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一朵绽放的永恒之花》

一个女人

是一滴水

躺在青衣江的河床中入眠

梦中

爱过恨过

哭过笑过

醒来

看两岸风景

亦真亦幻

剪一片月色

藏入江底 

 

               ——袁瑞珍

 

 

一朵绽放的永恒之花

——散文集《灿烂瞬间》序言(一)

张立华

 

读罢袁瑞珍女士《灿烂瞬间》这本散文集,掩卷深思,感触良多。这是一部有情感温度、有思想艺术水平的散文佳作。文集中有岁月静好的时光,有至暗时刻的身心磨难,更有纵情山水间畅快淋漓的情感表达,也有辛勤工作带给她别样的情思。她所在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交互生长的神奇地方,既承担着科研任务,也非常重视文化建设,重视文学创作。这里的科技人员不仅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也是热爱文学、艺术,具有人文情怀的人。所以这个具有浓郁学术氛围和良好科研环境的地方,就必然孕育文学的种子,然后生根、发芽、开花。文集用四个篇章涵盖了作者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浓缩了作者对待社会、生活、工作的不同理解和感知体验,记录了她生命中最难忘的灿烂瞬间。

她对故乡的怀恋,对生活的向往,对工作的热情,对生命的敬畏,对旅行的热爱,都是对美好人生的礼赞。这些无疑对她的文学创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她的人生是丰富的,经历过生死离别的痛苦,更经历过地震这种大自然的洗礼,印证着她所经历的风霜岁月。她的人生虽有遗憾,但每一时刻都充满着爱的温暖,人间有爱日月长,心底无私天地宽。文集中深情的文字如一颗颗真善美的种子,根植于广袤的沃土,绽放出不败的生命之花;那些难忘的往事拨动着她的心扉,也带给我们更多的生活启示,去寻找生命中的希望之光。

人们常说,家是温暖的港湾,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它是疲惫时候的一盏暖灯,是人们心灵的栖息处,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幸福和希望。

在开篇中,作者展示给我们的每一篇文章,虽短小精悍,但入情入理,阐释出对美好生活的深情与思索,饱含着生命的哲理。这些生活的片段,不是调色板的华丽拼凑,而是每一个生命瞬间的最美绽放。质朴纯真的语言,所迸发出的都是浓浓的爱,真挚的情。那字里行间藏着难以言表的至爱深情,但她笔力所及处又能克制情感,收放自如,创作手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生活走着走着,离开我们的亲人会越来越多,这是生命的无常。人生的道路哪有一帆风顺,毕竟充满着坎坷、泪水和痛苦,情到深处,心在滴血。她历经的切肤之痛,让她对人生有着更深的理解,生活也更加充满价值,也只有这样的人生思辨,理想信念的坚守,闪光的思想才能在此刻升华。她那些触动心灵的语言,用女性的视角娓娓道来更具艺术感染力,也是其人格精神的写照。那些往事又像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在慢慢品味中,才会感觉到它所散发的芬芳。她是一个热爱生活,有着仁爱之心,关注生命而又勇于担当的人。不难看出,她对人生体验有着新的认知,道出亲情、友情、爱情和生命的可贵,她对人性道德的底线和人性价值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这是作者精神海拔高度的提升。

这些篇什文字如生活的切片,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串联起世间温情的记忆。这是一种穿越生命的爱的呼唤,更是一种纯粹的良知与渴望。每个读者都会不约而同来抵达她生命的灿烂瞬间,与作者产生心与心的共鸣,感悟此刻生命的不凡和伟大,让我们从中充满希望并获取养分,积聚起新的能量。

每个人都有无法言说的苦楚,但这是生活中都将面临的问题。只有坚持,接受挑战,才能勇敢地走下去。正如作家在文集中所言:“不必去抱怨路途的不平,不必去斥责路途的曲折。你以洒脱不羁的超然神态,将奔腾的热情呈现在我的眼前,于是,你生命的所有意义,便在深秋的大地上绽放。”这朵生命之花只有历经风雨,才能激情绽放,凝固成永不凋零的能量,点亮我们未来的路。

作者是从四川省夹江县和被誉为“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走出来的散文作家,她是青衣江水滋养出的美丽女子。她把对故乡、对中国核动力院的一往情深落墨于方寸之间。她的文学梦、读书梦、作家梦逐一实现,在不断地超越自己中,这些理想信念始终铭记在心,给予她人生旅途上的心灵慰藉和前行动力。

散文家需要敏感的神经,跟着内心行走,寄情于山水之间,抒发感怀,知行合一,这是行者对大地的歌咏。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她魂牵梦绕着故乡的云和雨,心与心相连,情与情相牵,梦里依稀不了情,这里是她心灵的归属地。眉山、德阳、广元、宜宾、乐山等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大地的初心,汲取思想的甘露,来滋养她的心灵。只有心中载着巨大的善,心里才会多一点爱,这片土地才会多一份美丽。

作为一个蜀地散文家,她不单单是抒写家乡的美景,传播故乡的风土人情,描写她所在单位的那些为共和国的强盛而奋力拼搏的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的动人故事,更纵览整个蜀地的文化风貌,在她的笔下如一幅幅精美的蜀绣画卷,徐徐铺展开来,唤醒我们对这些城市和那些已经逝去的岁月的清晰记忆。这是对故乡文化的保护,更是对蜀地文化的传承,为这方沃土留下了文化根脉和文化记忆。我想,这也是一种乡愁,而不是离开家乡才有的那份乡愁。

她的笔墨不只是蜀地,也点墨于神州各地,更横跨东西半球,把文学的视野放在更广阔的地方,来表达不同地域、不同人种、超越国界的文化融合。听见内心的声音,感到彼此的温暖,寻找人生路上美好的相遇,发现生命中精彩的瞬间。不管是在红色的圣地,文学的地标,核动力科学的殿堂,还是那些文化古镇,现代乡村,抑或是大洋彼岸的异域见闻,都随着她细腻的笔触,如鸟儿放飞的翅膀逐梦其间,最终抵达心灵的远方。这是对人性的理解和映照,对时代主旋律的讴歌与赞扬,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忧思,更有着她独到的见解和危机意识,这也是一个文学工作者所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我时常在想,有一天我会走入一片奇异的风景。那些诗化的语言,雕刻在时光的隧道里,留存着爱的温度。在竹林微风中,飘来一缕沁人心脾的幽香,在绵绵细雨时,回荡着一曲宁静致远的禅音。这本散文集展示的就是这样的一片风景,带给我心海中曾经梦幻过的那片蔚蓝。

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文学这份痴恋,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进入写作状态时自觉屏蔽外界的杂音,保有一颗宁静纯粹的心。她通过深刻的思考来拓展着读者的思维和感官的边界。她的文字轻快,细腻而又感性,颇有美感,给我们带来许多愉悦的享受,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她用文字疗伤,用语言抚平伤疤。她的每一个字符与内心都在进行着较量,最终源源不断流向笔端。这种文学的神秘力量是可遇不可求的。她的这种不放弃,不妥协,勇于坚持的写作态度,是她走向成功的必然。江河只有放低自己,才能容纳百川,只有激发潜能,坚持创新,才能赢得成功的曙光。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首先要保持独特的写作风格,通过新的视角发现不一样的美,要深入思考,勤于观察,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创作出叩击读者心灵、有价值内容、有思想穿透力的散文佳作。我们的作品不可能赢得所有读者的喜爱,但可以独辟蹊径,为社会小众服务。我们的散文作品更应该关注当下青年人的生活、女性的情感、日趋渐热的旅行文学等,尤其是散文作家,应该成为一个私奔万水千山的旅行者。不拿出私奔的勇气,不写出有深度内容的佳作,就不会让作品有持久的生命力,也不可能唤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当今的文学创作其实是面临着很多挑战的。文学创作环境也不容乐观,但我们应该以乐观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挖掘人的内心世界,来做出自己的努力和改变,让这个世界变得温暖而美好。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与瑞珍女士多有见面,她给我的印象是优雅和善的知识女性。因为她的心中有一颗文艺的种子,所以才结出美好的散文硕果。她在繁忙的工作与生活中还坚持著书立说,默默耕耘在文学的土地上,在生活的海洋中勇于探索,这是每一个写作者应该持有的态度。

这本文集,让我认识了一朵花——依米花。这朵花,是一朵沙漠之花,但它更是一朵顽强不屈的生命之花。书中那些唯美的语言,富于哲理的思辨,让生命的芳华悄然绽放;那些刻骨铭心的亲情、友情、同志情,以及知青生活的峥嵘岁月,都像依米花一样不断的扎根深处,顽强生长,在逆境中坚持到底,才能迎来瞬间绽放的璀璨时刻。正如作者所描述的那朵娇艳绚丽的依米花——“用五年扎根、第六年吐蕊、两天的花期,在非洲干旱烁热的戈壁滩上,这是一个多么艰难而又痛苦,多么执著而又热烈的生命历程啊!这简直就是一种生命的极致——把轰轰烈烈的生命悄然化为了短暂的美丽。”依米花用生命的智慧给了我们更多的启迪,那就是:“只要生命一次,就要美丽一次”。

这朵花,她不是昙花一现的转瞬即逝,她永远都不会凋零,她即使枯萎也带给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让生命走向丰盈,最终幻化成人间大爱。这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景,她将在美好的瞬间凝固永恒。

我衷心祝愿作者有更多、更美的散文佳作问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的享受和爱的温暖。等到有一天,当我们把散文爱到地老天荒的时候,文学之火还在激情燃烧,我想,那将是我们灿烂生命的一个美好底色!

 

2019年9月9日写于北京

张立华,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