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岘
离异,无论是朋友的离异、父子的离异、兄弟姐妹的离异 ,都是很痛苦的,更何况在一个床上睡过、在一个碗里吃过的夫妻呢? 所以,在处理自己离婚的问题上,我总是想以一种互不伤害的方式,把属于彼此的那份多余的感情留在生命的隧道里 ,然后互道一声珍重,各奔前程 。然而,我忘了这是“好莱坞”电影里的情节,根本不适用于中国人那种“不是夫妻便是仇人” 的传统心态。结果,我越是不肯伤害对方, 我就越被伤害。在理想破灭之后,我只好告别苦恋着的祖国,把一段破碎的感情留在了身后。
到了美国 ,接触到的人和事多了,我便在否定之否定中肯定了“离婚的夫妻未必就成为仇人,他们完全可以成为朋友”的理想境界,认识到电影里的情节也表现在美国的寻常百姓家 !
也许是对自己曾经有过的伤痕难以忘怀,或者是自己仍然摆脱不掉过去写剧本时养成的观察社会和人情的习惯,来美国四年,跟踪观察一对美国的离婚夫妻也整整四年。
第一次见到这对已经离婚多年的夫妻是在先生的系主任家。女方是系主任太太的姐姐,四十多岁,金发碧眼 ,但是是谈不上好看。男方是系主任太太过去的姐夫,不到五十岁,没有白种人特有的高大身材,但是看上去也还是精神抖擞。两个人都曾以系主任家的成员身份与我握手相识,以后又总是同时出现在系主任家里的每一个Party上,所以,当我听先生说他们是一对离婚夫妻后,便自觉不自觉地在每一次见到他们时,总是暗中观察他们是如何处理生命中那份多余的情感的。
系主任的太太在某医院的公共关系部门工作,她的工作就是设计和组织各种类型的宴会。由于职业关系,她不但上班搞 Party,在家也常搞 Party。如果说一个月至少一次有些夸大事实,那么每年有个十次、八次绝对是实事求是。参加的次数多了,我渐渐发现,那对离婚的夫妻不但每次Party必到,而且有时还各带自己的男友和女友同时出现。有一次,系主任的太太为女儿和姐姐的女儿举办了一个生日 Party,女主人在点燃生日蛋糕上的蜡烛之后,突然宣布又多了一位“老寿星”一一外甥女的爸爸 !
由于参加 Party 的人没有这种心理准备,结果这位突然间变成“老寿星”的男人只收到三份礼物,一份来自自己的女儿,一份来自已离婚了的太太,一份来自离婚太太的妹妹!
在掌声和笑声中,我的目光落在了那位站在“老寿星”身旁的女人身上。她与“老寿星”已同居很久,有一个男孩,每次出席系主任家的Party都成双入对,俨然一个幸福的家庭 。这个女人是德国后裔,但是她不像德国女人那么人高马大,不苟言笑。她开朗漂亮,加上身材的娇小有致,似乎通身都散发着女性的温馨和娇媚 。此刻,她当众给了男友一个Kiss, 然后笑着说没有想到有人给他提前四天过生日,所以没有事先准备生日礼物,不过,四天之 后她会给他一个更大的Surprise!
美国人太喜欢Surprise!做什么事都想达到意外惊喜的效果。幸亏“老寿星”的女友见多不怪,否则系主任的太太难免挂上和姐姐合伙给她“难堪”之嫌!
我这么想着,目光便在人堆里来回划拉了两趟,系主任太太的姐姐的男朋友今天没来!
幸好他没来,否则这个膀大腰圆,有着印第安血统的男人一定不会温和地面对自己的女友当众给过去的丈夫送礼物......
我犯了一个“经验主义”的错误——一年以后的一个婚礼上,这个血气方刚的大汉表现出来的宽宏大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像!
婚礼是为这对离婚夫妻共同养育的女儿举行的。按着美国的习俗,女儿出嫁那天一定要由父亲挽着手臂步入教堂,父女二人在庄严优美的“结婚进行曲”的乐曲声中 ,穿过人群,来到牧师面前。父亲在几百名来宾的目光注视下,庄严地把女儿交给了新郎,然后就幸福地坐到女友身旁的空位上。那位靠自己的力量把女儿带大的母亲,此时毫无怨言地和男友坐在来宾席里观看着“不劳而获”的前夫是怎样把女儿交到新郎手中的——她,也是一脸幸福 !
对此 ,我 并不觉得意外。我对他们的和睦相处已经习以为常,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那场婚礼上别出心裁的安排 。
按着美国人的习惯,婚礼分两大部分:教堂里举行典礼,餐馆里举行婚宴。婚宴上,当众人入坐后,“结婚进行曲”再度奏起。这时,新郎在父母的陪同下首先走向主席台上设置的餐桌,然后是新娘的父母共同簇拥着新娘走上主席台 。这种人物关系的定位本来是很平常的,但是,由于新郎 、新娘的父母都在离异后又携手走到一起,婚宴的气氛一下子高涨起来,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射到主席台的餐桌上——餐桌是特意摆放成长条形,面向来宾,而不须对视同桌用餐的人 。长桌很长 ,加之关系复杂,服务生费了很长的时间才让主席台上的人归属到该坐的位置上。于是一幅我完全无法想像的画面出现了——
新郎、新娘坐在中间,新娘的父亲和女友坐在新郎的左边 ,新娘的母亲和男友坐在新娘的右边,而新郎的父母却各据长桌的一端,互不理踩,各坐各的。吃饭时,我看到长桌上的人已经忘记他们扮演的身份,各自和自己的另一半谈笑风生,只有新郎的父母各吃各的,互不干扰 。看着新郎父母在离异后重逢的那种心有千千结的样子,我不由地在心里感叹:新娘的父母和他们的男友和女友,是需要多么大的包容心才能这样心安理得地坐在一起呀!
舞会开始了,长桌上的人首先走进舞池,他们在优美的古典乐曲中成双出对地跳起了慢四步。当然这里不包括新郎的父母,他们仍然坚守着长桌的两端。迪斯科音乐开始了,宾客席上的人纷纷走进舞池,大家随着高昂的节奏尽情地挥舞着四肢 ,进入了一个自我解放的境界。于是 ,我 看到了新娘的父母,这对离异多年的夫妻居然跳到了一起,而那个印第安大汉却在一旁击掌鼓励女友的舞姿独到。
“如果把这种情景讲给国内的朋友听 ,他们 一定以为我是在编故事呢 !”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只好对深有同感的先生说道。
“那就用笔写出来嘛!你不是很会写文章吗?文章是不可乱编的 。”先生不紧不慢地说 。
对。离婚本身就给人生平添了 一份无奈。然而,离婚又是一部分人无法避免的事实。面对这种无奈的事实,人们为什么不能以宽容之心待己待人呢 ?
当我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 ,又赶上系主任太太为自己的先生举办五十大寿的Party。按着惯例,我们一家又是必不可少的来宾,只是偏巧我先生的弟弟一家人从波士顿来西部度假,我们只好打了个电话 ,在“东道主”的热情邀请下,带领我们的客人一起参加了Party。
和往常一样,那对离了婚的夫妻又出现在Party上。也许是我过于注意这对离异夫妻的一言一行,竟以赞美的口吻对先生弟弟的太太述说起这对离异后的夫妻是如何和睦相处的故事。原以为我的这位英格兰后裔、法律学教授、也有过离婚史的弟妹一定认同我的观点,谁知,她竟以不削一顾的神情说她离婚后连前夫的面都不想见,根本无法想像为什么这对离婚的夫妻要保持这种融洽! 我傻眼了,我要在文章中体现的论点被她冷静的语调击得粉碎!是呀,这对离婚的夫妻能代表美国的国情吗?
文章写到这里,我的主导思想也就清晰起来:也许我不能肯定大多数的美国人在离异后都能和睦相处,但是像这对离婚夫妻在处理他们那份多余的感情时表现出来的包容心,却是值得世人反思的一一 起码他们的朋友和家人没有鼓励他们反目成仇!就凭这一点,我也值得花费一点笔墨把这对离异的夫妻和他们的男友和女友之间的那种微妙的关系介绍给我的中国朋友!
(待续)
《感受真美国》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於1998年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