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挺)
(1)
洛杉矶,十二月底的降温之夜,风萧萧兮易水寒,看“老炮儿”一去不复返。
AMC电影院里,13号厅,坐满了讲国语的华人,完全可以和隔壁厅的星球大战粉丝们媲美。偶尔听到几句“京片子”飘来,恍惚间是来到了北京。大家或携家带口,或呼朋唤友,都聚在异国他乡的电影院,看着一场叫做《老炮儿》的电影。
于我而言,看《老炮儿》,不是为着冯小刚,不是为着“小鲜肉们”,更不是为了怀念那份“京味儿”——事实上,对于非北京本地人的中国人来说,很多北京词儿,若不是加以解释,根本不解其意。我看《老炮儿》,完全是冲着导演管虎而来。
国内的导演,如今加上各种行业新加入的,数以千计,管虎是那数以千计之中,才华卓越的一位。十多年前,一部电视剧《冬至》,让我惊为天人,那种对镜头的克制,对叙事的把控,对气氛的营造,完全是大师风范。从此之后,仅凭“管虎”二字,就足够让我掏钱买票。
(2)
开篇立人物,扎实而深刻。喊贼寄回身份证,教训问路人要有礼貌,以及帮灯罩儿和城管论理,寥寥几场戏,就把“六爷”的人物形象立活了。并且因为这些“仗义”之事,观众此刻开始,叙事以及心理感情立场,已经完全站在六爷这边儿。
这是“如何将观众的心理立场拉到一个坏人这边”的典型写法。从六爷自身历史来说,六爷算不上是一个“好人”:年轻的时候经常打群架——典型的混混;中年时坐牢没有照顾好妻子儿子;老了没有存款,有难时还动不动找老相好借。可是该片将这些事都放到后面讲,放到你的情感天平已经完全倾向六爷这个人物之后讲。就像如何将一个杀人犯,写成一个可以让你同情的人物?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让他在杀人的路上,顺便救一救一只受伤的小猫呗。
至此,六爷形象丰满,并且深入人心。故事完全可以开始进入主要叙事环节——救儿子。
(3)
让我对六爷这个人物,第一次有不舒服之感的是“六爷后入许晴”这场戏。
那场戏里,六爷十足一个喜欢揩油的老流氓形象。说话油里油气,外加动手动脚,然后直接野蛮后入,最后居然还不行了!末了,又提借钱,还借得理直气壮、理所当然。仔细想来,这才是六爷张学军的本来面貌,人家本是老流氓,怎能强装真英雄?
我不清楚管虎导演安排这场戏的真实想法。是否是为了让六爷除去主角光芒,也要展示他的真面目?或是为了增加电影的观影刺激?或是为了在男性电影里,以这样的姿势,显示男性的雄姿?
对于这样的安排,我是不喜欢的。
更加坦白地说,对于这部电影里,所有关于女性的安排,我都是不喜欢的。
和六爷儿子一夜情的那个姑娘,在那个富二代旁边,画着鬼魅的艳妆,当着并不美丽的花瓶,对这场她引起的麻烦,毫无办法。最后偷出了那个钱袋和银行对账单之后,电影就对她没有了交代。我等着六爷和富二代见面的时候,六爷好歹问一下姑娘的平安,没有想到问出的却是谁杀了他的鸟儿。
许晴演的话匣子,有情有义,貌似一辈子单身一人,当着六爷的地下情人。且不论,话匣子这样相貌的女人,有自己的小本生意维持,经济独立,能干仗义,会不会真的在现实一辈子默默地跟着一个曾经风光的小流氓,没名也没分。我们暂且把这样的事情,叫做“他们有真感情”。当六爷在医院里,在话匣子为他担足了心、跑足了腿、付出了钱之后,小波问六爷:“我成最亲的了,匣姨不亲么?” 他居然还对着儿子,用一种无比轻飘的语气说了句:“女人”。
至此,如果说,话匣子是因为爱而默默跟了六爷一辈子,我只能说,傻女人,你爱错了人!
更不用提,电影里其他偶尔一现的女性角色,比如灯罩儿老婆,再比如其他几个老伙伴的老婆,无一不是以一种蓬头垢面、“不懂男人大事”、然后被呵斥的形象出现的。
如果说一部男性电影,非得用轻视女性角色,来彰显男性雄性激素的话,那我只能说,在这点上,我对这部电影是深深失望了的。
(4)
很多人,都被六爷孤身赴约、在冰面上立刀行走的这场戏,点燃了泪点。那场戏,是真好。
当时电影画面一出那个大冰湖,湖面裂痕四起,空旷、萧瑟,我就为这个电影的选址,拍手叫绝。这是一个与故事绝配的拍摄选址。六爷一人,着盛装——呢子军大衣,带重兵器——一把大刀,忍着病痛和额头豆大的汗珠,在冰面义无反顾前行的时候,那是一种孤注一掷的悲情,那是一种过了今天、不要明天的拼命。
然而,我最爱的一场戏并不是冰上这场戏。
我最爱的是六爷赴约途中,路遇鸵鸟逃跑这场戏。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警车的追赶下,六爷骑着车、嘴里喊着“快跑”,鸵鸟用纤长的两足,六爷和鸵鸟一前一后飞奔在马路上,所有的人群都退却在他们身后,一人一鸟跑向前方自由的光。这场戏,让我在黑夜的电影院,瞬间泪奔不止。
这场戏让我想到奔跑的阿甘,奔跑的罗拉,想要移山的愚公,想要努力移山之后父亲就会从战场回来的“little boy”。这些对生活的不甘和不服,对困境的打破和努力逃离,才是这部电影里引领我们向上和不屈的光芒。
(5)
关于该片的剧作结构。看了很多观众短评,有很多人讨论说这个电影的故事貌似没有结束。
从好莱坞三段式商业剧作模式的角度讲,该电影结束在故事的高潮(Climax)时,并且没有给出明确结局,即缺了故事的后十五分钟,没有结局(resolution)。虽在字幕之后的彩蛋,象征性地给出了模糊的结尾:六爷儿子小波按照六爷的嘱咐开了“聚义厅”酒吧,六爷的老兄弟们微笑出狱(可以理解为他们打了群架,被关了几天),六爷不见了,可能死了,但那毕竟不是正式的结尾,并且没有给高潮的群架以正面描述和交代,的确可以认为是不完整的故事。后我又读了李易峰写给冯小刚的“易峰家书”,以及冯小刚回复的“回给波儿的信”,里面给该电影更完整的后续结尾(大家感兴趣可以自行搜索,在这里不做展开)。
但是,我并不认为这个电影这样的剧作结构就是不可以。俗话说“文无定法”,其实电影结构也是如此,尤其我们中国文化内核的故事,其实并不需要完全照搬通常意义上的商业故事结构。该片看完,观众们抹着泪出来,说看得过瘾带劲儿,多少还是得益于这个“嘎然而止”的高潮。
(6)
至于《老炮儿》究竟是好电影,还是坏电影,我宁愿这样说: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无论你是在看的过程中血脉喷张也好,泪流满面也罢,遗憾怅然也可,生气痛骂也行,至少在2015年的这个冬天,在中国电影各种烂片盛行、各种大电影注水的当下,它给你讲了一个饱满的故事,让你在今后可能会失意、可能有各种困境、无措的未来,想起那只奔跑的鸵鸟,对着自己喊一声:快跑!
至于其他,何必当真呢。下周末的电影,你想好看什么了吗?
注:本文于2016年1月首发《出国》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