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余惠芬
2003年7月1日,我的老爸、老妈迎来了他们的金婚纪念日。由于爸妈从未提及过他们具体的结婚时间,以往我们也从未为他们庆祝过结婚纪念日。接到当外科医生的弟弟的“密报”后,我立即拨通了远在安徽的老爸、老妈的电话:“老爸、老妈,金婚快乐!”接着我又开玩笑地说:“你们真不愧是党培养出来的干部,连结婚都选在党的生日。”听到我的祝福和调侃,老妈的声音里充满了喜悦和激动:“本不想张扬的,今天中午你爸一高兴说漏了嘴,你的弟弟、妹妹们就一定要为我们庆祝一下……要是你在家就更好了……其实我们每年的结婚纪念日都是普天同庆。”老妈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现在生活越过越好,节日也越来越多。原来只有儿童节, 没听说过老人节。现在连父亲、母亲都有节。你看,结婚都50年了,第一次让孩子们为我们庆祝,就是金色的纪念日……”电话那头的老妈越说话越多,越说越兴奋。我太理解老妈此时的心情了。老人家的一生可谓饱尝风霜,当然也曾有过人生辉煌。
我的老妈——身世传奇的劳动模范
1935年,老妈出生在山东利津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难以维持生计,外祖父母在老妈两、三岁时便将她送给了一户有钱人家。那户人家原是冯玉祥将军的部下,当时已被遣散回乡种田。老妈在他家没过上几天温饱日子,就遭遇了家庭破落。但这一历史背景却对老妈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年,刚14岁的母亲就从养父母家出来当学徒工,谋求自立。从未读过书的母亲利用业余时间上扫盲班学识字、学文化,而且做各项工作都能脱颖而出。老妈多次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工会积极分子等;21岁那年就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并被任命为公私合营工厂的厂长,市工会执委委员。至今在家乡的市志上还有老妈任职和当选省劳模的记载。老爸经常自豪地说:“要是将你妈的奖状全挂在墙上,我们家就不用买糊墙纸了。”
老妈在各种会议上发言、做报告极少拿稿子。一是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难以写出大块头的文章;二是因为老妈那生动、朴实的语言更能打动听众,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时要在较正式的会议上发言,上级领导安排他人帮老妈写好讲稿,老妈也要自己亲自修改,改成较口语化的,更贴近生活和听众的语言。
老妈一向认真做事,以诚待人。她的好强、倔强的性格使她在工作中成绩斐然,可在“文化大革命”中也着实吃了不少苦头。当时的造反派给老妈扣上好几顶“帽子”,“地主的女儿”“军阀的女儿”“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老妈在任何场合从不“低头认罪”,始终坚持说自己是“党的女儿”,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干部”。但那段日子的精神折磨却使老妈落下了偏头痛的病根。“四人帮”被粉碎后,党组织不仅为老妈做出正确结论,还多次派人去山东,想方设法帮老妈找到了“家”。1978年,老妈的哥哥——我的大舅来到我家,兄妹相见,喜极而泣,当时那一幕真是叫人刻骨铭心。这一年又恰逢我国恢复高考,我和弟弟同时考上大学。记得进大学后的第一堂课,老师让我们用英语做自我介绍,我将发生在我们家的真实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时,全班大部分同学都感动得流出了泪水。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又重新回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文革”中所受到的委屈已是烟消云散。当时,老妈虽已40有余,但却犹如焕发了第二次青春,决心要以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来报答党和人民。她几次让出增加工资的机会,多次受到各类表彰,经常被邀请做巡回演讲。说实话,我从老妈那里所学到的做事、做人的道理,不是老妈亲口传授——因为,她似乎从没有时间给我们讲“大道理”,而是从小受到的耳濡目染。我是家中的长女,老妈怀胎十月及我出生满月后从未请过一天假。而且在我7个月大时,老妈因要赴省干校学习,就毅然断了我的“粮源”。后来我常跟老妈开玩笑:我体质弱,自立能力强皆源于老妈当时的决策。
我的老爸——自学成才的“诗词艺术家”
我的老爸也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上过两年私塾,最高学历也就是初中一年级。解放后老爸先在乡里工作,后来被组织上送到干校学习继而按排到城里工作。然而,在我的眼里,老爸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才子”。不仅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而且还会吹箫、 笛子、口琴,拉二胡、下象棋。只可惜我小时虽然也时而将老爸心爱的“家什”偷偷地拿出来比划,但终因无人指点,会吹几首“大海航行靠舵手”什麽的就再无下文了。为此,我时常责怪老爸,年轻时不重视对孩子的“素质教育”。也许是由于老爸的多才多艺,使得18岁时就崭露头角的老妈一见倾心,结下百年之好。听老爸说:那时老爸交谊舞也跳得好,而不喜欢跳舞的老妈每次都陪着老爸参加各种活动,坐在那儿静静地看,从无怨言。
老爸酷爱读书,记得小时我家有一个藤子制作的书架,上面摆满了“红楼梦” 、“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名著及“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等书籍。我上小学不久,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囫囵吞枣地读了不少书,而且,常常被书中的故事、人物的命运感动的泪流满面。稍懂事后想来其实老爸通过这个书架转达了他对孩子们的爱和期望,对我们的人格塑造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只可惜文革中老爸的书架连同他心爱的书籍被迫烧毁,就连我最喜爱的小人书《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也未能幸免。那时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对儿女充满希望的爸、妈给我和弟弟取了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两位小英雄的名字,并买了小人书《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给我们看,鼓励我们以英雄为学习榜样。由于文革中老爸、老妈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前苏联从“老大哥”变成了“修正主义”,“卓娅”和“舒拉”(我和弟弟)也自然成了“修正主义的苗子”,老爸不得不将我和弟弟的名字改了。这件事使我至今仍耿耿于怀。
老爸这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政府机关工作,这给勤奋好学的他提供了自学成才、自我深造的机会。工作之余,老爸喜欢文艺创作。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要不是文化大革命,他创作的一个剧本,也许会搬上舞台或银幕。可惜,后来只能被老妈拿来当糊墙纸了。退休后,老爸赶上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时光。在市政府兴办的 “老年大学”里,老爸一口气读了四届,所学专业涉及诗词、历史、哲学、书法等。我和弟妹们说:“老爸已是我们家的博士后了”。近几年来吟诗填词成了他的最大业余爱好,其中部分作品已在一些诗集和刊物上发表,也不断收到一些刊物约稿的信函,还担任了当地诗词协会的编委。今年四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华诗词辞典》收录了10首老爸的诗词作品,并授予他老人家“中华诗词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老爸老妈结婚50年来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他们一生追求真理、勤恳工作、真诚待人、淡泊名利。为悼念祖父母,老爸曾做诗一首《父母坟前》:燃花追念在天灵,烟灭灰飞心不平,此际似听娘教子,做人就要一身清。我想这其实是老爸老妈精神境界的真实写照,而又何尝不是他们对我们后代的教导呢?
快乐的老爸、老妈
两位老人退休以后,仍保持着“旺盛的革命精力”,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丰富多彩。每天早晨爬山、下午散步是必修课;收看新闻联播和〈〈夕阳红〉〉节目基本上可说是雷打不动;古装电视连续剧给老妈带来了许多欢乐——当然也“骗”去了不少眼泪;各类体育赛事却成了老爸喝白兰地的最好“借口”。好在二老现在一人拥有一台电视机,不会再为争夺遥控器而发生“战争”了。
老妈虽文化程度不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极强,善于抓住最有特点的东西,说起话来诙谐逗人。如记人物的名字,她就有自己的一套办法。邓捷因演过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从此就成了老妈口中眼中的“王熙凤”;张丰毅因演过电视剧《韩信》中的韩信,因而被称为“钻裤档”;主持人黄薇因主持过法律节目,讲话铿锵有力,老妈管她叫“厉害的”;喜剧演员郭达叫“换大米的”;女排运动员赵蕊蕊叫“好笑的”;新闻播音员罗京叫“不笑的”。今年暑假回家看望二老,老妈告诉我:“你爸刚买的几本书真好,胖乎乎的可真漂亮。”而家里人最常提起的关于老妈的有趣故事则是她刚退休时发生的一件事。有一天, 老妈头痛,而四个孙子孙女却因玩得高兴吵个不停。当了多年大厂工会主席的老妈对几个不满10岁的孩子说:“为了避免矛盾,不影响他人,从现在起,“男同志”和“女同志”分开玩好不好?!”
天生幽默感极强的老爸总是使整个家庭充满欢乐。不知我出生前,老爸是怎样称呼老妈的,反正我们小时侯,老爸称老妈为“毛娘”;有了两个属牛的孙子后,老妈又被改称为“牛奶”。最近,老妈又被称为“卷毛老太”了。一打听,原来也有“典故”:老妈最喜爱看的一部电视剧里有一个叫“雅各布”的意大利小男孩,卷卷的头发,大大的眼睛,聪明活泼,老妈非常喜爱,总是说“我要是有个这样的重孙该多好啊!”一向以老妈头痛病不复发为全家最大快事的老爸深知,老妈情绪好则不会头痛,就对老妈说:“这还不容易,现在我们国家强大了,许多洋鬼子巴不得和中国人攀亲。将来你的孙子孙女到海外留学,说不定带回一群‘雅各布’呢”。把老妈乐得笑个前仰后合。老爸一看这招挺灵,从此就管老妈叫“卷毛老太”了。
老爸心态极佳,热爱生活,勤奋好学,正因为此,虽已年逾古稀,却整日精神抖擞,思路敏捷如初。他创作的诗词或是歌颂改革开放大好形势;或是感慨人民生活的改善提高(包括自家变化);再就是讴歌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当然也有不少是抨击腐败现象或时弊的。
我十分佩服老爸的才气,他总是能够“与时俱进”地把家事、国事、天下事巧妙地体现在他创作的春联或诗词中。如:十几年前,老爸、老妈在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喜得两个外孙女和两个孙子,老爸所作的春联是:“一双乳燕随春到 两只毛牛踏雪来”。2000年,我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一大学执教中国文化,老爸赠语勉励:“送君远去大西洋,邻里生疏风物非。做客自当知冷暖,待人未可分黄黧 。诚言儒学论诸子,浅译唐诗吟宋词。书院梨园花似锦,绽开拉美亦多姿。
在九届人大召开之际,老爸特意填词一首:
浪淘沙 贺全国九届人大会议
丽日逐轻寒,万里春还。精英聚首论江山。重墨浓情书盛世,启后承前。
风起大洋边,满目尘烟。繁华几处尽凋残。独有神州风景好,绿柳蓝天。
去年老爸七十大寿,我送的礼物是一台电脑, 老爸乐坏了。老妈在电话里常“埋怨”道:“你送他个大玩具,他又有新玩法了。这不,常常玩得忘了吃饭,更别提帮我做家务了。唉,真成了老‘玩童’了”。老爸学会使用电脑后,在电脑上作的第一首诗是:“七十再求师,学徒未觉迟。结缘因特网,生活更多姿。”我对老爸老妈说:“尽情地享受生活吧,到你们钻石婚纪念时,生活必将更加多姿多彩。”
作者(右一)与父母的合影
(注:风起句指当年亚洲经济危机)
注:此文曾于2003年11月于中国广东刊物《源流》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