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岘
美国的广告市场五彩缤纷,目不暇接。
从众所周知的报刊、广播、电视、广告牌这些传统的广告方式,到别出心裁地利用电脑、电话、邮件和登门自荐的现代广告手段,美国人可谓是“人在家中坐,广告找上门;只要肯花钱,买啥都不难”!
在美国,花钱容易省钱难。只要有钱,你可以通过报纸和电视中的广告,把要买的物品名称和号码写清楚,然后打个电话或写封短信,再把要买的东西说一下,然后付上你的信用卡号码,保险你大门不出、二门不进,几天后便有人送货上门。
如果你会使用电脑,选择性就更大。你可以从三维空间或四维空间选择你要买的东西,别说用品,连房子、汽车都可以坐在家中选择。所以,广告对于有钱的人来说,无论如何都是“养尊处优”者最好的消费传递媒介 。
然而,对于手头不宽裕的人来说,五花八门的广告便有混淆视听之嫌:这些占美国大多数的普通人,既欣赏免费送货到家的食品、用品和保健之类的广告,欣赏不出家门便对各行各业的行情了如指掌,但是又怕鱼目混珠的广告让他们在无意之中痛失一把。因此,可以把这类人一分为二一一尝过广告甜头的人,会乐此不彼地利用广告的慷慨坐收余利;尝过广告苦头的人,会对广告敬而远之,宁肯失去占便宜的机会 。
总之,无论你有钱、没钱、喜欢广告,还是憎恶广告,只要你生活在美国,广告便像你的影子一般地跟随不放。
记得我刚到美国,见先生每天能收到一大堆的信件,还误以为他是一个喜欢交际的“社会活动家”呢,后来才知道那些信件大多是账单和广告单。而后,我发现电话铃声常常在我们吃饭的时候响起,接电话的先生时而和蔼、时而沉默、时而会毫不客气地告诉对方自己正在吃饭,不想和对方没完没了地讨论问题。先生在我不解的目光下声明,这些电话都是广告商打来的。
起初,我不免半信半疑,后来轮到自己接这些电话的时候,才发现应付这种电话广告真的令人“头大”,难怪先生的态度喜怒无常!再后来我发现先生并不像我那样排斥广告,送上门的好处照单全收,例如:推销吸尘器的人免费为我们的地毯吸尘。接下来,我便索性把大权一交,信由先生拆,电话由先生接,敲门由先生开,免费讲座由先生听,我乐得个悠闲自在,不受广告商的干扰 。
好景不长,终于有一天先生要出国一个多月,家里的信件、电话和应酬就不得不由我全面接收。从那天起,我才真正体会到美国的广告商既可爱又可怕。
我喜欢从广告中选择物美价廉的食品和用品,有目的性地去超市和商场;我喜欢在懒得做饭的时候给广告单上的快餐店打个电话,不用举手之劳便可以吃上热气腾腾的比萨饼。然而,先生不在家的时候,我怕接电话、接信,更怕有人不请自到。
首先 ,打电话的人都说英语,而英语是我的第二语言,听起来费劲,说起来吃力。通常做广告的人会如你的朋友一般地叫着你的名字向你问好,你一时不能判断何方人士打来的电话,只好静听对方自我介绍。一旦你给了对方说话的机会,你便很难放下手中的电话 。对方口若悬河地介绍你根本不感兴趣的商品,你一是不客气地放下电话,二是忍耐着听下去一一 别无选择。正因为对方知道你随时有可能撂下电话,所以讲起话来不留任何间隙,害得我这个第二语言原本就不好的人,听了半天还不知所云;等听明白了,也知道是一个不关我事的广告,时间和精力都已消耗不少 。于是,半个月不到 ,我一听电话铃声就紧张:接?还是不接 ? 接,大多数是广告;不接,又怕错过重要事情。虽然家中有留言机,但是先生离家一个月有余,小小的磁带怎能容得下一个月的信息?因此,先生不在家的日子,为了少接电话也希望他早日回家。
其次,接到信也是一种负担。有一天,我收到一封寄给我的信,上面清清楚楚地印着 Important Mail ( 重要邮件)字样,于是我匆匆忙忙地把它打开:哇,信中以黑体粗宇写道:如果你收到信马上按这个号码回电话的话,你将中奖一百五十万美元!
一百五十万 ?这可是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 。可是细想一下,自己并不是喜欢买“乐透奖”那一族的成员,既使中奖也要有个投奖的前提吧 ?然而那一百五十万美元的诱惑力太大了,我实在不能等还有几天就回来的先 生来做参谋,唯恐晚了一步会被对方取消中奖资格,所以,壮着胆子拨动了那素不相识的电话号码。
电话还真的有人接。一个男人,纯正的美国口音,亲切而有涵养。我不好意思地说我收到了中奖的信,但是我不知道因何而中奖。对方不紧不慢、颇有耐心地解释说我还没有中奖,但是我打电话的这一刻就是我能否中奖的机遇;只要拨了这个电话号码,就有中奖的资格。他翻来复去地解释了好多遍,好像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
无聊!我觉得自己好像被人硬拽入到一场无聊的游戏当中,既傻又笨;于是,我想放下电话 。然而,对方却不慌不忙,仍以老熟人的口吻问我如果中了奖将用这笔钱做什么 ?
我想了想:去旅游。
到哪旅游?以什么方式旅游?与谁同行?
天哪,好像我已经拿到了那笔巨款 。
接着,对方又以老谋深算的口吻说这么一大笔钱总该有点别的用场吧?我想说剩下的钱做生意,但是又觉得俗气,所以,想了一会说还没想好,等想好再打电话给他。
几十分钟的时间就伴着这个“发财梦”轻易地溜走了。随着对方不断地询问一些细节问题,我觉得自己就该是那个中奖者。于是,我问对方的机构在哪儿,以便开奖时联系。显然对方不想吐露太多,只说他在佛罗里达与我通话,如果我真中奖,他们会及时与我联系。
我终于把电话撂了一一从加州到佛罗里达的长途电话费也不便宜呀!
认识到吃亏上当己是半个月之后的事了:中奖之事烟消云散;电话费用陡增一笔!
在先生的点拨下我才知道,有些人就是利用人们贪财的心理,以重要邮件为广告手段,以中奖为诱饵,以高于普通电话费四倍的特殊电话号码赚钱,于是,你通电话的时间越长,他们赚的不义之财就越多!从那以后,我对一切有诱惑性的中奖信件都当废纸一般地处理掉了。
通过电话和信件做广告还算是柔性的广告,硬性广告是登门自荐,有的带着产品当场示范,有的带着广告单、卡片挨家挨户的散发。以往有人敲门都是先生开,先生走后,便轮到我亲自出马了。
在美国,如果有朋友要拜访你,他们都会事先打电话告诉你具体的时间,即使是邻居也如此,只有做广告的人才会专门拣你吃晚饭或者度周末的时候前来敲门 。
我住的是独门独院的房子,前后左右对外开的大门就有三个,所以,先生不在家的时候,我最怕的就是给做广告的人开门一一谁知道他们是真的广告商还是图财害命的抢匪?不过,白天我可以装做家里没人,不开门;晚上家里院外灯火通明,你不开门,来人就不断地按动门铃。你不开门行吗?所以,每当这时,我便在心里大骂那个第一个发明广告的创始人,然后满脸堆笑地对广告商说,家里有客人不便长谈而把他或她打发走了。还好,我还没有碰到借做广告而破门而人的强盗。
一个月的独当一面的经历,使我深深领教了美国广告商那种无孔不入、锲而不舍、花样翻新,以及鱼目混珠的厉害。
不过,回头看看做广告的人也不容易: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拉客户,他们要硬着头皮给不认识的人打电话、写信、登门拜访;如果碰上有礼貌的人还会找个理由拒绝,如果碰上不礼貌的人,对不起,话说一半就被对方冷冷地打断 。 当然,这些是跑腿的;还有那些支嘴的更是要舍得从钱包里掏钱,“舍不出孩子,套不出狼”,几分钟的电视广告花几万、甚至几十万美元。别说商人,就连律师、医生、房地产商要拉生意也得举办免费讲座和免费午餐。
最有代表性的是推销 Time share的广告商。免费旅游,包吃、包住,并且住的是豪华的渡假村,每个单元都有厨房、客厅、卧室、卫生间,你可以免费在那里游泳、打高尔夫球,或者干脆晒太阳。总之,一切免费就是为了吸引你买一份 Time share。如果把 Time share 翻译成中文,是“分享时光”,即使你用一笔钱买下某个渡假村的一个单元,这个单元的所有权永远属于你,你可以子子孙孙地传下去,不过,这个单元属于你只有一个星期。换言之,每年你可以有一个星期的免费居住权,世界各地大联网,对于喜欢玩的人可谓佳音 。然而,拥有Time share 的公司太多,各家只有出血本才能争到生意,而得益的人便是被他们争取的对象。
第一次参加 Time share 的免费旅游,是两日棕榈泉渡假村度假。
舒适的环境和免费的食宿使我总是不停地问先生 ,到底有没有买下一个单元的诚意?先生说要多看看,比较一下才能定。
还好,推销人只占用我们两个小时,看一段渡假村的录相带,到四处转转,然后一对一地双向交流,摊出价钱,如果买 ,进一步接触;坚持不买,两个小时之后自由活动,不会有人再来打扰。
我们自然属于那些不买的人了。临走时,我觉得很过意不去,先生却觉得理所当然。
说起来,美国商人也真的有能屈能伸的“大将风度”,这样的广告形式给了我们三次,我们终于在第三次买下了一份Time share。
总而言之,在美国,如果你的钱还没有多到任何推销都来者不拒的程度,那你就要多费点脑筋,去伪存真,见机行事 。
(待续)
《感受真美国》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於1998年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