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连载《感受真美国——买保险》第二部:商情

    作者:李岘   

        在美国,买保险( Insurance ) 的学问可大了,哪些保险该买,哪些保险不该买,在这买与不买之间,利弊得失大不一样 。

       首先,美国的保险名目繁多,仅“人身保险”、“汽车保险”、“房屋保险”就能分裂出几十种。

       “人身保险”有生病和死亡两种:生病分有能力自理,无能力自理,是病人去医院,还是护士到家里等几种。死亡分车祸死亡,飞机死亡,病死,或是老死。别看这些冷酷的字眼离你很远,等你生病遭灾再买保险已为时太晚了,没有保险公司肯卖保险给你了。

      还有那“房屋保险”更绝,“地震险”、“火灾险”、“盗窃险”,你哪样敢不保?房子是你自己的,不论哪一种“险”都会让你沦落成无家可归的人。

      再有就是那“汽车险”,保车、保人、保自己、单保、全保,总之,大家天天在公路上跑,没谁敢保证自己不撞别人和不被别人撞着!

      其次,美国的保险费之高,又不能不让人“ 三思而后行”。你想防备生病时没有能力就医吗?你想在老的时候有人护理吗? 那你就在没生病的时候,身体还很健壮的时候开始买保险,否则你会在病重时买不起保险。

       当然,如果你爱你的家人,你想在你死后使他们过得好一些,那你就要在你没死的时候买保险,价钱越高越好。由此可见,各项保险费加在一起一定不低!

      可以说,对于保险意识极差的中国人来说,在美国买什么样的保险很具挑战性。在中国,生病有公费医疗;死亡则单位发抚恤金和开追悼会;住房是可以按月付房租的公寓;出门虽然没有自己的汽车,但是一张“月票”在手,坐公共汽车也不用买票。于是,这些从“公有制”社会里成长起来到“私有制”社会里求发展的人,便在“挑战”之下兵分两路:一部分的人仍然保有“无产阶级的本色”,索性什么保险都不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最多命一条!还有一部分人接受了了”资本主义教育”却不是资本家,就在既想保全自己又想保护钱包之间,选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有选择地保!

       学问就在这“选择”二字上 。

      我属于后一类的中国人,既想省钱,又想安全,结果因为“学问”不够而在一起车祸中很赔了“一笔”。

       坐惯了中国公共汽车的我,三十多岁才到美国摸方向盘,自然对汽车的悟性差了很多。考驾驶执照时,笔试一次通过,路试却考了三次才勉强通过。按道理来说,凭我这开车程度买汽车保险的“全险”才对,即无论发生任何意外都由保险公司来补偿。可我偏要有选择地买,即我撞了对方,保险公司要负责赔偿;对方撞了我,保险公司也要赔偿我。

       我以为这样已达到了双方保险的程度,少花钱,多办事 !谁知,我却忽略了自己撞自己的可能性。

       也许没开过车的人不相信还有这么倒霉的时候,也许会开车的人对此不以为然,然而,我,买车不到两个月,开车不过一个月,真的就自己撞到了自己!

        那一天我和几个同学闲聊,聊到最后一分钟才想起要到学校去接儿子。想到儿子放学后独立于校门前,看不到自己的妈妈接他的可怜的样子,我脚下的油门便被我用力地踩了下去。我的车是自动档,脚下用多大力,车速就有多快。由于车速过猛,而校园拐弯处多,加之我的车技不高,眼睁睁地看见自己的车撞到了一棵树上……好在我当时脚踩“刹车”缓冲了撞击的力量,所以,我倒没怎么样,只是车子的右前方撞坏了,光修理费就要二千二百美元。我在惊吓之余还没有忘记提醒先生找保险公司付款,结果先生沮丧地说我们没买这项保险。

      我当时的后悔心情比那些到拉斯维加斯“赌了个精光”的人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干嘛当时就没有想到这一步呢 ?这才叫“占小便宜吃大亏”,保险费交了,还要自己掏腰包付这两千多块钱。这两千多美元都可以买一台很不错的旧车开了。唉,真亏!

      有了这次教训,我对“汽车险 ”绝不吝啬,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都保,用行话说叫“全保”。虽然每年“全保”要交一千多元的保险费,而我从来没有让保除公司为我付一文钱的记录好像有点亏,但是天灾人祸,谁敢说这一辈子碰不上?不出事最好,这叫破财免灾。

       在美国,衣食住行都不算贵,唯有医疗费用高得吓人 。如果说美国有饿死的穷人,我不相信;但是说有付不起高昂的医药费而死的人我却相信。所以,聪明的人最好在不生病时就买医疗险,否则生病时即使不穷也要沦落成穷人。

      我体验过什么叫做“费用高得吓人”!有一天晚上,我的胃突然疼得难忍,呼天喊地地折腾到半夜。起初,我因外面下着瓢泼大雨而坚持不去医院,后来经不住疼痛和先生的劝说,便同意去医院看看 。那时先生刚从纽约搬到加州时间不长    ,加之身体健康从未在此地看过医生,所以,先生在慌乱中给一个朋友打电话寻问到医院的地址后,便在风雨中带我来到了那家医院。到了那家医院,先生才知道我们的医疗保险不在这家医院,于是,他问我可不可以再挺一会儿,以便他带我去有保险的那家医院。

      我嘴里说“没问题”,可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都什么时候了,还管有没有保险?当然,经过有“保险”医院的医生在一系列的化验结果出来后,宣布我是因喝牛奶和桔子汁引起的肠胃不适,我也就原谅了先生的理性选择。

      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半个月后,我们收到了第一家医院送来的账单。

      一百八十美元 ? 太黑啦 !

       用惯了中国的公费医疗,我拿着美国的账单直骂 。先生倒很开心地说这是小钱,如果那天我不是去了有“保险”的医院,现在的账单恐怕就不是一百八了。

      这我相信,那天有保险的医院,医生又验血又验尿 ,仅前后胸检查就拍了五张片子,还不算单间急诊室观察呢。这要加起来,没有千八百的是下不来的 !

      有了这样一个对比数字,我对先生的“理智选择”只有大加赞赏了。

       可以说,我的保险意识从无到有,是从一次次恐怖 、惊吓中得来的。记得自己一到美国,先生就拿来一大堆填好的保险表格让我签字。如果仅是医疗险也就罢了,他还给我保了“人身险“”,什么意外死亡,正常死亡,险些怀疑他把我带到美国来是为了 图财害命!当然,我看到他给自己投的死亡保险数字更大,心中的怨气也就渐渐消失了。

       我想许多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都有与我同样的心理,他们不愿意面对“死亡”二字,也不相信死亡就那么无情地降临到他们头上,然而,经过了许多事之后,我发现美国是一个不能“浪漫”的国家,如果你不面对现实 ,现实将对你更加冷酷无情。

       去年圣地亚哥发生了一起学生枪杀老师的恶性事件,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被枪杀的人是从中国大陆到美国读博士毕业后,在某大学当助教、年仅三十二岁的年轻生命 。他死后留下了妻子和两个不到三岁的幼儿,而他在生前没有买死亡保险。一个年轻有为、事业蒸蒸日上的人突然间死亡是一个人生悲剧,亡者的妻儿老小得不到经济的支撑是又一个人生悲剧。当你天天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悲剧发生,你还能坦然地面对这个险象环生的世界说你不需要买保险吗?

        现在,我可以坦然面对任何性质的保险,只是在投保的价钱上还是要多费脑筋,因为这其中的学问绝非“一日之功”,特别是美国的保险名堂不断翻新,想要活着踏实,就要活到老学到老!

(待续)

《感受真美国》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於1998年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