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我的姨父张复升》

 

王玮

1.

姨父去世了。这世上又少了一个疼我爱我的人。我泪眼朦胧,看到一个十四岁的少年,骑着自行车,穿过半个北京城,去前门大栅栏廊坊三条,去找二姨父。二姨父拄着拐杖,笑盈盈站起来迎接,拿大茶缸倒一杯热茶。少年从挎包里拿出新写的作文,交给二姨父看。

少年喜欢文学,是来自二姨父的熏陶。二姨父有一个放轮椅的小屋,里面有一个简陋的书架,上面是几十本文学名著。每次借一本,下次再来借。多是俄国人的书,契科夫,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高尔基。有了这些书,上课变成没意思的事。数理化不学了,上课埋头看小说。灰色单调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文学的梦想悄悄发芽。少年最终念了中文系,自己也写一些文学作品,都受益于姨父的启蒙。在少年的心目中,姨父像父亲一样。

 2.

姥姥生了四个女儿。二女儿最有个性,在家里当儿子使,担水劈柴喂牲口。姐姐裹了小脚,轮到她,坚决不裹。姥姥没办法,只好随她。北京解放不久,就只身闯北京,念了中学,然后又上了护校。1961年,分到同仁医院骨科当护士。照看的病人里,有一个年轻的中学老师张老师。他半身瘫痪,大小便不能自理,每天以泪洗面,痛不欲生。付护士脾气大,病人都怕她。唯独对张老师百般体贴,擦屎擦尿换床单,不但不埋怨,还单独用屏风围起来保护尊严。有空就坐在床边跟张老师拉家常,安慰鼓励他,也倾诉自己的烦恼。当时付护士在处对象,是同医院的一个医生。那人是回民,老礼儿特别多,每次见面都生一肚子气。半年的照料,护士姐姐爱上了病人弟弟。一天晚上值夜班,付护士给换尿管,故意挑逗揉搓,弄得张老师情不自禁,白色的液体喷了护士一手。弟弟羞愧难当,姐姐却心中大喜,知道他虽然两腿瘫痪,性功能完全正常。她悄悄把张老师的手放进自己的裙子里,让他摸,说我是你的人了,你不能再想死了。我要和你结婚。你瘫痪,我养你。我29岁了,比你大七岁,长得不好看,你可别嫌弃。话没有说完,听的人已经泪流满面。

1962年5月,一对新人在北京钱市胡同一间不足8米的小屋里结婚。妈妈抱着我代表娘家去参加婚礼。姥姥大病一场,睁眼是泪,合眼是泪,可怜自己苦命的女儿。第二年,一个健康活泼的男孩降生了。

 

3.

小时候喜欢去二姨父家,因为那里有书,也可以去旁边的大栅栏中国书店看书。还有一个原因,是每次去,二姨父都让二姨去旁边的饭馆买一锅褡裢火烧。几个肉饼连在一起,烤得焦黄,猪肉馅,一咬,油汪出来。七十年代,定量供应,一人一个月半斤油一斤肉,能吃到肉饼,是天大的享受。二姨二姨父看着我吃,很满意的样子,问,要不要再买一锅? 我从来没有想到,为什么他们从来不吃,不到十一点就说吃完午饭了。

我上师范大学,一个月有15.6元的伙食费。我那时有一个心愿,请二姨二姨父下饭馆吃一顿正式的饭。二姨不肯去,说太费钱。二姨父更不同意,因为他坐轮椅,餐馆都没有通道可以进。他是一个极为谦逊的人,绝不肯让自己成为别人的累赘,也受不了周围人的目光。我拗不过,把这个心愿藏在心里 。2015年我回国看他,再次说出我的心愿。他看我态度坚决,不忍心让我失望,不再坚持。我推着他,一路走到烤鸭店。路上聊天,他告诉我他在写回忆录,要把一生的风雨悲欢写出来。我十分兴奋,许诺他联系出版事宜。他高兴地说,好。那个蓝天阳光下推车聊天的场面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亲切而温暖,成为永远的记忆。

烤鸭店有高高的台阶。我们几个人连人带车抬进餐厅,推入大堂,找一个大桌子坐下。这是二姨父一生第一次进入一个大餐厅吃饭。

2016年,母亲病危,我在医院看护。二姨父来电话,说要去看大姐。坚持不让派车去接。从蒲黄榆到东单,大热天轮椅开了快两个小时。对着昏迷中的母亲说,大姐,复升来看你来了。没有你,就没有复升。眼泪掉下来,泣不成声。二姨二姨父1962年结婚,全家都不同意,只有母亲支持,还给了他们经济上的援助。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二姨父。2017年初,二姨父生了一场病,觉得太连累家人,服毒自尽。经抢救活下来,但是病情加重卧床不起。半年后,离开了人间。 

4.

1991年我到美国留学,有一天在街上看到了一幕寻常而又震撼的场面。公共汽车站几个人在等公车。其中一个人坐轮椅。车来了,后门打开,升降机伸出来,司机把轮椅推到升降机上,机器升起,与车厢平齐,轮椅人被推进车里。司机帮助他固定。然后开前门,让其他的乘客上车。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残疾人坐公交车。车开走了,我还站在那里发呆。我想到了二姨父。想到他摇着轮椅,从逼仄的小胡同里出来,每天往返十几里路去上班。他大概从来没有想到,轮椅也可以上公车吧?

中国的残疾人,被归入另类,不仅得不到尊重和照顾,还被视为贱人和包袱,不用说坐公车地铁,餐馆商店公共厕所基本上都没法进。九十年代,连上大学的资格都没有。二姨父每天喝最少的水去上班,这样才可以忍到下班回家上厕所。这样卑微地活着,还要遭受社会包括主流媒体的各种取笑。那时候的春晚把取笑残疾人当成节目的亮点。

如果写励志故事,二姨父是一个好人选。当他21岁遭遇横祸导致下肢瘫痪,他几度轻生。幸亏遇到二姨,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从此开始了他人生拼搏的旅程。为了能够生活自理,他每天凌晨拄着拐杖走几里路锻炼腿部肌肉。他到福利工厂打工,后来重回教室任教,他自学书法终于成为北京市有名的书法老师,赢得了了众多书法比赛的大奖。他甚至以精诚感动了崇文区民政局的干部,奇迹般为家里分得了一套福利房。这些都是一个人品高洁志向远大自强不息的人用数十倍于常人的努力获得的成就。他每天摇着轮椅十几里路去少年宫给孩子们上课,风雨无阻,赢得了多少学生和家长的敬爱。

姨父走了,对于我,仿佛他是驾着他的轮椅给孩子们上课去了,还是带着他永远的微笑,带着他对生活的感恩,对命运的接受和抵抗抗争,也带着他给这个世界的厚爱和奉献。他可以安心地去了。唯一遗憾的是,他看不到他的回忆录出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