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微笑的魅力》

仝  莉

从第一次登上赴美的飞机起,我就领略了微笑的魅力。航空小姐们在近二十个小时的飞行中,始终面带微笑,热情周到地服务乘客,竟从未露出过一丝倦容。我当时曾对这种微笑又好奇又有点怀疑,心想这大概是专门训练出来的笑容吧。

    待正式踏上这片土地,则看到了更多的微笑。记得刚入学时,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灵光,然而却需要到学校的有关部门办理各种手续,申请校园工作等,心中未免忐忑。但每到一处,不等开口,必有人主动相问:“Can I help you?”一律地面带微笑,让人感觉好多了。

    时间长了,渐渐发现,微笑并非仅是一种职业的装饰品,而是一道随处可见的风景线。不论在何处,不论是熟人还是陌路,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一声“Hi!”一声“Thank you!”都带着微笑,即便是目光不经意地与某人撞上,四目相对,招来的也不会是白眼,而是无声的点头微笑。

    微笑虽是一种简单的表情,但在美国,在我们这些外国人的眼里,你不得不承认这微笑的魅力。它自然,从容,随心所欲,少有造作,没有勉强,始终如常。如此之普遍,不得不算之为一种文化了。

很多人都会注意到,美国的小孩很爱笑,不像中国的小孩怕生,见生人就哭。这多半与两国培养孩子的习惯有关。美国妈妈拎着刚出生几天的婴儿篮到处逛的不足为奇,而中国出生的孩子至少过了满月才能见天日。孩子接触的人多,在轻松的氛围下成长,自然活泼爱笑。加之美国非常注重对笑的培育,从家里到学校,从儿童电视节目到幼儿园里,孩子们看到最多的图画书是happy face,听到最多的词是smile。回忆我自己的童年,从幼儿园到小学,除了照相时,没人教过我微笑。

另外,美国人很少用五官长相来直接评价一个人的美丑,而多用sweet, cute, nice, lovely等与人的印象和感觉有关的形容词来评价。微笑胜过化妆品。一个甜美的微笑,能使一个不算漂亮的姑娘成为sweet girl。天长日久,微笑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最常见的表情。如果绝大多数人,一生中的多数表情都是微笑,那就不能不说明问题,因为微笑毕竟是轻松,快乐,满足的反映。

在中国文化里,微笑当然也没错,只是经常不能由衷。在实际运用中也要小心,不敢随便滥用。大庭广众之下的表演是需要面带微笑的,照相也都挂上笑容。但如果平常在街边或公共汽车上,一个男士对迎面而来并不相识的小姐注目微笑,没准回报他的就是一个白眼和一句“神经病!”同样,女子对男人微笑也容易被视为轻浮,或被人误会。

中国的社会结构是人口关系紧密型,人们文化心理上沉淀成相互攀比,彼此嫉妒的习惯。再加上崇尚随大流,自己不敢太出头,也不能容忍别人太出格。干什么都有点吞吞吐吐,就连笑也不能尽情。即使你真是春风得意,也得找个没人的地方偷着乐。否则太显眼,必招“公愤”,非把你的好事搞砸了不可,末了再加上一句解恨的话——“我让你小子高兴!”

所以小毛孩子笑笑还可以,毕竟幼稚可爱。可到了青年就不敢放声了,否则就是太轻狂,太骄傲,所以脸上只能抹上谦恭的笑。人到中年更应该深沉有城府,岂能喜怒形于色?结果让人看到的是皮笑肉不笑。老年人德高望重,就更不苟言笑了。再加上天灾人祸,生活艰难,能开心的时候本来就不多。那些年又处处“提高警惕”,“紧绷阶级斗争之弦”,人们脸上的微笑凝固了,一个民族的活力和精神窒息了。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敞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政治空气宽松了,文化气氛浓厚了。尽管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微笑渐渐在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脸上绽现,而且笑得自然多了,自信多了。由此可见,百姓脸上的微笑,在某种程度上是体现社会自由宽松度和生活水平的寒暑表。

今年中国央视春晚上,赵本山和宋丹丹演出的喜剧小品就颇能反映中美文化的差异。赵本山说他被儿子接进城里住,甚觉闷得慌。见一群老人扭秧歌,忍不住加入其中。可才扭上俩步,还没尽兴,就上来三个老头儿要揍他,原因是他对人家老太太“飞眼”啦。哈哈,在中国对人乱笑,乱瞟是要挨骂找揍的。可怜的赵本山,假如他是对一个美国老太“飞眼”,那老太太肯定喜不胜收,不但不会生气,没准还会回报他一个飞吻呢。

年初的一天,我去听一场钢琴音乐会。观众大多是美国老年人。这些老头、老太太们穿着考究。男人西装革履,女人们都化了妆,戴首饰,甚至戴礼帽,给人以社交场合的郑重之感。更引起我注意的是,这些老人不论是满头银发还是步履蹒跚,脸上都带着明朗的笑容。这从容安详的微笑,像这冬日的阳光一样可贵动人。也许有人会说,能来听音乐会的老人多数属于有钱有闲的中上阶层,自然幸福快乐,笑口常开了。但我也注意过一些下层平民,比如黑人老太太们,同样快乐,而且笑声更爽朗些。她们多数儿孙成群,体态肥硕,在商场或停车场经常能听到她们的爽朗笑声。其实,美国的离婚率高,单亲家庭很多,而且女性寿命又长,所以很多女性过着独身或寡居的生活。按中国的传统观念,寡妇和独身女人是最孤独凄凉的一族。可她们不是,她们活得很洒脱,过得很快乐,因为她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外界很少说三道四。

对镜反思,我们这些受过西方文明教育,又身缠中国传统藤葛的女性们又有何感想呢?记得我当时不无羡慕地想:等我老了,也一定做个乐乐呵呵的老太太。

    不,用不着等到老了,从现在起,就要快乐地活着,好好地活着。

让青春永驻,微笑常存。   

                                                                               

(首发于个人文集《泊居彼岸》,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