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举之战 吴占楚都

栢举之战,春秋末期的一场大战,是吴国与楚国的一场生死战,发生于吴王合闾九

年,即公元前506BC,吴国联合唐、蔡二国,攻打楚国,占领楚都。

    故事是从一个贪字开始:话说楚昭王十四岁生日那天(楚昭王大约十岁登位,由两位叔叔子西和子期辅政),在生日宴会上,河南上蔡地区的蔡国献上一件狐裘和稀世佩玉,蔡侯本身亦穿戴上同样的狐裘和佩玉,习惯了横行于朝廷的楚令尹囊瓦,当然也想要一件狐裘,就伸手向这个芝麻般大小的蔡国蔡侯,要他身上所穿着的狐裘,蔡侯不给他,囊瓦拍案大骂蔡侯,没有拿狐裘来孝敬他已经是目中无人了,现在他伸手要,蔡侯竟然胆敢不赶快送上,简直是不识抬举,于是下令把蔡侯软禁起来。

    与此同时,生日宴会的另一边厢,唐国(湖北随县)献上一匹骏马给楚昭王(骏马名肃爽)。令尹囊瓦一见,当然伸手向唐侯要宝马,但唐侯就是不给他,囊瓦亦命令把唐侯关了起来,于是乎两侯被软禁了三年。

    三年后,唐国及蔡国人都分别准备了宝马和狐裘,送给囊瓦,这样才把蔡侯和唐侯赎回国,两侯都立誓要报仇,但凭两小国的力量,如何攻打超强国楚国呢?  去找晋国帮忙,晋国自从与楚国的城濮之战之后,都不大振作,好像没有劲似的。唐蔡两国商量过之后,决定找新兴起的强国吴国,来帮忙报仇。

    柏举大战的经过:吴王合闾九年,公元前 506BC,吴王合闾想要攻入楚国的首都郢。 但为孙子所劝阻,孙子分析给吴王说,楚国的军队,乃天下之劲旅,不能与之正面交锋。要入郢都,要靠天意(楚国的实力,在当时的世界来说,跟古希腊是不相伯仲的!可见楚国当时的国力是如何强大了)。况且吴国在长江下游,楚国在中游,吴国水军要逆流而上,是很吃力的,加上楚国的重兵都驻守在东部安徽江淮地区,凭吴国现时的军力是很难正面突破楚国的重兵。唯一的机会就是从楚国北方的后门进入楚国突袭(正如孙子自己所说的出奇制胜,攻其不备),另一方面从南方水路假装要跟楚国正面作战,扰乱楚军,这样机会便增大了。

刚巧在这个时候,唐蔡二国正要跟吴国合作,联合攻打楚国报阶下囚三年之恨。唐蔡吴三国当然一拍即合。

公元前 506BC 冬天,吴王合闾、孙武、伍子胥率领几万余吴军,静静地绕过楚国东侧的重兵区,一直去到楚国东北部边境,与唐蔡二军大汇合,之后弃舟从陆路南下攻楚。攻楚的其中一个成功因素就是要快,兵贵神速,因为楚国每次要调动大批战车兵马都要花上一段时间,龎大军队是很难走小路走快捷方式的。在这个时候,吴国先派出几千名先锋特种部队, 那是孙武所训练出来的特有步兵种,只穿轻甲,手持吴国的利剑,(吴国的武器,名闻天下,现今可到博物馆看吴王夫差矛、勾践剑,仍然是寒光闪闪,锋利无比,二千五百年后,还可以把十几层薄纸切开,现代的人们还不太清楚,到底当时是如何制造出此武器的。在战斗时,普通的青铜武器一碰上吴国武器,会被砍断)。

这批穿轻甲的特种部队,前进的速度很快,己到了楚国的后门,之后往南下,攻破地势险峻的义阳三关,大隧、冥阨和直辕(河南信阳南部),而长躯直入楚国腹地,占据汉水右侧柏举的地区,即是在楚国首都郢(湖北江陵)的东岸。

在汉水的左侧郢都,楚国已调动重兵设防,准备保卫国都。 就在此时, 吴王合闾、孙武和伍子胥率领的数万吴军,己赶至柏举,与先锋部队会合于柏举。这场名闻春秋,奠定吴国称霸中原的柏举之战,正要开始。

    保卫国都的楚军主帅是令尹囊瓦(子常),及左司马沈尹戌,带领庞大的楚军应战。楚军分为二,先由令尹囊瓦率兵与吴军周旋,牵制吴军,另一半楚军由沈尹戌带领迂回到吴军后方,摧毁吴军的舟船,并封销及堵塞汉水的陆路关口,完全切断吴军的补给和后退之路,令数量比楚国少几倍的吴国军队,处于后无退路,前有大军的处境,之后楚军一同会合,前后夹攻吴军,吴军必定全军覆亡。于是楚国沈尹戌便出发去吴军的大后方了,但当沈尹戌刚刚出发不久,令尹囊瓦却改变主意,自己现在就先去攻击吴军。 吴军为免遭腹背受敌,马上移师后退,囊瓦以为得到战功,而紧追不舍,在湖北汉阳附近的大别山,与吴军三战,但三战都惨败,楚军士气大挫,主帅令尹囊瓦逃去而不知所踪。这时候还未到达吴军后方的沈尹戌,接到了楚军大败的消息后,除了吐血之外,就没有其他办法了, 只好返回去收拾残局,他集中所有的楚军,与吴军在雍澨(湖北京山)作一场生死大战,结果沈尹戌战死沙场,楚军大败溃散。三万余吴军对二十万实力强劲的楚军,只花了十多天便攻入楚国首都,吴军五战五胜,加上有三大军事强人将才,在当时实在难出其右。

    吴王合闾九年,公元前 506BC,11月28日,吴军攻入楚都郢,(湖北荆州江陵)。《左传》《吴越春秋》及《列女传》都有不同的记载,只有十七岁的楚昭王急忙逃离首都,《史记》记载他先逃到郧后再逃到随国。楚国大夫申包胥则徒步千里到了秦国首都雍城,向当时的秦哀公求助,出兵救楚,因为楚昭王的妈妈是秦国公主。

    《史记》又记载到伍子胥及伯嚭入郢都之后,为报家仇,从墓中挖出楚平王尸体而加以鞭打。鞭尸之事,引起很多学者议论纷纷,地方志,历史 书,传记,各说各的。有说只有伍子胥一个人,但只是鞭打楚平王之坟而矣,有说甚至割下楚平王尸体的头等等,根据在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古竹简的记载:吴王合闾九年,公元前506BC,吴兵入郢,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以报父仇。(参考批注九:伍子胥鞭尸之谜)。

    吴国占领了楚国已经超过半年了,秦国这时候才答应楚大夫申包胥,出兵救楚,并且派了两位将领公子蒲和公子虎,率兵数万,战车五百乘,从陕西入楚国北部,吴军马上派吴王合闾之弟夫慨迎战,夫慨被秦楚联军所击败。

夫慨被撃败之后,眼见越国偷袭吴国获成功,吴王仍然留在楚国不返, 于是静静的返回吴国,想自立为王,吴王合闾不敢怠慢,命令伍子胥,孙武等驻守楚国,自己立即班师回吴国,把假国君夫慨赶出了吴国。夫慨唯有投奔楚国,被楚昭王封在棠溪地方,后来成为覆姓棠溪氏。

留守在楚国的吴军,军力有限(吴王合闾当然不会把大量精兵交给留在楚国的楚人伍子胥的),敌不过秦楚联军,终于在公元前505BC,七月份, 全部退回吴国。而楚昭王才可以在同年得以复位。

在吴军退返吴国之前几个月,公元前505BC,南方的小国越国,见吴王身在楚国,大部份吴军都在楚国,国内空虚,于是越王允常想趁机偷袭吴国,但结果被留守在吴国的军队所击退。

檇李之战 公子光战死沙场

    吴国国库储备数年之久,又准备行动了,今次的目标是中原争霸!但必须先铲除后顾之忧的越国,因为越国趁吴王在楚国的时候,伺机偷袭。

    吴王合闾十九年,公元前496BC,夏天,越王允常死去新丧,其子勾践登位,立足未稳,于是吴王合闾亲率大军,进攻越国,勾践领兵迎战,吴越两军在檇李(浙江嘉兴)相遇,面对当时刚刚攻破强楚,赶走楚昭王的吴军,勾践却毫无惧色,异常镇静。他先派敢死队连番数次冲击吴军,试其实力。久经训练的吴军当然动也不动。勾践马上改变策略,使出他预先计划好的反传统战术,命令一批死士冲向吴军,在吴军准备迎战时,这批死士突然间停止前进,叫口号,然后在吴军阵前,表演自杀闹剧(见《史记》),吴军都摸不着头脑,从来未见过与敌方对阵时,会有如此胡闹,于是都争着来看表演,左中右三军阵势顿时大乱,更未想到这竟然是越国的战术。

    正在此时,越王勾践带领精兵冲入吴军阵内,直杀向吴王合闾的方向,乱了阵的吴军才恍然大悟,见形势马上且战且走,退到姑苏地方的时候, 吴王合闾在混战中,跑脱了一只战靴,脚姆趾中了箭,战靴被越国将领灵姑浮拾了回去作战利品(亦有地方志说是被越国将领灵姑浮用戈撃伤了脚趾),吴军此时马上退兵七里(见《史记》),之后吴王合闾见脚伤越来越严重,于是正式立太子夫差为吴王,临死前嘱咐夫差勿忘记越国杀父之仇!一代枭雄,吴王合闾公子光,从此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了,吴越之间的结怨,在这个时候开始,更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