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教养的诠释 ——旅美随感之二》

美国中产阶级的住宅,门前的园林异彩纷呈,非常漂亮。我们边散步边拍照,欣赏着各家门前的风景。路上遇见当地人不管是男人女人、年纪大的或年轻的,无论是在路上行走的还是散步的或者跑步锻炼的,都会很礼貌地主动向我们问好,有些还会赞美我的孙女长得“beautiful”(漂亮)。一日傍晚,我带着小孙女从我们住的房屋出去散步,夕阳把周边的房屋和园林染上一层温暖的颜色。走到我们租住房屋的邻居门前时,一束金色的光线正好斜斜地打在白色的房屋上,门前园林里开得正艳的两蓬如瀑布般流泻的花树也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之中,这梦幻般的景致让我情不自禁地举起随身携带的相机想把美景留住,却发现邻居夫妇正在门前院子里闲坐。突然想起曾在国内报刊上见过美国人很注重保护个人隐私,未经允许擅自进入私人住宅,是可以使用枪支自卫的报道,感觉这时拍照怕惹来麻烦,便放下相机主动给他们打了个招呼:“How  do  you do”!(您好)没想到却得到他们非常热情地回应。夫妇二人站了起来,满脸笑容地一边对我们说着话,一边用手比划着,我因只会几句简单的英语,听不懂他们说的话,便俯身问小孙女媛媛:“听得懂他们说的什么吗?”媛媛在国内上的双语幼儿园,同时还在少儿英语培训学校学习,已能简单用英语与老师对话。媛媛说:“听得懂,他们请我们到家里去玩。”这时,那位女主人已笑着走出来迎接我们。我却一阵心慌,怕语言不通无法交流致双方尴尬,便笑着摆了摆手,说了声“Thank You very much.Bye-bye ”(非常感谢!拜拜)便牵着小孙女的手往回走,当我回头想再次表示感谢时,却见那位女主人一脸沮丧,正目送着我们。我立时一阵脸红,觉得我的谢绝是不礼貌的,也许还会造成不尊重他人的误会,但用仅会的几句蹩脚的英语是无法与他们进行交流的,而这种语言不通造成的障碍无论如何也是越不过去的!可美国普通人的友善和礼貌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又让我联想起几天前我们去游览卡尔斯巴德花田时发生的一件事。那天我们去奥特莱斯购物中心时,偶然发现购物中心的旁边竟然有一片非常壮观的花田。其实那是美国一个著名的景点——全球十大花田之一的卡尔斯巴德花田。由于多年来我固执地认为:去一个地方游览,不能事先查看相关资料,而是先要用眼睛和心灵去捕捉和体会那个地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带给自己的冲击和感受,然后再去查阅相关资料,这样对那个地方和景观的认识才富有个人的色彩。这有时看起来有点孤陋寡闻,但无处不在从天而降的惊喜所带来的新奇与刺激却是独特甚至刻骨铭心的。所以当这片花田出乎意料不期而至时,便兴奋得不能自已了。

卡尔斯巴德花田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圣地亚哥地区的地标性景点,在面临大海的山坡上,有着近90年的历史,占地300亩。据说是世界上唯一向公众开放、参观的生产性花田。每年吸引着美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花田里栽植着红、黄、紫、蓝、粉红、白色等各种色彩艳丽的花毛茛(又称洋牡丹、芹菜花),每种颜色的花分别种植,形成一条条鲜明艳丽的彩带。我们来到花田时,彩带正随风涌动,如波涛般翻卷着,美若花的海洋。因花田很大,要步行绕花田一周是件颇为辛苦的事情,于是花田的主人把干活用的拖拉机当做游览车用,由几个身材高大健壮的司机驾驶着拖拉机绕花田行驶,载着客人一圈圈的转,5美元一位,居然很受欢迎,还得排队等候上车。那天是礼拜天,来花田游览的游人很多。当我们排队快上车时,去洗手间的妈妈才匆匆赶来。我知道美国人排队是从不加塞的,正准备拉着妈妈往队列的尾部走去时,排在后面的几个美国女人却笑着给我们打手势,意思是我们不用重新排队,妈妈可以紧挨着我们站立。我忙微笑着说了声“谢谢”!这时站在我后面的一位美国女人对我挥了挥手,很热情地笑着说了个中文单词“中国”。这是位身材高挑,穿着白色短袖体恤和米色短裤,年龄在50岁左右的漂亮女人,听见她嘴里蹦出的中文单词“中国”,我非常高兴,知道她要表达的意思是“你们是中国人吗?”我点了点头,说了声“yes,中国”,她的嘴里又冒出一个单词“北京”,很兴奋地伸出大拇指,做了个夸赞的手势,又借助手势告诉我,她去过中国北京,说这话时,脸上洋溢着一种自豪感,然后用手指了指我的妈妈,又伸出了大拇指,夸赞我的妈妈这么大年纪了还来美国旅游,便笑着说了声“Thank you,谢谢!”几个美国女人都笑了,笑得很灿烂。这时该轮到我们上拖拉机了,站在妈妈后面的那个女子又适时伸手扶了妈妈一下,便觉得有一种温暖的情愫溢满心间。刚上拖拉机,我的眼睛立刻被坐在我们对面的一位老太婆所吸引。她身着紫色衣裤,头上戴一顶紫色镶花朵的遮阳帽,脖子上围一条紫色碎花纱巾,戴一副紫色宽边太阳镜,嘴唇上涂着鲜红色口红。我望着她,竟舍不得挪开眼睛了,不仅为她入时的打扮,更为举手投足间透出的优雅而赞叹。那老人发现我在注视她,便对我微微一笑,用手将太阳帽的丝带在下颚打了个结,然后一只手拉住妈妈的手,另一只手指了指她旁边空着的位置,示意妈妈坐在她旁边的椅子上。待妈妈坐下后,便尝试着与我们沟通,女儿便用英语与她攀谈起来。她告诉我们,今年已经86岁了,有六个子女,22个孙子孙女,晚年很幸福,每年都要来花田看花,而每次都会盛装而来,为的是不辜负这么美丽的花儿。我心里一热,为再一次感受到的普通美国人的礼貌和友善以及对自己、对自然的尊重,确切地说应该是教养——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感慨。

   在美国的这段时间,其实类似这样的小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都会在我心里荡起涟漪:比如在街上或公路上要横穿马路,哪怕是红灯,过往驾车的司机都会主动停车,让行人过去;在街上或商场,如果有急事要赶到你的前面,会停下脚步轻轻地对你说声:“sorry”(对不起)再超过你往前走;无论是到快餐店还是餐厅就餐,用餐后每个人都会把餐具等杂物收在餐盘里,端到放餐具的地方,餐桌上绝不会一片狼藉;在停车场专门设有供残疾人停车的车位,即便司机转了几圈也没找到停车的位置,也不会占用空着的残疾人车位;在公园里,有指定停放儿童推车的地方,虽然无人看管(美国劳动力紧张,成本也很高),但都自觉地将推车排列得整齐有序,绝不会担心丢失或被盗;在加油站加油(美国加油站都没有管理人员)都是自动刷卡后再自己动手操作加油机,没有人会贪便宜不交钱就加油;在全自动洗车场或半自动洗车场洗车,(也是无人管理),每个司机会刷卡交钱后再打开机器的开关按钮洗车,如是半自动的洗车场,司机洗完车后会把工具一一放回原处,地面上看不到凌乱的工具;所有住宅的庭院和阳台从来看不见晾晒的衣服被褥,而是都用洗衣机洗完衣服后再用烘干机烘干,如发现有随意晾晒的衣物,邻居可随时报警;每个家庭都备有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等3个大大的垃圾箱,分类投放的垃圾会在每周规定的时间内被环卫工人集中采集清运;就连洗手间,无论是在大城市的酒店、商场、餐馆、娱乐场所还是偏僻乡村小镇,里面都配置着抽水马桶、马桶垫纸,手纸、洗手液、擦手纸、烘手机等卫生设施,整个环境干净整洁,设施完好无损,没有一点异味。而最令我感动的是有一天我们在旅行途中,车内所有人的手机几乎是在不同时段每隔一小时都要响起警报声并收到短信,警报声和短信是美国加州警察局发的,显示的内容是一个美国8岁的男孩走失,孩子的姓名、身高体重、相貌特征等,请大家注意孩子,发现请立即与警察局联系。我们的导游阿伟说,不要小看这个报警声和短信,这是美国专为走失儿童设置的专门系统和平台,很多孩子就是因此而与家人团聚的。美国人在收到这种报警后都会尽力去帮助这些走失的孩子,因为保护儿童是美国社会和所有美国人的责任。并提醒我们随时留意这件事情。我发现美国人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是那样的自然而然,因为这些都已经成为习惯,而习惯则映射出一个人一个社会的教养。我记得有一位哲人曾说过:“一个家庭的文化叫教养,一个社会的教养叫文化。”这一点我在美国获得了切身的体验。

(以上内容仅是我在美国作短暂停留时的所见所闻)写于写写于2016年8月

刊于《四川散文》2016年第5期、《堆谷风》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