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国府大院名人

        住在国府大院的有不少老红军,有当年长征时给毛主席抬担架的,有前面提到的红二军团五师供给部长、建国初任国务院出国工人管理局财务处长湖南籍老红军曹昆隆;有江西瑞金籍老红军、建国后任云南楚雄军分区司令员、后调到北京任318兵工厂党委书记的钟仁辉;有l933年参加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当年四川籍红小鬼、建国后任周总理行政警卫秘书的何谦。还有抗日名将、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将军的夫人林颖(4栋2楼4室)。

        总理行政警卫秘书何谦的家和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沈钧儒的儿子、时任中南海门诊部主任的沈谦的家同在西便门国务院宿舍,住在同一栋楼同一个单元门洞的上下层。何谦曾为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做过“红娘”促成周秉德和沈谦的儿子沈人骅喜结连理。《红墙童话:我家住在中南海》的作者记载了这段佳话:

        “那是1964年国庆节后,周秉德和著名民主人士沈钧儒孙子沈人骅结婚,这还和周恩来的老秘书何谦有些关系。何谦和周秉德很熟悉,她刚进中南海时,就帮她安排过食宿,购买过日用品。听到周秉德母亲和邓颖超有时念叨25岁的周秉德还没有对象,何谦很把此事放在心上。过了一段时间,留心此事的何谦发现,楼里有时有位年轻的解放军军官进出。1963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沈钧儒逝世。在追悼会上,何谦发现那位军官就站在沈谦身边。他和沈谦是老熟人了,又是近邻,印象中他只有一个女儿,这个青年军官是谁呢?经何谦进一步了解,青年军官叫沈人骅,是沈谦的儿子,30出头,还没有对象。于是,何谦决意来做个 “红娘”

        何谦的家和沈谦的家同在国务院西便门宿舍,还在同一幢楼同一个门洞的上下层。他把周秉德母女邀到自家,又把沈谦父子请下楼。谈话从楼下谈到了楼上,交谈中周秉德觉得沈人骅有知识,老实正派,第一印象就不错。当时沈人骅还在山东济南空军第五航校工作,他们见了几面后,就全凭鱼雁传书谈恋爱了。渐渐地,周秉德对沈人骅的了解更多了:英语好,专业业务好,政治表现好,家庭背景好……1964年初,沈人骅因参加筹建西安空军工程学院,临时到北京工作,周秉德的恋爱之花,终于到了临近结果的季节。婚后,周秉德和沈人骅去西花厅,看望周恩来和邓颖超。”

        住过国府大院的还有原广东省副省长、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副主任魏今非,宋庆龄的秘书、廖仲恺女儿廖梦醒一家,高岗的秘书、《半截墓碑下的往事—高岗在北京》的作者赵家梁,《青春之歌》作者杨沫和她的儿子《血色黄昏》的作者马波(笔名老鬼),《上海的早晨》作者周而复,还有前面提到过的主演《屈原》、《雷雨》、《日出》、《天国春秋》、《复活》等著名话剧、电影、戏剧表演艺术家白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主演吴琼花的扮演者、中央芭蕾舞团国家一级演员薛菁华。

    院内还住有不少原国民党军政大员、著名民主人士和国务院参事。有1965年从海外归国的原国民党副总统李宗仁先生和他的后任夫人胡友松女士,原国民党投诚起义将领傅作义、张治中的后人,原国家第一副主席李济深的女儿,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沈钧儒的家人,冯玉祥的女儿冯理达,原蒋介石的秘书长李仲公女儿李绍华等。

    文革第一年,1966年7月至同年12月26日,国务院参事机关从西安门大街22号迁至西便门国务院宿舍临时办公。住在大院里的有不少国务院参事,比如包惠僧、徐梅坤、谌小岑、胡公冕。包惠僧一家就住在我们楼斜对面三层高干楼。包惠僧何许人也?他是中共早期创始人。1920年参加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4月他亲自挑选了刘少奇、萧劲光等一批青年,由上海坐船到海参崴,再坐火车经西伯利亚去莫斯科留学。7月,受陈独秀委派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包括毛泽东、董必武13名代表中的一个。1949年,毛泽东成为党的主席,刘少奇当了国家主席,董必武国家付主席,萧劲光授衔大将任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这是后话。1927年包惠僧脱党。1949年建国后在周总理帮助下从澳门来到北京。历任内务部研究员、参事、国务院参事。1966年文革开始时,包惠僧吓得连夜将珍藏40年的陈独秀写给他的100多封信塞进火炉中焚毁。他的两个名叫包楚公、包楚燕的公子那时是国府大院内、外名噪一时的造反派。

        徐梅坤是江浙地区第一名工人党员,1923年6月出席党的“三大”,被选为中央候补执委,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工人运动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1936年,谌小岑任中国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书记长。1949年3月底,时任孙文主义革命同盟常务理事的谌小岑被国民党开除党籍。1957年任国务院参事。文革期间,谌小岑被隔离审查,关入秦城监狱。获得平反之后,回到国务院参事室仍任参事,后来当选为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

        胡公冕是位传奇人物。他与胡宗南同姓、同学、同乡,同是黄埔一期元老,曾任红十三军军长。据说大革命时期脱党,回家乡还组织了游击队;解放战争时期从事地下工作。1954年起,任国务院参事。1956年,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他和王卓然、张知行、范朴斋、李一平、陈修和、张志和、安若定、左宗纶、章友江、廖华、李仲公、余遂辛、李奇中、林志钧、舒宗鎏、万保邦、徐行之等十八位国务院参事联名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工作,直言中共的统战工作有偏差:

        “我们的意见是:切实检查统战工作的作风,纠正偏差;同非党人士接触应方式多样,深入实际,个别访问谈心容易听到尽情尽意的真话,而不是在台面上的‘官腔’;多在行动及事实上予人以鼓舞以开新风;真正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多听意见,有错认错。”

        报告希望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以消除有关人士的疑虑。这便是当时著名的“十八参事上书。” 根据国务院参事们的意见,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检查党的内外关系,国务院也开始着手提高参事的政治、生活待遇。国务院全体会议开会时允许参事室派三位代表列席会议,允许国务院参事列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允许国务院参事轮流参加政府举办的一些大型招待宴会等等。当年国庆节,全体参事还应邀登上了天安门,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了国庆观礼。”

        上书的十八参事中,范朴斋曾任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后弃官加入民盟。建国后,1949年10月28日被任命为政务院参事,政务院更名国务院后改任国务院参事。1957年被打成“右派分子”,1958年后降级担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文革”爆发后,范先是被关押,直到因严重胃溃疡大出血,才紧急通知家属“保外就医”,但为时已晚,回家第三天便溘然长逝,终年75岁。李仲公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长、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立法院立法委员。建国后任民革中央常委、民革中央宣传部长。1950年7月21日任命为政务院参事。1956年任命为国务院参事。1978年5月26日被撤销参事职务。同年李仲公审查小组作出《关于李仲公问题的处理决定》:“关于1968年春李仲公交出两封伪造信陷害贺龙同志问题,审查小组报经中央批准,认为这是李仲公配合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蓄意陷害贺龙同志的一起极其严重的反革命事件,李仲公罪行严重,又不老实交代。根据党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本应从严惩处,逮捕法办,但考虑李已年近九十、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不再捕办,决定撤销其国务院参事职务。每月发给生活费80元,交国务院参事室监督。” 陈修和,陈毅元帅之兄,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 沈阳兵工总厂中将厂长, 后在沈阳解放时率部起义。文革中,江青视他为潜伏特务,大加迫害,在周恩来总理的保护下,幸免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