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岘
“唐人街”在英文里叫 Chinatown,翻译成中文应该是 “中国城”。不知什么缘故,中国人宁愿把“城”说成“街”,把 Chinatown说成“唐人街”,才觉得亲切、正宗、过瘾 !
住在中国时,“唐人街”对我来说是一个抽象而神秘的字眼儿,似乎所有居住在海外的华人都一定要在“唐人街”上留下一段故事、一段情事 。
到了美国后,“唐人街”像是一块磁石一般地吸引着我,使我每到一个城市,第一件事就是 问“唐人街”在哪儿 。
我不敢吹嘘我在五年内已走遍了美国的五十个州,但是我敢说,在美国有代表性的“唐人街”我差不多都去过 。
走访了许多“唐人街”之后,想像中的浪漫激情和戏剧化的悲情都被“民以食为天”的印象淹没了 一一生意兴隆的“唐人街”游人如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琳琅满目;生意萧条的“唐人街”,顾客无几,饭店、商店自然少了几分生气。我光顾的第一个唐人街是座落在北加州的旧金山。
旧金山是中国人移民美国最早和最多的发祥地,因此,经过几代人的建设,愣把一个“唐人街”变成了旧金山的一大景观一一 气势恢宏、占地面识之大,堪称与金山大桥媲美 。
旧 金山的 Chinatown 座落在市中心的繁华闹市,高大而又色彩鲜艳的中国牌楼威严地横跨东西两路,耸立在游人如织的大街上,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熠熠生辉。于是,雕廊画栋的牌楼就在前后划分出两个世界:牌楼外面中国人是客人,美国人是主人;牌楼里面美国人是客人,中国人是主人。牌楼前后不过一尺之宽,一尺之间却表现出鲜明的文化色彩。
走进牌楼,一条宽敞、望不到尽头的大街上 ,到处都是迥异于牌楼外建筑风格的中国式建筑:八角楼、琉璃瓦、古色古香,绝对有异于西洋的高楼大厦。接着,硕大而醒目的牌匾把中国字高高地挂在美国的土地上,让中国人看着开心,美国人看着新奇。
那时自己刚到美国三五天,听不懂英语,看不懂英文,装聋作哑已经好几天了,所以一跨进牌楼,见大道两旁的饭店、商店、书店、药店都说中国话,卖中国的东西,那种欣喜若狂的感觉压过了我慕名而来的猎奇心情。我仿佛一下子融进“唐人街”里,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个人意识和民族意识猛然间膨胀起来:中国人就是了不起,楞是在别人的国家里建立起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旧金山一共有多大?Chinatown 就占有了几条街 !
在旧金山停留了三天,我每天都要到 Chinatown 转上一圈。虽然许多店主说的是广东话,但是大家都是黄皮肤、黑头发,所以相互也能沟通。
如果说我在旧金山的“唐人街”上得到了心灵上的极大满足,我对我所住的城市圣地亚哥就多少有些遗憾:坐落在南加州的圣地亚哥虽然一年四季繁花似锦,美中不足的是没有 Chinatown 。有人说这是因为这个靠近太平洋海湾的城市开发的较晚,加之是军港,故早期来美的华人没有在此地落地生根;也有人说,这座城市以研究生物为特长,是高科技聚集的地方,就业率低,故没有旧金山的“唐人街”那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决条件。谁知道是什么原因,反正圣地亚哥这个美国第八大城市,有中餐馆、中国超市、中文书店、中医中药和中文报纸 ,但是就是没有“唐人街”。
好在我住的城市离洛杉矶不远,开车两个半小时就到。知道我喜欢走访“唐人街”的人便建议我到洛杉矶的“唐人街”过过中国瘾。于是,我乘兴而去 。
洛杉矶的“唐人街”不算太小,大街小巷地也占有几条街,但是它与旧金山的唐人街比较起来就显得逊色许多。首先,高低不齐,大小随意的中文牌匾就缺少 “大家风度”,原本就很普通的建筑既无西洋特点又无中国特色。虽然偶尔有一两座中国亭台楼阁式的建筑,但是在拥挤破烂的地方总不能形成一种气氛。特别是洛杉矶的空气严重污染,天是灰的、地是灰的、连挂着牌匾的店铺也给人以灰头灰脸的感觉,所以光顾洛杉矶“唐人街”的人,大多是带着明确的采购目的,买完就走,来去匆匆,缺少旧金山“唐人街”那种闲适、优雅的感觉。
不过,洛杉矶的“唐人街”有物美价廉的美誉。虽说许多杂货店看着不大,但是要买炒中国菜的锅、吃中国饭的餐具 、以及做中国菜的佐料,还非得到那里买起来才过瘾。特别是餐馆,大宴小吃、粤皖鲁川一应俱全。就连在美国绝对少见的东北粗碴淡饭也能尝到。
我有一个同学喜欢吃豆浆、油条,他常常四、五点钟起床,开车两个半小时到洛杉矶的 Chinatown 去吃早点,然后再驱车两个多小时赶来上课。我有时忍不住地和他开玩笑说:“进了教室又该饿了吧?”
其实,我也喜欢到洛杉矶的“唐人街”一饱口福。我喜欢到那些为数不多的中国 古典建筑的餐馆里吃“早茶”。 在那里,可以容纳二三百人的大厅虽然喧哗,却很热闹;吃饭的人如 入无人之境,操着各种口音说着中国话,有些你能听得懂,也有些能猜得懂,于是你可以感觉到生活在异国他乡的人,此刻最放松。所以,洛杉矶的 Chinatown虽不能“鼓我心志” ,但是能一饱口福,并且物美价廉,也不能说是败兴而归吧!
看完了南、北加州最大的 Chinatown,我便找机会向美国的东部进军。那一年的夏天,我一口气在一个月里走访了五个城市的 Chinatown 。
在首府华盛顿,我参观了白宫和国会大厦之后,想做的下一件事就是走访华盛顿的“唐人街”。
看惯了林立在首府大街小巷的高楼大厦(其实楼房与纽约相比并不算高,但是用岩石和水泥盖起的建筑就是气势恢宏),不由得就觉得座落在远离名胜和游人的 Chinatown 像是被人遗忘的角落——房子是低矮的,行人是稀少的,生意是冷落的,街道是清静的。我在那里的一家饭庄吃了半只烤鸭 ,鸭肉是冰凉的,吃完了胃里很不舒服。
“华人参政的人一定不多。” 离开首府的Chinatown,我无奈地在心里叹息道。
带着一股苍凉感再看波士顿的 Chinatown时,第一感觉就是热闹!
也许是由于波士顿是美国的发祥地,第一批移民就是乘着“五月花”号轮船从波士顿登陆美洲大陆的原因,这里的建筑古老而又壮观,文化气息浓厚而又神秘;现代的车流和人流与古典的街道和景致,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人多的地方,中国人就多;中国人多的地方就有Chinatown 。
波士顿的Chinatown 座落在市中心繁华的街道旁。
由于我在此地停留的时间长,加上有中国亲戚开车带路,故在白天、晚上都光顾过几次。
波士顿的华人都喜欢到“唐人街”去买东西,不管是已经打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人,还是正在挣扎地寻找着自己前途的人,他们都喜欢在下班后或周末到“唐人街”买些在美国店里绝对买不到的卤猪头猪耳和咸棕糕饼之类的小吃。就是这些小吃又让我光顾了多次波士顿的“唐人街”。
不过,晚上的唐人街却是一个让华人怯步的地方。有一天晚上,我和亲戚到一位朋友家“卡拉OK”,兴之所至,竟唱到午夜一点多钟。当大家准备驱车回家的时候,才发现歌瘾最大的那位“台山”老兄住在Chinatown 。从歌兴中回到现实世界,这位老兄胆突突地告诉众人,两天前还有人在深夜的“唐人街”被“干掉”......于是,大家决定结伴驱车送他回家。到了“唐人街”,“台山”老兄一下车就往家里跑的情景,让我感受到 了“唐人街”在白天喧哗热闹的繁荣后面,一定有许多不被人知的无奈。 准确地说,这不是感受,而是事实。回来的路上,我们看到街边有三、五成群的人在黑暗中闲逛。亲戚说这里已经成为帮派、吸毒贩毒及同性恋者聚集的地方,住在“唐人街”里的人没有几个敢在深夜出出进进的。
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告别了波士顿的“唐人街”,来到费城的“唐人街”。
费城曾是美国宣布独立后的第一个首府所在地,所以,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使 Chinatown也不乏大家风范—— 巨大的牌楼丝毫不比旧金山的逊色,“费城华埠”四个大字在古色古香的大牌楼的衬托下格外醒目,使得不识中文的外国游人也要驻足一望 。
由于“唐人街”上行人不多,街道宽阔,加之大小店铺井然有序,比起波士顿的“唐人街”显得安适、干净。于是,我拍下许多照片留念一一 虽属“走马观花”,但是毕竟也算是到此一 游啦!
最后一站是纽约。
如果说纽约市的都市风情让世人所仰慕,那么,设在市政府后面的“唐人街”实在是有碍观瞻。可以说,我对纽约的“唐人街”抱的期望值最大,结果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夸张一点说,纽约的“唐人街”是大而乱、脏而臭、挤而吵、凶而险。不夸张的说,纽约的“唐人街”占地面积很大,一共有几条街、几条巷,我到离开时都没弄明白——街道上,两旁的三四层公寓本来就有被主流社会的近百层高楼大 厦压迫得有些难以支撑的感觉,加之街道狭窄,店铺见缝插针,大小牌匾把有限的空间塞得满满的;矮楼下,店里店外都是叫卖声,蔬菜、水果、海鲜、肉类干脆当街摆放,由于天热,放冰的、浇水的,使马路上真的是臭水四溢;地摊上,小到玩具、领带,大到衣物、电器,买卖双方讨价还价,就如中国大陆的农贸市场一样,让人以为说中国话的人都嗓门大。最让我受不了的就是路边的小贩: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趿拉着一双塑料拖鞋、身穿汗湿的背心和皱巴巴的短裤,然后操着高频率的广东话兜揽着顾客…… 后来才知道大喊大叫的小商小贩里面,有许多人曾经是越南难民,他们趁早期从中国来的移民后代不愿意在”唐人街“继续经营餐馆生意,就接管了许多中餐馆,逐渐占领了”唐人街“的市场。
不知道中国人经营的餐馆历来如此,还是越南人改变了“和气生财”的准则?总之,走进几家餐馆都有被“冷落”的感觉,大有爱吃就吃,不吃走人的架式 。起初我还真的起身就走,后来走了两家都一样,只好无可奈何地在一家餐馆匆匆地吃了一顿午饭,结账时我赌气一般地没给一分小费——这在美国还是头一次 !
后来,我又到过西雅图的 Chinatown、夏威夷州府檀香山的 Chinatown、盐湖城的 Chinatown、拉斯维加斯的Chinatown......可以说,大小 Chinatown,我见过二十多个。 如果说我从走访这些 Chinatown 中捕捉到什么精神实质的话,我倒感觉 Chinatown 翻译成“中国城”不尽准确,倒是“唐人街”更有耐人寻味的意思—— 现在在 Chinatown 做生意的人已不再都是中国人啦,朝鲜人和越南人正在向里面扩张,他们大有取代华人在“唐人街”做生意的架式。
祸兮?福兮?
带着患得患失的心情走访“唐人街”,我时而觉得“唐人街”是中国人的骄傲,时而觉得“唐人街”的衰落是华人的悲哀。其实,“唐人街”的盛衰是时代变迁的真实写照。
美国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早期移民来美国的中国人大多是经营餐馆、洗衣馆等之类的体力活儿,而现在的中国人,正在靠着自己的智力融进美国的主流社会;医生、教授、工程师、以及科研人员正在日益增多,他们是餐馆的座上客、洗衣馆的新老顾客!
视野宽了,我便不再对圣地亚哥没有Chinatown 耿耿于怀 —— 既然这个城市是高科技汇聚之地,既然这里住着那么多的中国人,在这样现实的社会里,华人不一定要在“唐人街”里求生存,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我仍然相信移居国外的华人都会给后人留下一段故事、一段情事,但是,未必这些故事和情事一定要发生在“唐人街” 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