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教会也有好人
我们在美国东岸马里兰大学学习期间,1991年6至8月我父母首次来美探亲旅游。当他们那时知道我们接受基督教信仰时,他们无法理解我们的选择。基督教在中国近代史上被大陆诋毁的如此“败坏” ,接受此信仰的中国人无一例外地被称为 “洋奴” 、 “卖国贼” 、 “帝国主义走狗” 的恶名。所以我能理解却不能接受我母亲在离美回国时讲的那句 “教会也有好人” 的话。她本是好意,但那句褒贬含蓄的话却挫伤了我的心。
几十年来,我们在教会里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变故。但“教会里的好人”却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和Peggy是1990年接受基督教信仰的。至今已二十七年。对于一个有限的人生,二十七个春秋实为不短的日子。但在两千多年基督教信仰史的长河中它却是短暂的瞬息。就像驱车奔驰在高速公路所看到的掠影一样,即便是一瞬间、一霎那,那些尽收眼底的人物、景象,有的会刻骨铭心、终生难忘。时间、历史的长河就是由这无数短暂的瞬间、眨眼的霎那连接而成。绚丽多彩的全景是由这无数一闪而过的掠影绘制组合。在我信主二十七个寒暑春秋里,我所经历的、耳闻目睹的虽微不足道,但这些微不足道的人和事,一旦融入历史的长河,便展示出五彩缤纷、斑斓壮阔的图景。
二十七年来我所遇到的“教会里的好人”,他们中有不善言语的,做事说话令人费解的,含辛茹苦、忍辱负重的,不由自主、身不由己的,身有残疾的,也有英年早逝的。但在事奉中,不善言语的,却以他们的生命见证出他们的信仰和福音真理。他们充满活力的见证来自于他们独特的信仰观。他们信奉的是神不是人;他们的事奉没有教会内外之分、宗派之别。事奉中被人误会、歧视、排挤、谗言、恶语,他们继续事奉。“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 (哈3:17-18),他们仍旧持守信仰。因为他们知道所信的是谁,并且也深信他能保全他们所托付祂的,直到那日。
无论是服事学生,还是亲人、家属;无论是慕道友,还是教会的弟兄姊妹;无论是被关押在移民局看守所里的同胞,还是来自世界各地被囚禁的男男女女;无论是饥饿的、衣衫褴褛的、寂寞的、没有人爱的、酗酒、吸毒的,还是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乞丐和流浪汉;他们悄然无声、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服事。哪里有迷失的羊,他们就在哪里出现;哪里有忧伤的心,他们就在哪里安慰;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寒暑春秋、持之以恒。他们的事奉满有神的祝福,满有神的同在;到处散发馨香之气,到处开花、结果。像万花筒里不起眼的微小颗粒,他们的忠诚事奉彰显出神国度的万紫千红。
使我惊奇的是,这二十七个寒暑春秋,对我生命成长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那些终年默默无闻、默默事奉的弟兄姊妹。他们的事奉常常是不起眼的,没人争抢的。他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们无声的事奉深深震撼着我,激励着我。
十一、忍辱负重仆人
在“无声的侍奉”中,我曾介绍过教会里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
“多少年来,教会人来人往,很少人注意到是谁保持着它特有的清洁、有序的面貌,更不用说会有多少人来争着、抢着做这些事了。但多年来无论是主日、查经、祷告或是其它聚会,只要是在会堂举行,我们教会里有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总是无一例外地最早来到会堂开门。每次门一打开,他们便不声不响地分头做不知做了多少遍的事情:西装笔挺的老弟兄忙着扫地擦桌,清洁、布置会场,准备主日圣餐饼、杯器皿;衣着简朴的老姊妹把在家做好的精致薄饼拿出来小心翼翼地放到圣餐盘里,然后加水烧茶、淘米煮饭,准备午餐。两位老人搭配默契,把教会像家一样里里外外布置得清洁、有序。当主日早晨第一批查经、慕道的人到来时,人们总是看到停车场干干净净,会堂里窗明几净,座椅、诗歌本、圣经摆放得整整齐齐。偌大的会客兼活动室,桌椅成行,书架成对。东西多、杂而不乱,被布置得有条不紊。隔壁的厨房和壁橱也总是保持得洁净卫生、井井有条。在会堂里笑脸相迎每一位的便是这对终年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为大家服事的老夫妇。 他们的守时不仅仅限于主日、祷告聚会。即便外出聚会,他们总是提前到达,仅这一点就让我们这些晚辈望尘莫及。记得第一次在我们住所举行周末晚餐家庭聚会,我发现他们老两口大白天就特地赶来,开着车在我们住所周围兜圈子,一面认门、一面认路。
多少年来,会堂里灯泡坏了,暖气出了毛病,厕所漏水,锅、碗、炊具放错了地方,餐巾、餐具用完了,墩布、扫把其它用具短缺了,事无大小,大家便习惯地找到他们。他们从不推托,总是高高兴兴地担起教会后勤以及购买一切所需用品的工作。听到有人病了,他们便带着果品、或自作的佳肴驱车到家里或医院病房探访慰问,从没间断。听到弟兄姊妹的父母从国内来,他们主动探访问寒问暖、一有时间便接到家里热情招待。年纪大的,身体有病的,生小孩子的,和别人闹别扭的、吵嘴的,夫妻不和的,因事不能来聚会的,有代祷事项的,大家便不约而同地打电话给他们或托人转告他们。因为大家都知道,别人的事他们会特意记在心上,每天必认真负责地代祷,想方设法地帮助。
他们的事奉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寒暑春秋、持之以恒。他们为人忠厚,正直。仗义执言,坚持真理。对人宽,对己严。对别人的软弱,他们会私下当面好言相劝;对自己无意中说重了的话,会主动连夜道歉。甚至被别人误会、谗言中伤,他们还是心怀坦荡、默不作声地继续以爱心服事。记得最后一次看到他们在购物中心为教会采购时,他们的手推车上,仍像往常一样,堆满了各种瓶瓶罐罐、一袋袋50磅重的大米以及种类繁多的教会日用食品、饮料、用具。体弱高龄的老夫妇,步履艰难地推着车向购物中心出口缓行。他们这时正受到歧视排挤、恶语中伤。看到此情此景,我禁不住为他们的境遇和他们存心忍耐的宽大襟怀而感动流泪。”
十二、忧伤人的好友
在一篇题为“与忧伤人为邻舍”中我曾描写过另一对教会夫妇:
“在我们中有一对弟兄姊妹,除了吉他伴奏、带领诗歌外,他们的出没不大被人注意,更少有人知道他们平时默默做的事情。帮厨、洗碗盘、做饭后清洁工作;探访接送老、弱、病、残的弟兄姊妹;机场接送;陪伴、关心、接送初来教会的新人及家属,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找房、搬家、办理保险、驾驶执照等事项。从他们言谈举止上看不出他们曾是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宣教的歌/琴手,更无人知晓他们曾是为主戎马征战数十载,在硝烟弥漫宣教沙场第一线上冲锋陷阵的老兵。
不久,在一艘停靠在港口附近的远洋货轮黑暗狭窄、垃圾狼藉、空气窒息的集装箱里,港务人员发现了几十位从大陆偷渡的中国同胞以及在颠泊的海运中丧命的三人的尸体。失魂落魄的幸存者们立即被拘留并关押在本地移民局看守所里。在电视上,当他们看到那一张张劫后余生、疲惫不堪的绝望面孔时,他们仿佛听到主耶稣临行前在十字架上最后那句“我渴”的声音。像当年蒙召为主出征时一样,他们结束了自己短暂的退役生活,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新的征程。在海上遇难的三位同胞中,有一位是弟兄。为了安抚患难同胞悲哀的心,他们用神赐给他们的歌喉、乐器,举办了一场简短而催人泪下的追思会,藉此播下了福音的种子。接下来就是筹办即将来临的一年一度的春节聚会。在他们的倡导下,来自不同教会的弟兄姊妹准备了丰盛的美味佳肴。除夕晚上被关押在拘留所的同胞们边吃边听那优美、深沉的古典吉他的旋律和感人肺腑的诗歌时,无不为之感动落泪。他们待人真诚的爱心很快赢得同胞们的信任和爱戴。人们开始亲切地称呼他们大哥、大姐。移民局福音事工在当地世援社(World Relief)协调下由此展开。
从那以后每个主日晚上,他们便带着志愿同工们准时到达移民局看守所探访、慰问。每次探访分男、女两堂进行,人多时分三堂,每堂约一个小时左右。十七个寒暑春秋,他们带领的同工们没有间断过一次探访。周末晚上同胞们便习惯地趴在拘留所的窗上,热切地盼望他们的来访,期待听到见到他们,听到优美和谐的吉他伴奏和学到更多清馨感人的诗歌。他们的从神而来的爱心关怀化解了被关押的同胞们离乡落难后的悲伤、忧愁和绝望,为他们带来了欢乐的笑声和希望。他们中不少人接受福音开始读经、祷告。
随着关押候审、出庭申诉时间不断的拖延,被关押在拘留所同胞们的情绪开始出现大的波动。一位同胞在拘留期间听到父亲病逝,精神失常,自杀未遂,被送进医院抢救。听到消息后,他们便连夜赶到医院看望、祈祷。拜托他们的事也与日俱增:中文报刊、读物,代买电话卡,请律师,做口、笔翻译,代笔写信,和大陆家人、美国境内亲朋好友联系,传代信息。事无大小,凡他们能做到的从不推辞,尽他们全力去做。
半年过去了,被关押同胞们的案子开始有了结果。有的避难成功获释,有的因病假释,有的被遣送回国,有的被继续关押候审。获释、假释的,一出移民局大门,便成了人地两生、举目无亲的人,第一个投靠的就是他们。多少年来,他们的家便成了包吃包住的客站、旅店、招待所。一批批放出来的同胞,少则一、二个,多则三、五个,被接到他们家中。一住十天、半个月是常事。他们对接待工作早已习以为常,接机、送机更是家常便饭。 一有人要被遣送,他们便到处购买尺寸大小合适、合身的衣物和鞋子。无论刮风下雨及时赶到移民局送行。同时每周周末他们继续探访新来或仍被关押在拘留所的同胞们。被调迁到别处拘留所的,只要他们能去就专程探访,最远的要花整整一天时间的车、船旅程。
他们不仅和获释、假释后分散在全美各地的同胞保持联系,一旦有机会便会专程前往探望,帮助他们和当地教会取得联系。他们对被遣送回国的同胞更是念念不忘,每年定期到大陆探访,使那些因被遣送回国而软弱的再一次受到关爱和激励。这些同胞,有的移民到欧洲、中南美洲后,还特意邀请他们去举行福音布道会。
十七个寒暑春秋,他们风雨无阻,任劳任怨。以基督的心为心,用真诚的爱心去关爱那些被关押在移民局看守所里等待出庭审讯、申诉的三百多位中国同胞。以至大多数接触到他们爱心服事的人接受了福音,许多在移民局看守所里受浸重生,成为神的儿女,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多年来在移民局看守所里,被他们服事的还有来自印度、朝鲜、非洲、苏联及中南美洲等几十多个国家的被囚禁的男男女女。
一次,在他们应邀前往英国中、北部华人餐福特会前,我们有机会和另一对老夫妇一起和他们在外面吃了顿便饭。席间,他们在手机上收到从千里以外德州打来的电话,拜托他们为一位即将遣送回国的同胞购买一双鞋子。姊妹从容不迫地记下所需鞋子的号码,收件人姓名、地址。关上手机后,继续有说有笑地吃饭、谈话,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在他们登机赴英的前几天,收到她草草发来的一份简短的电邮:
“感谢你们为我们安排的晚餐。我们用XX伯伯/妈妈给这次事工的部分奉献,为那位即将遣送回国的同胞买到一双新鞋,并通过快邮寄给了他。谢谢让我们带走没吃完的饭菜。那天晚上大家道别后,车场空荡荡的。离我们停车不远的地方,看到一位背着书包的男人向我们走来。我急忙督促弟兄赶紧上车以免被抢劫。那男人走到离车约6英尺处便停住,嘴里好像磨叨着他没有吸毒、喝酒。弟兄开出车场不远后,又掉头开回来,把装着没吃完食物的饭盒和两个橘子给了他。看到他接过饭盒后激动的样子,他大概饿了很长时间。很高兴我们还有剩饭与他分享。”
他们的事工就是如此简单、实在,走到哪服事到哪。满有神的祝福,满有神的同在,到处散发馨香之气。哪里有迷失的羊,他们就在哪里出现;哪里有忧伤的心,他们就在哪里安慰。被他们服事的人中不仅仅是那些关押在移民局看守所里的人,还有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有饥饿的、衣衫褴褛的、寂寞的、没有人爱的、酗酒、吸毒的和露宿街头的乞丐。他们的事奉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矫揉造作的外表。从不张扬,从不招摇过市。他们的事奉跨越种族、文化、传统;跨越教会、社区、国界,因为他们献身的是神的国度,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十三、侍奉不分彼此
在“无声的侍奉”中,我也曾介绍过一位事奉时不分彼此的弟兄:
“在同工中,有一位平时话语不多,可讲出话来常常与众不同、令人费解的弟兄。他讲话时,即便是讲到再悲惨的事,你也会看到他那副安详、笑容可掬的面孔。某某人因癌症夺去了生命,你会在聚会中听到他不紧不慢地陈述他目睹一位生命垂危最后一刻时的感慨。谁也不会料到,此时此刻这位老兄会突然冒出一声“嘿嘿”的笑声。面对被这突如其来的“嘿嘿” 声搞得莫名其妙的听众,这位笑容满面的弟兄欣然地告诉大家,癌症虽夺去了某某人的生命,但他的灵魂在生命垂危期间已经因信得救了。再大的事,从他的话里也听不出什么严重性。某某夫妇回国探亲期间,拜托这位弟兄有空看看他们的房子。一天夜里,我从梦中被这位老兄打来的电话吵醒。深更半夜打电话,我问他有何急事,话筒那端传来的还是那不合时宜的 “嘿嘿” 笑声,随后我被告知 “没什么事,只是某某夫妇的家被盗了。”
一次野营退修会回来后,弟兄姊妹们争先恐后地分享各自的感想、收获。轮到他讲话时,他却一时语塞。好不容易说出话来,大家听得似懂非懂:“只要大家得着了,我也就得着了。”很长时间我一直不明白他老兄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他做事和说话如出一辙,一样令人费解。一年一度大学开学时,各个教会便开始为新生筹办福音会。我们也不例外,发通知、贴海报,费了不知多少口舌,花了不知多少时间、精力邀来了不到二十位刚从大陆新来的学生参加我们举办的野营福音会。把新生接到营地后,同工们便忙着准备饭食、陪伴新生唱歌、打球、拉家常。忙碌中我发现,除了被邀的新生外,有几位不速之客混在新生中,一边问寒问暖,一边索取他们的通讯联络地址。追问他们何许人也时,才知道他们是其他教会的弟兄,应我们这位老兄的邀请,特地前来参加我们举办的野营福音会。对这件事我一直不理解、耿耿于怀。
和这位弟兄同工一段时间后,我才慢慢发现,他做事和他说话费解之处,正是他特有的与众不同的事奉观。对于他,神的事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男女之别。在他眼里讲台的事奉和打扫厕所的工作都应同等对待,认真负责。所以他主动发起从姊妹手中接过她们多年打扫会堂厕所的工作。对自己的错误和别人的错误,即便是事奉讲台弟兄的错误,他会一样毫不留情,直言不讳。所以无论教会内外出多大差错,他都能够安然对待。事情一过,烟消云散,从不再计较。 他认为神的事工没有教会之分,教派之别;没有彼此之分,内外之别。当弟兄姊妹们欢天喜地地分享他们的收获时,他们的喜乐,就是他的喜乐,他与众人同乐;弟兄姊妹们得着了,即便他想不出自己得着了什么,他也得着了,他与众人同得。福音是神的事工,越多的教会参与、搭配,越多的机会使人得救;在福音事工中,没有不同的教会,只有不分彼此的同工。大家同舟共济、异曲同工、同心合一地完成神所托付我们的大使命。所以每当我们组织福音会时,他会毫无顾忌地邀请其它教会的弟兄姊妹参加;当其它教会举办福音会时,他会毫不犹豫地介绍并主动开车把慕道友送去。
多年来,对不同教会的福音会、查经班、家庭聚会……只要他能参加就参加,能帮上忙就帮忙,能出份力就出份力。因为他事奉的是那位“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 的神。因为在神的国度里,神所托付的是不分彼此的事奉。”
十四、教会中的偏差
如果说“教会也有好人”的话,教会中也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以前曾听一位长者语重心长地讲:“服事是件不容易的事。被人服事的时候,你好、我好、他也好。可服事起来,棱棱角角的,彼此免不了摩擦。”当时我并没有太介意这句话,因为我正在享受那段人见人爱的被人服事的好日子。
许多年过去了,我亲身经历到服事的艰难和不易。前面我曾提到一次家庭聚会,大家忙着饭食招待(炸酱面),以至于没人、没有时间顾及到信息方面的分享。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因亏欠福音而感到内疚与自责。参加服事后,在不同的场合,我用这个实例见证我选择事奉主的原由。多少年后我才知道,虽然我见证的初衷是好的,但因总是提及此事而无意中伤害了为准备“炸酱面“付出辛劳汗水夫妇的自尊心。教会中有位信主前做生意的老弟兄,信主后觉得继续从商会影响事奉,因此放弃做生意的打算。在见证中老弟兄提到“无商不奸” 的说法,无意中得罪了某个还在经商的弟兄。
随着历史的发展,以传扬救恩福音为导向、动力而建立的教会渐渐地被对圣经不同的看见和理解、不同神学和解经观点、不同动机、不同异象而形成的宗派教会所取代。当教会不是为了传播救恩福音的需要而形成时,它的初始就出现了难以逆转的偏差。记得最初信主时,听到一篇有关“罪”的信息。听后很受启发和感动。我主动打电话给讲员,把我对信息的感受告诉他。没有料到的是,讲员本人对他所讲的信息并不以为然。此后,他所传的福音信息由关于“罪”变成海阔天空的“宇宙的奥秘。”理由是知识分子信主需要从“理性”“智慧”入手。不要说主攻天文地理的博士生们不卖讲员的帐,发现他所讲的“宇宙的奥秘”不仅漏洞百出、荒诞可笑,而且对创造宇宙万物的神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我们这些文科生听得更是莫名其妙。难道我们信主是因为我们无法理解“宇宙的奥秘”?接下来,我被告知在主日崇拜时,尽量少选“救赎”方面的诗歌,因为我们的“身份”与“位格”已由“蒙恩的罪人”变成“得胜的圣徒。”
在教会的见证中,我发现神的奇妙救恩渐渐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些诸如买了大房子,自己病好了,找到工作了,生了孩子了,自己碰巧碰到了大减价等“牵强附会”的见证。无论是教会建会周年纪念日,还是一年一度的感恩节,见证的大多是“成功福音。”某某弟兄在濒于破产的边缘上,因为主付出加倍侍奉而化险为夷,生意不仅重新走上正轨,而且祝福满满,兴旺发达;某某弟兄年内事业、家庭屡遭不顺和危难,虽有惊无险,从不顺中检讨自己十一奉献不够,亏欠主,立志悔改。来年风调雨顺,加薪加利,为此对神感恩戴德。这些见证中有的无可非议,有的确是亵渎神的假证。过度强调“成功福音”的“神迹”见证,“无异于因自身视野的侠义,而将神局限在神迹之中。”
一次聚会中,一位弟兄在临别时语重心长地讲到:“神造我们每一位不同,有喜鹊、有啄木鸟。”弟兄的话没有讲完就被在场的一位姊妹打断,因她不愿听啄木鸟的批评而更愿听喜鹊的“见证”:某某弟兄因她的祷告得到了一份年薪十万美金的工作。教会侍奉中的问题不就是因缺乏仗义执言的啄木鸟,年复一年的地陶醉在报喜不报忧的喜鹊的“见证”中而产生的吗?我们所信的就是我们所见证的。我们所信的如果是一位“天灵开、地灵开、妖魔鬼怪快离开”的神,他的神迹奇事无外乎是呼风唤雨、医病赶鬼行异能。正像一位回复“从一个基督教徒转变为非教徒的心路历程”中所描写的“成功了,说明祷告蒙垂听应许了,阿门。如不成功,是因为神有更好的计划,更大的成功要给我们,更是阿门!”如果最后还是不成功呢?结果是我们所信的神不灵,或者根本就不存在。如果我们对基督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医病赶鬼行异能的阶段,而忽略了他为我们的罪降世,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真正目的;那末教会里诸多的功利性见证势必造成信徒、慕道友对信仰的误解和混乱。教会出现的偏差, 说穿了,是我们到底信的是什么?保罗在歌林多前书中讲的好:“犹太人是要神迹、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利尼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林前1:22-24)换一句话讲,如果我们信的是功利性的神迹、理性的智慧,我们迟早会和钉十字架的基督分道扬镳。
我同意“离开了‘罪’而去谈基督教信仰,等于是无本之源!”的看法。离开钉十字架基督的信仰,最终是和其它宗教本质上没有区别的宗教。蒙恩的罪人离开救恩永远是罪人。无本之源的信仰,好比“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马太7:26-27)在神的国度里我们唯一可夸的就是十字架上的救恩:“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哈3:17-18)
十五、教会中的结症
在教会里我惊奇的发现,虽然大家忙着慕道、查经,但某某弟兄的解经和著作在大家的言谈话语和服侍中占有不容置疑的权威、主导地位。以至于解经代替了读经,信息代替了真理。几年过去了,在我毕业临别时,带领弟兄更关心和担心的是我对某某弟兄解经不屑一顾的态度。我还记得我坦诚地告诉他,几年来,我虽然读了一些圣经,却很少有人问津。被问到的多是有没有读某某弟兄的解经和著作。我信的是耶稣,不大有人过问;可我对某人的态度却变成我信主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不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吗?
参加服侍后,我注意到侍奉中的偏差、争议往往出自我们到底侍奉的是谁。如果侍奉的是人,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高低贵贱之分,大小强弱之别;名利地位之分,名誉、称呼、能力、权力、智慧之别。如果侍奉的是神,只有分工、恩赐的不同 (林前1:26-31);大家同心同德地完成神所托付我们的大使命。侍奉神所结的果子显而易见: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5:22-23)。
侍奉人的地方,自然会喧宾夺主、领袖尊大;口是心非、人政横溢。讲的是侍奉神,行的却是侍奉、讨好人。不怕得罪神,就怕得罪人。出了事情想对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领袖犯罪不认罪,知底知情的人却要人人表态、表衷心。仗义执言的遭鞭挞,当作异党被贬黜。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就如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贪图虚名、彼此惹气、互相吞咬等等(加5:15-26)。难怪侍奉人的地方永远容不下侍奉神的人。一个人不可能侍奉人又侍奉神:“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路 16:13,马太6:24)
教会是侍奉神的地方,仆人的身份不应该因恩赐、职分、分工不同而改变。不用说“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马太10:24) 即便做了管家,在主人面前还是仆人。仆人间互为肢体:“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罗12:4-5;林前12:12,20)
肢体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功用的不同。“我们俊美的肢体、自然用不着装饰.但神配搭这身子、把加倍的体面给那有缺欠的肢体。免得身上分门别类。总要肢体彼此相顾。”在侍奉中,“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林前12:23-26)教会的复兴,必从尊主为大开始。真理上旗帜鲜明:“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4:4-13)侍奉中:“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弗4:2-3,16,32)
十六、狭义的侍奉观
教会侍奉中的冲突有的是必然的、有的是可以避免的;有的是可以调和、化解的,有的无法挽回的。对圣经理解的不同而引起的争议是侍奉中常见的冲突之一。肢体中因不同恩赐有不同看见是正常现象。即便对同一章节、同一句话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也是正常现象。但过分强调自己或某人的看见、理解和解释高于别人,就会引起冲突。“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12:3)
在侍奉中,有人会看到异象,明白一部分真理,这是正常现象,是神的祝福。但因看到异象、明白一部分真理而自臆、标新立异,没有看到异象而自卑、自暴自弃,两种都会引起矛盾和冲突。“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甚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彷彿不是领受的呢。”(林前4:7) 一知半解不等于异象;只言片语不等于真理;异象不等于使命;芝麻不等于瓜。查考圣经不要因小失大,“以为内中有永生”(约5:39)查经是为了建造;真理是让人获得自由。在侍奉中,有人会以教会为家,听起来合情合理,但在事工中弊多利少。把教会当成家,无可非议;把教会当成私有财产,占山为王、惟我独尊、独断专行、搞一言堂、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此类教会事工如不及时纠正,很快会演变为各自为政的据点、夫唱妇随的夫妻店。谁尊大的冲突迟早会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造成的冲突在侍奉中算是最难化解。
教会出现各自为政、各持己见、四分五裂、闭门自守的割据局面显而易见、比比皆是。同心合一的国度侍奉渐渐地演变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现状。多年前我们曾通过电子邮件与北美各地的700多间华人教会和团体,分享上亿的大陆同胞生活在贫困线下并因贫困而变成文盲的现实,以期更多的海外蒙恩得救的华人基督徒能否伸出爱心的手,让贫困同胞们在我们身上实实在在地体会到耶稣的真爱。我们得到的是屈指可数的回复与惊人的沉默!一位热情支持这项事工的弟兄,私下告诉我这种事在他所服侍的华人教会连提都不能提,因为该教会注重对主的话语和属灵生活的追求,注重灵命栽培、持守真道。
十七、扶贫事工尝试
教会的一位弟兄非常关注国内那时偏远地区贫困现象,在他的倡导下,我们开展了一段扶贫事工的尝试。当我们听到中国大陆有592个贫困县、近2.4亿人口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下,13亿同胞中有2.3 亿文盲,数以百万计的学龄儿童、青少年由于家庭贫困而辍学,有的甚至被遗弃,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我们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下来。在那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的神州我们听到那些生活在中南、西南和西北的深山老林,石山、荒漠区,黄土高原区以及水库库区的同胞,因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生态失调,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教育落后,人畜饮水困难,生活条件恶劣而发出的呼救声。
2005年我们建立了网站参与了为以乐事工项目募捐、认捐:
· 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CEF为国内贫困孩子上学一对一认捐项目(10/2005);
· 中国慈福行动基金会OBC: 资助二位唇腭裂矫正手术 (12/2005);
· 杭州孤儿院义诊和慰问(6/2006);
· 杭州孤儿院两位残疾孤儿轮椅;一位残疾孤儿学手工艺技巧学费;
· 北京二位贫困考生上大学等
在探讨扶贫事工意义和途径过程中,我曾写过几篇文章,其中包括:
· “我们还在等什么呢?”《神国杂志》第4期5月2006年
· “我们岂可掉头而去?”《举目》第22期5月2006年
· “再拓新路──扶贫助教反思”《举目》第30期3月2008年
· “扶贫宣教勇士:“赈灾王”邬小鹤牧师”《举目》第32期7月2008年
· “拯救灵魂比拯救肉体、周济穷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