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22年诗歌论坛侧记

由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办的2022年诗歌论坛“我只是霹雳击碎的一声叹息——谈谈新诗创作及对现代诗的认识”於8月27日美西时间晚上六点通过Zoom云端平台举行。本次主讲人宇秀是华语新移民诗人的重要代表,她以生动的语言通过解析自己的作品与文友们分享了她的新诗创作经验及对现代诗歌的认识。特邀嘉宾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刘俊;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外诗歌研究》主编、《诗学》联合主编向天渊;台湾诗人、新诗教育家、退休前为明道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文学院院长萧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师大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谭五昌对宇秀的诗歌成就做了高度的评价,对当代新诗的特点与诗坛现状也做了补充和介绍。原定两个小时的论坛推迟了半个小时仍然有许多与会文友想要参与问答环节。参加本次论坛的成员除美中作协成员以外,还有许多北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文友出席。论坛有近百位文友参加,热烈而真诚。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李岘博士在致辞中表示: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从2019年就开始通过微信举办过六次不同文体的“微论坛”,2021年开始利用Zoom网络平台,每年都要举办诗歌、散文、小说、随笔论坛,但是这次是我们第一次邀请非会员作为主讲人举办2022年的诗歌论坛。我个人是非常欣赏宇秀的诗歌,作为女人她万千风情,作为诗人,她有时是雷电,有时是霹雳,有时是心碎的一声叹息。就像大诗人洛夫先生评价宇秀:意向是她最有力的翅膀,载着她,也载着读者遨游于一个接一个的崭新世界。宇秀,一个具有骇人想象力的女诗人。

本次论坛主持人、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委员文昊介绍了主讲人宇秀的简介:宇秀,祖籍苏州,现居温哥华。海内外多家报刊专栏作者,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诗学》年刊编委,文学公众号《Meet域外典藏》主持人。文学、电影双学历。有散文集《一个上海女人的下午茶》《一个上海女人的温哥华》、诗集《我不能握住风》《忙红忙绿》等。移民前,其时尚文学写作曾引发图书市场和都市生活 “下午茶热” ,早年作词的儿童无伴奏合唱《月奶奶》,曾获首届中国少儿合唱节银奖,成为中国少儿合唱经典作品。近年的新诗创作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被评论界认为是华语新移民诗人的重要代表。其作品曾在新闻、电视、文学多个领域获奖,如:“中国电视奖”、中国广电部和中国广播影视学会报道奖、评论奖、CCTV少儿电视展播奖、“阳光下的风” 报告文学二等奖、“2018年十佳诗集”奖、“2018年十佳华语诗集”奖、台湾第13届叶红女性诗歌奖、2019年、2021年海外华文著述奖、第40届中国时报文学奖新诗首奖、2019年度“十佳华语诗人”称号、2022年首届“东西文学奖”等。

(主讲人:宇秀)

讲座以四首宇秀诗作的视频,声情并茂地将与会人员带入主讲人宇秀的精彩演讲。

主讲人宇秀将自己对中文诗歌文本的了解以及对自己诗歌创作的阐释,坦诚地向大家说明了自己对现代诗歌的认识及运用。

她说:易懂或难懂,绝非评判高低优劣的标准,关键在于诗本身是否有真情,出自独特的感受,言之有物,并且是有智慧、有妙趣地言之有物。诗人的智慧和妙趣,呈现在诗里,就是俗话说的“有味儿”,有多维想象和解读的空间。现代诗相较于古典诗歌,更注重内心世界的表达,其意象更具隐喻性,语言更具跳跃感,寓意更为多重和复杂,解读空间也更大,由此带来的阅读难度也更具挑战性。

        读解现代诗是有隐秘的路径:要找到一首诗的暗桥,它在字面背后如同在水面之下,贯穿着诗人的情绪线和表达的逻辑线。一首好的现代诗,诗人一定是有一个倾诉对象的,你要找到这个诗人的倾诉对象,把自己代入到那个诗人说话的对象身上,你就听懂诗人说什么了。

        现代诗大家痖弦先生曾提出具备四个条件的人才能成为诗人:一是对生命对生活特别认真;二是特别重感情,感性大于理性;三是特别喜欢语言,一说话就有画面,富于想象力;最后一点特别要强调的是人格,诗人是具有一贯人格的人。把前辈诗人对诗人的所应具备的这四点具体到现代诗的认识上,我也梳理了四个方面:

      一,现代诗人与生活的主客体关系的变化:

      古典诗学审美语境里,诗人作为抒情主人公与诗人所书写的对象之间是泾渭分明的主客体关系,尽管中国古典诗词强调情景交融,但情是来自诗人主体,景是外部世界,是诗人面对的客体,两者的关系是清晰分明的。但是,在现代诗审美语境里,。诗人的主体的主导地位下降了,甚至瓦解了,消融了,隐匿于客体之中了,诗人的目光从对外部世界书写转向内省,诗人本身就成为客体或客体的部分。“我”,成为被关照、被审视、被质疑、被批判的客体对象。这种文学潮流的变化与人类历史的进程、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正如诗人、翻译家晏榕教授在他的现代诗学专著《诗的复活——诗意现实的现代构成与新诗学》》中所指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开始让起初对世界前途充满想象的年轻诗人大失所望,民族主义的爱国激情渐渐演变为悲观、虚无的思绪,诗人们被迫重新思考战争与生命的意义,对表面的生活秩序和人性本质加以质疑和叩问。诗歌的风格也从有着传统美学趣味的田园牧歌式、浪漫抒怀式、描摹现实式转向具有强烈个人反省色彩的现代主义式的复杂与深刻。”

      传统审美趣味的那种“我”的主体的神性假设在现代社会的危机中不断溃败而被不断拷问,随着传统审美的崇高性的消解,现代诗人转向世俗现实寻找诗意,挖掘世俗里的崇高。我写的许多诗就是一地鸡毛里的生出的。你对星空的向往和两脚踩在泥淖之间,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之间就有巨大的张力,便是诗意产生的空间。

      二,诗人的感性大于理性特征呈现在两方面:

      首先是体现在性情上,诗人是具有情怀的人。他们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总是站在卑微者一边。像罗伯特•勃莱就从潜鸟的鸣叫声听到那是“拥有很少东西的人的哭喊”,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诗,眼泪都掉出来了。王鼎钧先生说:“历史记得一将功成,文学记得万骨枯”,那么诗人便应是那书写万骨枯的人。

      然后是表现在思维上,诗人不是从理性出发来构思的,诗不是讲道理的,而是从情绪、从感觉出发,诗人的灵感是内心有情感的积淀、有思考的累积而一触即发,就像心里有一堆柴,遇到燃点就能烧起来的。

    三,语言的多义、歧义和想象力

     如果有一天语言被清洗、被限制,被规定得像乔治•奥维尔的《一九八四》里编辑的词典那样,一个词语只准有一个固定的意思,诗人就没活路了。

      诗人是创造语言、肩负着对语言有贡献的人。所以要保持童心,才能保持想象力,才能给世界万物命名。这种命名总是形象化的。诗人用形象思维,用形象说话。现代诗的画面感与传统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不同,在于后者是描绘,前者是创造意象。意象的画面感,是通感的,化境的,想象的,你可以感觉到,但你画不出来。比如庞德《在地铁车站》。

     四,诗人的人格:

      诗人是不追逐功利的,因此诗人在世俗社会大多不那么如鱼得水,往往和世俗社会的“功成名就”大相径庭,所以诗人往往是内心痛苦、纠结的人。即使位高盛名者,如果他还是个诗人,就需要保持内心的谦卑,站在卑微者一边。我觉得自己做不了阳光下歌唱的鸟儿,更做不了鹦鹉,即使歌唱也是心口扎着一根刺的荆棘鸟的歌唱。

  反省自我,解剖自我,审判自我,是一个现代诗人必须的日常功课。最后,我以一首自画像的《我》作为今天讲座的结束语,也可看作我作为一个现代诗人的自白。

接下来主持人文昊介绍了四位特邀嘉宾,并请他们进行点评。

刘俊教授在发言中提到:在北美有许多写现代诗不错的人,宇秀是他们之中的代表之一。同时他对诗歌的可解和不可解性从理论上做了两点说明:一是诗歌不配备具体的语境,二是符号的饱和使意义高度压缩。最后他肯定了新移民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与壮大做出的贡献。

萧萧教授对宇秀的诗作进行了高度的赞扬,并且根据自己多年来对诗歌的研究,强调诗歌创作的“切入点”很重要,使诗人能带领读者进入大化世界;同时一个好的诗人所要表现的诗歌要万象并存,要有感动点。诗人宇秀的诗歌就富有种意像和意蕴。

向天渊教授说“今天讲座的题目《我只是霹雳击碎的一声叹息》是感性的,使我想到优秀的诗人是怎么炼成的。”。他从新诗的“两大革命”和“三大重建”中提到新移民的家国情怀、世界眼光、文化皈依、身份认同等,在这样的文化与语境的特征中,对宇秀的作品和本次讲座给与了高度的评价。

谭五昌教授因家中有特殊情况未能出席,但是也以书面文字表达了他对宇秀诗歌的评价,其中提到“在新世纪(21世纪)以来的海外新移民诗人群体中,旅居加拿大的华裔女诗人宇秀堪称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她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写作追求与精神姿态呈现其富有个性的诗人形象。其诗歌文本中展现的身份自信、拒绝姿态和精神追求都具有先锋探索的色彩与韵味。”

点评之后是听众与主讲人的互动环节,美中作协成员熊泽民和何绍义博士积极参与。由于受限于时间,许多文友在论坛结束时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最后李岘主席代表协会颁发给主讲人宇秀“文学天使奖”证书。主持人文昊宣布此次论坛圆满结束。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报道

背着灵魂笔耕 ——记美国中文作家协会

美国《红杉林》杂志专访报道:

“为了人生梦想,我们浪迹天涯;但是,海角天涯有一方永远属于我们自己的灵魂空间--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是美国加州政府正式批准注册、拥有美国联邦政府批准的501(c)(3)免税资格的公益团体;是由生活在美国并热爱用汉语写作的华人及其他族裔的人,自愿组成的非政治、非宗教、非营利的组织。”

打开网站http://www.chinesewritersusa.org,我们便在首页看到这样的文字,并在闪动的图片中看到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简称美中作协)自2015年创会以来的文学活动图片。

  创会主席及现任主席李岘博士在受访中说道:在当今人人都是“网络写手”的时代,“文学”似乎就成为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领域。正因为是这样,我们才需要一个团体,他们不为生存写作、不为御用和金钱写作,他们是用生命写作。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的创会宗旨就是保护这些用生命体验铸就的文字不因离乡背井而流失,不因代际的变迁而消失。作协网站设立了八个栏目,其中“作家作品”为每一位协会成员建立了个人专栏,收藏会员在纸媒发表过或没发表过的作品,每个月初都会以“每月集锦”栏目推出上个月协会成员的作品,并通过作协主办的“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的主播团队,将协会成员的作品制作成有声读物,在多重网络平台上推出。另外协会与梵品文化联合推出《龙裔文学》公众号,设立了六个栏目,以“华人世界文化热点”和“世界华文作家动态”栏目分享全球华人和华文的文化动态;以“新作品鉴”和“文苑杂谈”加强与各地文友的互动;以“每月集锦”和“有声频道”推动和宣传协会成员的作品。除此之外,协会举办了十八期不同文体的命题征文和十几次论坛和微论坛的学术研讨会。

“你可以放弃一份工作,一份感情,甚至是国籍,但是无法放弃灵魂深处的需求。对于热爱文学写作的人来说,创作就像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新移民在新的社会环境和不同文化的语境中,都会不同程度地体会到远离本土文化和母语产生的孤寂感及东西方文化碰撞出来的“离散情结”。一些人在异质文化的对抗中丢弃了母语以适应英语社会的生存环境,而另一些人则愿意坚守母语的传承,在英语的世界里用汉字默默笔耕。作为中文作家协会,我们希望能看到协会成员在多重文化的语境中,让读者也能跟随我们的作品多视角地感受到多元文化带来的思考和认知。我常说:作为移民,遗憾永远存在;作为作家,我们没有理由抱怨!也许有人会把这句话作为自视清高,而我想说明的是写作可以使我们找到一处安放灵魂的地方,我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笔耕收获到一份能够安身立命的气定神闲——我们不会像早期移民美国的华工那样,只能用血肉之躯撰写华人的血泪史;不会像1854年就开始有了中文报纸,但是至今没人知道那些留下激扬文字的作者姓甚名谁;不会像二十世纪中叶在美国涌现出的那批优秀华文作家在际代的变迁中,要面对文思枯竭、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因为网络平台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可以激发出创作热情和传播作品的空间,让海外华文文学成为了世界华文文学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热爱是一切事物的成功之母。纵观美国华文文学的发展,证明了有一种情怀是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更改,而这种自觉的创作热情在经历过留守母文化的痛苦和告别母文化的困惑中,以及个体心灵在两种文化的煎熬中涅槃而生的文字,便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海外华文文学的特点及精华,为学术界研究世界华文文学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李岘一气呵成地表达了自己对海外作家及海外华文文学以及世界华文文学的认知和观点。

通过李岘提供的资料显示,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简称是CWAA)以理事会为核心、以顾问团为扶持、以艺委会为执行,为美国独自笔耕的文友们搭建一个可以激发创作热情、发表作品、推动作品、收藏作品的文学平台。除了作协网站、有声频道和《龙裔文学》,还出版了作协文集《心旅》和《心语》,明年将出版以疫情为社会大背景的作协文集《心事》。除此之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图书馆不仅永久性地收藏协会网站刊登的作品,而且设立专项纸质书籍收藏协会成员的专著,通过全球图书馆联网的便利条件,为学者和学科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最后,李岘主席欢迎有意加入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的文友扫描二维码了解详情。

 

(刊登在美国《红杉林》杂志2022年第三期秋季版)

本期杂志“小说拔萃”刊登了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成员七篇作品:

文学讲座预告:华语新移民诗人重要代表宇秀主讲

文学讲座预告:我只是霹雳击碎的一声叹息

主办:美国中文作家协会

主题:2022年诗歌论坛

主讲:华语新移民诗人重要代表宇秀

时间: 2022年8月27日星期六,美西晚6-8点;美东晚9-11点              

       (北京时间2022年8月28日星期日早9-11点)

地点:Zoom会议

      ID: 825 5350 9212

      密码:477841

点击链接即可入会:

https://us02web.zoom.us/j/82553509212?pwd=dTNFalhvK0dFbFBoemJyZ2lzejlNdz09

   

主讲人宇秀:

     加籍华裔。祖籍苏州。文学、电影双学历。有散文集《一个上海女人的下午茶》、《一个上海女人的温哥华》、诗集《我不能握住风》等。作品被收入各类年度选本、文集等60余种。曾获中国电视奖、第13届台湾叶红全球女性诗奖、第40届中国时报文学奖新诗首奖,「2018年度十佳诗集」奖、「2018年十佳华语诗集」奖、「2019年度十佳华语诗人」称号等。

 

主持人文昊:

美国硕士。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委员、作协网站总监。自幼擅长古诗,风格主要近似韩孟诗派,同时受楚辞诗经的影响较大,也有一些田园诗、咏史诗以及五言古体诗。六岁学琴,古筝获中央音乐学院九级证书。音乐的熏习对其在诗词以及对文学的审美鉴赏力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是牧云诗社的主要成员。

 

总策划李岘:

      文学博士。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移民美国前在中国省级电视台任电视剧责任编辑、编剧十一年。移民后任教于美国多所大学,并出版了长篇小说《跨过半敞开的国门》《微时代VS青春祭》,文集《李岘视点》《感受真美国》《飘在美国》《美国律师说汉语》等著作。编导出品了十二集电视纪录片《飘在美国》。主编文集《心旅》《心语》。在中、美、港、台报纸刊杂志上发表过近百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并荣获多种奖项。

特邀嘉宾简介:

谭五昌: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师大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系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诗评家。出版《二十世纪中国新诗中的死亡想像》《中国新诗排行榜》《在北师大课堂讲诗》(五卷本)等学术著作及诗歌类编著四十余种。为徐志摩诗歌奖、闻一多诗歌奖、海子诗歌奖、昌耀诗歌奖、华语诗歌春晚等国内重要诗歌奖项和活动的评委、负责人与发起人。

刘俊: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着有《复合互渗的世界华文文学》《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情与美:白先勇传》《跨界整合:世界华文文学综论》等专著多种。

萧萧:

台湾诗人,新诗教育家。退休前为明道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文学院院长。曾获第一届青年文学奖、创世纪诗社创立二十周年诗评论奖,新闻局金鼎奖等重要的台湾文学奖项。一生戮力于诗、散文创作,现代诗推广与理论建构。创作与编著书籍共155册,重要诗集与著述有《松下听涛》《月白风清》《萧萧.世纪诗选》《现代诗入门》(与张汉良合著)等。

敬邀世界各地文友参加本届诗歌论坛:

时间: 2022年8月27日星期六,美西晚6-8点;美东晚9-11点              

       (北京时间2022年8月28日星期日早9-11点)

地点:Zoom会议

      ID: 825 5350 9212

      密码:477841

 

扫描二维码可以了解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更多信息👇:

再接再厉,未来可期——美国中文作协第三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纪要

美中作协第三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于2022年7月22日(星期日)晚8点通过ZOOM平台召开。主席李岘、副主席文昊、财务长谭瑞钦、秘书长崔萍、理事苏飒群等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

李岘主席首先对作协近期工作进行了总结。

1.  已与《华人》杂志达成意向:从八月刊开始推出“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文学文学佳作专栏”,每月都会选登协会成员的作品。

(《华人》月刊杂志专栏标志)

2.  第十八期命题征文——散文《假如疫情没有来过》已如期于六月底结束,入选作品共七篇,将从八月开始刊登在《华人》杂志“美中作协专栏”中。

3.  在会员许晓妮博士主理新华书店的帮助下,赠书给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图书馆的活动已于六月底结束。第一批共收到五十本作协成员的著作,本月底将统一寄给图书馆收藏。

4. 有关圣地亚哥新华书店在线上和线下设立美中作协专区之事已经落实。请阅书店线上网址:http://xinhuabooksandiego.com

(新华书店为美国中文作家协会设立的售书专柜)

5.协会第十七期命题征文——短篇小说《新冠疫情,情何以堪》将继续在《红杉林》杂志上刊登。

  继主席李岘的工作总结,副主席文昊介绍了2022年诗歌论坛筹办情况。

        财务长谭瑞钦在会上介绍了有关“Benevity recertification required for eligibility matching 網上更新2023年度”的相关情况。

秘书长崔萍介绍了这个月新加盟到作协主办“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的作协主播艾僾和嘉宾主播火山,两位主播无疑加强了主播团队的力量。

会员理事苏飒介绍了两位新入会的会员秦剑和赵燕强的情况。

      会上理事会全体成员还就相关事项进行了讨论并全体通过以下议题: 

       1. 通过关于举办诗歌论坛拟邀请海外著名诗人宇秀主讲。负责这次活动的诗歌委员、副主席文昊,向大家介绍了本次论坛的筹备情况:形式:Zoom;时间:8月27日(星期六)晚美国西部时间六点至八点;题目尚在讨论中;与会者除协会成员,还欢迎各地文友参加。

   2. 同意由作协付邮费,由圣地亚哥新华书店代表作协将收集到的第一批赠书寄给UCLA东亚图书馆。

3.网站团队将在投稿邮箱editor@chinesewritersusa.org自动回函中添加投稿格式规范化的详细说明,以便投稿者一目了然,避免编辑反复通信说明。

会议进行了两个小时,大家为协会各项工作得到了落实而高兴。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秘书长崔萍报道)

美中作协短篇小说命题征文《新冠疫情,情何以堪》如期完成

简讯:

新冠疫情爆发两年多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影响了人们的感情。美中作协2022年举办的短篇小说《新冠疫情,情何以堪》征文,收集了多位作家创作的与疫情有关的悲欢离合故事。这些故事令人叹息、令人落泪、令人深思、令人回味,让人不由自主地在阅读中产生代入感,身临其境般地体验疫情下的芸芸众生。

        所有符合要求的征文文章在经编辑审阅和作者修改后,已经被推荐给了《红杉林》选登。因为《红杉林》要求原创,所以尚未在作协网站上刊登。待《红杉林》选登完毕,所有征文文章都会在作协网站上刊登出来。在此,非常感谢各位文友对本次征文活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文章如下:(文章按投稿日期的先后顺序排列)

1.  《望乡》作者:李岘

2.  《给爸爸的口罩》作者:强颂锦

3.  《茵陈花开》作者:刘秀平

4.  《咳嗽》作者:任国平

5.  《进退两难》作者:张辉

6.  《305号房的枪声》作者:葛杭松

7.  《除夕》作者:李凡予

8.  《一生》作者:洪萍

9.  《一地鸡毛》作者:史德亮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艺委会委员史德亮报道

简讯:与心灵对话,看人间冷暖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22年散文论坛成功举办

由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办、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和《红杉林》美洲华人文艺协办的散文论坛,通过网络ZOOM平台于美国西部时间2022年4月30日下午6点30分举行。与会者有美中作协会员,中美两地作家、学者以及文学爱好者近百人。

(本次论坛主持人杭松)

  论坛伊始,美中作协艺委会成员杭松作为本次论坛的主持人,介绍了主办方和协办方多年来一直为华语文学交流、弘扬中华文化做出的贡献,强调了本次论坛是非政治、非宗教、非营利的文化学术交流活动,期望进一步扩大华语文学在国际层面上的影响,将华语文学和华文作家推向世界。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李岘博士在致辞中表示:协会在此之前举办过六次“微论坛”和六次“云论坛”。本次论坛将在散文概念和理论认知的基础上,分享吕红博士的散文作品与创作经验,为大家创造一个相互取长补短的学术交流机会。

(本次论坛主讲人吕红博士)

本次论坛主讲人吕红博士以题为“与心灵对话,看人间冷暖——散文精髓:讲真话,抒真情,运笔谋篇用真功夫。”分享了自己在美国笔耕多年的文学成就和创作心得体会。她从讲述自己8岁读红楼,10岁读狂人日记开始,指出了经典作品对创作的影响;讲述了她对移民美国后的身份认同以及对自身作家与编辑双重身份的感受。并介绍了自己多部散文集的创作心得和分享了主编《红杉林》杂志办刊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随后,剧作家李硕儒、评论家于文涛、南京大学文学院刘俊教授、安徽大学文学院吴怀东教授都通过文字进行了讲评,对吕红的创作成就给予了极大的肯定。散文家刘荒田、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江少川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邹惟山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程国君教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鲁晓鹏教授,依次在现场进行了点评,不仅肯定了吕红在散文创作中的造诣,更肯定了她对华语文学传播所做出的贡献。

       嘉宾点评后又有多位与会成员积极提问与主讲人进行了交流,吕红也很真诚地分享了自己对相关问题的见解。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李岘博士)

       最后,美中作协主席李岘博士对论坛进行了总结。她说:对于背井离乡的人,远离了自己的母文化,就会面临着“原乡文化”与“他乡文化”带来的心灵碰撞,所以我们海外文友的散文通常是用生命的体验凝结出来的文字,在背井离乡的生命移植过程中,在双重文化中重建自己的“文化身份”,成为海外散文创作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原定两个小时的论坛在热烈的气氛中延后近半个小时才圆满结束。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报道

在总结中进步 在进步中创新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简讯

简讯: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于2022年3月7日(星期四)晚8点通过ZOOM平台召开。会议对作协近期工作进行了总结、讨论,理事会全体人员主席李岘、副主席文昊、财务长谭瑞钦、秘书长崔萍、理事苏飒参加了会议。

        会议的第一项议程由作协主席李岘博士就近期工作进行了总结性汇报:

        1.2022年1月22日,美国中文作家协会通过ZOOM召开了2022年会暨新春联谊会,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泰国、中国大陆及香港等世界各地的特邀嘉宾及美中作协成员共六十五人参加了会议。圆满地完成了由理事会成员组成的年会筹委会预定的计划和工作,展现了作协多年来的创作成就,特别介绍了2021年作协成员出版的十二部新作,表彰了对作协有突出贡献的作协成员和对作协工作鼎力支持的赞助者。宣布了第二届艺委会成员和工作安排等诸多内容。年会受到各国嘉宾文友的好评。

         2. 2022年1月7日新年伊始,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二届艺委会正式成立,当日借助ZOOM平台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由李岘主席主持,对上一届艺委会成员表示了谢意,对新一届艺委会成员提出了全年工作计划。会议明确第二届艺委会成员由召集人团队、网站团队、“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团队、《龙裔文学》团队、文体委员团队,五大团队的主要负责人组成,涵盖整个协会学术交流的各个平台。文体委员的工作日程得到落实:第一个季度是小说、第二个季度是散文、第三个季度是诗歌、第四个季度是论说文和随笔。按照艺委会的分工,已经按时完成了第一个季度的工作计划:由文体委员史德亮主持的小说论坛于2021年2月19日举办,由协会永久会员任国平主讲《短篇小说之我见》;协会第十七期命题征文——短篇小说《新冠疫情,情何以堪》也按时于三月底完成,希望能够在纸媒和网络上陆续刊登。

         3. 3月3日,李岘主席代表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与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东亚图书馆陈肃馆长和程洪博士进行了线上会议。会上讨论了与美国华人作家协会合作建立“华人华侨作家作品馆藏“的可行性。并达成《华人华侨作家作品收藏办法》意向,当美中作协成员捐赠给该图书馆的作品达到一定的数量,将建立一个以协会命名的捐赠专项,即“Donation of the Chinese Writ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收藏保存中文作家的优秀作品,并将这些作品介绍给教师、学生、研究人员和公众。

图片左上:陈肃馆长、李岘主席。左下:程洪博士

        4.从本月起,同时以三种形式推出“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每月录制的节目。其目的是方便不同地域的听众收听。其中有: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网站、《龙裔文学》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音频网站。听众及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域的情况,收听或转发相关链接。 

        5. 财务长在第一季度一直跟进与作协财务和报表相关的工作,已经完成今年报税等事宜,确保了作协的工作顺利进展。

        

会议的第二项议程是就相关事项进行讨论,并全体通过了以下三项提案:

    1. 美国圣地亚哥新华书店将在现有实体店及网上平台为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提供专属区域展示、销售协会成员的作品。由该书店老板、作协成员许晓妮博士负责。

        2. 一致通过了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东亚图书馆赠书细则,并将派专人负责此事。  

     3. 2022年第二个季度艺委会将安排是散文讲座,初步定于4月30日由顾问吕红博士主讲,文体委员杭松主持。

图片左上:财务长谭瑞钦、作协主席李岘;左中:副主席文昊、会员理事苏飒;左下:秘书长崔萍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秘书长崔萍报道)

 

简讯:交流研讨促提升 相互学习共进步

——记美中作协2022年首期小说论坛及命题征文详情


2021 年 2 月 19 日,美国中文作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举办了2022年度第一次论坛--小说论坛。论坛由小说艺术委员史德亮主持,作家任国平先生以“短篇小说之我见”为题与各位文友进行了分享。

论坛伊始,主持人史德亮对作家任国平先生进行了介绍。任国平先生笔名梧桐,是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永久会员,目前已出版长篇小说四部,其中两部长篇已被改编成电视剧并完成拍摄。短篇小说、报刊文章、电影剧本若干。

任国平先生首先阐述了短篇小说是叙事文学中最高层次的作品,并重点从想象和灵感方面进行了说明。任国平先生提出“文学作品是作家头脑中间的产物”。并通过音频分享了自己的两部作品《玛蒂娜大娘》和《花酒》的精彩片段。

接下来,任国平先生分六步从主题、人物、人称、故事线、矛盾和冲突及语言和对话、结尾一一讲述了如何创作短篇小说。提出的很多观点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主要人物要有不完美感,越不完美,美学冲击力越强”,“短篇小说的语言不必优美,恰当即可”。

讲座结束后,与会文友纷纷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任国平先生并一一做了回应。

何绍义提到任国平先生的观点“短篇小说的语言不需要刻意去雕刻、去修饰”是今天讲座的精华,并以海明威电报式的语言来举证,说明短篇小说的情节构思比优美的语言更重要。任国平先生回应了何绍义提到的“短篇小说的长度”问题。他说,短篇小说是浓缩的精华。对人的震撼力是一浪接着一浪的,冲击力非常大。

葛杭松很赞同任国平先生提到的“在写作中情节会自己跟着走。作品中的人物慢慢地会自己生长,不受作者的控制。”并提出电影剧本和短篇小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的问题。任国平先生的回答是:电影是直觉的形象,小说是从文字转化成的形象。

强颂锦提到了短篇小说的字数,任国平先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李岘主席也强调说,短篇小说的字数可以从2000字到2万5000字。但是,从作协征文的角度来看,则必须有字数的限制,因为作协成员众多,但文集一共才有30万字,一个成员的作品占的字数太多,其他文友就没有机会了。

何绍义提到海明威的一篇短篇小说只有几个字,“出售婴儿鞋,从未穿过。”对于这个作品是否短篇小说,任国平先生和李岘主席都持保留意见。

问答结束前,任国平先生提出,请大家也分享一下自己是怎么决定要写一篇短篇小说和写什么的建议,大家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李岘主席认为切入点很重要。从哪里切入,会决定是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葛杭松表示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给少数族群发声,从道的层面,而非从术的层面。强颂锦说写小说是一种享受。史德亮表达写小说主要是释放情感。如果看到有什么令人特别感动的东西,就想通过写作把这种情感释放出来。

接着,李岘主席感谢了任国平先生的精彩讲座,认为不仅是写作理论和创作经验的很好结合,而且起到了给小说正名的效果。李岘主席还强调小说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即把生活素材进行再创作。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虚构,但细节要真实。

参加论坛的作协会员有何绍义、李岘、王智、任国平、谭瑞钦、崔萍、强颂锦、刘秀平、葛杭松、郝晋、沉思、洪萍、史德亮。

最后,讲座在大家依依不舍的道别声中圆满结束。

论坛之后,负责小说文体的艺委会成员史德亮博士将主编一期针对作协成员举办的“新冠疫情,情何以堪”短篇小说命题征文。详情如下: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十七期命题征文-短篇小说
本期主编:史德亮

         新冠疫情从2019年末爆发,到今天已经两年多了。回想这两年多来的所见所闻所感,你是否有提笔把它们记下来的冲动?

        二月中旬,作协成功举办了2022年小说论坛,作家任国平先生与众多文友分享了短篇小说的创作经验。现在,让我们拿起笔来,动手写作吧!多年后,当我们回首时,新冠疫情早已消失,可是,我们的文字会依然存在,会依然记录着这段难忘的历史。

        “文章合为时而著”,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决定举办与新冠疫情有关的短篇小说征文活动。征文将有机会在多个平台发表:作协网站、龙裔文学公众号、杂志、作协第三部文集刊登或选登。

 

具体要求

•  投稿人:美中作协成员     

•  体裁:短篇小说   

•  字数:2000-5000字            

•  截止日期:2022年3月31日 

•  投稿邮箱:deliangshi@gmail.com , 请在文稿的最上方写上“2022年短篇小说征文”。

 

欢迎作协成员踊跃投稿。谢谢!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报道

美中作协2022年小说论坛:短篇小说之我见

主讲人: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永久会员、休斯顿华文作家协会会长任国平先生

主持人: 美中作协艺委会委员史德亮博士

时间: 2021年2月19日下午6:00-8:00太平洋(加州)时间

(美东下午9:00-11:00,北京2月20日上午10:00-12:00,其它时区文友请自算)

地点: 点击Zoom meeting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81413750700?pwd=azJIRjZHQmJIc1BMd2RHdCswQ3ZZdz09

Meeting ID: 814 1375 0700

Passcode: 223888

欢迎文友报名参加:cwaa@chinesewritersusa.org

主讲人简介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报道)

以文会友 共襄盛举——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22年会暨新春联谊活动圆满成功

简讯:

送别了因疫情肆虐而艰难前行的2021年,在充满着憧憬和希望的2022的新年1月22日,美国中文作家协会通过ZOOM召开了2022年会暨新春联谊会,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泰国、中国大陆及香港等世界各地的特邀嘉宾及美中作协成员共六十五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部分成员合影

会议由美中作协秘书长崔萍担任司仪。她首先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美国华美银行副总裁杨霞女士、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会长陈浩泉先生、中国暨南大学文学院白杨教授、北美中文作家协会副会长陈瑞琳女士、香港作家联会永远名誉会长江扬女士、原加拿大魁北克作家协会会长,现任世界汉学会加拿大学会会长郑南川先生、日本华人教授会议常务副代表、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顾问刘迪博士、泰国华文作家协会秘书长温晓云女士、美国华人传媒总编马平女士、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研究北美华文文学马玲教授、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会长赵京先生、青花瓷亚洲艺术家联盟会长张晓萍女士、美国西南学联理事孙一村先生。

协会主席李岘在做年会报告

作协主席李岘博士首先致辞欢迎大家前来共襄盛举。之后她就作协2021年度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她说,在当今人人都是“网络写手”的时代,文学似乎是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领域,但是正因为是这样才需要有一个像我们这样的团体:不为生存写作、不为御用和金钱写作,而是用生命的热情来创作。她用PPT的形式将作协概况和文学成就归纳为四大特点:

     特点一: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是美国加州政府和联邦政府批准的非政治、非宗教、非营利的文学团体,协会通过网站收藏、文集精选、有声传播、公众号交流、论坛互动、命题征文众多方式推动协会工作。

     特点二:协会以理事会为核心、以顾问团为扶持、以艺委会为执行,为美国独自笔耕的文友们搭建一个可以激发创作热情、发表作品、推动作品、收藏作品的文学平台;为热爱华文文学的读者们提供一个具有独特经验、视野和表达方式的作品渠道,感受“背着灵魂走向远方”这一海外华文文学作品的特质。

    特点三:从2015年到2021年,作协成员出版了大量的文学专著,并有22位会员获得过美国、中国或国际文学奖、电影奖和戏剧奖。仅2021年,作协成员就出版了12部新书和一部24集的电视连续剧。

特点四:除了协会会员,还有支持作协有声频道、网站广告和缴纳会费人员组成的荣誉会员。华人社区是承载美中作协前行的航空母舰。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理事会成员

    在文情报告中,李岘主席通过图文的形式介绍了2021年出版了专著成员的图书封面和简介。其中有张雅文的报告文学《为您而生》;吕红的学术专著《身份认同与文化构建》和散文集《让梦飞翔》;洪萍的文集《美国日记》;甘芳名(依然)的诗集《自那以后》; 顾尔石的长篇小说《食魔》及《道庄生遗闻》;崔淼淼的长篇小说《翡墨庄园》; 张泉的文集《创作回顾》;邱跃辉(青竹)的纪实文学《翻看泛黄的记忆》;强颂锦的长篇小说上下集《留美色戒》;李岘的文集《李岘视点》;曲伊诺:24集电视剧《你是我最甜蜜的心事》。部分作者在会上介绍了自己的创作体会。最令人惊喜的是2022年1月份,作协顾问郭熙教授主编的《全球华语语法——马来西亚卷》正式出版,永久会员任国平先生在荣获49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金奖的电影文学剧本《墓碑镇的中国玛丽》之后,于本月再次获得“首届华人影视文学奖”。李岘主席还专门介绍了三位协会永久会员:一位是最年轻的会员曲伊诺,虽然仅有二十几岁,但是已出版过多部长篇小说和剧集;一位是最年长的会员姚守懿老前辈,今年100岁;还有一位两次成为“中国邮政”邮票的风云人物王智。

    接下来,李岘主席对于协会2022年的工作也做了详细的介绍,说明今年第二届艺委会成员将带领协会成员完成四期不同文体的论坛和命题征文,为筹备2023年出版作协文集做准备工作。与此同时,扩大《龙裔文学》公众号与世界各文学团体的互动,并创建有声频道更多更好的推广平台等工作计划。    

    继李岘主席的文情报告,作协会员理事苏飒为2021年加入作协的新会员甘芳名、张辉、崔淼淼颁发了会员证书,为2022年加入永久会员的郝晋、萧昆、孙若滨,任国平、洪萍、邱跃辉,吴恩颁发了永久会员证书。

    第二届艺委会总召集人李岘为第二届艺委会的委员们颁发了证书。他们是总召集人李岘、召集人崔萍、召集人苏飒、协会网站技术总监文昊、协会网站文字编审叶显林、《龙裔文学》总编辑李凡予、负责小说艺术委员史德亮、负责论说文艺术委员郝晋、 负责散文艺术委员葛杭松、负责诗歌艺术委员文昊。

    作协副主席文昊为本次年会独家赞助商美国华美银行和华美银行副总裁杨霞女士颁发了文化大使奖。作协财务长谭瑞钦为赞助商Bamboo Club Foundation 的负责人Rose Yang 女士、全美华人文教基金会、美国峥嵘通宝国际集团董事长郑莉容博士颁发了文化使者奖。

    作为《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主编,李岘为2021年播出了300多集有声作品的主播们和团队成员文昊、崔萍、王坚、熊雁、洪萍、沉思、远方、雅奇颁发了奖牌。

本次年会还为多年无偿地奉献自己专业知识和时间的特殊贡献者设立了特殊贡献奖。获此殊荣的有:李凡予、谭瑞钦、叶显林。

  本次年会自始至终充满了热情洋溢的气氛。特邀嘉宾有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会长陈浩泉先生、北美中文作家协会副会长陈瑞琳女士、原加拿大魁北克作家协会会长,现任世界汉学会加拿大学会会长郑南川先生、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研究北美华文文学马玲教授、日本华人教授会议常务副代表、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顾问刘迪博士在会上发表了感言,对美中作协严谨的工作态度、规范的工作作风、丰硕的文学成果表示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之后作协部分成员顾问曾晓文、会员康鸿熹也做了即兴发言,畅谈了他们的心得体会。并且有外来文友自发地介绍自己,为年会带来了小小的惊喜。协会第一位百岁会员姚守懿老前辈向大家祝贺新年。

  在年会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理事会的成员为了答谢大家一年来对作协工作的支持,为大家安排了文艺节目与抽奖交叉进行的娱乐活动。表演的视频录像有有财务长谭瑞钦的古琴演奏《幽兰操》、主席李岘的古琴弹唱《阳关三叠》、会员理事苏飒与青花瓷舞蹈班跳的舞蹈《Lady in Black》、副主席文昊的古筝表演《春到湘江》、秘书长崔萍和有声频道的主播们表演的情景朗诵《闲话大年三十》。抽奖活动一共有三等奖四名、二等奖四名、一等奖两名,还有特殊奖作协文集《心旅》和《心语》各一本。

  整个年会历时两个半小时,大家至始至终兴致盎然。宾朋在李岘主席热情温馨的话语中互道珍重,圆满结束。

请点击视频链接查看全程录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Wl311plOxQ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秘书长崔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