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北上 初试牛刀

     让我们来看看当时中华大地各国的状况:吴国自从解决了越国之后,便有意向北面中原发展,第一个攻击目标是陈国(当时孔子辞官之后,便周游列国,刚巧停留在陈国),但楚国基于自身的安全,不能让陈国失陷,否则吴国便长驱直入楚国了,楚昭王担心噩梦重演,于是亲自带兵救助陈国,但楚昭王却病死军中,楚国立刻撤兵,吴国却无兴趣攻打楚国而退回。

    蔡国方面,当年蔡昭侯帮助吴王合闾攻破楚国,楚国后来为了报复,攻破蔡都城,蔡昭侯投降楚国之后,又投靠吴国,蔡昭侯被手下用箭射死, 后来蔡国被楚昭王的儿子所灭。

夫差七年,公元前 489BC 齐国的齐景公死去,夫差于是北上,吴军先到鲁国,鲁哀公不敢得罪吴国,马上在郊外迎接吴军,并愿意奉上供礼迎 接,吴国故意为难鲁国,索取一百牢供礼(有些文献亦有记载此事),鲁国当然震惊,因为天子才十二牢供礼,上公九牢,侯伯爵七牢,子男爵五 牢,乃是周朝礼制(全牛、全羊、全猪各一头谓之一牢),吴国要百牢,鲁国不敢得罪吴国,唯有照付。后来鲁国不理会邾国是吴国的盟国,攻打邾国,于是吴王夫差为了盟国而亲自攻打鲁国,打下东阳和武城,并在泗水驻军,由于鲁国请和派得势,要与吴国请和并且结盟,双方签下莱门之 约,吴王夫差接受结盟而罢兵。

吴王夫差接位后的战略是:先与齐国结盟,然后挥军去攻打晋国。当时的主要强国有齐国与晋国。齐国虽强,但内部权力斗争得非常厉害,不能团结,吴国可以先与齐国结盟,但是要先搞定吴国与齐国之间的小国,战术是派大军去吓唬鲁国、邹国、郯国等等,与他们签约结盟。然后去齐国使用同样的招数,因为齐国有四大家族正在斗争中,各拥兵权,互相你推我让,都不想出兵以免损耗自己的实力,所以夫差估计,当吴国大军一 到,双方都不会很积极地去打这场仗,于是吴齐两国便签签和约,结成盟国,大家都可以保存实力,不损一兵一卒。之后夫差便可以倾全国之兵力,去对付当今最强的国家晋国,这样就完成他霸主之梦了。

他计划好之后,就开始行动了,于是在邗地挖沟(邗地乃邗国,即今之杨州,为吴所灭),目标是使长江与淮水能贯通,以作军事运输等用途,因为有了这河道之后,运军队运粮草北上,都会比较快捷且容易很多(建于大约是公元前 486BC,二千五百年前,此运河直至今天还用着,吴国当时的国力,可见一斑)。

话说齐国的齐景公死后,由新国君齐悼公登位,但很快被相国田常所喑杀(《越絶书》说田常,《吴越春秋》说是大夫陈成恒,《史记》说是大夫鲍氏)。

《吴越春秋》记载:吴国、鲁国、邹国和郯国,四国联军,趁齐景公死后, 新立的君主齐悼公又被暗杀,是进攻的大好机会,于是合力攻打齐国,吴国先从陆路进攻,但见齐军实力如此强大,马上改变战术,派徐承师率领吴国水军,从海路进攻齐国,由于是试探性质再加上无心恋战,结果吴国水军被齐国水军打退,吴国战船立刻撤离战场!那年是夫差十一年 ,公元前 485BC,是中国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场大型海战,差不多二千五百年前的战船大海战!

夫差刚刚从北方回来,非常了解齐国那边的形势,那是在后方的人所看不到的。所以他又准备派大军到齐国去,军力比上次加倍。伍子胥当然有话要说了,他极力反对攻打齐国,因为就算得到胜利,亦对吴国无甚好 处,反而除去心腹大患的越国才实际些。但伯嚭却看懂夫差的心事,说攻下齐国可以令天下诸侯臣服。更何况夫差非常明白齐国的情况,是一盆散沙,四大家族一定会你推我让,没有一方会如斯笨拙,肯派兵与吴国的大军作战。

话说齐国这边厢,情况是:齐相国田常杀了齐悼公之后,想独掌政权,其他贵族国氏、鲍氏、高氏和晏氏等四大家族当然不同意,于是准备联合起来攻击田氏,田氏连忙游说各家族倒不如联军去攻鲁国,这样才是有利可图,于是四大家族的联军便开到鲁国去。

在鲁国的孔子,刚从周游列国回来,知道鲁国根本不是齐国的对手,于是孔子与弟子们商量解救的计策,商量的结果是鼓励吴国去攻打齐国(这些年来吴国打通长江与淮水,目的何在,人人皆知),然后提醒越国可以在吴国消耗兵力之后,趁机灭吴国复仇(见《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作者赵晔)。

拯救鲁国的计划马上开始,由善于词令的弟子子贡先拜访齐国,对齐相国田常分析说:若令其他家族联合攻鲁国,他们一定会很容易把鲁国攻下,那时候他们有了战功,就会影响到田常在齐国的地位。所以一定要改由他们去与吴国交战,这样会削去吴国和四大家族的兵力与势力,那时田常便可以坐享其成了。

之后子贡去吴国,游说吴王夫差攻齐,好处是救被围攻的盟国鲁国,是名正言顺的出兵,解救盟国,天下称之。然后可以去攻齐国,扬名天下。

夫差假装要灭越国而不想去攻齐国,来看看子贡的反应,见《吴越春秋》)记载如下: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入臣于吴,不即诛之,三年使归,夫越君,贤主,苦身劳力,夜以接日,内饰其政,外事诸侯,必将有报我之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不可,夫越之强不过于鲁,吴之疆不过于齐,主以伐越而不听臣,齐亦私鲁矣,且畏小越而恶强齐,不勇也,见小利而忘大害,不智也。从这段记载可见吴王夫差对越国的复仇大计是了如指掌的,只不过没有常常说出来,夫差假装不知道,而令勾践放心。

其实不用子贡来游说,夫差亦会北上去救盟国,之后攻齐国的,他亦都明白就算攻占了齐国,对吴国来说亦无甚好处,只有损失大量兵力,那将来如何到中原去争霸。他去攻打齐国的真正目的,并非想占领齐国,而是希望用大军压境之下,四大家族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不想与他的大军交战,于是两国结盟签和约,双方都不费一兵一卒。之后夫差便可以放心直指中原了,因为雄霸中原才是他的事业理想,可以一扫父王合闾不想他接位的阴影,在家族中亦可以证明一下他自己的才能。所以后来有很多人,包括太子友,伍子胥等等都劝阻过夫差勿北上伐齐,但吴王夫差丝毫没有改变过主意,就是这个原因,当然他亦不会随便告诉人家,他心目中的真正想法。

至于越国方面,夫差认为是小国,实力兵力有限,况且杀了请降的勾践,是有损吴国形象的。

子贡后来到了越国,见勾践,劝勾践派兵去帮助吴国攻打齐国,让吴国消耗兵力,之后吴国一定会向晋国进军,到时吴国的重甲精兵全部去了晋国,真真正正的攻打晋国了,那时是越国的复仇机会。

勾践为了要让夫差放心,于是装成愿意与吴国并肩作战,他派出三千军队,及献上各种兵器,例如甲二十领,屈卢之矛,步光之剑等等(见《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之五》),愿意与吴国一同攻齐国,吴王心里想着越国的军队已经在自己视线范围之内,应该没有后顾之忧吧!(未想到勾践会有一批极之保密的精兵)。

子贡游说完吴越之后,就去了晋国,告诉晋定公吴国将会攻打齐国,若果吴国被打败,越国会趁机会去扰乱吴国,但若果吴国获胜,预计吴国必会挥军攻晋,到时候晋国将要准备足够兵力,以迎战吴军。

就这样另一幕春秋争霸即将开始了,像下棋一样,已经到了残局,每一步都要很小心,只要走错一步棋,就会全军覆没。

大战之前夕,吴王夫差十二年,九月份(见《吴越春秋》),公元前484BC,亦即是齐简公元年,吴王夫差统领大军,副将伯嚭,上军将领胥门巢,下军统领为王子姑曹,再加上鲁国派出的二千余将士,和越国勾践派出的三千军队,总兵力为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北上,去解救被围困的盟国鲁国,让天下称之。齐国四家族内部相争,谁也不会单方面派兵与吴国交战的,预科中双方会签和约结盟,一举数得。之后夫差直指中原,完成霸业。

话说齐国这边厢,姣滑的相国田常想独揽大权,便教唆四家族去与吴国开战(其实想削弱他们的兵力),夫差未料到四大家族竟然会全部都中 计。可想而知田常口才的厉害。 四家族忽然间团结一致,并且集结大军, 齐国中军由国书带领,上军由公孙挥,闾丘明及公孙夏等指挥,总兵力亦达到十万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