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初见土航
老早就听说土航好,终于有机会一试,新鲜感占了先。一上飞机就满眼的色彩,特别是座椅的靠垫采用了土航logo的原色,好家伙!感觉说成花红柳绿都有点亏得慌,舱内的灯光也霓虹似的闪闪烁烁,空姐们鲜不鲜嫩不嫩另说,年龄比起美联航的姑婆军团厚道多了,尽管模样因为肤色大打折扣,仍是参差不齐的,还好位子在中间,哪边好看看哪边。QA非常不到位,起飞了放眼望去还有两个上方箱门没关,开肠破肚似的肆无忌惮。
目的地是柏林,间在伊斯坦堡转机,因此带来了这次飞行最大的特色:见不到东方面孔。飞机上除了土耳其语就是火鸡味儿的英语,听着有点晕。滑行时电视里放着土航广告,让人过目不忘的是里面的空姐,说不出的美!不,魅!不不不,应该是媚!狐媚的媚,模样放一边,关键是肢体,每个动作交代完了身体还都从上到下鱼似的滚出一波又一波,老话说的“浪”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够东方女人学上个千八百年,这样想着,脑子里忽地飘过小龙女,“姑姑”是我好喜欢的人,和独臂大侠那样的恋情也是最最上乘的...... 太跳戏了,快看广告!里面的空姐又掀起最后一阵媚浪,这回不管看够没看够,广告over。
供餐时间。Moutabel dip和Tabbouleh 沙拉味道都好怪,完全吃不下,烟熏三文鱼配时蔬还不错,主菜的黄油味好重,土豆gratin切成斜角,看起来中规中矩,上面的烤芝士色泽味道都可圈可点,甜点Vanilla panna cotta卖相好,味道也嗯嗯嗯,yum!就此欧洲首旅西餐体验宣布正式启动。不得不提的是一餐下来见识了服务中的马大哈,且称“灰色地带”吧,旁边的土耳其帅哥没吃上面包;我除了面包没人派之外,连饮品也被省了,土航原来是这么节省开支的,有点哭笑不得。老爷在一旁,边抱着一瓶红酒边打趣:“你得哭,一哭就全有了。” 不过话说回来,经济舱还提供威士忌和伏特加,点红酒还问你要法国的还是土国的,只能说人家讲究的地方不同罢了,再比如餐具非一次性的,餐盒尽显设计等等。
前几排不远处baby又在疯狂哭闹,妈咪象熟睡过去了似的,只听见爹啲“嘘”了又“嘘”,可惜完全无济于事,baby依旧撕心裂肺,太太眼前浮现出第一次带大少长途飞行的情景,那时候大少还不满两岁,一路就是哭累了睡、睡醒了哭,极其崩溃的十几个小时,那次之后再不顺利的旅行都不抱怨了。其实每次飞机上都见到来自不同地方去往不同去处的人,奇妙的是,或老或幼,或男或女,或靓或凡,或黑或白,人们都带着自己的一份好奇一份期许一份牵挂聚来又散去,熙来攘往,好似一股无形的力量,生生不息,岁岁不止。感受旅行中遇到的一切,如同照镜子,从而认知自己提升自己,这便是旅行真正的魅力吧。
此时旁边的帅哥打了个哈欠,却用手有意无意地挡住嘴巴,顺便也挡住了无礼,对男人的拘小节太太一项给足了分,有时候栽也栽在这上,但是无论如何懂礼数的男人总是赏心悦目的。再说回空姐,人家除了五官立体,表情动作也立体,眉毛轻挑嘴巴微颤就念奴娇了,还赤壁什么呀,直接拿下了!
如果期许“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么此次初见的土航便该是日后的回想了,点点滴滴细碎的一切定会任由光阴荏苒,不失风华。
02 抵达柏林
从芝加哥飞了十小时到伊斯坦堡,转机停留近四小时,候机时转了转阿塔圖克机场。这里规模看起来仅相当于国内二线城市的机场,忙碌倒是显而易见的,号称亚欧之桥的伊斯坦堡,机场作为各路中转站本在情理之中,只是我这个地理盲完全没有质疑旅行网站上“指腹为婚”的行程,致使直飞仅需八小时的飞行因为绕道而加倍了时间,舍近求远,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样飞便宜。便宜的另一个结果就是见识了伊斯坦堡国际机场的条件,最多只有国内二线城市机场的水准,有的洗手间居然纸都用完了也无人打扫,脏乱程度不堪回首。一位来自加州的黑阿姨边摇头边说怎么可以没有food court,难怪她抱怨,除了两间酒吧就是礼品店,卖三明治之类简单食品的店都为数不多。
又飞了三小时,到达柏林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飞机上看夜景,无论伊斯坦堡还是柏林都无法与芝加哥相提并论,象出门在外最后总觉得哪里都不如家里好一样,飞机滑行在柏林机场跑道上的时候心想:回程一定要再好好看看气势恢弘的芝加哥!夜景万家灯火,街灯纵横交错,从downtown向四周炸开去的那座城其实早已深深烙印在心底了。
柏林机场出关与其它地方不同,一下飞机就是移民局的两个窗口,只为这架飞机上下来的乘客服务,海关手续结束后出来,几步之外就是行李传送带,方便至极。拿好行李出来打听后到A8乘的士,没人排队,直接上了第一辆车,给司机看酒店的名字,他点点头开车。我问他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他一下子没听懂,我又慢慢说了一遍,他回答十分钟吧,话少的不成句子,又问他会几国语言,他说德文和土耳其文,我说还有英文,他腼腆地说:no English,我问:你是土耳其人?他说是,我告诉他刚刚乘土航过来,这下他来精神了,竖起大拇指连连叫好,说土航是欧洲第一,倒是符合土航网站上的说法,还说土航的饭也好吃服务又好,我突然对这个棕色面孔的人心生敬意,一个在异国谋生的人面对一口流利英文的亚洲人如此坚定不移地以母国为荣,连No 1都只会说个one的他,祖国便意味着家了,这些年来远离故土的我又何尝不是感同身受呢?
转眼间就到了酒店,19.9欧,给了3欧的小费,司机开心地说八分钟,意思是比预期的还要快,帮我们提箱子,我说因为你柏林的第一印象很好,不知道他听懂没,感觉是听懂了的样子。
酒店坐落在街角,有三扇不同的玻璃门,有些犹豫的时候,中间门边吸烟的女人示意就是中间这个,谢了她进门到服务台。一个胖乎乎的女生帮忙办理入住手续,她英文几乎完美,话语间才知道她曾经在丹佛住过,还说很喜欢那里,不象德国星期天到处都关门,不好玩。顺便要了城市地图,打听了city tour的情况后回房间。
房间和酒店一样,设计很现代,简洁明了,直线条随处可见,屋内举架至少有十尺高,大大的落地窗很是气派,床上一切都是洁白的,没有美式藏污纳垢的花床罩,一眼看上去心情顿时大好,竟然忘了一路的疲惫。简单洗漱后出门到斜对面的商场买了水,水果和酸奶。回来才发现水是碳酸水,方想起以前听人说过欧洲人极少喝纯净水,他们喜欢在水里加些气泡,喝一口,咿,不习惯!不过还是入乡随俗吧。
03 走近柏林
来之前就想:是度假,非旅游。这一宗旨第一天就开始贯彻了,上午睡到自然醒,中午出门,买了20欧的city circle sightseeing tour环城大巴旅行的票。从酒店走到观光大巴起点大概15分钟的距离,路上两旁一水儿的大牌店,店家除了门面和橱窗设计考究外,人行道上的设计也不失时机地广而告之,街上还几次见到不同设计的熊,算是柏林的一大特色了,深秋时节,路上洒满大片大片的梧桐叶,让秋凉里多了层缠绵的温婉。
上了黄色大巴开始城市观光,换票时每人发一副耳机,车上有音频讲解,所以可以边看边了解柏林历史,1号英文,10号中文,还有很多其它语种供游客选择,单就这一点,yellow bus tour就比坐普通公交要好得多。没有每站都下,很多地方无法细游,走马观花也有选择的话,感觉自己可以控制节奏,自在一些。沿路少不了要经过著名的景点,柏林大教堂,博物馆岛,勃兰登堡门,这些当然都必不可少,还途径旧柏林墙遗址和附近的查理美军检查站。最喜欢的是博物馆岛,这里空间大,有厚重感,除了游客还有不少当地人,是个休闲气氛浓郁的地方,感觉有点象渥太华的大教堂附近的露天广场,人们都自由自在,或走或停,没有旅人来去匆匆的疏陋,是旅行中难得的感受。大教堂后边是条河,从桥上回望教堂和博物馆岛别有一番风情,美术馆楼梯上散落的人们在午后的光影里各自明媚慵懒。
柏林的建筑比想象的要新很多,无论是建筑年代本身还是建筑风格都多半新颖别致,这与二战中柏林被毁严重有着直接的关系。另外柏林人对交替更迭错落有致似乎情有独钟,很多新旧混搭倒真的没有印象中德国人的拘谨。
大巴观光接近尾声时,下车拍了纪念塔,更大的收获则是偶遇旁边的一条林荫小径,路上洒满金黄的落叶,有些许来往散步的人,一眼望去画一般,美丽着蜿蜒向前,正值夕阳西下,小路的舒缓让柏林的悠然如小提琴曲似的漫延……
一天的完整当然少不了美食作结,在酒店附近找了一家提供德国传统食品的餐厅进晚餐,或许因为游客众多,酒店配有各种语言的菜单,从柏林特色一栏里选了猪肘和咖喱香肠,还有不可或缺的啤酒。尝下来的感觉是香肠确实不错,猪肘马马虎虎,与我大中华的红烧蹄膀相比还至少有半条街的距离,配的酸菜是一直喜欢吃的,只是这里的比芝加哥的做的更细腻,啤酒不愧是德国人的拿手绝活,好喝!最关键的是after taste留香有一种说不出的妙,回味绕梁。餐厅里灯光幽暗,沿着墙边摆满了自家酿制的葡萄酒和各种香槟,桌上摆着蜡烛,刀叉祥和地安睡,环绕音响里传出Adele的Someone like you和Tailer Swift的Shake it off,一切的一切都让旅人感觉到了他乡亦故乡,所以第三天的晚餐又回到此,点了各式香肠和马铃薯汤,香肠再次获得满分,盛汤的牙白容器象感恩大餐时用的一样隆重又讲究,汤的温暖更赶走初冬的阴凉。
第三天听了酒店前台的意见,买了7欧的通票,乘S线路面有轨电车到东边画廊,这里是柏林墙保护最完整的一段,有1.3公里,著名的壁画Kiss就在其中,可惜因为涂鸦甚重,柏林人只好在外边又加了一层铁丝围栏。少数人影响了多数人,看来这种事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看过柏林墙之后又乘地下铁和巴士,这一天7欧的通票让人充分享受了柏林公共交通的巨大福利。
第三天晚上回房间前在酒店前台预约了taxi,这样15号清晨八点前乳白色的奔驰车已经在门口等着了。司机是个中等身材的型男大叔,黑色皮夹克,蓝色牛仔裤,黑色皮鞋,头发修剪得很整齐,美中不足是半谢顶了。坐进车子,一股上好的香水味不温不火地袭来,黑色皮椅“正襟危坐”,司机问清目的地,启动,音乐响起,是有些不合时宜的交响乐,听着听着觉得适宜起来,中间有一段司机换成广播,听懂的几个有限的字是Trump Tower和Obama,可见美国大选结果殃及范围之广。大叔一路稳准狠地杀到柏林中央火车站,23.6欧,付了25,顺便把剩下的三大瓶苏打水留在奔驰车上,大叔脸上型男标配的酷被一层笑意覆盖了。
柏林火车站是个有六层高的全新建筑,表面黑色透明玻璃镶嵌,非常现代的设计。里面经停S线路面有轨电车,U线地下铁和城间火车,来到一号站台等候开往布拉格的173号火车。
04 心抵布拉格
从柏林到布拉格是package里安排好的,也是第一次在欧洲乘远途火车。火车看样子有年头了,依然整洁安静,每六个座位是一个小包厢,上铺摆放行李。包厢里还有一位布拉格大叔,个子高高大大的,人却极其斯文,帅到亚洲老女人会尖叫,稍微打扮一下可以去拍电影的那种,只是一直低调地望着包厢的门,也许因为我们的是两个靠窗的座位,大叔一路上进出几次,回来又安静下来,偶尔拿出一个energy bar,轻轻地剥开,轻轻地吃掉,隔一会再拿出一个,再轻轻地剥开,轻轻地吃掉。火车除了旅客上下之外几乎没什么人走动,也没有推车叫卖的阿姨,这让老火车显得格外清雅,坐着好踏实。
欧洲人没有想象中那么有安全意识,大号行李箱就摆在过道上,几小时不去看一眼。又想起在柏林站等车时,一个女孩把双肩包就放在我旁边的椅子上,自己戴着耳机在站台上慢舞,真的是慢舞,舞到十几米的半径之外,完全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车进站了才回来拿包。
火车途中因为机械故障停了一会儿,最后晚点了半个钟。来之前查过Google地图,酒店距离火车站只有两分钟车程,所以一下车就去找出租。见我们拖着箱子出来,没有出租车司机示意或者下来帮忙提箱子,却有个人从马路对面走过来,问去哪里,我给他看酒店地址,他说20欧元,flat!说的斩钉截铁,我以为他看错了地址,想让他再看一下,他有些粗鲁地说就20欧,这回知道他是明知故要的,就说“酒店很近的”,他再次粗鲁:“你走!”然后比我转身还快,嘿!茬儿!我不理他,试图跟出租车里的司机搭话,那家伙转过身来嚷道:“我是他们的头!”都说东欧物价便宜,没想到遇到个开黑车队的,走就走!我折回来找info center,里面的女人态度平缓,告诉我乘地铁去酒店两站就到,还给了布拉格的旅游地图,解释说布拉格公交系统很方便,通票可以使用各种公共交通,价格也合理,72小时的通票310捷克克朗,相当于12美金,当即买了通票,拿了交通图直奔地铁站。
感觉布拉格的地铁稍微旧一点,与其它地方的地铁没什么太大区别,快捷便利,两站下车步行很快就到了酒店。和柏林的酒店相比这里古旧得多,牌子都小小的不起眼,一楼还是个对外的Cafe,有几个年轻男孩边喝咖啡边聊着。入住手续办好后回房间,电梯只能到达半楼的位置,另外半楼要靠楼梯解决,这倒是头一次见。房间也小小的,有加热浴巾的电暖片,房间是统一供热,没有独立的空调系统。这家酒店的好处是位置不错,距离地铁和有轨电车都近,还有免费早餐。早餐和美国三星级酒店比起来要好很多,食物种类多一些,做的也细巧一些。很喜欢蜂蜜棒,就是以前只在画上见过的小木棒,头上有一棱一棱的槽,在蜂蜜罐子里转几下粘些蜂蜜出来的那种。
第一天傍晚,洗漱打理完毕下楼请教附近的餐馆,前台的人介绍了一家叫Everyday的捷克餐厅,说很小但很好,后来在Google map上居然没找到,可见是真的小。出酒店转个弯就到了,进了餐厅,又下了一层才看到餐厅的人,是一个身材略微有些矮小面孔却象维纳斯一样白皙细腻的美丽女孩,她示意随便坐,我环视四周才被这个“地下”餐馆给惊到了!墙上挂满了各种油画和雕塑艺术品,圣母像多得出奇,小架子上也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雕塑,简直象个小museum,还从来没在这样的地方用过餐,完全是意外的惊喜!
走到里间一角的桌前坐下,桌上摆着小蜡烛和火柴,久违了的火柴燃着的瞬间飘来的那缕特有的香味很具代入感,一下子仿佛千年前的记忆都模糊起来,窈窕地走近......
选择在布拉格过四字头最后一个生日是自己想要的,一切都旨在寻回最好的自己。
05 情迷布拉格
布拉格的老城广场,老城广场...... 耳朵都快磨出茧子了,这哪还要做功课扒攻略!早餐后乘地铁很快来到老城广场。没觉得自己晚,怎么广场上就人头攒动了。天文钟下的小门前一个个排队等着拍那张“到此一游”,广场的另一边泰恩教堂在寒风中威严耸立,其色彩带来的厚重古旧并没抹去它魅力无限的一面,我脑海里一下子浮现出迪斯尼乐园的magic kingdom,据说迪斯尼就是参照泰恩教堂设计出了那深入人心的童话王国里的梦幻城堡。
广场四周是各种各样的精品小店,橱窗都好看,游人如织,参杂其中感觉到一种特有的踏实,旅人的踏实。稍离开主要街区便可感到很不同的宁静,街上依旧是咖啡馆,餐厅,服装店,诸如此类,却和另一侧的热闹对比鲜明,让人有种想进去歇脚的冲动。
布拉格的公交真的很方便,有轨就在旁边,环绕老城广场四周或者沿着河边。上了电车,几站之后到了查理大桥,这里望过去就是布拉格山上的部分了,远远望去,任风任雨,布拉格城堡我自岿然不动,横向看上去规模宏大,以其为背景,可以想像很多大片出于此地,太太也饶有兴致地拍了不少,天下起小雨了还不罢休,继续走向查理大桥中央。雨慢慢下得大了起来,心想:这下桥上人就少了。怎奈人家都比你聪明,没人离开!有披着雨衣的,打着雨伞的,还有完全无视就在雨中漫步的,桥上人多得完全没办法以桥为背景拍照,结果只好靠在桥边以河为背景了。细雨中,说不清道不明的当然不是雨,绵绵如织,丝丝入画的是味道是情愫,出片效果好美!蒙蒙烟雨中谁最深情?人活着要的就是个“迷”字,迷情迷恋迷醉!一时间脑子放空,什么都不想。人生苦短,此景伫足多久算多久;人生苦长,此心愿留几许任几许,不求此生但求此刻甘愿为旅人,把雨问天,一醉方休!
后来,帽子湿了,衣服湿了,手套靴子也湿了,最后连眼睛都湿了,嘴里嘟囔着:“走吧走吧”却就是不走,最后冷得打颤才下了桥,路边买了烤面包卷暖胃。回酒店休整了一下,晚上又杀回查理桥,这次一直走到桥对岸的街区。初冬的雨让人在外面呆上一会儿就冷透了,但还是鬼使神差地,继续再继续,夜色昏沉,心向一缕幽幽的光,脚步交给了谁似的,在夜里在雨中肆意放纵无理任性,从没如此放飞过自己!街区的小巷里雨打湿的石板路上反出一层薄薄的光,路灯更显出奶油色,和桥上不同,小巷里稀有行人,一抬眼,仿佛张曼玉随随便便会从哪个角落冒出来似的,当下决定下次一定要带件旗袍来。
最后一天的布拉格都交给了城堡,里面的大教堂恢弘壮阔气势磅礴,人在里面只剩下了仰望、膜拜。意外地看到弗朗西斯卡夫卡的故居,给之前读过的《变形记》找到了归宿般不虚此行。
还在布拉格的当天看了朋友欧洲之旅的照片,特别是巴黎的一组,连桥边装饰都镶金带银,笑言:“相形之下布拉格象是乡下”,Ling马上起来反攻:“怎能这样说呢,布拉格是古老庄严的童话世界,巴黎是浮华宏大又妖娆的梦幻。” Ling是对的,布拉格岂能是其它地方偷梁换柱可以比拟的?!这里有历史的厚重感,有童话的梦幻感,有阳春白雪的小资感,也有下里巴人的随性感,无论你是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最好的让自己最舒服的感觉……
06 Hello 维也纳
布拉格三天的行程转瞬即逝,挥别时并没有想象中的伤感,应该是有下一站可以期待的缘故吧。两个城市下来,欧洲自由行就成老居了,太多的相似让人感觉游走在欧洲的城市间就如同走亲戚串邻居,开始略有生疏,很快便熟络了。
清晨离开布拉格的这家百年酒店,乘地铁到火车站,来的还是太早,站台都还没确定。火车倒是准时,上车后发现有点象中国的动车,只是车速没那么快,车厢里有卖货的小车,有打电话的大妈,还有聊大天的老美,两位仁兄从上车就开聊,纯正的美音,极其入耳,害得人想眯一下都难,人家从火车聊到飞机,从现今聊到从前,聊起六十年代的航空公司广告,又聊到《Mad Man》,总之没完没了,哎,男人呱噪起来比女人更要命,因为自大,所以从来不以为自己是闲聊似的理直气壮。
窗外,田是一样的田,景是一样的景,象没离开美国似的,望着望着瞌睡就来了,这样火车到达维也纳就成了一眨眼的事儿。有了布拉格打的的经验,这次下车直接找大i,表妹说欧洲的info center都是一个i的标志。问了到酒店的路线,拿了地图,如法炮制,半小时不到就入住了。
从途经的火车站,地铁和行人明显地可以看出维也纳是目前三个城市中最繁华最时尚的,相形之下柏林显得稍有些黯淡和冷寂,尽管城市规模够大,也许是心理作用,战争的阴霾还需要时间抹去吧;布拉格则显得有些边缘化,不谙世事,不问红尘,一副世外桃源里深居简出的小女子模样,或许就因为这个才那么对脾性吧。
因为入住的早,傍晚就乘地铁到了市中心,先是史蒂芬大教堂,这里号称世界第三大教堂,进去转了一下,因为天色已晚,里面很暗,说实话看不出比布拉格圣维特大教堂更气派,反而是圣维特教堂的细节更见功夫的感觉。史蒂芬大教堂的一部分在维修,没有多停留,绕了教堂一周,三边是卖各种食物饮品工艺品的小摊位,还剩一边是马车聚点,踢哒踢哒的马蹄声有节奏地传来,悠闲的拍子将人带回到中古世纪。
离开史蒂芬教堂广场沿着小路步行至霍夫堡,沿路的小店实在别有洞天,画廊三步一间五步一舍,风格各异却又融会贯通地展示着“我便是维也纳”,穿插于画廊之间的多半是时装店,都不是大牌,但不是大牌胜似大牌!品质价格看橱窗便一目了然。
夜色中的霍夫堡庄严肃穆里透着浓淡相宜的典雅和贵气,茜茜公主博物馆也在附近,再过去是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和市政厅。市政厅是个教堂式的建筑,无论是广场上还是里面都热闹非凡,圣诞灯饰璀璨,提醒着人们节日就要来了。市政厅里完全没有想象的严肃,里面穹顶之下是Cafe的轻松,人们喝着聊着,一派祥和,市政厅外面布满了小摊贩,太太也应景买了个叫Lángos的东西,大大圆圆的油炸薄饼,口感有点像油条,外酥里嫩,有一点点咸味和蒜香,蛮好吃。抱着个大油饼在街上啃,如果在芝加哥太太绝干不出来,这就是旅行的好处,过客无禁忌。
07 眷恋维也纳
音乐之都,当然当然,这点常识还是有的,只是因为没做功课,歌剧院的票自然也就没订了,后来听说不提前很久预订是没的看的,顿时泄了气,哎,下次来维也纳不知猴年马月,可别抱憾终身啊…… 后来发现网上有人说可以买到站票,只不过要提前两小时去排队,人一下子来了精神,排个队算啥嘞!提!早!去!排!
因为晚上有重头戏,白天安排的很轻松,去美景宫看克利姆特。美景宫曾是奥地利一位亲王的宫殿,现在作为国家美术馆对外开放,展出很多名家作品。一路看下来,米勒、梵高、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等等大家的原作都有看到,但是无论是谁的都不如最喜欢的Klimt!二十多年前在大阪地铁站地下街第一次见到Klimt的一幅大型壁画就是Kiss,一见即钟情!这辈子太太对男人都没有过的情愫给了这幅画。说来也怪,太太一向讨厌花枝招展,大红大绿的很少沾,一般女人都喜欢的粉色太太也厌恶之极,而由各种颜色拼凑起来的东西就更加难为情了,流感似的总是躲得远远儿的,怎么就爱上这么幅花里胡哨的画呢?当然首先是情感!画里的忘我很打动人,再有就是色彩的丰富与和谐。这是一幅你可以找出太多颜色的画,但是放在一起就那么浑然天成,无一不宜,每次看都能感受到一场色彩的“琴瑟和鸣”,而情感,这个越来越淡、越来越远的东西在哪里啊?除了画里......
此次看展最大的收获并非这幅早已闻名于世的Kiss(也叫the lovers),而是亲眼目睹了Klimt的写实作品,这位象征主义画家、分离派的创始人写实作品居然也如此出神入化,真的是大大的没想到,这一点与挚爱的毕加索有着共通之处,另外最最重要的也是最最喜欢的还是他的颜色,他的写实作品中颜色之高雅恬淡低调深邃堪称一绝。回来的路上还在想:是爱屋及乌吗?不,还是他恰好对了自己的胃口,所谓热菜冷盘都是菜,出自一个厨子之手必有其个性兼共性,说喜欢就都喜欢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出了美术馆乘车去寻著名的烤排餐厅,这些中国人攻略里的餐厅实在是不敢恭维,烤排骨味道太过一般。餐后不到五点,赶去歌剧院排队,以为早,结果队已经排到门外了,赶紧站到队尾,等定下神来队又加长了一倍,尽是些从世界各地赶来“朝圣”的人们。六点半开始售票,队伍开始向前移动时人已经冻得僵住不会挪动了,最后手里捧着四欧元的票时全身的血一下子又在血管里飞奔起来。
歌剧院里美轮美奂,除了站客多少风尘仆仆外,普通观众都衣着隆重,温文尔雅地入场,开演前也纷纷拍照留念,可见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来看场歌剧对一般人来说都是非同小可的。有幸赶上的是经典剧目《茶花女》,真的是一句也听不懂,还好站着的栏杆旁边有显示英文字幕的小荧光牌。当女主角Violetta唱起经典段落时,我眼前闪现的仿佛是仰慕的美声女高音歌唱家廖丹老师,现在面对歌剧中的Violetta更能想象廖老师在歌剧中光彩四射的情景。女指挥左手猛地一提把我拉回幕前,乐队的精彩贯穿始终,演员们的歌唱和演技都无懈可击,不过听下来还是清晰地感觉得到男女主角的声音绝对是全剧的灵魂,诺大的歌剧院里近两个半小时的表演,Violetta一个人的歌唱几乎占了全剧的一半,站票的我们也可以尽情享受语言完全不通的歌剧,不能不说这是歌剧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歌唱家们的演唱艺术魅力!虽然故事是悲伤的,但太太乐观地认为结局算小团圆吧,Violetta终于在临终前等来了自己的心上人,Alfredo对她说:“我们一起离开这里,从此永不分离。” 就凭这句话Violetta也可以安息了。谢幕时所有演员都退场,只留女主角一个人在台上,她大大深呼吸了之后向观众深深鞠了一躬,舞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国人说起维也纳每每会提及金色大厅,这次碰巧两次经过,一次是下午,只见到一对国内来的情侣在拍照;第二次是晚上,一众中国游客从观光大巴上鱼贯而下,其他真的没见到什么人。据说金色大厅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圣,只要付钱任何人都可以在那里演出,倒是歌剧院的级别始终高不可攀!这次亲自体会到的细节也证实了维也纳歌剧院就是歌剧院,里面负责站客引导的女生头发都梳得古典优雅,一个髻都象油画里借来似的,再看一眼前面,不夸张地说:美院雕塑系学生可以照着雕出维纳斯,一张脸几近完美!再有大衣背包不寄存是不可以入场的,站客也没商量,把门的老妇人微笑里满是说一不二;寄存衣物的男服务生更是不管个子矮不矮、小不小气宇都在,口音也是百分百的英伦风,这个让啃惯了汉堡喝惯了可乐的假洋鬼子都觉得有点累有点装,但是如果这世界上连歌剧院也成了下里巴人的天下,也许连下里巴人都该不让了。
接下来的一天主要游了美泉宫,这个皇室的夏宫设计极其精美,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筑,花园也是规模宏大,结构考究,有喷泉和水池与建筑本身遥相呼应,使得整个建筑群灵气十足。另外非常期待的凯旋门正值修缮,整个外面被工程“面纱”遮成“犹抱琵琶”状,不过这样说来初冬时节游美泉宫实在是可惜了,如果以后还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夏天来,那时候再看到的将会是如花一般绽放的美泉宫。
三天的维也纳转瞬即逝,完成的是不醉不归的承诺,期许的是他日再会的宿愿,陪伴左右的将会是依依不舍的恒久的眷恋。
08 小试布达佩斯
同样乘火车离开维也纳,来到此行最后一站布达佩斯。火车上的经历大同小异,间距这次最短,两个半小时就到了目的地。火车进站就感觉有些“不对”,好像下错车了。这么说是因为和之前的三个城市比起来这里过于古旧,古没错旧无妨,但是古旧搭配了脏乱就不灵了,还有,火车站上下楼居然没有电梯或扶梯,也罢,至少来个行李可以滚的坡道,对不起,也没有!提着大行李箱一阶一阶地爬!这样搞法子没什么说的这城市一下子减分了。info center服务极其有限,只问到了酒店方位,买了三天的公交通票,其它旅行相关信息没拿到,就一张地图。
出门等公交,还算方便,但是有人查票,之前三个城市跑下来,只有柏林的S电车上有人查过一次票,其它就再也没人查票了。这里不是,很多次都有人查票,地铁入口还有人检票,这不免给习惯了无人查票的游客一种不安全感,其实上车查票天经地义,只是人总会飞快适应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果这种方式更便利的话,原本正常的方式反而会被抱怨,这里的理所当然其实并非因为“理”而是因为“情”所致。
酒店情况OK,电梯小到进去后两个人要侧着身才能把行李箱不留在外面。地点很好,就在多瑙河边,到布达皇宫和渔夫堡步行即可,离美丽的链子桥也不远。因此和之前的三个城市比起来,这里的通票利用率最低,而且向当地人问路,15到20分钟步行可及的地方他们都告诉你走路,这对习惯了开车的人还是有些难度,不过后来发现这里的公交没有那么方便,关键是班次较少,等车时间加起来和步行也相差无几了。
布达佩斯其实是双城,以多瑙河为界,西边是布达,东边是佩斯,几个主要的观光景点分布在河两边,第一天下午因为有时间,决定先把佩斯城最北端的景点跑完,就出门等公交了。过了伊丽莎白桥是人气很旺的中央市场,也进去转了转,是个大农贸市场,摊位一个挨一个,蔬菜水果肉类的居多,发现有些东西的确便宜,二楼是一些装饰品,皮制品和衣服鞋帽之类的,还有一排食品摊,卖各种当地的特色小吃,买了一个甜口的Langos和一个各种肉拼成的肉串,都不满意,后来知道中央市场的价格并不便宜,看来名气大了水分也就多了。
乘地铁黄线到英雄广场,附近有古堡、教堂、美术馆,都一带而过了,怎么说呢,一路欧式建筑看下来审美疲劳一定是有的,还有不得不说的是布达佩斯的城市管理还是有欠缺的,卫生环境有待改善,景点维护维修也需要相当的改进。
09 再试布达佩斯
第二天老爷早起去拍照,太太有恙,还因为时差一路睡得很差,在酒店休息。后来一起去布达皇宫和渔夫堡,上山的路有很多走法,步行加扶梯,很快就到了渔夫堡,果然美不胜收,特别是拍照的好地方,所有游客都对着几个连拱里面透出的远处的城拍来拍去,这样的地方摄影师当然更是当仁不让。渔夫堡的建筑都是石头建成,很有气势又古色古香,其中却平地拔起一栋玻璃镶面的现代建筑,好不突兀!很是破坏了这里的古典美和整体性,不过瑕不掩瑜,渔夫堡依旧是此行最美的拍摄圣地。
晚餐前回酒店换衣服,请酒店的人介绍附近值得推荐的餐厅,之后去用餐。传统的匈牙利菜,侍者留着一瞥小胡子,白衬衫黑马甲,精干有礼,推荐了猪扒给太太,老爷一意孤行点了鹅肝。。前菜是个叫“饺子”的东西,看了才知道没有半点象饺子,是一种小面疙瘩,上面放了一点沙拉,羊奶酪和腊肉丁,面疙瘩还可以,但是奶酪太多味道太重,实在享受不了人家的上好美食。猪扒看起来有趣,椭圆的木盘里中间放着一大片很薄的猪扒,上面菠萝花似的东西是带皮的咸肉切了肉没切皮,沿着皮反过来卷一圈就成了花的模样,右边是一堆烤土豆块,左边是圆白菜和辣椒做的泡菜,嗯!特色有了,接下来该味道了,猪扒实在不理想,上面一层厚厚的蒜蓉半熟的,与肉分离了的感觉,肉也过硬,既没有炸猪扒外边的酥脆,也没有炖猪扒里面的松软,总之一大片硬硬的不入味的肉疙瘩,而且象没放盐。另一盘更好笑,鹅肝变成了鹅腿,开始不敢问,以为下面别有洞天会是鹅肝,结果刀叉伺候了还是不见鹅肝“大侠”的影子,叫来侍者,他一下子就意识到是自己搞错了,随即道歉,撤了鹅腿。等鹅肝上来,太太已经给猪扒判死刑了,眼巴巴地等着鹅肝出彩,结果鹅肝做的不如猪肝,全军覆没,老爷边咽鹅肝边后悔:“唉,早知如此还不如将错就错吃鹅腿呢,怎么也比这个好吃。”
饭吃的不对胃口,赏夜景的兴致也没了,索性回酒店休息。一觉醒来十点了,决定起来去看夜景,出去一路顺畅,夜景好美,特别是从山上望过去,多瑙河对岸灯火辉煌,四座桥都如待嫁的新娘穿戴整齐,竞相媲美。之前的小小不如意飞到九霄云外了。结果贪恋美景,拍照耽搁,回来下山的电梯都停了,所有景点的light up也都在12点准时熄了灯,这下麻烦了!黑灯瞎火的怎么办?路又不熟,布达城堡此时显得更加壁垒森严,不容冒险,最后我们只好绕到后山步行花了半个多小时才回到酒店,因为没有心理准备,被吓到了,好在有惊无险。
第三天的布达佩斯似乎已经完全在掌控中了,目标是把最后的几个景点扫一下,再去坐坐游船,结束这次旅行。上午前往歌剧院,打听之后才知道当天的迷你歌剧tour只有两次,三点和四点,因为时间尚早,就决定先去其它地方,歌剧院旁边就是一间LV店,进去看了一下,价格基本上就是比美国省了税的部分。在周围还看了the house of terror,一个纪念二战特工人员的展览馆,门口有警卫,好像有什么大人物造访,外面好几辆黑漆漆的大奔。音乐学院也进去瞧了一眼,没什么游客,门厅里很气派的大理石柱,hall里传出交响乐的声音。歌剧院的附近是犹太人区,有条街的街角处是一间书店,紧挨着又是一间书店,里面的这间叫亚历山大书店,店里进去有个Cafe,因为歌剧院的女孩说值得看,进去之后发现果真如此,这哪里象Cafe,简直就象皇宫的一部分!她说的一点没错,Cafe的屋顶壁画精美绝伦,和歌剧院的屋顶壁画出自同一位画家之手。
离开犹太人区又去了两个教堂,都没有时间和精力进去慢慢观赏了,因为下一站是不容错过的New York Cafe。纽约咖啡馆其实在一间大酒店的一楼,号称世界上最美的咖啡馆,中午左右到达,里边刚好满员,前台女孩说请等几分钟。其实一进门就被这咖啡馆的阵仗给震住了!可以说极尽奢华,现场有乐队和钢琴演奏轮番登场,在这里品着咖啡和点心,更多的是享受闲适奢侈的时光,价格上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两杯饮品两份甜点40欧元,太太觉得这是此次旅行花的最值得的40欧,如果没有大陆客在店里拼命拍照就堪称完美了。
之后又去了国会大厦,那幢独栋最为壮观的建筑,晚上6:30乘游船游览多瑙河两岸的华美夜景。夜风吹来,没有刺骨的寒,眼前的美景会让人想起那句经典的俗话:此景只应天上有。一试再试的布达佩斯让人惊艳再惊艳,特别在晚上,夜藏起了落寞与凌乱,忧伤与不堪,剩下的只有一个美字了得!
因为前一天的晚餐不满意,下船后无论如何要找那家呼声极高的KIOSK。说来也巧,就在附近100米处。这是一家当地人非常喜欢的西餐厅,里面大屏幕上放着黑白电影,侍者带我们到窗边最里面一张桌子,好喜欢这里的一切!什么都是对的!这样的晚餐让首欧之旅完美收官,留下的,或体验或感受或遗憾或留恋无一例外,都是财富。
10 首欧之旅小结
没有什么比时间跑得更快,两星期的首欧之旅告一段落了,离开开始有些不情不愿的布达佩斯比离开午夜梦回的布拉格要不舍的多,毕竟好好走的一段路永远不希望有终结。
想到欧洲,你会想到历史,文化,艺术,建筑诸如此类的名词,还会想到厚重,文艺,浪漫,多情诸如此类的形容词,把这些再具体化就成了一个有点像形容词的名词:情人。一路玩过来,太太这样总结四座城:
柏林:冷漠的情人
布拉格:浪漫的情人
维也纳:理想的情人
布达佩斯:现实的情人
这一路体会最深的也许想不到,竟然是爱!柏林的冷漠里透着倔强却难掩悲怆,之所以冷漠是伤了元气,少了爱的能力。布拉格的浪漫里有很多慵懒,怎么想都觉得像提不起精神的自己。维也纳因为音乐的力量,画的力量而变得毋庸置疑,也因为爱的力量!任何艺术的本源都是爱,一种情感本能下驱使的力量,而任何所谓make sense的爱会被磨灭甚至无疾而终,因为爱得理智,爱得有条件爱也便无所谓爱了。布达佩斯的爱是有层次的,真实的,有瑕疵的,更要你去发现的,与其说是“现实的情人”,不如说是那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
回到一些具体的话题,维也纳是有细节也经得起推敲的城市,路边随处可见的音乐人,其实就是普通人,他们的存在撑起了这个城市,也正因为他们的存在这个城市才有了灵魂!比如茜茜公主博物馆附近的吉他手,配上其它音效让一个人成就了一场音乐会,再比如金色大厅附近拉手风琴的乞丐,他衣衫褴褛的样子让你只能叫他乞丐,但是那悠扬的手风琴声又让你仿佛看见了他丰满富有的精神家园。
很多人说来欧洲可以顺便看帅哥美女,开始时太太真的不以为然,觉得这个水准和美国不相上下嘛。慢慢地感觉到差异了,先是在柏林问路的一个女孩,秀发飘飘,有股仙气似的。Everyday餐厅的女孩好看,一般的好看谁都见过,但好看得很古典很陶瓷就不多见了。在维也纳巴士上见到一位帅哥,帅得广告里的人要脸红了,除了模样帅,body language都帅。歌剧院带位女孩象维纳斯。去布达佩斯的火车上邻座的一个普通女孩象贝克汉姆家的小七。布达佩斯的地铁古旧得吱吱嘎嘎,帮我们指路的女孩却象空姐一样干净利落光彩照人。换言之,欧洲人的美是有底蕴的,那种秀外慧中的魅力是别的东西挡不住的。说到这不免想起地铁火车上的年轻人,不难见到有人捧着本厚厚的书在读,这种现象在手机当道的今天实在让人欣慰。
若再聊几句时尚的话不能忘了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很轻易你就会在马路上见到那些穿着打扮有些像教科书样板似的人,例如衣着时尚得体的老太太,驼色大衣红帽子围巾红手套,黑色过膝裙黑色皮鞋;花白胡子花白头发的老先生,墨绿色大衣墨绿色条绒裤咖啡色鸭舌帽。小咖啡馆里的老妇人们都化着妆,老先生们都用围巾当饰品,这样的一道风景线是从其它很多地方的老年人身上见不到的。年轻人的时尚与美国相似,色调偏暗,服饰偏低调,整体感觉欧洲人对色彩的搭配更讲究一些,低调奢华主要体现在色彩方面,衣服在设计方面比美国讲究一些。发型发式基本大同小异,自然的居多。人的亲和度很高,友善,礼貌,有一点想提一下,与中国男人甚至美国男人不同的是欧洲男人更会对女性投以欣赏的目光,太太一个东方老女人这一路赚足了眼球和回头率,更有帅哥微笑着搭讪:“噢,这一定是Miss China!” 老女人也是女人,好听的怎么都入耳。
回程同样经停伊斯坦堡,为Atarturk机场正名!上次转机太太见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这次见识了机场的规模,还是蛮大的,有点国际范,特别是铺天盖地的duty free让人眼花缭乱,尽管问题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