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 岘
“不要哭,不要伤心,不要为我难过。我已经‘翩然’的去了!‘翩然’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的‘飞翔’,优美而‘轻盈’,我摆脱了逐渐让我痛苦的躯壳,‘翩然’的化为雪花飞去了!”
2024年12月4日,当我读到这段文字时,琼瑶,这位华人家喻户晓的名字,已如飞雪般翩然远去。那一刻,我感慨万千,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写下了这段文字——
此刻,惊闻琼瑶去世,并且如此决绝,心中五味杂陈。我不会用“老师、大师、琼瑶阿姨、琼瑶奶奶”这样的添加词送她最后一程,因为“琼瑶”两个字已经是她一生最好的诠释。一向不肯向岁月低头的我,今天才意识到青春与我们而言,的确是一去不复返了——上世纪80年代……多么恐怖的字眼,回首往事居然要推至上个世纪!那时,能读中文的青少年有几人没有读过琼瑶的言情小说?有几位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没有向往过自己也能在 现实生活中演绎出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然而,曾经的“情圣”已经在生死面前决绝地告别了人生,我们的心还能浪漫得起来吗?
当此刻……当此刻……
有如雪花与火花同时绽放
我将飞向可以起舞的星河
86岁的琼瑶,用一首诗解读了自己的生死,如雪花消融,润物无声。她生前写就的60多本书,在众多的青春岁月里,许多人的恋爱心情都如她笔下的《心有千千结》,因纠缠而美丽。《一帘幽梦》让阳光洒满年轻人青涩的梦想,在《窗外》想象着未来的可能。《彩云飞》是一场青春的旅行,因懵懂而憧憬;《烟雨濛濛》的情感如《在水一方》看《月朦胧鸟朦胧》,带着《一颗红豆》的寄托,藏着深深的思念与希望。在青春如《燕儿在林梢》的梦想中飞翔,我们曾在她的故事王国里,探索着生命的未知,感受《几度夕阳红》的纯粹,以及《还珠格格》命运的起伏。《我是一片云》似乎早已预示她会以今天的方式告别人间,留下我们感叹《匆匆,太匆匆》的无语,《问斜阳》的《聚散两依依》的不舍,在《雪花飘落之前》送她最后一程。《烟锁重楼》,《苍天有泪》,我们在每一个《庭院深深》的角落里,祝福她在《星河》中《彩霞满天》!
…… ……
今天,是写下以上文字的第五天,也是琼瑶去世的第六天。而我,却没有从悼念文字中解脱出来,内心承受着别样的煎熬——欲言又止,欲罢不能。
原以为那些与我同时代、曾在她的文字里追逐过青春梦想的人,会像我一样去追忆琼瑶留下的文化遗产,未曾想在许多文字和视频中,却裹挟着对86岁离世的著名作家的冷漠与苛责。
“轻生”——媒体用了这样的词语描述她的离去。“自我了断”——有人毫不留情地这样盖棺论定。尽管社交媒体上不乏追忆与赞美,但文学圈儿里却惜字如金,似乎承认了琼瑶被定义为通俗文学的成就,就贬低了自己的文学修养。网红们为了吸引流量,甚至将宗教、灵魂和灵异现象,生拉硬扯地都要与“琼瑶”二字连在一起。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斯人已去,无法为自己辩解时,港台一些电视媒体,争相找出琼瑶丈夫平鑫涛第一任妻子写的回忆录,翻出陈年往事,用“小三上位”来定义琼瑶的一生。他们不去追忆一位文学巨匠的文化遗产,而是通过“红色的窗帘和红色的新衣”,在琼瑶已经消逝的面颊上,隽刻出两个醒目的红字“小三”。
在这些冷漠与喧嚣中,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琼瑶与平鑫涛近于五十年相濡以沫的婚姻,都无法抵御传统道德上的攻击?为什么终其一生坚守爱情的纯粹与浪漫的人,却被后世解构为“小三文化”的始作俑者?为什么21世纪迈入AI时代的华人社会,竟依然存在着“从一而终”的腐朽思想?为什么对一位影响了几代人的女作家的离世,不去讨论她的文化遗产,而是用她的婚姻作道德评判去否定她的人格?
我自觉无权为琼瑶辩驳,但是我可以为自己经历过的时代见证:20世纪80年代,琼瑶的作品给中国大陆的年轻人带来一股清流,一场情感上的觉醒。她的小说为那时还年轻的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开始审视自己的情感,追求真爱的可能。
我想大着胆子说一句:于我,琼瑶的作品价值并非全在于小说本身的艺术性,更多的是它的文化符号。在那个视男女之爱为洪水猛兽的年代,她的作品对一代人来说是一场文化上的“救赎”。她以一己之力,透过自由、奔放的笔触,用“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气魄,让许多人重新审视自己的情感生活;用“你是风儿,我是沙”的浪漫,叩动了许多麻木的心灵。在她的笔下,许多女性都是有情感、有思想、有追求的个体,具有挑战权威、质疑命运的个性。“月光下,我是一棵站立的树;风雨中,我是一株不倒的竹”,这种柔中带刚、自成风骨的字句,如女性力量的宣言,被琼瑶注入到许多作品中。她将这种独立意识,融入到她书写的角色中,让书中的人物在不公的命运里刚柔并济,接受着生活的挑战与磨难,最终实现自我。
琼瑶的作品有其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她的文学遗产不论是俗是雅,都代表着一代代中华女性觉醒的记忆。即使是五十年前的“花边新闻”,也无法抹去她在华语世界的影响力。
星河翩跹,雪花飞舞,琼瑶已逝。
我们无需为琼瑶的作品贴上任何标签,更不必对她的人生轻易评判。她已用数十年的笔墨,为自己的人生作出了最好的注解;她用一生对爱情的坚信,为自己并不圆满的婚姻留下了浪漫的一笔。既然她用“琼瑶式”的文字抚慰过青涩年华的芸芸众生,既然我们因她的书写感叹青春无悔,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还之以爱,去纪念一位耳熟能详的“琼瑶阿姨、琼瑶奶奶、琼瑶老师”的文学前辈呢?
透过“琼瑶现象”,这个世界是多么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包容,让不完美的人性多一些温情——
无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
那个我…那个我…
始终追寻着日出与日落
相信人间有爱 初心如昨
这是我最后的选择
这,是琼瑶为世人留下的最后一笔精神财富——自强、自爱、自重,她已追求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