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对比——在英语课堂教授文化的有效方法》

 

   余惠芬  

 

摘要: 本文阐述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以及在英语课堂同时教授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将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进行对比是在英语课堂教授文化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简要介绍了使用此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授文化的探索与实践,指出利用该对比方法在英语课堂教授文化可获事半功倍之效果。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法 对比 目的语文化 本土文化

 

Contrast: An Effective Way to Teach Culture in an EFL Class

Yu Huifen 

Jinan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awaren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stressing that teaching language must automatically entail teaching culture.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approach of contrasting target culture with home culture is a very effective way to teach culture in an EFL class and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her own practice.

 

  一.英语课堂应在教语言的同时教授文化

在批评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同时,人们也许已经注意到另一种现象,即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却难以与英语为母语者沟通,或者在与人交流时频频受挫,有人称之为“傻瓜英语”。我的一个美国朋友,跟我讲了他在中国工作时的亲身经历,颇耐人寻味。一是:他经常会在上洗手间的路上,碰到有人问:“您到哪儿去啊”?而从洗手间出来时,又会有人问:“您吃过了吗?”。再就是他认为中国人特别爱打探别人的隐私。有一次,他和朋友的妻子偶尔碰面走在一起,迎面遇到中国朋友热情地和他打招呼:“您好!这是您太太吧?真漂亮!”类似这种情况,他不知如何回答,十分尴尬。其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化冲突”(culture shock)。

如今在英语课堂是否应该同时教授文化似乎已不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Brown H.D. 关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的阐述, 正在为人们广泛接受, 即语言和文化互为组成部分,二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否则, 必将削弱文化或语言的意义[1] (165)。语言与其它的交流工具有着本质的差别,语言是人们思维和社会活动的产物,它的使用和使用者的思维模式、社会体制和文化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把一种外语的符号体系看成是一种交际工具,那麽用这种外语进行思维以及同生活在这种外语社会中的人们进行交往就是一种交际能力。学习外语不能只满足于掌握它的符号体系,还应理解操这种语言人的思维习惯,以及在这种语言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体系和文化传统[2] (382-383)。因此可以说,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水乳交融或血肉相依的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文化则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学习一种语言,同时也就是在学习一种文化。对目的语文化了解得越多,越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3](279)。当今世界,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于不同的目的学习英语。人们逐渐意识到, 外语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运用外语的能力以及从国际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由三种要素构成: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外语思维能力和外语交际能力。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是学习者外语素质中最基本的成分,是形成和发展其他外语素质的先决条件。而外语交际能力是在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外语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外语素质的综合表现,也是外语学习的根本目的。Hymes 将“交际能力”归纳为四个方面:(1)合乎语法;(2)适合性;(3)得体性;(4)实际操作性。并且指出语言有其社会及功能方面的规则,而正是交际能力使人们能使用语言,在特定语境下传递并理解信息,实现人际关系的交流[4] (269-293)。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傻瓜英语”虽“合乎语法”,但却完全不具“适合性”、“得体性”及“实际操作性”。操这种英语的人虽已具备了语言知识,但由于缺乏外语素质中的另一最基本成分,即文化背景知识,因而不可能在特定语境下传递并理解信息,实现人际关系的交流。这种文化错误往往引起对方的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感情或面子,其影响比语言方面的错误更严重[5](54-56)。克服这种现象的唯一办法就是将学习语言与学习文化结合起来;换言之,语言教学课堂应在教语言的同时教授文化。

二.为何说“对比”是在语言教学中教授文化行之有效的方法

周健教授认为语言课内的文化教学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语言教材课文的文化内容;二是包含在词语和语言结构内部的文化因素;三是语言运用的文化背景知识,也可以称之为语用文化。语用文化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 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语用文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化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这一导向出发,我们应把文化教学的重点放在跟语言交际有关的方面。[3](282-285)

本人一贯重视语言课堂中文化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并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将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进行对比是在英语课堂教授文化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 在中国教授英语, 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教授的国家不同,因为在那些国家, 一般具有目的语环境或者目的语和本土语并存。 而在我国目前英语的教和学都是在本土语和本土文化起主导地位的环境中进行的。由于母语文化的情节根深蒂固,在与英语为母语者交际时,往往会产生文化依附矛盾。将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进行对比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可谓学习的捷径,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比, 学习者可以意识到人类在本质上相同, 因为我们都具有共同的基本需求, 比如都需要衣、食、爱、友谊、自尊等。但是不同的人群在满足这些需求的方式上却有差异,这些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第二, 要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首先应具备跨文化意识。由于学生熟悉本土文化,而且渴望了解目的语文化, 将目的语文化与本土文化相对比, 有助于学生在了解目的语文化的同时提高跨文化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第三, 我曾在美国一所大学教授过中国文化, 这种跨文化的体验以及在美国的教学经历使我坚定了采用此种教学法的信念。暨南大学是一所华侨大学, 其办学宗旨是“面向海外, 面向港澳台”。我校的学生来自世界五大洲不同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在我执教的国际学院, 除汉语与体育课外, 其它课程均采用全英教学。学生经过一年的英语强化训练后, 将使用英语学习所有的专业及公共课程。由于我院70%以上的学生是外招生,毕业后, 他们将在英语为母语或第二语言或官方语言的环境中工作。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的英语课堂, 采用将目的语文化与本土语文化对比的教学方法, 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目的语文化,也为海外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机会,而且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还可让学生了解除目的语与本土语文化以外的文化及其异同, 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利用“对比”方法教授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多年来, 在中国的高校,强调的是发音和语法, 或学生的学习动机, 或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尽管今天国内许多人已意识到语言的学习不可与文化的学习分割开来,然而对于如何教, 或者教什么, 仍感困惑;而四,六级统考的压力常使得许多教师无暇顾及其它。本人始终认为,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迅速发展的全球经济所带来的充满竞争的多元文化的世界舞台上获得生存和竞争能力, 应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放在首位;而由于脱离文化语言无法存在,所以语言教师必须同时也是文化教师。在诸多的教学法中,我认为将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进行对比是在英语课堂教授文化的首选。我的具体做法主要包括:1. 提供真实的文化背景; 2.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3.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4.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总是积极地引导学生留意课文中的文化内容甚至字里行间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适时适量地补充相关的录像片,电影剪辑或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加深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想方设法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通过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 如复述故事、互相提问、小组讨论、现场采访、角色表演等,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取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将语言技能训练和交际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我们使用的课本是浙江大学主编的《新编大学英语》,该套教材便于老师指导学生开展话题讨论及其相关的课堂活动。 如在教授第一册“文化”这一单元时我指导学生开展了下列课堂活动。

活动一:请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简要介绍他们的本土文化特点并与目的语文化进行比较。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争先恐后,生怕错过发言的机会。

活动二:讨论身体语言。首先我让学生观看关于身体语言的录像,介绍身体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及差异。然后请同学们走上讲台以自己的方式补充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身体语言, 或表演身体语言并请其他同学推测其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

活动三:关于禁忌的小组讨论。同学们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禁忌展开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讨论情况。我非常惊讶地发现, 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相关信息外,同学们还介绍了许多本土文化的禁忌以及自己所经历过的其他文化中的禁忌。

活动四:角色扮演:做一个礼貌的客人。学生分成许多小组, 分别“应邀到美国人家庭、 欧洲人家庭和中国人家庭做客”。无论是做主人还是做客人,通常学生们都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甚至表演天赋。他们不仅表演出不同文化中的餐桌礼仪,而且还通过表演来反映接受赞美的不同态度, 送客的种种习俗等。

在所有上述课堂活动中, 我所扮演的角色,仅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时而鼓励较害羞的同学, 时而做些评论或赞扬, 必要时调整话题讨论的方向。总而言之, 我需做的是努力营造一个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文化的氛围。实际上,我并不刻意要求学生去背单词或者结构,因为他们会尽最大努力去学习使用;我也不必提醒他们必须如何预习,但他们总是在上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我极少说让我们把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做个对比, 可我的学生总是主动地去对比, 乐于从中获取新的知识。他们积极参与各类课堂活动, 以极大的热情主动的学习,因为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了解目的语文化或更多其它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拓宽视野, 丰富经验,有利于提高与不同文化背景者进行交流的能力和素质。而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他们没有感到负担或包袱, 拥有的只是一颗轻松愉快的心情。

四.在英语课堂教授文化,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以全英教学为特色的暨南大学国际学院自2001年成立至今已有三届学生经过一年的英语训练后,顺利进入了以英语为所有课程教学语言的学习阶段;01级的学生即将用英语来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显著提高,在院、校或更大型的各类英语活动中表现突出:如我院举办的一年一度的英语晚会,从组织、策划、主持、编排到表演全程英语操作均由学生独立完成,现已成为我校文化艺术节的常规节目;学生应邀承担各类会议或活动的翻译工作,均受到好评;4位同学已应邀在广东电台主持一个英语栏目;学生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创办了英语院刊,令许多外语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也刮目相看。另外,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的“金苹果”栏目来我校录制了约40分钟的才艺表演节目,参与者大部分是我院的学生,表现出色。

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教授文化占用了大量本可以用于进行题海战术的时间,会不会影响学生四、六级英语考试成绩。我院虽然未对学生参加四、六级英语考试做硬性要求,但学生基本上是在第一学期或第一学年英语强化训练阶段结束后即报名参加四级英语考试,三届学生通过率分别是:93.62%、94.44%、100%,平均通过率为95.70%。其中一部分同学已顺利通过了六级英语。实践表明,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而不是互相矛盾、互相削弱的。

当然,运用对比的方法在英语课堂教授文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的魅力在于师生之间的交流,除具备其它必要条件外,教师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既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又应不耻下问,不能不懂装懂。我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碰到对某个国家的文化或语言运用不甚了解的情况,从学生那儿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且,学生会经常请我扮演某个活动中的角色,我都非常乐意地接受、密切地配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一种国际语言的过程中, 重视、了解他人文化并不意味着必须接受该文化。而且, 随着英语越来越成为一种国际语言, 什么样的文化称为目的语文化, 以及如何去教文化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ird Ed). [ 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94,165

[2] 李庆生 王晓丽 基础英语教育改革给大学英语的启示 [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 第5期, 382-383

[3] 周健等 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79、282-285

[4]  Hymes D.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 J.B Pride, J. Holmes (eds)

Sociolinguistics [C]. Harmondsworth, UK: penguin 1972, 269-293

[5] Yan Guoquan, “Cultural Knowledge Is Needed in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 [J]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1999 第34期 54-56

 

 

      (注:本文首发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