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生活中观察语言的启示

从语言生活中观察语言的启示

 

作者 郭煕   

  

      研究语言离不开对语言生活的观察。近年来,从生活中发现语言事实的文章越来越多,例如对各种新词语的搜集和解释随处可见。不过,结合语言生活来解释一些语言现象,也是很有意思的。这里就说几个跟语法研究有关的例子。

      一个是新“‘被’字句”。“被就业”、“被统计”、“被死亡”等等,一个时期里在媒体上频繁露面,围绕它的讨论也不少。尽管最近它的“出镜率”好像有所降低,但我觉得还是值得说一说。在以往的讨论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这种“‘被’字句”的意义和传统“‘被’字句”的不同,例如,说这种新“‘被’字句”表述的意义是“被说成V”(像“被死亡”即“被说成死亡”等),而不是原来直接的“被V”(像“被打、被批评”等)。那么这两个“‘被’字句”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呢?好像一下子看不出来。如果我们到语言生活中认真观察,就可以发现他们的不同了:在传统“‘被’字句”中,动词重读,“被”不可能重读;而后者则是“被”重读,后面的动词不重读。这应该跟语言生活中人的话语焦点有关。再换一个角度,似乎也可以看出一点儿另外的名堂:“被”的动词性质在这种新兴的格式里复活了。

     二是“副+名”(例如“很中国”“很男人”“很汉子”等)。围绕“副+名”的讨论,前前后后已经几十年了。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表了不少精辟的见解。如今,“副+名”已经成为我们语言生活中的常年语言现象,不过它并不是自由的,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前辈学者已经指出构成“副+名”得有语义上的支撑。今天看来,还不止如此。我们还应该看看语言生活中哪些人用,什么时候时用,对谁用,什么场合用等等。这样一来,我们就会知道,生活中并不是那么划一的的。例如,正式文体中使用较少,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熟人间使用较多,生疏人间使用较少,或者不便使用。从语言生活中观察“副+名”,有助于减少认识的片面性。

     三是“我叫你哭!”。这个句子的性质很有争议。到底如何归类?不同的人认识的角度也不同。从语义上看,这个句子似乎是用来表达威胁的。那么,一个表示祈使的“叫”怎么会构成一个表示威胁的句子呢?在我看来,这里“叫”的意思是“让”,表示允许。那么,表允许又如何成了表威胁呢?观察语言生活会给我们一些启发。例如,我们可以看看这种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况。假如一个小孩子一直哭,大人如何安抚都没有用,这时候可能伴随一巴掌而说出这样的话:“我叫你哭!”。细想来,这一巴掌实际上是个后续句,含义是“我允许你哭,不过,你哭了就要付出这个代价”。使我产生这个联想的是我当年的实际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常和牛驴打交道。它们犁地或拉磨的时候一旦“偷嘴”,人就会一鞭子打过去,嘴里还说一声:“我叫你偷吃!”用语言内部演化等等解释,自然自然不如结合语言生活去体会更符合实际。

     应该留心语言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语言现象,它的确是语言研究取之不竭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