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英国的第一印象不是伦敦,而是宁静的乡间田园和在绿草如茵的平原、山坡上默默啃嚼的黑白斑斓的花牛群。透过车窗的玻璃,我欣喜若狂、看得像小孩一样、如痴如醉,窗外如画如图的田园难道是真的?不是梦幻、油画、影片、明信片、童话、神话?
67年的暑假,我随母亲送奶奶回山东老家。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出远门,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黄牛。我曾在 “动物世界的启示” 中写道:
“城里长大的孩子,和动物接触的机会有限。他们所讲的“动物” 无外乎是鸡、鸭(家禽)、鱼、(猪、羊、狗、兔)肉之类的食品年货。平时能看到的不过是天上飞的麻雀、乌鸦和家鸽;地上拉货的驴、骡、牛、马(牲畜)和家里养的猫、狗而已。它们中除了乌鸦和家猫较为幸运外,最终也难逃脱“食品动物“的命运。当年的桂香村店里曾看到出售酱铁雀。宿舍大院门外农民挑杆叫卖一串串剥了皮、血肉模糊的活青蛙(田鸡)……八十年代中出来留学后, 在英国、北美各地看到了许多从未看到过的飞禽走兽:英国的松鼠、天鹅和田园草场上悠闲自得的奶牛。”
67年回山东老家时我年仅十岁,和农村小伙伴们一起到村周围的山岭、沟边割草、放牛,有生以来第一次尝到做牧童的乐趣。因是为生产队放牛,每天得3工分,我额外为爷爷、奶奶挣了75工分。难怪我在山东老家住了足足三个多月,乐而忘返。84年在英国看到 “田园草场上悠闲自得的奶牛” 又勾起我少年的美好回忆。只是山东老家的黄牛是用来耕种拉犁、运输拉货,所以才有鲁迅 “俯首甘为孺子牛” 之说。英国的花牛一天的活动除了吃草、产奶外,无所事事、养尊处优。可谓
“两耳不闻天下事 ,漫无边际享悠闲;
吃喝拉撒全不顾,俯首甘为啃草族。”
英国阴雨多于晴朗天,和我现在居住的西雅图相差无几,只是西雅图有过之而无不及。狄更斯的Oliver Twist被译成《雾都孤儿》实在是十分贴切。弹丸之地的英国好似一艘巨型航空母舰行驶在浩瀚无际的云山雾照中。我曾暗想英国人之所以称霸世界大概和天气有一定关系。终日没有阳光照射,哪来的朝气蓬勃的生机和阳气?难怪英国曾经被称为 “日不落” 帝国,她的殖民地遍布全球,无论地球怎么转,只要有阳光,就可以看到耀武扬威的英国国旗。在这艘巨型航空母舰上,最为得意、潇洒的当属英国的黑白斑斓的花色奶牛,在那茫茫的云雾遮盖的田园草场上,他们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典型的英国绅士形象!
后来我发现我对英国花牛的青睐多少和下意识的嫉妒有关,千里迢迢漂流过海的“留洋”生活比起那悠闲自得的、本乡本土的英国花牛简直是天渊之别,莫大讽刺!“留洋”受的是洋罪,人家享的是清福,对牛弹琴,不可同日而语,怎能相互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