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晓妮
曉妮談書
每逢母親節,我都會惦記著給遠隔重洋的媽媽打個電話,聼聼她的“嘮叨”,聊聊我的近況。雖然我們常常通電話,但是母親節這一天卻有特別的情愫在我們母女心裏。那種濃得化不開的親情就在閒言碎語間。與此同時,我又很想打探我那寶貝的女兒會給我什麽驚喜。她在兩嵗以後就會用那雙小胖手給我作出各式各樣的母親節禮物,什麽小折紙、小卡片、小玩意對我來講,比那些金銀珠寶還要珍貴。到了她會寫字的時候,那些稚嫩、深情的話語常常使我那麽地感動。今年她又會出什麽奇招,讓我又一次感受到只有我們母女倆才能體會到的深情?女兒大了,功課也多了,每日只見她做功課,禮物的事兒,好像沒有什麽動靜。到了母親節前一天晚上,我實在忍不住,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講,只好婉轉地問:“唉,明天是個什麽日子啊?”女兒還在埋頭做功課,隨口說了一句“我知道,我已經想好了!”看看時鐘,已經很晚,我有點熬不住就先去睡了。第二天起床已經不早了,照例到女兒房間跟她說早安,還在睡夢中的女兒口齒不清地說“母親節快樂!” 然後指著桌子說:“給你的禮物就在那兒,昨晚我做到一點半才睡。”我看到了擺在桌子上的禮物:女兒用粘土做出了一幅構思新穎,構圖奇特,色彩高雅的的牌匾:底板是黑色的,上面鑲嵌著白色從小到大的水滴。女兒的巧思恰好迎合了我最喜愛的兩种顔色,看上去那麽雅致,那麽生動。可是女兒的寓意是什麽呢?她說:“這表示你在養育我的時候灑下的汗水和淚水。” “汗水是有的,那麽淚水呢?” “就是在我不乖時,你心裏難過就會有淚水啦。” “哦,你知不知道中國有一句俗語?” “我知道,只是記不清怎麽說了。”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哦,對對對。我知道了。”
於是,我和女兒就討論起“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話題:“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書面記載最早為清代的增廣賢朱子家訓,其句為民間俗語,意思是受到別人一滴水這樣的恩惠,就應以湧泉一樣的恩情還人。懂得回報的人被人們稱爲“有良心的人”,只知索取,不知回報的人常常被人瞧不起,斥為沒有良心的人。有的孩子在溺愛中長大,從來沒有回報的實踐,也沒有產生過回報的意識。他們認爲別人爲他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也不需要回報。孩子不懂得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不懂得珍惜,其實是父母的責任,家長應該讓孩子從小懂得什麽是愛,讓他們把這些愛牢牢記在心中,長大以後用自己的行動去回報父母的愛。孩子的心是塊空地,种什麽,長什麽。做父母的,如果真的愛孩子,那麽從小就需要往孩子心裏撒下愛的種子。這比什麽都重要。愛的種子是需要培育的。無情無義的孩子是家長過度溺愛的結果。那些從小就有“愛的麻痹症”的人,長大以後,又怎麽去愛別人、愛國家?從小沒有感恩的孩子,長大以後就會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感恩之心、感激之情,就像燃燒的火焰會點燃,照亮孩子的生命。沒有感恩,愛心之樹就失去了成長的沃土。愛心之舟必將擱淺在心霛的荒漠。不論時代發生怎樣的變化,美好的情操和品德永遠鮮亮。
其實,只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不管你的滴水變成多少的泉水,只要在你的能力範圍内,有所回報就行了。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在父母勞累后,递上一杯暖茶;每逢佳節,給他們去一個電話,聼他們扯扯家常,讓他們聼聼你的聲音;最好是抽空和他們相聚,帶他們去他們喜歡的地方;找機會對他們說“我愛你們!” 雖然這話可能不容易輕易說出……
同樣對於曾經幫過你的人,在他失意的時候,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在他需要你的支持時,盡你所能,幫他、挺他。最近,我看過一本國内很有名的藝術家寫的自傳,她認爲的“幸福深處”有一大部分是要感激曾經幫助過她的人。其中有一位童年時代的朋友,二十五年前,如果沒有她的一句:“你學老師、學同學學得太像了”,硬是拉她去投考,她就不會走上藝術之路,也就沒有今天的她。感激之心,並沒有因爲時間的推移而淡忘。當然,我們不能做到聖人,但最起碼要做個君子。我們不一定要有大海一般的胸懷,但我們要能體諒別人,要能夠心存感恩,做一個知恩圖報,報恩施恩的人。感恩、報恩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也是做人的一種責任。
我曾經看過一位十八嵗孩子的作文。他是這樣闡述“滴水之恩,以何報?”“春天陽光普照大地,用溫度回報了小河,讓小河的冰層消逝,使它能過歡快地流淌。夏天烈日炎炎,甘露用淚水回報了大地,讓花朵開放得更加鮮豔,讓荷花在澆水之後開放得灼灼其華,沁人心脾。“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經歷了春風夏日,落花用身軀回報了養育自己的大地媽媽。冬天寒風凜冽,雪花飄落,萬物皆“冬眠”,只有梅花孤霜傲雪,用梅花的香氣回報給人們……大自然皆如此,何若人也?”
因爲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世界。因爲感恩才會有真摯的情感。
本月推薦-
《給孩子一顆感恩的心——一本震撼孩子心靈的感恩故事全集》- 郭紅梅 編者
《給孩子一顆博愛的心——讓孩子受盡一生的愛的故事全集》- 趙寧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