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岘
纪实
2001年6月8日(星期五)
有时生活常常不按常理出牌。邻居Jim的三个儿子都是亲生的,可是就是与他反向,给他凭添了许多的烦恼。而Owen不是Gin的亲生儿子,不仅Gin待他视入己出,而且Owen也与他亲如父子。为了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展现出它们之间的父子情深,我选中儿子帮助Dad建立网站为事件。
Gin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开发一门网上可以修生物学课的项目。由于儿子从十岁起就喜欢网络技术,所以,Gin又以鼓励他而将有些工作“有偿”地让他去做。春来秋去,父子开发的项目已经正式在大学里使用,虽然儿子所做的大多数工作都是电脑操作,但是,不论Gin在哪里讲座,他都会声称儿子是他的“合作伙伴”。
为了表现这段历史,我决定拍一些Gin用网络讲课的镜头。
按道理说,网络的课程就是在网络上修课。但是Gin为了便于一些没有网络经验的学生学习使用其软件,所以通常要在每学期的第一天向学生讲解。
正好今天是暑期班开学的第一天,所以我决定拍一些Gin讲课的镜头。
所谓的“暑期班”就是美国高中至大学都会给愿意利用假期修学分的学生开设的Summer School。通常Gin不愿意教暑期班,因为他认为教书的最大好处是一年有两个假期,他可以利用这两个假期周游世界。然而今年他因为开设了网上教学,许多学生想在假期里修课,加之我们家也没有出国旅行的计划, 所以Gin就接受了暑期教学的工作。
我原打算拍Gin站在宽大的贴墙屏幕前讲课的镜头和近百名学生听课的情形,然而,我发现拍暑期班会有更深刻的社会内涵。
1、不论从时间上,还是地点上,都可以更为真实地反映出美国的生存状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教授要放弃休假,学生要加倍学习。
2、这个网上教学课程的电脑软件是儿子和先生合作的结晶——Dad给儿子一 个勇于尝试的机会,儿子帮助Dad完成了一项教学成果;
由于是暑假,校园里比往日清静了许多,连拥挤的停车场都显得空荡荡的。由于路上塞车,我们驱车到校园的时候,已经接近上课时间。匆忙中,我急忙把镜头对准匆匆朝教室走去的Gin;然而,位置不对,大“逆光”!我想喊Gin站住重拍,可是他好像已经忘却我的存在,抑或是顾不上我,径直走进教室去啦。
起初我很懊恼,觉得Gin没有好好地配合我,可是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看到五、六十的学生已经平声静气地在听Gin讲话,我也就释然了。
我没有出声,悄悄地变换着角度拍摄着他和他的学生们,但是,教室里的所有人都注意到我的存在。Gin向大家介绍了我的身份,我也就索性大大方方地拍摄起来。
宽大的教室,上百台的电脑,西装革履的教授和不同肤色的学生……渐渐地,我被先生讲课时的魅力所征服。
为了不影响课堂教学,我抓拍了一些镜头就离开了教室。
走出教学楼,我的心情好多了,不再为刚才Gin没有配合我的拍摄而生气啦。
我把镜头对准了艳阳下的教学楼——补个空镜头吧!
可怜天下父母心
2001年6月14日(星期四)
今天是Fun的女儿Jusica的高中毕业典礼。
在美国,人们对于高中毕业典礼的重视程度决不亚于大学毕业。仅一个现象就可以“以一带十”:Jusica的祖母就是从美国东部的水牛城专程赶来参加孙女毕业典礼的!
至于美国人为什么如此重视高中毕业,我问了几个美国人,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的人说:美国普及中学教育,高中以下的公立学校不收费,所以大多数的美国人都可以获得高中文凭;然而,大学以上的学历都是学费高昂,许多人因付不起学费,或者是其它原因无法获得更高的文凭,所以高中毕业的典礼也许就是他们一生的纪念。
也有人告诉我说:高中生毕业的年纪正是青少年转向成人阶段,对于人的一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以学生和家长们对毕业典礼格外重视。还有一些人压根儿就没有想过为什么还要问“为什么”:这就是美国的文化,就象吃西餐要用叉子一样简单。
为了不以我的一孔之见为美国的文化盖馆定论,我想最好的方式是多拍图像,少发议论。
按照美国的风俗习惯,想要参加亲朋好友的毕业典礼,一定要提前通知当事人,以便对方掌握观礼名单;同时,当事人也要在典礼仪式的一至两周前将邀请涵寄出。
我在一周前就收到了Jusica寄来的请柬,相当的精致。时间就是今天晚上5:30;地点在儿子学校的运动广场上。
为了遵循自己制定的多拍图像,少发议论的原则,我在出发之前还专程拍了我收到请柬和带着一张写好的五十美元的支票,准备出门的镜头。说来也巧,正当Gin拍我的时候,Fun打来电话,通知我可以乘她的车走……灵机一动,我拍下来通话的情形,这样会给观众纪实的感觉。
当我们来到学校,占地近万米的操场和看台上已经挤满了人。由于Fun家父子提前一个多小时去占位置,所以我们到达时不用费心找位置啦。
今天是圣地牙哥少有的炎热天气,夕阳的余辉仍然带着灼人的热浪。然而,应届毕业生们一定要身穿红色的大褂和四角帽。在镜头中我看到不论是站在草地上等待多时的毕业生,还是坐在看台上晒了许久的观礼人,差不多人人脸上都挂着笑容。为了拍好毕业生入场的镜头,我壮着胆子占领了看台与操场之间的出入口的台阶(因为我发现负责现场拍摄的人占领了另一个出入口)。也许管理治安的人以为我也是“公务”,所以并没有上前干预。于是我拍下了两千毕业生的入场仪式和典礼过程。
多年以来,我不止一次地听到Fun在我面前赞美女儿:要强好胜,不仅学习好,打兰球也是学校的主力队员。那时候我把这种夸奖理解为是母亲爱女儿的一种表现方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然而,今天的毕业典礼,却让我对Jusica刮目相看啦——在两千多的毕业生中,Jusica是为数不到一百个优秀学生之一。当优秀学生身着比普通毕业生多了一件白色领巾的红色披风走在队伍的最前列时,别说Fun为女儿自豪,就连我这个做邻居的都对此羡慕不已。
也许是年龄的关系,抑或是美国邻里关系结构的原因,多年来我很少与Jusica接触,只是在刚刚搬到Pipit Place这条街上时和她接触过。那时她才刚过十岁,和我说话时还有些羞羞嗒嗒的。真是女大十八变。
毕业典礼仪式结束时,观礼台上的人蜂拥到操场上与自己的儿女和亲属聚合。在近万人的混乱中,Fun的先生Vence竟然很快地就找到了女儿。
父女拥抱,Jusica已经满脸泪花,做爸爸的也顾不上男儿有泪不轻弹,摘下眼镜抹着眼泪。
我很高兴自己抓拍到这一精彩的镜头!
回家的路上,我和Fun谈话的主题就是Jusica(我很想多了解一些她的成长故事)。Fun告诉我,虽然她的先生是纯正的美国白人,但是他和她结婚以后就去台湾工作了许多年,所以女儿和儿子都是在台湾先后出生的。Jusica六岁那年,全家才迁回美国。由于Jusica是欧亚混血儿,加上她在台湾生活了六年,所以她在自我认知上常常产生困惑。特别是在学校填写表格时,她不知道自己应该在种族的哪一栏里划勾。为了增强女儿的自信心,做父亲的就利用工余时间送女儿参加篮球队的训练。其实Jusica的身才比一般的亚洲女孩子的身材都矮,天生就不是打篮球的“披子”,然而,爸爸认为打篮球可以锻炼人的体魄,所以并不介意女儿是否能在篮球队里出人投地。
光阴似箭,从初中到高中,每个星期课后训练两次,周末是各种比赛。Vence就是在接送女儿和呐喊助威中度过无数个岁月。Fun说Vence从来没有抱怨过为女儿所付出的心力,反而很得意地说女儿开朗、自信的性格得力于篮球场上的磨练。Fun还告诉我,Vence正在把女儿多年来参加比赛的照片和报道剪贴成册,准备在女儿九月离家去大学之际送给女儿……
多么令人感动的父女之情啊!我决定在这一期的节目里加大Fun家的笔墨。我告诉她,17号在我家举行的Father’s Day的PARTY上,届时我会增加一个内容——来宾观看Jusica代表学校参加本市高中篮球决赛的录像带,这样既有纪实色彩,又能符合播出的质量标准。
我很幸运自己选中了Fun家,并把这一期的节目主题定在“教育”二字上。
更有意思的是,走出校园,因为停车场已满,所以我们就把车停到了校园外。我意外地看到一家幼儿园也在举行毕业典礼。四、五岁的男孩儿和女孩儿居然也都头戴“博士”帽,身着披风,懵懵懂懂地配合着父母的照相机。我急忙举起摄像机,把这一可爱的情形录了下来。当时只是觉得好玩,现在想一想还真的能突出本期节目的主题:望子成龙绝不仅仅是中国父母的心情,然而普天下的父母却为了这个共同的愿望,无私地奉献着。没有人知道这些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毕业生里有多少孩子会不负众望,但是,有哪位做父亲的会因为这是个未之数而放弃自己的责任呢?
今天在太阳底下足足嗮了近三个小时,虽然回到家里已经昏头涨脑,但我还是禁不住地8把拍到的镜头看了一遍,最后的结论就是一个字:值!
为前夫买礼物
2001年6月15日(星期五)
今天拍Julia家的“父亲节”的内容。
由于这是一个单亲家庭,我不想安排太多的内容,也可以说是没有太多的内容可拍。我和Julia沟通过之后,决定就以她为女儿准备父亲节的礼物为拍摄重点。
一个星期前就订好今天的拍摄计划:先拍她带女儿去商场选礼物和卡片,然后再到她家里拍她帮助女儿包礼物,再后来就拍她送女儿去前夫家……
一切都很顺利,我从商业中心的外面拍到了里面,居然没有人过来干预。于是,我不仅拍下母女俩儿选父亲节卡片的镜头,而且还拍下了买礼物付款的镜头。
接着是到Julia家包装礼物。本来这一切她们娘俩儿年年都做,可是今天面对着摄像机,自然会有些不自然。Julia还好,拍了几期节目,已经学会了如何配合镜头和突出自己;可是她的女儿就不同了,镜头拍得越多,她就越加反感,一再追问为什么要把这些生活琐事展现给别人?这要是在中国,父母可以不必解释,“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可是在美国,人人都讲隐私权,做妈妈的就必须要苦口婆心地向女儿解释清楚:
“Maria阿姨是想把中国人是怎样在美国过节的情形介绍给中国的观众。”Julia说。
“其实,你在电视上看到的电视节目都是这么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拍下来接到一起的。”我补充道。
虽然我们的话并不可能一下子就唤起Stephanie对拍摄的热情,但是她毕竟试着配合我们的要求。
接着是拍Julia开车送女儿去前夫家的镜头。通常都是每个星期六,Stephanie到父亲家,虽然今天是星期五,但是由于Julia要到东部开会,所以就提前一天把女儿送到前夫那里。
前妻帮助女儿为前夫准备礼物,前夫在前妻外出的时候照顾女儿,这种离婚后的相互关照,是否也算是一种入鄉随俗呢?
孩子毕竟还是孩子
2001年6月16日(星期六)
几天前就与儿子订好这个周末我会带他和Jim的儿子Deric去商场购买父亲节的礼物。
由于美国人送礼物是注重形式多于内容,所以人们总是煞费苦心地要给对方一个Supprise( 惊喜)。可以说,刚到美国的时候,我对先生的Supprise并不领情,常常埋怨他不如带我与他一起选礼物,免得他买来的东西我还要回去退,特别是珠宝首饰,只要钱一交,再想把钱拿回来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说,可以换其它的珠宝,但是不退钱。不过与大陆商店的“售后概不负责”和“钱款两清,不退不换”的制度相比,我倒觉得美国人可以在购买商品一个月内随意退换,实在是一种福气。
别说,这也是入乡随俗的一种表现。
言归正传。为了给Jim一个父亲节的惊喜,我让Deric不要告诉他爸爸说他要与我到商店买礼物。我觉得Jim实在令人同情: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不仅要为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安排衣食住行、承担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角色,而且还要试图化解父子之间的隔阂。作为邻居,加上他参与了我的节目,我很想借助这次的父亲节让他体验到作父亲的天伦之乐,所以我在一个星期前就问Deric是否打算在父亲节时送父亲礼物?Deric很爽快地说他会用自己攒下的钱为爸爸买一样礼物。于是,我告诉他今天找个借口从家里出来,以便我带他去商店。
去商店的路上,我问Deric是怎样向父亲说明的今天要跟我出门的。他说:根本就不用找任何借口,因为一清早Dad就送DERIL去妈妈家啦。
DERIL是Jim的小儿子。尽管Jim曾经向我诉说小儿子吵着要去他的妈妈家,但是我万万没想不到Jim在父亲节的前一天还真的送他去了母亲家。
明天他会回来吗?我徒劳地问——我听说过Jim的前妻住在洛杉矶,来回车程五个多小时。
他要呆到七月中旬。Deric漫不经心地回答。
我知道JIM不愿意让小儿子去他妈妈那里长驻,因为前妻的住所在洛衫矶的贫民区里,周边的社会治安很糟,他不愿意让小儿子象大儿子那样受到坏习惯的影响……
一定又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啦。我心中不由地长叹了一口气。
自从和Jim做邻居,我看到许多次他向儿子做出的妥协。起初,我认为他做事很没有原则,所以常常劝他在家要拿出一家之主的威严;后来我发现,我的劝说只能增添他的烦恼,因为他一再向我解释他在扮演着爸爸和妈妈两个角色,如果说中国人对好父母的认同是严父慈母的话,那么,在美国,“严父”要“严”到什么程度、“慈母”要慈到什么份上就不能模模糊糊,否则惹恼了孩子,孩子就会打911,届时不仅警察会不期而至,也许法庭还会剥夺当事人的监护权。
我还能多说什么?既然Jim一遇到苦恼就读圣经,乞求上帝的儿子耶酥给予他的帮助,那么我就祝福他能如愿以偿吧。
“不过,小儿子也真是不懂事,明天就是父亲节啦,为什么就不能等到过完节再走?就算孩子小不懂事,做妈妈的也应该提醒孩子才对!”我不知道自己是因为同情Jim,还是因为自己的节目因此受到冲击而懊恼,总之,我原来设想在这一期通过儿子为父亲过节的情形来体现儿女对父亲养育之恩的回报,以此改变Jim在节日里的灰色基调,“还好,Deric留在了家里。”
于是,我还是按原计划拍下儿子和Deric到商店为父亲购买礼物的镜头:走进商场;走进贺卡专卖店;进出形形色色的商店;儿子为Gin买下一个电动刮胡刀……总之,到了吃午饭的时候,Deric还是无法决定为父亲买什么礼物。
好在商业中心设有快餐部,所以我告诉Deric,午饭后我们可以兵分两路,他和儿子去给他爸爸选礼物,我自己逛商店,两点钟在进门处汇合。
下午2:35,两个人才愰愰悠悠地走来。本来我在那里等了半个多小时就很恼火啦,结果Deric说他什么都没有给他父亲买。
我指着他的大包小裹问那是什么,结果竟出乎我的意料:除了一些小东西,他还给自己买了一个电脑游戏软件!
“我的钱不够给我爸爸买礼物啦。”一个无所为的口吻。
“这要是我的儿子,我一定要狠狠地骂他一顿!不过,他毕竟是个孩子,我相信他是真心诚意地来为父亲购买礼物,只是经不住商品的诱惑才……”我在内心说服着自己不要把自己的情绪流露出来,因为我毕竟只是一个邻居。
我本想说,钱不够,可以从我这里拿。但是又一想这会给他一个错觉,觉得不为父亲付出理所当然。于是我问他还有多少钱?十元。OK,你可以到巧可力店卖一个专门为父亲节制作的巧克力糖。我刚刚买了一盒,$6.99。
从早上九点钟就带两孩子逛商店,逛到下午三点,Deric才为他父亲买了一盒糖。可怜天下父母心哪!
不过,孩子就是孩子。也许当他们长大成人以后,他们才能体会到做父亲的一番苦心吧!
我把两个男孩儿送回家后,又驱车去了商店。我选了一张儿子给父亲的卡片,又选了一件短袖衫,回到家里把礼物包好,决定明天交给Deric,就算他和弟弟送给他爸爸的礼物!
(待续)
《飘在美国》2005年由珠海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