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路,我们一起走过--记辽宁省实验中学长征队 (三)

作者 赵燕冬

长征队在天安门前合影

十 返校 

      2月11日,我们离开任县,走到邢台,坐火车到北京。
      2月12日,在北京。我们去了天安门广场,
一路所见,到处是大标语,大字报。我们在天安门广场照相留影。李队长用从家带来的135相机,给大家照了很多照片。我们长征一路,李队长拍下了很多场景。他的相机立下了汗马功劳。感谢李队长,感谢这些当年的照片。因照片才有了五十年后的长征队影集,也使失联的长征队队员在五十年后再次重逢。

      我们与北京战友程卫国告别。程卫国是自己一人长征,在途中和我们相遇,加入长征队的。虽然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但大家已经是难舍难分的朋友了。

      晚上我们坐火车回沈阳。北京,再见了。

      在火车上,我想了很多,想走过来的路,想吃过的苦和累,想长征队的队友们。感谢一路相伴的队友们,感谢队友们给我的帮助。可亲可爱的战友们,让我感受到最纯洁,最真情的友谊。我是多么的恋恋不舍,多么的难以忘怀,多么的感动。而这恋恋不舍的情怀,这些难忘和感动的事情,在五十年后,一一道出来时,仍然让我心存感动和感激。这一段路,我们一起走过。这是一段学习成长的路程,一段磨练身心的路程,一段冲击灵魂的路程。

      我在当天的日记里记下了我的感言。我们的队员们都是好同学,大家在各个方面对我的帮助真是太大了。李彦晶,张果老(张国君),周景杰,李敏,小二(张述成)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尤其是小二,实实在在,积极热情,关心他人,真是好同学。最爱读毛主席著作,最经常读书的一位是周景杰。周大哥对我的帮助最大。上狼牙山,火车,背包,还有不辞辛苦地为我挑泡到很晚,等等事情,我都忘不了。李彦晶队长时刻不忘同志们,时刻为这个队操心,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还有李小平,李敏,杨红旗,马世良,等同学不声不响,积极工作,关心别人。仲敏姐,新省姐,汪辉姐象大姐姐般地照顾着我们几个小班同学。晓旭,晓莉坚强乐观,是我的好榜样。

      2月13早晨火车到达沈阳。大家互相告别。长征结束了。大家回校,回到各班。

十一 踪迹

      长征队是在1966年12月左右从沈阳出发,一路向南,到达北京,行程约二千多里。这一段我没有参加,无法记录大事记和行程。本篇记录的是长征队来到易县后的活动,历时25天。

      我们行军中高举的队旗,已无处寻找了。在照片里仔细辨认,依稀可见队旗正中是三个大字“长征军”,底边一行小字是“第一支长征队”。旗边白底处的字看不清,可能是“辽宁省实验中学长征队”。

       这期间长征队走过了十二个县城,二个市:易县,满城,保定市,安新县,任邱县,河间县,肃宁县,饶阳县,深县,东鹿县,新河县,巨鹿县,任县,邢台市。行程约一千多里。
      此资料摘自赵燕冬日记,有待完善和补充。

 

长征队十九名队员名单

李彦晶      队长,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四班,校学生会主席

张国君      队长,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二·二班

周景杰      辽宁省实验中学 高三·四班

金辅东      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四班

郑德中      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四班

王建中      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四班

   辉     辽宁省实验中学 高二·二班

贾仲敏      辽宁省实验中学 高二·二班

张述玲      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二·三班

赵新省(赵继红)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二·三班

孙晓旭      辽宁省实验中学 初一·二班

周晓莉      辽宁省实验中学 初一·一班

赵燕冬      辽宁省实验中学 初一·一班

   敏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 学生会干部

李小平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学生会干部

杨红旗      沈阳市第八十五中学 学生会干部

马世良      沈阳市第八十五中学 学生会干部

张述成      辽宁省盖县四中,张述玲的弟弟   

程卫国      北京某中学学生                    


长征队大事记和里程表

时间:1967年1月20日北京至2月13日沈阳

1967-01-20 易县-团山,78里
1967-01-21 团山,劳动
1967-01-22 登狼牙山,经东西水到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967-01-23 团山-满城
1967-01-24 满城-保定
1967-01-25 保定-东安-安洲,访安洲革命烈士纪念碑
1967-01-26 安洲-安新县,访地下工作者刘诚
1967-01-27 安新县,在大张庄访雁翎队队员孙革
1967-01-28 大张庄-郭里口,访猛虎连连长李柱
1967-01-29 大张庄-膜洲-任邱
1967-01-30 任邱-二十里铺-河间市
1967-01-31 河间市,访回民支队队长马庆喜,听打鬼子的报告
1967-02-01 河间市,访吴炳生听三进河间的抗日斗争的故事
1967-02-02河间-湾里48里-饶阳市42里,共90里
1967-02-03 饶阳-小堤30里-深县30里,共60里
1967-02-04 深县-白宋庄25里-王家井25里,共50里
1967-02-05王家井-郭西30里-西王家庄30里,共60里
1967-02-06 西王家庄-新河18里
1967-02-07 新河-西孟庄34里-邢家湾78,共112里
1967-02-08 邢家湾-东马河桥18里-任县25里,共43里
1967-02-09 任县,春节,接到中央的通知:停止串联长征回本单位。
1967-02-10 任县,给三个生产队赠送毛主席像,语录,老三篇,十六条。
1967-02-11 任县-邢台32里
1967-02-12 邢台-北京,坐火车
1967-02-13 北京-沈阳,坐火车,长征队回校

十二 北京休整

      周景杰同学撰文介绍了长征队在北京休整的情况。下面转载周大哥的文稿。

      1966年11月份,我从湖南省毛主席旧居韶山回来,路过北京。在北京的沈阳市红卫兵总部驻京联络处,巧遇李彦晶。得知长征队己经从沈阳走到北京,正在北京休整。我急返沈阳,作了一翻准备工作,复返北京加入了长征队伍。话就从北京说起。

与众不同的长征队

      天安门东侧的一个胡同里,一个两进的四合院里,是北京市的房管局。为了接待来自全國各地的红卫兵,临时改成了接待站。接待站里住着几百号红卫兵,我们的长征队也就住在这里进行休整。这里不乏有全国各地的长征队,而我们的长征队却与众不同。在接待站里受到大家一致的好评,尤其是接待站里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对我们刮目相看。

      在这休整期间,长征队按军事化要求自己,每天清晨六点起床,集体活动作操跑步。活动后开始打扫院子,作一些公益活动。早饭后,出去各单位考查文革情况。大家在一起讨论,有时开民主生活会。(这都是在实验中学留下的传统)而其它的长征队和串联者,每天无所事事,睡懒觉成了普遍现象。我们的表现与他们成了鲜明对照,我们的表现始终如一,受到了接待站的高度评价,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种作法表现也培养了队员好的社会公德。         

      在休整后,12月未(大概时间)我们长征队向狼牙山挺进。早上六点钟,太阳还没出来,我们就登上了征程。接待站负责人老范顶着早上凛冽的寒风,一直把我们送到北京城外。他的这种作法是绝无仅有的。这就是我们与接待站人员建立深厚感情的结果。

     此行挺进狼牙山,目的就是追寻英雄烈士的足迹,感受壮烈的抗日战争。学习英雄,激励自己。

十三 感怀

      五十年后的今天,长征队影集通过网络传送后,本校同学热心地帮助寻找长征队队员。意想不到的是,五十年的失联,竟在几天内通过微信联系上了。大家高兴激动,企盼着早日相见。长征时,我们是意气风发的青春少年,如今我们已鬓发霜白走向夕阳。想起五十年前的长征,我们依然心怀感念。大家这样说。

      “做影集,是对长征的怀念,也是心存一份珍惜,一份感激。历史的尘埃不应埋葬这份在疯狂的时代里的正能量。当年的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已是鬓发苍白老者。我们的一生,都经历过艰辛困苦,磕磕绊绊,品尝过酸甜苦辣。现在应是一生中最闲适的时候了,看淡一切,把握现在,珍惜生命。我们只有短短的25天的长征。友情在时间里真的不是流逝,而是定格。定格在那段路上。谢谢我们的队长,李大哥。”—赵燕冬

      “50年后回头来看,当年那次壮举,不是随意的偶然的一时冲动,而是当年的学生会主席李彦晶大哥的一次理性抉择——保护学生,避开武斗!从这个角度,又增加了长征这一活动的深层意义。”—孙晓旭

      “我在长征队里学习到很多东西,是一生的受用。记录下来,实际上最受益的是自己。想和写的过程,是再受益的过程。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就是这个想法。我们要尊重历史,还原历史。”—赵燕冬

      “你的日记是以团山大队记起,实际上我们己经在团山呆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在那里我们与社员们一起开山放炮,抬大石头,修梯田。一方面作一短暂的休整,一方面是在等待队员,不让队里有减员。从北京出来,一直走到易县。贾仲敏的脚上起了一个近乎鸡蛋大的血泡,她还顽强的要走下去。最后在大家的逼迫下,在易县医院住院治疗几天。其余人员去团山休整等待,且迎来了几名新队员。”—周景杰

      “一路上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人和故事,充满了人之间的友爱(同学之间,同学和老百姓之间)。可以说是文革中唯一充满正能量的一项活动,使我们对北方各地的农村社会,风土人情 ,贫穷百姓生活,都有深入的了解和亲身体验。走完这3000里路,对我少年时代形成世界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孙晓旭

      “看了妳的长征回忆录,特別是在秀花家,秀花送肉给妳而她们一家喝汤的那段描写,我真的落泪了!因为那是在我眼前发生的事,也是终生难忘的事,更是我一生不忘初心,确立终生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具有启蒙意义的事!”--李彦晶

      “没有经历长征,没法体会。我们走过来后,留在自己心里的不是那点苦和累,不是走了多少路。这些都会随时间而消逝。留下来的,是精神层面的,在我一生里都有影响。”—赵燕冬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番经历,虽然都经历了挫折坎坷,但到如今我们都还基本健康的活着,就是最大的成功!从这个角度讲,我们都是幸运者。”--孙晓旭

      “李彦晶队长,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位领导。长征队员的素质都是很高的。这是我少年时代的幸运。这些高素质同学的言行,在我后来的人生中,起到了标杆的作用,并深刻影响了我后面的人生足迹。”—孙晓旭

     2017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