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连载:《感受真美国——家长难当》第一部分:人情

 作者:李岘

       一向自认为“教育有方”的中国父母 ,来到美国后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首先 ,“打是亲 、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这个被大多数中国父母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美国就愣是行不通啦。在美国,你绝不能把教育小孩看做是你个人的事情 ,要打就打 , 要骂就骂 ,否则你会在行使父母权力的同时,触犯了美国的法律——虐待儿童罪 !尽管你会含着眼泪说:“打骂孩子之后自己也会心疼得晚上睡不着觉 · ··”但是根据我的经验,今后举手抬足之前 ,还是“三思而后行”才是上上之策 。

      我刚到美国时并不知道自己教育孩子会受到社会的干预,认为父母打骂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虽然我不赞成“棍棒出孝子”的做法,但是对于“子不教 ,母之过”的准则还是不肯放弃的。于是,我对唯一的宝贝儿子绝对不敢放任自流。 一天,我和平常一样把车停在儿子学校的停车场上  ,等待儿于搭车回家。

      儿子朝我慢悠悠地走来,手里拖着两天前才买来的新书包,像拖玩具车那般地心安理得。我气得跳出驾驶室问他为什么不把书包背起来?他说书包太重 ,背不动!我上前一拎还真的很重。打开一看 ,里面放的那本又厚又重的书是他 Dad 教大学生的生物学教材。

      “你刚刚上小学二年级,把这本书拿来干什么 ?”我大声地吼了起来。

      “书里有许多动物 ,我拿来给同学们看。”儿子咕哝了一声 。

       好嘛,新买的书包被儿子一路从水泥地上拖过来,已经快通底了!我一气,上去就在他的肩膀上打了一下。

      你别说 , 从那以后,儿子再带东西去学校,便首先问我“可不可以”啦 。

       我以为自己是一个很称职的妈妈 ,于是广传我的经验 。 谁知,有一次和一位比我早几年移民来美国的朋友谈起“不打不成器”时,这位朋友突然神经兮兮地问我  :“你当时打儿子有没有‘ 老美’ 在场?”

      “好像没有。”我说。

       “You are lucky。”她说。

       从这时起我才知道美国法律是不允许父母打孩子的 ,即使是像中国人说的那样“只打屁股不打脑袋”也不行。只要沾上“打”字,轻则坐牢三天,重则几个星期、几个月 。一句话,在 公共场合打孩子更是引火烧身,因为一般美国人见到有儿童被打都会及时报警。我朋友说得对,我很幸运,那天打儿子一巴掌没有“老美”在场 。

        “天哪,这样不就把孩子给宠坏了吗?”我对朋友说 。

        “我们可以像‘ 老美’ 那样向孩子讲道理呀。”我的朋友不以为然地说。

        投办法,从此我只好向“老美”学习,用“一周不许看电视”、“一 天不许出去玩”等方法来惩戒犯错误的儿子 。

       在美国教育夜子,动手犯法,动嘴也非一件易事 。在美国 生活的华人无论是从港 、台、大陆来的,还是从越南 、菲律宾、马 来西亚来的,或多或少都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总是把“学而优则仕”看得很重,那种“重文抑商 ”的心态使身为商人的父母都寄希望于儿女成名成家上 。然而,美国的教育恰恰相反,学校不求学生死读书,而认定要在社会实践上学习知识,认识自我。

      我自以为自己很开明 ,并不反对这种教育方法,也认为 这样会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但是,当儿子从学校带回商品向街坊邻居推销的时候 ,我便又从骨子里产生一种反感一 一 学生 、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才是 ,学校这种做法是误人子弟 !

      如果是在中国,我会大声疾呼而赢得多数人的赞成。然 而,这是在美国,大多数的父母都心安理得地领着自己幼小的孩子向左邻右舍推销幼儿园 、小学校摊派给孩子推销的商 品, 并且大人 、小孩都是一脸的光荣感 。相形之下,我觉得即使有心阻止儿子过早参与金钱交易 ,也找不到恰当的理由去说服儿子。学生推销产品是帮助学校向商品的生产厂家赚一部分钱来添置电脑等学习用品 ,而美国人的参与感很强 ,在公益事业上很注重个人形象。别说儿子了 ,就连我想到这些也怀疑自己的心胸是否太狭隘了 一些,所以我也就常常带着儿子走街串巷地去推销商品。原因很简单:第一是儿子小 ,我不放心让 他一个人去敲别人家的门;第二是想以实际行动与心底的反感抗衡。好在推销的东西都是孩子们喜欢吃的巧克力糖 、爆米花,大人喜欢用的圣诞节包装纸和包装袋 ,因此推销起来也不算太难,加上我们周围有孩子的邻居也不少 ,你买我孩子的东西,我买你孩子的东西,相互一成全,每一次总能找到几 个“客户” 。

       由于美国孩子自小就在推销商品中学会了等价交换 ,所以很少有孩子在家里义务劳动。帮父母刷车三元钱 ,帮父母锄草二元钱,收拾自己房子一元钱 ,洗盘洗碗一元 、两元不定。

       起初我坚决反对这种用物质刺激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试着以“动口不动手”的方式教育儿子适当地做些家务。结果儿子知道别人家的价格表之后,大呼“It ’s unfair ”。 为了达到美国式的公平合理,我只好答应儿子洗一次碗一美元,一天洗一次 ,一周洗五天,周末可以不洗。

       也许是因为儿子体会了洗碗的不易,从那时起他就对自己挣来的钱格外珍惜。有几次他在商店里看到喜欢的东西想让我给他买,我说:“可以 , 用你自己的钱。”结果他想了想还是没有舍得花自己的钱 。

      到底让孩子过早地接受金钱观念是好还是不好呢 ?东西方两种文化教育孰是孰非呢?我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让自己心悦诚服的答案。

      去年带儿子回中国一趟 ,回来时又多了一件心事 :怎样才能教育儿子胸怀大志呢?

      虽然自己一直鼓励儿子好好学习,利用父母现在为他创造的良好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武装自己,但是我只提到知识是生存之本,却从来没有想到去限定儿子该做什么 。然而, 回到国内才发现和儿子同龄的孩子们早已有了远大的目标。 这些刚刚小学四年级 的孩子们不用大人问“你们长大后做什么” ,自己就主动地在人前表示“长大当科学家” 、“长大当律师“、 “长大出任美国大使”、“长大当医生” ,有一个还郑重其事地说 “长大当总统”!不过没说是哪国的总统。总之,没有一个人说长大要当农民和工人的。有一天,那位长大了要当驻美国大使的小孩问儿子 “你长大了干什么?” ,我儿子竟一语惊天地说 :Fireman!

       什么?消防队员?我气恼地用英语把儿子教训了一顿,然后对那位还不懂英语的“大使先生”说:他现在还不知道他应该做什么。

      事后我设身处地地为儿子想了想 ,觉得儿子回答的没有错。美国是一个崇拜英雄、崇尚勇敢的国家,不论你干哪一行 ,只要你出名就有人崇拜你!儿子想当消防队员,一定是被电影中那些舍身救人的消防队员的勇敢精神所感动。我后悔自己那么粗暴地对待儿子心中的理想,我谴责自己对孩子的一句童言竟如此敏感。然而,在我的心灵深处,的确常常涌动着不安 一一怎样才能让儿子胸怀大志呢 ?

      总而言之 ,第一代的移民父母就是难当,上一辈接受的教育和下一辈所受的教育是一东一西 ,南辑北辙。难言的惶惑、 冲击和无奈只会付出更大的心力;疲惫之余也只能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好友们长叹一声:家长难当啊 !

(待续)

《感受真美国》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於1998年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