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浪迹天涯寻梦,皈依中文同盟——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23年会暨新春联谊会成功举办

2023年1月7日,美国中文作家协会通过ZOOM召开了2023年年会暨新春联谊会,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日本、泰国等世界各地的特邀嘉宾及美中作协成员近七十人出席了本次年会。

来自世界华文文学界的特邀嘉宾有: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白杨教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监事长、世界华文文学联盟副秘书长杨际岚先生;中国南京大学文学院刘俊教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马玲教授;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凌鼎年先生;欧美影视协会会长陈瑞琳女士;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执行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会副会长陈浩泉先生;加拿大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前会长、世界汉学会加拿大学会会长郑南川先生;加拿大中国笔会会长孙博先生;日本女作家协会会长弥生女士;泰国华文作家协会秘书长温晓云女士;海外散文家刘荒田先生;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会长王涛女士;美国海丽基金会理事长蔡丽女士;美国《华人》杂志创刊人马平女士。

本次年会司仪由秘书长崔萍担任。她首先向代表本届年会赞助商华美银行出席这次活动的银行副总裁杨霞女士 表示了谢意,也感谢了书法家卢桐先生为年会题词:浪迹天涯寻梦,皈依中文同盟。

协会主席李岘博士在致辞中引用了卢老的题词,强调了此次年会的意义。她在2022年度报告中说:美中作协自2015年创建以来,初心不变,其目的就是为美国独自笔耕的文友们搭建一个激发创作热情、发表作品、推动作品、收藏作品的文学平台;为热爱华文文学的读者们提供一个具有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多文化视角的作品渠道,感受“背着灵魂走向远方”这一海外华文文学作品的特质;为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提供第一手资料。并介绍了协会网站、《龙裔文学》公众号、“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和出版协会文集等各个平台的功能与作用。还特别提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图书馆于2020年开始永久性收藏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网站,并于2022年设立CWAA Collection专项搜素链接,收藏美中作协成员的作品,首批收藏的是十七位作协成员五十本正式出版的专著。这也是该馆首次以华文作家社团的名义设立专项收藏。

除此之外,李岘主席通过PPT的形式展示了2022年协会举办的四次文学论坛及四次不同文体的命题征文的创作成果,及有声频道和龙裔文学的工作成绩。在总结了2022年的工作之后,她充满深情地说:华人社区是美中作协前行的航空母舰——不论是网站建设、文集出版,还是各项活动的实施,仅靠会员费是不够的,所以她非常感谢美国侨社,特别是圣地亚哥的企业家和社团朋友们给予协会的支持。

(李岘主席做年度报告)

继李岘主席介绍了2023年工作计划之后,协会财务长谭瑞钦就2022年度美中作协的财务工作做了年度报告。他说:美國中文作家協會享有美國公益团体501(c)3的免税待遇,不论是會員还是广告商或赞助机构,都可以享受抵稅资质。但是协会要保证每年按照加州和联邦政府的規定按时報稅。虽然作协经费有限,但协会的账目清晰透明,每一笔账目进出都有据可查。尽管协会收取会员費,但绝大多数会員都加入了永久会员,而永久会员費是一次性交付,沒有后续的会費,因此必須保证有一笔储备資金在沒有会費和赞助費的情況下,使协会各个平台能夠持续运转。今年,协会不但要支付新文集出版的全部费用,还希望能筹集到足够的資金來举办更多的学术活动。

(财务长谭瑞钦做财务报告)

2022年有多名成员出版了新书。其中有史德亮的长篇小说《芥子梦》、郝晋的随笔集《让孩子自己去打拼》、 甘芳名(依然)的散文小说《蓝月》、强颂今的长篇小说《纽带》、郭熙主编的学术专著《全球华语语法》、怀斯的诗集《月亮在东边太阳在西边》。会上他们中的代表史德亮、强颂今介绍了自己的新书、交流了创作的心得。史德亮说:我的新书《芥子梦》以一家五代人的经历为主线,以百姓生活为背景,刻画了中国从1900年到2000年间的百年巨变,表述了世界多国的人文风情。这本书从动笔到完成历时十多年,不断修改、打磨,精益求精。强颂今说:文学是我的爱好。我2021年出版了长篇小说《留美色戒》,2022年出版长篇小说《纽带》,2023年上半年将出版随笔集《国家记忆》,2024年计划出长篇小说《苦海恩仇录》。我因文学而感到每天生活的美好和充实。

之后,美中作协艺委会总召集人李岘为艺委会的委员们颁发了证书,他们是李岘、文昊、崔萍、叶显林、李凡予、洪萍、苏飒、郝晋、史德亮、葛杭松。会员理事苏飒为2022年入会的新会员唐丽萍和永久会员甘芳名、秦剑、赵燕强颁发了证书。副主席文昊为本次年会独家赞助商华美银行颁发了“文化大使奖”。财务长谭瑞钦为协会网站广告园地赞助商美国王志明律师事务所、美国育才中文学校校长于红、美国圣地亚哥阳光地产、美国峥嵘通宝国际集团董事长郑莉容、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颁发了“文化使者奖”。顾问曾晓文为有声频道团队颁发了奖牌;顾问吕红为《龙裔文学》编辑部、新华书店许晓妮、朱洲颁发了“文学天使奖”。

会上,欧美影视协会会长陈瑞琳女士发言时说:我特别感动美国中文作家协会这些同仁们的努力。北美大地上从西海岸到东海岸,从北部到南部,文学都是我们大家取暖的一艘航船,在这条船上我们一起前行。我觉得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做得特别好,每次参加年会都被你们深深感动。我们的许多作家不为名利,只为写出自己心中的梦想,这特别让我感动和尊敬。

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凌鼎年先生在视频中说:过去的2022年你们在李岘会长的带领下,文学创作搞得红红火火,出作品、出人才,还举办各类的联谊活动,成了一个有凝聚力的文学团体,成了华文作家在美国的一个精神家园。我们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每年都举办各种微型小说的活动,我们愿与美国的中文作家协会合作,一起推动这种文体的发展、繁荣!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马玲教授发言说:感谢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举办的这次研讨活动,让我再次有这么好的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学习。北美的华人文学作品浩如烟海,除却文学性,也极具史学价值。我目前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挖掘优秀的写作者,探究作品的文学、史学价值和时代意义。

加拿大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前会长、世界汉学会加拿大学会会长郑南川先生表示:你们的协会坚守了北美作协本土管理的方式,有规则,有嘉奖,有关爱及多元文化氛围。展现了一个文学团体的特色。是研究海外华文作家协会组织与存在的一个特色“蓝本”。

    作协顾问、汉语言学家郭熙教授在发言中说:语言文学本来就是一家,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现在语言学界有一种倾向,越来越脱离文学,或者说对文学的关注越来越少,尤其是有了语料库之后,许多学者不再直接从文学作品中发现语言事实了。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海外中文作家用独到的眼光看待世界,回忆在中国的生活,记录在新环境的生活,展示华人的内心世界,分享华语文明。海外华文文学作品是一笔宝贵的语言资源。

    协会永久会员、小说家任国平先生在发言中说:我们这个作协是个真正的文学学会,它鼓励作品创作,推动作品出版。它把文字作品变成了有声语言,让作品更加鲜活了。它对成员的作品保存花费了大量心血。会员孙若滨也在会上谈了自己的感想。

在年会进入尾声之际,美中作协的成员李宜镟、陆青、爱文、火山,分别为大会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武术表演《太极剑》、舞蹈《鸿雁》、有声剧《隔 离》,并在其中穿插进行了幸运抽奖。

历时两个小时的年会自始至终充满了热情洋溢的氛围。最后宾朋在李岘主席温馨的话语中挥手告别,相约来年,大会圆满落幕。

点击链接可观看年会录像视频:

(与会部分成员合影)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秘书长崔萍报道)

活动预告: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年会暨新春联谊会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将于2023年1月7日举办年会暨新春联谊会。本次年会不仅邀请本会全体成员参加,而且欢迎各界文友与我们共襄盛举。详情如下: 

时间:2023年1月7日晚上6:00——8:00(加州时间)

      2023年1月7日晚上9:00——11:00(纽约时间)

      2023年1月8日上午10:00——12:00(北京时间)

地点:云端ZOOM会议:https://us02web.zoom.us/j/81441505350?pwd=VWJPaU

Meeting ID(账号): 814 4150 5350

Passcode(密码): 772732

UCLA东亚图书馆设专项CWAA Collection收藏美中作协专著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简称UCLA)东亚图书馆于2020年开始永久性收藏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网站 ,并于2022年11月设立CWAA Collection收藏美中作协成员的作品。首批收藏的是十七位作协成员五十本正式出版的专著。这也是该馆首次以华文作家社团的名义设立专项收藏。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图书馆陈肃馆长自去年底便与美中作协主席李岘商讨收藏作协成员专著一事,并且亲自参与和落实这个项目。负责中文书籍的资深图书馆员程洪博士几个月来亲力亲为,不仅将作协成员的五十本书注册入库,刊登上网,而且还为每一位作者颁发了图书收藏证书。

在这次征集图书的活动中,作协永久会员许晓妮博士和她主理的圣地亚哥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朱洲女士给予了极大的帮助,确保了图书顺畅地邮寄到图书馆。

由于该馆收藏的图书可以与全球各大图书馆联网,所以这个专项收藏活动将会持续进行,有望明年会有更多的会员书籍可以收藏入册。

五十本书的收藏证书如下👇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报道

简讯:秋天的回响 ——记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22年随笔论坛

为了进一步厘清随笔和狭义散文之区别,使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文友作品更加规范化,也为了作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于美国西部时间2022年10月22日下午6点至8点举办了本年度第四个论坛:随笔漫谈——随笔与狭义散文的区别。

      论坛以ZOOM为平台,由作协主席李岘博士、作协永久会员洪萍女士、作协艺委会委员郝晋博士做主讲人。

作协主席李岘博士对本次论坛主旨做了简要的介绍。她说:我们海外文友积淀了东西方双重文化,有生活,有激情,有自由,有独特的感悟力和自由写作的空间,所以我们在文学创作中更可以体现新移民跨域书写的个体经验的独特性与精神空间的复杂性;但是我们先天不足的是在异域用非主流语言进行写作,受限于语言环境;缺少名家指点,受限于专业发表作品的平台。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随笔论坛由三位主讲人结合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明确随笔与狭义散文的异同。

第一位主讲人李岘博士通过广义散文、狭义散文和随笔的概念,介绍了她出版的三部随笔文集《感受真美国》《飘在美国》《李岘视点》,并着重以2021年出版的随笔文集《李岘视点》的部分文字,分享了她在创作中对随笔与抒情散文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位主讲人——美中作协终身会员洪萍的演讲题目是“阅历 视野 情怀,PLUS 文采”。她以自己2021年出版的随笔文集《美国日记 America, 2020 and beyond》和近期长散文《阿拉斯加房车行》,分别阐述了随笔的写实和狭义散文的抒情及讲究文辞的特色,并相信每个写作者自身的阅历、视野、情怀以及文采,会让文字和文章炫光灿烂。

第三位主讲人兼主持人郝晋博士的讲座着重谈了作家们容易把短散文当作随笔这样一种现象;讲座谈到随笔和论说文的“真理性”、“公义性”、“知识性”和“逻辑性”,以及“情理之中、预料之外”的写作思想、随笔和论说文好比“单刀赴会”与“立体攻防”之特点。他还分析了他的著作《让孩子自己去打拼》(2022年第二版)中的两个例子,说明随笔写作之立意与构思。

      在最后的交流互动环节,著名作家、美中作协顾问曾晓文女士对李岘博士、洪萍女士和郝晋博士的演讲做了高度评价;作协史德亮博士也对三位主讲人的具体内容做了精彩评论。

欢迎大家点击链接观看本次论坛的实况录像:

美国youtobe网站:https://youtu.be/6FPrm0d1eG4

中国腾讯网站:https://v.qq.com/x/page/g3360ks28s7.html(第一部分)

                           https://v.qq.com/x/page/f3360cgmfou.html (第二部分)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郝晋、洪萍联合报道)

书讯:一部史诗级长篇巨作《芥子梦》

长篇小说《芥子梦》以杨芥子一家五代人的经历为主线,以山河镇上百姓的生活为背景,刻画了中国社会从1900年至2000年间的百年巨变,描述了世界多国的人文风情,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级大作。

  本书从动笔到完成,历时10余年。时间的沉淀,使得本书兼具大气磅礴和精雕细琢之特点。书中包罗万象,大至宇宙,小到粒子,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可谓是一部不可多见的奇书。正是:历时十年,五易其稿;千锤百炼,只多不少。

2022年9月,本书由美国南方出版社出版,分上、下卷,共100回,60余万字,800余页,在亚马逊、巴诺书店等网站有售。

作者简介:

史德亮,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永久会员,高级工程师,曾获得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颁发的最优秀博士称号。虽然从事理工科,却始终对文学怀有浓厚的兴趣,闲暇之余,潜心十年完成了长篇章回小说《芥子梦》;除此之外,还著有若干短篇小说、随笔和科普文章。

片段摘录:

 

第十八回    扶清灭洋

蒋胜说完,抡起一把大铁锤,几下就把那支洋枪砸了个稀烂。

众人齐声叫好:“所谓洋枪,也不过如此,还不如铁锤呢。”

蒋胜得意洋洋地踱了几步,高喊“洋火虽好,哪比我神州燧石?洋枪虽利,不如我中华神功。”

众人齐呼“义和神拳,扶清灭洋。”

 

第三十八回  仗打没了

眼见社会稳定,国富民安,和尚钱连喜就去找村委会谈论修庙的问题。

谁知,在村委会里,蒋钢铁和党员们正在讨论破除封建迷信的问题。

现在,村西的关帝庙里有一个和尚,村南的水东庵里有一个尼姑。这两个人的封建迷信问题,已经引起了县里的关注,要求尽快解决。

看到钱连喜进来,卫昆玉灵机一动,想出个一箭双雕的办法来。就问:“和尚,我问你,想不想女人?”

听到这里,钱连喜连忙说:“阿弥陀佛,出家人要戒淫戒色,如何能想女人?罪过罪过。”

听钱连喜这么说,蒋钢铁就道:“和尚,我就不信你见了女人不心动。”

说完,不由钱连喜分辩,村委会当场就和几个民兵押着钱连喜去了水东庵。

到了水东庵,尼姑吴生英打开了门,让大家进来。几个人不由分说,就将钱连喜与吴生英的脸挤在了一起,说:“亲个嘴儿。”

 

第五十回 天塌地陷

孙永光说:“吴爱。高考恢复了,你回去高考吧,我们一起考北京的大学。”

蒋佳勇听到“我们一起”四个字,心如刀绞,想着:“这叫什么话?她是我的媳妇,怎么能跟你一起呢?”

吴爱瞅了一眼蒋佳勇,问:“这么多年没有拿过书本,早都忘光了,还能考上大学吗?”

孙永光说:“肯定能。你学习成绩那么好,只要稍微复习一下,上大学肯定没问题。”

顿了顿,孙永光接着说:“我已经把复习资料买好了,可以借给你看。”

听到这里,蒋佳勇脑子里好似翻江倒海一般。他想:“如果吴爱考上了大学,还会看得上我这个老农民?我看这个男同学,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他肯定在高中时就与吴爱好上了,现在是来抢亲的。”

第九十八回        帝王之牢

很快,莫雷诺冰川到了。在蓝天映照下,白色的冰墙巍然耸立。船开近了,只见墙面上凹凸不平,有的地方还摇摇欲坠。不一会儿,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一大块冰落入了湖里,溅起了巨大的浪花。

芥子调整好相机的角度,拍下了马珂向凯黛求婚的动人一刻。芥子一边拍,一边想:“在蓝天白冰的映衬下,他们俩的爱情,跨越了种族,跨越了宗教,跨越了南北半球,跨越了东西两洋。我来自古老的中国,能跨越时空来见证他们纯洁的爱情,是多么的美妙。”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简讯

(右起:财务长谭瑞钦、副主席文昊、主席李岘、理事苏飒、秘书长崔萍)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于2022年9月29日和10月2日,举行了微信电话会议及面对面会议。主席李岘、副主席文昊、秘书崔萍、财务长谭瑞钦、理事苏飒等全体人员出席了会议。 

9月29日晚8点,理事会微信会议开始。李岘主席首先对近期工作进行了总结:

1.第十八期命题征文——散文《假如疫情没有来过》, 征文主题旨在贴近当下,回望过去,记录百态,抒发感想。各位作家以文纪实,以文寄情,书写了三年来的经历见闻,所感所想。到目前为止,八篇文章已经在美国《华人》杂志上刊登,并由“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录制成有声作品在喜马拉雅网络平台上播出。 并且《华人》杂志每月以美中作协专栏形式从作协网站“每月集锦”中选择两至三篇作协成员的作品刊登。

2.诗歌论坛圆满完成。2022年诗歌论坛“我只是霹雳击碎的一声叹息——谈谈新诗创作及对现代诗的认识”,於8月27日美西时间晚上六点通过Zoom云端平台举行。本次主讲人宇秀是华语新移民诗人的重要代表,她以生动的语言通过解析自己的作品与文友们分享了她的新诗创作经验及对现代诗歌的认识。四位特邀嘉宾对宇秀的诗歌成就做了高度的评价,对当代新诗的特点与诗坛现状也做了补充和介绍。参加本次论坛的成员除美中作协成员以外,还有许多北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文友出席。论坛有近百位文友参加,热烈而真诚。论坛后诗歌征文也在进行中。

3.《红杉林》秋季刊除以专栏形式刊登了作协成员七篇小说之外,还以特别企划专访形式介绍了美中作协的创会宗旨、功能及各个方面的平台资讯,扩大作协的影响力。专访报道介绍: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以理事会为核心、以顾问团为扶持、以艺委会为执行,为美国独自笔耕的文友们搭建一个可以激发创作热情、发表作品、推动作品、收藏作品的文学平台。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的创会宗旨就是保护这些用生命体验铸就的文字不因离乡背井而流失,不因代际的变迁而消失。除了作协网站、有声频道和《龙裔文学》,还出版了作协文集《心旅》和《心语》,明年将出版以疫情为社会大背景的作协文集《心事》。除此之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图书馆不仅永久性地收藏协会网站刊登的作品,而且设立专项纸质书籍收藏协会成员的专著,通过全球图书馆联网的便利条件,为学者和学科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4.会员姚守懿逝世。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李岘博士也代表协会赠送了花圈并致以悼词。她说:姚守懿老前辈富有传奇的一生见证了中美两国的百年沧桑。她加入了我们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是我们协会最年长的一员。这样一位老前辈竟在九十多岁的高龄里,还能以优美的中国文字写出许多篇游记和散文。今天我是带着极其崇拜的心情站在这里为她送行,带着我们美中作协全体成员的崇敬之意向前辈告别。作为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的永久会员,作协将永久保留她的会籍和网站上“作家作品”个人专栏里的图文,她的文字和作品将随互联网永生。作协会员有许多文友在微信群里表达了追思之情,为百岁高龄的会友送行。

李岘主席总结之后,理事会各位成员对上述事项做出了一些补充说明和认识,对以上各项工作表示高度认可。

10月2日,理事会全体人员汇聚李岘主席家中,这是时隔近两年来理事会成员的第一次线下会议。老友相聚欢呼雀跃喜不自胜、神怿气愉畅所欲言百感交集。理事会成员就以下事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全体通过如下事项:

1.按照作协艺委会的工作安排,本年度第四个季度是由随笔和论说文文体委员郝晋博士负责随笔论坛与命题征文。随笔论坛已经确定由协会三位出版过随笔专著的成员李岘、洪萍、郝晋作为联合主讲人;主持人郝晋;题目是《随笔漫谈——随笔与狭义散文的区别》。形式:Zoom云端论坛。时间:2022年10月22日(星期六)美国加州时间晚上六点至八点。 

        2.作协年会暂定于2023年1月7日。依旧采用Zoom云端年会的形式举办。

3.  为了更好地维护好协会网站的生存空间以及其在广大受众心目中的良好声誉,避免争议,以现当代历史重要人物虚构的作品,除非有详实的史料作为依据,并经由所涉名人本人或其后代认可,否则恕不刊登。

4.  明年艺委会文体委员侧重为文集《心事》组稿,暂停各文体论坛,如果有名家讲座,再视情况而定。征文视情况而定。


(2022年10月3日)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秘书长崔萍报道)

简讯:新作《留美色戒》讲座圆满成功

简讯:

九月二十四日晚六时(美国西部时间)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永久会员强颂今先生假座《交医论坛》与他的读者和粉丝云端分享他写作长篇小说《留美色戒》的体会,与会文友近百人。

作者强颂今先生

《留美色戒》上下两卷六十三万余字,去年年底经美国南方出版社出版后,在亚马逊购物网上几次卖断,在书市上热销。在论坛上,强先生谈了他个人经历,写作这本书的动机,这本书的故事梗概,灵感从何而来等等。十五年的移民官生涯使强先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他深入浅出的讲解深深吸引与会的一百多位听众。特邀嘉宾香港融洲科技集团董事长,电影《画皮》投资人Helena女士最先点评,她谈了为什么她会对《留美色戒》如此感兴趣。特邀嘉宾《红杉林》杂志主编吕红博士点评,她给了《留美色戒》高度的评价后,着重谈了写作的灵感。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李岘博士用莫言的三点论很精彩很中肯地评价了《留美色戒》。导演、制作人周敏女士谈了看过这本小说的体会,她认为这本小说具有很高的电影电视改编价值。嘉宾点评后,与会者发言踊跃,洛杉矶作协的周女士谈了《留美色戒》的文学价值,美中作协的赵燕强先生与周敏导演有同感,期待这部小说能早日搬上电影电视屏幕。美中作协的何绍义先生提出是否能把《留美色戒》译成英文。还有一位听众问,怎么才能加入美中作协?李岘主席对此作了必要的介绍。论坛进行了抽奖,五位幸运的与会者将获得强先生签名的《留美色戒》上下卷。

原定两小时的论坛,足足进行了三个小时才依依落下帷幕。

(主持人钟世秋女士)

(图文由本次论坛主讲人强颂今先生提供)

简讯: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十八期命题征文——《假如疫情没来过》顺利结束!

简讯: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十八期命题征文——《假如疫情没来过》顺利结束!

为了繁荣海外中文创作,提升海外华语文学影响力,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为作协成员举办了第十八期命题征文。

       在过去的三年里,新冠疫情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轨迹。有人在疫情中失去工作,失去至亲,失去了与亲朋团聚的机会。也有人在疫情中收获了知识,收获了真情,收获了财富,收获了这一段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征文主题定为《假如疫情没来过》,旨在贴近当下,回望过去,记录百态,抒发感想。各位作家以文纪实,以文寄情,书写了三年来的经历见闻,所感所想。

       到本次征文截稿日2022年6月30日为止,八篇符合征文要求的文章已经在美国《华人》杂志上刊登,并由“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录制成有声作品在喜马拉雅网络平台上播出。

       文章如下:

       《望断天涯路》- 李岘

       《一树繁花》 - 赵燕冬

       《倘若无疫》- 邱跃辉

       《子君,别来无恙乎》- 刘秀平

       《父亲时间》- 张辉

       《生日的纪念》- 崔萍

       《我们的悲欢可以相通》- 葛杭松

       《假如疫情没有来过》- 余惠芬

        自此,本次征文顺利结束。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征文。

 

 

(本期征文主编杭松报道)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终身会员姚守懿女士百岁仙逝

2022年9月19日,美国圣地亚哥市El  Camino 墓园的灵堂里,摆满了逝者亲友赠送的花圈和挽联及姚守懿老前辈生前的照片、奖章、作品和她写作的手稿。

(姚守懿女士年轻时照片)

追悼仪式

姚守懿,1921年11月4日出生于上海,1940年考入华东地区四大教会学校之一的之江大学,即现在的浙江大学。抗日战争加入新四军,1949年5月担任《解放日报》国际部首批文学编辑、新华社《参考时事》编辑三年、任河南日报社文教部主任至1957年打成右派到河南农村劳改、后在河南大学教书育人十七年、右派平反后在河南省画报社任社长直至1987年移民美国。生前著有自传《一颗真实的心》,中篇小说《别了,昨天》;翻译中篇小说《赏金》(合译),文集《苏联的社会结构》(主译)《希思游记》(审校及合译)《河南画册》(担任画册全部文字说明的汉译英)《快速英语学习法》(改编,配录音磁带)《河南省中学英语教材》(1977年版本)。还有《华人》杂志、美中作协文集《心语》数篇特稿。

(唁电及姚守懿生前获得的奖章)

告别仪式上,姚守懿女士的大儿子郑玮博士、大女儿郑莉容博士、小女儿郑青博士及医学博士的大孙子和大外孙都分别回忆了她传奇励志的一生。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李岘博士致悼词)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李岘博士也代表协会赠送了花圈并致以悼词。她说:姚守懿前辈是一位我最为敬佩的女性,不仅因为她渊博的学识、惊人的记忆力和待人亲善的高贵品格,也不仅因为她的百岁高寿,而是她富有传奇的一生见证了中美两国的百年沧桑。读过她写的自传《一颗真实的心》这本书的人一定知道,这位上海出生的大小姐,在当年为数不多的女大学生中智勇双全地做过地下工作者;在抗日战争中当过新四军;建国后成为国家报纸的第一批文字编辑;之后又被打成了右派下放到河南最艰苦的农场劳动,与自己的母亲、丈夫、三个儿女离别多年才得以团聚;之后是文革十年动荡不安的日子;“文革”后她才得到彻底地平反,在大学做过教授和省画报社社长;八十年代随先生和儿女移民美国。我认识姚守懿老前辈至今已经二十一年。记得2001年我在拍摄《飘在美国》纪录片去采访她时,正赶上她与美国邻居通电话。我至今都记得,当时我非常惊讶于一位晚年才从中国移民美国、年逾八十岁的老人,竟能用流畅的英语与人交流。记得她拿出刚刚从英语学校获得的Advice class高级班优秀生的奖状给我看,并告诉她学习英语的同时还在上电脑班,她是两个班年龄最大的学生,同时也是成绩最好的一名。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她,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后来她加入了我们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依然是我们协会最年长的一员。我再次惊叹这样一位老前辈竟在九十多岁的高龄里,还能以优美的中国文字写出许多篇游记和散文。今天我是带着极其崇拜的心情站在这里为她送行,带着我们美中作协全体成员的崇敬之意向前辈告别。姚守懿前辈的一生是圆满的:人活百年,儿孙满堂,传奇一生,乐观向上。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作为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的永久会员,作协将永久保留她的会籍和网站上“作家作品”个人专栏里的图文,她的文字和作品将随互联网永生。

      作协会员有许多文友在微信群里表达了追思之情,为百岁高龄的会友送行。

      姚守懿老前辈安息。

 

这是《一颗真实的心》作者前言,写于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