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站在岁月的桥头》

作者:钟梅西

 

岁末年初,站在尚未走远的2024年和业已到来的2025年的交界处,就像站在岁月的桥头,回头望,2024年奔腾而去的每一天犹如河水般在思绪里流淌激荡。

2024年,很多人离去了。

四位民国出生的华语文学圈重量级的女作家,她们一同选择了在2024年告别这个世界。

3月,100岁的齐邦媛,她人生的巨流河从东北出发,走过纵贯百年的时代兴衰,横跨两岸的历史风云,在跌宕起伏汹涌澎湃的奔腾之后,如涓涓细流,宁静而安详地归于大海。

“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

她的一生也“如此契合”哈佛大学学者王德威对她的形容。

10月,99岁的华人女作家聂华苓在美国爱荷华家中去世。

她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重要影响,还通过促进文化交流和推动多元文学发展,为世界文学做出了卓越贡献。她创办的“国际协作计划”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名作家提供了平等交流的空间,也影响了近半个世纪的当代中国文坛。

这是她创造的成就与辉煌和社会体系里的评价。

而她自己,这样自喻:“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她应该是喜欢她的一生如树之生长,散发出透亮、热烈、坚定的光华的。

11月,100岁的叶嘉莹,完成了她最爱的中国古典诗词最后的吟诵。“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她的“莲花落了”,但属于她的那颗”莲心是不死的”。清明的世界里,明月朗照,永远属于她的那一汪清泉,澄澈如镜。

12月4日,,在雪花飘落的时刻,86岁的“言情教主”琼瑶结束了她如火花一般炽热绽放的一生,“翩然”归去。

《毛诗传》云,琼,玉之美者;瑶:石之美者。“琼瑶”,美玉一般,自然是用来象征一种理想、纯洁而浪漫的美好意境和感情。人如其名,文如其名,“琼瑶”好似用她的笔名撰写了一篇这世界上最短的自传,短到只有这两个字。

“书写爱情是琼瑶的事业,信仰爱情则是她的志业”。

这句话是台湾文学教授林芳玫对琼瑶的理解,细细读来,竟似包含着对琼瑶选择离去的全然诠释。

对于琼瑶来说,燃烧与热烈、清冷与碎裂,火花与雪花,都是她,她只活审美意义上的一生。内里的刚烈与决绝,让她自主选择了与这个世界告别的方式,这也许是她觉得的她能赋予生命的一种最崇高的敬意吧。

12月的坏消息还没有完。

25日,圣诞平安夜的歌声未歇,阿塞拜疆航空公司的一架班机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坠毁,38人丧生,29 人在英雄机长的舍命挽救中奇迹般地生还。在被拍下的视频中,可以看到遭受重创的飞机最后被强制拉起、降落又拉起的急促轨迹,让人不禁潸然泪下,那是机长怎样的最后一搏,让飞机里尽可能多的人逃脱了死神的魔掌,而机长自己却永久地留在了2024年的最后一个星期。然而,在人们惊魂未定的时候,更大的空难却在仅仅四天后的29日再度上演,韩国济州航空一架飞机在跑道的尽头撞墙而毁,179人罹难,仅仅两人生还。最后时刻,一位乘客发短信告知家人有鸟卡在机翼中了,并问,我该写遗言吗?这句话,最终成了他的遗言——2024年快要过去的时候人们听到的最哀伤的一句遗言。

同一天,100岁的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去世。他是一位毕生致力于推动和平、民主和人权的人道主义者,也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当初卡特总统签署了《巴拿马运河条约》,结束了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将运河归还给巴拿马,这也被视为他的一项政治成就。不过好在他听不到即将上任的新总统川普宣称要拿回巴拿马运河的的管辖权的声音了。此外,他通过外交斡旋在以色列和埃及之间达成了一项具有历程碑意义的协议,这就是著名的戴维营协议(Camp David Accords),这个协议促进了中东和平,也为以色列和一些阿拉伯国家进行对话铺平了道路。但现在中东的冲突和苦难再次加剧,还会有另外一个像他一样有信仰的人出现,说“当我们能够改善他人的生活时,便会获得最大的福佑”的美国总统吗?

卡特同时也是一位有着“中国情结”的总统,用美国中国问题学者刘亚伟的话说,中美之间那道隔阂的“门”是由卡特总统最终“推开了”,从而在他任内实现了中美在1979年1月1号的正式建交,由此两国关系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他自己也将之视为他“在白宫期间完成的最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成果”。

然而美中之间各种科技战、贸易战、金融战烽烟四起的当下,两国之间的关系真的会一点一点的“脱钩”吗?也许对于在美国的大多数华人来说,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中美关系的崩坏。好在一则征文启事,给了人些许安慰。人民日报12月25日同《环球时报》社联合发起,面向海内外征集“中美有好合作故事”作品,围绕“跨越文化差异 传承友谊信任”的主题。从民间打捞中美友好的故事,对于即将到来的崭新一年里的中美关系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美好的预兆和期冀。

2024年12月31号,已然是2024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了。此刻的我驻足在一尊硕大的钢制樱桃雕塑和一块关于美国“Bing”樱桃历史介绍的铭牌前,街对面是闪烁的灯火和涌动的人群。广场搭建的舞台上,中国大鼓的声音铿锵响起。

这是美国俄勒冈州密尔沃基(MILWAUKIE)市民“阿炳樱桃迎新年”(Bing in the New Year)的活动。美国市场上目前最热销的“Bing”樱桃,就是来自于百年前一位叫Ah Bing(阿炳)的中国工人的“甜蜜馈赠”。1875年,作为苗圃工头的阿炳在这里率先培育出了日后广受赞誉的这一樱桃新品种。

李商隐的诗作《樱桃答》:急景凋年欢不待,樱花樱实两依依。岁末的世界,总是免不了给人一种急弦弄管般的仓促感,这时光,匆匆太匆匆。

庆祝活动进入了尾声。

我站在人群中,看着阿炳樱桃迎新年的活动现场高大的吊车上的樱桃灯缓缓降落,人们在欢呼声告别2024年,迎接2025年新的一年的到来。

热闹渐渐散却,夜里冷冷的冰雨落了下来。

2024年,无论文人、总统、还是平民、小人物,他们来过,他们离去,不免感伤,但又有些释然,就像一百多年前这位叫“阿炳”的普通中国人,这里没有他的雕像,但看那樱桃的样子,谁说他没来过呢?他离去了很多年,但谁又能说忘怀呢?新年到来的时候,人们聚集在这里,他和他的故事都未曾缺席。只因为,他给过这个世界樱桃滋味一般最沁入人心的深情。

岁月的桥头,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是终点也是起点,是抵达也是启程,“终日长程复短程,一山行尽一山青”。2025年,心有愿景,怀揣梦想,向前走,唯祝愿:新的一年,世界和平,人间安然,岁月无恙!

 

注明:原载2025年1月8日“渡十娘”公众号,“渡十娘”公众号更名为:《2024年,很多人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