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持人:李凡予(作协2017年、2019年两期微型小说征文主编)
美中作协微论坛第一期——微型小说讨论提纲
方式:作协会员微信群文字留言
时间:2019年7月7日(周日)晚八点
一、界定微小说
1、微博诞生了微小说
2、小小说等同于微小说
3、微小说等同于闪小说
4、微小说不是段子
5、何必拘泥字数
二、微小说的创作手法
1、出乎意料式
2、美丽误会式
3、时空穿越式
4、虚实结合式
5、脑筋急转弯式
6、内涵式
7、双关语式
8、你懂得式
三、作家与作者的区别
1、作者,文字制作人
2、作家,灵魂园丁
四、微小说的发展展望
1、系列微小说(连续阅读,记忆闪存式连接)
2、微电影
3、有情节的短视频
4、速写式漫画
讨论开始:
李岘:
大家好!再有几分钟就到了我们作协首期“微论坛”开始的时间。开始前我代表作协先介绍一下主持人李凡予的情况:李凡予是我们美中作协的顾问,也是我们2017年和2019年的微小说征文的责任编辑。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经常在当时的国内著名的文学杂志——《小小说》上发表作品,以意识流小说所见长。2016年代表我作协参加在泰国召开的世界华文微小说论坛;2017、2018年又分别参加武陵世界微小说节。为了使大家对我们作协参加“2016年世界华文微小说论坛”的情况有所了解,请阅的文档链接。谢谢!现在我就交由@李凡予 主持。
李凡予:
各位文友,网上好!现在是美中作协微论坛的时间。微论坛是协会为会员们提供的一个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互特点,通过微信群聊功能,使大家克服地域和时差的因素,在每一季度的一个周末的固定时间以专题的形式讨论各种文学话题,交流创作心得的平台。热切欢迎各位文友加入微论坛的讨论。
我是李凡予。也是这一期《微小说》征文的主编。今天就由我来主持这一期的微论坛——《微小说篇》。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讨论阶段:
一、界定微小说
二、微小说的创作手法
三、作家与作者的区别
四、微小说的发展展望
各位文友都是文学大家,鸿篇巨著甚多。自然对文学创作颇具心得。这一期由我来主持本期论坛,自是班门弄斧。如有露怯之处,万望海涵!
现在让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究竟什么是微小说。内事问度娘,外事问谷哥。让我们先看看百度是怎么说的:
微小说是以140字以内的微博为载体的超短篇小说,它有严格的字数上限。微小说是以微博为主要发表平台的新兴小说形态,是微博价值延伸的一种生动表现形式;微小说是微文化诞生的基础,由此衍变出了电影等微文化形式的衍生作品。微小说最为显著的特征还是贴近真实生活、反映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精神。
从百度百科看,似乎微小说只是在微博上以140字为限的小说才是微小说。对吗?很多著名的,获得大奖的微小说都远远超过了140字。难道他们就不是微小说了吗?每年世界华文文学微小说大赛要求的字数是1500字左右。武陵国际微小说节的微小说征文字数也是1500字左右,其他各地的微小说征文要求也很少是140字的要求。难道超过140字的就不是微小说了吗?不在微博上创作的就不是微小说了吗?
赵燕冬:
也说微小说
一 微小说是新兴的文学体裁
随着电子时代和微博的产生发展,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免费的、无权限的,自由的语言、音频、视频的平台。写作不再是少数作家的专职,全民都是写手。语言以微段子,微相声,微幽默甚至微小说的形式在博客,微博,微信中首当其冲地充分展现出来。时代创造了微小说。微小说以其独立的文学形态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
二 微小说的特点:简,精,全。
简,文字量少,语言简朴,标题的字少而精。
如,简的微小说只有一个字:网。
精,体现在主题突出,内容精要。
主题突出要发映社会现状,体现时代的精神风貌。是从小说中萃取出的精华。也可从小说的章节中浓缩出来。内容精要,言之有物,如一个感人的故事,引人警醒的故事,发人深思的故事,阐述道理的故事,等等。
如,微小说:二战,一个即将被活埋的小女孩对德国士兵说:“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要不然妈妈会找不到我…”
全,全是故事的情节,场景,人物都有。即是完整的故事,又是压缩为简的故事。
如:“她自从嫁给我,一共上了三次手术台。
第一次剖腹产生下老大;第二次剖腹产生下老二;第三次是癌,而且没能再下来。
我欠她的,已经还不起。”
寥寥数语,道尽了一个婚姻,一辈子的爱情,一生的感情。
数字只是形式,主要看内容。以微小说的特点来决定是否是微小说。
陈延国:
微博还没有诞生之前,微型小说就已经存在了,我我觉得百度这个解释有失偏颇。
郑茹菁:
我以為,微小說應該是文字雖短,但能夠在腦海出現畫面,並且讓讀者願意反覆思考內容的,才算成功的微小說。
李凡予:
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这个百度词条谈到微小说创作,一直在提一位叫“陈X”的人,似乎这个人的作品就是规矩。是吗?一定是百度就正确吗?反正很多的百度百科都是有某个人编撰甚至花钱登上去的。所以,我们还是撇开百度百科,聊聊我们对微小说的认知吧。
赵燕冬:
作为新的文学体裁,好像还没有文学领域的规定的说法。
叶显林:
微小说这个概念因微博起,但内涵应该是早有的,一如其时流行一时的微童话。它其实与小小说在内涵上基本一致。
李岘:
微小说分开来分析:微——短小;小说——就要具备小说的要素。而一篇完整的小说应该包括了主题、情节、人物、场景等要素。如果140个字可以呈现出这些要素,那是高手,如果像有些人说,“如果能在这些有限的字数里表现出一点就不错了的话,”,那我只能不恭地说,那充其量是“段子”,而不应该是小说。
叶显林:
140这个字数要求,只是微博的字数要求。
陈延国:
古代的《诗经》就有许多属于微型小说的典范,只是古人还没有把文学形式分那么细而已。
李凡予:
从微博诞生了微小说的名称。但是,微型小说的创作形式早就有之。过去有小小说,最近又出现“闪小说”。但是,万变不离其中。
萧鹏飞:
微小说的基础是小说,之所以“微”就是要言简意赅,所以控制字数应该是硬要求,至于多少为准,还是在发展中完善吧。
李岘:
我在80年代就在《小小说》杂志上刊登小小说,遗憾的是许多人不仅更换名称,而且更换了概念,所以我们需要对什么是“微小说”进行讨论。
郑茹菁:
是否因为这个世界的忙与盲,加速了微小說的流行?大家沒有时间看长篇大论?
李凡予:
@李岘 记得你近期也有许多微小说获奖:微型小说《安之若素》获“2018“武陵”杯·世界华语微型小说年度奖三等奖、2017年微型小说《一口痰》获“荆棘花开”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征文大奖赛二等奖、2017年微型小说《冥冥之中》获第三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优秀奖。
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造就了小小说的兴盛。那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也带了微小说的方兴未艾。如果说,中国的四大名著像满汉全席,俄罗斯的《战争与和平》、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美国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法式大餐,那么,微小说就像特色小吃、吉野家抑或快餐盒饭,各有其味。个中滋味,读者有数。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掌端设备为随身阅读提供了更便捷的工具。年轻的指端族阅读习惯也由慢慢的“品”向快捷的“尝”转变。欧洲,古老而悠闲,许多的人会在咖啡店里静静地读着一本书;而中国、美国的地铁里却都是端着各种移动端工具,快速地移动着的指尖。不是中国人、美国人没有文化,而是中国、美国这样的经济蓬勃的兴盛国家,人人都在忙碌着,匆匆的生活的节奏无法让人静心细品。碎片化的时间养成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快速地浏览是唯一的快速处理信息的方式。对文学的欣赏,也只能快餐化。试想,可能几分钟就被打断的阅读,适宜慢慢地赏析吗?文学,随着碎片化的时间,也衍生出了短小精悍的精彩。
现在华人对微小说的概念非常混淆,没有一定之规。但是就我对微小说征文来说,我想介绍一下几乎所有世界微小说大奖赛的要求都是在1500以内。
2017年4月7日中国微型小说学会联合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主办的“黔台杯·第三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 “2018武陵杯世界华语微型小说年度奖作品征集启事”明确表示篇幅在1500字以内,也欢迎精短的百字小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作协举办的微小说要求在1500以内。但是萧鹏飞《 车祸》 148个字,有人物、有对话、有情节,所以我们就采用了。微小说显然不能长,但是目前较有权威主办部门都设定在1500以内。比较合理。
李凡予:
从个人角度,我认为微小说可以这样界定:1、微博诞生了微小说
2、小小说等同于微小说
3、微小说等同于闪小说
4、微小说不是段子
5、何必拘泥字数,一般来说微小说1500字为限,是大众的认知,不是某人的百度百科词条的认知。
何绍义:
我觉得微小说也好,小小说也好,闪小说也好,除了应该具有小说的基本要素以外,在字数上应该有所约定,即超过一定字数的就不能叫做“微小说”,“小小说”,或“闪小说‘啦!
李凡予:
@李岘 李主席说得非常对,微小说创作不应该拘泥于字数限制。通常的1500字的界定似乎更科学。
李岘:
专业杂志都定在1500字,征稿时有要求。例如小说选刊和香港文学刊登的微型小说。
胡沅:
就如李主席和大家所说,“微“_肯定要有字数的限制1500,”小说“就要有小说的特点,要有内涵。一小时前抓紧时间读了几篇第十期征文的微小说,一时没办法读完,只能就已读的这几篇,谈谈感想:
《红包》,不但说明了中美文化在明面上的不同,而且还折射出了法治社会里不送红包一定能办好事的深层次的内涵。《美好的一天》,很好的故事,明面上是语言的差异,但隐含着文化的差异。另外,看到老吴在美国用百度用得那么欢,我在想:为什么回到中国后却不能用谷歌?!《瑞叔》,一个好人被“坏”人骗的故事,同时折射出人性的善良和肮脏。《你是否还记得》,不但对继女时时维护后妈的一切行动视而不见,而且为了自己的私欲,还变本加厉地折磨继女,这个后妈一辈子也没弄明白人为什么要活着…
赵燕冬:
是情节,场景,人物都要有,所组成的故事。
李凡予:
@李岘 其实,文学创作内容是要义,字数只是人为地约定的一个外壳。不同的人,会约定不同的外壳。
郭俊丽:
言简意赅是要点。
李岘:
我们上次征文写得很清楚,在1500字以内。世界微小说征文也有严格的要求,在1500字以内。并说“也欢迎精短的百字小说。”我们在这里探讨微小说的形式不是我们要如何定义,而是想借此机会让大家了解学术界对微小说的认定,以便大家今后的创作与投稿。
叶显林:
从小说的要素上,微小说应有矛盾冲突和顺理成章的解决。
谭瑞钦:
小說就是創造能力的結晶品。微小說更上层楼。今天学了很多。
强颂锦:
无论什么方式,微小说都得引人入胜,读毕让读者回味再三,才算得上是篇上乘之作。
萧鹏飞:
我理解微小说宛如一个镜头,拍得清楚,读得震撼。
何绍义:
其实,具备小说要素的小说,越短越难写。
李岘:
@知足者常乐 多几个字,少几个字不是很重要。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想澄清一些概念,以便今后大家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李凡予:
各位都是大家,创作手法也会是各有千秋,我们也要好好探讨一下。
下面让我们再来聊聊微小说的创作手法吧。还是先问度娘:
“天马行空”型
微小说可能不符合常理,可能它只有一句话,或者是作者内心的一个真实想法、一个隐藏的秘密,却依然能打动读者。
例如:第一年,魔教教主初遇大侠,那人正气凛然拔剑相向,他冷笑:“伪君子。”第二年,一招之差败在大侠剑下,求死,那人却不杀他,他嗤道:“还算君子。”第三年,走火入魔险些丧命,那人倾力相救,他微微皱眉:“的确君子。”第十年,清晨醒来,浑身酸疼,他咬牙大骂枕边的人:“枉为君子!”
“百折千回”型
短短的140个字的小说,也可以迂回曲折,把你从小说带回到现实,又从现实中拉回到小说。
例如:“部长,有人来上访。”“哄出去!”“哄不走啊。”“那就打出去!”……“部长,完了,下手太狠,把人打死了,是一老婆子。”“娘的,给她家五万,再闹事再打!”……几天后,部长老家打来电话。“狗娃呀,你娘前几天去市里看你叫人给打死了。人赔了五万……”
“出人意料”型
在微小说中,虽然文字简短,但是出人意料的结局,往往让人眼前一亮,打破俗套是微小说最大的特色。
例如:他遇上个妖娆而富有的女人,被她迷得神魂颠倒。他辞掉工作,背叛了未婚妻,跟这个女人私奔。在飞机上,女人问他,你还记得中学时被你羞辱过的龅牙妹吗?他一怔,眼前的女人越看越觉得眼熟。是你?他问。女人摇头冷笑,拜你所赐,她中学毕业后就自杀了。他惊恐,那你是…?女人阴笑,我是她哥。
李岘:
我觉得“天马行空”型、“百折千回”型、“出人意料”型,你可以列出很多型,但是要素是如果叫小说,就要有小说的要素。注意:是“要素”。
李凡予:
其实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总结一下微小说的创作手法,我的心得是,创作手法有:
1、出乎意料式
2、美丽误会式
3、时空穿越式
4、虚实结合式
5、脑筋急转弯式
6、内涵式
7、双关语式
8、你懂得式
李丹:
@李凡予 能谈一谈主编对具体作品的改进建议吗?至少我对这方面更有兴趣。
李凡予:
@李丹 谢谢信任!好的。我先聊聊互联网时代的微小说特点吧:
有人说,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成就了微小说。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来推断,微小说的兴起,正是和移动互联网同步。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阅读人群、发布平台、创作人群。
新浪微博规定微文140个字,尽管现在尝试着开放到2000个字,但是,无论是作者还是阅读者却未必有时间去使用这敞开的“长”。“短”是微小说最本质的特点。但是“短”不代表不精彩。2015年的一篇微小说很短,很精彩:
《吵架》
吵架了,
老公说:"分手吧!"
女人说:"好。"
老公说:“各走一百步吧,以后见面还是朋友。”
他忍着心痛走了99步,最后一步他回头了却一头撞在了她脸上。
他愣住了!
女人平静地说:“只要你肯回头,我会一直在你身后。”
他哭得泣不成声紧紧地把她搂在怀里!
她悄悄地扔掉了藏在背后的砖头……
连标点符号算上不过132个字,情节、性格、心理,跃然而出。30秒读完,一分钟玩味,一秒钟的微笑,然后是下一则阅读内容…快速、高效并且源源不断,随时随地,这正是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也正契合了微小说的特质。庞大的上班族群、潮汐式的生活方式,也成就了快餐式的文学。
而传播,则是移动互联网赋予微小说的另一份厚礼。一部中长篇小说,可以有一篇精彩的推介,而微小说,不可能都有推介。那么他们是靠什么来传播地?平台!大量的传播平台托起了微小说的发展。在华语系统,微博、微信,既是社交平台,也是信息获取、意见发布及快速浏览的平台。当然,Facebook和Twitter等英语系社交平台也是如此。一篇精彩的微小说,如果口口相传,不过百十人阅读,而通过微博、微信抑或Facebook和Twitter传播,瞬间千万阅读量,这是平台的力量,也是互联网的力量,更是移动互联网的力量。只有社交平台,才能有这样核爆似的传播。
作家、专职作家,曾经是高不可攀的职位,而如今,更多的是代表职业,一种靠写作生存的职业。而微小说作者,则往往不是专业作家,而是所谓的段子手,或者压根就是普通的草根人士。一段生活感悟,一则奇思妙想,一个讲故事的冲动,都可以写出来,形成微小说。这就是创作人群的非专业化,也就形成了微小说的作者人群的特殊性,非专业、超庞大、草根性。
移动互联网,让人人都成了自媒体,让所有的人都成了记者、作家,这也助推了微小说的发展。
李岘:
其实微小说属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能在千字左右涵盖小说的要素,并且有主题,有独特的风格,难度相当大,所以不要以为全民都能写微小说。我觉得微小说更是要把小说的精华以简短的形式体现出来,内容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所以创作起来挺显功力的
李凡予:
@李岘 这正是我们要讨论的下一个话题:作家与作者的区别。
作家是基于文学艺术领域创作能力上给予的荣誉称号,而作者是对作品(包括其它科学研究、甚至包括我的回答)创作者的称呼,可以这样认为,作家是荣誉,作者是称呼。用法主要体现在两者不同上:你可以说某项作品作者是谁,而不能肯定作者就是作家,作者的范围更广泛,而作家一般只用于在文学艺术创作有一定影响的人。
李岘:
我们是作家,不是作者,就是说我们不要当段子手,要做有思想,有高度,有灵魂,对人类灵魂有影响的作家。好的微小说应有小说基本要素——除了思想性,还应有人物、情节和矛盾冲突。
李凡予:
我们美中作协的成员都是作家,所以,我们的作品不应该只限于段子手的娱乐性。
1、作者,文字制作人
2、作家,灵魂园丁
赵燕冬:
好的微小说应有小说基本要素——除了思想性,还应有人物、情节和矛盾冲突。@李凡予 认同。
李丹:
作为作家,作品的受众越来越少,趋势方面对作家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了。互联网时代很多优秀作品都被流行文化碾压得无所适从,至少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
赵燕冬:
光从字面还不能区分本质。作者里也有能写出震撼心灵的作品。作家也有空得虚名之辈。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作品的性质。
萧鹏飞:
我觉得有一个照片:城管穿着棉大衣漠视前方,脚下却踩着女商贩的头发。很震撼。还有一个漫画:县官从轿子的窗帘处伸出头对跪在地上的百姓说:以后不要叫我老爷,要叫公务员。很耐人回味。微小说的发展应该以此为鉴。
强颂锦:
我每天都有大量的阅读,为什么我们的作家千辛万苦写出来的东西,很少有人问鼎,我想这除了大众传媒的多样化以外,我们的作品太过严肃,缺乏情节,缺乏娱乐性,是一个重要因素。
李丹:
我同意,时代性也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属性。
李岘:
互联网流行文化的碾压的确严重冲击到纯文学作品,这是我们热爱文学创作者的悲哀。但是,尽管我们无力去改变一个进步时代的副产品,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地不随波逐流,保留纯文学的特质,做一个灵魂园丁。这应该也是我们作协存在的意义。
李凡予:
有一个文学叫快餐文学,流行的快,死得快;有一种文学叫经典文学,细细品味,隽永流长!
赵燕冬:
不管是写手还是作家,只要能真实的反应人生的生活,生命的感悟,就能引发读者共鸣,就是好作品,而不用管它是采用什么文体。
胡沅:
写内心想写的,不能随波逐流@李岘
李岘:
作家不是谁给予的称号,而是靠作品获得。
李凡予:
各位大家,多奉献些创作心得吧。
李丹:
@李凡予 平淡无奇的生活里难以发觉值得写的东西是我的一个痛点。
李凡予
@李丹 这也是所有作家的痛点。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是没有精彩的生活体验,就难有精彩的作品呀
李丹:
@李凡予 创作过程中具体的文学形式不是太难,内容提炼升华特别难!这里感谢主席的建议很指导。
何绍义:
我赞同燕冬的看法。我也觉得,一篇作品,不论是文字的还是视觉的,只要能引起读者或观众的共鸣与深思,就可以了。
李凡予:
@李丹 我很喜欢你的创作风格,女性的细腻感知,捕捉纤毫的内心世界!
赵燕冬:
我觉得首先要自己被感动了,有了感悟,才能拿笔写。
问题不是要去博得读者共鸣,是要自己有感发,有了感发再在写。读者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我们的感可以引发读者的感,但不是目的。
@知足者常乐 我认为微小说很短,所以要有趣、我感人,吸引人,然后又能表达一定的自我以求共鸣。
萧鹏飞:
我来这个群体,就是和大家“抱团取暖”的,所以常把这里介绍的文学作品和创造常识带给我的网友,借此向大家谢过。对于今天的讨论,我建议最好拿几个经典的样板讨论和借鉴,以便提高我们自身的语言能力和文字修养。
李岘:
既然现在大家都在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那我也开诚布公地指出一定:我们作协成员各有各的专长,有的人诗歌写得很好。有的散文随笔写得很棒,小说写得差一些也无可非议,并非每个人都要来写小说。但是如果想写小说,就要切记摆脱真人真事的限制,最好是“能做到”杂取种种,合成一个”,这样人物才能鲜活,主题才能深刻、故事才能精彩。
谭瑞钦:
@李岘 我從來沒有㝍小說的經驗,所㝍的散文与隨筆都是從人生經驗感受的作品。今天学到㝍小說的精要,以後可以嚐試一下。
李凡予:
@George 说得有理。现在网上会有很多号称是获奖微小说,但是都是出自某些人的微博,假冒伪劣的居多。所以,也希望大家在此多推荐些真正精彩的微小说作品,供大家赏析。
何绍义:
据说海明威(也有人说不是他的首创)写了一篇六字超短小说:"For sale: baby shoes, never worn." 可谓经典。特向各位推荐。
李岘:
其实我们群里藏龙卧虎,例如@贾非 @曾晓文 @雅文 贺玉 等人都是写小说的大家。遗憾的是因为不同的原因今天不能与大家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希望今后有机会与大家分享。
李凡予:
首先分享一些以短见长的微小说:
第五届布克国际文学奖得主,美国小说家、翻译家莉迪亚·戴维斯的最有意思的微小说:
l 《那些希罗多德告诉我的事儿》
就是关于尼罗河的鱼。(9个字)
l 《塞缪尔·约翰逊很生气:》
尼玛苏格兰就这么点儿树。(11个字)
l 《与苍蝇合作》
我把那个词写在纸页上,但他加了那个撇号。(18个字)
l 《春怒》
我很高兴看到叶子迅速地在长大。这样很快就能把邻居和她那个一直哭喊的孩子给遮住了。(38个字)
王玮:
@李凡予 这些微小说我看不出来好在哪里。什么小说要素都没有。
李凡予:
@王玮San Diego 所以,单单追求字数短小是无意义的。我们的作品应该更加注重内容。
微小说《一口痰》2017年微型小说《一口痰》获“荆棘花开”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征文大奖赛二等奖:
“啪”,一口痰吐在了手心里,抹在了两层楼高的“港股大厦”的玻璃门上。
“啪”,一只黝黑的手抓住了吐痰人白净的手,五个手指印已印在了晶莹剔透的玻璃门上。
“一定是大陆来的,随地吐痰!”
“后生仔,好靓啊。点解……”(小伙子很帅嘛,怎么……)
“He must lost a lot of money in stocks.”(他一定是输了很多股票。)
香港的街道上,任何事都能引起路人的关注。
吐痰人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有着亚洲人的面孔、欧洲人的体魄——他明明做了坏事,却一脸无辜。
抓住吐痰人的保安,也有二十来岁,一身笔挺的制服、一副严肃的面孔——他把吐痰人带到了“港股大厦”的大堂经理面前。
“I am sorry. Please give me a chance to explain the reason that I have done this.”吐痰人用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对大堂经理说道。
大堂经理在吐痰人的讲述中,初始皱眉,继而点头,再往后已是热泪盈眶。
仅仅几分钟,吐痰的行径已经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
那时吐痰人的爸爸还没出生,他爷爷也才十岁。当时爷爷的爸爸在美国旧金山开洗衣馆,爷爷的母亲奉丈夫之命,从台山将儿子送到香港码头。上船时,爷爷的母亲把英文说明的纸片挂到他的脖子上,然后朝手掌心吐了一口唾沫,睁着哭红的眼睛,将口水抹到他的前额。爷爷知道这是家乡的习俗,是“祝福”的意思,意在“一路平安” 。
十岁的爷爷坐的是三等舱,上下铺,几十个男人挤在一起。夜里,此起彼伏的鼾声、梦呓声和咬牙声,让第一次离家的他放声大哭。他的上铺是一个香港人,黑瘦却很和蔼。哭声吵醒了“香港人”,他起身看了一下男孩儿胸前的纸牌儿,掏出一只棒棒糖递了过去——哭声终于止住。
从香港离岸的船要两个月才到旧金山,舱里吵架动武的事情时有发生。在漫长的旅途中,唯有“香港人”讲故事的时候才能换来舱里的片刻宁静。劫富济贫的女侠、倾国倾城的杨贵妃、上海码头上的交际花……十岁的爷爷把“香港人”当成了英雄。
一天夜里,他在睡梦中感到一只大手伸进他的毯子……他惊叫了起来。他想起床垫下有母亲给他的两张美元!
叫声惊醒了上铺的“香港人”。“香港人”没看清在黑暗中溜走的人是谁,但是与他调换了床铺,并向众人声言他是男孩儿的保护人!“咸猪手”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
那时进入美国不需要签证,但是入关时需要“口供纸”,没有通过审问的人即使到达了美国也不能入境。下船时,“香港人”也朝手心吐了口唾沫抹到了男孩儿的前额。男孩儿没有躲闪,内心犹豫着要不要也吐口唾沫抹到“香港人”的脸上……他没做,他以为这只是年纪大的人才能做的事情。
直到今天,他都怪罪自己当年没把口水抹到“香港人”的脸上,使恩人没能“过关”,漂洋过海地又回到了香港!
两个星期前,如今已是八十岁的爷爷,在香港报纸美洲版上看到了一条香港股票大亨逝世的消息。爷爷从大亨的生平故事和照片中,认出了这位鼎鼎有名的“香港人”,就是在船上保护他的大恩人——恩人因祸得福,在香港回归中国后,带着儿孙把股市做得风生水起!
如今瘫痪在床的爷爷把孙子叫到床前,向他讲述了“一口痰”的来历, 并让孙子一定要代他到香港按照家乡的规矩,吐一口痰抹到“港股大厦”的大门上,以示“还愿”。
此刻,大堂经理用手机为吐痰人和玻璃门上的手印合拍了一张照片:
“A souvenir for your grandfather.”(带给爷爷做个纪念吧!)
保安黝黑的手再度与那只洁白的手握到了一起。
这样的微小说,并不在140字以内,却得到大家的认可。不正是我们大家共同认同的思想性高于形式吗?
各位,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要进入最后一个话题:让我们展望一下微小说的发展前景。
既然微小说是随着互联网社交模式出现的文学形式,必然也会随着互联网及其相关科技的发展有进化。
我个人认为:随着5G时代的到来,视频成了我们碎片化学习的主要方向所以:
1、微电影
2、有情节的短视频
3、系列微小说(连续阅读,记忆闪存式连接)
4、速写式漫画
所以,微小说的创作可以结合感知画面,在文字构成想象的基础上架构新的创作模式。
何绍义:
谢谢凡予老师分享小小说佳作。下面我也与大家分享一篇英文佳作(中文翻译是我刚才匆匆而就的):
Knock
By Fredric Brown
The last man on earth sat alone in a room, there was a knock on the door.
敲
弗雷德里克·布朗
地球上最后一人,独坐屋中,敲门声起。
李岘:
在最后结尾我也冒昧地分享一点写作微小说的心得:从写作技巧上看,微小说的结构很重要,开篇最好有一个肢体动作或者内心动态作为“切点”进入,结尾时还能回到原点,并能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
赵燕冬:
蒙太奇手法,或片段式手法。
李凡予:
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期的微小说论坛就到这里。文学创作。我们坚守初心吧!非常感谢今天参与讨论的各位文友。感谢分享,心得。
李凡予整理2019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