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2024年1月6日晚,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ZOOM上举行。理事会成员李岘、文昊、谭瑞钦、崔萍、史德亮、苏飒、许晓妮全部参加了会议。

会议议题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进一步明确新一届理事会成员的工作职能;讨论通过三年一届的第四届顾问团成员名单;讨论通过一年一届的2024年艺委会名单;确定2024年1月27日换届大会筹委会名单。理事会全体成员通过了上述各个团体的提名。

第四届顾问团成员有:张雅⽂、王志明、白杨、周愚、郭熙、曾晓文、吕红、贾⾮、李凡予、余惠芬

2024年艺委会的成员是:艺委会总召集人、协会网站总编、《龙裔文学》总监制李岘、召集人史德亮、网站技术总监、诗歌和文论文体委员文昊;网站文字编审胡忠谦、网站文字编辑赵燕强、“旅美作家 CWAA 有声频道”主编崔萍;《龙裔文学》总编李凡予、小说和影视文体委员任国平、散文和随笔文体委员葛杭松。

1月27日召开的协会换届大会筹委会的工作人员有:李岘、文昊、谭瑞钦、崔萍、史德亮、苏飒、许晓妮、李宜璇、简妮、陆青、胡忠谦。

  会议的第二部分主要是由李岘主席介绍换届年会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她说:自第一次筹委会工作会议以来,在短短不到十几天时间里,第四届理事会全体成员同心协力地正在把各自分工的任务逐一落实。到目前为止,落实了年会赞助经费、完成了年会部分颁奖奖杯和证书的制作、完成了九位永久会员的入会手续和一名新会员的入会程序、落实了年会的餐饮订购、开始了线下会议的报名接龙以及邀请特邀嘉宾的工作。

  接下来是理事会成员兼筹委会各工作组组长,分别就各自负责的工作进行了汇报和交流,确保了后续工作的顺利完成。最让大家感到高兴的是,许多居住在美国其他城市的会员愿意自费来圣地亚哥参加年会。

  会议的最后一项是讨论和落实策划流程。秘书长崔萍详细地介绍了年会当天的流程表,包含线上线下会议的衔接、会议的技术操作、线下参会人员的接待工作、时间把控、颁奖方式、抽奖物品和晚餐方式等诸多相关细节,都一一落实到每一个人,并以此表格作为备忘录跟进工作的落实。

  会议开了近4个小时,打破了以往开理事会的记录,但是大家却在深夜话别时,依然意兴阑珊地表示:一定要竭尽全力地把27号的年会工作搞好!

图(左上起):协会副主席文昊、主席李岘、财务长谭瑞钦、副秘书长史德亮、秘书长崔萍、外联理事会许晓妮、会员理事苏飒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秘书长崔萍报道)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24年换届年会(一号通知)

玉兔欢跃辞旧岁,金龙飞舞迎新春。亲爱的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各位文友,美中作协定于2024年1月27日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四季如春的加州圣地亚哥市举办三年一度的换届年会。热烈欢迎五湖四海文友莅临加州参加盛会,共叙作家情怀,分享写作心得!此外,这也是疫情以来,美中作协第一次举办线下盛会,有的文友更是第一次参加年会,让我们借此机会会见旧雨新知,畅谈美好未来!

    年会将在圣地亚哥繁荣的商业区内One Del Mar大楼宽敞明亮的会议厅举行,这里离太平洋只有2英里的距离,周围海滩遍布、风景秀丽、是冬季旅游和会展的绝佳场所。

    年会期间,每位参会文友不仅有机会展示和推广自己的专著,而且在会议期间可以安排简短的发言。文友们将会听取协会年度工作报告、了解作协的成长历史,参加隆重的颁奖和颁证书典礼。除此之外,作协还准备了精美的礼品供大家抽奖。年会当天,作协还为与会嘉宾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开完年会后的第二天上午,外地文友将有机会在本地文友的陪同下在圣地亚哥参观并共进午餐。有意出席线下活动的文友请与会员理事苏飒联络sarasu88@yahoo.com。  

    由于经费所限,交通费和住宿费等其它费用采用自费的形式,请需要订机票和旅馆的朋友早做准备。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作协是拥有美国联邦政府批准的501(c)(3)免税资格的公益团体,文友们参加年会的费用应该可以抵税。如有问题请向作协财务长谭瑞钦先生请教 dansht@sbcglobal.net

    如有文友实在无法到圣地亚哥参会,作协也予以理解,并准备了线上参会时间,请不能莅临圣地亚哥的文友务必参加。由于时间关系和技术原因,线上文友以听会为主,而没有单独的发言时间。

随着年会日期的接近,各项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展开。敬请大家留意接下来的通知,跟进年会的最新消息。

 

以下是年会的相关信息:

 

时间:2024年1月27日下午3:00——8:00(加州时间)

地点:One Del Mar 大楼(12544 HIGH BLUFF DRIVE, SUITE 400, SAN DIEGO, CA 92130)

人员:美中作协全体成员及特邀嘉宾

住宿:居住在圣地亚哥或南加州的文友可以当天参会,无需安排住宿。远程的文友可以参考协会提供的宾馆信息。目前作协找了几个会场附近的宾馆,走路20多分钟就能到达会场,十分方便(作协也会安排车辆把大家接到会场)。当然,如果参会嘉宾住在别的旅馆,则需要自己解决到会场的交通问题。请看通知下面的宾馆链接,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联络副秘书长史德亮deliangshi@gmail.com 加以解答。

  

会场附近旅宾馆信息如下:

1. DoubleTree by Hilton Hotel San Diego - Del Mar

11915 El Camino Real, San Diego, CA 92130
https://maps.app.goo.gl/MRfJ8s4LNY67BRtv5

2. Hampton Inn San Diego/Del Mar

11920 El Camino Real, San Diego, CA 92130

https://maps.app.goo.gl/hfomi5eHC6Ur4fut5

3. Residence Inn by Marriott San Diego Del Mar

3525 Valley Centre Dr, San Diego, CA 92130

https://maps.app.goo.gl/4X5DfrfjikJqM7SGA

4. San Diego Marriott Del Mar

11966 El Camino Real, San Diego, CA 92130

https://maps.app.goo.gl/Tr3ENuq6oamKcL2A9

 

(美中作协2024年年会筹委会)

2023年12月22日

今冬采撷阳春暖,再筑梦想迎新春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预备会议暨2024年年会筹备会简讯


  2023年12月17日晚,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预备会暨2024年换届年会筹备会,借助ZOOM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第四届理事会全体成员,他们是李岘、文昊、谭瑞钦、崔萍、史德亮、苏飒、许晓妮等,同时他们也是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24年年会筹备会各组的负责人。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的选举,是从2023年10月15日换届监事会发出通知宣布竞选开始的。到2023年11月5日换届监事会公布投票结果,李岘以高票当选第四届理事会主席。从2023年11月10日新当选主席李岘向换届监事会提交组阁新一届理事会的具体要求,由监事会通知全体会员均可竞选理事会职务,其后,经过一个多月收集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参选自我推荐表格和综合考量,由主席从中选出七位理事会成员,到2023年12月15日换届监事会和李岘主席审议通过,并在王志明律师的审核和见证下, 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的七位成员名单和分工:主席李岘、副主席文昊、财务长谭瑞钦、秘书长崔萍、副秘书长史德亮、会员理事苏飒、外联理事许晓妮。至此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新一届理事会历时两个多月的选举,终于圆满完成。

就在第四届理事会成员还未走马上任之际,为了切实办好2024年美中作协年会,李岘主席就及时召集了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预备会暨2024年年会筹备会,围绕2024年年会的各项议程展开了分工、讨论,第四届理事会全体成员第一次集结亮相。

会上李岘主席明确新一届理事会成员的分工和职责后,强调这次会议的重点是筹备2024年1月27日的换届年会。她说:疫情三年,美中作协的年会都是在线上举办。这次换届年会虽然是线上线下同时举行,但是活动以线下为主。鉴于协会成员居住在美国不同的城市,我们不仅要鼓励和欢迎大家参会,还要把线下的活动搞好,为大家创造一个以文交友、欢聚一堂的学术氛围。为了确保年会的顺利召开,我们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将是这次年会筹委会的主力,以期带动当地的会员参与筹委会的具体工作。

之后,秘书长崔萍就2024年年会策划方案作了阐述。明确年会于2024年1月27日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举行,会议形式为线下线上同步进行。届时将邀请国际文学团体的主要成员、专家学者、赞助商、当地社团领袖、美中作协全体成员、荣誉会员参加。为切实做好年会活动的各项组织工作,特成立了年会活动组织筹备机构,负责整场活动的指挥、协调和督察。组织筹备机构由作协第四届理事会成员和部分住圣地亚哥的作协成员组成。同时对年会工作做了人员和任务上的分工。李岘主席任总指挥、副主席文昊任副总指挥,下设了六个组,分别是:

1.  策划组 组长:李岘  组员:理事会全体人员

职责:负责年会整体方案的策划、起草、确定;负责年会各种文案的确定及写作;负责年会各项工作的监督、跟进; 负责年会各项与协会成员有关的通知及跟进;负责年会住圣地亚哥参与筹备人员的确定;负责年会邀请嘉宾的名单和能否参加的落实工作;负责大会报告的PPT的图文制作。

2.技术组   组长:文昊   副组长:苏飒等

职责:负责年会的视频制作及归档;负责与会场技术人员的前期对接;负责年会现场音视频的操作。

3. 外联保障组  组长:李岘  副组长:许晓妮

职责:负责跟进特邀嘉宾的邀请工作;负责年会所需添置物品的购买、安置;负责年会餐饮、车辆(给外地成员)的落实;布置会场及图书展示区。

4.财务组   组长:谭瑞钦

职责:负责跟进广告赞助者2024年网站及年会广告的到位;负责起草年会财务报告;负责年会各项费用的支出管理。

5. 文案组   组长:崔萍  副组长:史德亮

职责:负责前期与会场联系人的对接;负责年会所需文案的整理、写作;负责年会司仪串联稿的写作;负责年会司仪及文艺节目的落实及对接;负责各种证书、奖牌的购买、邮寄和制作;负责年会现场程序的执行指挥。

6.接待组   组长:苏飒   组员:第四届理事会成员

职责:负责会前作协全体人员的通知与统计;负责现场来宾、协会成员的接待;负责外地来参会的成员的前期对接及后期各项事务的落实;负责年会进程中的拾遗补缺事项;负责现场人员疑问的解答和需求的解决。

就2024年年会的各项工作,与会全体人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大家共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献计献策,即统一了认识、完善了方案又明确了任务。全体人员一致同意年会各项工作方案,表示全力按照方案要求的任务、时间去完成各自的工作,为办好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24年这四年来的第一次线下年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会议历时近三个小时,但全体人员始终情绪饱满、热情不减。

左上起:外联理事许晓妮、协会主席李岘、副秘书长史德亮、会员理事苏飒、副主席文昊、财务长谭瑞钦、秘书长崔萍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秘书长崔萍报道)

美中作协第四届理事会竞选工作圆满完成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换届监事会(通报七)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会员:您好!

    按着本换届监事会《通报一》规定的选举规则,经自荐参选和李岘主席以及本换届监事会审议通过,并在王志明律师的审核和见证下,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的七位成员名单,兹向协会全体成员通报。

    截止到美西时间2023年11月5日,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四届主席选举投票结果,本届主席李岘以71票赞同,1票弃权的投票结果当选为新一届协会主席。其后,经过一个多月收集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参选自我推荐表格和综合考量,由主席从中选出七位理事会成员有:主席李岘、副主席文昊、财务长谭瑞钦、秘书长崔萍、副秘书长史德亮、会员理事苏飒、外联理事许晓妮。至此,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产生。

    详情请见各位理事会成员的申请表。

    上述成员将从2024年1月1日开始履行职务。       

附件是七位理事会成员的申请表格,供大家了解每一位成员的背景与工作职责。本届换届监事会的工作到此结束,后续工作将由李岘主席跟进。谢谢您对选举工作的支持。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四届换届监事会律师:王志明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李  岘

                            2023年12月15日公布

第七届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 暨“新移民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转载《龙裔文学》华人世界文化热点2023年12月1日 报道:

2023年11月4日,第七届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暨“新移民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究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开幕。大会由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世界华文文学与传媒研究中心承办。百余名海内外学者、专家、作家汇聚一堂,共襄盛举,合著国际新移民华文文学学术共同体崭新篇章。

此次会议以“世界华文文学格局中的新移民文学”为主题,围绕“世界华文文学与新移民文学”“新移民文学史的生成、构建和发展”“新移民文学与中国大陆文学的互动”“新移民华文作家作品研究”等议题展开全方位、多层次讨论。深秋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天朗气清,银杏流金,文澴楼南附楼同声传译会议中心迎来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参会嘉宾。上午九时,研讨会开幕式准时开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侯振发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罗晓静、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会长卢新华、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朱文斌分别致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世界华文文学与传媒研究中心主任胡德才主持。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前任会长王威从北京发来贺电,胡德才代为宣读贺电。首先,侯振发代表学校对研讨会的顺利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对远道而来的海内外嘉宾和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对一直以来关心与支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罗晓静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众多学者在国际新移民文学领域的研究和创作付出表示由衷敬意,对长期以来支持学院发展的学者作家表示衷心感谢。

李修文主席代表湖北省作家协会,对研讨会的隆重召开表示衷心祝贺。他指出,改革开放至今40多年来,中国大陆以外各个国家地区以汉语进行写作的华文作家已经创造出不计其数的优秀作品,形成了具有强烈辨识度的华文文学门类,为海外华文文学写作开创了一脉活水。新移民华文作家正以东西方交融多元化传承的方式,承担着世界格局和版图上的中国书写,丰富着中国故事的讲述方式。他表示,新移民华文文学作为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了最新鲜的活力和经验,相信也将会为全世界华文文学的蓬勃发展贡献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卢新华高屋建瓴,饱含深情,用三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他说道,热烈祝贺第七届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暨“新移民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开幕,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他对莅临参会的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对学界、业界同仁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感谢所有海外作家朋友们远涉重洋,在疫情结束之后汇聚一堂,共襄盛举”。他对嘉宾们在本次论坛中的思维碰撞、观点创新表达了希冀。

朱文斌代表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对四面八方到来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谢意。他回顾了新移民文学的发展历史,表示如今新移民文学正迈向春华秋实的成熟季节,正朝着学科建构的方向凝心聚力谋发展。朱文斌对新移民文学的特点做出总结,并结合学界研究指出新移民文学目前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期待大陆学者推动新移民文学研究向学科化、系统化、多元化前进。本次论坛主题深刻重大、老中青各代人才齐聚一堂,他相信新移民文学研究必将得到长足发展,构建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大格局的学科构想将不再遥远。南昌大学教授陈公仲以《新世纪华文文学之我见》为题,回溯老、中、青三代杰出华文作家,结合其创作成果阐明了不同时代华文作家在华文创作上做出的突出贡献,从题材广度、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三方面高度肯定新世纪以来世界华文文学尤其是新移民文学取得的长足进步。他掷地有声地指出,爱祖国不看身在何处,要看心在何方,相信海外华文文学作家能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为华文文学创造出更多美好优秀华章。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刘俊以新移民作家张翎的新作《归海》为主要讨论对象,探寻其小说的独特气质,梳理了张翎的系列作品。他谈到,张翎等一批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的创作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的新视角,其思考的问题、表达的方式是观照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三只眼,极富启发性和指导性。

海外作家、评论家陈瑞琳以《新移民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为题,以新移民文学的新动向为切入点,回顾了声势浩大的海外“新移民文学”过去40年来的沉潜磨砺,指出其文学创作主题的变化:从过往立足乡愁情结正面书写异域生活的文化冲突到在“超越乡愁”的高度上寻找新的文化认同。陈瑞琳以战争叙述、人性救赎等为例,认为未来海外新移民写作主题不会枯竭,将会不断表现人类必将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命运。

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荣誉会长叶周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选择写作者的位置》为题,从作为写作者的心灵感受与思索出发,分享了自身从非虚构写作向小说转型的创作经历。他呼吁海外华文作家以剖析者的身份回望中国历史,以望进沧海的目光回看故乡,创造属于自己记忆的文化空间。

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原会长少君以《华文网络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为题,剖析华文网络文学现状、早期网络文学的写作及网络文学的基本特征。他总结了网络文学的主要类型,指出每类都有其独特的情节模式、背景设置、人物塑造,拥有数以万计、百万计的固定读者。因此,少君希冀学界业界对华文网络文学予以更多关注,以更开阔的视野丰富新移民文学的学科理论建设。

澳大利亚华文作家张奥列认为新移民文学的写作是对心灵自主的书写。他从新移民作家的视角出发,分析新移民作家的创作背景和独特的移民经历,指出新移民文学在原乡与新乡、东方与西方、双重经验与双重文化的交叠下催生出一种新的眼光。“这种新的眼光兼具历史情怀和国际视野,更具备心灵自主的书写优势,因而更能冲击人性的爆点,直抵人性的痛点,生发人性的共情。”

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凌鼎年作了题为《新移民创作与微型小说》的报告。他从新移民微型小说的作家队伍、作品赏析、作品创作三个维度,介绍了新移民创作与微型小说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凌鼎年相信,在文化日益多元交融的大背景下,随着新移民人数增加、微型小说文体愈加成熟,新移民微型小说也会佳作迭出,进入主流读者市场。

欧华新移民作家协会主席梦娜以《新移民华文作家作品研究——欧华新移民文学创作中多元文化现象》为题,从欧华新移民作家协会的诞生讲起,列举多部新移民华文作家作品,介绍“跨国婚恋文学”及其背后的文化融通现象,解读欧华新移民文学对底层人物描写的本真叙事。“文学创作本身是寂寞的,而真正生动灵性的好文,往往诞生于寂寞的坚守中。”她表示,研讨会的召开预示着“新移民文学”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文学春天。

西班牙华文作家赵彦作了题为《所有的文学只叫一个名字》的发言。她认为,无论新移民文化亦或是华文文学,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学”。赵彦从文学的功能、文学的母题、永恒的文学巴别塔三方面,探讨华文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关系,提出用“不确定性”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主编李良分享了《边际伦理与新移民文学间性叙事》的研究。“向前面看,新移民主动地在移居地努力实现文化认同并遥望未来;回望家乡,他们被动地在内心里反刍沉淀乡思亲情并烙刻过去。”李良提到,新移民作家在“离开-回来”间交替往返,其边际身份影响并制造了他们独有的情感特征与复杂的价值认同,其文学叙事往往表现出文化间性特征。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李岘以题为《从集体书写经验看新移民文学视域下的“移民情结”》一文在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她说,在世界华文文学视域下探讨新移民文学的特点,势必要涉猎移民文化对其实质性的影响。而这个过程不仅贯穿着“原乡文化与他乡文化的隔阂与冲突”,还体现在主、客观“被边缘”的异质性和丰富的变异性中。身份认同、文化转移、语境变化,使移民文学因“移民情结”而有异于本土文学。因此她在文中解读了“移民情结”的概念和内涵、解读了集体书写经验下的“移民情结”、解读了集体书写中的个体经验——通过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成员的作品,以集体书写经验分析新移民文学视域下的“移民情结”。她认为,新移民文学最大的特点是在地者书写自己的移民经验。书写者本身就是“他乡文化”的融入者,受“原乡文化”的影响很大,故在远离本土文化后,在异质文化的裂变对峙中,经历着“被边缘”的痛苦。这种“被边缘的移民情结”不会因岁月而消逝,却会因其沉淀而厚重。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今年出版的文集《心叙——美国中文作家作品集萃三》收录的作品都是美中作协成员书写三年新冠疫情的作品。三十万字,除三篇学术性文章之外,所有的作品都以不同的文体和文风,记录了新冠疫情带给人类灵与肉、生与死的考验,通过不同角度的个体叙事,构建出一个属于人类共情的记忆。尽管文集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以三年疫情为背景,通过个人体验,将个体与集体、历史与现实、认同与冲突等叙事性书写在不同文体中体现出来,但是在“身份变化、文化迁移、多元共存”的个体认知和语境中却有着很大的区别。作者因其生活背景、移民状态和身份建构的不同,对于文学语境的表现方式也有所差别。这种不同层次的“移民情结”恰恰是新移民文学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她还提到,在三年新冠疫情中,美中作协有三位成员出版了书写疫情时代的专著。洪萍的《美国日记》和李莉的《2020》都是以纪实体的文学形式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状态和个人感受,她自己今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无处安放》应该也是第一部以虚构文学形式呈现出这段历史的长篇作品。通过对《无处安放》的作品分析,她进一步阐释了“移民情结”作为新移民文学视域下的特点之一,就需要学术界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从而提高我们对于新移民文学语境的深入理解,对于海外华文作家多方位、多样化的个体认知加以包容。最后她说,新移民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移民情结”是新移民文学的核心部分一样,不容忽视,也无法忽略。因此,只有深入透析移民文化,才能捋清新移民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使其能以独有的姿态和魅力在世界华文文学领域里大发异彩。

嘉宾们就新移民文学研究议题各抒己见,于思想交锋中增进理解,于言语交流中凝聚共识。本次研讨会搭建了国际新移民华文文学交流的平台,凝聚了未来新移民文学发展的共识,夯实了新移民文学发展的根基。会上,海外作家评论家陈瑞琳女士、南京大学刘俊教授、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授朱文斌、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艳芳、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毕光明教授、郑州大学文学院樊洛平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艾尤教授、郑州大学文学院樊洛平教授、南昌大学文学院李洪华教授、福建社会科学院肖成副研究员、盐城师范学院孙晓东教授、汕头大学曾小月副教授、绍兴文理学院古大勇教授、德州学院丰云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肖画副教授、旅欧华文作家老木等专家学者对参加大会学术报告的发言人做了学术点评。

大会由南京大学刘俊教授对本次学术活动进行了生动而精辟的总结。他说:我们很欣喜地发现这次海外作家发言的特点之一是发言者对海外文学的历史,包括源流梳理,多元形态、脉络发展和网络文学等做了深入的介绍。第二个特点是很多作家结合自己的创作对海外新移民文学的特征进行了概括和历史反思,包括位置的选择、心灵自主的状态、多元文化形态的传承、自我启蒙、移民情结、文化意识等学术性的思考,以他们的生活创作经历为我们学术界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第三特点是海外作家的格局很大,从个人创作和学术观点深入到文学团体及区域多方位的思考,关注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题。这次会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最后,他代表参会人员感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学院院长罗小静和前院长胡德才教授及师生对这次文学盛会给予的鼎力支持。

本次大会为期2天,举行了7场主题报告,与会专家围绕“世界华文文学与新移民文学”“新移民文学史的生成、构建和发展”“新移民文学与中国大陆文学的互动”“新移民华文作家作品研究”等议题展开全方位、多层次讨论。澳大利亚华文作家张奥列当选新任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会长。未来,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将继续挖掘新移民文学的广度与深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绽放文化交流新姿态。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则删)

大会报道图片拾遗:

以上花絮图片由李岘提供

《相互交流 拓展朋友圈——李岘一行拜会了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和世界华文文学微型小说研究会》

美中作协本月文讯:

 

         金秋十月,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李岘博士借中国之行,专程拜访了中国研究世界华文文学的机构和专家学者,以此加强协会对外学术交流及合作的关系。
   10月初,李岘主席与协会顾问团成员李凡予应邀拜会了世界华文文学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凌鼎年先生。主客一行在太仓参观了“凌鼎年文学馆”。三层楼的馆藏有凌会长终其一生的文学成就:个人专著64部、主编各类文集239本,获奖无数。

参观完由贾平凹题词的“凌鼎年文学馆”之后,双方针对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探讨在2024年联合举办学术活动的具体意向。分手时,凌会长赠送给李岘主席三本书,有近百万字的《凌鼎年文学纪年》,凌鼎年微型小说新作精选《庚子年笔记》和凌鼎年作文指导馆《各国名家寄语纪念册》。李岘主席也赠送给凌会长一本刚刚出版的文集《心叙——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作品集萃三》。

(合影右起:李岘主席、凌鼎年会长、李凡予顾问)

(合影右起:李岘主席、凌鼎年会长、书法家陆诚先生)

10月上旬,李岘主席还专程去广州拜访了办公地点设在暨南大学的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和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研究中心的基地,并在作协顾问团成员余惠芬教授的陪同下,拜访了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专家蒋述卓教授与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研究中心的基地主任白杨教授。李岘主席代表美中作协分别赠送给蒋述卓教授和白杨教授作协文集《心叙》和她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无处安放》。蒋教授也回赠了两本他的新文集《生命是一》和《典范与重构》。交流中,李岘主席介绍了美中作协的现状与愿景,表达了美中作协愿意联手其他文学团体一起为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与壮大贡献一己之力的美好愿望。

(图右起:蒋述卓主席、李岘主席)

(图右起:李岘主席、白杨会长)

(图右起:余惠芬顾问、李岘主席)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报道

《心叙——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作品集萃三》正式出版发行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历时半年,在编委会和协会成员的通力合作下,终于在金秋九月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心叙——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作品集萃三》这部文集。

该文集含随笔19篇、诗歌10首、散文16篇、短篇小说20篇、微型小说6篇、报告文学2篇、文论3篇及三万字的“协会大纪事”及“会员简介”近三十万字及大量的图片。书中除有一定学术性的“文论”之外,所有的篇章都以不同文体和文风,以诗性之思的文学语言,记录了新冠疫情带给人类灵与肉、生与死的考验,通过不同角度的个体叙事,建构出一个属于人类共情的记忆,达到了出版这部文集之初的设想。文集编委会由七人组成:主编李岘;副主编李凡予、胡忠谦;责任编辑文昊、郝晋、史德亮、葛杭松。

编委会自今年3月初就开始征文,许多作协成员都积极配合作协文集的要求提供稿件。编委会经过初审、复审、校对、排版,排版校对等历时半年,终于付辛问世,彩色印刷。  目前读者可以在亚马逊上购买:https://a.co/d/h6s6HAH

协会将在2024年1月27日的年会上为该文集剪彩!

前言

嵌入灵与肉的文字,爱你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李岘

        自2023年3月10日成立了《心叙——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作品 集萃三》编委会,直到此刻我要为这部文集写序,我和编委会其他六位成员历经五个月的征稿、收稿、初审、复审、终审和排版各个阶段,我以为自己对收录到文集中的文字已经麻木,没想到我此刻 在键盘上敲出的第一个词汇是“爱你”。我一惊,这样感性的文字怎么能概括沉淀着协会几十位文友的泣血之作呢?然而,我突然间明白,我爱《心叙》是因为其间的每一篇文章都浸透着三年新冠疫 情带给人类的灾难,字里行间透过文学的审美层面着力于探寻人性 的本质和灾难时期的社会复杂性,通过个人体验,将个体与集体、 历史与现实、认同与冲突等叙事性书写贯穿全书,既有对个体创伤 与集体经验的精准剖析,也有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探讨。 所以,此刻我不能不感性地说,《心叙》是由嵌入灵与肉的文字合 集而成,能以主编的身份为它振臂欢呼,是我的骄傲,是美国中文 作家协会的自豪!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 Chinese Writ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简称: 美中作协/CWAA)成立于2015年9月12日,是由生活在美国并热 爱使用汉语写作的华人和其他族裔的人组成的非政治、非宗教、非 营利的文学团体;是美国加州政府批准注册、享有联邦政府501(c)3 免税资格的文学公益团体;也是世界华文文学联盟成员。作协旨在 推动汉语传播、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美国多元文化、创建文学创作 平台,以作协网站www.chinesewritersusa.org为实体,鼓励分散於美 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在非主流语言环境中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协 会主办的“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和《龙裔文学》公众号等传 播平台,与全球其他文学团体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为会员搭建一 个国际交流平台、为专家学者研究世界华文文学提供第一手资料。

        在此之前,协会出版过《心旅——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作品集萃一》 和《心语——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作品集萃二》,以文体分类汇集协 会成员的作品,并以“协会大纪事”记录三年一届理事会期间所完 成的工作及会员取得的创作成就。

      《心叙——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作品集萃三》含随笔19篇、诗歌 10首、散文16篇、短篇小说20篇、微型小说6篇、报告文学2篇、 文论3篇。除有一定学术性的“文论”之外,所有的篇章都以不同 文体和文风,以诗性之思的文学语言,记录了新冠疫情带给人类灵 与肉、生与死的考验,通过不同角度的个体叙事,构建出一个属于 人类共情的记忆。许多作品都表现出对“身份变化、文化迁移、多 元共存”等现象的独特透视,突破了国族界限,强化了以人为本的 主体性。

      《心叙》还以“协会大纪事”的形式统计出这三年来协会成员 的创作成就。自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协会成员一共出版了 53部个人专著:

        长篇小说有:李岘的《微时代VS青春祭》《无处安放》;史 德亮的《芥子梦》(上、下两部);顾尔石的《食魔》《道庄生 遗闻》;强颂今的《留美色戒》(上、下两部)《纽带》;秦剑的《冥土》; 梅扬的《山上有伙儿贼》《柳絮〉〉;张挺的《弑爱》;蒋霞萍的《克 罗地亚的枪声》《情归何处》;甘芳名(依然)的散文小说集《蓝月》; 邱跃辉(青竹)的纪实文学《翻开泛黄的记忆》;孙若滨的《企鹅会飞》; 汪玥含的《蓝翅膀系列小说》全套六册;叶正盛《阿穆尔的飞龙鸟》。

         散文随笔文集有:吕红的《让梦飞翔》;袁瑞珍的《灿烂瞬间》《剪 一片月色藏入江底》《静看花开》;李岘的《李岘视点》;洪萍的《美 国日记》;汪玥含的《我和北大剧社》;梅卿的《梅卿看世界》(二、 三册);郑茹菁的《舍得欢喜典藏版》;郝晋的《让孩子自己去打拼》; 蒋霞萍的《船上人家》;强颂今《国家记忆美利坚见闻》。

         报告文学有:张雅文的《为您而生》;蒋霞萍的《如皋寻找 1939.5.25》《青天在枕月在怀》;顾尔石的《道生庄轶事——顾氏 庄园百年兴衰记》。

         诗集有:甘芳名(依然)的《自那以后》《随诗随笔》;熊泽民(怀 斯)的《月亮在东边太阳在西边》;邱跃辉(青竹)的《往事如烟》。

        学术专著有:郭熙的《新编应用语言学》《全球华语语法-马 来西亚卷》;吕红的学术专著《身份认同与文化构建》;史德亮的 《ChatGPT实用指南》;张泉的《创作回顾》。

        影视剧本有:曲伊诺的24集电视剧《你是我最甜蜜的心事》; 秦剑的电影《美国飞虎队》;任国平(梧桐)的电影《风雪西埃拉》

       另外还有获奖作品20部:

       曾晓文:长篇小说《梦断得克萨斯》2022年获“首届华人影视 文学奖”;中篇小说《金尘》获2023年“第二届世华影视奖小说奖”。

       任国平(笔名梧桐):小说《墓碑镇的中国玛丽》2022年获“第 一届世华影视文学笔会最佳影视小说奖”;电影剧本《风雪西埃拉》 2023年获“第二届世华影视奖最佳电影剧本奖”。

        吕红:长篇小说《美国情人》获2023年“第二届世华影视奖小 说奖”。

        秦剑:剧本《美国飞虎队》2023年获“第二届世界华人影视奖 优秀剧本奖"

        史德亮:长篇小说《芥子梦》2023年获“第二届世界华人影视 文学奖”。

        李岘:长篇小说《微时代VS青春祭》2023年获“第二届世界 华人影视文学奖”。

       袁瑞珍:作品《心随菊魂舞》2022年获《格调》杂志"首届格调.美 文奖";散文《一场隐姓埋名的山海绝恋》2022年获中国散文学会、《散文家杂志》纪实散文主题征文大赛优秀奖。

        邱跃辉(笔名青竹):诗歌《追梦》2023年获传世图书策划出 版中心《中国2022年度诗歌排行榜》一书二等奖;诗歌《钟声》 2023年获第三届紫金花诗歌奖(香港)“和平与安宁”国际诗歌大 赛二等奖;诗歌《翻阅生命》2023年获海外华英文学联盟“海外华 英百强诗人大赛”“百强诗人”称号。

        唐丽萍:微型小说《缘》2022年获首届“万绿湖杯”全国小小 说大赛二等奖;微型小说《我被录用了》2022年获《今古传奇》评 选优秀奖。

        沈林沼(笔名常照):短篇小说《古城枫林》获“2023年度儒 林文院第二期优秀作品奖铜奖"、“古体诗《常照诗选9首》2023 年获第三届’中华杯'国际华人文学大赛诗词曲赋三等奖”。

        张敏芝:小小说《剪头发》2022年获南加州高校联盟《美国故事》 征文一等奖;散文《远方的诗》2023年获奇诺岗华美协会第六届廖 一鹏/波司登奖中文征文比赛三等奖;诗歌《初恋》2023年第四届 法拉盛诗歌节二等奖。

          除此之外,文集“协会大纪事”中还记录了协会力推作协成员 作品的公众平台的工作成绩:

         协会网站“每月集锦”三年间共推出15部专著、54篇小说、 80篇随笔、84篇散文、194首诗歌、10篇报告文学、14篇论说文。

       《龙裔文学》微信公众号自2021年5月1日创刊以来,共计刊 发26期180个子栏目,209篇各类内容681472字和大量图片(汇总 约100万字)。自2020年改刊,将九个子栏目合并为:华人世界文 化热点、世界华文作家动态、新作品鉴、文苑杂谈、每月集锦、有 声频道等六个子栏目,成为世界华文文学交流的国际平台。

        “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自2018年4月开播至今,已录 制上千集协会成员的有声作品。仅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录 播作品就有诗歌149首、散文81篇、随笔82篇、小说86篇、报告 文学11篇、论说文14篇、影评5篇、游记4篇、中篇小说9部62集、 长篇小说10部395集,共计:889集,通过覆盖全球的“喜马拉雅 音频网络”扩大了作品的影响力。

        协会艺委会自2021年创建以来,每年一届,至今已有三届,共完成了十期命题征文、十一期网络论坛,以及本次出版作协文集《心 叙》的编辑工作。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简称UCLA)东亚图书馆于2020年 开始永久性收藏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网站,并于2022年11月设立 CWAA Collection专门收藏美中作协成员的作品,是该馆首次以华 文作家社团的名义设立专项收藏。

        美国《华人〉〉月刊杂志于2022年8月起推出“美国中文作家 协会文学佳作专栏”,每月选登协会成员三篇原创作品。

        经验告诉我们,灾难的暗影并不会掩盖人性的光芒。文学的力 量不仅使我们能够捕捉到灾难时刻的实质与变迁,还能触动更深层 的人性共鸣和文化自觉。《心叙〉〉即是这一信念和追求的见证,是 我们为世界华文文学的兴盛付出的努力,也是对于灾难、人性和社 会多重维度的诚挚探索。

       历史应该得到记录,记忆也应该得到保存。在这个过程中, 千千万万个个体记忆便构成了宏大的集体记忆。我们希望《心叙》 中的作品不仅是新冠疫情的文学回应,更是一次对人类、社会和文 化交织复杂关系的深刻解读,为世界文学史上的这一特殊时刻留下 坚实的人文印记。

        为此,请允许我代表作协理事会感谢《心叙》编委会七位成员历 时半年的努力,终于使这本近三十万字的文集问世。也请允许我代表 编委会成员,感谢作协成员的积极配合,确保了文集内容的丰富性和 文体的多样化。当然,我还要以协会主席的身份对赞助这次文集的个 人和团体予以最诚挚的感谢,谢谢您们对美中作协的鼎力支持。

       “浪迹天涯寻梦,皈依中文同盟”,让我们携爱同行!

2023年8月8日于美国加州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美国中文作协第三届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简讯

美国中文作协第三届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3年9月1日(星期四)晚八点至十点举行了Zoom云端会议。主席李岘、副主席文昊、秘书长崔萍、财务长谭瑞钦参加,会员理事苏飒因故缺席会议。

会议第一项议程是由李岘主席对上个季度的工作作了总结。总结如下:

   1、2023年7月中旬,“第二届世界华人作家笔会”暨“首届国际华语原创IP电影节”在温哥华隆重举行。欧美影视协会和世界华人周刊主办了这场盛会。著名作家严歌苓、诗人杨炼,以及来自亚洲、欧洲、澳洲和北美洲的一百余位华文作家及影视编导。作协成员李岘、秦剑、任国平、史德亮、吕红,曾晓文分别获得第二届世界华人影视文学奖、小说奖或剧本奖。李岘主席在这次笔会上介绍了美中作协以网站、《龙裔文学》公众号、“旅美作家CWAA影视频道”及美国《华人》月刊杂志专栏等宣传、发表、推广平台,希望与世界各国的文友共同推动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

2、文集《心叙——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作品集萃三》按照预定时间表于八月底完成图文排版校对工作。出版社排版后,主编李岘与副主编胡忠谦校对7版才确定印刷稿。8月30日已经正式上网发行,9月份应该可以收到成书。由于书中有全体会员的照片和许多图书照片,所以理事会决定彩色印刷。总之自3月10日启动七人编委会工作以来,历时半年时间,《心叙——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作品集萃三》含随笔19篇、诗歌10首、散文16篇、短篇小说20篇、微型小说6篇、报告文学2篇、文论3篇及三万字的“协会大纪事”及“会员简介”近三十万字及大量的图片。书中除有一定学术性的“文论”之外,所有的篇章都以不同文体和文风,以诗性之思的文学语言,记录了新冠疫情带给人类灵与肉、生与死的考验,通过不同角度的个体叙事,构建出一个属于人类共情的记忆。李岘说责编文昊、郝晋、史德亮、葛杭松及副主编李凡予、胡忠谦及主编李岘都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心力才使《心叙》圆满问世。

3、文集赞助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所有赞助经费均为作协主席李岘一人筹集,非常不易,但是效果喜人,不但解决了文集出版的经费,同时还为龙裔文学、有声频道、网站更新以及作协今后的活动提供了经费。在这个过程中,财务长谭瑞钦先生一直配合给赞助方寄Invoice和收据,确保了赞助费顺利到位。这次文集《心叙》的赞助者有: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圣地亚哥阳光地产、海丽基金会、王志明律师事务所、育才中文学校、作协会员袁瑞珍。尽管这次文集并没有请华美银行赞助,但是为了表达华美银行多年来对作协年会的经济支持,文集也列为赞助者之一加以鸣谢。另外值得表彰的是作协会员、“第八届冰心散文奖得主”袁瑞珍女士,她在没有任何商业目的情况下赞助文集一千美元,作协以文集“鸣谢”作为答谢。         

    4、2023年8月12日,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和学者论坛联合主办了《ChatGPT、人工智能和实际应用》讲座。讲座由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李岘博士和学者论坛张国瑞教授联袂主持,美中作协永久会员史德亮博士主讲。世界各地70多位文友、专家、学者、朋友参加了讲座。史德亮博士从人工智能的历史、影视文学的特点、人工智能对影视文学的影响以及最新人工智能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整个讲座自始至终生动、新颖,与会者提问积极,反响热烈。

    5、2023年第三个季度,协会又有两位颇具实力的作家蒋霞萍女士和叶正盛博士加盟。蒋霞萍著有86万字工贸题材的电视剧文学本《凤凰涅槃》;表现日本遗孤在中国的长篇小说《情归何处》;述说大运河故事的散文集《船上人家》;记录重大国际事件题材《克罗地亚枪声》,及报告文学等作品。叶正盛著有回忆录《阿穆尔的飞龙鸟》,记述作者在文革中成长,去北大荒插队落户与赴美留学的故事。

6、自2022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图书馆设专栏CWAA Collection专项收藏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成员的作品,继去年收藏了50本作协成员的专著,今年在圣地亚哥新华书店的帮助下,自三月起开始第二轮征集活动。到目前为止已有协会成员13本书到位。征书工作因新会员加盟,截止日期延至九月中旬。

会议第二项议程是理事会成员就诸多议题进行了讨论,重点是布置下一个季度的主要工作。议题有:

     1、目前网站平台的“作协动态”不能像过去那样看到所有的报道,虽然一度改进,但是目前又出现了改进前同样的情况,所以将改为“每月集锦”的形式,以年分段保留,副主席兼网站技术总监文昊负责更新。

2、 “有声频道”考虑作品形式的多样化,责成业务总监,也是作协秘书长崔萍与相关人员跟进多样化的探讨,如有可行性计划再向大家汇报。

3、主席李岘寻找到赞助经费的稿费全部捐给作协作为使用经费。

4、按照《心叙》编委会成立之初的规定,七位编委平均分配全部赞助费的10%作为稿酬,虽然不能与大家的付出成正比,但是代表协会的谢意。财务长谭瑞钦会根据分配方案跟进所有平台的经费使用落实工作。

5、作协文集《心叙》已经正式出版发行。文集出版费用不用作协成员负担,但是鉴于邮费太贵、人力不足,作协不再统一购书,请会员自行自费到网上购书。每本定价$29.00+税(通常免费邮寄)。购书网址多种,最简单的方式是到亚马逊购买:https://a.co/d/5b4Zc1d。 

6、10月15日启动监事会进行第四届理事会竞选工作。程序按照上一届进行。详情待监事会组成之后提交理事会通过,再向全体成员通报。

与会成员对讨论的所有议题都全体通过。因故没有出席的理事苏飒也以书面的方式同意理事会的所有决定。故以上各项讨论事项为理事会全体人员同意、通过。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秘书长崔萍报道

李岘新书《无处安放》发表会精彩回放(视频)

《无处安放》视频点击:

https://youtu.be/5KD1KTal3fU (美国网址)

https://www.ixigua.com/7273187078312198711? utm_source=xiguastudio&wid_try=1 (中国网址)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李岘博士于2023年8月19日在美国圣地亚哥新华书店举办了她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无处安放》,当天有近五十位文友前来听取讲座和参加了签名购书活动。

李岘在开场时表示,这次新书发布会不设主持人介绍,没有现场访谈,只想以美式新书发表会的形式,近距离地向旧雨新知介绍《无处安放》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与大家进行互动交流。她说,在坐的有她在美国相识了二、三十年的老朋友,甚至多次参加了她的新书发布会;也有从来没有见过面的新朋友,买了书阅读后到这里听她解读。正因为有这些文友们的支持,她才能保持对纯文学创作的热情,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以向死而生的创作热情去接受纯文学面临网络文学的挑战。 “我们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有70多位成员,他们都是用生命和心力来创作,他们出版了数百本的专著,所以像我这样‘向死而生’的人也是不少的。最重要的鼓励是来源于读者。”她说。

在发布会上,李岘详细介绍了《无处安放》的创作背景和主要情节。她说,长篇小说《无处安放》,力图展现“新冠疫情”时期带给人类的焦虑和衍生出来的家国矛盾及种族冲突的现实主义作品。故事以五位生活在美、中不同社会环境里的华人为主线,盘根错节的情节交叉延伸至美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呈现出他们在2020年美国疫情严重之时,面对新冠病毒和社会动荡双重囧境下的无所适从——身份认同产生的文化焦虑、代际不同产生的思想分歧、种族之间产生的对立情绪、各阶层和党派产生的不同认知等困惑。作品力图通过个体的遭遇,彰显出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宏大叙事,将家庭、社区、国家,乃至全球事件联系起来,观照个体创伤、集体经验和认同构建三个重要维度,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此唤起人们放弃相互攻击和撕裂、共同面对人类困境的良好意愿。 全书共十二章,近三十万字。由美国南方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全球发行。

之后她选读了五位主人公在书中的片段,使来宾们产生了阅读作品的强烈愿望。已经购买了这本书的两位文友在交流中毫不隐晦的说出了自己的读后感。

艺术家简妮说:“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全书的,因为人物是鲜活的,另外这么大的历史事件几乎影响到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您有勇气和才华把这个特殊时代的小人物生活反映出来很好。”。

画家李双说:“文化在文字里记录下来永远不会死亡,永远有生命力的。你有这样的勇气,这样的速度,这样的能力把新冠疫情写出来,永远会有生命力的。”

《华人》杂志创刊人马平说:“我知道你在写作这本书时丢掉了第三稿的全部文档,我知道这部书千折百回,但是你这么快就出书了,我非常佩服你的能量和脑力。”

美中作协财务长谭瑞钦先生在众人面前分享了他在疫情期间失去儿子的心痛,并说:“我因心痛写不下去,所以我佩服李岘主席的勇气,这本书大家一定要看。”

一位金融界来宾对书中有一个细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能装一万个口罩的箱子是没有的,但是瑕不掩瑜。

新华书店老板许晓妮说:李岘是有个有情怀的人,对于写书没有这种情怀做不到。

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持续地做更多的交流,参加活动的人便配合新书发表会的另一个环节大排长龙等待售书签名。在签书活动中,受朋友之托购买三、五本书的人很多。

鉴于《无处安放》是李岘2019年出版的《微时代VS青春祭》的姐妹篇,一些没有阅读过上一本书的人,同时购买了这本书。有人还购买了李岘2021年出版的随笔集《李岘视点》。当活动结束后,有因故来迟的文友竟追到停车场请李岘为《无处安放》签名。

原本两个小时的新书发表会,延迟了半个小时才在文友们互道珍重中结束。

【名家推介】

    李岘的长篇小说《无处安放》,敢于面对现实中的重大事件,以五个华人小人物的命运牵起疫情期间的时代叙事,力图以个人的创伤去抒写社会、族群、党派的撕裂和所筑起的鸿沟,表达出如何通过集体经验和文化经验去填平这些鸿沟的美好愿望。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作者通过文学形象的艺术表达,再现了特定时期的这种痕迹,为世界如何建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一个艺术家的精神探索。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顾问、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蒋述卓

       《无处安放》是一部望穿秋水的作品,也是一部仰首问天之作。2020,你是人类的黑色记忆,你是多少人心中的痛。在那些用泪水和恐惧浇灌的日子里,我们都经历了什么,无论是集体的记忆,还是个人的记忆。疫情改变了一切,也改变了所有的人以及他们的命运。时光虽然流转,但却无法告别这场旷世的灾难!作家李岘用她鲜活饱满的笔,“独自站在爱与痛的边缘”,用文学的力量让历史记住了那些可怕的撕裂和对立,尤其是那些淹没在时代洪流里“无处安放”的小人物,写下他们暗哑的灵魂,警醒着未来的世界。

         ——海外文学评论家、欧美影视协会会长 陈瑞琳

        李岘是一位多才多艺、充满创意、勤奋努力、永不言倦的时代女性。她在写作、影视、敎育等多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也是北美华文文学的重要推手,对海外华人艺文界贡献良多,令人敬佩!如今,李岘的新著——长篇小说《无处安放》即将面世,这是她一部具雄心魄力,书写新冠疫情大时代事件的重要作品。病毒的世纪浩劫仍未完全过去,这部紧贴时代脉搏的小说,值得大家期待。

           ——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会副会长 陈浩泉

 

【作者简介】

        李岘(Maria Lixian Gee-Schweiger)美籍华人、文学博士、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创会主席和现任主席。移民美国前,曾在中国黑龙江省电视台任电视剧责任编辑、编剧十一年,先后编辑、撰写了几十部集电视剧、电影、电视专题片及文学作品。1987年加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移民美国后,先后或同时执教于美国多所大学二十年,担任过全美华人文教基金会理事长和暨南大学客座教授。在此期间撰写出版了长篇小说《微时代 VS 青春祭》《跨过半敞开的国门》,文集《李岘视点》《飘在美国》《感受真美国》,教科书《美国律师说汉语》等专著。编导制作了十二集电视纪录片《飘在美国》、编剧二十集电视剧《律师楼的故事》。主编文集《心旅》《心语》《心叙》。参与编撰《共和国同龄人大典》《南加州三十年史话》。著有《美国加州地区华语使用状况研究》《浅析电视语言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等理论专述。在中、美以及港台地区的报纸杂志上发表过近百篇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并荣获十三项奖。是首位华人荣获“第六届美国亚裔传承奖媒体和影视奖”。2023年长篇小说《微时代VS青春祭》荣获“第二届世界华人影视文学奖”。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报道)

购书信息:

欢迎点击绿色亚马逊链接订购👇🏻:

https://www.amazon.com/dp/1683725395?ref_=cm_sw_r_mwn_dp_R9PMDHGR7WJMMPZPQ7A4

跨界论坛:ChatGPT人工智能和实际应用

点击绿色链接可以直接观看讲座视频:

ChatGPT人工智能和实际应用

2023年8月12日,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和学者论坛联合主办了《ChatGPT、人工智能和实际应用》讲座。讲座由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李岘博士和学者论坛张国瑞教授联袂主持,美中作协永久会员史德亮博士主讲。世界各地70多位文友、专家、学者、朋友参加了讲座。

讲座首先由李岘主席开场,介绍了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的历史和概况。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的成员除了顾问是来自美国以外的专家学者,其他会员都是由生活在美国不同城市的文友组成。作协以网站为核心支柱,在 “作家作品“栏目里为每一位作协成员都建立个人作品专栏,并开发了”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和《龙裔文学》公众号等创作和宣传平台。史德亮博士不仅是作协的资深会员,也是作协艺委会委员,用“十年磨一剑”的刻苦精神,完成了一部以一家五代人的经历为主线,刻画了中国社会百年巨变的长篇小说《芥子梦》,并且这部作品在上个月获得了“第二届世界华人影视文学奖”。史德亮博士在笔会上不仅介绍了创作《芥子梦》的感受,而且还以题为《人工智能和影视文学》的讲座内容获得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由于会议有时间限制,许多内容都没有得以充分展开,所以在众多文友的要求下,美中作协与学者论坛联手举办了这次活动,希望能够通过史博士对2023年以来、最热门的人工智能“ChatGPT的实际应用和演示“做为本次论坛的主题,不仅能使更多的人对ChatGPT的运用有所了解,也使许多对ChatGPT这种“类人”的应用在人类生活中如何认识和使用进行深度思考。

张国瑞教授介绍到学者论坛是全球华人学者交流分享文化科技知识、抒发家国情怀的园地。论坛中的学者是各行业具有一定学术成就的专家、教授。论坛交流以学术为唯一宗旨。今天的讲座是学者论坛的第33期,是2023年的第8期。ChatGPT这个话题既时尚又陌生,正在搅动着世界,在很多领域都引起了浪潮。然而,很多人对ChatGPT都不太了解。史德亮博士不仅有丰富的ChatGPT知识,而且也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来和大家分享、讨论这个话题。

接下来,史德亮博士从人工智能的历史、影视文学的特点、人工智能对影视文学的影响以及最新人工智能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在对人工智能从1940年到今天的发展概况做介绍时,提到了IBM的深蓝于1997年在国际象棋的对决中战胜了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Google公司的阿尔法狗于2017年在围棋的对决中战胜了柯洁九段。2022年底,通用型人工智能ChatGPT的出现揭开了人工智能的一个崭新时代。

影视作品包括了视觉、听觉、特效、动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可以说是所有艺术形式的集大成者。此外,影视作品的国际性、商业性和社会影响力也具有独特之处。一个人如果能做好影视作品,那么在其它多种艺术形式方面也会有很大的收获。ChatGPT就是这么一个工具,可以从多个方面帮助人们做影视作品。

接下来,史博士从写作、计算和思辨方面介绍了ChatGPT的智能,又通过将小说《芥子梦》片段改成剧本,并应用剧本中的内容作为人工智能绘图的提示词,画出了剧本中的四个人物和发生的场景。然后他又用人工智能软件D-ID生成了能说话的头,让画中的人物通过对话“活”了起来。紧接着,又将汉语对话,翻译成了英语对话,画中的人物也从刚才说的一口流利的汉语变成了说成一口流利的英语。

这里,史博士提到,视频中的人物不管是说汉语、还是英语、或者是其它语言,口型跟母语者的口型是完全一样的。而人类演员很难兼通多种语言,并做到视频中完全吻合的口型。

之后,史博士还展示了人工智能生成的老虎在摩天大楼顶部咆哮的视频特效。并以一百万年前的人类掌握“火”这个工具为类比,讨论了人工智能这个工具既可能有正面影响、也可能有负面影响的两面性。

最后,史博士现场展示了用人工智能进行写作、计算和绘画。

在问答阶段,美中作协袁浩潮、蒋霞萍、何绍义博士、李岘主席,学者论坛银鹤博士、Jason王、张国瑞教授,加拿大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主席郑南川,以及作家Sandy Xia和赵美萍等都进行了提问和讨论,史德亮博士一一进行了答复和回应。

由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