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惠芬
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耳闻目睹了异国他乡的一些风土人情,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尤其是美国人的送礼习俗,使我这个在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文明古国受了多年熏陶的中国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的来说,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美国,人们之间的礼尚往来比较注重实用价值。一般较正式的赠礼非常讲究包装(当然大多数的美国人都是买回包装纸自己动手,因在美国人工费用较高,这样既环保又省钱),非正式场合或较亲近的朋友之间互相赠送礼品则不拘形式。
圣诞节是美国及西方许多国家最重要的节日,通常家庭成员、亲戚朋友间都要互相赠送礼物。如今,大多数美国人已不再沿袭在半夜时分孩子入睡后再将圣诞礼物放入长统袜的习俗,孩子们则更是迫不及待地想早点拿到礼物。圣诞前夜的晚餐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孩子们却往往敷衍了事,然后就守在圣诞树下的礼品堆旁,只等晚餐一告结束,就开始开拆、分发礼物。在那些大小不一、包装精美、色彩斑斓的盒子中,送礼人和收礼人的名字或是写在某个不起眼的地方或是附在一张卡片上,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会得到来自家庭其它成员的礼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家可能会提前互相观察或询问彼此最需要什么或最喜欢什么,然后按需购买。如给老人送礼最流行的是营养品和保健品;送给年轻人的大多是衣服、工艺品之类;而孩子们所得到的礼物则是以书籍、玩具为主。近年来长辈给晚辈送现金或支票的情况也逐渐普遍起来(不知是否因受中国新年发“利是”的启发)。
在许多中小城市,圣诞节当天各大小商场银行等服务行业全部歇业,然而圣诞的第二天,街上会异常热闹,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银行、商场出现的长龙阵。美国大多都是中小城市,平时很少见到这种阵势,经朋友解释才知原来银行的长龙阵主要由孩子们组成,他们是到银行存钱或兑付前一天刚得到的支票。商店的长龙更是我所始料未及的,那是前来退或换圣诞礼品的。原来美国人互相送礼时,常常把购物发票也一齐放在礼品盒中,如收礼者觉得不合适或多余,可拿到原商店去退或换。一些商场还在大厅专门搭建临时柜台接受退、换货,售货员们笑脸相迎,服务殷勤周到。
朋友间赠送结婚礼品也是一件值得重视并颇花心思的事情。国内流行送现金,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为了减少这种伤神。美国人的解决办法颇值得借鉴。青年男女在举行婚礼前夕把所需购买的东西列一清单,输入某一或某些商场的电脑,接到婚礼请柬的人到商场购买礼品前首先查看电脑中朋友所需要的东西哪些尚未有人送,再根据自己愿意出多少钱来决定购买什么样的礼物。我曾陪朋友一起去给她的朋友购买结婚礼物,发现列出的清单十分明细。如需要一套餐具,包括制作原料、大小、颜色都描述的清清楚楚。当然结婚礼物一定要包装精美。
生日聚会以及其它的一些社交聚会相对来说较为随意些。接到邀请的亲朋好友可带一份礼品,也可带上一束鲜花、一瓶酒或是亲手做一个菜或甜点带上均可。我的一个朋友,一位单身女博士过生日,我们几位朋友经商量送给她一个很精致的水壶,那是她在商场流连忘返了几次未舍得买下的。她喜出望外,非常感动。
在美期间我也经常请一些美国朋友到我的住处品尝中国菜,虽然老公对我的烹调手艺嗤之以鼻,可他们却说全城最好的中国餐馆就是我那里了。有一次一位来做客的朋友送给我一张带有当地著名风景的名信片。打开一看,里面一个字未写。他对我说,没写字是因为想到我可以用它寄给别的朋友。另一位朋友每次光临所带的礼物总是别具特色。有时她会在自家农场采些野花放在装了水的一次性纸杯里小心翼翼地端着来;有时她从地里采一些新鲜的小西红柿,或从树上摘几个自家种的苹果捧着来。她的到来总会令我立刻感受到最清新的大自然气息。
注:此文曾发表于广东刊物《源流》2004年第3期,作者稍作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