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留美勤工俭学

  常听有人讲,在美国学习、拿学位比较容易。我自己的经历是在美国学习不仅不容易,而且相当辛苦,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五百多留学马里兰的中国研究生中,很少有人享受“全额奖学金。”大部分是靠助教、助研、打工“勤工俭学”的办法进行学习的。靠助教、助研经费学习的研究生,经济上要比我们“打工族”优越、保险得多,特别是寒暑假期没有我们辛苦。一旦学期开始后,他们除备课、教课、改作业、学习辅导、出考题、判卷子外,还要上自己的专业课、时间明显受挤。我们留学马里兰文科类的研究生,人数不过研究生总数的十分之一,助教名额凤毛麟角、助研经费更是沧海渺茫。为了缴纳每学期昂贵的国际研究生学费(当地人的两倍)、生活费,除了学习以外,无论是学期还是假期,全年无休止地打工。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马里兰大学图书馆打工,每小时是$4.61。学习期间法定每周每人只能打工20小时,两人加起来每月$700左右收入:$440一室一厅房租、$60水电、煤气费;余下的$200财金、交通、书本费,勉强糊口度日。暑假三个月每周每人可打工40小时,两个人三个月的收入虽比学习期间增加了一倍,但扣除平时每月生活所需,剩下的$2100勉强应付两个人一个学期的学费。以后图书馆打工工资有所调整,由每小时从$4.61提到每小时$5.90、$6.61以至最后$9.90;但学费先是齐头并进、后是突飞猛进的上涨,由原来$2400,涨到$3000、$4000左右。生活费用也是与日俱增。

   生活上的拮据直到1989年底Peggy获得英语系助教经费后才得以缓解。有了助教津贴才有资格申请大学研究生宿舍。第一年刚到马里兰时,我们和朋友合住在学校附近的研究生宿舍。第二、三年在校外租房自己住。因为没有交通工具,我们每天上学来回步行一个多小时。幸好我们租住的地方离食品购物超市不远。周围住户邻居几乎清一色的当地美国黑人。由于文化、语言隔阂,我们虽没什么来往,但却相处平安。Peggy的一位白人同学知道我们居住的地方后讲,他曾在我们的居住区域被黑人用枪劫持过一次,所以他不敢到此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