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红杉林》杂志专访报道:
“为了人生梦想,我们浪迹天涯;但是,海角天涯有一方永远属于我们自己的灵魂空间--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是美国加州政府正式批准注册、拥有美国联邦政府批准的501(c)(3)免税资格的公益团体;是由生活在美国并热爱用汉语写作的华人及其他族裔的人,自愿组成的非政治、非宗教、非营利的组织。”
打开网站http://www.chinesewritersusa.org,我们便在首页看到这样的文字,并在闪动的图片中看到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简称美中作协)自2015年创会以来的文学活动图片。
创会主席及现任主席李岘博士在受访中说道:在当今人人都是“网络写手”的时代,“文学”似乎就成为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领域。正因为是这样,我们才需要一个团体,他们不为生存写作、不为御用和金钱写作,他们是用生命写作。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的创会宗旨就是保护这些用生命体验铸就的文字不因离乡背井而流失,不因代际的变迁而消失。作协网站设立了八个栏目,其中“作家作品”为每一位协会成员建立了个人专栏,收藏会员在纸媒发表过或没发表过的作品,每个月初都会以“每月集锦”栏目推出上个月协会成员的作品,并通过作协主办的“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的主播团队,将协会成员的作品制作成有声读物,在多重网络平台上推出。另外协会与梵品文化联合推出《龙裔文学》公众号,设立了六个栏目,以“华人世界文化热点”和“世界华文作家动态”栏目分享全球华人和华文的文化动态;以“新作品鉴”和“文苑杂谈”加强与各地文友的互动;以“每月集锦”和“有声频道”推动和宣传协会成员的作品。除此之外,协会举办了十八期不同文体的命题征文和十几次论坛和微论坛的学术研讨会。
“你可以放弃一份工作,一份感情,甚至是国籍,但是无法放弃灵魂深处的需求。对于热爱文学写作的人来说,创作就像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新移民在新的社会环境和不同文化的语境中,都会不同程度地体会到远离本土文化和母语产生的孤寂感及东西方文化碰撞出来的“离散情结”。一些人在异质文化的对抗中丢弃了母语以适应英语社会的生存环境,而另一些人则愿意坚守母语的传承,在英语的世界里用汉字默默笔耕。作为中文作家协会,我们希望能看到协会成员在多重文化的语境中,让读者也能跟随我们的作品多视角地感受到多元文化带来的思考和认知。我常说:作为移民,遗憾永远存在;作为作家,我们没有理由抱怨!也许有人会把这句话作为自视清高,而我想说明的是写作可以使我们找到一处安放灵魂的地方,我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笔耕收获到一份能够安身立命的气定神闲——我们不会像早期移民美国的华工那样,只能用血肉之躯撰写华人的血泪史;不会像1854年就开始有了中文报纸,但是至今没人知道那些留下激扬文字的作者姓甚名谁;不会像二十世纪中叶在美国涌现出的那批优秀华文作家在际代的变迁中,要面对文思枯竭、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因为网络平台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可以激发出创作热情和传播作品的空间,让海外华文文学成为了世界华文文学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热爱是一切事物的成功之母。纵观美国华文文学的发展,证明了有一种情怀是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更改,而这种自觉的创作热情在经历过留守母文化的痛苦和告别母文化的困惑中,以及个体心灵在两种文化的煎熬中涅槃而生的文字,便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海外华文文学的特点及精华,为学术界研究世界华文文学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李岘一气呵成地表达了自己对海外作家及海外华文文学以及世界华文文学的认知和观点。
通过李岘提供的资料显示,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简称是CWAA)以理事会为核心、以顾问团为扶持、以艺委会为执行,为美国独自笔耕的文友们搭建一个可以激发创作热情、发表作品、推动作品、收藏作品的文学平台。除了作协网站、有声频道和《龙裔文学》,还出版了作协文集《心旅》和《心语》,明年将出版以疫情为社会大背景的作协文集《心事》。除此之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图书馆不仅永久性地收藏协会网站刊登的作品,而且设立专项纸质书籍收藏协会成员的专著,通过全球图书馆联网的便利条件,为学者和学科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最后,李岘主席欢迎有意加入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的文友扫描二维码了解详情。
(刊登在美国《红杉林》杂志2022年第三期秋季版)
本期杂志“小说拔萃”刊登了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成员七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