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使人生不再是童话
——致张雅文《生命的呐喊》
李炳银
记得是在1988年,全国108家文学报刊举办的“中国潮”报告文学征文评奖发奖的大会上,我第一次遇到并认识了张雅文。
在此次评奖活动中,张雅文的短篇报告文学《呐喊,不仅仅是为了一个人,一座山》获得了三等奖。这篇作品,因其动情地讴歌了福建武夷山工作人员陈建霖勇敢无私地阻止滥砍滥伐、保护武夷山的动人事迹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我的感觉里,当时生活在黑龙江佳木斯的张雅文,能够跑到遥远的福建武夷山写出这样一篇报告文学,分明展示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不惧艰难的吃苦精神以及兼具激情与理性的文学表达精神的报告文学作家的良好素质。作品中所蕴涵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在当时还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话题。
后来才知道,张雅文早在1979年就已经开始了文学创作,已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中、短篇作品,并出版了长篇。也许是因为她个人思想性格的因素和“中国潮”征文获奖对她的鼓励,此后她又陆续发表了为一个拯救“傻子屯”的“义士”助阵的《走过伤心地——不仅是为了一座村一个人》、为一只死于盗猎者枪口的东北虎而创作的《放下你的猎枪——不仅仅为了一只东北虎》的报告文学等作品。可以说,正是这几篇个性鲜明的报告文学,初步奠定了张雅文的文学地位,有力地推动了她文学事业的进步。
此后,她又创作出版了《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玩命俄罗斯》、《四万∶四百万的牵挂》等不少长、中、短篇报告文学,还陆续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并改编成长篇电视剧)、《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也改编成了长篇电视剧)等许多作品。另外,在影视领域也开辟出了一方天地,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在我的感觉中,张雅文更多地还是属于报告文学。
一个作家,有文学创作的收获,在偌大的中国文坛占有自己的地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张雅文将不容易变成了成功,用自己的经历书写了今天中国文学的一个真实的童话。我很钦佩她。如果读者能够听从我的推荐,读完张雅文这部传记性的作品《生命的呐喊》,你就一定会感到我所言非虚。
从张雅文对自己早期人生经历的叙述来看,她和文学创作的距离实在太遥远了。她从小出生在辽宁开原只有自家一户人家的山沟里,因为生活贫穷,搬迁到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山区的又一个山沟。为了跑到离家十多里远的学校去读书,她独自一人跋涉在野兽出没、风雪弥漫的山路上,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后来有幸进了城,又有幸成为一名滑冰运动员,但又不幸地接连受到伤病折磨,很快又退出冰坛。后来,她成为一名会计,再后来,仅有小学五年学历、三十五岁的她,又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进入到作家的行列。
这样的经历,听起来似乎是奇迹,但对于张雅文来说,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存在。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不幸的童年,艰难的经历,尽管不会成为甜蜜的回忆,但却可能成为人生的土壤、文学创作的财富。有过这样的人生是张雅文的不幸,可谁又说这不是老天对她的恩泽,对她文学事业的眷顾呢?
此前,尽管我对张雅文已经有一些面上的了解,当我读完她的这部书写自己艰苦奋斗人生的书,还是受到了强烈震撼。在我看来,这部饱含着作者自己曲折人生经历和丰富情感的作品,是一次很认真、很重要的文学叙述,对读者具有非常积极的激励作用,将会成为很好的励志读物而被人们所关注。
我认识张雅文以后,就知道她是一个有着远大追求和坚定意志的人,是一个聪明好学而积极进取的人。可是,我并不知道她在文学的道路上到底能走多远。说实话,在开始认识她的几年里,我对她并没有很多的期待。然而后来,张雅文却一次次地使我感到震惊,一次次地令我佩服和感动。
张雅文不仅在报告文学创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而且在小说和影视作品中也都有不俗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在她的不少作品中,流露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和智慧,像《趟过男人河的女人》这部作品,就是在现实和理性方面对农村女性命运的深入表现和思考,是一部蕴涵相当深刻的作品。又如:《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无论从题材还是从思想深度,都有其独到之处。
所以,她的作品多次获得这样那样的奖项,她也从业余创作的一名会计而成为了今天的黑龙江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
我很看重张雅文的这一自传性的写作,这样的写作也同样表现着作者的一种果断精神。人们或许知道,在我们这个十分讲究身份、地位和等级的国度里,立传是有很多区分和限制的。张雅文也许因为对自己经历的一切难以淡忘,也许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和文学经历对不少年轻人会具有激励作用,所以,就有了这次果断的书写。率性和认真,经历与书写,将成就张雅文的这一部力作。
我为她祝贺,为她感到高兴!
最早得知张雅文这个创作选题计划是在“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选题论证会”上。此后,又提前阅读了该书的初稿并向她提出一点修改意见。现在,这部书终于要付梓出版了。在出书之前,张雅文希望我为这部书写个短小的序文,这就有了以上所写,是为序!
2007年7月7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