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跨越疆域 万涓成流——《龙裔文学》公众号正式上线

         历经数月的调研、论证及实施,由美中作协主办的公众号《龙裔文学》创刊号,终于在2021年5月1日这一天问鼎网络。

      《龙裔文学Literature by 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的总编辑李凡予说:龙的子孙遍及天下。除了生活在中国大陆的14亿中国人,世界上还有198个国家和地区一共生活着6000多万华人。这些侨居在海外的华人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文学家并创作出一部又一部极具海外生活特点的优秀作品。由于地域不同,所在国文化差异,加之缺少广义的华域传播手段,许多优秀的作品往往不为祖国和其他地域的华文读者们所熟知。《龙裔文学》微信公众号是梵品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受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委托基于微信公众号系统创建的,专为海外华人作家群打造的文学传播交流平台。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李岘博士在《龙裔文学》创刊号上写道:《龙裔文学》旨在传承和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的影响,也希望能籍此孵化出更多的用汉字书写出“由身份变化、文化迁移、多元共存所带来的冲突与融合”结晶出来的海外华文文学佳作,并能够与海外独自笔耕的文友及独守一域的海外华文作家团体携手并进,在彼此置身于海外多重文化共生的热土上,突破国族界限,强化以人为本的主体性,通过外在“离散”的生存状态,去挖掘人性内在的复杂情感,书写“龙裔”的华彩篇章,为世界华文文学的兴盛做出自己的努力。

   《龙裔文学》作为月刊,每月更新一次。为了便于浏览检索,公众号设有一级子栏目和二级子栏目。在公众号首页最下端分别有《世华速览》、《佳作萃读》、《美中作协》三个一级子栏目。点击一级子栏目就可以看到二级子栏目下拉菜单。

WechatIMG1389.jpeg

  一级子菜单

        A1、《世华速览》:以世界华文作家圈动态信息为主,以下拉菜单的形式,设置三个二级子栏目《华人文化世界热点》、《世界华文作家动态》、《各国作协消息快报》。

        A2、《佳作萃读》:以华文作家最新和最著名的作品赏析和推介为主,以下拉菜单的形式,设置三个二级子栏目:《新作赏析》、《佳作品鉴》、《CWAA有声频道》。

        A3、《美中作协》:是专为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会员开设的专有栏目。打造美中作协的专属宣传和推送平台,以下拉菜单的形式,设置三个二级子栏目:《CWAA每月集锦》、《每月一书》、《CWAA笔下的美国》。

 

 二级子菜单

         A1、《华人文化世界热点》:以短消息形式追踪世界华人文化层圈中的热点。

         A2、《世界华文作家动态》:关注世界华人作家的最新动态。

         A3、《各国作协消息快报》:服务各国的华人作家协会,关注其大事件、动态新闻和会讯等文化交流讯息。

        B1、《新作赏析》:立足整个华文作家世界,推介有影响的新作。

        B2、《佳作品鉴》:佳作共赏,文坛集萃,推送必达。

        B3、《CWAA有声频道》:作为美中作协首创的《CWAA有声频道》,通过链接推送优秀在《喜马拉雅》结集播发的有声作品,分享佳作。

        C1、《CWAA每月集锦》:按CWAA每月都有“每月集锦”,推介每个月的优秀作品。

        C2、《每月一书》:精推CWAA作家的优秀作品

        C3、《CWAA笔下的美国》:首创独家原创的随笔板块,通过CWAA众位作家,从不同的视角围观美国众生态。 

    作为《龙裔文学》的总监制,李岘说:《龙裔文学》作为纯文学的拥趸者参与到“世界华文文学”这个大家庭中,她冀求能承载更多更好的跨文化视域的文学作品,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华文文学团体一起为世界华文文学的兴盛付出自己的努力。文友们的优秀文学作品是撑起《龙裔文学》的脊梁;读者们的阅读率是我们“龙”的命脉!

请大家点击收藏《龙裔文学》二维码,关注每个月月初发布的《龙裔文学》最新作品。为了方便大家转发,编辑部制作了👇二维码图片,欢迎大家转发。谢谢!

WechatIMG1209.jpeg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报道

2021年5月1日

简讯:幽默风趣 意味隽永

简讯:幽默风趣 意味隽永

——记美中作协2021年首期随笔论坛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21年首期随笔论坛“观察力想象力与写作的关系”,于4月24日美国西岸时间下午4点,通过云端会议的形式举行。由作协德高望重、著述丰厚的资深华文作家周愚先生主讲,作协艺术委员王玮主持。参会人员有:李岘、葛杭松、樊瑛、何绍义、崔萍、胡沅、蒋见元、谭瑞钦、袁浩潮、李凡予、史德亮、强颂锦、李宜璇、崔淼淼、陆青、苏飒、余惠芬、郝晋、萧昆等近三十位美中作协成员。      

本期论坛主讲人周愚先生

本期论坛主讲人周愚先生

       主讲人周愚先生向参会者分享了他几十年的创作经验和体会,讲述了他的写作历程和写作方向,并以他自己的随笔作品《出卖大日本》和《咖啡黑白讲》为例讲解了如何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如何树立责任心和使命感,如何追求自己的写作风格。演讲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富有洞见,赢得了与会者的高度赞赏。其中,周老先生以一个诙谐幽默的故事开始且在通篇演讲中都贯穿了“理趣”特色的演讲方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如果说杂文是“小中见大、锋发韵流、辛辣讽刺、嬉笑怒骂”;那么,随笔就是“小中见趣、温文而雅、幽默风趣、意味隽永”。

        周老先生的演讲结束后,参会者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在有关为谁而写作、不在公共场所说涉及种族歧视言论的重要性、以及对目前言论自由的一些看法等方面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大家各抒己见,君子和而不同。

        最后,美中作协主席李岘博士做了总结发言。她高度评价了周愚先生的创作成就,并代表协会为周先生颁发了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文化使者奖。       

        两个半小时的论坛,大家在结束时依然意兴盎然。

部分与会者

部分与会者

论坛主持人王玮

论坛主持人王玮

      

周愚简介: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创始会长、北美华文作家协会前副会长、美国中文作家协会顾问。出版长篇小说《情桥》、散文集《美国居,大不易》、报导文学《女作家的风采》、游记《天涯赤子情》等十九部专着。获得过洛杉矶地区杰出华人文艺类成就奖、联合报征文报导文学首奖、中国文艺协会(台湾) “五.四”文艺奖章、世界华文文学杂志(大陆)小说一等奖等奖项。

WechatIMG1923.jpeg

简讯:锲而不舍 更上一层楼

简讯:

锲而不舍 更上一层楼

——记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于2021年4月9日美西时间晚上8点召开,主席李岘、副主席文昊、秘书长胡沅、财务长谭瑞钦、理事崔萍,五位作协理事会成员全部出席会议。

作协第三届第二次理事会2021、4、9.jpeg

        首先由李岘主席就今年1月9日成功举办第三届理事会换届全体会员嘉华年会、捋顺艺委会的工作方式、艺委会论坛和征文运行情况、新会员入会有关事宜、作协有声频道独家广告赞助经费的使用,以及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作协成员的作品所做的拓展努力等,对本届理事会第一个季度的工作,做了全方位的汇报和总结。

        会上,李岘主席提交了协会创办《龙裔文学》公众号的六个文档,以及艺委会工作指南修改稿等,供理事们讨论通过。

        经过四个小时的热烈讨论,作协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全体通过了如下决议和事项:

        一、全票通过作协创办《龙裔文学》公众号的策划与方案,由李岘作为总监制、李凡予作为总编辑,开发这个新的展示平台。会上全票通过了其中的三份文档,对另外三个文档提出了修改意见,并由理事会于4月12日全体投票,通过了修订稿。

        二、重申了每位理事会成员的职责,并对理事会的某些工作进行了调整。例如:今后李岘主席除统筹作协工作,还偏重于作协拓展计划、有声频道、艺委会运作,以及对作协网站刊登的文章进行把关。其它如刊登文章、简讯、纪要、征文版面等,有关网站技术方面和其它与技术有关联的事宜,由作协副主席文昊统管。

        三、通过了艺委会工作指南的修订稿。

        四、确认了刊登在作协网站和作协文集上的作品仍然延续“散文、诗歌、随笔、小说、论说文、戏剧”的形式分类。

        正如会上理事们所说的,美中作协是一个难得的华裔作家们聚集在一起,挥洒才情、追逐梦想的地方,作家们肩负着义不容辞的、神圣的使命,任重而道远。美中作协也正在为作协的文学创作者们开拓更广泛的园地,让我们一起锲而不舍,更上一层楼。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秘书长胡沅报道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简讯: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21年第一次散文论坛成功举办


        2021年3月27日太平洋标准时间晚上7点至9点半,美国中文作家协会艺术委员会通过ZOOM平台成功举办了“2021年第一次散文论坛——狭义散文与随笔的区别及狭义散文的特点”。本次活动只面向美中作协成员,由作协艺术委员樊瑛主持并主讲。李岘、刘秀平、苏飒、胡沅、崔淼淼、陆青、崔建奇、谭瑞钦、史德亮、蒋建元、强颂锦、王玮、崔萍、郝晋、王智等美中作协成员出席了此次散文论坛。

主讲人:樊瑛

主讲人:樊瑛

        首先,主讲人樊瑛以PPT的形式为大家介绍了何为广义散文、何为狭义散文、狭义散文与随笔的区别以及狭义散文的特点,并且以刊登在美中作协网站上的《梦醒风起时 》、《轻启那扇门》、《风铃入耳》三篇散文为例,详细解说了如何写好狭义散文。

        之后,与会成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李岘、刘秀平、苏飒、胡沅、崔淼淼、陆青、崔建奇、谭瑞钦、史德亮、蒋建元、强颂锦、王玮、崔萍、郝晋、王智都先后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看法和不同的感受,也为完善作协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历时两个小时的激烈讨论,不但让大家进一步厘清了狭义散文与随笔的区别以及狭义散文的特点,而且大家都觉得余兴未尽。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啊,犹如抒情散文的意境一样,虽然作家们是隔着电脑屏幕交流,但心情却恰似站在山头,登高望远,浩瀚无涯,情满于山而不止于山;也仿若伫立海边,心潮澎湃,激情荡漾,文思如翻腾的海水溢满山川大地。 

         详情请见本次活动纪要:http://www.chinesewritersusa.org/jishihuati-blog/2021/4/4/2021

与会作协成员左起:苏飒、李岘、郝晋、崔建奇、樊瑛、胡沅、陆青、崔萍、王玮、蒋见元、刘秀平、史德亮、崔淼淼、谭瑞钦、强颂锦、王智。

与会作协成员左起:苏飒、李岘、郝晋、崔建奇、樊瑛、胡沅、陆青、崔萍、王玮、蒋见元、刘秀平、史德亮、崔淼淼、谭瑞钦、强颂锦、王智。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秘书长胡沅报道)

简讯:《难忘的2020年》征文活动揭晓

WechatIMG702.jpeg

为了配合美国《华人》杂志发起的“纪念《华人》二十年”的征文活动《难忘的2020年》,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举办了第十一期同名命题征文。自征稿以来,共有十四篇参选。截止到2021年3月,由美国《华人》月刊杂志于2021年1月开始,连续三期刊登了部分文章,共有十篇入选。本期主编李岘在“即时话题”中留言: 有人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不假。一个小到普通人看不见的新冠病毒,却在顷刻之间颠覆了全人类的生活方式——国与国之间的断航,人与人之间的隔离,转眼已经一年有余。作为作家,我们不可能对疫情无动于衷。所以,作协的部分成员积极参与美国《华人》月刊杂志题为《难忘的2020年》举办的征文活动,与读者分享我们在这段艰难时日里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

美中作协自2016年以来,便与美国《华人》传媒集团联手,不定期地推出不同文体的命题征文,先后以《华人周末》报专栏连载和《华人》月刊杂志选登的形式,连续十期刊登美中作协的征文作品。借此机会,我们衷心地祝贺《华人》传媒集团总裁、《华人》月刊杂志总编辑及发行人马平女士,二十年如一日地带领编辑团队,为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创建了一个神圣的精神家园。祝《华人》传媒越办越好!

本次征文入选作品,以作协成员投稿和发表的时间顺序与文友分享,欢迎大家阅读(也可以点击“即时话题”栏目第十一期命题征文,查看全部参选作品)。

征文第一期👇

李岘万法唯心1.png
李岘万法唯心2.png
李岘万法唯心3.png
WechatIMG965.png
WechatIMG969.png
陆青1.png
陆青2.png

征文第二期👇

杭松1.png
杭松2.png
陈剑平1.png
陈剑平2.png
郑茹菁1.png
郑茹菁2.png

征文第三期👇

崔萍1.png
崔萍2.png
谭瑞钦 2.jpeg
周愚.png
谭瑞钦.jpeg
郝晋1.png
郝晋2.jpeg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记美中作协2021首场小说论坛

简讯:

2021年2月27日,美国太平洋时间4:00pm-6:00pm美中作协艺术委员会成功举办了首场小说论坛云讲座。讲座由小说艺术委员史德亮主持,北美著名华文作家曾晓文老师主讲,出席者有作协会员、世界各地的写作者和文学爱好者近90人。

主讲人曾晓文女士

主讲人曾晓文女士

讲座伊始,作协主席李岘介绍了作协的概况。强调了美中作协希望为美国独自笔耕的文友们搭建一个:激发创作热情,创造发表作品、推动作品、收藏作品的平台。为热爱华文文学的读者们提供一个具有独特经验、视野和表达方式的作品渠道,展现“背着灵魂走向远方”这一海外华文文学作品的特质。

作协主席李岘博士

作协主席李岘博士

图为作协网站“作家作品”栏目为作协会员设立的个人作品专栏

图为作协网站“作家作品”栏目为作协会员设立的个人作品专栏

Screen Shot 2021-03-01 at 5.29.32 PM.jpeg
图为作协成员2015年至2020年期间出版的专著部分

图为作协成员2015年至2020年期间出版的专著部分

为了感谢华美银行多年来对作协活动的鼎力支持,作协网站以独家赞助“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命题征文栏目”的广告形式加以感谢。并向华美银行圣地亚哥分行主管杨霞女士颁发了文化大使奖。

银行.png
Screen Shot 2021-03-01 at 9.11.21 PM.jpeg

随后,这次活动的主持人史德亮博士介绍了现居加拿大的曾晓文老师的主要文学成绩,包括发表、出版多部中、长篇小说以及三十多篇短篇小说等。

主持人史德亮博士

主持人史德亮博士

曾晓文老师依照构思、草稿、二稿、定稿的顺序,分享了她的短篇小说创作的经验。她以《苏格兰短裙和三叶草》《鸟巢动迁》《卡萨布兰卡百合》《全家福》《时光之翼》等为例,就灵感,人物、情节、视角、叙述、开头、中间、冲突、结尾、描写、细节等生动地展开话题,提供了详实的内容和独特的见解。她建议大家及时记录灵感,把握小说的编排、重组现实的特色,创造戏剧性高潮,并强调反复修改的重要性,提出短篇小说要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同情感,努力达到令人思考、惊喜、感动、甚至惊艳的效果,还坦诚地总结了自己在创作中应汲取的教训。

演讲结束后,作协会员崔建奇、强颂锦、赵燕冬、何绍义、崔淼淼、孙若滨以及其他文友进行了精彩的提问。问题覆盖短篇小说的章法、特色,写作目的、海外华文文学的主题内容等,晓文老师耐心地一一做了答复。在回答好短篇小说的特色时,她说:“一般说来,应该有一个吸引人的开头,中间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出色的描写、精彩简练的对话、震动人心的高潮和耐人寻味的结尾。好的短篇小说就像瀑布一样,飞流直下三千尺,然后戛然而止、令人回味、令人赞叹。”

部分与会成员

部分与会成员

部分与会成员

部分与会成员

部分与会成员

部分与会成员

听众们对曾女士的精彩讲座反响热烈,先后以口头或者书面聊天的方式表达谢意,如郎莉写到: “感谢曾老师的精彩演讲,真诚分享,干货满满,认真聆听,收获颇多!” 王威写到:“谢谢晓文以自己创作的感悟和经验所做的精细叙述,与大家分享了宝贵的资源。”主持人史德亮和李岘主席也代表作协感谢晓文老师,并向她颁发了美中作协“特殊贡献奖”,在温馨的气氛中为论坛活动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Screen Shot 2021-03-01 at 9.21.25 PM.jpeg

曾晓文简介:

    加拿大华语作家、编剧。南开大学文学硕士、美国雪城大学理学硕士。旅居美国9年,从2003年起定居多伦多,做过信息系统分析员、IT经理、资深IT总监等。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梦断德克萨斯》《移民岁月》;中短篇小说集《重瓣女人花》《苏格兰短裙和三叶草》;散文集《背灵魂回家》《属树叶的女子》;译作《绿山墙的安妮》等十部;还著有电影剧本《浪琴岛》,担任30集电视连续剧《错放你的手》编剧。作品进入2009年和2017年中国小说学会小说排行榜;获联合报系文学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北京广电局优秀剧本奖、全球华文散文大赛奖、海外华文著述奖等十几项;2019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中国芯传奇》(合著),获大湾区杯网络文学大赛 “最时代奖” 。作品被收入海内外多种文集和中加大学、中学辅助教材,并被翻译成英语。为加拿大中国笔会前会长、美国中文作家协会顾问,北美作协会员。

(由本次主持人史德亮整理报道)

美中作协永久会员顾尔石新书《食魔》(合著)出版

简讯: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永久会员顾尔石近日出版了25万字长篇民国题材小说《食魔》(合著),由美国南方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是一部讲述农家少年石磨因贪吃遭逢家难,被迫漂流上海觅食,最后成食魔走火入魔,并因此悄悄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巨轮的故事。

        时值上世纪三十年代,城头风云变幻,城中众生扰扰。心地单纯的石磨只求一饱,然世事无如吃饭难,他因抢食火神庙贡品几乎送命,幸为花烟间老板娘大阿姐救助。历经艰辛之后,他精于辨味的天生异秉逐渐显露,终于得到沪上闻人杜月笙和军统创建者戴笠的赏识,在华格臬路杜公馆专司饮食提调,成了上海滩无人不晓的“食魔”。奇人而有奇疾,食魔是“天阉”,不能人道,好在他的世界只需满足口腹之欲。

杜月笙和戴笠皆是风云人物,且有识人巨眼,食魔因缘际会,竟成为许多大场面中的主角——东北军易帜后入关、国联调查团遇险、两广事变、淞沪抗日会战。    

        食魔懵懂依旧,却屡屡凭他“提调”过的食物(他只会吃,不会做)在无意中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但这亦可说是天意:食物永远是中国人的天。

        天从来就不是仁慈的,石磨的母亲、三林塘的船家、法捕房的汉奸、高安路牛奶棚的杂工、虹口的白俄妓女、老靶子路河豚店的日人店主、广东王陈济棠的厨娘皆为食而死。

        就是强悍的大阿姐也逃不过这样的命运,连累食魔失去他舌头的魔力,堕入无味的地狱。杜月笙一语点拨,食魔 “身祭” 后逐渐恢复,终在重庆被川菜和奇食“牛漩”打通食脉,从此进入了神一般的境界。凭一条灵舌,他可以拯救戒毒后不思饮食的张学良,玩转日本商界大亨船津辰一郎,甚至还以味牵线,成就了杜月笙和孟小冬的好事。

        然而欲望之极幽暗如渊,即使它是属于神的。没有人能够猜到,食魔最后如何走火入魔,又如何在身后悄悄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巨轮。

        一饮一啄,自有因缘。《食魔》的故事真耶幻耶,读者鉴之。但其对食物和味觉的刻摹精彩绝伦,如有神助,堪称华文世界第一!

3 顾尔石新书封面照片.jpg

        购买《食魔》请点击如下链接:

        1.Barnes&Noble:

        https://www.barnesandnoble.com/w/39135-39764-remain-   keller/1138400521?ean=9781683722847

        2.Book Depository:

        https://www.bookdepository.com/%E9%A3%9F%E9%AD%94-Remain-Keller/9781683722847?ref=grid-view&qid=1614581325544&sr=1-30

        3.Amazon:

        https://www.amazon.com/%E9%A3%9F%E9%AD%94-Chinese-Remain-Keller-ebook/dp/B08QDY4M5P/ref=sr_1_32?dchild=1&keywords=dixie+w+publishing+corporation&qid=1546790808&sr=8-32

        4. 其它链接请到美国南方出版社网站查找:

        http://dwpcbooks.com/product/html/?343.html

作者简介:

顾尔石,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曾任职上海新闻界记者,编辑多年。继任职上海社会科举院外国文学研究室。八十年代末赴美留学,获商业管理硕士学位。后任职于北美世界日报社工商记者和专刊编辑二十余年至今。

早年从事外国文学翻译,曾出版长版译作《神秘的高墙》、《来自地狱的女人》、《花花世界》、《麦克唐纳学校系列丛书》,并发表其他散文、随笔、记实文学等近百万字。来美后专职从事新闻报导,并出版长篇传记文学《道生庄轶事》。

由作者顾尔石供稿

由作者顾尔石供稿

简讯:一场气氛活跃的思辨研讨会

2021年2月13日晚,美西时间8:00pm - 9:30pm作协艺术委员会论说文组举办了第一次研讨会,会议由论说文艺术委员郝晋主持并主讲。

        郝晋博士是美国中文作家协会资深会员,曾任太原理工大学教授,现为美国富士康(Fii-USA)高级工程师。工作之余涉略历史、文学等,著有畅销书《让孩子自己去打拼》。其它作品散见于海内外华文报刊、博客。

主讲人郝晋博士

主讲人郝晋博士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作协主席李岘,作协会员苏飒, 崔萍,樊瑛,胡沅,王玮,谭瑞钦, 萧鹏飞,史德亮,崔建奇,浩瀚大海等12人。        

        研讨会开始,艺术委员郝晋分享了自行制作的由雨果著作想到的与论说文写作有关的PPT。他说:论说文好比文学领域中的“物理学”, 是一种几乎纯理性的文体。 虽然也讲究遣词造句优美,句型结构规范;但论说文的核心是要讲清楚一件事、一个道理,建立一种说法(立论), 反驳一种说法(驳论)。他认为论说文的核心本质是“思想”;论说文写作与思想内容的关系好比是车与乘客。 论说文的突破点在于:不惟书(书是其他人的思考积累、知识积累), 不惟上(文学与政治权势) 。但是论说文也需要避免 “为赋新词强说愁”,为“突破”而突破,成为诡辩。 论说文是知识与思考的结晶,论说文逻辑需要严谨, 知识和判断力需要不断积累才能升华。随后, 他介绍了自己的一篇文章《从雨果两部作品解读传统自由派核心思想》,并且将其作为讨论的具体内容。

      李岘、胡沅、王玮,谭瑞钦,崔建奇、史德亮、萧鹏飞等都先后发了言。研讨会气氛活跃,大家畅所欲言。讨论的内容除了涉及研讨会的主题外,更多地是对郝晋所分享的论说文和雨果原著所涉及到的部分思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评论。研讨会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思想和逻辑思辨的机会。

照片左上起:郝晋、李岘、苏飒、胡沅、樊瑛、崔萍、王玮、谭瑞钦、萧鹏飞、浩然、史德亮

照片左上起:郝晋、李岘、苏飒、胡沅、樊瑛、崔萍、王玮、谭瑞钦、萧鹏飞、浩然、史德亮

  美中作协艺术委员郝晋整理报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记美中作协2021年举办的第一期诗歌研讨会

简讯

美中作协诗歌组第一次讲座“诗经——中国诗歌的滥觞”,由作协会员蒋见元先生主讲,作协副主席、诗歌组艺术委员文昊主持,于2021年1月23日(周六)太平洋标准时间晚7点准时举行。参加诗歌研讨会的会员有李岘、樊瑛、苏飒、胡沅、崔萍、谭瑞钦、康鸿熹、萧昆、刘秀平、仝莉、崔建奇、萧鹏飞、崔淼淼。

        蒋见元,杭州人,出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文学硕士。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从事先秦文学与经学研究。1986年评为副教授。1992年赴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客座研究员。1995年至美国,改任中医学院教学与管理,现任洛杉矶仁爱医科大学副校长。主要著作有《诗经注析》《十三经今注今译 - 诗经》《诗经选译》《道教文学三十谈》《论语集释校点》,译著有《西方道教研究史》《展望未来》(均与人合作)等;主要辞典编辑《中国文学大辞典》(先秦两汉文学单元副主编)等;倍可亲网站(网名:徐福男儿)发表博文二百余篇。

        蒋先生深入浅出地为大家介绍了《诗经》的名称、题目、分类、年代、作者、“四家诗”、“风雅颂”、“赋比兴”,还有《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经》和《离骚》;《诗经》和汉乐府;《诗经》和三曹诗;《诗经》和唐代诗歌)。蒋先生讲解“赋比兴”尤其深刻和独到,非常精彩。蒋先生对《诗经》的研究倾注在他的著作《诗经注析》(1991年版,中华书局)中,大家不妨找来读读。古典文学研究一般认准出版社中华书局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社,蒋先生的著作便是中华书局出版,其学术分量可见一斑。以下引用蒋先生的一段话:

        “大家如果有进一步的兴趣,不妨找一本《诗经》来翻翻。我毛遂自荐,我的导师之一程俊英教授和我一起合作编撰的《诗经注析》,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1991年第一版。这是一本《诗经》的完整注本不是选本,三百零五篇,每一篇都有题解和艺术分析。在这一本之前,还没有这样体例的《诗经》注本。我们没有将《诗经》做现代文的翻译,因为已经有不少翻译了(程先生本人就先出版过一本《诗经译注》),另一方面,我们非常赞成中国美学开拓者朱光潜教授的观点,朱先生在他的《诗论》中说:

        诗不但不能译为外国文,而且不能译为本国文中的另一体裁或另一时代的语言,因为语言的音和义是随时变迁的,现代文的字义联想不能代替古文的字义的联想。比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四句诗看来是极容易译为白话文的。如果把它译为“从前我去时,杨柳还在春风中摇曳;现在我回来,已是雨雪天气了。”总算可以勉强合于“做诗如说话”的标准,却不能算是诗。一般人或许说译文和原文的实质略同,所不同者只在形式。其实它们的实质也并不同。译文把原文缠绵悱恻,感慨不尽的神情失去了,因为它把原文低徊往复的音节失去了。专就义说,“依依”两字就无法可译,译文中“在春风中摇曳”只是不经济不正确的拉长,“摇曳”只是呆板的物理,而“依依”却带着浓厚的人情。

        朱先生把译诗之不可能归结为不同语言之间音和义的差距,真是精确不磨!他所举的恰是《诗经》的例,因此我不厌其长地引证出来,为自己的不做译诗找一个根据。当然,目前众多的译本也不可厚非,不失为读《诗》入门的途径之一。”

        这期讲座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我们部分会员住在美国东海岸,结束时已是午夜时分,但大家依然因为讨论文学而兴趣盎然。副主席文昊谈到了对古典文化的传承,会员萧昆、崔建奇、萧鹏飞等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会员康鸿熹先生更是分享了他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向往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宝贵经历。

        我们再次感谢蒋见元先生与我们分享《诗经》种种,期待卧虎藏龙的美中作协继续推出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讲座。

照片左起:蒋见元、文昊、李岘、康鸿熹、胡沅、萧昆、樊瑛、崔萍、崔淼淼、谭瑞钦、萧鹏飞

照片左起:蒋见元、文昊、李岘、康鸿熹、胡沅、萧昆、樊瑛、崔萍、崔淼淼、谭瑞钦、萧鹏飞

照片左上三苏飒,左中一刘秀平、左下仝莉

照片左上三苏飒,左中一刘秀平、左下仝莉

   请点击下面的链接观看实况录像: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ji_Lj6Gtu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VB1JoNsXO8

        优酷: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A4MjY1ODMyOA==.html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A4MjY2NzAzMg==.html

美中作协副主席/诗歌艺术委员文昊整理报道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换届年会实况视频链接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换届会员大会实况录像

美国:点击Youtobe链接观看

https://youtu.be/1nRSfJ5Xn10 (上半部)

https://youtu.be/PD-WSfBh-S0(下半部)

中国:点击优酷链接观看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A3OTg3OTQ0OA==.html (上半部)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A3OTg4NjExNg==.html(下半部)

简要说明:

2021年1月9日晚,美国中文作家协会通过ZOOM网络平台,举行了第三届理事会换届全体会员嘉华年会。来自美国、加拿大、中国各地的美中作协顾问、会员、荣誉会员、特邀嘉宾近60人参加了会议。

主席李岘博士在致辞和文情报告中,回顾了作协从创会以来的创作成就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并用PPT的方式展示了作协网站www.chinesewritersusa.org中开设的九个栏目,包括“作家作品”栏目设置的五十七位会员作品的个人专栏,以及“微论坛”、“命题征文”、“有声作品”等不同形式的创作平台,以及作协出版的两本文集《心旅》和《心语》,还有作协会员从2015年至2020年出版的近60部专著。

协会法律顾问王志明律师宣布换届监事会根据协会章程完成了本届选举工作,创会主席李岘博士以100%的赞成票当选为第三届理事会主席。新一届理事会成员有:主席李岘、副主席文昊、秘书长胡沅、财务长谭瑞钦、会员理事崔萍。

副主席文昊为第三届顾问团成员法律顾问王志明,顾问周愚、曾晓文、贾非、李凡予、郭熙、余惠芬、吕红颁发了证书。

李岘主席作为艺术委员会总召集人为艺术委员会11位成员颁发了证书。作协网站总监文昊、文字编审叶显林、文字编辑胡沅、技术编辑苏飒、有声频道业务总监崔萍、负责随笔文体的委员王玮、负责小说的委员史德亮、负责论说文的委员郝晋、负责散文的委员樊瑛都根据自己负责的部分向大家进行了概括的说明。

大会邀请的嘉宾UCLA东亚图书馆陈肃馆长和阿拉巴马大学马玲教授做专题发言。陈肃馆长介绍了图书馆的历史、服务内容和馆藏特色以及著名教授史书美和她的研究项目;告知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网站已经被UCLA东亚图书馆整体性收藏。何绍义博士代表作协为陈肃馆长颁发了“文化使者奖”证书。

马玲教授介绍了她正在以“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整个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华文文学研究课题,并告知美中作协会员如何参与她的研究项目的一些细节。财务长谭瑞钦为马玲教授颁发了“文化使者奖”证书。

大会向支持作协文集《心语》出版的范明熙博士及谭瑞钦和谭巧嫦伉俪,以及支持作协网站广告的郑莉容、王志明、陈十美、马平颁发了“文化使者奖”证书。向第二届理事会成员颁发了“文学天使奖”证书。

        加拿大中国笔会前会长、作协顾问曾晓文发表了诚挚的感言,并为李岘、李凡予、胡沅颁发了文集《心语》编委会成员和微论坛主持人双项“特殊贡献奖“证书。

        著名华文专家、作协顾问郭熙教授也对美中作协取得的成就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并为叶显林、赵燕冬、郭俊丽、蒋见元、陆青颁发了文集《心语》编委会成员的”特殊贡献奖”,还为王玮颁发了支持作协的“特殊贡献奖”。

美国《红杉林》杂志主编、作协顾问吕红博士也介绍了《红杉林》杂志对北美华文文学的贡献,以及打算为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会员出专辑的想法。并为何绍义、曾晓文、葛杭松颁发了主持微论坛的“特殊贡献奖”。

作协会员强颂锦、康鸿熹、刘秀平也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最后,大会司仪、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崔萍带领“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主播李宜璇、雅奇、王坚朗诵了作协会员郭俊丽的报告文学节选《涓涓细流 汇成爱的海洋》——记打满抗疫新冠病毒全场的ACCEF的义工们。(点击绿色字体可以观看视频)。

大会历时两个半小时。告别时,大家隔着屏幕互道珍重,为本届年会落下了帷幕。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秘书长胡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