些啊。”我也赶紧说道。

    “我尽力。”王师傅答了一句就把车开走了。

     其实,妈妈听说外婆的药用完了之后就在四处找人帮忙。本来她找到了一位医学院读书时的同学,这位阿姨工作的医院是离影视基地最近的城市,拿药没问题,所以我也提到了宋爷爷需要胰岛素的事情。可是傍晚的时候,妈妈留言说我们是封控区,这位阿姨进不来,她找快递公司送货,找了很多家公司都说突发疫情人手不够,有的干脆就说没有通行证送不了。妈妈说她正在找人跟当地政府联系,希望能够通过行政手段获得帮助!

     远水解不了近渴啊!我很想把发生的事情告诉给妈妈,可是妈妈已经在努力,我再催促只能让她更加着急。我把希望寄托在王师傅的身上,也许他从医院回来就能把宋爷爷和外婆的药带回来。

     也许是因为一整天都没有用药却受到崔爷爷突然犯病的刺激,外婆的情绪很不稳定。肖奶奶见回到宿舍的外婆躁动不安地在地上不停地走动,就递给我一个小药瓶,我看了一下说明是帮助睡眠的镇定剂,就按照说明拿了两片给外婆服下。果然外婆安静了下来,躺在火炕上睡着了。

     我谢谢了肖奶奶之后,拿起电脑走出了女生宿舍。虽然宿舍门外是假的房屋,我们已经把这块有窗有门没有屋顶的空地称为“院子”,我就在假的走廊和“院子”衔接的两节木台阶上坐下,因为这里既有灯光又有月光,很适合我在夜里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上网课。然而在万籁俱寂的夜空下,几天来发生的事情便击溃了我在外婆面前撑起来的坚强,我恨不得嚎啕大哭一场,或者仰天大叫,然而,我用仅存的一点儿理智告诉自己:不能让别人听见!

     我把脸埋在双臂中任泪水四溢。片刻,我感觉到有人给我披上了一件羽绒服。我以为是外婆,赶紧擦干眼泪,抬头一看却是姚爷爷。

    “我来北大荒的时候才十七岁,不知道偷偷地哭了多少次。”姚爷爷也不看我,顺势也坐到了台阶上。

     这次旅程与我交流最多的人就是姚爷爷。他听说我在美国读书的大学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就主动跟我用英语聊天儿,并告诉我二十年前他也在我们学校做过访问学者。我也难得在旅行团里碰到了会说英语的爷爷,所以一有空我们就一半汉语一半英语地神聊,从医学到文学,从美学到哲学,而且这样的神侃姚爷爷从不结巴。

    “人生无常啊!”他对着星空长叹了一口气:“人有几个十年?七个还是八个?最多不过一百个吧?我们这代人就把一个十年丢在了这里。”

    “希望这一切会很快过去。”我喃喃自语地附和着。

    “这就是生活的残酷,灾难总有一天会过去,但是美好的时光也因此会失去。就像这次的旅程,原以为我们这代人都到了颐享天年的时候,钱也有了,时间也有了,可以跟着老朋友们一起旅行了,结果却发现大家吃不动、走不动,连话都说不到一起了。甚至对往事的记忆都不一样了。悲哀啊。”姚爷爷依然望着星空感叹。

    “至少您和肖奶奶还能白头偕老,不像我外婆一辈子都是一个人。”看到姚爷爷毫不掩饰地长吁短叹,我也就不掩饰自己的伤感情绪了。

    “唉,这崔德生害人害己呀!他活得太窝囊。为了通过政审上宣传队,他把资本家的父亲骂得狗血喷头,把自己的母亲说成是他父亲强行从青楼买去的小妾,这样才把资本家的身份改成了劳动人民的身份。宣传队的人都知道他和刘晓妮在悄悄地谈恋爱,结果他为了表现自己积极进步,娶了他根本就不爱的高音。就连文革后国家落实政策,他都不敢申请他父亲被没收的财产。窝囊!”姚爷爷越说越激动,嗓门大了起来。

     我怕把大家吵醒,赶快息事宁人地说:“肖奶奶的运气真好,不仅与您生活了这么多年,而且你们一个拉小提琴,一个拉大提琴,晚年还能在一起演奏《梁祝》,真让人羡慕。”

    “唉,不瞒你说,这次也算是我和你肖奶奶最后一次同台了,医生说她只有三个月的存活期,最多也不会超过六个月。”姚爷爷又长叹了一声。

     我彻底地惊呆了,半晌才挤出两个字:“癌症?”

     姚爷爷沉痛地说:“淋巴癌晚期。”

     怎么会?!肖奶奶对自己的衣食住行、穿戴举止都是精益求精,不论到哪里都会令人过目不忘。即使是现在……

     难怪肖奶奶吃得很少,难怪她有镇定药……”我难过的语无伦次。

    “请不要在她面前提起这件事,她不想被人同情。唉,我多想现在就能离开这里,回家给她多做几顿好吃的呀!”姚爷爷站起身来,背过我用手掌抹去脸上的泪水, “外面冷,别呆太久啦。”

      姚爷爷说完就朝男生宿舍走去,我把他叫住:“网课已经结束了,今天就算逃学了。谢谢您的羽绒服。”

      我试着用轻松的语气减轻姚爷爷的伤感,但是当我把羽绒服递给他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的做作,便逃也似地回女生宿舍了。

 

 十三

 

     一大早,我就被邱奶奶给摇醒了:“囡囡,快给王师傅打个电话,问一问胰岛素啥时候能送来呀?你宋爷爷再也挺不了啦”。

     “发生什么事情啦?”显然外婆也被惊醒。

     “没事,外婆,你不用起来。”我安慰着正在起身的外婆。

     “你这孩子咋说话呢,你宋爷爷已经两天没打胰岛素了,再这么下去就真的没命了!”邱奶奶气呼呼地对我说。

     “别急,我现在就给王师傅打电话。”我说着就起身拨通了王师傅的电话。为了使邱奶奶镇定下来,我把免提打开,这样她就可以听到王师傅的答复。

     过了半晌王师傅才接听电话,舌头有些僵硬地说:“昨晚跑了好几家医院都没床位,好不容易才把老爷子安顿在一家镇医院。疫情期间不让陪护,好说歹说地才允许一个家属进去。夜里没法取药,我在车里呆了俩小时,一会医院开门我就去拿药。”

     我想起王师傅车里的暖风坏了,就赶紧问道:“您车里没有暖气很冷吧?”

     “可不是咋地,我盖了两床被子都冷得直打哆嗦。”王师傅的口齿依然不很顺畅地说道。

     “哎呀,王师傅,太谢谢您了,买药的钱,我回头双份补给您。”邱奶奶对着手机千恩万谢,不知不觉中露出了老北京的口音。

     “这不是钱不钱的事情,是我能不能让医生同意给我开药。你们就等着吧,有消息我会告诉你们的。手机快没电了,撂了。”王师傅说着就挂断了电话。

     “我家小宝有救了!”邱奶奶高兴地在原地打了个转儿,然后大呼小叫地朝男生宿舍跑去,“小宝,咱们得救了!”

     肖奶奶瞥了一眼跑出女生宿舍的邱奶奶,不动声色地从药瓶里拿出不同的药片放到嘴里。过去她说是多种维生素,现在我知道那是治疗癌症的药片,并且有一种是她给外婆的镇静药。我真想为肖奶奶做点什么,但是我知道她能这么多天自己面对死亡的逼近,那就是她不想被别人同情。从心理学讲,对于自尊心很强的人,同情是对她最大的伤害。于是,我什么都没说,也没有做。

     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我看到了妈妈给我的微信留言:囡囡,起床了吗?我已经通过关系跟地方政府联系过了,听说当地的游人太多,隔离点有限,省里已经安排了一列火车,疏散一部分人到省城医院和宾馆隔离。我向他们说明了你们的情况,他们已经同意把你们做为第一批疏散人员。你现在赶快把你们住在知青拍摄基地的人员名字和身份号码给我,估计这一两天你们就能离开。

     我高兴地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大家,每个人都欢欣鼓舞地拿出自己的身份证,让我写下他们的姓名和身份证上的号码。

     “崔德生呢?你崔爷爷和高奶奶的还没登记呢!”外婆指着我手里记录身份证的纸焦急地说道。

     其实我也在想要不要把崔爷爷和高奶奶的信息一起上报,毕竟省城的医疗条件比这里的好。可是经过了那么多的事情,我不想再见崔爷爷。我知道,当他同意雪球被“无害化处理”的那一刻,我就打消了认祖归宗的愿望——是他毁掉了外婆的一生,我怎么能让这样的人做我的外公,获得天伦之乐?邱奶奶说崔爷爷和高奶奶一生没有孩子,难道我还要用外婆一生的苦难去补偿他们吗?不,他不应该得到我们的爱!然而,我做不到把他们真的丢在这里,镇上的医疗水平毕竟有限,加上医护力量都放在了疫情上,崔爷爷的病情很容易被忽视。如果我把他的情况也上报,也许就能坐专列去省城医院治疗。经过内心的一再挣扎,我还是请姚爷爷打电话要来了崔爷爷和高奶奶的身份证号码。

     我刚刚把资料发给妈妈,就听到大门处传来争吵声。我跑出女生宿舍,看到两位身穿白色防护服的防疫人员指着大门被撕坏的封条气急败坏地说:“你们知不知道破坏封条要延长隔离时间的?你们不嫌这里条件差,就不替别人想想?这大冷的天要给你们送吃送喝,还要到这里为你们做核酸检测,你们就不能体会一下我们的辛苦吗?”

    “我已经解、解释过了。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对待。突发心脏病,能、能等吗?”姚爷爷气得满脸通红,口吃得很厉害。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防护服的人接了一个电话,一边对着手机客气地点着头,一边把态度蛮横的那个也穿防护服的人拽到了一旁,尽管声音很低,但是在空旷寂静的空间里,我还是听到他说“上边通知只要他们核酸检测是阴性的,就随第一批转移。”,然后转身对我们和颜悦色地说,他们也是按照上级的指令办事,非常时期大家要相互理解。现在上边也了解到我们的处境很糟,决定今天再给大家做一次核酸检测,如果仍然是阴性的,那么就会安排去省城宾馆隔离。

     我知道妈妈找的关系起到了作用,就第一个带头做核酸检测。当然,其他人也知道我们有可能转移到省城,便不再争论谁是谁非,安静地排起队来进行核酸检测。

     我刚刚做完核酸检测就收到王师傅的电话:“药拿到了,可是我没有你们那边的通行证,送不过去呀。”

     我很奇怪王师傅昨晚可以绕过检查站,怎么今天就过不来了呢?

    “唉,怪我,我只想快点把药给你们送过去,没想到晚上没人把守的路口,白天就有人看着了。咋说都不行!”王师傅一口气地说道,“我现在让跑你们那片的志愿者把药送过去,可是他要先给几个隔离点送过饭才能到你们那旮沓。别急,今天一定送到。”

     我知道王师傅已经尽力了,就没再说什么,只说会想办法把药钱给他,并谢谢他为我们做的一切。

     让我没想到的是,当我把这一切都告诉给邱奶奶之后,她却怪我太好说话,让王师傅两句好话就给骗了——既然他晚上都能从小路过来,为什么白天不走小路呢?被拦住就是个借口,可能根本就没去买药,要不咋连药钱都不提呢?

     我觉得邱奶奶的思维方式的确有问题,遇到事情总是把别人想得很坏,不是吵就是叫。我本想说她两句,可是看着做完核酸检测的宋爷爷几乎到了举步维艰的状态,我也就没忍心与她再计较了。

     为了双保险,我把宋爷爷要的胰岛素和外婆要的镇定药的名称写给那个态度好的防疫人员,嘱咐他无论如何要向上面的领导反映,再不送药就有生命危险了。那位防疫人员也很客气,从车里拿出一大袋面包和矿泉水交给我,说上级领导已经知道了我们的情况,马上会有消息的。

     事情有了转机,大家也就不觉得面包太干难以下咽了。由于宋爷爷已经两天没打胰岛素,不敢吃淀粉,特别是面包是甜的,他更不敢吃。

     看着宋爷爷瘫软地躺在火炕上,邱奶奶急得在地上跳着脚地骂王师傅:“那姓王的就是在骗我们,这都啥前儿了,送药的人在哪儿呢?现在的人都认钱,没给他钱就找借口。我又不是不给钱,还不是当时慌张忘了。囡囡,你再给他打个电话,告诉他你宋爷爷要有个三长两短地,他可要担这个责任!”

     我本来就忍住心中的不满不想跟邱奶奶正面冲突,可是她指名道姓地让我再给王师傅打电话,这使我再也忍受不下去了:“邱奶奶,你不要把别人都想得那么坏好不好?王师傅已经说过了,送药的人要先给隔离点送餐,然后才能到我们这里来。”

     也许是邱奶奶没有想到我会拒绝她,顿时把全部的怨气都向我喷射过来:“你咋说话呢?我好赖不计也跟你外婆是一辈儿人吧?别以为你读了几天书就可以来教训我!告诉你,我这辈子看人眼色过日子都够够的啦,到了我这个年龄还怕谁!”

      外婆已经不记得眼前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了,一个劲儿地让我向邱奶奶道歉。我当然不想让外婆受到惊吓,但是也不想向邱奶奶示弱。

     正在我骑虎难下的时候,肖奶奶说话了:“小邱,有理不在声高。有话好好说嘛。”

     就在这时,王师傅来电话了:“送药的人已经把装药的口袋挂在大门口的把手上了,呆会送饭的人来了,你们记得拿进去。”

     这无疑是“在对的时间碰到了对的事情”,把我和邱奶奶从对峙的状态下解脱出来。大家的欢呼声把男生宿舍里的姚爷爷也给吸引过来了。但是这瞬间的快乐很快又被邱奶奶给破坏了——

     此时离送饭的时间不到半个小时,但是邱奶奶执意要去开门取药。由于门上的封条已经被我们打开过一次,如果这次再擅自打开,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优先转移,所以我和肖奶奶及姚爷爷都说等送饭的工作人员来了再取药。没想到这次邱奶奶跟所有的人为敌,大喊大叫地说我们“饱汉不知饿汉饥”,不顾她家小宝的死活……

     一个“死”字把肖奶奶激怒了,她当着大家的面儿,把放在炕上的所有药物都扔到了地上,然后一把拽掉头上的假发,把紫红色的发髻摔到了水泥地上,露出了长着稀疏短发的头顶——白色泛青的头皮在日光灯的照射下,像极了死亡的影子。

    “邱丽华,你满意了吗?” 肖奶奶几乎是一字一句地从牙缝中挤出了几个字。

      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只有姚爷爷默不作声地从地上捡起了药瓶和假发。

    “你一直说当年你和宋小宝谈恋爱被下放到连队是大姚干的,诅咒我们不得善终。现在你可以得意了,我会死在你和宋小宝的前面,为大姚赎罪,可以了吗?”肖奶奶依然冷冷地看着邱奶奶和宋小宝,声音不大,但是在寂静的房间里掷地有声。

    “小肖,吃一片镇静药吧,你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姚爷爷试着从一个药瓶里拿出一片药,结果颤抖的手把一瓶药都撒在了火炕上,他赶紧又一粒一粒地捡到瓶子中。

    房间里很静,静的连药片落到药瓶里的声音都能听到。

    “宋小宝,你怎么啦?”外婆的叫声打破了房间里的寂静。

    顺着外婆的声音,我看到试着从炕上站起身来的宋爷爷瘫坐在地上。

    “小宝!”邱奶奶一下子扑了过去,边哭边试图扶起宋爷爷。

    “你,给我留点面子,行不?”宋爷爷有气无力地对着邱奶奶说道。

    “大家理解,小邱是为你着急。要不这样,我去开门取药,如果处分就处分我一个人,大不了我就在这儿多呆几天。”姚爷爷一边帮忙扶起宋爷爷,一边说道。

      等大家手忙脚乱地把宋爷爷扶到炕上之后,只见邱奶奶转身冲出了女生宿舍,然后听到大门处传来“吱嘎”的开门声。屋里的人都没有动,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邱奶奶拎着一个小小的塑料袋跑回女生宿舍。

     没人说话,大家都在原地看着邱奶奶熟练地将药水抽进针管里,然后三下五除二地解开了宋爷爷的腰带,把棉裤、衬裤和短裤一把拽到腹部下面,然后在皮包骨的肚皮上把针插了进去……

     这一连串的动作仿佛时间静止了,只有邱奶奶在时间进行式中。当邱奶奶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之后,房间里的人才好像复活了一般,跟着邱奶奶长吁了一口气。

     说也奇怪,经过这个场景,大家似乎都心平气和了很多:肖奶奶自觉地把假发戴到了头上,外婆也安静地把我给她的药咽下,宋爷爷安静地闭上了眼睛,而姚爷爷继续把散落在火炕上的药片拾到药瓶里。

 

 十四

 

    “这帮老人也太能作了吧,咋又把封条给破坏了?”

    “北大荒风大,可能是被风刮的。”

     知青宿舍的大门外,先是一阵汽车声,接着是两个男人的对话。由于房间里的人都因为刚刚争吵过的尴尬而变得沉闷不语,所以大门外的对话一清二楚地传递到屋内。

    “别担心,好汉做事好汉当。如果上面追责下来我兜着,不会连累大家的!”邱奶奶见大家都屏住呼吸地听着外面的谈话,就知道每个人都在担心被她开门取药破坏的封条会影响到大家的去留问题。

     话音未落,女生宿舍的房门已经被打开了。两位身穿防护服的人把几个塑料袋放在了门口:“这是我们领导专门给你们送来的药物和晚餐。”

    “多少钱?”我紧张的心情松弛了下来,赶紧拿着钱包追到大门处。

    “领导说了,不用给钱。”正要关上大门的工作人员对我说了一句,然后关上大门在外面又加了一句,“大门上的封条可不能再擅自拆封了,要不然我们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知道了。谢谢。”我冲着关闭的大门喊了一句。

     当我转身回到房间的时候,大家已经把四个塑料袋打开了。邱奶奶捧着好几盒胰岛素走到宋爷爷面前,往火炕上一撂:“小宝,这次咱不怕了,足够你用一个月的了。”

      姚爷爷把八份盒饭都从塑料袋里掏出来放到桌子上,然后拿着两套饭菜走到肖奶奶跟前:“今天是热乎的,吃点吧。”

     我也拿了两份盒饭跟外婆坐到火炕上吃了起来。尽管一次性饭盒里的菜跟往常差不多,但是带有余温的饭菜飘出了肉和蔬菜的香气。

     邱奶奶拿走两套盒饭之后,桌子上只剩下给崔爷爷和高奶奶的两套盒饭孤零零地放在那里。

    “你崔爷爷和高奶奶呢?”外婆再次问我,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三次。

     为了不让外婆再受刺激,我就跟她说他们在其他宾馆隔离。每次听我这么说,外婆都不再说话,但是那种失落的神情总能让我感到心疼。

       “啊,我忘记跟大家说了,高音说崔德生没危险了,是轻度中风,药物治疗就可以,应该能跟我们坐专列转移。”姚爷爷边吃边说。

    “德生怎么啦?你说他中风了?”外婆停住了夹菜的筷子,焦急地向姚爷爷问道。

      由于我请大家都不要告诉崔爷爷住院的事情,所以姚爷爷知道自己说漏了嘴,马上改口说:“我不是说了嘛,现在没问题了。”

     其实那天送崔爷爷去医院的事情外婆都在现场,大家也看到她当时难过的样子,特别是王师傅不让她上车陪崔爷爷去医院的时候,外婆的情绪很激动,要不是肖奶奶给的镇静药,那天晚上还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事情。即使这样,第二天她还是记不得前一天晚上发生的事情了。

     “囡囡,送药的人有没有说你宋爷爷的胰岛素要多少钱呢?”  邱奶奶端着一盒饭菜边吃边走到我面前问道。

     “人家没要钱。”我答道。

     “还是咱们社会主义国家好啊,这要是在你们美国,那还不是等死。要我说呀,傻孩子,你就别再回美国遭洋罪了。你看看咱们有疫情国家给咱送饭送药,还让咱们隔离。”邱奶奶边吃边兴致勃勃地说着。

    “囡囡,你邱奶奶说得对,美国死了那么多人,还舔脸说是发达国家呢。别去了,正好你外婆也需要人照顾。”宋爷爷显然在药物和食物的帮助下已经恢复了一些体力,说起话来又开始让人感到不舒服了。

     姚爷爷一定看出了我不知如何表态的尴尬表情,端着盒饭也朝我的方向走来:“囡囡,你们心理学课有没有提到过判断力的三分法?就是事实判断基于客观事实、价值判断基于主观偏好、逻辑判断基于思维能力?也就是说,这三种判断塑造了一个人对事物认识的观念。有人分不清事实和价值,有人用立场代替逻辑,有人用偏好代替事实。想要每个人都能搞清这三种判断的差别,无异于让树上的猴子变成人。所以,只有在观念的自由竞争中,人们才能免于被单一的信息所蒙蔽,才会有更多的选择,才能在不同的观念中形成独立思考和认知,最终走向理性和文明!”

     “你他妈地说谁是猴子?”宋爷爷一下子从炕上跳了起来,要不是邱奶奶及时拦住,宋爷爷的盒饭就扔在了姚爷爷的身上。

       我和外婆急忙将姚爷爷推到肖奶奶的身旁。肖奶奶神闲气定地吐出了三个字:“说得好!”

     “我就不懂了,你大姚也算是红二代吧,你咋这么糟蹋自己人呢?外国好,你去呀,为啥还赖在中国不走呢!”邱奶奶一边安顿着宋爷爷靠墙坐下,一边不时地指着姚爷爷说。

     “肖丽,走,到我们那屋吃去。”姚爷爷没有理睬邱奶奶,把盒饭都拢在怀里就跟肖奶奶离开了女生宿舍。

      经过这场口仗,盒饭又像以往那样冰凉,我也没有了食欲:“外婆,我们也到院子里去透透空气吧。”

     外婆没再说什么,顺从地跟我走出了女生宿舍。我发现外婆病情加重的特点是两个极端:焦虑或麻木。

     走到户外我才看到妈妈给我的留言:“消息已经属实:由于当地滞留游人太多,省政府已经安排一列全封闭火车,免费疏散一部分游客。当地政府已经把你们的信息报上去了,如果能把你们安排到第一批,那么你们明天就能离开那里。你告诉其他的爷爷奶奶们都准备一下,把东西装好,免得错过这次机会。到了省城条件会好一些,也有朋友关照。记住,千万不要错过这次机会。”

     我真想告诉妈妈我在这里一天都等不下去了,但是我知道妈妈这几天一定为了我们早日离开这里操了不少心,我不能再让她为我们担心。

     我回到房间把这个消息告诉给每一个人,大家一听第二天就可以乘坐免费专列离开这里,都怕错过了这次机会,便手忙脚乱地开始收拾起自己的东西。忙碌使刚才水火不容的紧张气氛松弛了下来。

 

 十五

 

        果真,到了早上,我们不仅收到工作人员送来的面包和热豆浆,还收到了一份通知单,上面打印着我们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并有三次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的证明。通知单上面说明的情况与我妈说的一样:由于疫情突发,地方承载能力有限,宾馆和医院爆满,故安排一部分游人免费乘坐专列去省城隔离。为了向大家致歉,在2022年年底之前,每位游客都可以携带两位家人免门票游览当地20个A级旅游景区……

    由于我昨晚已经向大家说明了情况,并且所有人都连夜整理好了行装,一大早就起床等待消息,所以现在看到通知,反而对经历的过往有了一丝惜别的不舍。

    “宋小宝,我昨天说的话你别往心里进,我真的不是说你,我是在说一种现象。”姚爷爷主动地向宋爷爷解释,“我这个人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这张嘴呀,没办法!”

    “大姚,你知道我下乡那会儿就是个初中毕业生,返城后就进了工厂,下岗后也没啥出息,我哪有你那么多的弯弯绕啊。”宋爷爷的神情好像也忘记了昨晚的剑拔弩张。

   “唉,这一分手还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再见面啦。”邱奶奶也难得地面带伤感地走到肖奶奶的身旁说,“小肖,不管咋地,咱们都要好好地活着。这次咱们看不成北极光了,明年咱们再来。通知上不是说可以免费浏览20个A级景区吗?说不定就包括北极村呢!”

     “此生注定与北极光无缘啦。”肖奶奶低头整理着东西,不再说话。

     “是呀,我们还没看到北极光呢!囡囡,我们不是要去北极村吗?怎么去哈尔滨了呢?还有,你崔爷爷呢?他怎么不在?”外婆神情困惑地问我。

     “外婆,我不是说了嘛,他和高奶奶在别的宾馆隔离呢。”我无奈地把这句话又重复了一遍。

     “唉,平平安安就是福啊。到了我们这个年龄还计较个啥,好好活着吧,其它都是假的!”宋爷爷长叹了一口气,然后对姚爷爷说,“大姚,再给德生打个电话,要走咱也得跟他和高音告个别。”

     “是呀,我也是这么想的。”姚爷爷拿出手机开始打电话。

     “我也要跟德生说话。”外婆赶紧走到姚爷爷的身边,神情迫切地期待着手机里声音。

     电话通了,姚爷爷刚刚说了一声:“德生,我们要走了……”便哽咽了起来。

    “德生,你在哪儿呢?我们要走了,再也看不到北极光了。”外婆对着姚爷爷的手机大声地说着。

    “崔爷爷,我们一会儿就要跟着专列转移到哈尔滨隔离,您和高奶奶要好好保重啊!”我冲动地从姚爷爷手里拿过手机,对着话筒也大声地说道。

    “囡囡,谢谢你还惦记着我和你高奶奶。我没事了,只是轻度中风,回家吃吃药就好了。我现在和王师傅在去知青影视基地的路上,一会儿咱们一起去火车站。”

     房间里的人听说崔爷爷也会跟我们一起乘坐专列去哈尔滨隔离,大家群情振奋,外婆的神情又如少女一般,音容笑貌都多出了几分难以掩饰的兴奋。

      然而我却高兴不起来,心里沉甸甸的:即将分手,我该怎么做?外婆显然把她告诉我崔爷爷是我妈妈的亲生父亲、我的亲外公这件事情忘记了,现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知道这个秘密。我要不要告诉崔爷爷呢?告诉他有什么意义吗?他连自己的一只狗都不敢保护,有什么资格再获得妈妈的爱呢?

     胡思乱想间,王师傅的车已经到达我们的住处。由于我们已经把崔爷爷和高奶奶留在住处的行李箱都装好了,所以车一来大家就马上安顿好了行李,坐到了来时的位置上。崔爷爷和高奶奶显然又坐在我和外婆的前排,但是大家都没有了来时的热情,似乎每个人都在想自己的心事,只有外婆还带着期盼等待着崔爷爷的回眸一望。然而,崔爷爷一路上都是靠在高奶奶的身旁,从未回过头来看外婆一眼。

     我们的车在二十分钟后停在了一个封闭后的服务区内,服务区停了十几辆空调大巴,王师傅说所有散客都到这里集合,然后由工作人员安排大巴座位再统一去火车站乘坐专列。很快,工作人员就根据车厢号码点名集合,并给每个人发了一套白色的防疫服和口罩面罩。

     我和外婆按照要求登上一辆大巴车后,才发现前后左右都是穿着白色防疫服的陌生人……

     我的心情莫名其妙地轻松起来,暗中庆幸我不需要做出是不是要认祖归宗的艰难选择。可是外婆见周围的人都是新面孔,便焦虑地问我这是去哪儿?我明明告诉过她是去火车站,过不了一会儿她又问我是不是去看北极光?为了减少外婆的焦虑感,我用外婆的手机在她的“致青春”微信群中写道:“我外婆刘晓妮没来得及向大家道别,我现在代她补上——虽然到了省城还是要隔离14天,但是至少是迈出了回家的第一步。加油。”

     我把打好的字给外婆看,她这才不再焦躁,满意地笑了。

     车窗外飘起了雪花,车里的人激动地高声叫着这是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由于我十八岁之前都住在杭州,去美国读大学时也是住在四季如春的加州,所以第一次隔着车窗看着这么真实的雪花从眼前飘过。

     车开动了,十几辆大巴车同时启动,还有四辆警车前后开路,场面既壮观又凝重,就像刚刚落地的雪花被车轮碾压过的一样,诗意而散乱。

 

                            (全文自2022年在美国《红杉林》杂志连载)

                              (2022年4月20日终稿于加州圣地亚哥)    

作者简介:

李岘,文学博士,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移民美国前在中国省级电视台任电视剧责任编辑、编剧十一年。移民后任教于美国多所大学,并著有长篇小说《跨过半敞开的国门》《微时代VS青春祭》,文集《李岘视点》《感受真美国》《飘在美国》《美国律师说汉语》等著作。编导出品了十二集电视纪录片《飘在美国》。主编文集《心旅》《心语》。著有《美国加州地区华语使用状况研究》《浅析电视语言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等理论专述。在中、美、港、台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近百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并荣获多种奖项。

中篇小说《隔•离》(中)

作者:李 岘

(接上部)

 五

 

      睡到半夜我被冻醒了。原本暖乎乎的火炕上已经没有了温度,外婆的被子敞开着,人已不知去向。我赶紧起身,穿上外套就往外跑。

      由于我们住的是“道具”房,从外面看是一排呈四方型的砖房,其实里面是一大块荒地,只有我们住的房间是实实在在的四壁、天棚和水泥地。我推开女生宿舍的门,走廊的外墙直通没有屋顶的空地,尽管天上的月亮和星星把周围照的很亮,但是没有屋顶的四壁黑乎乎的一片。我哆嗦着把手机上的电筒打开,一边小声喊着外婆,一边用灯光扫射着堪称院子的空间,壮着胆子朝夜色中阴森森伫立在墙角的厕所走去……没有,外婆不在厕所!

      这下我可真的慌了,转身就往男生宿舍跑,把他们的房门拍得噼啪山响。

      也许是所有人都喝了太多的酒,过了好一会儿才听到崔爷爷在里面答应着把门打开。

      “外婆不见了!”我看到崔爷爷就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眼泪一下子就冲了出来。

      “谁不见了?”睡在房门口的司机被我的哭声吵醒,睡眼朦胧地嘟囔了一声。

        “是刘晓妮。”崔爷爷一边小声地说着,一边转身回房间拿起羽绒服,边穿边拉着我冲出了知青宿舍的大门。

       北大荒的夜晚,只要有月光就不会漆黑不见五指。一路上崔爷爷没有说话,也不喊叫,拉着我的手直接转到宿舍的后方。我也没问,怕说话耽误了时间,只是跌跌撞撞地跟着往前跑。

      月光下,我看到外婆在知青宿舍外面的山墙下来回踱步,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我刚想喊外婆,崔爷爷用手制止了我,并且放慢了脚步一点点地向外婆靠近。

     “怎么没有了呢?应该就在这里呀。”外婆像梦游一般地边走边说。

     崔爷爷示意我站在原处,他一个人朝外婆走去。

      “晓妮,别这样,都是我对不起你!” 崔爷爷一边说着,一边把身上的羽绒服脱下来,披到衣着单薄的外婆身上。

      外婆显得非常沉静,把羽绒服还给了崔爷爷:“德生,你的选择是对的。人家高音救了你的命,脸也烧坏了,我不怪你。不过你说,咱们那时呆过的马厩咋就找不到了呢?应该和宿舍的后墙连着啊。”

     崔爷爷长叹了一口气,把羽绒服再度披在了外婆的身上:“这里是影视基地,没有马厩,咱们回去吧。”

      外婆没动,仰视着崔爷爷说:“我不怪你娶了高音,可是你从那时起一次都没来过马厩。这次我来这里,就是想告诉你,我一生都舍不掉的就是这个马厩。可是,可是它不见了!”外婆嘤嘤地哭了起来。

     崔爷爷把外婆搂在怀里,任凭她在自己的胸前宣泄着情绪。我像一个偷窥者,在夜色中屏住呼吸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而不知所措。这时,我看到远处闪动着手机的光亮,光点正向我们这个方向移动过来。

     “德生,你在哪儿呐?吱一声。”老远就听到高奶奶的喊声。

     “我在这儿呢。”崔爷爷好像也从梦游中清醒过来似的,马上把外婆交给我,并且随手把披在外婆身上的羽绒服穿到他自己的身上。

     “崔领队,出啥事了?”黑暗中传来司机王师傅的声音。

     “有啥事不能在屋里说?这黑灯瞎火地,碰到熊瞎子咋整!”紧接着是高奶奶的声音。

     随着司机和高奶奶的大呼小叫,他们已经站在了我们的面前。   

     “没事了,刘晓妮睡蒙了,现在已经醒了。”崔爷爷用轻松的语气向众人说道,然后像长者那样对我说,“你外婆穿得太少了,赶紧带她回去吧。”

      “这又整地是哪一出?天冷,没事儿就赶紧回去吧!”高奶奶语气里咄咄逼人。

     “你咋穿这么点儿就出来了呢?快把它披上。”崔爷爷的声音里透着讨好的语气,并把自己的羽绒服披在高奶奶的身上。

      崔爷爷没有回头再看外婆,也没再看高奶奶,而是扭头跟王师傅搭着话、头也不回地朝宿舍走去。

      崔爷爷的心真狠!我突然间讨厌起这个我一路都在赞美的男人,尽管我不知道他和外婆之间的全部故事,但是肯定了他就是那个葬送了外婆一生幸福的男人!

      我心疼地搂住在我身旁瑟瑟发抖的外婆,脱下自己的风衣给外婆披上:“外婆,我们回去吧。”

     外婆麻木地任凭我搂着她朝知青宿舍的大门走去。

    

  六

    

      第二天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外婆和几位奶奶都穿戴整齐地坐在炕沿上,表情都很严肃,人人手里捧着一袋没有打开包装纸的面包和一瓶豆奶愣神。

      “外婆,你们在等我起床吗?你可以叫醒我啊。什么时间出发?”我一骨碌从被子里钻了出来。由于我不习惯跟这么多人同住,所以身上的衣服都没脱,起身就可以走。

      “走不了了。”外婆拉住我想说什么,可是张着嘴就是想不起要说什么。

      高奶奶瞥了一眼外婆,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带头打开了塑料袋,从里面拿出面包大口地嚼着。

      “是这么回事儿。刚才25号来电话说了,边贸口岸的疫情加重了,所有的地方都给封了,她进不来,我们也不能出去。她跟旅行社联系,人家说咱们现在是自驾游,衣食住行都跟他们没有关系啦。幸亏25号是当地人,她帮咱们在小卖部订了些面包送来当早餐。唉,还不知啥前儿才能离开呢!”邱奶奶高一声低一声地说道。

       “这冰凉的,怎么吃!”肖奶奶把面包往炕上一甩,不满地从自己的行李箱里掏出一块巧克力吃了起来。

      “肖丽,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当年咱们啥苦没吃过,今天有面包吃还嫌凉?”高奶奶像只好斗的母鸡大声地说道。

      “面包是凉的,难道你想让我说它是热的吗?”肖奶奶说话总是四两拨千斤的感觉。

      “说的也是。如果咱不去漠河,跟着旅游团还能没饭吃?”邱奶奶没有听出肖奶奶的不悦,跟着就搭了一句。  

      “呦,敢情我们家德生是费力不讨好啊……”高奶奶的话刚说了一半就被推开门的崔爷爷打断了。

      “大家赶紧把衣服穿好,25号来电话让咱们都到大门口集合,王师傅送咱们去当地核酸检测点做核酸测试。”崔爷爷没进门,只是在半开的门外匆忙地说道,“要求戴口罩,大家都有口罩吧?”

      这一路我们都没有戴口罩,但是此刻却没有人说没有口罩。疫情两年了,大家已经习惯随身携带口罩,因为说不定走到哪里就会碰到疫情。

      “要不要带行李呀?如果检查出是阴性的,咱们是不是就可以离开这旮沓了?”邱奶奶追到门口,对着远去的崔爷爷喊道。

      “没那么快,化验结果要24小时。要想早回家,就赶快到大门口集合吧。”崔爷爷在门外答道。

      我赶紧给外婆穿好羽绒服,自己把能穿的衣服都穿在了身上。我现在才知道北大荒深秋是什么概念。

      过了半个多小时,我们的车终于开进一个小镇,车窗外的道路两旁闪过一些高低不等的楼房,街道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只有高层住宅小区的门口有几位身穿白色防疫服和戴着红袖章的治安人员守在入口处。不过,我们很快就看到成百上千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在固定的几条街道上,宛如一条见首不见尾的巨龙,排队等待着核酸检测。

      从车上下来,我们便加入这条“巨龙”,排了一个小时才挪了半条街。

      由于每隔十几分钟就有穿着白色防护服、戴着红袖章的治安人员用手提高音喇叭告诉排队的人保持一米距离,所以外婆变得很焦躁,每隔一阵子就朝我靠近,问我来这里做什么?我很后悔自己起来得晚,忘记看着外婆服药,现在问她有没有吃药,她说记不得了。没办法,唯一的方法就是耐着性子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她“我们在等待做核酸检测”。

      说心里话,现在我哭的心都有!原以为陪外婆几天就可以回家了,哪知道被困在这么冷的地方。妈妈从昨天到今天不停地留言问情况怎么样,可是我能说什么呢?我不想让外婆受罪,更不想让妈妈着急。我每次都说“还好啦”,可是,我们好吗?

      三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终于站到了医护人员的面前。全身被白色防护服从头到脚包裹住的人,用套着蓝色胶皮手套的手,拿着铅笔那么长的棉花球棒在我的鼻腔蹭了几下,虽然不太舒服,但是总算可以离开这条一眼望不到头的检测队伍。

      “午饭时间到了,咱们就在镇、镇上找一家餐、餐馆吃饭吧。”姚爷爷向崔爷爷建议道。

      “我原来也是这么想的。刚才跟王师傅转了一圈儿,所有餐馆都关门,连菜市场都不开了。我们好容易找到一家小卖部,结果货架上能吃的东西也不多,我就把剩下的面包、饼干和几包牛肉干都买了下来。咱们中午就先垫一垫,晚上让25号多做几个菜送来。”崔爷爷一边催促大家上车,一边解释着。

      在街道上站了几个小时的爷爷奶奶们都累了,一听崔爷爷这么说,便陆续地上了王师傅的车。

     

 

      此时刚刚进入十一月份,距立冬还有几天,但是我已经感受到了刺骨的寒风。我们住的地方是一片荒原,据说兴安岭这一带,一年就有237天是冬天。

      在这样的季节里天黑得特别早,加上大家都没事可做,午饭过后就开始等待晚饭,到了晚饭时间却不见25号的影子。在大家的催促下,崔爷爷从晚上五点半就开始给25号打电话,但是打了几次都没人接,留言也没人回。“屋漏偏逢连夜雨”,司机王师傅和他的车被当地政府作为志愿者临时征用,负责给城里的隔离宾馆和住宅小区送物资。

     “司机走了,那我们怎么办呢?”肖奶奶提出了一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

     “我们要相信政府。既然国家有困难,我们能说这是我们雇的车不能用吗?放心吧,我已跟王师傅说好了,只要隔离解除,他就随叫随到。”崔爷爷拍着胸脯向大家保证着。

      现在25号的电话打不通,留言没人回;通过网上订餐,都说太远没法送货;请王司机帮忙取订好的饭菜,他指定的送货地点离我们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并且没有我们这边的通行证!

      晚上七点,所有的人都沉不住气了。领先大骂25号的是邱奶奶,然后是她的老伴宋爷爷。尽管我和外婆还有高奶奶不想让崔爷爷为难,没有跟着吵叫,但是也被饥肠辘辘折腾得坐立难安。崔爷爷想起影视基地售票厅里还有一个看门的老人,就和高奶奶摸着黑去求救,等他们回来后我们才知道这黑乎乎的影视基地,只有我们八个外乡人在这广袤的群山峻岭之间,连把大门的人都不见了!

       “大家冷静,冷静。昨天我们剩下很多的饭菜,我们可以把它们热一下,做今天的晚、晚餐嘛。”姚爷爷开口说话了。

      “对呀,昨天剩了那么多的饭菜足够我们吃的了。咱们先把今天的肚子填饱,明天再说明天的事情。”崔爷爷拍手叫好。

      “是呀,咱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喽?昨晚剩了那么多的饭菜,热一热不就是一顿?”高奶奶也表情夸张地表示赞同。

      “那些饭菜都隔了一天一夜了,还能吃吗?”肖奶奶瞪了姚爷爷一眼。

      “这大冷的天,放在厨房里的菜就跟放在冰箱里一个样,没问题。大家都跟我到厨房来,体会一下咱们当年用柴火做饭的生活。”崔爷爷好像被这个方案激活了的机器人,立刻带领着大家朝院子里的厨房涌去。

      由于地处大小兴安岭,连点火用的木头都是笔直的松树,码在墙边就像院子里的装饰品,从一个角落一直延伸到用红砖搭起的厨房。可能厨房也是用于拍摄的布景,里面比外面还要破旧,但是空间很大。靠墙角有一个低矮的炉灶,上面放着一口直径至少一米长的大铁锅。打开被油烟熏黑了的木质锅盖,用生铁铸造的黑色铁锅的底部有一圈褐色的铁锈。

      “这是干什么用的?”我好奇地问道。

      “当年我们刚来北大荒的时候,就是用这样的锅做饭吃。”站在我身旁的崔爷爷一边对我说,一边挽起袖子把木头锅盖立在墙边,“这要不是在影视基地,这样的锅还没处找呢。大家都别愣着了,我去拿柈子生火,你们看看谁来把锅洗洗,然后咱们就有热饭热菜吃了。”

       “我来洗锅。小邱,去房间把我的洗脸毛巾拿来。”高奶奶也卷起袖子,把昨天装菜的两个铁盆的剩菜合到一个铁盆里,然后用那个空铁盆接了半盆水倒进铁锅里。

      生锈的铁锅立刻使清水变成了黄褐色。

     “这是人吃的吗?”肖奶奶不屑一顾地回房间去了。

      我发现外婆不见了,赶紧跑出厨房,结果看见她正兴致勃勃地帮着崔爷爷在院子里拿柈子。

      “我来帮您把锅里的水倒掉吧。”我不想破坏外婆的兴致,更不想让高奶奶看到这个情景,就建议帮高奶奶把锅里的脏水倒掉。这时,我才发现大铁锅是砌在灶台上的。

       “用葫芦瓢!”高奶奶拿着一个半圆形的容器从锅里盛出脏水,然后用邱奶奶拿来的毛巾在锅里擦了一下,“好了,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呆会儿锅烧热了,啥细菌都没了。”

      这时崔爷爷已经用木头把炉灶烧得通红,外婆从炉膛里掏出几块木炭,把昨天剩下的馒头放在灰白色中泛出一缕缕粉红色火光的炭火上烤。尽管外婆的脸上抹上了几缕黑色的炉灰,但是眼里的满足和笑意是我从记事起都没有见过的。我很高兴外婆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虽然许多表情对我来说都很陌生,但是我很开心地看到外婆的这种变化:说不定这趟旅程对外婆恢复记忆有帮助呢!

       一盆又一盆的剩菜倒到烧热的大铁锅里,虽然只铺满了一个锅底,但是菜香味弥漫了整个厨房,让一整天都没有吃到热饭的人兴奋不已:姚爷爷找出几个粗瓷大碗,兴奋地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藏;宋爷爷找到了一把筷子,虽然上面缠满了蜘蛛网,但是用水洗过也高声宣布他的收获。

      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大杂烩和一个个焦黄酥脆的大馒头,使我和所有的爷爷奶奶们都觉得吃到了人生最香的一顿饭。这顿饭化解了我对所有人的负面情绪,对崔爷爷又产生了好感,觉得他很有领导力,不再怪他昨晚处理外婆的事情显得胆怯的态度了——毕竟他是领队,总不能给高奶奶口实去侮辱外婆吧?

       “咱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接着开联欢会。邱丽华,咱俩来段《红灯记》,就唱那段‘痛说革命家史’。然后是肖丽和大姚的‘梁祝’。其他人自己定吧。”高奶奶首先从饭桌旁站起身,好像她是领队似的,指挥着大家把木凳和桌子挪到靠墙处,空出了火炕和桌子之间的一大片空地。

      尽管我不喜欢高奶奶,但是必须承认她很有号召力和行动力,说话做事干净利落,比起崔爷爷三思而后行的沉稳更有人气——难怪她做了街道办事处主任那么多年!

      “挺起来,听奶奶说!” 刚才还揉着肚子说吃得太多了的邱奶奶,这时已经大义凛然地与同样是一脸严肃的高奶奶从板凳上站起,她接着几位爷爷用手指打着节奏、从嘴里吐出一连串的“隆里格隆咚哩哏咙格咚”,用京剧老旦字正腔圆的浑厚嗓音唱了起来: “闹工潮,你爹娘惨死在敌人的魔爪下……”

       “听奶奶讲革命…..”在又一串儿的“隆里格隆咚哩哏咙格咚”中,高奶奶的声音像少女一般地响彻房间,她那高昂圆润的嗓音和举手投足的表演使我不再讨厌她,并和其他人一样报以热烈的掌声。

       “肖丽,你和大姚来段《梁祝》吧。”崔爷爷对着少言寡语的肖奶奶和手腕上缠着绷带的姚爷爷说道。

       “《梁祝》都听过了,来段咱们以前的曲子。还记得不?你们在宣传队演奏的那个曲子叫什么来着?对,《支农路上一路歌》。”宋爷爷插话道。

       “对不起,忘了。”肖奶奶不动声色地回了一句。

       “你们随意,拉什么曲子都行。”崔爷爷赶紧附和了一句。

       “德生,你跟刘晓妮来段《白毛女》,我跟肖丽给你们伴奏。” 姚爷爷已经从琴箱里拿出来他那把棕红色的大提琴。

       “是啊,我和大姚给你们伴奏!”肖奶奶也从她那精致的琴盒里拿出了一把棕红色的小提琴,声音和表情都开始有了温度,摆脱了一路上离群索居的状态。

       “我哪还能跳杨白劳啊?我现在是老白杨啦!” 崔爷爷瞟了高奶奶一眼,慌忙对姚爷爷摆了摆手,“你们来。老姚,你的手腕没事了吧?那天旅行团联欢,我还真为你捏把汗呢。伤筋动骨一百天啊!”

      “为了旅行团的联欢会,我包了一个月的虎骨膏!要不然只有小肖的祝英台,没有了我这个梁山伯,这首千古绝唱怎么演奏啊?”姚爷爷一边诙谐地说着,一边坐到肖奶奶坐着的那个长条木凳上开始调弦。

      姚爷爷手腕上的虎骨膏已经从白色变成了灰色,估计已经三天没换药了。我暗中庆幸他没有药膏了,因为味道太大。姚爷爷自然也知道大家都不愿意跟他坐得太近的原因,就在旅行团的联欢会上“自黑了一把”:“如果谁被麝香虎骨膏熏到了,就想一想狗皮膏药的好处。就像我现在要跟首席小提琴家演奏《梁祝》,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上,可是没有我这个狗皮膏药就真不行。”结果旅行团的人都被他带伤演出给感动了。

      我小时候学过小提琴,我的老师给我们讲过《梁祝》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所以对整个音乐所要表现的情绪还是知道一些的:小提琴代表祝英台,大提琴代表梁山伯,刚开始是梁祝同窗的快乐生活,紧接着是两人山盟海誓的“十八相送”,之后是“楼台会”、“哭灵”,最后是“化蝶”。此刻,看似不修边幅、说话无忌的姚爷爷全情沉浸在音乐中,他的大提琴与肖奶奶的小提琴仿佛融为一体,演绎着中国人尽皆知的爱情故事。

   房间里鸦雀无声,只有小提琴细若游丝般的委婉哀怨和大提琴低沉婉转的如泣如诉……我知道这是“楼台会”中的一段。

  突然,我看到外婆像一片云似的轻轻地从炕沿飘向了房中央的空地上翩翩起舞。随着音乐急转直下表现出梁山伯因悲伤而病逝、祝英台在坟前“哭灵”的那一段,外婆在碎奏和断奏哀痛欲绝的旋律中,用肢体语言将祝英台绝意已定、纵身投入到突然裂开的坟墓中演绎的惟妙惟肖,每一个动作都与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完美地融合。

  尽管外婆已经七十岁了,但是我对外婆的舞蹈功底从不怀疑。我是从小看着外婆跳舞长大的,直到临来时她还在家中对着镜子练功呢!不过,即使这样,我还是被外婆的舞姿与音乐的相互交融给震撼到了,特别是乐曲的最后部份“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当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的意境时,我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崔爷爷,恰巧看到他的眼泪滑过面颊,但是他马上就假装低头接听电话,用手机挡住面颊走出了房间……这一刻,我坚定地相信,崔爷爷与外婆之间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

  音乐很快进入欢快而轻盈的节奏,表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地飞舞和永不分离的爱情主题。然而就在这时,外婆见崔爷爷消失在房门外之后,她就像机器人失去了动力一样没有了激情,舞姿马上懈怠下来。好在音乐很快就结束了,房间里充满着热烈的掌声。

  我发现坐在我身边的高奶奶,心不在焉地左一下右一下地拍了两下巴掌就停了下来。我得意地瞥了她一眼,把掌声拍得更响。

 

 

      “囡囡,快起床,要喷药水了!”

      我听见外婆在叫我,可是我的眼睛像灌了铅一样,怎么也睁不开。美国西部与中国有15个小时的时差,由于时差的关系,我常常要在夜里带着耳机上网课。昨晚跟着爷爷奶奶们热闹了一个晚上,他们睡觉了我还得一个人对着电脑上课,整理完笔记已经是凌晨三点。

      “我再睡会儿。”我嘟囔了一声,翻个身准备继续睡觉。

      朦胧中,我听到一个陌生的男人边砸门边喊:“能进去了吗?我们不能等太久啊!”,接着我听到高奶奶讨好地说:“马上就好。再给我们一分钟。”,我意识到事态的严重,睡意顿消,一骨碌就起身问站在身边的外婆说:“外婆,你没事吧?为什么要喷药水?”

      “不是你外婆,是25号。快快快,先把鞋穿上,别让人家防疫人员再等啦。”没等外婆回答,高奶奶已经把我放在地上的旅游鞋递给了我。

      门外又传来疾风暴雨似的敲门声:“你们有点集体观念好不好?我们还有老多地方要消毒呢。再不开门我就进去了!”

      “来了,来了。”高奶奶几乎是拖着把我拽到门口,我连鞋带都没系上。

      “封控区请戴口罩!”门开处,一位身穿防护服、手拿喷雾器,揹着药水容器罐的工作人员倒退了一步,随后大声地警告我们。

      大家像犯了错的孩子,乖乖地从不同地方拿出了皱巴巴的口罩戴在了脸上。我觉得那场面很滑稽:我们在一张桌上吃饭,一个酒瓶里喝酒,一个炕上睡觉,现在站在户外却要戴上口罩?有意义吗?

  不过想归想,当我走出房门,看到所有的爷爷们都戴着口罩站在被我们称为“院子”的空地上时,我从他们紧张而又严肃的眼神中,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德生,这到底是咋回事啊?”高奶奶迫不及待地问崔爷爷。

 “消毒的同志只说接待咱们的25号查出了阳性,已被送到医院隔离。跟她接触过的人都是‘一密’。不信你看看,咱们的健康码都变成了红色。”崔爷爷神情沮丧地说道。

  “妈呀,可不是咋地,我的也变成红码啦,这可咋整!”邱奶奶对着自己的手机大叫起来。

 “大家听听啊,这是我在网上查找的有关健康码颜色的说明:持绿码者进入高、中风险区后,只要待足1小时,且手机处于开机状态,能够接收通讯漫游信息,健康码便自动变成相应颜色。‘绿码’可以自由行动;‘黄码’核酸检测阴性的,居家健康监测14天;‘红码’就地进行隔离,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姚爷爷拿着手机高声唸着,由于他有口吃,习惯把话拉长声调,所以念起来像舞台的台词,与大家焦急的表情形成了只有“黑色幽默”才会有的那种“哭笑不得”。

   我赶紧查看自己的手机,果真健康码也是红色。

  “大家别急,防疫的同志说,一会儿还要给咱们做核酸检测,如果大家都是阴性的,红码就会变成黄码。”崔爷爷强打精神地安慰着大家。

   天呐,昨天刚刚检测完,今天又要检测?我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还在丝丝作痛的鼻子,因为我不适应东北干燥的天气,不做核酸检测都流鼻血,昨天被检疫人员用棉签捅过鼻腔后,我的鼻子便一直隐隐作痛:“不做不行吗?”我脱口而出。

“咱们现在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有一个人不做核酸检测,我们就有阳性的可能。”崔爷爷毫不犹豫地说道。

“那我们还要去排队呀?”外婆显露出焦躁的情绪。

“你们是‘一密’,从今天起哪儿都不能去了。现在都回自己屋里,一会儿有人来给你们做核酸检测。”刚刚给所有房间都喷洒了药水的防疫人员,一边向大家解释,一边拎着药筒朝院子里的厕所和厨房喷洒着药水。

  “不让出去,吃饭怎么办?”肖奶奶质问道。

   “就是,阳性阴性都得吃饭吧?这死冷寒天的,在这里关上十四天,不冻死也得饿死。”邱奶奶也跺着脚叫喊着。

  “大家别急,我问过防疫人员了,他们说当地政府会免费给隔离点送餐。”崔爷爷赶紧息事宁人地说。

  “免费送餐还差不多。又不是我们想待在这旮沓的。”邱奶奶不再叫喊了。

   就在这时,一辆用120救护车改造成的新冠检测车停在了知青宿舍的大门前。一位身穿防疫服的工作人员用高音喇叭通知我们到门口排队,我们大家就好像是等待最后的审判那样,悄无声息地保持着彼此间的距离,等待着那个棉签捅进自己的鼻腔和咽喉。

   由于人不多,不到二十分钟就做完了核酸检测。刚刚洒完消毒药水的防疫人员拿出一个一米长、半尺宽、上面写着“居家隔离,健康监测”的封条向我们宣布:封条贴上之后,任何人都不能进出。如果有人擅自破坏封条,将延长隔离时间。说完就关上了大门。

  “那吃饭咋办呢?”邱奶奶冲着关上的大门叫道。

   “送餐的志愿者可以打开封条。”防疫人员在门外答道。

   “同志,我们昨晚就没订上餐,请您跟领导说,今天无论如何要早点儿给我们送餐啊!”崔爷爷贴着大门,客气地对门外防疫人员说道。

   门外传来汽车的启动声,并且渐行渐远,最后留下大门外的一片寂静。

  “我操,就这么跑了?妈的,老子的糖尿病每天都要打胰岛素。别说十四天,再过一天我也没法等了。”宋爷爷情绪冲动地走到空地抓过一块木头朝大门砸去。

  “宋小宝,你要干什么!”崔爷爷上前拦住了还要砸门的宋爷爷。

  虽然宋爷爷的个头很高,可是瘦得好像一阵风都能把他吹倒,所以崔爷爷从他手中夺下木头的时候,他已经像泄了气的皮球东倒西歪,幸好被邱奶奶一把扶住。

  “小宝,都怪我,知道你胰岛素不够还吵着去看北极光。我寻摸着咱们到了漠河就能买到药,哪成想堵这旮沓啦。你别急,我就是拼了命也要给你整到药!”邱奶奶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安慰着宋爷爷。

  “有困难咱们想办法解决,砸坏了门就不是十四天的事啦。”崔爷爷把手里的木头送回院子。

   “是呀,有话好好说嘛。” 高奶奶一如既往地附和着崔爷爷,“咱要相信政府。既然国家有困难,大家就要跟着一起克服。”

  “克服?你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离开了胰岛素,就有可能要了小宝的命!”邱奶奶怒目圆睁地转身朝高奶奶叫道。

   “我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好,我让你看看这是什么!”高奶奶说着就当众拉开裤子上的拉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从腹部掏出一个比手掌还要大一圈儿的胶皮袋子,“你们看,自打我做了结肠癌手术,我就要戴这种人工肛门袋,说难听点儿的就是屎袋。带着它旅行已经很不方便了,现在八个人用一个卫生间,我连饭都不敢多吃!我说啥了吗?没有,因为我们要有集体观念,个人有困难只能克服!”

   这一下可真的震慑住在场的所有人,没人再说一个字。我原想跟着邱奶奶的话,告诉大家外婆今天也没有药了,可是面对高奶奶腰上挂着的人工肛门袋,我哑口无言了。

   “去看北极光也不是只有德生一个人要去,是大家让他挑头安排的。有困难怎么办?克服嘛!咱们这批人下乡时啥苦没吃过,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喽?”高奶奶一边说着,一边从容镇定地把裤子上的拉链拉上。

   “是呀,要相信政府相信党,我会尽快把大家的困难向当地政府反映的,看看能不能给老宋送几支胰岛素。现在大家都回房间休息吧,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崔爷爷接着高奶奶的话说道。

   大家不再说话,垂头丧气地回到各自的男女生宿舍去了。

  “崔爷爷,我有话对您说。”我把外婆送回房间后,把崔爷爷从男生宿舍里叫了出来,“我外婆的药也断了,如果您给宋爷爷订胰岛素,可不可以请您也帮我外婆买些药?”

  “当然行呀。你把药名写给我,明天检疫人员来了我跟他们交涉。”崔爷爷一口应承下来,并带着关心的口吻问道:“你外婆看起来很正常啊,她真是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我也不知道。有时她连自己吃没吃过早餐都不记得,可是又对年轻时发生的事情一清二楚。崔爷爷,前天我外婆夜里出去找马厩,您好像知道为什么。”我借机向崔爷爷试探。

  “你是明知故问吧?”崔爷爷沉默了片刻,把我带离女生宿舍门口,走到“院子”里的角落时才小声地说道,“我知道是我对不起你外婆,从山火那天就再也没去过马厩。不过那不是我移情别恋,是你高奶奶有恩于我。那天我们救山火,要不是她把衣服脱下来蒙住我的脸并把我推下山坡,我早就葬身火海了。事后组织上找我谈话,说人家大姑娘为了救你脸都毁了,你不娶人家还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人啊,你真不知道这一生会发生什么事情。囡囡,我听别人说你外婆一辈子没结过婚,是真的吗?”

  “您也是明知故问吗?”我被崔爷爷胆小怕事的表情给逗乐了,但是马上就意识到我在跟长辈说话,便马上又补充了一句,“外婆一生都没结过婚,我们没有血缘关系。”

  “那就奇怪了,我看你跟你外婆年轻时很像,就是眉毛粗了一些。”崔爷爷盯着我的脸认真地说道。

  经过崔爷爷这么一说,我不仅觉得自己跟外婆长得很像,还发现妈妈的脸盘和两道男性化的剑眉与崔爷爷也很相像。难道……

  这个新发现使我心跳加速,很想马上就找妈妈核实。我推说自己还有网课,转身便离开了“院子”。

  “囡囡,晚上留点神,别让你外婆夜里睡蒙了又去开大门。封条破了就要重新计算隔离日期啦。”崔爷爷欲言又止,在我身后大声地叮嘱了一句。

 

 九 

  女生宿舍很安静,三个奶奶都坐在炕上刷手机视频。我借口上网课,坐到炕尾给妈妈发了一条短信,告诉她我们被隔离的情况,并说崔爷爷会想办法为外婆买药。紧接着我就试探地问妈妈认不认识崔爷爷?有没有想过她是外婆的亲生女儿?然而妈妈似乎误解了我的意思,只回了一句话:有没有血缘不重要,我们已经是血脉相连的祖孙三代,这是事实。千万不要在外婆面前提起这件事情,以免病情恶化!

   妈妈就是这样,把所有的敏感神经都给了病情,对其他事情都是大而化之地不加思考。

  我从电脑上找出几张妈妈的照片,发现她的眉毛的确很像崔爷爷的眉毛,不仅粗而浓密,而且眉尖和眉骨以及尾部都很相似。这样的眉毛放在男性的脸上显示出阳刚之气,可是放在女性的脸上就很不和谐。记得我上高中时劝过妈妈修眉,但是她就是不肯,还说没有闲工夫。唉,这就是我妈,她把任何与医院无关的事情都看成是浪费时间,最后丢掉了我爸!

  我赶紧又找了几张我爸我妈和我的合影,我妈是原生态的双眼皮,而我生下来就随老爸是单眼皮。我又找出几张我和妈妈跟外婆的合照,比对中发现我们祖孙三代真的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和妈妈的尖下颏、薄嘴唇很像外婆,宽额头、粗眉毛跟她一点儿都不像。尽管我的双眼皮是在美国读书时做的“微调”,可是外婆和妈妈的双眼皮可都是天生带来的,是那种欧洲人才有的宽宽的双眼皮。不同的是外婆的眉毛是天生的柳叶眉,而妈妈的眉毛是天生的剑眉……

  是剑眉,跟崔爷爷的一模一样!

  我被这个意外的发现激动得难以自抑,正准备把照片拿给外婆看的时候,崔爷爷捧着一摞一次性饭盒敲门走了进来。

  “开饭喽。猪肉炖粉条和肉炖土豆。送饭的志愿者说,一天送一顿,量很大,够两顿吃的了。”崔爷爷把饭盒放到木桌上,故意躲开外婆的目光,边说边走出房间。

  “我不吃肉,谁吃谁拿去吧。”肖奶奶只拿了一盒白米饭就走回自己的位置,从旅行箱里掏出一包榨菜无滋无味地吃了起来。

   “真的假的?我的饭量大,那我就不客气了?”邱奶奶马上就把属于肖奶奶的那盒菜连同她自己的都抱到自己的铺位前。

  这时外婆也把我和她的那份饭菜拿到我的身边,我见冰凉的饭菜将带皮的猪肉和粉条凝固在了一起,也没了食欲:“我还是吃面包吧。”这次我比肖奶奶还干脆,连饭盒碰都没碰。

  “你这孩子是没吃过苦啊。我们那前儿下地间苗,一个垄沟要一天才能走个来回,午饭和晚饭经常要在地里吃。现在政府把饭送到了门口,咱还有啥可挑的!”高奶奶好像要给我做出榜样似的,大口地吃着一次性饭盒里的饭菜。

  “我们刚下乡时是17岁,现在我们七十岁,有可比性吗?”肖奶奶插了一句。

  我本来就不知道怎么接高奶奶的话,现在听到肖奶奶这么说就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我把耳机戴上,装作要上网课,又回到火炕上靠墙的角落里。

  东北的火炕很有意思,有些像日本的榻榻米,晚上把被子一铺就是床,白天把被子一叠,铺着油纸的炕上就可以吃饭。由于女知青宿舍的炕很长,能睡十几个人,所以我们五个人一人占两个床位,把旅行箱也放在了炕上,吃饭的时候就把它当成桌子。

   我睡在火炕的最后一个位置,东北人管这叫炕稍。炕稍离热炕的灶口远,大家冬天的时候都愿意住在炕头,而我宁肯冷一些,也不愿意被这些砖头烤着。才住了两个晚上,我的皮肤就开始发痒,喉咙也干燥得像长了汗毛似的让人心烦意乱,鼻子也会毫无预警地流出鼻血。肖奶奶说她刚到北大荒的时候也有这种情况,是因为天气干燥,特别是冬季外面冷,炕上热,就会使身体不适,她建议我睡炕稍,以减轻这种症状。

   “囡囡,别怪我说话不好听,咱们落到今天的下场,都是你们这些境外回来的人把病毒带进来的。要不人家咋说‘祖国建设你不在,千里传毒你最快’呢。你说咱国内啥好学校没有哇,你干啥非要上美国的学校啊?听你高奶奶的话,别再去美国了,好好在家陪陪你外婆吧。” 高奶奶没有接肖奶奶的话,反而指名道姓地批评起我来了。

  我原本就不喜欢高奶奶,现在见她倚老卖老的样子,我 “啪”地一声把手提电脑合上,说了一句:“您还是管好自己的事情吧!”

  “你、你这是什么话?你这孩子咋这么没大没小呢?”高奶奶先是一愣,紧接着高声地冲我叫喊道。

  “高音,囡囡不懂事,你别介意。”正在吃饭的外婆抱歉地打着圆场。

  “外婆,这里空气不好,咱们出去转转。”我一边下炕穿鞋,一边对外婆说着。

  “大门都封上了,上哪儿去呀!”看热闹的邱奶奶不嫌事大,拉着长声调不急不缓地说道。

   邱奶奶的话更加刺激了我,我快速地帮外婆穿好了衣服,二话没说,拿着电脑就带着外婆离开了宿舍。

   其实真的没地方好去,除了两间知青宿舍,就剩下“院子”里的厕所和厨房了。好在“院子”的空地很大,尽管中间像一个四合院的空地上参差不齐地长着一些已经干枯的荒草,但是由于没有顶棚,这里是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的。此刻正值午后,深秋的阳光照射在墙头,给冷飕飕的天气中增添了几分暖意,我紧缩的心开始舒展起来。

  我从那些用原木劈成的烧火木材中找了几块平整的木柈子搭了两个临时小木凳,然后和外婆肩并肩地坐在一起。

  “你不该对高奶奶那么说话。”外婆见我把头靠在了她的肩上,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我早就注意到外婆有这个毛病,不能有肌肤之亲。特别是患有老年痴呆症以后,这个毛病就更加严重,连我和妈妈都不能和她搂抱在一起。以前我以为这是因为没有血缘关系,外婆把我们当外人,可是最近从选修的心理学课中了解到,这是一种没有爱和安全感的人才会表现出来的生理反应。

  我感觉到外婆的身体僵硬起来,就把头离开了她的肩膀:“外婆,你看看这是谁的照片?”我把电脑打开,把我选出来的照片放大给她看。

  “你还真以为你外婆什么都记不得了?这是你、这是你妈妈、这是我。”外婆表情愉悦地说道。

  “外婆,您不觉得这里少了一个人吗?”我故作调皮地把语气放轻。

   “少谁呀?少了一个孙女婿。囡囡,你也不小了,该有男朋友了。”显然,外婆忘了我刚刚跟美国男友保罗分手的事情。

  我没有跟她解释,因为我今天一定要把外婆和崔爷爷之间的谜底揭开。

  “外婆,您告诉我,崔爷爷是不是我的外公?”我用刚刚学到的心理学知识,以强刺激的方式激起失忆患者的记忆。

  “谁告诉你的?是崔德生吗?他怎么知道的?”外婆的情绪很激动,从木柈上站了起来。

  “外婆,我是随便说说,您别激动啊。”我怕外婆情绪失控,赶紧安慰她。

   “囡囡,这话不好乱说的,这件事你妈妈都不知道,更不能让你高奶奶知道了。”外婆神色慌张地朝四周看了看,然后神情严肃地对我说。

   此刻,我不能确定外婆的话是在失忆的状态下还是在清醒的反应中说的,但是我基本上确定了崔爷爷就是我外公的事实。

  我真的很想把这个重大的发现马上告诉妈妈,但是这时我看到姚爷爷首先从男宿舍里冲了出来,紧接着是崔爷爷在后面边喊边冲到姚爷爷的身边……我和外婆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惊呆了。随着吵叫声,女生宿舍的门也打开了,高奶奶、邱奶奶和肖奶奶都一脸惊慌地跑了出来。

  “小肖,赶紧劝说一下你们家的大姚,他说大门不让出去,他就跳窗户。” 崔爷爷对着肖奶奶喊道。

  跳窗户?所有的人都一脸懵懂,因为“院子”里的假窗户离地面只有三尺高,垫块儿木头就能登上去,即使摔下来也不会受伤。

  也许是姚爷爷说话有“口吃”,加上又在气头上,他也不做解释,走到厨房拿起一个大铁盆,然后打开只有一扇玻璃的窗户跳到了窗外。

   “大姚,你这是破坏党的政策,懂不懂?” 崔爷爷急得在窗里面大叫。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肖奶奶显然是沉不住气了,赶紧问崔爷爷。

  “大姚说要用野鸭蛋炒黄花菜。这都啥时候了,还讲究吃什么。”崔爷爷气呼呼地说。

  “这是好事呀,给大家改善伙食啦。”肖奶奶放松了紧张的神情。

  “咱这不是隔离嘛,这要是让防疫人员看到了,咱们不知还要关在这里多长时间呢!”崔爷爷无奈地说。

  “你别说,这还真是个好主意。咱们下乡那会儿,就是捡野鸭蛋炒黄花菜改善生活的!对了,大姚在宣传队的时候就说过,古人管黄花菜叫忘忧草。就冲这名字挨罚也值!”邱奶奶兴奋地说道。

  “老崔,不是我说你,人家大姚不过就是想给大家改善改善伙食,结果你一口一声地政府、政策地上纲上线,结果把大姚给惹火了。如果我身体好,我现在就去江岔子抓几条鱼来。”站在一旁的宋爷爷也把崔爷爷说了一通。

  “宋小宝,话可不能这么说。当年你把人家养的鸡当成野鸡给炖了,结果咋样?你还记得不?”高奶奶马上站出来力挺崔爷爷。

  “你咋说话呢?如果当年不是你告发给团部,我能一辈子揹着小偷的黑锅吗?”宋爷爷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冲高奶奶喊了起来。

  “你们返城上学的上学,当官的当官,你们知道我们在城里过的是啥日子吗?”邱奶奶也跟着力挺自己的老公宋爷爷。

  “哎,邱丽华,你这么说就没良心了。你返城后从毛纺厂下岗没有工作,还不是我帮你在居委会找的工作。”高奶奶语气盛气凌人。

  “是呀,你帮过我们,可是你知道下岗工人的滋味吗?你当时不过就是居委会主任,可是那个架子摆的,比市长都大。”邱奶奶也是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架势。

  两个女人高一声低一声的互不相让,直到崔爷爷捂住胸口蹲到地上才算结束。

  发现崔爷爷倒地的第一个人是外婆,只见她奋不顾身地扑到崔爷爷的身边,一口一个“德生”地叫着。在外婆的叫声中,高奶奶才惊恐地扑到崔爷爷的身边,一边让外婆掐着崔爷爷的人中,一边跑到男生宿舍拿来速效救心丸放到崔爷爷的嘴里……

  这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了,我像一个突然断掉电源的机器人,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直到姚爷爷从窗外递进铁盆喊我接一下,我才反应过来。接过铁盆,我看到盆里装着一些黄花菜和蘑菇,上面还有十几个野鸭蛋。

   “拉我一把。”姚爷爷贴着虎骨膏的手腕不吃力,他试着用双臂扶着窗台跳上来失败了。

   肖奶奶听到姚爷爷的声音,走到窗前和我一起把动作笨拙的姚爷爷从窗外拉进窗内。

   “咱们饿不着了!” 姚爷爷像胜利者凯旋而归似的,两脚刚一落地,就把铁盆高高举起,兴奋地展示着他的收获。

  “少说两句吧。”肖奶奶向姚爷爷递了个眼色,向他示意瘫坐在地上的崔爷爷。

  “德生,你这是怎、怎么了?”兴致勃勃的姚爷爷吃惊地扑到崔爷爷的面前。

  “我家德生有心脏病,就怕激动。”高奶奶不满地嘀咕了一声。

   “怪我,都怪我。德生,我不过就出去了十几分钟,至于把你气成这样吗?”姚爷爷有些悔恨地说道。

  “回来就好。我没事了。”崔爷爷开始缓慢地站了起来。

  “唉,都怪我多嘴。这里冷,你们赶快把他搀屋里去吧。”宋爷爷一脸歉意地对扶着崔爷爷的高奶奶和我外婆说道。

   “我一个人就行了。”高奶奶好像这时才发现外婆的存在是多余的,把外婆搀着崔爷爷的手臂推到一边,似乎是漫不经心,但是我感受到外婆被刺痛的感觉。

  “外婆,这里太冷了,我们回房间吧。”我把尴尬中的外婆搀回到女生宿舍。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