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 晋
“好整以暇” 是一个汉语成语,原出于《左传·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 【译文: 为臣(春秋晋国之栾针)曾出使楚国,楚国令尹子重问我,你们晋国人勇武,体现在何处呢?臣答:我军人多而军纪队列严整;子重再问:此外还有什么?臣答:我军战时从容不迫 】。上述对话背景来自于春秋著名的晋胜楚“鄢陵之战”故事,后由此衍生出“好整以暇”这个成语流传至今。“好整以暇”最初形容军队队列整齐雄壮,激烈战斗中不慌不忙、沉着冷静、从容以对。该成语后来也引申使用在非军事场合,同样表示在繁杂、混乱和紧急时刻也能够不急不躁、有条不紊、随机应变。
春秋时代,自文公后晋国为中原的长期实际霸主、华夏道统引领者,晋国军力慑服海内。战国时期韩、赵、魏分晋为七雄之三,其军力之强,单魏一国已不输强晋。史家共识:晋不三分,秦无一统;只可惜天数不可违也。然而无论如何,三晋好整以暇的品质此后却未因王朝更迭而有改变。
春秋战国有很多各国军容不整的相关故事,第一例:齐国司马穰苴治军的故事,乃是从齐景公重臣庄贾拖拉耽误军队集合时间被司马所杀开始;说明当时齐国之弱源于军纪松弛。第二例:鄢陵之战的关键时刻,司马子反在军中醉酒误事战败后自杀,说明楚军常有这样的荒唐事情发生。两军交战状态中,最高军事统帅都能醉酒,平时军队状况便可想而知。 第三例:吴王命孙武训练吴军,并以其“嫔妃军”为训练模板。结果嫔妃队伍嘻哈混乱难以成列,被孙武斩首左右两个队长才控制住军队秩序。这个故事说明,当时吴军相当混乱,难以形成有效战力,孙武须从训练军队最基本素质开始。齐国、楚国、吴国、秦国都曾辉煌一时,但都难以持久,原因在于列国军队治则利、不治则散。相对而言,军人自律,军纪严明,从容不迫乃是晋军天性,无论治或不治。自由散漫、胜骄败乱的状况鲜见于春秋晋国和战国三晋军队;即便后世,史迹中一时胜负总会有,却罕见晋军单由军纪散漫而失败的例子。所以才有孙膑:“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之论。整个儿春秋时代的晋军,和战国前期的魏军、后期的赵军加名将赵奢、李牧、廉颇等,无不证明三晋军队“好整以暇”的基本素质常在不殆。
读史容易让人有此一时彼一时之感,或者说蕴藏在历史中的精神品质也十分容易被时代割裂而看不到其恒久的规律性。例如,当秦统一六国后,读史人非常自然地翻篇,开始了“西汉新篇章”,接着的是一章又一章的新篇;而且每个历史阶段都容易变成“独立而割裂”的篇章。历史阶段固然独立而各有特点,然而精神或灵魂共性却可能长存,三晋便是这样典型的例子。具体历史实例实在太多, 不可能一一展示,本文只举关键个例加以说明。英语中有一个常用的传神说法,叫做:“Connect the Dots”,连点成图方能彻悟、看清全貌而有心得。
时代进入西汉后不久,中国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富民强之盛世来临。功劳首推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刘恒八岁赴太原就藩做代王,在太原成长直到24岁,意外被推举到长安即帝位。其母魏人薄姬的教导加上身边太原八大臣对文帝的辅助;才使得文景盛世成为可能。汉文帝自身也充满典型的三晋特质:深谋远虑、自律持重,从容而有恒心;他施行仁政,还是孝敬母亲的天下楷模。汉文帝是历史公认的最佳帝王,因此他的事迹和其三晋文化背景值得深究。
文帝之孙汉武帝一朝,卫青和霍去病是聚光灯下人物。卫青、霍去病军功赫赫,他们是中国军事史天花板级别的人物,为大汉国家安全与民族强盛立下无与伦比之功。卫、霍二将军军容整齐、华丽、从容;作战出奇而勇猛,体现三晋特质。没有卫、霍,便没有汉武帝,也没有后世引以为傲的汉人、汉族、汉语之说。
东汉关羽,中国武圣,以忠勇闻名华夏;无论小说还是史实,其从容自信、好整以暇之形象深入人心,尽人皆知。
在太原成长,史称“太原公子”的李世民,见解深远,不拘无关小节,临关键时必果断;勇而有谋、军纪严明、沉着冷静。他和其父、太原留守李渊领太原雄兵南进长安,尔后出奇力压群雄统一中国,使得人民安居乐业,开创大唐盛世。唐太宗称:太原兵为天下第一雄兵;又称:失太原必失天下! 唐太宗李世民与晋军相得益彰,“好整以暇”完美展现在太宗和晋军身上。
终唐一朝,三晋文化区内仅今山西省范围,其武状元就占了全国半数。安史之乱中,武状元之佼佼者、汾阳王郭子仪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他亲自用兵屡战屡胜,同时不计私怨推荐大将李光弼镇守北都太原,与善战的太原军民一同击退叛将史思明。战后,他大勇躲过权臣计陷、轻松化解功高震主带来的猜忌,是史上首屈一指的功成善后之楷模。“好整以暇” 淋漓尽致地展现在郭子仪身上。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气定神闲。加之他一生的辉煌战绩,诚为绝版 “好整以暇”。
唐末、五代到大宋的建立这段国史,是一部活脱脱太原人物与地方史。其中有雄才大略的晋王李克用;李克用之子、五代第二代之后唐庄宗李存勖(李世民之外,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太原公子”)。五代第三代之后晋皇帝石敬瑭、五代第四代文武双全的后汉皇帝刘知远、及第五代后周太祖郭威、后周皇帝柴荣,乃至大宋皇帝赵匡胤,要么是太原人,要么成长于太原,或是李克用、李存勖父子部下;或部下之部下。十国中割据西南之蜀王孟知祥乃是李克用之婿。五代精彩纷呈,缺的只是类似小说《三国演义》那样无人不知的高度文学渲染。晋军、三晋风云人物和其活跃的三晋文化地区是五代的主角与主场、也是大宋开国之基。五代也是杨家将在太原崭露头角出场之时。读五代史,必能更多、更详细领略晋军将领勇猛机智、好整以暇之风采。比如史传“王不过项、将不过李“的五代第一名将、灵丘人李存孝(京剧《太平桥》人物、《雅观楼》主角人物),和朔州马邑名将周德威(京剧《珠帘寨》主角人物)等。
到北洋与民国、抗战等阶段,熟悉现代史的朋友不难发现,晋军特别是傅作义将军指挥的晋绥军,奇迹般复制、传承了晋军“忠贞不渝、好整以暇、机智勇猛”之千年军事传统。傅系晋绥军素养与赫赫战功必将载入光辉的后世史册。
以上大多是军人和帝王的例子,读者难免会发问:那其他群体或其它方面能否也体现“好整以暇”呢? 当然有!精神文化传承必定是全面的,不可能只出现在军事或政治等特定领域。
众所周知,生命与钱财乃是人生两大属世要务。军事涉及生命与安全,经济则涉及生命与生活的质量。明、清一直到民国,晋商处在历史最辉煌的顶点至少600余年。晋商纵横四海,富甲天下;他们谋深及远、胆大心细、不拘小节;晋商章程明确、忠诚互助、秩序井然;遇险峻则愈发冷静果敢。没有好整以暇的精神传承,就没有晋商;只有好整以暇,也难以成就晋商。“好整以暇” 、“怡颜寄傲“不过是晋商群体最基本的品质。
“好整以暇” 为三晋文化传统中之基本素养;脏、乱、懒、馋招人鄙视。往事已矣,借助于卫星科技,我们还得以用“天眼”观察故乡大地的今天:那无字不述、无声不言之,——“好以众整”。附图(上)是谷歌卫星展示的晋中大地横平竖直、南北阡东西陌的土地分布;附图(下左)为笔者在太原飞北京的飞机上拍摄的太原郊区大地俯瞰图;以及夏天随手拍摄的晋中民家室内陈设布置(附图下右)。家家户户的女主人,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被子叠得似军人般整齐,乃是每天一早必须的家务。而且要点还在于,女主人们做这些工作第一为着做人整洁有序的尊严;第二,自律的她们无法忍受懒散和杂乱;女主人们难以在脏、乱的居家环境中苟延哪怕一刻钟。她们必先把家收拾妥当,才能安心去做其它的工;或在整洁明亮的家中哼着小曲惬意享受当日,——“好以暇”。
金子乃从金矿提炼而出,一方水土出一方人,三晋有史以来涌现出的人物及其身上的精神特质自有其广袤的文化土壤。笔者自幼看到的这些平常现象,最初觉得当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素质,原来却是一种根植于灵魂深处的华夏精神与传统文化。让我们不愧祖先,践行当下,传承后代,——好整以暇!
男耕农地:东西陌、南北阡,劳作有序、交通井然;
女持民家:桌常新、案似镜,炕席齐整,屋亮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