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凡予
一、 碎片化阅读习惯成就了“微小说”
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造就了小小说的兴盛。那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也带了微小说的方兴未艾。如果说,中国的四大名著像满汉全席,俄罗斯的《战争与和平》、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美国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法式大餐,那么,微小说就像特色小吃、吉野家抑或快餐盒饭,各有其味。个中滋味,读者有数。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掌端设备为随身阅读提供了更便捷的工具。年轻的指端族阅读习惯也由慢慢的“品”向快捷的“尝”转变。欧洲,古老而悠闲,许多的人会在咖啡店里静静地读着一本书;而中国、美国的地铁里却都是端着各种移动端工具,快速地移动着的指尖。不是中国人、美国人没有文化,而是中国、美国这样的经济蓬勃的兴盛国家,人人都在忙碌着,匆匆的生活的节奏无法让人静心细品。碎片化的时间养成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快速地浏览是唯一的快速处理信息的方式。对文学的欣赏,也只能快餐化。试想,可能几分钟就被打断的阅读,适宜慢慢地赏析吗?文学,随着碎片化的时间,也衍生出了短小精悍的精彩。
二、 移动互联网助推了“微小说”
有人说,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成就了微小说。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来推断,微小说的兴起,正是和移动互联网同步。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阅读人群、发布平台、创作人群。
新浪微博规定微文140个字,尽管现在尝试着开放到2000个字,但是,无论是作者还是阅读者却未必有时间去使用这敞开的“长”。“短”是微小说最本质的特点。但是“短”不代表不精彩。2015年的一篇微小说很短,很精彩:
《吵架》
吵架了,
老公说:"分手吧!"
女人说:"好。"
老公说:“各走一百步吧,以后见面还是朋友。”
他忍着心痛走了99步,最后一步他回头了却一头撞在了她脸上。
他愣住了!
女人平静地说:“只要你肯回头,我会一直在你身后。”
他哭得泣不成声紧紧地把她搂在怀里!
她悄悄地扔掉了藏在背后的砖头……
连标点符号算上不过132个字,情节、性格、心理,跃然而出。30秒读完,一分钟玩味,一秒钟的微笑,然后是下一则阅读内容…快速、高效并且源源不断,随时随地,这正是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也正契合了微小说的特质。庞大的上班族群、潮汐式的生活方式,也成就了快餐式的文学。
而传播,则是移动互联网赋予微小说的另一份厚礼。一部中长篇小说,可以有一篇精彩的推介,而微小说,不可能都有推介。那么他们是靠什么来传播地?平台!大量的传播平台托起了微小说的发展。在华语系统,微博、微信,既是社交平台,也是信息获取、意见发布及快速浏览的平台。当然,Facebook和Twitter等英语系社交平台也是如此。一篇精彩的微小说,如果口口相传,不过百十人阅读,而通过微博、微信抑或Facebook和Twitter传播,瞬间千万阅读量,这是平台的力量,也是互联网的力量,更是移动互联网的力量。只有社交平台,才能有这样核爆似的传播。
作家、专职作家,曾经是高不可攀的职位,而如今,更多的是代表职业,一种靠写作生存的职业。而微小说作者,则往往不是专业作家,而是所谓的段子手,或者压根就是普通的草根人士。一段生活感悟,一则奇思妙想,一个讲故事的冲动,都可以写出来,形成微小说。这就是创作人群的非专业化,也就形成了微小说的作者人群的特殊性,非专业、超庞大、草根性。
移动互联网,让人人都成了自媒体,让所有的人都成了记者、作家,这也助推了微小说的发展。
三、“微小说”需要再突破
经年的发展,微小说已经成为文学的一部分,渐渐形成了“以小见大”、“以快赛长”的特点。第五届布克国际文学奖得主,美国小说家、翻译家莉迪亚·戴维斯的最有意思的微小说:
l《那些希罗多德告诉我的事儿》
就是关于尼罗河的鱼。(9个字)
l《塞缪尔·约翰逊很生气:》
尼玛苏格兰就这么点儿树。(11个字)
l《与苍蝇合作》
我把那个词写在纸页上,但他加了那个撇号。(18个字)
l《春怒》
我很高兴看到叶子迅速地在长大。这样很快就能把邻居和她那个一直哭喊的孩子给遮住了。(38个字)
短小但回味无穷。然而,微小说除了构思精巧、言简意赅就达到顶峰了吗?
笔者认为,微小说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再突破:
(一) 图文式:
电脑的应用,会话已经突破了文字的框架,图文杂糅,已经成为了网络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在各种表情包盛行的时代,还只用文字表述文学作品,显然滞后于时代。莉迪亚·戴维斯以微小说闻名,但是她也在冀望突破。她在《与苍蝇合作》使用了,通过一只苍蝇使“LYDIADAV、IS”成了“莉迪亚是戴维”、“莉迪亚是退伍兵”,或者“莉迪亚是程序”(验证系统)等等等。表情包的运用,和标点符号的运用一样,会使文字不同或更精彩。= [亲亲][快哭了][坏笑][鄙视][委屈][惊讶][害羞]」。图文进入微小说,会让微小说变得不同,也更迎合了年轻草根指尖族的欣赏心理。
(二) 接龙式:
把微小说的创作娱乐化。某种程度来说,微小说超出了纯文学的范畴。更多有了调侃、即兴的成分。因此,微小说的娱乐化,应该也是微小说创作的新模式。
例如,甲发起创作:“小明在跑”,乙接下来:“看到地上有五美元和一块饼干”,丙接:“小明跑去拾起了饼干”,丁:“小明来自非洲”。
跳出了“小明是狗”的传统思维,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
(三) 植入式:
植入式主要源自于植入广告。广告的语言是最精炼的,可以说是千锤百炼。寥寥数语,朗朗上口,隽永传世。和微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将微小说应用于商业,实现文学性和实用性并存。
四、“微小说”的商业运用
微小说的商业运用,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是微博营销——
《玫瑰花茶泡出的爱情》:
她,每个月都会买一包玫瑰花茶,一小包,只能喝一个月,她享受开封那一刻的涌上鼻尖的香气;他,迷恋她手扶茶杯,氤氲中的姿态,而也只有这个时候,她觉得能触碰到他对自己的情感。
又是一个只有她和玫瑰花茶的夜,她轻轻的抿一口,幻想着他看着自己的样子,似乎真的感受到了那双明亮眼的光芒……叮咚,旺旺在闪烁,提醒自己赶快确认收货。
XXXXX(店名隐去),因为这个名字,她喜欢这家店,更喜欢店里的茶……“我如何才能挽留玫瑰花茶遇水那一刻的香气?我如何……挽留他……?”惊。。。她竟然在评论中写下了这些...
透明的玻璃杯落地,亮闪闪的一地,美丽却锋利。
翌日,大床,她孤单的蜷缩,他,一夜未归。
“真正的爱情不需要挽留。“店主的回复。
一个月后,确认收货,评论:“果然,不挽留,越走越远,香气淡到我感受不到。“回复:”即便挽留,也留不住心,而用心闻,其实香气一直都在。“
六个月后,确认收货,评论:“茶还是那个茶,索然无味,因为看我喝茶的人已经离开。“回复:”请仔细的品尝,其实有回忆的味道,看你喝茶的人并没有离开……“
十二个月后,确认收货,评论:“不知不觉,回忆的香气已经不再让我留恋,玫瑰花茶的香甜让我惊喜,就像我第一次打开茶包的那刻一样,醉了……“
电脑的另一端,玫瑰花茶店老板敲击着键盘,他的眼前突然浮现出一幅画面:茶香缭绕,一个女子,纤细的手指划过发丝,下落,停留在杯沿……好美,不知不觉,自己竟然爱上了那个每月买一次花茶的女孩,从她的文字中读到了她的生活和她的美,他敲到:“看你喝茶的人从来,都没有离开……”
她笑了,似乎闻到了玫瑰花茶开封的那一刻涌出的馨香。
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巧妙的植入商家品牌,以“玫瑰花茶”作为主线展开,抓住读者内心的同时让读者记住了该网店的“玫瑰花茶”,最终引发了读者“按名索店”而产生购买的行为。
大V的终极离不开商业运营,微小说成长于“微博”、“微信”时代,就离不开商业框架。玩味文学和商业运用并不矛盾。专业写手和屌丝调侃并无不同。但是,传播平台的不同,影响力会不同。事实证明,微博、微信营销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回报,而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推送账号,其中阅读粉丝量、互动性、内容都是要重要因素,就目前微商经济而言,如何让朋友圈的阅读吸引人,微小说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五、避免同质化和低俗化
“车祸、绝症、死得早”,这是现在微小说创作的所谓三宝。尽管有失偏颇,但是也间接地说明了微小说的同质化趋势。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广告创意,同质化就意味着失败。因此,如何避免同质化,应该是微小说创作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不外乎精思巧构+反复锤炼+避免雷同=原创。
低俗化,也是现在微小说创作中的一个突出现象。俗称“黄段子”、“粉段子”。应该说,有一些涉及两性暧昧关系的段子写得很精彩。但是,这种段子只能称之为“段子”。不能称其为“微小说”。小说乃是文学的一部分,而文学是启迪人的灵魂的钥匙。因此,微小说的创作不能低俗化。无论是迎合谁的心理,都不能忘了文学的“初心”。避免微小说的低俗化,就是要坚持歌颂美好的,鞭笞丑陋的。上千年来的文学史证明,这种文学是隽永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微小说是世界文学中的新星,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微小说的演进,微小说会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更相信用汉语创作出的微小说会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厚重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