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初吻》20

二十

 

纽约时间:2009年12月23日                                      倒计时:3353天

 

《寄千里》

信邮千万里,

心盼间落细。

十五尚已逢,

足有黄叶寄。

 

      放假的这头三天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仅身体放松了下来,就连脑袋里的每一个细小的神经也都放松了下来。

      这三天听歌的时候突然对卓文萱的声音很着迷,尤其是她那首《一个人的勇敢》,这首歌我反反复复听了三天也没觉得腻。如果要问我为什么喜欢这首歌,我也不知道,就是听起来觉得和谐、舒服。一首好歌是作词人的好词加上作曲人的好曲,以及歌手的情感、声音在某种特殊的感觉下完全相融合的杰作。有的时候我们单看一首歌的歌词写得很美,很有意境,但曲子不好或是歌手的感情、声音与歌词所表达的情感不同,那这首歌听起来也不会怎么好听。同理,一首歌曲当中作词、作曲、歌手这三方面无论哪一个方面因为特别优秀或因为相对粗劣而显得突出都会影响一首歌的整体效果。歌曲的动人之处在于其优美,优美之本在于其和谐。

      当今社会人才倍出,一个团队要发展、要上升不仅仅是需要优秀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团队当中人才之间或人员之间的相互和谐。如果将奔驰汽车的发动机安在一辆捷达车上,这辆改装后的捷达车未必能跑得过没有改装的捷达车,原因在于这台安在捷达车上的奔驰发动机与这辆捷达车上的其它零部件不一定能够谐调运转工作。再比如说一些球类团体项目中,有些运动员的个人能力十分优秀突出,但教练在比赛的时候宁可使用受伤的队员也不会轻易使用这样的队员。原因就在于这些优秀个体的异常突出往往打破了一个团队能力分配的平衡。一些团队的领导不惜花大价钱招聘来一两个人才,但几个季度过后发现公司的赢利金额还保持在原来的水平,或是有减无增。而有些团队中则很少有特别突出的专业人才,但几个季度后这些公司的赢利额竟然翻了一翻。这就说明人才不是决定一个团队发展和上升的唯一砝码,影响一个团队的根本因素在于一个团队中的所有个体因素是否能相互融合,是否能够和谐运转。所以作为一个团队的好领导不是亲自主持处理所有的大事小情,而是在选人用人上有一定的建树。

 

      今天我心血来潮想吃麻辣烫,家里正好有妈妈给我邮寄的麻辣烫底料,说做就做,我这就开始忙活起来。由于今天早上早起和“爸爸”一起去教堂打的篮球,所以现在感觉又困又累,不过面对脑海中的麻辣烫,这种疲惫困倦的感觉顿消,转瞬变成了溪水般的口水直流入我的喉中。

      我把橱柜儿和冰箱翻了个遍,只找到了一些挂面、粉丝、一袋绿叶蔬菜,这总比什么都找不到的结果好。我非常喜欢吃干豆腐,无论是吃火锅、米线还是麻辣烫我都喜欢多放一些,只是我这个喜欢吃干豆腐的人被分到了一个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干豆腐的地方,让我发自内心的有些无奈。我一边用麻辣锅底煮面条,一边调配着麻酱调料。这里买到的麻酱虽然是产自中国,但味道却是甜的。甜的口味又能怎么样?现在有的吃我就心满意足了。

      面条快熟的时候我把粉丝放入了锅内,过了一分钟我又把绿叶蔬菜洗好放入了锅内,亲眼看着自己独创的如此有食欲的麻辣烫即将出锅,心里和嘴上几乎都同时迫不及待起来。但没想到的是,面条和粉丝在锅里搅成了一团,出锅之后面条绑着粉丝,粉丝夹裹着面条,又因为在锅中煮的时间过长,所以几筷子下去面条折了,粉丝碎了,好好的一碗麻辣烫刚刚吃了半碗,就不得不倒掉,真是痛杀我也,我的第一次做麻辣烫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晚上的时候他们家二儿子Jon回来了。过圣诞节这两周,他们家的大儿子Jeremy、大儿子的女朋友May和二儿子Jon都会回到这里来住。别看他们家的房子大,但卧室就那么三四间,Jeremy和May人家俩口子占了一间,“妈妈爸爸”占了一间,Ben占一间,我占一间。其实我的房间原属于人家二儿子Jon的,但人家不能把我撵出来或让Jon和我住一个房间,所以只好让Jon住在Ben房间的地上,我这算是后来居上了!我心中多少有些过意不去,不过也没别的办法。

      吃饭前我帮Jon把他这两天必用的东西从他的车里搬到Ben的房间,最后Jon自己一个人拎着两个二十五磅的大亚铃进了屋,进屋之后就随便找了个角落一放。“妈妈爸爸”看到了有些不高兴,心想过个圣诞节回家怎么把亚铃都弄回来了!我估计是“妈妈爸爸”觉得那个东西既不美观还容易砸坏东西,所以让Jon把那东西拿回车里,结果没想到就因为这两句话双方的观点没有统一,Jon就开始发飙了——说什么大儿子就是好,就是亲生的,自己就是外星人,过圣诞节大儿子有自己的房间,他就要睡在地上……喊了一堆,后来一气之下自己坐自己车里生闷气去了。

      可要知道Jon明年就要大学毕业了,现在在家因为一点小事儿和父母吵架的气势比Ben都凶悍,真是让我汗颜。

      原来Ben和父母吵架的时候,我就认为这种行为明显说明这个孩子不懂礼貌,但今天想了又想,发现其中还另有一番道理。“父母”和这个家对于我和对于Ben、Jon从根本上看是完全不同的,“父母”对于我来讲是这个家的主人,这个家对于我来讲是我借宿之地;“父母”对于Ben、Jon来说是从小把他们抚养大的亲生父母,这个家对于Ben、Jon来讲是他们永远温馨的港湾。反过来说我是以一位客人的身份在借宿家中以礼来对待这里的主人;Ben和Jon则是以主人的身份在家中以放松或是孩子的态度来对待父母。这样一看,当初在我看来的“不懂礼貌”是不是就变成了家常便饭呢?反思一下,我敢保证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在自己的家中以客人的身份对待自己的父母,所以不管多大的人在自己家中与父母吵架都不算什么新鲜事儿,也不能完全简单地归结于不懂礼貌。我觉得这和家庭角色有关,无论年龄多大,当面对父母的时候自己都是孩子,所以人们潜意识中就有一种当年做孩子时的那种逆反性,以至于在家中与父母就变得吵架司空见怪了。

      当明白了事情的道理就要进行自我反省,当自己欲与父母吵架的时候想一想外人看待这件事儿的感觉——这个人没教养,这个人不孝顺,这个人脾气不好等等。我们是在自己的家里,我们是处在一个很放松的环境下,我们是以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些都可以!难道回到自己家还要要求自己像客人一样不成!既然在家——这样一个轻松温馨的环境下,为什么我们还要时不时地用吵架破坏它呢?和谐是我们从个体到整体达到最大利益化的基本前提。

      我现在回想起以前发生的一些事儿心里面感到很愧疚,小孩子往往在不经意间让父母很伤心。

      小时候爸爸陪我去赵老师家学书法,可能因为我某个字写得不认真,爸爸说了我两句,我当时只觉得心里憋屈便在纸上偷偷用毛笔写了“我恨爸爸”。而我现在明白了这一个“恨”字中所包含了多少感情,包含了多少含义。当时的我还小,只知道写这个“恨”字,但这个“恨”字中包含着什么意义我一无所知,而一无所知的我就随随意意的把这四个字写在了纸上。爸爸后来看到了,看到后,只是在我背后笑了笑,什么都没说。

      这件小事在我的记忆中藏了不知多少年,今天又被我在脑海中重新拾起……同时我现在也能体会到爸爸当时站在我背后看到那四个字时的那一笑的含义。那一笑很简单,简单到扎心的痛,简单到内心如刀绞一般流泪似的流血,简单到千万句伤心都抵不过的心痛。而这就是一个男人,在那一笑之后什么话都没说。

      我不知道爸爸还记不记得这件事儿了,其实我在思考这件事儿的时候还有一个安慰自己的推测,就是爸爸的那一笑是单纯的。我当时还太小,不懂事儿,无论我现在怎么去体会去猜测,事情究竟是过去了,现在我想对爸爸说:儿子能成长到今天和我将来这一生所有的成就与快乐都是与您的培养和教悔密不可分的,当初儿小,年幼无知,信笔随意,不可当真!我想对天下的儿女说,年幼时的无知可以原谅,但是我们在慢慢长大,长大后我们不能把当初无意间对父母亲人的伤害忘记。因为那些伤害虽是出于无意但却致命,虽是曾经的旧事,但却伤害了我们最亲的人。如果我们困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愧疚与悔恨,那就请在实际生活中默默地同感激一起表现出来。最后我还想对天下的父母说,当初儿小,年幼无知,随心应口,不可当真!

 

 

 

纽约时间:2009年12月27日                                     倒计时:3349天

 

      在美国,圣诞节时的气氛相当的浓厚,但这种浓厚与家中的“中国式圣诞节”有明显区别,“中国式圣诞节”人们只图热闹快乐,而这里的圣诞节从某些角度观察是和家里的春节比较相似,节日的重要性不光是热闹和快乐,而变成以家为整体的一种团圆和幸福。没想到这几日在每个人都在家庭温馨愉快的气氛中享受时,上帝也迫不及待地掺和了进来,为了增添节日气氛,他给我们这里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大雪。

      二十四号,也就是平安夜那天中午,Jeremy和May开着小车也回来了,也就是说全家人都到齐了,平时冷清的大房子里一下变得热闹了起来。“妈妈”在半个月前就买了许多的彩灯和小装饰品,把整个房子布置得像一座糖果屋,屋内屋外密布的二十四小时通电的彩灯幻化着七彩的灯光,加之窗外纷纷扬扬雪花飘飞的景色,映衬着整个屋子里快乐的面孔和带有欢笑声的谈话。对于美国人来说,圣诞节一年只有一次。

      我看着人家一家人的幸福,自己也仿佛融入其中。其实我觉得人家越显得幸福,自己应该越觉得孤独才对……可能孤独是自私的幸福,而融入别人的快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懂得幸福。

      下午的时候我上网给当初洛杉矶的那个寄宿家庭发送了电子邮件,主要是问候一下他们如今的状况,再次的感谢一下他们当初我在洛杉矶寄宿于他们家时对我的帮助和照顾,同时祝他们一家人圣诞节快乐。在前些日子和妈妈通电话的时候,我还麻烦妈妈代劳,在圣诞节的时候替我给以前的这些老师们每人发去一条问候和祝福短信,因为我的手机在家中根本没有信号,所以这项任务只能交给妈妈来完成了。

      平安夜给我的感觉是平静祥和的,如窗外绵绵的飞雪轻轻漫漫地缓落于人间。晚上我们全家人在二楼的那间大活动室内看的电影。电影是汤姆克鲁斯主演的,但年代已久,可以列入经典行列了。睡觉前“爸爸”特意告诉我第二天要早些起床。

      回到自己的房间,把所有的灯都关掉,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着窗口外随风摇摆的蓝白彩灯,心中颇为宁静。这是我在这里渡过的最为宁静的一个夜晚,可能是圣诞节前的这一个夜晚赋予了这个世界很多,其中每个人都可以尽情的分享其中的希望和快乐。

 

      二十五日早上,我像平日一样五点半就起了床,做了一百个府撑之后洗了个澡,回到房间坐下来刚想写点东西,却响起了敲门声。是Ben,我们互祝了“Merry Christmas”便一起去了活动室。

      我进活动室的时候,除了“爸爸妈妈”,其余家庭成员都已经在一圈大沙发上各自找到了各自的位置,盖着大毯子睡眼惺忪的等待着。活动室里放着圣诞节的歌曲,紧靠边儿上的一个长条沙发上放着七只大圣诞袜子,在远处看每一只大圣诞袜子都鼓鼓的,里面定是塞满了礼物。我坐的沙发后面是那棵之前我们一起去挑选的圣诞树,只是现在这棵圣诞树已被“妈妈”用彩灯和小挂饰装饰得像一棵只会出现在童话故事中的色彩绚丽的彩光树,树下是环抱一圈被落成堆的大大小小的包装过的礼品盒子。Poodle嘴里叼着“妈妈”新给它买的玩具,一只绒毛制成的一咬能发出响声的小蛇在沙发中间的地毯上兴志勃勃地玩着,哈喇子狗也在其身边转来转去,好像是在寻找响声的来源。

      不久,“爸爸妈妈”从楼下上来了,刚才可能在楼下准备什么来着,所以拖延了一会时间。我希望拖延的这段时间内“妈妈”在楼下准备早餐,因为听“爸爸”说,圣诞节的早餐是他最盼望的,而且早餐所吃的传统食物有一种无可比拟的味道。对我而言美国人口中的“极为好吃”大多数是极为难吃,也有可能是少数的那种极品食物,虽说难吃的占多数,不过我还没有放弃我想象它是极品食物的机会。

      “爸妈”就位之后活动就正式开始了。其实这个所谓的活动是圣诞节美国家庭传统的活动之一,刚开始我也不知道到底要干什么,还以为是要跳舞蹈或是做什么,后来才明白是分享圣诞礼物,从年龄最小的开始,Ben是第一个。“妈妈”把大圣诞袜子递给Ben,Ben便坐到地中间一样东西一样东西的从大袜子里面掏出来向大家展示,其中大多是生活用品,如手套、袜子之类的。Ben一边掏着礼物,嘴里一边报着礼物的名字,显然对于新的东西Ben表现得很兴奋。第二个是我,Ben把我的圣诞袜子递给我,我一件一件把礼物从袜子里掏出来,有手套(两副)、袜子(很多双,黑白两种颜色)、运动长裤、棉衫、短裤……我的手在大袜子里最后抓到的是短裤,我抓到之后就有些犹豫这东西是否应该拿出来展示一样,毕竟穿在里面的衣服拿到外面有些不太雅观,所以我故作袜子里的东西塞得很紧没法拿出来。不过我转念又一想,Ben刚才都把他的短裤让大家一饱眼福了,自己也没有什么必要想得太多,所以便把短裤从大袜子里掏了出来。美国人的穿衣特点,男生是以宽松为主,女生是以紧短为主,但相同的一个特点是上紧下松,短裤也不例外。美国男生的短裤虽然是穿在里面的,但款式型号和平日打篮球踢足球时穿的那种短裤差不多,只不过是单层而已,很少看到美国男生穿那种有松紧弹性的短裤或是三角短裤,但我从袜子里掏出来的就偏偏是三角短裤!这多少让我有些尴尬,不过也可能在美国人眼中这算是性感吧。

      我分享完袜子里的礼物之后便是Jon、May、Jeremy以及“妈妈爸爸”,大家的礼物也基本都是这些手套、袜子、短裤、裤子、棉衫之类的东西,像“妈妈”和May则有一两件金银手饰之类的高档货。

      我一看人家寄宿家庭都给我准备了这么多圣诞礼物,自己嘴上光说个“Thank you”,也不是那么回事,怎么着也得行动上表示一下。想到这儿,我急忙回到自己屋中把事先准备好的礼物捧了出来。我给“妈妈”的礼物是一把檀木香扇,给“爸爸”的礼物是一块固体上有一条黄龙的墨块,给Ben的礼物是一支装饰用的大鸡毛毛笔,给Jon的礼物是一个大中国结,给May的礼物是写有“心想事成”的斗方,给Jeremy的礼物是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那句名言。May虽然是美国人,但其父母是中国南方人,后移民美国的,所以筷子、扇子、中国结之类的东西对于May而言也不算什么稀罕物品。可May不会说中文也不会写中文,所以书法作为礼物赠与她和赠与一个外国人是同一个效果。

      大家收到礼物之后都很开心,因为这些礼物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再新奇不过了。我本以为分享礼物的活动就此就算结束了,结果出乎意料,这个活动不但没结束,反而是才刚刚开始。之后我们的焦点都转向了圣诞树下——摞成堆的大箱子小箱子。最开始的时候我认为这些箱子只是摆设,为了增加一些节日气氛,没想到这每一个箱子里都货真价实地装了礼物。每个箱子都用包装纸包好,外面贴的标签上写明了礼物是谁送的以及送给谁的。Ben和Jon发给了每人一个箱子,同样按照年龄的顺序从小到大拆开箱子分享礼物。刚开始,我拆礼物的时候还很小心,将包装纸整整齐齐的拆下来然后叠好放在一边,之后再打开纸盒箱拿出礼物。我认为这样对别人送给自己的礼物算是一种珍惜和尊重,同时对送礼物的人也是一种尊重和感谢,而我的这个想法在后来看简直是没有必要,因为除了我这么做之外,其余的人拆自己的礼物时完全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暴力。他们拿到箱子之后,两把便将外面的包装纸撕下来,然后往地上一扔,接下来便用力把箱子扯开,把礼物从里面拿出来,最后把箱子和箱子里面填垫的报纸以及塑料气囊往地中间一撇。礼物分享到一半的时候,沙发中间的这个地方就已被各种箱子、盒子,还有报纸、包装纸堆得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我在这地中间的垃圾堆里挑了两个纸箱,把家人送我的东西井井有条地摆放到了里面。

      每个人都喜欢拆礼物的那个时刻,因为期待和惊喜并存。只是我没有享受到一种极限的期待,而Jeremy在Ben和Jon的预先设计下享受了一次。Jeremy拿到了来自Ben、Jon还有我的一个特大的纸盒箱,纸盒箱里有二十个大大小小的打了包装的小纸盒箱,Jeremy一个一个将其中的每个小纸盒箱打开,但每个里面里面除了一个打印出来的真实礼物线索的纸条和一些巧克力之外,其它什么也没有。就这样,Jeremy一连打开了二十个纸盒箱,也没看到礼物的影儿。大家在一旁看着Jeremy拆箱子找礼物快要发狂的动作和表情忍不住大笑,这一笑把Jeremy弄得更有些糊涂了,像一头吃了超级辣的辣椒的小牛。最后Jeremy终于根据线索的提示和猜测,在Ben屋中的一个书包内找到了一款新上市的Video game游戏碟。虽然礼物是Ben、Jon和我送的,但事先我对这个“整人”计划并不知情,应该说Jon和我只知道Ben有一个“整人”计划,但不知其祥细的实施方案,没想到Ben这个“整人”计划的顺利实施玩得Jeremy团团转,为了一张游戏碟好悬累得半死。

      圣诞树下贴有名字的箱子已经发完,就剩下四个只标有收件人姓名的用红色包装纸包装的纸盒箱。这也算是美国圣诞节的一个传统。“妈妈爸爸”告诉我们这是Santa(圣诞老人)送的圣诞礼物。我们将礼物拆开,每个人的箱子里面有几个不同颜色的用硬纸剪成的字母和一张圣诞祝福诗,我们四个人把所有的字母汇到一起,开始猜测,拼字母。最终我们用所有的字母拼成了一句“living room”,随后我们急忙奔到一楼的living room,发现在圣诞树下面同样有四个箱子,打开一看依旧是祝福诗和用硬纸剪成的各种颜色的字母。这一回Jeremy很聪明,没让我们坐下来拼字母,而是率领我们直接杀了个回马枪,冲回了二楼的活动室,正巧“迎到”正在圣诞树下假扮圣诞老人放礼物的“爸爸”。照旧还是四个箱子,箱子外没写发件人和收件人,听说这样的礼物一般都属于家庭礼物。把礼物拆开一看,是一款新的X-Box和三只遥控游戏手柄。Ben此时已经乐疯了,因为对于美国的小孩Video games足以让他们废寝忘食。

      这个圣诞节我的“收获”颇丰,礼物小到袜子短裤,大到“妈妈”手织的毯子和先进的数码设备,如DVD播放器、电子相框等,其余还有好多如我最爱看的《007》电影和一些漂亮的衣服,这些东西我足足装了两个纸盒箱。我原以为圣诞节家里每人互送一个两个礼物就完事儿了,突然收到了这么多来自寄宿家庭成员的礼物,感觉上除了感谢就是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分享礼物直到十点才正式结束,此时沙发中间地上的空纸盒箱和废报纸已经堆积成山。“妈妈”和May、Ben及Jeremy在家收拾屋子,“爸爸”、Jon和我则出去遛马。

      自从来到这儿以后,我每天晚上吃饭前都和“爸爸”、Ben一起去农场房给居住在农场房里的猫和家里的三匹准备食物和水,然后去后山把三匹马牵回农场房。虽然前一天下了很大的大雪,但早上依旧要把马儿们牵到后山让它们自己跑一跑。山林中的积雪有足尺厚,脚踩到雪里一下子陷入很深,把脚从雪里拔出来再迈步,另一只脚也扎进了雪里。别看我们穿的是那种登山靴子,有的时候雪在你不经意间照样钻进靴筒里。外面的空气寒冷中透着清馨,望远处的一片树林,在枯竭的丛中依旧有几棵绿松在白色的雪顶下挺拔屹立。

      我们从外面回来,“妈妈”她们把屋子收拾得也都差不多了,而且早餐也基本上做好了。我上楼换好了衣服,洗净了手之后便下楼准备吃早餐。

      圣诞早餐是美国圣诞节的传统之一,热的双片中间夹有奶油的面包,蘸上草莓和蓝莓熬成的热果酱,正如“爸爸”之前说的,这种特殊的味道果真不一般!看来美国人还是有些品味的吗!面包极为柔软,草莓和蓝莓熬成的果酱又酸又甜,除了浓浓的热乎乎的果汁以外,新鲜的草莓和蓝莓也格外可口,果肉在口中的那种爽滑与滋润完全让我陶醉在了味觉的幸福里。

      吃完了早餐,剩下全天的时光就分配在了玩Video games、看电影及打牌上,而这几样活动一直持续到我困得在屋中已经进入了梦乡也没有结束。

 

      昨天早上我还沉浸在睡梦中就被Ben无情的叫门声吵醒了,他告诉我等会要去“姥姥姥爷”家,让我赶快起来洗个澡,然后收拾一下东西。我洗了一个澡之后装好要送给他们的礼物便来到了楼下。

      “妈妈”在桌子上切着她自己亲手做的巧克力糖果,然后把切好的糖果分类型放入带有小格子的大盒子里。“妈妈”看我下了楼便和我互问早安,然后说今天晚上会在“姥姥”住,所以让我把睡觉的衣服和洗漱用品都带上。我这么一听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还要在“姥姥”家住一宿!这时“爸爸”也从另一个楼梯口下来了,告诉我最好带着书、电脑、DVD播放器……不然到那儿之后会很无聊。我一想也是,空着手到了那儿肯定没什么事儿干,所以赶忙背着书包上楼又重新收拾了一番,带上了电脑、日记和几部电影。我本以为美国的DVD放入电脑里可以直接播放,可没成想国产电脑只能扫描到光盘里的文件,但因为光盘本身据有播放密码,所以只能用美国的播放器才能观看。这下可好,我又把“爸爸妈妈”送我的崭新的DVD播放机连盒带机一起拎了去。

      一早上大家都在忙活,但忙活的活儿都不一样。我收拾自己随身携带的东西,‘妈妈’弄要带去的甜点糖果,“爸爸”忙活着搬箱子,May在一边包礼物,而那三个儿子,Ben、Jon和Jeremy则在活动室忙着玩NBA2009游戏,他们的叫喊声穿透了三道门两面墙,在电视节目声音的干扰下依旧清晰的传到我的耳朵里。

      我们在家准备东西足足延迟了两个小时。“妈妈爸爸”、Ben和我坐“妈妈”的家庭用面包车。这种家庭型多功能面包车在美国很常见,就是在经典影片《史密斯夫妇》中被史密斯夫人称之为“Women car”的那款车。Jeremy、May和Jon则坐May新买的一辆类似于甲壳虫的那种长像巨卡通的迷你车,墨绿的外漆显得有点丑,但看样子好像是福特公司出产的新款车型。

      由于前一天雪下得很大,所以停在车库外面May的那辆车,篷顶上和风档玻璃上都覆着一层厚厚的积雪。“妈妈”从车库走出来一看这番情形,急忙在面包车上取下来扫雪专用的车用除雪铲,亲自为Jeremy和May铲去车顶和风档上的积雪。Jeremy和May却一直坐在车前排的座位上连动都没动。有哪位读者在国内正常情况下看到过冬天婆婆为未过门儿的儿媳妇扫车上的雪的?在中国人的潜意识中婆婆的地位对于儿媳来讲是高高在上的,所以才有“先遣小姑尝”、“画眉深浅入时无”等脍炙人口的诗句,而且婆媳关系向来很繁杂很矛盾。但为什么婆婆要凌驾于儿媳之上呢?难道因为儿媳是“外人”?因为婆婆是长辈?还是因为女人天生的嫉妒心?我曾经读过易中天先生写的书籍,里面易中天先生研究和论述过此事,只是其中的研究和论述具体结论我现在已经忘记了。不过不管结论如何,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婆媳关系成为中国自古以来的一个“家庭不和谐因素”,现在我只想说,在婆媳关系上美国人做的比较平等和和谐。

      一路上除了沉睡就是昏迷状态。主要是两只狗立在车中间,后排原来的座位空间现在完全被礼物和要带去的东西所占据。所以我也只好安静地保持一种姿势睡觉了。

      到“姥姥”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姥姥”家此时也已经十分热闹,很多人坐在餐桌旁一边看着报纸一边吃着小吃。“妈妈”给我热了一碗土豆做成的汤,我也坐到了其间。

      桌子上的大盘子里放有一些生的小胡萝卜、菜花、西芹等,同时桌子上还摆有几碗各种味道的酱,只是每一种酱对于我来说都是最好不要品尝的好。美国人的这种吃法有点类似于中国北方人吃的蘸酱菜,虽然我在家的时候不怎么吃蘸酱菜,但当我干嚼西芹的时候真怀念大酱的那股味道。经常看美国电影的朋友知道,美国人时常喝一种酒,酒杯里有一串像用木签串成的貌似橄榄一样的东西,而这个我不认识的东西就用一个小碟盛放着摆在我的面前。我看美国吃着很享受的样子,自我感觉这东西应该吃起来很爽口,所以在小碟子里也拿了一个,之后便也学着人家轻松的将其放到嘴里。结果人家放到嘴里后的爽口享受我没学到,反而我在咬完第一口之后好悬没恶心地吐出来,我强遏制住自己反胃的感觉,憋着一口气把它吞了下去,然后猛吃了两口西芹,好半天才反过来劲儿。那东西就像是被放到发酵过的水中腌了好久,不仅有发霉的味儿,还有一种腐烂的味儿。这回我算长了记性,美国人吃着很爽的东西,以后我都要很小心的尝试。

      在“姥姥”家最幸福的事儿莫过于上网,我上了Facebook,在好友上面加了Jon,之后处理了一下上面朋友给我发的留言,又和Lynne聊了会儿天。我和Lynne可好久没有见面了,这几次的交换生活动,她都因为寄宿家庭的缘故没有来。我们在Facebook上聊了一会儿近两月以及圣诞节的情况,和我一样,她也收到了很多礼物,而且很开心能与她的寄宿家庭一起过圣诞节。

      晚上吃完丰盛的晚餐我就回到了“妈妈”给我分配的房间中,我的那个房间在屋子走廊的尽头,与“姥爷”的房间仅一壁之隔。但没成想我前脚迈进房间,后脚跟就有一种冰凉的感觉,随后当我后脚迈进房间的一刹那,整个人就好像掉进了冰窟窿一般。我环视了一下整个房间,房间不大,有一个衣柜、一张桌子和一张床,墙上桌上和窗台上的装饰都在床头台    灯萤昏的灯光下显得很温馨,只是这种温馨之外笼罩着一层阴冷。

      我靠在床与墙的角落上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开机后异想不到竟发现了无线网络!这个事儿在这种地方对我来说可算是“异事”了,我赶忙点开了邮箱,发送了几封中文邮件。要知道美国的电脑不仅没有中文输入法,甚至有些电脑连中文网页都显示不了,所以用着自己国产笔记本上网真算是一件爽事!在邮件里我听到了朋友给我发过来的亲切的留言声,他们在圣诞节之日都收到了好多礼物,同时也送出了好多礼物,这个消息我听了之后很开心,在那么大的学习和竞争压力下,好朋友之间的友情还是紧密地相互联系着。

      大概八点多的时候,“爸爸妈妈”和其他的家人要去“妈妈”的兄弟家玩牌,“姥姥姥爷”在家。他们争求我的意见,是留在家里还是和他们一起去玩牌。我一想,他们美国人玩的那种牌类似游戏,和他们去我也不愿意玩,所以依旧是无所事是,虽然家里我的房间比较冷,但起码自己还能干点自己想做的事儿,所以我选择留下来独守冰窖。他们走之前又告诉我一会儿就回来,我听这话里可能有话,一会就回来说明可能回来之后还有什么活动,所以在他们走后不久,我仍然争扎着支撑着自己的眼皮让它们不要合上。我当时想到这过节期间,万一人家回来又要玩点什么,找我发现我已经睡觉了,多少让人家扫兴,尽量控制一下自己,再等一等他们。后来我实在困得不行了,便裹着棉袄躺下小睡一会,当我被外屋的推门声惊醒时,一看手机已经是北京时间凌晨一点多了。我暗想这帮人也真能玩,玩牌玩到大半夜才回来,这个点肯定没有活动了,继续睡吧。想到这儿我便把鞋子脱了,然后直接钻进了被里。

 

      转眼到了今天早上,我躺在床上,听到外间屋子里有说话声才从自己的房间里出来,结果洗漱完才发现自己起床晚了。此时大家都已到了客厅,除了“妈妈”和“姥姥”几个人在厨房里忙活,其余的人几乎每人捧着一本书在看。

      美国人看书这个习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拿我的“爸爸妈妈”为例,他们无论走到哪都随身携带一本小说,几乎是走到哪读到哪,有空必读书。我简单的观察了一下,家里“妈妈”、“爸爸”和Ben三个人平均每人每月能阅读三本书以上。其实这个数据对于很多爱读书的美国家庭来说还算是中下等水平。就拿May为例,她今天看的那本书是前天“妈妈”送她的,一本新书五百多页,她只用了两天时间就读了整本书的三分之二,如果以这种阅读速度计算,她一个月至少能读六本书以上。美国人的这种看书的习惯是不分年龄的,孩子老人都有自己喜欢和合适的书籍可以阅读,而且是成年累月的阅读。时常两个朋友在一起会互相推荐一两部好的小说或是讨论一下书中的内容或是讲解一下对书中某个事件的理解。

      前文曾经说过,美国的书籍价格是很贵的,不用与中国的书籍价格相比,单是同美国国内的一些物品价格相比而言,书籍也算是比较昂贵的。比如买一条项链,不是纯银或纯金的一条普通的项链只需十几美元或者二十几美元,而普通一本三百页左右的小说平均价格要在二十到三十五美元之间,也就是说一本书要比一条银制或金制的项链还要贵。即使书籍的价格如此之贵,但也没有改变美国人爱看书的习惯。我认为这可以说明,美国人眼中书籍的价值要高于金银,再进一步说,美国人认为智慧的价值原本就要高于金银,而且美国人还认为从书籍中学到的知识的价值要高于书籍本身的价格呈现的价值。

      中国的书籍价格相对于美国来讲,是便宜的不能再便宜。但由于国情不同,即使是相对便宜的价格,对于中国的中低收人阶层来说每月购买书籍的费用还是一笔不小的金额,再加上近些年来油价、房价等大宗必需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所以更使得一些人不愿意花钱来买书,进一步是不愿意看书。这种情况相信大家可以理解,但对于那些完全可以支付得起这笔费用的收入阶层,却依旧不愿意买书或看书,并总以“自己太忙”或“自己太老”为借口的人,我真的有些不理解。说自己不理解更不如说自己对这种人很不欣赏,因为他们这种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是完全“不发达的”。

      今天被“妈妈爸爸”称之为第二个圣诞节,因为今天的活动程序和圣诞节那天一模一样,先是分享大袜子里面的礼物。我大袜子中的礼物有袜子、短裤、巧克力、钥匙链、小手电、湖人队的运动服、球衣、电影等等,反正是收到了好多东西。全家十多口人围着长桌子坐了一圈,从年龄最小的开始,一直到“姥爷”,都把自己大袜子中的圣诞礼物一件一件拿出来让在座的每一个人过目,与在座每一位家人分享。随后便是圣诞树下的礼物分发和分享活动,在活动中我收到了一张电影碟和一件湖人队总冠军的运动夹克衫。这件湖人队的,印有总冠军的运动夹克衫少说也有五十五美元,非常漂亮。如果不在礼物的标价上着眼,单说寄宿家庭成员所送的这些礼物——《007》系列电影、湖人队的运动服……家人之前并没有问过我圣诞想要什么,而完全是在平日的生活中有所留意我们相互交流的内容才掌握到了这些信息。我将这种细心理解成寄宿家庭对我的照顾与关怀,对收到的这些圣诞礼物表示由衷的感谢。不仅对我如此,家人们所互送的礼物几乎都能送到点儿上,都能让对方有一个异想不到的惊喜。“姥姥”喜欢马,不仅家后的农场里养了十多头马,同时整个屋子内所摆设的饰物也件件和马有关,在这两周圣诞节期间,“姥姥”更是将屋子里的每一处都布置得和艺术展一般。这回分享礼物,家里人送“姥姥”好几匹姿态各异的马的雕塑品,正手捧着礼物仔细端详的姥姥又是快乐又是惊喜。

      由于家里成员很多,所以分享礼物一直到将近十点半才结束,之后我们这些gentlemen出门到屋外的跑马场把马牵到农场房里。在自己家牵那三头马还可以,毕竟时间长都熟悉,但对于这些生马,家里的人是坚决不用我来帮忙的。

      早上的时候,外面又下起了好大的雪,我们出门时雪小多了,不过去跑马场的小道上所覆盖的积雪还是没过了脚腕。我一边看着他们把马一头头牵回农场房,一边用地上的雪团成雪团准备尚未结束的雪地战斗,不过一看人家都在干活,自己也别那么孩子了,也找点活干吧。所以便自己开始在雪地里滚雪球,到他们干活结束,我已经滚成了一个南瓜大的大雪球。回去的路上,Jon抱着我的大南瓜一路追赶Jeremy,可惜直到最后也没有砸到他。

      回到屋中,早餐也刚好做好,和圣诞节那天早上的早餐一样,与那天早餐唯一不同的是这次除了草莓和蓝莓鲜果酱,还有黑莓及另一种类似于草莓的鲜果酱。那种酸酸甜甜的感觉真的是一种享受,温暖的果酱瞬间趋走了从屋外带进来的身体的寒冷。

      吃完饭以后我们全家又一同照了几张全家福照片,同时我也把我带来的礼物分送给了大家。下午两点多我们正式开拔,踏上返程的路途。

      看着车窗外飘飘的飞雪,身陷于寂静中的自己突然想到了什么,随即引发了我的一番思考。

      很多人对美国人的印象是自私,我前文也曾多次提出“美国人自私”这个观点,同时也曾多次论证过,但我今天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公认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做为发达国家的美国有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那为什么所处于这个高度文明社会中的人很多很多都在外人眼里是一个自私的形象呢?高度文明与自私这两个词被捆绑到了一起,这就让我产生了很多疑问,同时很多人也会产生疑问。高度文明的社会是否没有自私的人呢?自私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中都会存在,但相对来说,高度文明的社会中自私的人是极少的。说到这儿我们就会看到矛盾,既然美国是高度文明的社会,既然高度文明的社会中自私的人又极少,那为什么美国又会有那么多人使外人感觉他们是自私的人呢?在解释这个问题前我还想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一个物质资源可以丰富到几乎人人共享甚至还有很多富余的时候,有多少人还会自私呢?上面的矛盾和接下来我所提出的问题,让我开始对“自私”这个已用在这儿的词的恰当性产生了怀疑,但如果不是“自私”又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看我所描述的圣诞节的分享礼物活动,我们如果按照美国人自私这个结论来讲,美国人会在圣诞节上分享礼物吗?不会!因为自私的人是不愿与别人分享的,同时也更不会将属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展示,尤其在圣诞树下分享礼物这个活动中,每个人的礼物数量不同、礼物的质量以及价格也肯定不同。如果换在国内,每到春节送礼的时候,即使是家人亲戚,也是单独送礼或是一起送一样的礼物让大家都没什么想法,这是不是说明很多人对于礼物的数量、质量及价格差别会有看法,有看法便会产生不满,所以时常我们听见有人后悔说,“送礼还不如不送”之类的话,而所有的看法及不满源于何处?源于个人的自私。如果美国人自私,他们还会在每个人的礼物数量不等、礼物质量以及价格都不等的情况下分享礼物?如果是,那分享礼物的过程中就会发生矛盾和争执,即使表面上过得去,事后也必定产生矛盾乃至恩怨。美国人没有傻到自己来破坏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这种程度。如果美国人自私,我会来到美国之后住在这种义务爱心家庭里吗?如果美国人自私,我还会在寄宿家庭中生活得这么快乐吗?所以我的结论是,美国人的确有自私的,但对类似于我前文所举某些事例所产生的印象,及一些认为美国人自私的人的想法中的“自私”这个词的意义不太恰当。我们每个人都能把礼物摊开与大家分享,这说明本身所准备这些礼物的人的准备是公平的;我们所有的礼物收到之后都与全家人分享,说明在圣诞节中所送礼物是公开的;我们每个人的礼物在分享的时候展示给所有人,让所有人过目,说明分发这些礼物是公证的。公平、公开、公证这三个词连在一起会让我们随口说出“原则”两个字,而“原则”往深去挖掘我们则会想到“法律”这两字,而想到“法律”的时候,对于这个疑问重重的矛盾我们就会多少有了一些眉目。美国虽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美国的历史开始之时也就基本上是美国的建国之日,而美国从建国之日起二百多年间一直在施行着依法治国、构建法制社会,所以相对来讲美国的法制建设在全世界是非常完善而健全的。现在我们可以回头去看一看那些让我们认为美国人是自私的事例,比如说两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个人有一盒曲奇饼干,在正常情况下这个人只会自己一个人吃;再比如我前文提到过的,假如你给一个美国朋友买了一包糖,他收到之后会感谢你,但之后你就基本上见不到这包糖了;还有让座位等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些问题中的事物,如曲奇饼干、糖和座位这些东西在法律中都属于私有财产,既是私有财产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中就是受到严格保护的,同时也就是说持物主有对该物品的任何权力,比如占有权、处分权等。百年来的依法治国让人们养成了法律意识,美国人认为自己的东西本来就属于自己,所以他们也不会因为独自食用而不去分享曲奇饼干而身感愧疚,同时其他的人也不会认为这个人很自私、不够意思。

      百年来的法制社会不仅让美国养成了根深蒂固的法律意识,同时也让有一些美国人变得感情上很冷漠、行为上很教条,但我们绝不能把以上那些问题的结论定义为美国人自私。重申,美国的确有自私的人,但如果一些人还执意地将以上那些问题理解为美国人自私,那这些人的想法及所考虑的问题就有些过于太肤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