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幽默诙谐游戏人生

道生庄大倌遗传自母亲的能说会道,上海人讲起来叫做:死的都能讲到活转来。大倌极有语言天赋,各地方言乡谈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而且各种戏曲无所不通,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人人都是京剧迷,大都能够唱上几句。但是大倌的京剧水平在票友圈子内已是相当可以了。他擅长唱小生和老生。当年领导机电一局业余京剧团几百位票友,自己也曾粉墨登场,全市公演。其他如越剧沪剧锡剧昆曲评弹黄梅戏,每一种都能琅琅上口,唱上几句。

  大倌的嘴巴最是尖刻,那是绝对不饶人的,从不藏拙,毫不谦虚。说来也是奇怪,反右斗争时,校领导、局党委,甚至教师工会、教研室都来动员他大鸣大放,帮党整风。好话说了千千万,就是要套老顾发表那么片言只语的反党言论。老大硬是生生顶住,打死都不说,大会中会小组会,一句屁都不放。最后在反右斗争的浩劫中安然无恙。他身边的同胞兄弟、结义弟兄、同学朋友几乎全部脱冷。事后大家都奇怪老大怎么能够不动声色,看透老毛葫芦里埋的药?大倌引用 《红楼梦 》 中的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太太额手称庆,倘若老大扣上右派帽子这个家就毁了。三个孩子,太太又没有工作,如果再发配到青海劳改,那绝对死在那里了。

  丽华太太的大姨住在四川路,遗腹子蒋冲任职市教育局。剑英有时经过他家门口会弯进去看看老人家,顺便同表兄蒋冲聊上几句。文革时亲友们都不走动了,直到 80 年代才慢慢又有了来往。那天剑英心血来潮来到四川路大姨家中,蒋冲夫妇不在,只有老人家同一个小孙子在家。大姨看到外甥女婿很高兴,张罗着倒茶倒水,问长问短说个没完。那个小孙子其时约有七八岁光景,尖嘴猴腮,还是一口暴牙。可能是他想要祖母陪着他玩,或者是讨厌家中来人打断了他的玩兴,还是原本就是无规无矩的,反正不高兴了,效那鹦鹉学舌,大人讲一句他就学一句。剑英讲大姨侬最近身体好吗,他也学着腔调大姨侬最近身体好吗。起先也不以为意,大人只管说话。这孩子看看没人理睬,干脆爬到桌子上,挡在两个大人的中间。剑英一说话他就挡住剑英的脸,不让剑英看着大姨。大姨说话时他就转过身挡住祖母的脸,不让祖母看见剑英。大人之间的对话根本无法进行,大姨喝了几次,他根本就不理睬,大约在家里时给爹娘宠坏了。大姨也没法子,只能起身倒茶去了。剑英心想:这个野蛮小鬼如此无礼,大起来一定是强盗胚。他爹妈不教训,让我来。趁着大姨转身去厨房之际,站起身撩起来就是一记耳光,呱拉松脆,小家伙脸上顿时四个手指印,红肿一片。他用手捂住面孔,倒也不哭,愣在那里呆住了。因为在他的小心灵中绝对想不到衣冠楚楚的上门亲戚会动手打人。剑英立起身来,同大姨招呼一下有事先走了,夺门就走。自始至终大姨都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至于后来这小鬼有无告状,父母回来有没发现儿子的面孔被打肿,这些都不在剑英的考虑之中了

  回到家中剑英绘声绘色的告诉太太,太太都不相信,你去做客,看到亲戚家小孩没规矩,那走走开就是了,也轮不到你打人耳光去教训人家。说给六妹妹夫听,大家都觉得匪夷所思。丽华太太还耽心着表兄夫妇上门兴师问罪。接下来的日子寂寂无声,没有任何反响,当然剑英和丽华也不好意思再去大姨家了,连每年春节的拜年都免了。隔了有近十年光景,大姨过世了,表兄蒋冲派人前来报丧。死者为大,长辈辞世更是一定要前往致祭的。丽华太太说:你十年前打的那个耳光,现在小孩子都长成小伙子了,你倒要小心些呢。剑英大大咧咧地回说没事。那天追悼会上当然又看见蒋冲表兄的那个儿子,因为是暴牙齿,生理特征明显,现在已经是半大小子了。看见剑英夫妇在那里鞠躬如仪,他也不作声,眼睛白挤白挤的,似乎是认出了十年前那个教训过自己的爷叔。

  老大是性情中人,嫉恶如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看不惯爷叔照样出手教训!但对于上进的子弟后辈他却又无私付出,竭尽全力,指点人生。

  施家面上的亲戚,东界好婆娘家的堂房兄弟,母亲上一代的表弟刘静如,他们一家从常际沙搬去南通,后又迁到盐城工作。静如娘舅培养出两个儿子都是呱呱叫。大儿子仲威,1965 年时以历届生的资格,从苏北小城盐城以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而且他成份还不好,祖父是地主份子,可见仲威有多少优秀。俗话说:一表三千里,三表九千里,照现在的亲情关系来看真可说是八竿子打不着边的远方亲戚。仲威生长在小地方,除了学习成绩好,社会经验,人情世故却一概不懂。静如娘舅送儿子到上海交大报到时,拜托表姐一家代为照拂。剑英与仲威一见之下,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淳朴端方,确是可造之才。于是每逢仲威周末来姑母家时,总是陪着谈天论地,指点江山。小地方来的乡下小子哪里听到过这种言论,一开始吓得只能唯唯诺诺。暑寒假回盐城时同老爹讲:顾家大哥思想好反动!他说的话我都不敢听。

  一年后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国停课闹革命。仲威心下纳闷,愤懑不平:好不容易考取名校,想要学些本事的。现在不是学工,就是学农,再加上军训、工作队,每天就是瞎污搞,呒卵搓,枉费了十年寒窗,悬梁刺股。混到 1969 年时啥都没有学到,分配工作了。仲威老实,没有加入派性武斗,分到沈阳水泥机械厂工作。盐城地级市分到辽宁省省会,应该说是分得不错,但是南方人过不惯北方的生活,又值文革期间,工厂基本是停产闹革命,到处都是派性、武斗。仲威每年有半个月的国定探亲假,他必须从沈阳乘火车三天三夜先到上海,当然是坐铺。因为沈阳并不是火车始发站,有时连座位都弄不到,要等位置上的乘客中途下车后才能替补上去。睡觉更不用想了,只能站着打瞌睡。到达上海后,马上要找好歇脚的地方。那个年代的旅馆只供出差外调人员,一般人是住不进的,只能睡浴室,晚上十时后方能入住,一清早七时就要走人,白天不能进来的。第二天要赶去上海金陵东路轮船公司购买去南通的轮船票,寒冰腊月时还会碰到大风封港,轮船停开,那就还要在上海多住几天等船期。上了船后,要一个通宵船才到达南通。南通虽是江苏省重要城市,但却是不通火车的,再坐一整天的长途汽车,横贯苏北大平原到达盐城老家。旅途辛劳不堪。等到半个月后返回沈阳,又要这样重新折腾一番。所以上海这个中转码头极其重要。其时佩兰姑母老俩已经被迫返回常阴沙居住,上海只有大哥处可以歇脚。老大一家真的是把仲威当作亲兄弟般对待,一来一去无论住几天都是全程接待,一日三餐绝不怠慢。几十年后小妹妹茵子说起往事,她说当时上海人家都是用的小碗吃饭,一般男的吃二至三碗,女的一碗到两碗就够了。老爸的添饭是由小女儿承包的,也不过添一次而已。当然老妈和两个兄长都是自己添饭的。老大家规矩大,如果是客人来了添饭那也是小茵子代劳。现在仲威到上海大哥家,一住三四天,北方过来的小伙子食量大,一顿饭至少要吃四碗,那么某中的三次添饭加上老爸那一次,还有自己的一次,所以小茵子吃一顿饭要起身五次添饭。有时她故意装看不见不扶身,老爸一定会张罗:小茵子,帮仲威叔盛饭。几十年后茵子说起还在牵这个头皮。因为仲威每年都来,而小茵子那时也已十七八岁了,邻居们私下误以为仲威是茵子找的对象。那帮坏小子背着问仲威你是哪里来的,仲威老实人回答:沈阳水泥机械厂。于是那些小鬼只要一看到茵子,就同声同落地说:我是沈阳水泥机械厂,我是沈阳水泥机械厂。弄得小茵子莫名其妙,直到几十年后谈起此事,才始恍然大悟。

  仲威在社会上历练,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单位同事、领导头头、邻居同学,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慢慢体会到了大哥当年的金玉良言,处世哲理。悟出了这些在乱世中求生存的经验之谈,至理名言。每次仲威回家探亲路经上海时,都要把沈阳的情况一五一十讲给大哥听,还有他沿途中的所见所闻。仲威也很会说表,那时全国正兴起以「天天读」、「早请示晚汇报」,「像章热」、 「忠字舞」 等形式为主要特征的向毛主席献忠心的活动。狂热的三忠于四无限运动席卷大江南北,遍及全国城乡的每个角落 。三忠于是指:永远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忠于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永远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段革命路线。四无限指的是:对毛主席、毛泽东思想、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要「无限热爱、无限信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当时很多任务厂,以至军工厂唯一生产的产品就是毛主席像章,而且全部是免费赠送,因为毛主席像章是无价之宝,不能说买,只能说「请」。 仲威告诉大哥现在沈阳站乘火车一定要先跳忠字舞才能进站上车。车站广场上几百个人,老的老小的小,有的肩胛上还背着行李,还有怀揣着婴儿的,行李中鸡飞鸭叫,怀抱中小儿啼哭,还有小脚老太、残疾瘸子,所有的人一式都要边唱边跳: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我们有多少心中的话儿要对你讲,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你唱……仲威站起身来,边唱边舞,把当时社会上那种可笑的造神运动表现的淋漓尽致,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在那时黑云压城的政治气候下增添了一抹色彩。因为上海还是比较理性,没有这种恶形恶状的做派,直到听到仲威的载歌载舞,才知道当时的个人崇拜已达到如此荒谬的程度。

  大哥同仲威每天谈心到深更半夜,往往大嫂一觉困醒听到他们还在说,第二觉困醒两人仍在唧唧咕咕个不休,大嫂喊道:天都亮了,好困了!几十年后大哥早已作古,仲威见到颂石还由衷地说道:大哥的睿智,远见,分析事情的深刻透彻无人可及。我一个乡下小孩,得到大哥的指点,才算平安度过那些艰难岁月。大哥是我人生途中的指路明灯,定海神针,我从他那里受到的教益真是太多太多了!

  对于有志青年,好学上进的晚辈,老大从来都是循循善诱,不吝指教。机校后勤组另一位木工师傅王道根,浙江黄岩人,他的兄弟王道春一次来机校探望兄长,在木工间碰到了老牛顾剑英,听他吹了两个钟头,回家后对阿哥说:这个顾老师不得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文学历史,诗词歌赋无一不通。我要拜他为师,指导我的文学写作。遂将带在身边的两篇习作,请老兄转给顾老师。原来道春生活在黄岩农村,有一份木工手艺,但他喜欢文学,一心想搞创作写小说。老大对于上进的青年从来都是来者不拘,于是热心地帮他修改,提出建议。后来王道春成了顾老师的入室弟子,时常通信往来,他每次到上海一定要到顾老师处登门献师,请教文学人生。

  老顾最是善解人意,顾全别人,还能设身处地,助人为乐。机校物理组有位女同事名夏雪琴,年近三十的少妇,平时穿着时髦,打扮入时。一天下午,教研室里的同事都出外了,只有老顾同小夏还在办公室,对面对书桌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兴许夏老师隔日吃了涨气的豆类食品,还是恰逢肠胃不好,只听见静悄悄的办公室里突然弯弯曲曲发出一个如同小号般嘹亮的响屁,其悠长的尾音不绝如缕。办公室只有两个人,躲都没法躲,一霎时小夏老师窘得连脖子根都涨得通红。老顾心想,这下尴尬了,又不便出言安慰,又不能离座而去,真叫横也不是竖也不得。怎么办呢,灵机一动,头顺倒,趴在写字台上,一会儿鼾声大作,装睡。小夏老师心中当然明白老顾是为了不让自己难堪,让自己有个落场势。于是隔了几分钟后,假惺惺地叫醒老顾:顾老师,下班了。我先走了。从而缓解了这一难堪局面。这是老大怜香惜玉,善解人意的一例。

  老大在机校当牛鬼时,每晚回家都有不少趣事,正是黄莲树下弹琴,苦中作乐!一天他说了个早上如厕时的趣闻。那时国内的公厕都盖的非常简陋,小便池是一个大水槽,大便是用木板中间隔一下,上下都是空的,如果隔板两边都有人在出恭,虽然是不见彼此面目,却是息息相通的。那天早上老顾出恭已毕时放了一个大屁,而隔壁却是工宣队的纪队长。也不知怎么搞的,这个气流冲出去扬起了便池中的手纸,这张使用过的手纸竟然袅袅婷婷吹向隔壁工宣队长,噗的一下直接粘在了纪队长的脸上。纪队长此时正在那里使劲,在将出未出之际,突然飞来这张黄纸,惊得吭哧吭哧,连叫啥人啥人?牛鬼顾剑英一听是纪队长的声音,三步并作两步,一溜烟的走了个无影无踪。老大的这个故事大家都不相信,说绝对不可能,一定是编造的。但是老大睹神发誓的一口咬定确有其事。也许是他玩世不恭,编个小故事排遣对工宣队长的一腔怨气!

  老大曾戏言:人生三大乐事,吃、穿、浮!吃穿大家都懂,「浮」 字又作何解呢?这是常阴沙的土话,意思是闹着玩,找乐子。老大一到哪里,哪里就是欢声笑语。妙语如珠,学人家的语言维妙维肖,方言戏曲,张口就来。每年春节三天假期,这是铁定的家庭团聚,子侄辈最喜欢一家子团圆,晚饭后窗外北风呼啸,瑞雪纷飞,室内却雾气氤氲,春意盎然。一家子回忆当年道生庄的富贵荣华,花团锦簇,说不尽的陈年往事,道不完的纯真童趣。老大带着老三兄弟逗趣,表演发挥,江南小调、管弦丝竹、相声口技、方言滑稽。那些回忆涓涓滴滴注入下代子孙的心中,缅怀失去的天堂,面对惨淡的现实人生,憧憬漫漫长夜后的黎明。

  老大喜欢开玩笑,对于朋友邻居同事学生往往会依照各人的特征,帮他们起一个绰号,戏而不谑,纯是玩笑逗趣。保定路隔壁有一户河北人家,邻居间朝夕相处。老爷爷为人很好,总是说:蛮好的。于是背地里就称他「蛮好的」。老奶奶可不怎么样,总是嫌这个烦那个,喜欢说:怎么只有这一点?于是她的外号就是「怎么一捻捻」。他们家的女儿是个麻皮,就叫哆唻咪吧,女婿就简称哆男。女儿小模小样的,手脚倒很灵便,就叫做了小梅香。楼下一户苏北大妈依仗着老公是共产党员,在里弄里横行霸道,因其长得五黑愣顿,走起路来马法马法,就被冠之「婆猪」雅号。 有位女邻居脸如银盆,肤白丰润,像个剥光的鸡蛋,因此就叫她剥光,好像不太雅,就改成谐音北光。其他如大块头、眨眼郎、凹瓢、小皮匠、皮匠娘子、老虎面孔、鸡鸭鬃生、老屌、吾就是、角色等等琳琅满目,不一而足。颂石有个同学患有口吃,必须大声叫喊方能顺利说话,因他嗓门大,大家就叫他 「金少山」 。有一个同事体育老师小潘,四十多岁了还找不到对象,拜托顾老师介绍,几次下来都不成功。问下来才知道小潘太孤寒。天热男女朋友荡马路,小潘对着女朋友说道:阿要来根棒冰?老顾讲:这种吗冷饮店坐进去,冰淇淋双球圣代,巧克力奶油蛋糕。侬只肯化四分钱买一根棒冰招待女朋友,女方哪能不同你吹。从此「棒冰」 自然成了小潘老师的雅号。

  老四怕老婆,一则是生性,二则十六年的右派分子历史原因。老四没有生到儿子,倒是有两个徒弟,一个叫马金兔,一个叫顾宝祥,最是崇拜他,每天跟前跟后像过房儿子一般。老四生有两个女儿,一个小名叫猫咪,另一个小名叫熊猫。亲戚们背后都说:小马和小顾在转念头追求猫咪和熊猫呢。老四不以为意,还时常将两个小伙子带到保定路老大处。老大又熬不住了,就编了一个顺口溜,说老四出行:「 左金兔,右宝祥,前猫咪,后熊猫,头上顶着个吴祈伶」 。因老四太座名叫吴祈伶,老四又惧内,所以「吴」字要发重音,才能显示力生。

  老大一生嘴巴不好,好帮人题绰号,善于编排人家,在他来说纯是戏谑玩笑,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传来传去,渐渐成了恶意攻击,无意中树了不少对头。太座丽华是厚道人,时常说道:侬吃亏在这张嘴上,得罪多少人,可不可以积积口德?老大收敛一阵后,又是故态复萌。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朋友陈建华,上海市外办首席英文翻译,曾任当年的上海市长江泽民和汪道涵的英文翻译多年,与顾家伯伯几次接触下来,对朋友们说道:顾家伯伯博学多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填称万宝全书不缺角。我接触市政府那么多高官领导,只有汪道涵市长有得一比。

  老大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才学过人,温稽多智,诚如东方朔淳于髡之类人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