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國家記憶 眾志成城》 -我在抗日戰爭紀念館當義义工有感

作者  強頌今 

當我第二次走進三藩市海外抗日戰爭紀念館時,我已不再是參觀者了。我很榮幸地被負責紀念館日常事務的僑路基金會吸收為義工,今天我是穿著紀念館的工作服來值班的。

世界上的博物館有許多,這些博物館有公立的,也有私立的。世界上的紀念館,也有許多,但它們絕大多數是公立的,是政府行為。因為紀念的如果是人,必是名垂千秋之偉人,如果是事,必是震憾古今之大事。個人無法操辦。三藩市的抗日戰爭紀念館以國家記憶為主題,其事不可謂不浩然,紀念館內陳列的以陳納德將軍為首的中美抗日將士的豐功偉績,其人不可謂不崇高,但這紀念館既不是公立的,也不是私立的,準確地說它是民間的。這有著三個樓面的紀念館,房子是僑領方李邦琴的。紀念館內豐富多彩的展品均采自民間。2015年開館的時候,所有的費用都是以方家為首的數百名有識之士捐助的。為了這個國家紀念,僑胞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把紀念館打造成西半球第一家頗具規模的抗日戰爭紀念館,它因此也成了三藩市中國城的一張名片。

每天來紀念館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他們來自加州各地、美國各地、世界各地。他們有的路過,有的專程; 有的為慕名而來,有的為敬仰而來; 有的呼朋喚友而來,有的攜老挈幼而來。紀念館前臺有一本很厚的留言本,裡邊留下了來訪者的親筆感言。我對文字有著特殊的愛好,無論是英文寫的,還是中文寫的,無論是把英文寫成蚯蚓一般,還是把中文寫成笨拙體,我都喜歡往字裡行間鑽研。看著這一頁頁一行行留言,我似乎觸摸到來訪者的脈搏,聽到了他們的心聲。我聽到他們在說,“很高興在這裡學到了很多,學校裡從來沒有教過這些。”他們還說,“過去的歷史不應該忘記,今天誕生於昨天,忘記昨天,怎麼還會有今天?”他們又說,“原來中國和美國曾經結過盟,還是同一條戰壕裡的戰友呢。”他們的話時而沙啞,免不了讓聽者為天下憂,時而洪亮,聽者禁不住為天下樂。我又一次從一樓走到三樓,再次走進歷史的敘事空間,感到每張照片都有熱,暖著我的胸懷,每個實物都有光,亮著我的眼眸。我真切地感受到這座紀念館存在的意義。

紀念館把我們中華民族的那一段艱苦卓絕的歷史傳播於世。紀念館把兩個偉大的國家頌揚於世。訪客用眼看用腦記,用手機把它們裝在心裡帶往全世界。感謝紀念館的創辦者,感謝所有為紀念館留過汗出過力的朋友,你們為中美兩國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不會忘記你們,歷史將為你們記功。

儘管你們中的很多人我不認識,但是你們中的義工,我都認識。我加入了他們,我每天都與他們熱鬧在有著78位同好的微信群裡。

他們大多數都不住在中國城,來去紀念館一般都搭乘公交車。公交車沒有直通的,必須轉車幾次,下了車還得步行一段路。每次去紀念館值班,他们交通上就得化三四個小時。在公交車上顛簸這麼長時間,年輕人像玩兒一樣,上了年紀的長者卻幾乎散了骨架。偏偏他们的大部分是七十歲以上的長者,還有的高齡九十。他們都已退休,都已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他們理該在家裡安享晚年,可是他們沒有。他們人雖然從工作上退了下來,但是他們的心卻仍擱在社會上沒退下。他們可能沒有匡世的情懷,但是他們有著人間對公義對正義最真純最樸素的情感。他們不愧是二十一世紀恪守在道德高地上的老黃忠。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可敬最可愛的人。

今天我和兩位老前輩搭檔,一位是陳佬三,另一位是吳中信。陳老瘦高個,精神矍鑠。皺紋密佈的臉上染著歲月的蒼桑。他在紀念館當了兩年的義工,我是新手,是他的徒弟。儘管在這裡當義工不需要很多學問,但是接待來訪者,自有一套程式,而且要能對館內的展品講出个所以然。陳老平易近人,虛懷若谷,與每位來訪者都像熟人。我們講解,與訪客在一起合影,視頻,每撥客人來,都忙得我們不亦樂乎。吳老的排班稍後,他十二點鐘到。吳老中等身材,方正的臉上架著一幅眼鏡,有學者的作派。吳老已奔八十了,但是一點不像,他走路扛扛的,說話的語速快而急。他進門的時候,手捧一束金黃色的小朵菊花。起先我還以為他順路經過花圃時買的,等會要帶回家。可是沒過幾分鐘,他已把這一大束菊花插進花瓶,把花瓶放在紀念館的顯眼位置。紀念館被這一大束怒放的菊花照耀,頓時溫馨了許多,有了家的感覺。花瓶壓在一塊寫著“七·七”字樣的朱色桌布上,我跟著吳老低頭潛入沉默中。吳老在用自己的禮儀,紀念抗日戰爭開始的那一天。禮畢,我問吳老,這花是競芬姐讓買的嗎?吳老笑著搖搖頭,輕描淡寫地說,看著喜歡就買了,小意思。

這小意思飛到我心裡,卻成了大意思。小事情閃耀著真性情。這只有把紀念館當成自己的家,心裡才會釀出這樣的自覺和自願。像吳老這樣心胸寬廣的長者在紀念館的義工群裡有很多。義工的朋友圈裡,經常有人發紀念館訪客的照片和視頻。偶爾還會有短信,前幾天有人說,紀念館裡口罩沒了,馬上有人應聲,明天我帶來。那不是帶去一兩個,而是一兩盆,因為進館的訪客每個人必須戴口罩。有人說,水管漏了,馬上有人搶答,我去修。有一次外牆的裝飾畫被人惡意破壞,有人在群裡一說,很快就有人去修復了。紀念館一星期開五天(週三至週日),天天都會有事發生,天天都需要義工無私無償自覺自願的付出。默默的奉獻,任勞任怨,這些兩鬢斑白的長老啊,用心用力用勁守護着紀念館,守護他们精神的家園,真是上可感天,下可動地。每每看到他們在紀念館裡忙碌的身影,我總會眼窩發潮,心內感慨萬千。

眾志是可以成城的,三藩市海外抗日戰爭紀念館已屹立在北美大地七年,就是明證。朋友,您想求證嗎?眼見為實,請來參觀吧。

 


首发《星岛日报》周刊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