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萍
题记:二零二零年几乎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我的先生因工作原因人在在中国,我和女儿学习、生活在美国,他来不了我们回不去,从冬天到夏天,整整十个月无法相聚。北京时间的十月四日我和女儿终于回到中国,一下飞机就被安排进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开始了长达两周的隔离。在此期间我记录下了这非同寻常的每一天。
2020年10月4日 晴(周日)(隔离第一天)
闭关修行
飞机落地广州白云机场。依照规定进行了身份验证、核酸检测、海关检查后,我和女儿在工作人员引领下有序的乘上了大巴车。车上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招呼大家一人一座坐定后,开始让我们扫描相关酒店二维码,填写入住和防疫相关信息,解答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极为热心、周到。经过半个小时的车程,到达广州三元里锦江都城酒店。所有人的行李大包小裹均要进行严格消毒才能进入。
登记入住的同时,我们收到“酒店入住须知”和“实施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告知书”,详细说明隔离的时间、注意事项、各种要求、各项服务、联络电话等等细则。之后我和女儿被分配在了紧邻的两个房间,从此“天各一方”。
来到我所住的楼层,发现每个房门口都放着一个凳子,后来才知道那是为每个隔离人员摆放三餐所专门设置的。酒店房间窗明几净,干净整洁,物品齐备,安排周全,还可点外卖、网购,很满意。
午餐过后,整理行李、归置物品、上网购物,一切完毕,疲惫的身心终于得以放松,进入休息模式。
至此14天的隔离生涯正式开始。
2020年10月5日 晴(周一)(隔离第二天)
安心“安家”
由于时差,清晨四点就醒了,迷迷糊糊中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看着周围陌生的一切,想着这是哪儿?我在哪儿?忽然间听到楼下有早起行人的说话声,仔细一听是在说中文,我猛然起身睡意全无,顿时恍然大悟:我回到中国了,我终于安全落地!一时间仿佛从虚无中回到现实的真实和踏实感,让我激动的有些不能自已。
用过酒店提供的免费早餐,开始整理思绪,给自己拟定出了一个每天的大致安排:锻炼、读书、录制长篇小说连播、与亲朋好友通话、写心得……
10点多医务人员来测体温,又让拿来两份告知书,分别是集中隔离酒店的医务人员和全体工作人员征询意见书,通过扫描二维码填写征求意见书和心理健康评估问卷调查,以便给隔离人员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医疗服务。
下午13:10,我网购的第一批物品迅速送达。13:33第二次测体温,全天两次体温均正常。
一下午,我不停的接听亲朋好友的电话,问候的、询问的、祝福的、闲聊的,好不热闹。一天的时间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很快过去。望着眼前的一切,感觉既陌生又亲切;想着要在这里度过十四天的日子,就索性告诉自己安心地在这里“安家”吧。
2020年10月6日(周二)晴(隔离第三天)
最浪漫的事
早起照例吃过早餐、量完了体温,正在发呆,先生打来的电话,告诉我下午要从深圳来看我和女儿。我嘴上答应着,心里也理所当然地接受着。
在下午15:00多第二次测完体温后,我接到了先生的电话,他告诉我他已经来到了我所指定的位置,让我和女儿到窗口与他“会面”。所谓的指定地点,是我们所下塌的酒店对面,广州三元里万达广场背面二楼的一个商家的门前,它与我和女儿的房间正好面对面。我和女儿同时到了窗口,先生拿着电话,与我们进行三方通话,仔细询问我们的情况后,便兴致勃勃地大谈他的规划:隔离结束后他将来接我们回家;安排了接风宴让我们尽享美食;通知了亲朋好友来聚会;计划好了国内多地的旅行……就这样,在相距30米的两个楼之间,在先生只能模糊的看到我们的身影的时刻,我们举着电话家长里短地聊了半个多小时,因先生还要赶回深圳,我们这才意犹未尽的结束了通话。望着先生渐渐远去的背影,我不禁湿了眼睛。
之后分别接到了姐姐和美国的好友打来的关心的电话,我除了告知一切都好之外,还分享了和先生遥遥相会的经历,她们听罢什么都没说就把电话挂断了。不久我就收到了她们分别给我发来的短信,姐姐说:“戳中我的泪点”,朋友说:“这是最浪漫的事”。
2020年10月7日 阴(周三)(隔离第四天)
大洋彼岸的问候
早起后,根据昨天给自己拟定的每天的事项,认真地进行锻炼、读书、录制长篇小说……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一天的“定额”,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晚七时许便舒舒服服地卧进了靠塌中。
习惯性的拿起手机,翻看朋友圈。此时正是美国的凌晨五点。见到有多条信息进来了,便赶紧回复。一朋友见到我的回复,大呼“你为什么不睡觉啊?”我打趣道:“跟你一样啊”,她说“我是被迫早起准备上班了”,我这才郑重告知我回国了。她旋即发来“羡慕”和一个大大的动画表情。我笑了,很舒心的笑了。
时间在我不断地翻看朋友圈中,一点点地划过。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信息发了进来,都是早起的美国朋友们。知道我回了国,说什么的都有:有责备我没有事先告知的;有问我家中事情处理好了没有的;有希望如果在美国还有事就吱声的;也有羡慕的和咨询回国事宜的,但更多的是关心我们身心健康的问候和祝福。一人与多人的同时对话,让我手忙脚乱、应接不暇,可我的心里却填满了温暖:疫情之下、远隔重洋,我们彼此没有距离,我会带着朋友们的祝福,继续上路。放心吧我的朋友,我在广州挺好的。
2020年10月8日 阴 (周四)(隔离第五天)
“天各一方”的母女
顽强的生物钟在与我的斗智斗勇中,再一次让我败下阵来,凌晨三点多我像前两天一样,又醒来了。照例我马上打开了手机查看有没有女儿的信息。果不出我所料,她也像我一样时差颠倒的醒来了。于是每天清晨的对话又开始了。
一堵墙使我们母女“天各一方”,于是电话、微信成了我们几分钟就一次的日常“劳动”。女儿通过电话告诉我美国的大选、副总统辩论、总统出院等资讯,我则指导女儿如何应对水土不服、挑选有营养的餐食、克服烦躁郁闷的心情。因为频繁的拨打让我们深感不便,于是我们干脆把各自的IPAD连接后长期开着,只要有事,随时随地想说就说。
短短的几天,已经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就如日常的小事也成为了不可能和不现实,如给对方倒一杯水、开一下门、递一样东西,于是我们的对话就出现了以下的内容
“妈妈,你醒了吗?”
“宝贝,你心情怎么样?”
“妈妈你腰上的药膏我不能帮你擦了,你行吗?”
“女儿,这是 你最爱吃的,可是妈妈无法给你啊!”
隔离让我们母女暂时分离,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些许不便,可我相信,14天之后的我们,绝不会失去任何东西,相反我们会收获得更多、更多。
2020年10月9日 阴 (周五)(隔离第六天)
家乡来电
睡眠逐渐正常,一睁眼是早上六点多了,带着好心情开始了新的一天。
吃过早餐,按照给自己拟定的“任务”,开始了、锻炼、看书、播长篇小说……
电话响了,一看显示的是自己居住城市的电话,赶紧接听。电话那头是一个亲切的女声,自报家门是来自我所在街道的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是来了解我和女儿的相关情况的。几号结束隔离?结束后将去向何方?现在身心状况如何?有什么需要他们做的等等,我按照要求如实回答了她提出的问题之后,也说出了我的担忧:我们回去是否还要继续居家隔离?是否会不受欢迎甚至受到歧视?她明确的告诉我:请放心,只要按照国家规定集中隔离14天、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向所在街道报备后,你就是一个正常之人,绝不会受到歧视,欢迎你回家。
下午当电话再次响起时,我又看到了来自我所居住城市的电话,这次是当地派出所的来电,询问我的入境、隔离、回程的相关情况,并告知我如有任何难事都可以和他们联系。
放下了电话,也如同放下了我长时间以来背负着的心里包袱,周身舒畅,今晚我定会有个好睡眠了。
2020年10月10日 阴(周六)(隔离第七天)
食在广州
世人皆知“食在广州”,我们这次把回国的入境点选在广州,就是想好好地体味一下广州的美食。
在隔离的日子里,每天除了两次定时的体温测量外,剩下的必做功课就是一日三餐了。每天吃完了早餐,我和女儿就开始琢磨中饭,拿着手机,在“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等APP上来回翻找。五花八门的广式餐厅,花样翻新的广东美食,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说到中午饭第一个想到的是烧味,比如说叉烧、烧鹅、烧肉、乳猪、烧鸭等等。光吃烧味当然是有点腻的,因为都是肉,这个时候就要和一盅炖盅啦!比如花旗参乌鸡汤、五指毛头汤、生地属地汤、玉米马蹄汤、胡萝卜猪骨汤等等。可是早茶中的肠粉、云吞面、虾饺、流沙包、汤粉、包子、蒸米粉、粥等;还有宵夜大排档上的炒田螺、干炒牛河、炒米粉、烤生蚝、小龙虾,都是我们不忍放弃的美食。于是我们母女便掰开手指计算,对着屏幕讨论,几经周折才能定下当天的食谱。之后是手指轻轻一点,坐等美食到来……已经隔离了七天了,但我们的餐食却从未重样。
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我们把隔离期变成了美食之旅,“食在广州”那说的就是我们。
2020年10月11日 晴( 周日)(隔离第八天)
难耐的日子
隔离期过去整整一周了,规律的作息、封闭的生活、局限的空间 ,每天都在重复同一个节奏,渐渐地心理和生理都滋生出了单调、枯燥、乏味的感觉,似乎往后的日子将更加难耐、难熬。
自己也纳闷这是为什么?其实这14天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远离了工作、生活上的琐事,彻底安下心来独处的时间,加之房间里设施齐全、物品完备,有需要一个电话就有专人为你服务;缺东西动动手指,立马网购成功;想找人聊天,现代化的网络可以让你随时和世界各地任何角落的人沟通,这还不够吗?还需要什么呢?
我在房中来回踱步。从门到窗是十步,我每天会不时的倚窗眺望,看看窗外有限的景物和街道上熙来攘往的行人。从窗到门也是十步,我每天盼着打开房门去量体温,因为这是一天中仅有的两次能直接看到、听到、接触到外人的时刻。就在我不断地在这十步又十步的来回走动中,我猛然醒悟:虽说我被定格在这有限的空间里而不能随心所欲,虽说我的身心都在渴望着更多的自由,但只要自己的心不被束缚住,小小的空间也可能成为广阔的天地。
跟我有着同样感悟的女儿与我相约:一起加油,好好把握这不平凡的日子。于是我们果断下单购买了一批好书,决定用精神食粮来填满我们的心和剩余的每一天。
2020年10月12日 (周一)(隔离第九天)晴
平凡的点滴
隔离的日子按部就班,单调乏味,但衣食无忧。在20平方左右的空间里,我每天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都成了我愿意记录和珍藏的宝贵财富。
7:00 起床、洗漱、整理房
7:30 ——8:30简单活动 、早餐时间
8:30 跟着窗外一家美容院的员工一起晨舞
9:00 录制长篇小说
10:00——10:30 第一次测体温,和女儿讨论午(晚)餐内容、点餐
11:30—— 13:30 午餐时间、午休
13:30 ——15:30追剧时间、第二次测体温
16:00 读书时间
18:00 晚餐时间
19:00 看各类电视节目
22:30 结束一天的“劳作”,准备就寝
时间就在这琐碎的“事务”中,不经意的过去了,以上的记录并没包括我和女儿一天数次的对话和不停走到窗边欣赏外面的景物以及不时接听大洋两岸亲朋好友的电话的时间。我隔离期间的每一天都是由这平凡的点滴组成,而这平凡又是因着不平凡的年份给我带来的不平凡的体验。
2020年10月13日 雨 (周二)(隔离第十天)
应急演练
三天前就被工作人员告知,10月13日,三元里街道办事处将在我们酒店旁广场,开展一系列防控疫情应急演练。
到了演练的时间,我透过窗户仔细看。由于离我的房间很近,又有扩音器介绍,我把演练的过程看了个真真切切。只见广场上有很多人,坐在长椅上的一个人在不停的咳嗽,这时远处来了两个人(介绍说是社区工作人员),来到面前后立刻戴上了口罩 ,其中一人打了电话。不一会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来到了,给那个不停咳嗽的人量了几次体温。之后不久,120的救护车到了,防护人员把那病人用口罩、帽子、大毛巾包裹好送上了车并送往医院,接着就有警察介入,拉上警戒线对此区域实施隔离封锁。最后又来了一些人对该区域进行了消毒。演练过程中,对每个场景涉及的防控举措,办事处都安排了专人做现场解说,使在场的市民都能从中学到许多防疫知识。
大开了眼界的我,在电话中激动地把我的所见与我的一个老朋友分享,没想到对方比我还惊讶“这很稀奇吗?你真是土包子,全国各行业都在开展类似的演练,全国各级电视台经常有报道呢!”。我被震慑了,更被感动了:有这样的意识、这样的行动、这样的努力,战胜疫情还难吗?
2020年10月14日 雨(周三)(隔离第十一天)
多赚了一天
今天是集中隔离的第十一天了,再过四天就是我的“解放日了”。“叮咚”手机上设置的隔离倒计时提醒我,还有五天就结束隔离可以回家了。怎么回事?时间怎么不一样?手机提醒是我来的那天特意设置的,不会错啊!
我赶紧掰着手指头算着,又翻开了手机日历一天天的点着:4日到,5、6、7……18、19日,整整16天!天哪,怎么会?这下糟了,因为我是按照14天的日期来购买机票的。我当即拨通了酒店前台的电话,仔细询问并核对日期,得到的答复是肯定的:4日——19日。我马上和先生联络确认机票,19日没错。原来他是按我拍照给他的“健康告知书”上的日期去购票的,上面明确写着隔离时间4日——18日,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那这一天又是从哪里多出来的呢?旋即我又联系了酒店驻点的医生询问情况,他的回答让我茅塞顿开:隔离期14天,第15天核酸检测,合格后第16天离开。哦,原来如此,是我的想当然和不仔细,造成了自己的惊慌。
当我把多一天的消息告知女儿的时候,她十分懊恼。我接着告诉她医生的话:“你们很幸运,原本这一天你们没有算在自己的人生中,这样一来你们的人生中就多了一天,你们赚了!”听完这话,女儿“啊”了一声,随即我们母女只能把苦笑变成了哈哈大笑了
2020年10月15日 晴(周四)(隔离第十二天)
保驾护航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之后,随着一声“请用早餐”的话语,我的隔离生活的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这“咚咚咚”的敲门声是我和我周围的人非常熟悉的,这声音来自我们这个隔离观察点的工作人员,他们是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人。隔离点的事务繁忙又琐碎,每天早上8点开始,酒店工作人员就要全身消毒,开始为隔离人员配三餐并送早餐,之后他们会把人们网购的物品及时送到每个人的房门口;紧接着就配送午餐和不间断的把一些隔离人员点的外卖中餐送到位;下午他们会做好每天对楼道的打扫消杀;送完晚餐之后不久,他们又开始了回收垃圾并转运至指定地点的工作。考虑到安全因素,在非必要情况下,隔离观察点工作人员是不会直接与我们接触的。例如,一日三餐会放在房门口的椅子上;垃圾由隔离人员放在房门口,工作人员定时收取。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感染的风险。
每天,我隔着房门接受着他们的服务,见不到他们的人却感受着他们的贴心;我和他们的交流也仅仅是最真心的两个字“谢谢”,而他们对我也只说三个字“不客气”,而这几个字完全解除了我的紧张、焦躁、不安,使我在倍感温馨又温暖的同时,安安心心、踏踏实实的过上了“饭来张口”、“不劳而获”的生活。
2020年10月16日(周五)(隔离第十三天)
守护天使
隔离已经进入第十三天了,而每一天仅有二次机会可以面对活生生的人——驻隔离点的医生。
每天早晚两次的体温监测,是医护人员每天定量的工作,它看似简单,但实在是对医务人员体力和耐力的考验。为防止感染,医务人员工作中不能使用电梯,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层一层的爬楼,穿梭在150多间房中,给每一位客人测量体温,每次都至少要花2小时才能完成所有客人的体温监测工作。酒店楼道及走廊里都没有空调,广州近日的气温都高达摄氏30多度。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内,我看到他们说话时往往喘着粗气,一说话口中就呼出一口气,这气在防护头盔内形成一层雾,慢慢的就变成了水珠,一滴一滴地往下滴落;宽大的防护服从头上套下来,因为太长拖在脚下,仿佛是鸭子的脚蹼,走一下甩一下,非常费力,看着都让人心疼。我不由得向他们表达着我的关切和谢意,他们总是笑呵呵的对我说:“我们每天都在蒸桑拿,习惯了,但我们以后都不想再去蒸桑拿了。”
朴实的话语、乐观的态度、辛勤的工作,每每让我泪目!我不禁在心中默默的为他们祝福:请多多保重吧,你们的平安是我们健康的保障,谢谢你们——我们的守护天使,春风十里,不如一路有你!
2020年10月17日(周六)(隔离第十四天)
不能忘却的纪念
今天终于到了隔离的最后一天——第十四天啦。两周来的生活经历令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千。
当飞机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的一刹那,之前恐在飞机上有防御不到位而致使染病的担心,便瞬间瓦解;但心理上害怕被歧视的担忧依旧如重重的铠甲无法卸下。在我通过入境人员专用通道走进大厅的那一刻,我第一眼望见的是“欢迎亲人回家”的横幅,听到的第一句话是“欢迎回家”的问候,我的泪水不能自已的滑落在脸庞,而这也是从机场到隔离酒店我听到和看到的最多的文字和话语。
从启程到现在,我经历了太多的“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20多小时全程戴口罩的行程;第一次一个人在房间独处14天;第一次不能和人面对面的交流;第一次每天测量两次体温;第一次每天不用忙于工作和家务;第一次每天被别人用心地照顾……当然这14天也更让我第一次真真切切的体验和明白了自由、健康和乐观的可贵!
2020年10月18日(周日)(隔离第十五天)
核酸检测
今天终于要进行第二次核酸检测了,我边等待边收拾行李,心中涌出了一股别样的滋味。
自打买好了回国的机票,我好像就与核酸检测结了缘。
美国,9月27日下午,我打开预先收到的试剂盒,自己开始做检测。30日当晚六点半,接到实验室的邮件通知,检测结果阴性!我立即着手上传,经多次尝试7:50终获成功,9:46在上传后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内,我终于看到了一个带有“HS”标识的健康码,顿时狂喜不已,泪眼婆娑。
带着绿色核酸码顺利的登上了飞机,经过14个小时的飞行,我们进入了广州白云机场。第一件事就是进行核酸检测。我仰起头开始做鼻拭子检测,一根长长的棉签,从我的鼻孔伸进去,令我毛骨悚然,一股紧张和难受的情绪也顿时袭遍我全身,我的后背瞬间就被汗水湿透了。停顿十秒之后,棉签又在我的鼻子里转了三圈拿出,这才完成了检测。紧接着是咽拭子的检测。我张大了嘴,任由医生拿着棉签,在我的喉咙部位反复地摩擦后,才结束了检测。顺利出关后,我带着痛并快乐着的心情走出了机场。
“你好,核酸检测啦。”十点整,门外传来了医生的声音,我跳跃着向门口跑去,我盼望这次的检测和结果,也如同上次一样是——“痛并快乐着”!
2020年10月19日(周一)(结束隔离的日子)
感谢有你
今天是第二次核酸检测出结果的日子,我焦急地等待着。
此刻楼道里不时传来欢呼声,我明白是同楼的人已拿到了《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告知书》。虽然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很有信心,但从医护人员手中接过自己的《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告知书》时,我还是抑制不住地狂喜,因为这是对我健康的权威证明。从这一刻开始,我就可以安心地与家人团聚了。
走出隔离酒店我不禁百感交集、感慨万千:
隔离酒店是我们归国的第一站,隔离期间,酒店工作人员的细心、热心、用心的服务,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隔离,而是在家里被照顾着,也使得这集中隔离观察的场所,成为了我们身心中转、栖息的港湾。
医学观察是我们集中隔离的主要目的,有这样一群人,我熟悉他们的声音、身影,却从未见过他们真正的容貌,也无从知晓他们的真实姓名。但我明白,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白衣天使”!他们用他们自己的生命守护着我们的生命。
14天来,我在这里隔离了病毒但并未被隔离关心;隔离了身体但并未被隔离爱,我被这里的人们感动着、温暖着。“你许我三冬暖,我愿你春不寒。”愿早日战胜疫情,我们一起拥抱春暖花开!
美国《华人》杂志2021年三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