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做老师的也不容易。教我们英国文学概况的老师大概是河北天津一带的人。此公对所教的专业虽满腹经纶,但口音有些差强人意、令人大失所望。说真的,这位老师的发音确实需要李汝梅老师“纠正”一番。不然他不会成为我们这帮“不敬师长”之徒们茶余饭后的笑料。听概况课的多是慕名而来,却因此公的口音而败兴而去。我因对此专业确实感兴趣,恋恋不舍,一直没有放弃。前面我已讲过,入学二外以后,我决定放弃记笔记的习惯。但偏偏此课,我还做了些当堂录音,为的不是帮助记忆或思辨能力,而是一种纯粹“恶作剧”。录了自己听还不算,还在宿舍里播放。特别是他那句中英文混合“Shakes-pea-yuh was byou-reed in 伦敦”听后笑得大家前仰后合睡不着觉。现在想起来实在不应该。
当然有些茶余饭后的笑料并不都是“不敬师长”之徒们的“恶作剧” 所致,有些是咎由自取。马登阁一度教我们大三的精读和口语同时在校外兼课。在课堂上不止一次出洋相弄混所教的内容,给人以心不在焉的形象。最大的洋相莫过于留学归来任英语系副主任的毛信礼。据说毛信礼留学期间特别对英国诗感兴趣。有一年英语系请来一位研究英國詩人罗伯特·勃朗宁(Robert Browning)的英国教授讲演。毛信礼接风并在全系讲演会上介绍这位英国教授。不知道是没有准备还是过于紧张,可怜的毛信礼那天一反常态,忽而中文、忽而英文,语无伦次、颠三倒四。介绍一开始,他用中文讲,“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顺势转身用英文问那位英国教授“do you understand?”没有中文翻译,那位英国人当然不知道毛信礼在讲什么,只好张口结舌、呆若木鸡。最后总算熬到介绍完毕,毛信礼最后一句欢迎词是“And now, let’s welcome Mr.Robert Browning”弄得讲员晕头转向、听众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