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之死

很多文献都提到伍子胥被赐死,但究竟是在何时?应该是在艾陵之战之后,因为夫差不像是「阵前斩将」乱军心的人,不会在出发攻齐国时,赐死他的。

《史记》没有直接提及伍子胥被赐死,是在艾陵大战之前,或之后。只简单地提及吴王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但伍子胥却把他的儿子委托给齐国的鲍氏照顾,之后回报吴王,吴王闻说后赐伍子胥“属镂”之剑,令其自杀。

《吴越春秋》有所谓较详细的记载:艾陵之战后,伍子胥仍然坚持一定要把越国消灭,每当提到此这事时,他都会坚持己见,甚至乎在朝上,伍子胥对吴王夫差无礼(见《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伍子胥攘臂大怒,释剑而对曰:昔吾前王有不庭臣,以能遂疑计,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所患,外不扰此孤僮之谋,非霸王之事,天所未弃,必趋其小喜,而近其大扰,王若觉悟,吴国世世存焉,若不觉悟,吴国之命斯促矣,吴擒。员诚前死,挂吾目于门,以观吴国之丧”。

数日后,吴王夫差为了某些事,置酒于文台之上,群臣来贺,说了一些夫差很喜欢听的贺词,伍子胥在旁却据地垂涕曰:“于乎,哀哉,遭此默默忠臣掩口,逸夫在侧,政败道坏,谄谀无极,邪说伪辞,以曲为直,舍逸攻忠,将灭吴国,宗庙既夷,社稷不食,城郭丘墟,殿生荆棘”。

吴王大怒曰:“老臣多诈,为吴妖孽,乃欲专权擅威,独倾吾国,寡人以前王之故,未忍行法,今退自计,无沮吴谋”。

子胥曰:“今臣不忠不信,不得学前王之臣,臣不敢爱身,恐吾国之亡 矣,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段王子比干,今大王诛臣,参于桀纣,大王勉之, 臣请辞矣”。

伍子胥回家,对好友被离说了些怨言,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受剑,徒跣褰裳,下堂中庭,仰天呼怨曰:“吾始为汝个忠臣立吴,设谋破楚,南服劲越,威加诸侯,有霸王之功,今汝不用吾言,反赐我剑,吾今日死,吴宫为墟,庭生蔓草,越人掘汝社稷,安忘我乎?昔前王不欲立汝,我以死争之,卒得汝之愿,公子多怨于我,我徒有功于 吴,今乃忘我定国之恩,反赐我死,岂不谬哉”!

吴王闻之,大怒曰:“汝不忠信,为寡人使齐,托汝子于齐鲍氏,有我外之心,急令自裁,孤不使汝得有所见”。

子胥把剑仰天叹曰:“自我死后,后世必以我为忠,上配夏殷之世,亦得与龙逢,比干为友,遂伏剑而死”。(以上为《吴越春秋》记载的部份)《吴越春秋》是小说?是历史?是历史小说?我们很难下决定!它与其他文献所记载的有不同之处,却比《史记》还要「详细」得很多。作者亦好像当时正身历现场,记下各人的对话。

话说吴国宫内暂时沉寂了一段日子,夫差心里一定很纳闷,后悔杀了这位两代的功臣!亦了解到从此以后,身边少了一位敢言敢谏的忠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