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话:
记得几年前动意出书《紫藤簃》时,一位老同学曾告诫我:“都什么年代啦!国内的院士、博导们都不看书啦。要看也是电子版,所有的信息都可以从网上搜寻到,你还出书干嘛?”
我不想在此费口舌评判电子书和纸质书的利弊,但我坚信:只要人们还憧憬书架满满的恬静书斋,只要人们仍如获至宝地珍藏赠予的墨香,只要还有人欣赏装帧精美、雅致古朴的书籍,装帧精美的书籍纸质书香将与文明、文化共存亡。!
我写书,因为我是属于,说好听点,那类“执著”的人;说通俗点,属于那类“一根筋”的人;说不好听,属于那类“骨子里虚荣”但还有良心的人!
这年代写书、出书难,推销书更难,难于上青天!光凭“执著”“一根筋”“骨子里虚荣”焉能扭转纸质书门庭冷落的局面?这几年的写作经历告诉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真理:“当今的时代,没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本身,焉能成为作家?”
创作需要时间、执着和锲而不舍的耐力。创作没有捷径。任何创作都会付出代价的。创作是一种不屈不饶、尝尽甜酸苦辣的经历。《创作回顾》所记录的是我在1995-2021年间断断续续业余创作小说、散文、传记、回忆录和美篇的经历。
精彩片段:
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什么时候开始的?对我而言,文革始于北京第二传染病医院肝炎隔离病房。窗外大喇叭震耳欲聋、楼内大字报铺天盖地、传单到处飞扬飘落。肝炎病房的病人闹着要和楼上脑膜炎病房病人搞大联合,口号声震天动地。被拒绝、阻止后,有的病人举行不定期的绝食、拒绝吃药。他们强行赶走了医生,占领了护士值班室。最后强占了太平间。在那里宣称建立了肝炎病房造反联合指挥部。
参加指挥这些活动最为活跃的就是和我同住一间病房的病人。他是肝炎病房的老病友。我进去的时候,他已经住院了一段时间。我那时本来就虚弱,加上肝炎所带来的肝痛、低烧、药物过敏、自顾不暇,连上厕所的力量都没有,哪来的“革命”激情和“造反”的劲头?这对我的同房来讲,简直是大逆不道!从此,他就变法的找茬,对我无理取闹。我的东西包括枕头、糖果经常不翼而飞;从厕所回来后,不止一次发现纸篓放进我的被褥;墙上贴的条子:消极抵抗,死路一条!
小小的年纪,文革的第一课使我懂得这样一个的道理:要想活着出去,就得抵抗到底。别人绝食,我吃饭;别人拒药,我吃药;别人要打倒资产阶级医疗学术权威,我乖乖的接受他们的治疗。定时吃药、定期紫外线光浴使我的病情一天天减退,身体开始复原。
我把这段难忘的经历写进了“肝炎病房”的故事里。一个月后,当我走出医院大门的时侯,我那位同病房的造反派在太平间里(造反联合指挥部)又新添了猩红热和痢疾。我还真为他的病情惋惜。试想想:进了太平间的人,活着出来的能有几个?英文短篇“肝炎病房”由此产生。
作者简介: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永久会员。文学博士。1983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后赴英国基尔大学进修美国文学,1985年获硕士学位。1987年到美国马里兰大学进修美国研究专业,1993年获博士学位。作品有散文集《紫藤簃》《自别故园几经秋》《伸出蒙恩的手》和文集《无声的侍奉》,以及回忆录《五零后的回眸》上下卷之外,还有长篇小说《离乡人》。英文著作有长篇小说《Expatriates》,短篇小说集《Trojan Ro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