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星火可以燎原——美中作协2019年大纪事

热爱,星火可以燎原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19年大纪事

热爱是一切事物的成功之母。在2020年到来的第一天,让我们回顾一下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在2019年每一个“星火燎原”的瞬间——

一、有关我们:

1、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是美国加州政府正式批准注册、拥有美国联邦政府批准的 501(c)(3)免税资格的公益团体;是世界华文文学联盟成员;是由生活在美国并热爱用汉语写作的华人及其他族裔的人组成的非政治、非宗教、非营利组织。协会网站www.chinesewritersusa.org,为文友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切磋、发表作品的平台。作协由四大群体组成:理事会、顾问团、作协会员、荣誉会员。

2、第二届理事会成员经过调整后有:主席李岘、副主席何绍义、秘书长叶显林、 财务长谭瑞钦、网站理事文昊、会员理事胡沅、外联理事节冰。

二、2019年会员作品

1、作协网站“每月集锦”专栏:小说37篇、诗歌49首、随笔37篇、散文21篇、游记13篇、论说文2篇、报告文学3篇:http://www.chinesewritersusa.org/2019

2、出版专著:李岘的长篇小说《微时代VS青春祭》;张挺两部长篇小说《一婚了之》和《谋爱》;贾非的长篇小说《百越图腾》;曾晓文与加拿大作家孙博合著的《中国芯传奇》;葛杭松的长篇小说《我们的青春横跨中美》;郑茹菁的传记文学《My road to happiness》;张雅文的小说《生命的呐喊》译文塞尔维亚语和罗马尼亚。

3、收集到文集:周愚的散文《我们的同温层》刊登在《采微丛书》;刘秀平的散文 《当归路何远,内关到涌泉》和赵燕冬的散文《蓝之远梦》刊登在《故乡的云》散文集中。

4、获奖作品:曾晓文散文集《属树叶的女子》获2019年“海外华文著作奖”、与孙博合著的长篇小说《中国芯传奇》获首届大湾区杯(深圳)网络文学大赛“最时代奖”。李岘的微型小说 《安之若素》获“武陵”杯·世界华语微型小说三等奖。刘秀平的微小说  《老人,国旗,男孩子”》在 “赤系杯” 2019 年 “家国情怀”世界华文闪小说大赛中获优秀奖。

三、2019年有声作品

1、平台:借助喜马拉雅网络专业音频平台推出“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 http://www.chinesewritersusa.org/youshengpindao

2、成员:主编木子(李岘)。主播有崔萍、璇子(李宜璇)、雅奇(白奇平)、浩瀚大海(金浩然)、远方(陆青)、九月(魏梦瑶)、熊雁、王坚。

3、作品:4期命题征文连载、长篇小说5部、中篇小说3部、短篇小说13篇、报告文学2篇、论说文2篇、诗歌22首、随笔32篇、散文10篇。

四、 2019年征文活动

1、第九期命题征文——散文《面朝大海》,2019年1月在《华人》杂志连载。主编赵燕冬。参加创作的会员有李岘、葛杭松、叶显林、郑茹菁、谭瑞钦、李丹、陆青和赵燕冬。可点击链接阅读作品: http://www.chinesewritersusa.org/jishihuati-blog/2018/12/31/-

2、第十期命题征文——微型小说,2019年7月在《华人周末》连载。主编李凡予。参加创作的会员有李岘、赵燕冬、李凡予、强颂锦、李丹、刘秀平、陆青、郑茹菁、胡沅、樊瑛、萧鹏飞。可点击链接阅读作品:http://www.chinesewritersusa.org/jishihuati-blog/2019/5/29

3、与育才中文学校联合举办的“育才杯”征文《我的父亲》於2019年12月8日评出八位获奖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优秀奖两名、鼓励奖三名。详情“文友园地”http://www.chinesewritersusa.org/yucaibeizhengwen

4、作协文集二《心语》在8名编委会成员的辛勤努力下,已经征集到25万字的作品,并且正在按照计划进行编审工作。编委会成员有:主编:李岘;副主编叶显林、赵燕冬、李凡予;责编:郭俊丽、胡沅、蒋见元、陆青。

五、2019年讲座活动

    1、2019年起,每三个月举办一期微论坛,旨在作协微信群举办文学专题讨论。

  (1)首期微论坛《微型小说创作》于2019年7月7日举办。本期主持人是李凡予。共有16位成员参加。大家从界定微型小说和微小说的区别和创作手法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2)第2期微论坛《众议散文诗》于2019年10月6日举办。由何绍义做主持人。有11位作协成员参加。大家对散文诗的定义、特点、 内容、形式、结构、写作方法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2、李岘2019年12月8日文学讲座《离散于形,坚守于心》。

3、曾晓文2019年3月16日多伦多大学谈翻译《绿山墙的安妮》的体验;2019年5月5日在哈佛中国文化工作坊做了题为 “书写他国故事,展开跨族裔对话”的演讲;2019年5月参加“世界文明百花园”并做了演讲;2019年11月2日,在“第六届国际新移民华文笔会”上发言。

六、2019年新会员情况

1、作协会员:

(1)  2019年有九名新会员加盟:七位永久会员,两位普通会员。

(2)  2019年有三名老会员转为永久会员。

2、荣誉会员:

(1)  有声频道的主播们全部加入荣誉会员。

(2)  愿意阅读作协作品并给予作协工作支持的人。

(3)  所有在作协网站上刊登广告的赞助商们。

综上所述,2019年作协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在此,我代表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感谢理事会全体成员、顾问团全体成员、作协会员、有声频道主播和荣誉会员,感谢你们在2019年给予作协各项活动的支持。没有你们的精诚团结、没有你们的辛勤笔耕、没有你们对作协的爱护,我们作协很难获得这么大的成绩。为此,我也代表作协每一位成员对2019年支持作协网站广告及其他活动的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再次鸣谢:

育才中文学校http://www.yucailearningtree.com

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http://www.accef.net

天厨China Chef http://lajollachinachefsd.com

圣地亚哥阳光地产王涛http://web.fdcanet.com/agent/5233037

王志明律师事务所https://www.wanginjurylaw.com

纽约人寿姚惠莉http://www.helenyfeng.nylagents.com

美中国际地产Lily Wuhttp://member.thehouseclub.com/agent/myprofile.wx?s=LjrUMa

华美银行杨霞https://www.eastwestbank.com/en/contact-us

Golden Real Estate Investments郑茹菁 audreyc817@gmail.com

美国全方位量子生命科研中心http://solidwaterparticles.com

SoFun.com https://www.sofunsd.com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李岘敬上

 2020年1月1日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九次会议简讯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于2019年12月13日通过微信电话,举行了第九次会议。会议由主席李岘主持,副主席何绍仪、财务长谭瑞钦、秘书长叶显林、理事文昊、理事节冰、理事胡沅全部到会。会议听取了李岘主席就作协上一季度的工作所作的报告并讨论了协会下一季度工作的相关议题,同时财务长谭瑞钦汇报了2019年度协会的财务状况。

李岘主席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保证协会日常工作顺利开展的情况下,如会员作品的及时刊登、有声频道节目的有序推出、协会会员微信群的有效维护等,在过去的三个月当中,协会落实了的主要事务如下:

一、理事会人员的调整:理事会全体通过原秘书长赵燕冬提出辞去本届秘书长一职,并由原会员理事叶显林接任秘书长,资深会员胡沅接任会员理事。

二、作协文集二《心语》的工作进展:该文集文稿的初审、复审工作已分别由责任编辑郭俊丽、胡沅、蒋见元、李凡予、陆青等和副主编叶显林按时完成,主编李岘将进入终审程序,并将在2020年1月底完成排版,并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等事宜。

三、“育才杯”征文比赛圆满完成。此次征文比赛由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与美国育才中文学校联合举办,旨在培养和鼓励在美国成长的青少年用中文写作。初审评委由育才学校的老师担任,终审评委由作协主席李岘和副主席何绍义担任。此次比赛共评选出八位获奖者,其中一、二、三等奖的获奖者的文章已刊登在作协网站“文友园地”中“谁说我不写中文”。请阅 http://www.chinesewritersusa.org/yucaibeizhengwen

四、作协文学讲座及“育才杯”颁奖活动反响热烈。2019年12月8日,由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和美国育才中文学校在圣地亚哥共同举办的文学讲座及“育才杯”颁奖活动,受到各界的广泛欢迎和赞誉。作协主席李岘以《离散于形,坚守于心》为题,介绍了自己在美国进行中文创作的心路历程以及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的现状,并代表作协向征文比赛的前五名获奖者赠送了作协文集《心旅》,之后又以签名售书的形式圆满地完成了整个活动。这次活动在华人社区好评如潮。请阅http://www.chinesewritersusa.org/zuoxiedongtaiblog/2019/12/15 

五、第二期微论坛的成功举办。副主席何绍义成功主持了作协第二期微论坛《散文诗》的讨论,,讨论纪实已经刊登到网站“即时话题”栏目中。请阅 HTTP://WWW.CHINESEWRITERSUSA.ORG/JISHIHUATI-BLOG/2019/11/1

六、有声频道的社会奉献:“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将代表作协参加ACCEF2020年2月16日举办的“春晚”演出活动,届时将以作协16位成员的大接龙《闲话大年三十》节选登台演出,节目正在紧张地准备过程中。此次活动将进一步扩大作协的社会影响。

此外,财务长谭瑞钦详细汇报了作协2019年的财务状况,并比较了2018年和2019年的收支情况,以确保文集二《心语》的顺利出版。

最后,本次会议讨论并经理事会成员全体通过的议题有:理事会成员的免职办法、第三期微论坛的举办、“荣誉会员”执行方案的调整、网站编辑工作的安排。

2019年12月15日作协秘书长叶显林报道

美中作协第三期微论坛《狭义散文与随笔的区别》讨论提纲

方式:作协会员微信群文字留言

时间:2020年1月5日(周日)美国西部时间晚上八点钟至十点

本期主持人:胡沅

 

一.何为狭义散文?何为随笔?

狭义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随笔也有抒情和议论,但随笔的重点在于一个“随”字。

  

二.狭义散文(抒情散文)和随笔的各自特点 

狭义散文(抒情散文)的特点

  随笔的特点

  

三.狭义散文(抒情散文)与随笔的区别

 欢迎作协成员积极参加! 

 

注释: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微论坛》执行方案

有交流才有理解,有学习才有进步,有探索才有提高。为了既不耽误会员们的更多时间,同时又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机会,协会拟在微信群中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微论坛”活动。

一、微论坛定义

微论坛是协会为会员们提供的一个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互特点,通过微信群聊功能,使大家克服地域和时差的因素,在每一季度的一个周末的固定时间以专题的形式讨论各种文学话题,交流创作心得的平台。

二、微论坛的特点

1、  通过微信群聊(必须是文字,不可以语音)的形式,选取固定的时间,规定主题,相互交流文学创作经验,共同探讨文学真谛。

2、  话题无大小,把彼此的创作心得与困惑、大众理论和自我灼见、共性话题和个性思维都在“微论坛”这个平台上亮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3、  每一季度制定一个话题,于该季度初始的第一个月的第一个周末,在协会的微信群里讨论这个话题。每一次指定一位“主持人”(可以是当期负责征文的主编)负责当期话题的提问、引导,使讨论能有固定的主线贯穿始终,不要跑题。讨论结束后,主持人负责在当月的25日之前向理事会提交整理出当期话题的《论述纪要》,以便月底刊登到作协网站“作协动态”中与大家分享。并且会归纳成为协会论文集的一部分。

三、微论坛规则

1、  时间:

由每一期征文的主编或理事会指定人员作为“主持人”轮流主持“微论坛”。每三个月一期,当季第一个月第一周的加州时间周六或周日晚20:00开始在协会的微信群里讨论,每次不超过两个小时。

2、  方式:

(1)每期由理事会提出选题,由该期主持人负责提出话题,引导讨论,总结成果,形成纪要。

(2)每期会提前一个月预告下次微论坛的话题,以便参与者提前准备资料。

(3)每期纪要应由主持人在当月提交25日提交,以便理事会存档并整理成简讯刊登上网。

四、特别提示

微论坛的全部发言只能使用文字发言,不可以使用语音发言。使用文字发言有助于思考和凝练,拒绝无关言辞。同时,文字发言便于后期整理。

 (该方案于2019年6月21日作协理事会上讨论通过)          

媒体报道:追梦赤子心

WechatIMG587.jpeg

新报记者芸芸2019年12月13日报道

         2019年12月8日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李岘博士莅临育才中文学校为圣地亚哥的文学爱好者,学生与家长一起分享了海外华文文学讲座《离散于形,坚守于心》。说起李岘博士,在场的每一位读者们都耳熟能详,她本人移民前曾在中国黑龙江电视台影视中心任电视剧责任编辑、专职编剧11年,先后编辑、撰写了电视剧、电视专题节目及文学作品五十多部集,移民美国后,担任过美国律师事务所助理、《华美时报》和《华人》月刊杂志专栏作家、NLFP影视公司总裁,并执教于梅萨学院、圣地亚哥大学、M.C学院和T.J法学院。是中国暨南大学客座教授,全美华人文教基金会前任理事长及现任荣誉理事长。撰写出版了《跨过半敞开的国门》、《感受真美国》、《飘在美国》、《美国律师说汉语》、《微时代VS青春祭》等著作。在中、美、港、台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近百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并荣获多种奖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一致赞誉。

        这次活动反响非常热烈,会场座无虚席,后到的听众只能坐在大门外听讲。

       育才中文学校于红校长担任此次讲座的主持人,开场前李岘博士向在场的读者们和讲座主办单位育才中文学校表达了由衷的感谢,感谢每一位对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精神和财务上的支持。讲座中李岘博士与会众首先分享了个人的创作体验,即使已经移居海外近27年,仍秉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通过多维度的视角和多文化的思考,积极在中国和海外推广汉语文化与华文创作。在会场中,李岘博士分享了自己多年在海外创作的经验与创办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她提出了海外华文文学的“地缘性”的现状,她希望借助美国中文作家协会这个平台不仅可以超越国界和种族,还可以为生活在海外的华文创作者提供传播作品的空间,进而推动华文文学创作的发展。美国中文作家协会自成立以来,目前已有42位作家成员,令人欣喜不已的是美国中文作协已经推出了“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自2018年4月有声频道上线以来,除了在作协网站上刊登,还借助拥有4至5亿听众的喜马拉雅专业音频平台,该有声频道已经陆续推出作协成员的作品,包括5部长篇小说、30万字作协文集《心旅》、10期作协命题征文,以及百篇随笔、散文、诗歌和小说。

       其次,李岘博士强调作协的宗旨之一就是为了更广泛地传承中华文化和鼓励用中文写作的海外留学生和华人后代。育才中文学校十五年建校以来,一代代教育者薪火相传,始终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教学宗旨在圣地亚哥推广汉语文化教学。由美国中文作家协会和育才中文学校联合主办的美国青少年“育才杯”中文征文活动,并经过初审和终审评委的认真筛选后,于2019年12月5日评选出八位获奖者。本次征文活动旨在培养和鼓励在美国成长的青少年用中文写作,通过美中作协网站“文友园地”为他们搭建一个发表作品的平台。

获奖人员名单:

一等奖:赵熙、七年级学生、就读美国Pacific Trails Middle School中学

二等奖:Tongjia Rao、十年级学生、就读美国Canyon Crest Academy中学

三等奖:Lawrence Ray Mei、11 年级学生、就读美国Francis Parker School中学

优胜奖:潘思妍(6年级) 、石悠然(7年级)

鼓励奖:Andrew Wang(6年级) 、Linda Yu (6年级) 、江语萱(10年级)

    这次活动的初审评委是美国育才中文学校老师俞静慧、刘贵杰、白燕萍、Jenny Huang。终审评委是美中作协主席李岘博士和副主席何绍义博士。 征文总召集人是美国育才中文学校校长于红女士。

图为李岘博士,育才中文学校于红校长,育才学分班负责人兼征文比赛初级评审老师之一Jenny Huang以及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法律顾问王志明律师为获奖学生们颁奖。

        最后,李岘博士与读者们分享了自己最新的长篇小说《微时代VS青春祭》,该书使用了时下新兴的网络用语,为了表现出信息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网络社交带给人们的便利与挑 战,凸显出过去“以土为本”与当代“地球村”的社会结构,表现出“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凸显出书中5五位主要人物在这个时代的尴尬位置。讲座结束后,李岘博士为读者们签名售书和亲切交流。

       李岘博士在讲座中分享:“作为移民,遗憾永远存在;作为作家,我们没有理由抱怨”,令笔者不由想起一首歌曲《追梦赤子心》:“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命运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就算鲜血洒满了怀抱。继续跑,带着赤子的骄傲。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为了心中的美好,不妥协直到变老”。祝愿李岘博士和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继续为广大读者们推出佳作,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汉语文化的传播。祝愿育才中文学校越办越好,培养更多跨东西方语言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美国《华人周末》报道:

美国《华人周末》报道:

WechatIMG596.jpeg

李岘文学讲座《离散于形, 坚守于心》摘要 

   提起时间,我把自己都吓了一跳。四十年啊,弹指一挥间。不是开玩笑,我从1980年初在哈尔滨日报上发表的第一篇戏剧评论文章《以小见大——评戏曲“七品芝麻官”》开始,到今天整整40年。81年我毕业分配到省电视台做电视剧编辑和编剧,一做就是11年。 

    11年后,我选择移民美国。三十三岁,除了中文一技之长,身无长物,一切从零开始。那时我决定彻底地告别中文,学习英语,在美国的主流社会寻找一席落脚之地。 

     27年过去了,我不得不承认,支撑我一路走来的恰恰是我苦心积虑地要丢弃的一技之长。在这期间我除了是家庭主妇和母亲之外,我做过律师所的职员、公司的小老板,大学的中文教师,但是不论我在家庭和职场上是失败还是成功,我都无法放下文学创作。在那一刻我懂得了,你可以放弃一份工作,一份感情,甚至是国籍,但是,无法放弃灵魂深处的需求。 

    作为一名作家,特别是有使命感的作家,我们应该感谢生命中给予了我们在多重文化环境中用多维度的认知和思考再现在我们的文字中,让读者也可以跟随我们多视角地观察事物,感受多元文化带来的思考。   

    我在创作《微时代VS青春祭》时,没有将笔墨停留在“文革”和“知青”的“伤痕文学”中;没有沉溺在早期移民背井离乡的无奈和悲情中。而是客观理性地试图通过小说中的五位主人公和他们带出来的十几位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再现出在信息时代,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方便了人们的交际,但是文化深层的隔阂仍然影响着他们的人生际遇。通篇关照海外华人现实生活的写照和新移民融入新环境、新文化的努力。 

这本小说一共有八章三十节,为了突出了微时代的特点,全书的章节都是使用了当下最流行的网络语言和形式,凸显出书中人物在当代社会的尴尬位置。

    目前作协网站上“作家作品”栏目里已经设立了42个作品专栏,刊登会员在纸媒发表或没发表过的作品。 

     作协还与《华人》传媒联手举办了十期命题征文。仅从2015年到2019年会员就出版了四十多部个人专著、有近20名会员获得了美国和中国多项文学奖、电影奖和戏剧奖。 

     作协在2017年底出版了三十万字的文集《心旅——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作品集萃一》。第二部文集《心语》正在编辑中,将在明年出版发行。 

     2018年四月推出的“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已经录制了五部长篇,两部中篇,百篇短篇以及三十万字的文集中所有的作品。我们这个频道借助拥有4亿听众的喜马拉雅网络电台这个平台获得了极好的评价。 

     2019年开始设立了“微论坛”,会员们可以在微信群里探讨文学相关的话题。 

    在当今人人都是“网络写手”的时代,似乎这是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领域,但是正因为是这样,我们才需要一个团体,他们不为生存写作、不为御用和金钱写作,他们是用生命写作,这些文字不应该掩没在网络的文字游戏中,而是用他们离乡背井的切肤体验,讲述海外华人的故事。 

     感谢大家多年来对作协的厚爱,在精神上和经济上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可以说,网络平台虽然可以带领我们作协打开文学的疆域,但是圣地亚哥的华人和社团却因为地缘关系成为美中作协可以存在的基石,没有我们在座的许多嘉宾的支持,我们不会走的这么远,今后我们还有很远的路需要你们同行。

参考资料:名家对《微》书的推介语:

    李岘是我几十年的好友,我为她的书《飘在美国》写过序。今天看过她刚刚完成的长篇小说《微时代vs青春祭》,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特殊语境下的优秀作品——它突破了海外华文文学早期将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与隔阂视为对立的两极来书写移民故事的局限,通过书中的五位主人公和围绕着他们的人生故事出现的几十位不同族裔、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认知的众多人物,以极大的张力表现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与多元文化同存共荣的审美意识。勇敢地涉猎和探索了美国多元化的社会问题、多族裔之间的矛盾,及人性在生死存亡面前的本能反应。生动而形象地将新移民在主流社会结构中的尴尬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冷静而客观的视野再现出“多元化”生存环境凸显出来的优势与缺陷,扩大了读者的思考空间,给读者带去精神享受。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张雅文

    目下海外华人的文学创作风生水起,涌现了一批高质量的作品。当李岘博士的长篇小说《微时代VS.青春祭》出现在我眼前时,依然有“惊艳”之感,令人瞩目。全书故事纵横五十年、横跨中美两国,微信使五位四十年未谋面的兵团战友在美国重逢,他们用暮年演绎出青春的梦想,即使理想再次摔成碎片,也未放弃与时俱进,拼起一代芳华。作者将埋藏于心的青春记忆与游走于美国多元文化的生活积累,编织出动人的“中国故事”,折射出新移民的生存状况与苦乐人生。作品以“离散”的外在生存状态,凸显出以人为本的生命意识和社会形态。小说的结构也是可圈可点,全书八章三十节均以网络语言命题,表现出“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凸显出主人公在网络时代的尴尬处境。

                         ——加拿大中国笔会会长,著名作家、编剧孙博

本次活动图片花絮:

IMG_5891.jpeg
IMG_5847.jpeg
IMG_5898.jpg
IMG_5859.jpg
IMG_5857.jpg
IMG_5855.jpg
IMG_5884.jpeg
IMG_5885.jpg
IMG_5907.jpg
IMG_5853.jpeg
IMG_5851.jpeg
IMG_5869.jpg
IMG_5846.jpeg

 

 

 

 

文学搭桥 书香会友

金秋十月,美中作协主席李岘博士利用中国探亲之旅,先后拜访了安徽省文学界的朋友。

WechatIMG347.jpeg

安徽,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老子和庄子的故乡,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诞生的摇篮。著名文化学者、省宣传部洪永平副部长与省文学研究所张小平所长赠送给李岘主席一套刚刚出版的《皖人、皖文、皖山、皖水》文化丛书;合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副主席朱煜书记也赠送了一套《走读合肥》丛书。李岘代表美中作协回赠了作协文集《心旅》。

IMG_4652.jpeg
WechatIMG644.jpeg
WechatIMG650.jpeg

    交谈中,大家互通有无,李岘对安徽的人文山水文化的历史渊源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安徽文学界的领导也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在合肥期间,李岘主席还拜访了合肥市作家协会洪放主席和刘政屛副主席,对今后双方文学交流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报道

李岘长篇小说《微时代VS青春祭》已在美国出版发行

Lixian_Book_FrontBack_02.jpg

内容简介:

“不是老人变坏,而是坏人变老了。”在中国,五零后和六零后中的某些人,常常因其出位的行为,被网民们称为:“坏掉的一代”。《微时代VS.青春祭》有着不一样的认知。

    微信,使五位四十年多没见过面的“兵团战友”重逢在美国。当年,他们从省城“上山下乡”到了北大荒,不久又随着“知青返城”,以上学、病退、困退、扎根农村等不同方式,改写了他们原本是同样命运的人生。

    再见时,已是美国大学教授的李沙面临着职场窘境;原本在美中两国春风得意的科学家薛大鹏身陷牢狱之灾;为求绿卡放弃一切的向红又因爱情失去了一切;到美国伺候女儿“月子”的郭燕在即将获得绿卡之际却决定返回北大荒;一心想让孙子在美国读书的向阳最终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然而,在短暂重逢的日子里,他们勇敢地走上了美国的舞台,用自己的暮年演绎出青春年少时的梦想!

    绝地而起的意志与绝处逢生的信念,即使理想再度摔成碎片,五位主人公也没有放弃与时俱进——在信息时代演绎着生命的无常与无奈。

    书中人物众多,涉猎了美国多族裔的社会形态、多重文化的矛盾与包容、移民政策和政治正确的矫枉过正,反映出新移民的生存现状与苦乐人生!

作者李岘(Maria Lixian Gee-Schweiger),文学博士、中文教授、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

作者李岘(Maria Lixian Gee-Schweiger),文学博士、中文教授、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

作者前言:

碎片时代拼起一代芳华

历时一整年的写作,我很高兴今天可以为这本书写序。

在美国进行华文创作已经伴随我的移民生活将近三十年。如果说初始的创作 冲动源于离乡背井的无所适从,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再现出新移民在东西方两种 文化之间的内心挣扎,表现出新移民试图疏离和摆脱与生俱来的“母文化”以适 应新的生存环境,那么,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与繁荣,海外游子的思乡情结得以释 放,自己的作品也从“离散”情结的自怨自艾中转向理性思考。在“原乡文化” 与“他乡文化”的冲突中强化的是一种坚守;在“主流意识”与“边缘意识”的 认知建构中,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移民特质。没有预设,顺其自然。

随着"中国大妈"一词在网络上横空出世,“不是老人变坏,而是坏人变老了” 的一句惊世骇俗,我发现不求甚解的网民们将当今意义上的“坏人”与当年上山 下乡的“知青”划上了等号,而后又把“知青”与“红卫兵”混为一谈,并随着 “中国大妈”在国内外的负面报道,使我开始反思这种乱象的根源。

是的,文明世界不应该有满树的樱花被人为摇落一树花雨,为的是拍一张照 片:不应该有哄抢免费食物,将“脏乱差”的形象带到世界各地;不应该没有公 共意识,随处高歌,到处跳舞,只图个人的一时痛快......

但是,我理解那些在暮 年里带着假发用七彩云霞般的丝巾和五颜六色的衣服装扮自己的中老年妇女,因为在她们年轻的时侯只有黄蓝灰的衣服带着层层的“补丁”陪伴着她们走过青春;我理解那些表面张扬,用自负的表象掩饰着内心的无奈或无助的“知青”们,因 为他们在该上大学的年龄时,却要从城市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时,又要面对“高考、接班、病退、困退、深造、下岗”一 次又一次的“从头再来”!

于是,我产生了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愿望,试图将埋藏于心的青春记忆与游 走于美国多元文化和社会形态的生活积累,通过“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 段,通过五位主人公和三代人的恩怨情仇,剥离出“知青与坏人”、“知青与红卫兵”之间的视听混淆,力图以“离散”的外在生存状态,凸显出以人为本的生命意识和社会形态。

纵横五十年的历史、横跨中美两国。故事从2018年新年前夜开始,止于2019 年的新年。三十多万字,一气呵成。

——微信,使五位四十多年没见过面的“兵团战友”重逢在美国。1976年他 们当中最大的十七岁,最小的十五岁,从省城“下乡”到兵团,庆幸自己被选进师部演出队而不用在北大荒开荒种地。然而不久“文革”结束,知青返城,于是 五个人因个人机缘通过上学、病退、困退、扎根农村等不同方式,从此改写了原 本是同样命运的人生。再见时大家已经年近六十,有的人是居留美国几十年的生 物科学家和中文教授;有的人是来美国探亲服侍女儿做月子的农村妇女;有的人 是为了一纸绿卡结婚离婚的“美女”;有的人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下岗女 工。

五个人因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遭遇,从重逢初始的“熟悉却陌生着”,到一 年里发生的所有事件把大家的命运再度联系在一起的“因陌生而熟悉”,重新找回年轻时代的友情与同舟共济的信念。并且在短暂重逢的日子里,勇敢地走上了 美国的舞台,用自己的暮年演绎出生命的力量——当年,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为穷乡僻壤带去了现代文明,自己却要坚强地面对理想的碎片散落在信仰的废墟之上; 今天,他们虽然失去了大好年华,但是绝地而起的意志与绝处逢生的信念,使他们再次重生!

书中人物众多,纵横交错的人物关系不仅涉猎到父辈的恩怨和下一代的“三 观”,也通过多族裔的描写,展现出美国社会的多元化,以及多种族和多重文化 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展现了美国的移民政策和政治正确的矫枉过正,凸显出美国 新移民的生存现状与不同阶层和族裔的苦乐人生!

为了表现出信息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网络社交带给人们的便利与挑 战,凸显出过去的“以土为本”与当代“地球村”的社会结构,全书八章三十节 均以网络语言命题。也许这种表现形式让人有一种牵强附会的感觉,但是这恰恰 表现出“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凸显出书中人物在这个时代的尴尬位置。

写到这里才发现自己必须驻笔,将时空留给书中的五位主人公和他们之间的 故事;让读者在故事的字里行间中建构一个大到时代、小到平民百姓家的自我认 知。

美国南方出版社推介:

https://mp.weixin.qq.com/s/5GAngQcNjnGLwsBGGhgriQ

购书指南:

本书由美国南方出版社出版发行,在美国最大的连锁实体书店巴诺(Barnes & Noble Booksellers)书店、亚马逊及多家网站上均可购买。可直接点击出版社网址购书:http://www.dwpcbooks.com/product/html/?253.html

http://www.dwpcbooks.com/product/html/?253.html

&&&&&&&&&&&&&&&&&&&&&&&&&&&&&&&&&&&&&&&&&&&&&&&

https://www.amazon.com/Hardship-Youth-Now-Chinese/dp/1683722078/ref=mp_s_a_1_8?keywords=dixie+w+publishing+corporation&qid=1570665612&sr=8-8

 相关信息:

1、中国出版社也将在近期出版发行该书,居住在中国的读者届时可以在中国书店购书。相关信息后续报道,请关注。

2、更多信息请扫描《微时代VS青春祭》封面上的二维码。

微论坛第二期《散文诗》成功举办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于2019年10月6日成功地举办了第二期微论坛。由作协副主席何绍义博士担当本期主持人。参加讨论的人员有赵燕冬,胡沅,谭瑞钦,李岘,樊瑛,李凡予,萧昆,郭俊丽,周愚,航松,蒋见元十一位作协成员。

微论坛第二期《散文诗》讨论纪要

方式:作协会员微信群文字留言

时间:2019年10月6日 (周日) 晚八点

本期主持人:何绍义

美中作协微论坛第二期《散文诗》讨论提纲

何为散文诗?

通过诗和文的相互渗透、交叉产生的现代抒情新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既有诗的表现性,也有散文的描写性。

散文诗的特点:

·          本质上:既(不)是诗,也(不)是散文﹐融合了诗的内涵和散文的外观。

·          内容上:具有诗意的散文结构。

·          形式上:虽无诗歌的分行和押韵﹐却充满音韵美和节奏感。 

散文诗的结构:

·         直抒式: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

·         想象式:浮想联翩,由此及彼,由具像到抽象。

·         哲理式:基于理性的直接和间接地发现和表述某一哲理。

·         象征式:诗意是通过物象与心意在某象征物中若即若离的吻合来表达的。

散文诗的文体:

·         哲理体

·         抒情体

·         叙述体

 散文诗的写作方法:

·         掌握诗和散文的特点。既懂得写诗,又懂得写散文。

·         掌握诗的音节、对仗、格律, 等等。

·         掌握诗的内在情绪、诗的跳跃节奏、诗的凝聚概括。

·         结合散文的抒情和议论。

·         偏重于诗的写作手法凝重、婉约而显阴柔之美。

·         偏重于散文的写作手法明快、坦直而具阳刚之美。

 散文诗的发展前景:

发展呈波浪状 - 时起时伏,时兴时衰。

·         现代化

·         开放化

·         多样化

 讨论内容请参阅作协网站“即时话题”

美国中文作协第二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简讯

    美国中文作协第二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于2019年9月1日通过微信电话举行。除秘书长赵燕冬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外,其他六位成员有主席李岘、副主席何绍仪、财务长谭瑞钦、理事文昊、叶显林和节冰都准时与会。会议历时2个小时。根据主席起草的议事议程,会上介绍了作协文集2(暂名《心语》)编委会的工作进展情况、有声频道的工作情况、首期“微论坛”的成果,以及讨论第二期微论坛的命题与主持人等相关事宜。

    主席李岘在工作汇报中指出:前三个月的主要工作落实情况:

        1、经理事会7月9日讨论通过,文集《心语——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作品(集萃二)》(暂名)编委会的成员最后确定为:主编李岘。副主编:叶显林、赵燕冬、李凡予。编委:郭俊丽、胡沅、蒋见元、陆青。

       从7月10日起,编委会开始向作协成员通报了文集征稿要求,并在四位责任编辑的督促下和作协会员的积极配合下,已经在预定的截止日期圆满地完成文集预设的数字要求。文集正在按着预计的时间表,进入到初审和校对阶段。

       2、8月25日,作协主席李岘、秘书长赵燕冬、财务长谭瑞钦代表理事会宴请了“旅美作家CWAA有声频道”的七位成员,以答谢主播们在过去的一年里对作协付出的精力和宝贵时间,确保了每个月都有几十篇新作品在作协网站和喜马拉雅的平台上推出。

    3、首期微论坛在主持人李凡予的精心策划下于7月7日圆满完成。当天有近二十位成员参加了讨论。主要内容已由主持人李凡予整理刊登上网。请大家查看作协网站专栏

“即时话题” http://www.chinesewritersusa.org/jishihuati-blog/2019/9/1

“作协动态” http://www.chinesewritersusa.org/zuoxiedongtaiblog/2019/9/1 了解详情。    

       会议一如既往地在总结了前三个月的工作之后,对后三个月的工作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大家一致通过以下议题:    

    1、由于作协成员都投放大量的时间在文集出版上,本年度不再提出征文选题。

    2、每三个月一次的微论坛定于10月6日晚八点钟举行,由副主席何绍义做主持人。话题为《散文诗的讨论》。届时将对散文诗的特点、结构、文体、写作方法和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3、2020年1月份的年会仍以联谊会的形式举行。具体安排待下次理事会落实。

根据2019年9月1日理事会纪要整理