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妮談書》專欄
8月19日,這是一個好日子,因爲在廣大華人朋友的支持下,書原已經開張一年了。這天,在華人雜誌社的協助下,在清真馬傢舘舉辦了華人之友餐會,主題就是“漢字繁(正)体字與簡體字之我見”。這是一個何等有意思的主題,這也是《曉妮談書》的第一個主題,在清真馬傢舘有30多位華人朋友濟濟一堂,時而歡聲笑語,時而唇槍舌戰,這是一場十分有趣的討論,下面將精彩片斷摘錄在此:
● 漢字必須就事論事,不要被政治操弄。中國字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文字,中國的語言是最好的語言。但是,中國字不能再“簡”下去了,到此爲止!
● “正體字”的説法在中國是不成立的,所謂“正體字”就是繁體字,正體字並不表示繁體字就是正統的意思,這只是因繁體字較多筆畫,簡體字較少筆畫而言的,是學術性而非政治性的。
● 只認識簡體字不認識正體字是不可以的,學習中文就必須了解正體字。
● 我認繁體字沒有任何問題,不需要任何轉換的過程,但簡化過程不可以強化,在大陸文革期間,領導人題字,可以暫不用改成簡體字,而日常生活中的繁體字卻強令必須改爲簡體字,這也是不對的。
● 簡化字要有規矩,不可以隨意亂“簡”。
● 簡體字在電腦中文系統上轉換成繁體字時也會有很多有趣的現象。
● 現象1:“聖誕節”被轉成“耶誕節”。“警察”就變成了“員警”。“文件”被轉成了“文檔”。“水平”被轉成“水準”。
現象2:中國大陸對找男女朋友,結婚伴侶叫“找對象”,被轉成“找物 件”,豈不讓人摸不着頭腦?!
● 我願意與你們打賭:《世界日報》在5年之内會不會用簡體字?!
● 我絕對支持保留正體中文!理由太多了,重要的是優良文化傳統的繼承,否則無人能看得懂原字舊字古書,簡單的則是對姓氏的尊重。譬如:“傅”與“付”,“蕭”與“肖”,“葉”與“叶”之類。
● 希望不要把“簡繁”政治化,由繁入簡,是歷史進程的必然。在簡化過程中會有各種不足之処,但不要否定簡化字本身具有的重要意義。
● 接受正體字或簡體字猶如個人的口味喜好或習慣,各沽一味吧。
● 中文的書法是藝術,簡體字卻是有它的功能性,如果現代人要用毛筆來表述他要講的事情豈不是太麻煩了嗎。。。。。。
聼着這些截然不同,色彩鮮明的討論,我感受到,在海外的華人能夠非常自由地各抒己見,是一件很值得慶幸的事。我也由衷的感到這個討論是否有結論並不重要。我的成長環境就能説明這是一個不容易即刻解決的問題:我的父親受過舊式的教育,也接受過西方文化的熏陶。他能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他會常常看着簡體字發出“越簡越難看”的感嘆。我有一個在美國出生的女兒,當時在選擇她就讀中文學校的時候,就決定去教授繁體字的中文學校,一是考慮到美國的中文出版物大部分為繁體字,二是虛榮心做祟,希望女兒做一個有學問的人,因爲有如我父親,和我上大學時中文系老教授,都是寫繁體字的,那麽寫繁體字似乎就是一個有學問的象徵。而我自己,雖然成長在簡體字的年代,但是由於學的是中文專業,要閲讀大量的中國古典名著,而大多都是繁體字版本,在我而言,看繁體字完全不是問題。直到有一天,女兒很吃力的在練習本上寫着生詞時,困惑地問我:繁體字爲什麽那麽“煩”,我才若有所思,這並不是我們這代人完全能夠解決的一個問題。
當然,在書原,我就更敏銳的感覺到要照顧好所有的華人朋友,就應該簡繁(正)兼顧,讓所有來買書的人能夠滿意而歸,真正做到讓書原成爲你的精神家園。至於簡繁(正)之見,我們留着慢慢地討論吧。。。。。。
8月19日寫于聖地亞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