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裔文学》集锦0036 《用双脚阅读地球》 作者:陈浩泉



序诗〈阅读地球〉

少年时我用眼睛在地图上旅行当我成长我用双脚去读地球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历年来的游记结集。作者足迹遍及美加、欧洲、韩国、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河西走廊、华东、海南岛和武夷山、庐山等地,内容为作者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河山胜景与文化风土兼备,夹叙夹议,生动活泼,颇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新冠疫情期间,读者正可安坐家中,与作者一起神游世界各地的佳景名胜。作者以双脚与风景相遇,用文字书写地球;读者因字与风景相识,用阅读畅游地球。      本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全书311版,配彩图一辑。原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推荐,南昌大学公仲、韩国外国语大学朴宰雨、韩国国立釜山大学金惠俊三位教授撰写序文。 

精采片断

历史长河吞噬阳关

阳关和玉门关都是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之后的西汉时期设置的,两个关城皆为当时的都尉治所,分别为南北两条丝路的必经之地。据说,当年唐三藏从印度取西经后,就是从天山南麓经阳关回来的。

但随着海上丝路的兴起,陆上丝路渐渐没落,终于千百年来其名如雷贯耳的阳关也被历史长河吞噬了。当年通往西域要塞的阳关已完全消失,如今只剩一处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当地建了一座阳关博物馆,通过图片、文物和文字的解说,让游人缅怀阳关的历史。进入阳关遗址的范围,我们就见到了张骞和王维的雕像,耳畔也传来《阳关三叠》的乐音,心底里顿生思古之幽情。

博物馆里,讲解员向大家介绍“战神”霍去病和“飞将军”李广当年抗击匈奴及张骞出使西域的事迹。展出的实物有汉代的围棋,各种兵器,战马和马车的种种配件……最令人惊讶的是展品中竟有一具二千年前的婴儿干尸,至今保存完好。

走出阳关博物馆,向后面的荒漠旷野走去,那才是真正凭吊阳关遗址的地方。

这时候,出现在右前方的远处,是一座早已废弃了的烽火台,正前方是步行不久即可达的碑廊。长长的碑廊竖立着一些现代名人的题诗、题词碑刻,如娄师白、赵朴初、关山月、胡绳、李锡铭、常书鸿、黄华、李济民等,还有香港书画家郑家镇的题诗,这些都是他们游览阳关遗址后留下的墨宝。娄师白所题的是“阳关三叠”,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则是:“展示三危无上宝,迎来四海有情风。”

碑廊前右边竖着一块巨石,上书“阳关故址”的大红字,左边一较小的石碑,则有“丝绸之路遗址”的浅绿色字。据说,我们面前的旷野就是阳关大道了,而左边不远处还真的有一座独木桥。两千多年前的阳关早已消失,导游说,我们前方那一片烟霭迷茫之处应该就是当年阳关的所在地了。

      有人跑上右前方小山丘上的观景台去了,我却只站在碑廊前,凝视眼前的那一片苍莽荒凉。日月依旧,但历史确如一条无情的长河。早已流逝、浪淘了昔日的繁华辉煌。我站在今天的河畔,努力向历史的另一端回望,期望能追寻到一点雪泥鸿爪、吉光片羽,希望能把这些历史碎片在眼前拼凑成一幅图景。

      突然,有人策骑着一匹褐红色的骏马飞驰而至。那人下了马,马儿就站在“阳关故址”的石碑旁。那就是渥洼池的天马吗?“丝绸之路遗址”石碑旁的破旧木头车是刚从独木桥那边推过来的吗?我有点迷茫了。

 名家推荐      

浩泉先生,玉树临风,骨貌淑清,不像一个以双脚丈量世界的人。说他少年即有志于此,我原也不信。然而他却真就做到了,我辈何等羡慕。更难得的是,他博学而多识、敏锐而多情,笔墨细腻而内敛,蕴积深厚而节制,儒雅文风,读来令人嫉妒。时髦形容心情所称“羡慕嫉妒恨”,独不敢苟同“恨”字。作家爱自然爱和平爱古今爱天下,这一襟抱不能不感动我。吾爱陈夫子,风流天下闻!                 

——陈建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书中大自然的奇妙优美,人文历史的丰厚久远,叫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此书真值得反覆阅读收藏。                  

——公 仲  (南昌大学教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会名誉副会长)      

这是一部足够让人饱尝到「空间之行、时间之旅、心灵之游」的作品集。《用双脚阅读地球》,很值得一读。                 

—— 朴宰雨(韩国外国语大学荣誉教授,韩国世界华文文学协会会)

相信通过《用双脚阅读地球》这样的优秀作品,读者们即使不通过真正的物理位移,也能依托共情共感,真实体验到环游世界的美妙,跟随陈先生的脚步与足迹,徜徉于文学的海洋。

          ——金惠俊(韩国国立釜山大学教授、现代中国文化研究室主持人)



陈浩泉简介

      陈浩泉,先后任职记者、报社编辑、电视台编剧、出版社和杂志社主编等。东亚大学新闻传播系毕业。现为华汉文化事业公司及维邦文化企业公司董事经理、总编辑,香港作家联会前理事、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会副会长。

      已出版诗集《日历纸上的诗行》、《铜钹与丝竹》(三人合集)、《诗恋》;小说《海山遥遥》、《追情》(《扶桑之恋》)、《香港狂人》、《香港小姐》、《电视台风云》、《断鸢》、《香港九七》、《天涯何处是吾家》、《寻找伊甸园》、《他是我弟弟,他不是我弟弟》(编著合集,韩文版)等;散文随笔《青果集》、《紫荆˙枫叶》、《泉音》、《家在温哥华》、《鹿野山庄稿笺》等,共近三十种。部份作品被收入海内外多种选本和香港与加拿大的中学或大专教科书与辅助教材,部份被翻译为英文、韩文发表与出版。

      曾任同济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获南昌大学首届中国新移民文学研讨会颁授「突出贡献奖」,加华作协颁授「加华文学贡献奖」,以及台湾「海外华文著述奖」与加拿大卑诗省政府嘉奖状。其生平被收入《香港文学作家传略》、《中国文学家辞典》、《台港澳暨海外华文作家辞典》、《中国新诗大辞典》等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