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道生庄过年

旧社会时代过年可是件大事,而庄里的大户人家尤其将过年搞得极其隆重夸张,浓墨重彩,值得一书。

  在海外过年是一天的热闹,在国内过年就有一星期的节目,而在道生庄过年前后要折腾一两个月,才算过完了年。

  往往是在春节前一个月账房间就开始筹备起来了。先是准备原料阶段:杀多少头猪,宰多少只鸡和鸭,轧多少担面粉,磨多少担糯米粉,打多少箱油。其次咸肉要腌起来,猪头膏要压起来,风鸡、风鹅、板鸭、羊羔都要准备起来。宅沟里要开始车沟捉鱼……这是第一个筹备阶段,当然是先生奶奶做预算,底下人分头忙碌执行。

  十二月初八,传统风俗要吃腊八粥。自那天起始,浓浓的过年气氛环绕着整个庄园。人人忙碌而紧张,间中又透露着一股喜庆的氛围。

  腊月二十四,灶君菩萨上天。家家户户都一定要烧几只好菜,斟一壶美酒,祭拜一番。再在灶君菩萨嘴上涂上糠水,让灶神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从这天开始的一个星期,日程排得紧紧的,过年的忙碌开始了倒计时。

  大户人家都是分工操作,各司其职。当家奶奶总其事,安排调度。除了齐爹是甩手大掌柜,不管家事的以外,其余每个人都投入节前的忙碌之中。厨房间早就接到菜单,先将半成品的菜式准备起来。煎肉圆、汆鱼圆、摊蛋饺、发海参、做熏鱼、走油蹄胖、整鸡整鸭。其余沾酒酿、切水笋,滤豆沙、磨水粉这些费时间的生活早就安排小工们先去进行起来。老裁缝挑灯夜战,要将少爷小姐们的过年新衣赶出来。小厮丫头则忙着内外大扫除,所有玻璃窗要内外擦清,光亮鍳人。屋檐窗棂间的蛛网尘埃务必要清理干净。腊月廿五蒸糕,廿六蒸馒头,这更是固定不能改变的大戏码。

  蒸糕也是常阴沙的一种风俗,用大米磨成粉,再掺以部分糯米粉,或蒸成白水糕、或蒸成白糖糕,还有桂花红枣糕等多种花式,实则上就是现在大家统称的崇明糕。一笼糕大约需用米粉五十斤,笼格一屉一屉地几乎要垒到屋顶。烧火小厮一个填柴,一个拉风箱,呼扯呼扯死命用劲。出笼时只听呼拉一声喊:步步高升!满屋里烟雾氤氲。做糕师傅将笼屉一把掀倒在案板上,手起刀落,喀嚓喀嚓切成一条一条,然后丢进水缸里,用冷水镇着,就可以保存两三个月之久。乡里乡亲有些小家小户的,单独蒸糕既没有家徃,又舍不得请师傅,因此就同大奶奶讲好搭份蒸糕。大奶奶待人一向宽厚,除了师傅白帮忙外,连柴火、白糖等材料都不收他们的。小家小户的,蒸一屉糕好过年,让老人小孩高高与兴。因此有帮揩油的穷亲戚,年年都来搭伙,明摆着蹭点油水。

  其中有一个叫航航娘姨的更是年年座上客。这帮厨房间里搭把下手的小厮们实在看不过,有心作弄。那天商量好,等到航航娘姨搭伙的那笼糕出笼时,大家一拥而上,抢了一块就吃,一边还极口称赞道:好!好!好!今年航航娘姨蒸的糕最发,不沾牙、细洁暄和,好吃!好吃!一眨眼半笼糕都给这帮小子下了肚,弄得航航娘姨恼也不是,燥也不得,靠在一边几乎要哭出来了。没有办法,悻悻然拿了半笼糕只能回转,到到门外,嘴里嘟嘟囔囔地:这帮强盗胚,作弄起老娘来了,一个个不得好死!幸亏给大奶奶过来劈头撞见,一问原委,把几个青皮后生训了一顿,再补了半笼白水糕给航航娘姨,才算平息此事。自此成了常阴沙典故:航航娘姨蒸糕,笼底朝天。

  接下来就要蒸馒头了。其实蒸糕还不算太讲究,蒸馒头可非同小可了,牵涉到来年发不发的大事,因此第一笼馒头都是要先生亲自端正好,郑重其事。开笼时要所有在场人众同声猛喝:「发」,那么就预示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兴旺发达。馒头馅也是多有讲究,有虀菜肉芯、黄芽菜肉芯、萝卜丝猪油渣芯、猪油豆沙芯、桂花枣泥芯等多种花色,分别以洋红染料点上一点、两点、三点或四点,以作区别。而这个活儿一般都是小孩子们抢去,也算是在厨房间帮了忙。往往第一笼馒头是蒸的黄芽菜肉馅、萝卜丝猪油渣和猪油豆沙,并由先生亲自点上一点、两点和四点,这一些是先生喜欢吃的,一定要头炮打响。道生庄的馒头要蒸上千斤之多,往往都是隔夜发酵,清早起来就拌馅,二三十个下人一起包馒头。一直要忙到后半夜才能全部蒸完。蒸好的馒头放在竹编筛子里,一只只排列整齐,一格格叠起来,这样可保持通风,不会发霉变质。齐爹最喜欢的早餐就是蒸几个馒头,四只冷盆:猪头膏、野鸡丝、家乡肉、酱黄瓜,盛一碗薄粥就着吃,那叫一个香啊!

  道生庄的当家厨师一向用的是小福根,有常阴沙厨王之美称。平时亲戚朋友通过齐爹来叫小褔根出外烧顿喜酒,或者是寿酒什么的,齐爹大都放行的。但过年这一个星期被称作为前三后三,即大年初一前三天和后三天,那是绝对不能动的。小福根的拿手菜以淮扬菜式为主,如八宝扒鸭、扬州煮干丝、松鼠黄鱼、扬州狮子头、蟹子海参、叫化鸡等都是其看家菜式。

  大年夜祭祖的菜式是绝不马虎的,饮水思源,慎终追远。齐爹是顾氏族长,因此那天所有顾氏宗亲顾头顾尾全部会齐集道生庄,妇女婴儿不带,光是男丁就有数百人之多。道生庄大开祠堂门,行祭祖大礼。祭祖的菜式共有八八六十四款,烟酒糕点,色色齐全。朱柏庐治家格言中讲得好「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慎;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齐爹一生谨遵信奉,身体力行,从不懈怠。只见由齐爹领头,手持香烟缭绕的大红线香,三跪四叩首,祭拜堂上的祖先画像和牌位,感谢祖先恩泽绵绵,褔荫子孙。先是族中的顾氏宗亲,论资排辈,一一叩拜。然后才是道生庄内的全家大小依次跪拜,就连襁褓中的小儿也免不了要象征性地拜上一拜。

  接下来的大年夜更是忙碌到了极致。中国人讲究吃个团圆饭,团团圆圆过新年。一到晚饭时间,所有道生庄的亲属佣妇全部要放下手中的活儿,按照年纪辈份和地位身份,在大客厅里次第落座,一般都会有二三十桌的光景。先生和先生奶奶、三老太、大管家六奶奶、账房先生薛秉清,还有教书先生都坐在主桌上,后来儿女们长大了,也让老大剑英代表第二代坐上了主桌。酒过三巡后,先生简单致了谢辞。然后由账房先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包利市,先生奶奶亲自逐一发放,数额一般是两至三个月的工资,就像现在的年终奖性质。年夜饭一吃,桌子一撤,立马开始年前的最后冲刺了。

  年夜饭后齐爹偕薛老夫子及一班子侄辈就开始在大学堂里写春联了。道生庄几百间屋,徜若每扇门上都要贴上春联的话,真要写到天亮了。齐爹写得一手好字,颜筋柳骨,铁划银钩。又好作擘窠大字,字字千钧,淋漓尽致。齐爹教导子女说:字写得好关乎终生前程,真草隶篆,要能融会贯通。而且细到蝇头小楷,大到如椽巨章,甚至招牌题匾,都要能够拿得起。这还不过是第一步。最难是要让字能立得起来。什么意思呢?就是把写的字挂起来看,横看竖看,要字字熨贴,笔笔到位,大小间隔、横平竖直,各成章法,这才是最难之处。几个子女之中,大女剑霞写柳体小字,结构章法,颇有心得。长子剑英习王字行书,飘逸洒脱,有几分真传。其余都是依样画葫芦,不能成器。

  春联的内容虽然都以吉祥如意,康泰平安为主,其中也不乏锦心绣语,格言箴语:

  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春入门庭多秀色,瑞呈宇宙有光辉。

  知足常乐传家远,勤俭持家处世长。

  百事根基绍箕裘,万里春风桃礼乐。

  风月一天诗酒料,文章千古性灵花。

    天地间诗书最贵,家庭内孝悌为先。

  礼乐熏陶福由天降,身心持养德与日新。

    一元复始九州岛岛同庆,八方和协四季平安。

    桃符万点,喜去岁五谷丰收;瑞气千条,盼新春六畜兴旺。

  除夕那天,家里到处都要布置成红色,一片喜气洋洋。大红的灯笼一长溜排开,门前院内挂得挤挤插插。大红的春联贴满了宅第里每一间房的门柱上。大红的彩带系满了宅院里的栏杆、柱子和屋梁。大红的洒金宣纸铺垫在金色的果盘上,红艳艳的苹果、金黄色的橘子、黄澄澄的柚子、鲜红锃亮的南枣,像宝塔一般堆在硕大的果盆里。粗壮高大的红烛,一对一对地摆放在每一间厅堂和厢房的案台上。红红的烛光映衬着红纸、红绸带、红灯笼,将整个道生庄渲染的热烈明亮,喜气盎然。当天晚上一直要忙到半夜,一等子时的钟声响起,由老爷吆喝着:点炮仗!一声令下,十来个青皮后生赶到墙门口,扯高了嗓门冲着外面大喊:点炮了!新年到了!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震天响起,炮仗窜入半天高,爆破声震耳欲聋。这叫做开门炮。老风俗说:去旧迎新第一炮,趋鬼避祸解灾殃。然后老爷和太太各处查点一遍,方能安睡片时。

  等到天亮放光,早已是语声喧哗,仆妇丫环等先要赶到老爷太太处恭贺新年,一连串的颂词叫作好口彩:大吉大利,吉祥平安、富贵百年、褔寿绵绵……家下一番忙完后,外面舞龙耍狮的贺年队伍一批一批开过来了。踏高跷的、扮财神的、装大头娃娃的,各种奇装打扮在大门口徘徊耍宝,一直等到主人家派人送来赏钱后,才会离开去下一家。年初一一整天没有二三十拨到不了夜。

  新年中还有很多忌讳是一定要遵循的。首先是不能扫地,不然会把财气扫掉。更不能倒垃圾,否则也会倒掉财气的。再肮脏也只能归归拢,堆在门背后。还有就是不能动刀剪,否则会有血光之灾。如不小心打破碗碟,一定要说:碎碎(岁岁)平安。大人见面都要说吉祥话,更不能骂人。否则会被认为触了霉头,因而一年中的不顺利,都会怪在你头上的。小孩子们口无遮拦,老爹早就准备好一张草纸,趁小家伙们不注意时,一把草纸擦到嘴角,这叫「揩屁股」,这样如万一说错话也不要紧了,称做「讲屁话」,是不作数的。帮小孩子们「揩屁股」的活是老爷包的,任你怎么提防,总归是逃不掉的。老大剑英再狡猾也年年都不能幸免。

  常阴沙风俗年初一是不兴出门的,主要是家庭团聚,顶多是至亲拜年。只见家里老老小小的女人们都是穿着大红的丝绣棉袄、彩缎的绣花鞋子,小女孩的头上系着红艳艳的蝴蝶结或是大红缎带的发髻,连上菜打杂的丫鬟娘姨也都穿戴齐整,再不济一件簇崭新的罩布衫是一定有的,山青水绿,非同往日光景了。这时庄园里的主人和长辈们要发压岁钱了。小字辈和下人们一个个过来跪拜磕头,口诵吉祥言辞。主人和长辈则一迭声地说免了免了,随后递上厚厚的红包。拿到的人自然欢天喜地,小孩子们到了外面赶忙的打开来看,还要你多我少的争论不休。大年初一人们的眼里充满了红色的吉祥和喜庆,庄园里的整个世界就是一片喜庆的海洋。

  年初二一早,三声开门炮响过,新年的社交活动开始了。一拨一拨的拜年亲友,兄弟姐妹、邻里亲朋、儿女姻亲、师长同窗、生意伙伴、地方长官、保长里正,络绎不绝。老爷有官场的应酬,奶奶有闰蜜的酬酢,小子们也一般地有同窗好友,发小死党,用沙阴沙乡间粗俗的说法,叫作出卵子弟兄,开档裤朋友。众人各得其所,忙得个不亦乐乎!

  乡间的风俗,年初三很重要,称作大年初三,那天大都是先生奶奶回娘家,带着一帮子丫头小子,前呼后拥,大包小包,说不尽的十里风光,招摇两岸。不过外婆家不好玩,小子们吃过中饭后都要吵着回转了,惹得被称作东界好婆的一叠声埋怨,养不家的!实在讲只有道生庄这偌大庄园,才是后生小子们肆意嬉戏的好舞台。

  说起东界好婆的称谓也有来历。务本庄当家奶奶一辈子没有养到儿子,最后只能领养一个,入赘一个。所以提到儿子有切肤之痛,总生遗恨。大女儿嫁到了道生庄顾家后,一连生下英雄豪杰四个儿子,老人家虽然替女儿高兴,但毕竟都是顾家的子孙,与施家无关。等到小孩子大一些会说话了,跟着娘亲回外婆家,那么自然是叫外婆啰。老人家一听就动了气:啥个外婆!外什么外?叫好婆。常阴沙人只有称祖母才叫好婆的,但老人家发话了,不能不依。如果也叫好婆,那么真正的好婆一定会吃醋,夹枪打棒的肯定会有闲话。因为英雄豪杰四个小子的祖母住在西面的安乐庄,而外婆家住在东面的务本庄。聪明的大小姐佩兰将之变通了一下,将小孩子们的祖母称作西界好婆,小孩子们的外婆叫作东界好婆。这样两面不得罪。自此小孩子们将西界好婆、东界好婆叫了一辈子。等到第四代出生,那时两位老太都还健在,那么就依样画葫芦,叫作西界太太、东界太太。这个种谓相安无事,直到老人家们先后归天。

  接下来是正月初五拜财神。这一天清晨五更祀神,亦称接财神。悬挂神祇纸,点燃檀香。另燃上一根十斤重的巨大红烛,四周供上糕饼、干果、水果、整鸡整鸭全鱼,还有象征性的全猪全羊。接财神时,齐爹手执三炷香,从室外踱步摇香直至堂屋,表示财神已接进店内。而后按辈份年序依次膜拜。同时焚化纸元宝,冲天火起,方为大吉大利。鞭炮自清晨开始,一直延续到午后。中午大宴宾朋,宴请管家、账房、塾师、领班和所有佣工,齐爹亲为主宾们斟酒,晚上亲属相聚,热闹欢喜一整天。丫环仆妇们则用面条做成元宝,用铜钱做成钱龙,将橘子堆成尖,取招财进宝、大吉大利的好口彩。       

  拜年、吃年饭,人来客去,周而复世。 客堂里永远是高朋满座,三四桌牌局从早到夜。至亲好友都有留宿庄上,往往春雨飒飒,北风飘飘,屋内红烛高烧,酒酣耳热,妙语联珠,好一派升平景象。有道是「拜年拜到年初八,要吃萝卜自家挖」,这是庄户人家的生活写照。对于道生庄来说,端得是酒池肉林,纸醉金迷。一直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吃过汤团,闹过灯市,这个年才算过好了。一年之际在于春,新的一年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